班主任谈话技巧

时间:2023-03-22 13:18:48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主任谈话技巧

班主任谈话技巧1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三风”建设,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会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教育工作的实践,谈谈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些认识。

班主任谈话技巧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沟通师生关系是关键。要使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谈话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谈话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这一门艺术并且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才能达到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教育和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

  在一个班级中有几十名学生,同每一个学生都谈话是很难做得到的,时间上也是不容许的。因此,先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然后根据各类学生的特点,选择典型的学生谈话,以点带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使谈话针对性强,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1与优等生谈话,注重稳定和提高优等率

  一个班级中,优等生约占20%左右。许多老师错误地认为,优等生各方面表现较好,同他们谈话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其实,优秀生在班级中是一面旗帜,影响力是很大的。因此,经常与优秀生谈话,稳定优秀生情绪,扩大优秀生面,树立正气,对做好班级工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对优秀生的帮助和爱护,让他们进步更快。

  优秀生的特点是比较自信,也比较自负,往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同他们谈话,可以采用提醒的.方式,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基础上,使用一些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的办法,在和风细雨的交谈中,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不足,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地对待自身的缺点,扬长避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确保优秀生全面发展。

  1.2同中等生谈话,注重鼓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

  中等生在班级中占绝大多数,比例最大,大约有70%的学生。他们都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拼搏精神,也没有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反正表扬不沾边,批评也没有份。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先稳定他们的情绪,千方百计地把他们发展成为优秀生,扩大优秀生队伍,防止他们掉队,滑入后进生行列,这是同他们谈话的目的。对中等生,应以表扬为主,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说明他们在各方面都很有潜力,只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坚强的毅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鼓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在谈话时也说清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永远站在中间是不可能的,学习也一样,不进步就会落后。

  1.3与后进生谈话,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在班级中占比重不大,仅有10%左右,但是他们的能量却很大,一个班有两三个纪律差的学生,可以使全班不得安宁。也有一部分后进生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少言少语,认为自己天生愚笨,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也看不到希望。班主任的工作是为了转变学生思想,特别是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同后进生谈话,要区分两种情况,对那些捣乱的学生,不仅要严肃批评他们的捣乱行为,让他们认识到捣乱行为的危害性,而且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说明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就有希望。对那些认为自己生来就笨,自卑感很强的学生,要想方设法证明他们并不是天生愚笨,鼓励他们正视自我,抬头走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决不能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通过谈话,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谈话技巧2

  一、谈心式。

  这种谈话方式是在无拘无束中进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师生双方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句句中的,语语含情,这种谈话方式让学生能够接受,心领神会。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了解学生情况和班级情况时使用。

  二、鼓励式。

  这是一种对自信心不足学生较为适合的谈话方式。自卑、自信心不足是学生前进和学习的大敌,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利用其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我,明确目标,更上一层楼,相信“我能行”!

  三、引导式。

  这种谈话的方式突出教师的“引”“诱”“启”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名人事迹、警句名言,周围的好人好事等榜样力量来引导、诱发、启迪学生,从而使其通过对比、反思来找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法看似蜻蜓点水,实质上是作用巨大,一般适用于自尊心很强的学生。

  四、安慰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者无故犯错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往往接受不了挫折的打击,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内疚、自责,容易背上思想包袱。这时,班主任要及时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帮助其分析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让他们在班主任的温暖和爱心的呵护下树立信心,迎头赶上或改正不足。

  五、渐进式。

  有些错误,学生事后虽然后悔,唯恐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后不敢抬头见人(诸如偷拿了他人的学习资料或学习用具时等),这时班主任若在理由充分、事实确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渐进入心的谈话,要比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当头一棒好得多,以免造成学生的顶牛、无法收场的结局,乃至学生丢脸引起的更大问题的出现。当然,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不要曝光、不要扩大,以免引发更大后果。

  六、激将式。

  对于好胜心强、而自我认识评价过高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自满、不踏实的学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效果更好。班主任在谈话中通过反复表扬好的同学来激起他向上奋进的欲望。

  七、直入式。

  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一般不喜欢老师谈话拖泥带水、拐弯抹角浪费时间的谈话。所以,班主任在与这些学生谈话时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下子触及要害,尽量压缩谈话时间。

  八、预约式。

  这种谈话方式是班主任事先通知学生,让其在谈话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使其在回想近期表现的基础上,自我反省,自查不足,让谈话更为有的放矢,班主任不过是进行点拨和启迪作用,但是能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谈话技巧3

