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①、了解什么是信息;②、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③、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④、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
二、技能性目标
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学会会析信息事例及其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性目标
体验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对信息概念的全面而正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性的全面、科学的认识,以及信息特征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式、启发式、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一、信息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
生:(举例)
师:(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
师:刚才大家都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学者是如何来定义信息这个概念的。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是一个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其定义因领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是信息学奠基人香农和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
师: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媒体。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属于信息,哪些属于信息的媒体?
生:(区分黑板上的例子是属于信息还是信息的媒体)
师:(将例子按照信息、媒体有规律地排列)
例如: 信息 媒体
书中记载的内容 书
天气预报 广播
师:信息的媒体类型很多,常用的类型有四种:文本、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罗列的都属于哪一类型?
生:(将举例的媒体按照其类型分类)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师: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课件演示)
1、普遍性(课件演示)
师:老师讲课的内容属于信息吗?依附于什么物质来传播的?(生答)属于。是依附于声音来传播信息;请同学们举出其他的类似的实。(生答)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时间信息依附于钟表。
师:同一个信息可以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说明了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2、载体依附性
(1)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 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同一信息对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价值吗?(生答)不是。
师:信息可以增值吗?(生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课件演示)
3.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1)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2) 信息可以增值;
4.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 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典型实例: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招聘信息、军事信息。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答)没有。
师: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过了这个时间,该信息就失去价值了。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课件演示)
5.信息可以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它区别于物物交换,即信息可被多次利用,共享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丢失。
师小结:信息还没有别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再想想。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认识形状各异的鼠标;
B、学会使用鼠标;
C、学会正确的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
2、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的操作方法,学会使用鼠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鼠标的能力、探索自学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尝试的良好习惯;发展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三、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老鼠”》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这一节课是让学生学会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拖动、单击右键),学会正确的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及使用鼠标。
难点:学会熟练使用鼠标。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练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具准备
计算机、鼠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老鼠吗?(生:见过)它长的怎么样呢?(生:有两只耳朵,四只小脚,一条尾巴)你们看一下电脑上哪个设备像老鼠?(生:鼠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电脑的其中一个输入设备。(板书:鼠标)
二、教授新课:
1、初步介绍鼠标
师:为什么说鼠标像老鼠呢?它哪些地方像?(播放PPT展示鼠标,并出示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有点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叫做鼠标的左键;右边的叫做鼠标的右键。鼠标背面有个橡胶球,是小老鼠的脚鼠标指针,移动就是靠它的滚动来实现的。
2、鼠标大家庭
这些五花八门的小东西就是鼠标,它们颜色各异,根据分类的不同,分为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光电鼠标和普通鼠标等。
3、训练小老鼠——使用鼠标
师:小朋友们想让小老鼠听你的话啊,首先要用正确的姿势握住鼠标。将鼠标平放到桌面或鼠标垫上。用右手握住鼠标,感觉到鼠标中央隆起的部分正好和你的`手心相吻合就行了。很自然的将食指轻轻搭在鼠标的左边的键上,中指搭在右边的键上。手腕和手臂保持水平。
[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师:你看到屏幕上的小箭头了吗?移动鼠标,小箭头就跟着动。你往哪个方向走,它也往哪个方向走,鼠标动的越快,小箭头就动的越快,原来啊,鼠标就是控制屏幕上这个小箭头的工具啊!
