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19 08:57:5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1

  今天的职业素养课让我认识到了,原来团队合作是如此的重要,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回望过去,才发现我们所走过的路上,正缺少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是我们自己所造成的,回想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路上,在学校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靠单打独斗取得的,不需要团队合作,现在才发现,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一个人。

  可是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缺陷和优势,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而团队合作就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要想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前提条件是要先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决不是随随便便凑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而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必备的条件,经过严格的挑选而组织起来的'精干的团体。所以,确定团队成员的特质,组织一个好的团队,乃是激发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和起点。

  团队成员的特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忠诚、能力、积极的态度、多做一点点的精神、信心、意志力。

  你必须信任团队的所有成员,彼此之间要开诚布公,互相交心,做到心心相印,毫无保留;你要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紧密合作,直到整个团体都能紧密合作为止;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使整个团队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和谐运转;只要能牢记以上原则,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团队的合作精神就一定能激发出来!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2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与度,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下,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群体的中心位置。小组内处于劣势的学生,由于能得到同伴的帮助,有了更好的转化条件,学生们积极投入学习,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主动思考的局面,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同时,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和完成分配的任务过程中,相互鼓励。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关系。在交流中使知识得到共享,在争辩中使错误得到修正,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思想和方法,长期坚持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内化为一种个体心理特征—合作品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方式,明显提出了学习本体的参与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和操作中,又出现了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

  1、为了合作而“合坐”。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比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或者说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吗?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2、教师充当旁观者,缺乏有效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曾看到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在这样的课中后进生只是看着、听着。想要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合作的目的那就更谈不上了!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老师良好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

  3、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我校班级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6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实现。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老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3、教师积极参与,掌握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作用。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4、重视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学性,课前不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师对学生预习要加强指导,使学生重视预习,掌握预习要领。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愈显重要。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要因学习进程与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3

  俗话说“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蚂蚁之所以能把米搬进洞里,是因为团队合作的力量,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而且团结说明在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团队具有目标一致性,从而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归属感,正是这种归属感使得每个成员感到在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实现目标,以此同时也有其他成员在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而激起更强的工作动机,所以对于目标贡献的积极性也就随自己油然而生,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比个人单独时要高。

  材料中的三个和尚正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想让这个寺庙变得香火鼎盛。于是他们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寺庙变得香火鼎盛。但是在三个人的争功下,都各自觉得是自己的努力是使寺庙变得香火鼎盛的原因,各不相让。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所在的寺庙又变得和以前一样了,没有香客了。这是为何呢?他们造成这样的原因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很相似,因为“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这个寺庙的三个和尚在自己各自的努力下使寺庙变得香火鼎盛,但是在这个情况下他们却在各自争功,并没有看到其实对方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是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下得到的。一个团体,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何来生机与活力?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三个和尚最终会失败。这三个和尚的团队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是个团体,因为真正的团体应该具有这些:共同的目标、很强的凝聚力。而这三个和尚团队的关键在与他们各自为政,缺乏凝聚力,根本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一个团队里应该合作,扬长避短。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的团队就会是成功的`团队。他们应该有合作,而并不是一味的争辩各自的功劳和贡献,这样的人心浮动,只会使原本很好的团队变得分裂。而且他们应该明白这个寺庙变得香火鼎盛的原因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功劳,他们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应该好好的沟通,因为沟通对于团队之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团队中进行沟通,才能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由此可见团队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形成很强大的额团队就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沟通。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4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合作.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要怎样进行小组建设?

  1、 确定小组规模。

  科学研究以及实践的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在3-5人之间。我们班一共有45名学生,由于我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较少,缺乏可以胜任组长的人选,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将我们班分成7个小组,其中五个6人小组,两个小组有7人。

  2、进行小组划分。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由一个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2-3个中等水平的学生,还有1-2个比较差的学生组成。每一个小组我都安排了一个比较认真负责、平时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好领头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我班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较多,我按照平时的作业、测验的情况并与各科老师商量过后,把这些学生平均安排在每个小组。我们尽可能的安排一名比较好的学生与一名较差的学生同坐,这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小组互助。

  并且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并安排发言顺序;“记录人”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人”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至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我采取轮流制,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发言,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避免出现有学生“搭车”现象。

  3、小组座位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一个小组效率不高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例如,一个学生离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地沟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

  我们决定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式座次”。 在过去,我们的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一半的学生始终背对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安静、迅速地转过身子。突然之间转过180度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课堂效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避免这种问题的座次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我们所提到的““方阵式座次””

  这种“方阵式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但同时也出现了弊端。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因为座位间距离靠近了,讲起话来变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也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也较多了等情况。所以在平时上课时,我都会要求学生全部面朝黑板、面朝老师坐端正,在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才面对你的组员“围围坐”,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像原来一样跟随老师认真听课,也能减少讲话开小差的机会。在做到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时,如测验等,我就会让学生把桌椅拉开,一个个分开来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4、小组长的选择与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与培养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凡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小组,小组活动时不仅积极主动,效果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的作业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如果小组长不负责任,小组活动组织得不好,小组长就得不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小组内部松松散散,整个小组完成作业时也是拖拖拉拉。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小组长往往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培养。

  一名优秀的组长,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些简单的抄写、默写作业就能由组长去帮助批改,这样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去进行更多有效的教学。

  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组长沙龙”制度。我决定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对于一些不好不积极的现象也给与及时的批评。希望让每个组长甚至组员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小组乃至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密切了组长的交流学习,也真正实现了班级的自主管理。这个计划才刚开始在班级中实施,希望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时,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为配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也有必要建立以合作小组为基础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现在我们正处于探索阶段。而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某一节课,某一周所能完成的目标。它需要我们再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合作学习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迎合课改,不分析实际随便套用,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靠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迷茫于新课程的我,慢慢已经找到了航灯。我深深体会到:虽然已是春风拂面,但脚下却是荆棘万千。有泪可落,但并不伤心;脚踩荆棘,但并不难过。

【交流与合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交流与合作自我评价08-02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09-08

合作交流自我评价03-07

[通用]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03-20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14篇)06-09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14篇08-15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精选15篇08-16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集锦15篇)09-13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精品5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