  与学生谈话交往,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谈话,不但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究学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因此,能否正确、合理、充分地运用好谈话这一形式,并掌握谈话的技能、技巧,对能否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一、与学生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必须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方法上,可搞些“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注意在一切可以接触的领域里,经过直接和间接的了解,掌握学生具体特点,如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愿望、要求、生活经历、政治态度、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摸清学生思想认识有什么问题,当前的思想情绪怎么样,哪些方面的问题是主要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得越周到越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胸中有数,对症下药,从而抓准问题,确定话题,为正式进入谈话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谈话中的心理状态各有所异,这也需要班主任在谈话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而能在谈话中采取正确的对策。

  学生在与班主任的谈话中常见有七种心理状态。第一、揣测心理。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目的何在,是批评还是了解情况。因此,谈话之初,学生一般都很注意班主任的表情和语气,揣测班主任的用意。班主任可在一开始就说明谈话的目的,消除揣测心理。第二、防御心理。这种心理,后进生常有,犯了错误一听班主任找谈话,便会立即产生“防御定式”,存有戒心,并往往先想好防御对策,不愿正面回答问题或推脱、搪塞。班主任可用坦率、真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消除防御心理。第三、恐惧心理。偶犯错误或错误比较大时,这种心理比较多见。学生不知道班主任要如何对待自己,怕丢面子,怕受处分等。谈话时,神情紧张、惊恐不安。对这类学生,班主任谈话要注意自然、风趣、热情,说话要有分寸,不要过于严肃,因学生过于惶恐,会有碍于问题解决。第四,对立心理。如果班主任与学生平时关系就紧张,或学生对错误尚无认识,或学生受挫折正在火气上时,都容易产生抵触的对立心理。学生往往会认为班主任冤枉了他,是在整他。当学生对立心理严重时,班主任可采用迂回谈话的方式,暂时避开主题,以缓解对立心理。第五、轻视心理。学生对谈话抱无所谓态度,这是或者因其被找谈话次数多习以为常了,认为“反正是那一套”,或者因其认为谈话解决不了问题,或者因班主任在他心目中无威信。有这种心理学生,谈话时常昂着头,或东张西望,不看班主任,或不愿回答问题,或敷衍几句。用增加压力的办法往往不灵,把这类学生上交给学校也不是好办法,学生会产生“老师拿我也没法”的心理,更容易降低班主任的威信。第六、沮丧心理。学生平时表现较好,自尊心强,偶犯错误容易产生“这下完了”的沮丧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心情沉重。这类学生需要班主任开导、鼓励,以增强改错的信心。第七、期望心理。可以说,多数学生与班主任谈话时,还是希望能给班主任留下较好的印象,希望班主任能了解与帮助自己,特别当一些学生主动找班主任谈话时,这种心理更强烈。班主任要珍惜学生的这种情感,把它变为促进学生前进的动力。

  (二)、要诱导学生想说话。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如果无讲话的愿望,将会使谈话陷入尴尬的局面,以至无法进行下去。所以,诱发学生想说话,是谈话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为此,班主任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语音语调,以形成良好的谈话情境,从而消除学生谈话的畏惧、紧张心理。谈话时可采用比如“老师是你的知心朋友”、“老师很愿意听听你的意见”、“听了你的意见对老师有一定帮助”、“你是老师最信任的人”之类和善的话语来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谈话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三)启发学生说真话。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谈话,所获信息应是真实情况的反映。但实际工作中报喜不报忧,文过饰非,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现象仍不少见。一些学生与老师谈话时,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只谈那些能引起老师欣慰的事。这对班集体的管理工作是有害的。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知道,谈话是为了工作,是为了全班同学更好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正确的认识,便会讲真话。

  (四)要有热情和兴趣。

  在听取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要及时予以适当的反馈。要采用多种手段诸如表情、姿态、插语、或感叹词等来表达自己对学生所说话的热情与兴趣。实际上,在谈话时,班主任微微地笑一笑,赞同地点一点头,一个充满热情的“对”字,都是对学生的鼓励。当学生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话很有兴趣,自己便会讲得津津有味,所谈问题就会更加详细,更加深入。谈话也易于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要有重点。

  谈话时必须抓住重点、简明扼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谈话前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什么话该说,或重点说什么,怎么说都要有所考虑,谈话时才能快速转入正题。另外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谈话习惯,告诉他们本次谈话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应从哪几个方面谈。这样,教给了方法,形成了习惯,就不至于把谈话的时间浪费在那些琐碎而无聊的问题上。