[学生练习鼠标的移动]
这个小箭头叫做鼠标指针,控制住它,你就能控制电脑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形状。
4、让鼠标更听话——鼠标按键方法
师:用鼠标控制屏幕上的小箭头到达某个位置后,再按下鼠标的键,电脑就会完成相应的工作。常见的鼠标有两种:一种是两键,另一种是三键。不过,三键鼠标最常用的也知识左右两键。很多鼠标上面还有一个小滚轮。我们来看一下带滚轮的两键鼠标。
[师演示]
(1)单击
鼠标两键的用法很简单,只是动动手指头的工夫。先握好鼠标,然后将食指按下,再抬起,同时可以听到鼠标“咔哒”一声,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鼠标的按键。这个动作也叫“单击”。
(2)拖动
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到鼠标的拖动操作。用食指按下鼠标左键,然后向目标位置移动鼠标,移到目标位置后,松开食指,拖动操作就完成了。此外我们还会用到单击右键、双击等操作。
5、练一练
师:电脑里有个“纸牌”的小游戏,我们可以用它来玩玩游戏吧。这个“纸牌”的小游戏可以用鼠标操作,我们用它来练鼠标的操作。
操作步骤:
点击鼠标左键→选择程序→再选择游戏→最后单击“纸牌”就可以了。
6、提问:当我们玩累了,想关闭电脑了,直接的就按关机按钮就可以了?
学生先小组说说,然后交流一下。
当全班交流后,教师讲解并操作: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再单击“开始”。菜单最下面一行的“关闭计算机”,弹出“关闭计算机”对话框(对对话框中有三个按钮,分别是“”待机、关闭、重新启动),单击“关闭”按钮就可以关闭计算机了。
学生思考、操作、倾听。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鼠标来操作计算机,还学会用鼠标来玩游戏。以后,我们就要用鼠标来指挥计算机完成更多的工作,玩更多有趣的游戏。
汇总
教师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
学习掌握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及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
教学目标:
学会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及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制作出漂亮的文字。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直观演示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评价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甲骨文?你见过吗?(多媒体出示甲骨文图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创造了甲骨文。经过几次的文字演变、改革,最后演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现在我们来看两篇文章《赞汉字》,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文字效果更好?(课件出示)那你想不想也把汉字变漂亮呢?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及文字效果进行设置,来把文字打扮得更漂亮。(课件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
师:同学们以前学习写字板时,学会了选择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你们能不能试着用这种方法将 word 中的文字打扮一下?”。请同学们打开“我的电脑”中D盘中有个题目为“故乡”的文档,对文档中的文字的字体进行设置,我希望你们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好?好!我把鼠标还给你,让你来“小试牛刀”。(学生动手操作练习)
“谁能说说怎样设置字体?并说一下你是用的什么学习方式”
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谁来评价一下他说的怎么样,通过他的讲解你听明白没有?”(学生评价)
任务一:(课件出示)
(1)、将标题的字体分别设置成华文行楷、仿宋、楷体等,比较一下效果。(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比较)
(2)、将内容设置成喜欢的字体。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2、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文字的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
师:从同学们对这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可看出我们的同学真的很棒,做得都很出色,如果刚才是“小试牛刀”那么下面就让你“大显身手”。我们要在设置文字字体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字、颜色、字形及下划线的设置。我相信我给同学们一次机会,你们会还我一个惊喜!同样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
任务二:(课件出示)
设置文字的字号、颜色、字形、为文字加下划线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学生评价
“看来同学们没有让老师失望,完成的作品真的很不错。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能说说设置文字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汇报
3、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
师:设置了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下划线,还能设置许多动态效果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也设计了一幅作品,你觉得怎么样?(出示有动态效果的文字设置)这一次也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也来演示一次,好不好?