  (六)距离要适当。

  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谈话的最佳距离为5。5尺。一般来说,班主任所处位置与学生相距过远,会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会认为老师对他很冷淡,而感受不到老师的爱生之情,不利于谈话的深入。因此,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应尽可能与学生靠近一些,最远不要超过5。5尺。当然,师生双方也不宜靠得过近,以免因过近而感到拘束感,甚至产生误解。

  (七)谈话内容要深入。

  流于形式的谈话,对工作是无多大作用的。因此,在谈话时,班主任要善于将谈话引向深入,摸清有关问题的详细情节,努力寻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这样,谈话工作便会进展顺利,产生应有的实效。

  (八)谈论的分寸要适度。

  分寸是谈话的适当限度,说轻了,如隔靴搔痒,学生满不在乎;说重了,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你越说我错,我越得对。因此,谈话必须做到分寸适度,既要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爱护和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夸大,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测或推测。掌握谈话分寸既区别于板起脸孔训话,又区别于毫无原则地迁就,而是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尊重关心和谐地统一起来,“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取得良好的效果。

  (九)谈话的结束要适时,事后要认真总结。

  谈话的'时间要针对问题的大小合理安排,把问题谈清楚了,班主任的正确观点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同,在思想认识上取得了基本一致,达到了谈话的目的,就应恰如其分地适时地结束谈话,不要无话找话,漫无边际地“闲聊”或“侃大山”。另一方面,谈话结束后,班主任不要以为大功告成,在谈话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看目的是否完全达到了,谈话过程中是否有不尊重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地方。对于谈话中的失误,班主任要多做自我批评,如有明显不妥应向学生道歉,这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以后的班主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与学生谈话的常用技巧

  (一)口语的巧妙选择

  1、班主任谈话中词语的选择

  口语中用词的细微差别会导致语义表达的不同,比如:

  A、开学还没一个月,你就迟到了两次!

  B、开学快一个月了,你才迟到两次…

  B句显然带着肯定其进步的意思,A句只有重重的批评。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别,注意选择,贴切运用。词义有轻有重,运用时就要掌握分寸;词语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就要注意褒贬得当。特别应该看到,后进生对此更为敏感。这些学生所得到的评价向来是贬义居多,老师倘若从正面给予鼓励,往往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新鲜感。即使是一个屡教不改的后进生,也不要说:“我对你失望极了!”最好说:“你还是很有希望成为好学生的!”或者说:“我相信你会变好!”教师如能注意这样选词用语,对这类学生会起到一种微妙的作用,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句式的改换

  同样是批评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试用下面两句批评语:

  A、怎么总是这个样子?!

  B、如果不这样就好了!

  前者有指责性,很可能是简单粗暴的,后者则流露出因爱护而为之惋惜的概叹,是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假设。使用这样的批评语就使得批评富于人情味了,在批评中饱含着殷切的期待,这样的批评在化解心理隔阂、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方面,尤其需要,尤其有效。

  3、语序的调整

  请比较:

  A、虽然体育很好,又能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但是学习成绩差,还有不少缺点。

  B、虽然学习成绩差,还有不少缺点,但是体育很好,又能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上述两句说法,内容相同,只是调整一下语序,侧重点就不同了。A句着眼于短处,B句立足于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假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既有自卑又有强烈自尊心的学生,B句就比较能够激发他求进步的勇气和力量,促使他树立信心,振作精神,扬长抑短。

  4、语境的创设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创设语境以求最佳教育效果。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必要时可以先不正面直言,而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从远处,甚至从意想不到的话题开始,自然引出正题。既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育于虹的个别谈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于虹是个“三好学生”,曾获全国普通话比赛第一名,后来骄傲自满起来,瞧不起别人,不能热情帮助同学,甚至在别的同学受表扬时流露出嫉妒情绪来,斯霞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她在和于虹谈这一问题时没有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而是亲切地问她:“当你普通话比赛获奖时,同学们是不是不高兴?”当年于虹获奖的时候,大家都为她高兴,那激动人心的情景于虹怎会忘记呢?于是她瞪着大眼睛回答:“没有啊!”她奇怪老师为什么提起以前的事。

  斯霞老师这样开头,先在孩子心里造成悬念,引起她的注意,启发她联想,以便使于虹设身处地地体会对照。斯霞老师循循善诱的指点和开导,终于使于虹深感惭愧,并在行动中注意改正。

  (二)借助故事的教育魅力

  在和学生谈话时,不妨通过故事,间接地将道理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细细品味,或许更加意味深长、收效甚佳。现摘录两则成功的实例,以供借鉴参考。

  1、牛的反刍——要讲究学习方法

  有一位同学向班主任诉说,由于学习基础差,每天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日积月累,学习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无论她多用功和努力,都难以取得好的成绩。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给他讲了牛反刍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牛勤劳、踏实,但是是否知道牛吃东西有一个特点,就是牛吃草的时候尽量吃,先不咀嚼,而当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再静静地伏在草地上反刍细嚼。

  牛这种大量吸收后反刍的方法非常适用于学习。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一定学的很细、很深,而要把老师讲的先记住,过后再认真复习,认真体会。复习时可以适当地看一些参考书。这就是牛吃食的方法,吞进量大,消化的也多。如果牛不进行反刍,牛一次吃得越多,胃的负担就越重,就会食而不化,恐怕会吃出毛病来。学习也是如此,要避免上课时全部“吃”进去,但课后不及时复习,当天的功课当天得不到消化,往往到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如何能取得好成绩?

  2、刺猬的故事——交往保持距离

  同学们之间呼姐唤妹称兄道弟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说,这表示彼此“亲密无间”。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给学生们讲了刺猬的故事,帮助他们找准同学交往的最佳距离。

  在冬初时节,两个刺猬出于温暖的需要而表现出异常的亲昵。第一次相遇时,急不可奈,一下子冲上去,可是身上尖利的硬刺把它们扎得吱吱叫,彼此流着血退了回来。片刻后,双方又迅速接近,虽然慢了些,但仍然刺痛地叫着。第三次缓缓地爬近,轻轻地试探,慢慢地靠拢……就这样,一次一次,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佳距离,亲昵地靠在一起。刺猬以最小的痛苦换来温暖,全靠位置的适度。

  同学之间的交往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尤其是异性之间,保持距离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使友谊长存的条件。

  (三)加强感情投入,努力寻求与学生间的“共同语言”

  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最喜欢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语言,不喜欢那些盛气凌人的空话、大话,喜欢老师袒露心扉的肺腑之言。教师只有信任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寻求到更多的“共同语言”,达到言语沟通的目的,使师生认识一致,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沟通境界。

  《案例》:用真挚的话语打动后进生

  头一次登上讲台,我就被他——那个闻名全校的淘气包小刘“将了一军”。

  记得那天,初为人师的我在做完自我介绍后,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望着五十位天真活泼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今后,我会象大姐姐一样去爱护你们每一个人。”我的话音刚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刘刚猛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陈老师,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我迟疑了一下,笑着对他:“当然可以,请问吧!”

  “你喜欢好学生,还是后进生?”他的眼睛中闪过一丝狡黠,歪着脑袋看我。这时,我发现同学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尤其是两个留级生,更是紧张地盯着我。

  “刘刚,你知道什么叫后进生吗?”我用温和的口气问他。

  “不就是象我这样的学生吗?”他有些迷惑不解地看着我。“不,”我摇了摇头说:“后进生是各方面都不好的学生,据我了解我们班可没有后进生,就拿你刘刚说吧,你爱劳动,乐于助人,体育方面顶刮刮,人又聪明,怎么能说是后进生呢?”“我……我学习不好。”他羞涩地低下头小声说。

  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刘刚,如果你有一件心爱的东西坏了,但它还可以修好,你会怎么做呢?”

  “当然是努力修好它了。”他抬起头望着我。

  我继续说:“对呀,我会象大姐姐一样去爱护你们每一个人。作为姐姐,弟弟妹妹有了缺点,自然会努力去帮他改掉,就象你对待自己心爱的东西一样,不会因为他有缺点,就不再喜欢他。而是当他改掉缺点后,我会更加喜欢他,爱护他。你懂吗?”

  他一边点头,一边说:“我懂了,谢谢您,老师,刚才我没有举手就站起来说话,请您原谅。以后我有了缺点,请您一定给我指出来,我会努力改正的。”他刚说完,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那两个留级学生也显出了自信。(引自《教师语言艺术》)

  这位老师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用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循循诱导,努力寻求师生间的共同语言——希望学生取得进步,给学生以信任和鼓舞,真正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四)恰当使用“登门槛”策略

  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策略,即为了说服对方接受一个比较重大的要求,先让对方同意一个容易接受的较小要求后,就有可能在实现目标后同意那个更大的要求。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对学生提出某个要求,应在谈话之前认真分析学生有没有同意这个要求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如果没有,就不可“一步到台上”,而应该分几步走,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