师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操作实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多媒体展示作品。 学生互评作品,师评,从中找到优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4、巩固练习
师:设置文字效果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等进行设置我们用的是“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谁还知道其它的途径找到对文字进行设置的方法?(学生思考回答师演示)
最后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你所学过的诗中,找一首你喜欢的,打出来,然后将它设置成你喜欢的文字。
学生自己制作作品。(音乐伴奏)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学生评价。
三、总结谈收获
1、学生谈收获
2、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及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希望同学们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很好地应用到WORD文档中,让文字变得更漂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
(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学习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注重促进技术的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的自主学习支持。作为教师,课前应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交往。而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自己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分别为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教材详细地讲解了三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在最后通过“讨论坊”引导学生讨论三种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每一种适用的情境。
【学情分析】
在学生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了解了网站、网址、主页等相关的概念,对上网浏览信息有迫切的需求。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常浏览的网站,他们每次都要输入网址,从而引出了本课的需求,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实际需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也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工具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2.知道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的异同,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访问网站的方法。
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演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网址,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游戏:比赛打开网站。
教师提供一组网站的网址,学生在浏览器中打开,看看谁最先完成。最后教师通过收藏夹快速打开,和学生通过手动输入网址打开,形成对比和冲突,进一步揭示课题:便捷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变为问题需求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了真正的问题解决情境。
二、探究实践,掌握方法
1.收藏夹
谈话:要想通过收藏夹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首先要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自学:教材详细介绍了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边看书,边操作,把刚才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
实践:添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网址到收藏夹中并通过收藏夹打开。
提升:使用收藏夹确实可以快速地访问网站,但是收藏夹也占据了浏览器窗口的`一部分空间,所以一般情况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如果要打开收藏夹中的网站,需要地先打开收藏夹,还是比较麻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还提供了“收藏栏”,可以通过“查看”菜单将“收藏栏”显示出来,试一试,并尝试将网址添加到“收藏栏”。
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收藏栏中的网址。
2.历史记录
谈话:如果曾经访问的网站,没有添加到收藏夹或者收藏栏,也不记得网址了,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访问它呢?其实浏览器会将我们近期访问的网址记录下来,形成历史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打开它们。
实践:历史记录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显示出来,你能找到它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告诉大家。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历史记录的使用方法。
探究:历史记录是不是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曾经访问过的网址呢?我们在历史记录中可以找到的最早记录是什么时候?
释疑: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历史记录只能记录近期一段时间内访问过的网址。那么这个周期是多久呢?可不可以调整呢?答案都在“Internet属性”的设置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网址列表
谈话:使用收藏夹或者历史记录访问网站,都需要我们先打开它们,而收藏栏中能直接显示的网址数量也有限,对于一些特别常用的网址,有没有更便捷的打开方法呢?大家可以单击一下浏览器地址栏右则的“地址栏下拉列表”,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实践:学生使用“地址栏下拉列表”打开网址列表并访问其中的网站。
交流:有同学发现,之前输入的错误的网址,也出现在了网址列表中,我们能不能把它删除呢?(生:……)是的,只需要单击网址右则的删除按钮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这三种便捷访问的方法都不难,所以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并作了适当的拓展。
三、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时候呢?请与同桌讨论一下,完成下表。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情境
收藏夹
历史记录 网址列表
交流:小组间讨论交流。
汇报:部分小组汇报。小结:三种便捷访问的网站的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情境,我们要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三种方法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操作非常容易,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情境,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的完成,而不是老师直接讲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
四、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通过今天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便捷访问网站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传统教学媒体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更加灵活有效,将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个人的经验,谈一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粗浅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多媒体能将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秋日私语》轻轻地响起,雨滴嗒滴嗒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网络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本章在此基础上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这样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ip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农垦总局直属的一所高级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省的各个农场,由于农场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基本都是零起点,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略有了网络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的引入
情景(教材p35)xx年7月,江西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网络进行赌博的案件。专案组经侦查发现,用于赌博的计算机在网上登录的总服务器ip地址为广西柳州市……(以下略)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公安机关是如何发现赌博地点的?
ip地址是计算机的一种标识,对应了网络中相应的物理地址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并引出ip地址概念
新课学习布置任务
[任务1]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www.cnnic.net.cn和“159.226.1.19”,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体验ip两种地址的转换。(教师给出互联网上的两种地址的转换资源。例如下列地址:http://210.29.192.16/acstar3/analyse_ip.php)
[任务2]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
1,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在任务设计时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中的问题,探索交流,小组互助,量力而行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WINDOWS98操作系统,了解鼠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及鼠标应用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那有谁能来给其他同学讲讲计算机到底有哪些基本组成呢?