  例如一位中学班主任丁老师,发现学生对学业抓得很紧而忽略了体育锻炼,长期如此,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强健的体魄,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他动员学生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此时,正值严冬季节,丁老师提出进行跑步。他考虑到学生平时因学业繁忙,缺乏体育锻炼,不能一开始就限定学生每天要跑多少公尺。他就先提出所有学生都要到户外跑一圈,有能力的可多跑几圈。几天下来,同学们都能做到坚持到教室外“动一动”。丁老师感到每天跑一圈,运动量不够,就向同学们提出每人每天至少跑三圈。由于有了一个阶段锻炼的基础,丁老师提出的新要求,班级同学都能接受。一个冬季下来,全班同学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用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班主任谈话技巧4

  班主任谈话技巧1:喜悦心理——醒悟点

  喜悦心理,一般出现在被评为“三好”、“优秀”和新生选为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以及由原来的一般的班干部调整到较重要的职务的学生中。因为他们平时对学习、工作表现出色,群众威信较高,尽管在谈话中还没有道破意图,但他们能够根据某些迹象进行推测,估猜此次谈话一定会体现全班同学和班主任或学校对自己的信任。因而表现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谈话投机,能愉快地服从班主任或学校的决定,比较容易接受指出的缺点。在同这类学生谈话时,可以开门见山,迅速入题,直接挑明班主任意图,从而指出其醒悟点。一是自身应克服的弱点,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谈话技巧2:恐惧心理——闪光点

  恐惧心理,多因较严重地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或班上公约,担心受到学校或班上处分。其表现是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谈话时,脸红心跳,手足无措,沉默寡言,怕提旧事。与这类学生谈话,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挖掘他过去学习、工作中的闪光点,加以赞扬,激励他振作精神,同时指出其努力方向。其一,肯定成绩和优点;其二,寻找进取的途径和方法。

  班主任谈话技巧3:对立心理——贴近点

  对立心理,一般出现在已受处分的学生身上。他们对学校或班主任的决定不满,认为是某人有意整自己,处分过重,常常找上门来申诉,甚至抗争。由于这类学生的个性特点、社会经历、家庭教育、思想修养的差异,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有的滔滔不绝地倾诉心中的不快,似有万分委屈;有的话中带刺,含沙射影,大发牢骚。在与这类学生谈话时,要笑脸相迎,热茶一杯,促膝相谈,耐心倾听,积极找准贴近点,尽快缩短心理距离。

  1、经历贴近法。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熟悉被谈话的基本情况,以自己或朋友的类似经历为谈话内容,寻找共同语言,使对方产生贴近感,引起情感共鸣。

  2、心理贴近法。针对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选择不同的话题,以适合谈话对象的兴趣、性格、能力等,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所言之理。

  在谈话投机,气氛和谐时,将学校或班上的决定解释清楚,若是有误差,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调整。若遇胡搅蛮缠者,则应严肃批评教育。如果出现僵持不下的'局面,可以暂时中断谈话,冷却一下,缓和气氛。中断谈话后,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沟通意见,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班主任谈话技巧4:自弃心理——内燃点

  自弃心理,多出现在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较差,组织纪律观念较为淡薄、屡遭批评,老师和同学们另眼相看,或班主任关心太少的学生身上。持这种心态的学生,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缺乏朝气和信心。应多找这类学生谈话沟通。谈话中,先是找准内燃点,激其自燃,而后再提出要求,加以引导,促其振奋。当然,与这类学生谈话,一次未必能完全奏效,有必要跟踪谈话。要想触及这类学生心灵,引起反思和彻悟,可以从以下“三心”处谈起。

  第一,从痛心处谈起。要对具体问题作入情入理的分析,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使其忆往事作反思,诱发其悔恨感。

  第二,从寒心处谈起。这就要联系其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其提出的问题,尽可能予以答复和解决。

  第三,从灰心处谈起。这类学生因对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全班同学的期望值逐渐降低,产生心灰意冷感。谈话中,班主任应设身处地帮助分析原因,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燃起其心中发奋之火。

  班主任谈话技巧5:无所谓心理——扬帆点

  无所谓心理,常出现在认为自己在班上不前不后。甘居中游的学生或认为自己功劳不大、苦劳不少,久任班干部的学生身上。这类学生自我奋斗精神不强,学习、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班主任不找他,他也不找班主任,对班主任的谈话,不积极也不消极,但只要班主任能把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送给他,对他信任和支持,他就会扬起风帆、加足马力、拓展前进。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经常利用课外时间、班上举行的文娱、体育及校外游览等集体活动的机会,主动接触,沟通感情,启迪思想,打气鼓劲,开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