师:好,这位同学,你来告诉大家。
生:(略)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师:好,你来。
生:(略)
师:补充得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鼠标的应用。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节影片,并做好思考。
(老师启动光碟,同学们也相应做好笔记。)
师问:同学们看了这部影片后有什么问题弄不清的,需要其他同学帮助解答了呢?
生:老师,我这个地方弄不清,什么是“桌面”呢?师: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答呢?
生:老师,我来帮他解答。
(启动计算机后,进入WINDOWS98系统后,我们所看的`画面,这就是“桌面”)如图所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师:那有谁能来告诉老师,应如何启动计算机,也就是“开机的顺序呢?”。
生:老师,我来。开机的顺序就是……
师:好,说得真好。那鼠标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生:鼠标有以下几种基本操作:
(让学生动手演示,老师把屏幕转换给其他同学看)
三、做一做。
师:瑞请大家动起手来,按下列的要求操作,把你看到的变化填写到括弧内。好吗?
生:好。
师:现在马上动手。
(老师把屏幕返还给同学)
四、新授。(如何关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师:请同学们按下列步骤,跟老师一起关机,好吗?
生:好。
师: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第二步:单击“关闭系统”,弹出对话框: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第三步:选择“关闭计算机”后,单击“是(Y)”,此时计算机自动进行关机操作;
第四步:关闭显示器。
同学们都会了吗?
生:会了。
五、想一想。
师:那好。同学们回去后,应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开机的顺序?
2、关机的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知识目标与要求]:
1.掌握前进与后退命令、左转与右转命令。
2.初步掌握小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Logo语言命令画简单图形。
[教学重点]:
前进与后退命令、左转与右转命令。
[教学难点]:
小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使用画图软件“Logo语言”界面组成等制作的课件。
一、导入
师:我在学校里经常听到学生们交流着想当“计算机高手”,你们知道嘛,要想当这个“高手”啊,得先懂得计算机的“话”。我们知道人类有语言,计算机也有它们的语言,老师觉得同学们真了不起,五年级就开始学习“Logo语言”了,并且很快就和我们的“小海龟”成了好朋友。现在跟老师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
课件出示“Logo语言”的界面图,并对出示绘图软件“Logo语言”各部分提出相应问题。
师:你们能说出LOGO窗口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吗?
生回答
师:真不错,我们知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吧,打开石门的“咒语”是?
生齐答:芝麻开门。
师:如果当初阿里巴巴说“西瓜开门”“葡萄开门”行不行啊?
生笑答,比较放松。
师: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咒语”,那扇大门才为你敞开。我们的小海龟也是这样,如果你的“命令”不符合它的.要求,它可是有它的脾气的哦。上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命令”来指挥操纵小海龟,你们能说说看吗?
生:HT,藏龟命令。
生:CS,清屏复位命令;ST,显龟命令。
师:刚有位同学告诉我们小海龟的“家”叫“母位”,“视图窗口”像一片沙滩,那今天我们一起来让我们的小海龟在这片沙滩上留下它的足迹。
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画楼梯
二、新授
课件出示:(板书:“FD”、“RT”)
老师强调这两条命令与前面所学命令的区别及使用方法。
课件展示分析。
尝试创作让小海龟登上楼梯的第一节台阶。
巡回指导。
师:刚我们学习了“FD”前进命令和“RT”右转命令,知道了这两个命令的正确写法及其意义。同学们也画出了第一节台阶,如果小海龟继续登下一节台阶,那应该怎么走?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举手。
生:右转90°。
很多学生举手要求回答这一问题。
生:我们认为小海龟这时候应该左转90°。
很多同学表现出同意的态度。
师利用课件分别演示右转90°和左转90°后小海龟的头所朝的位置。
师:第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说右转90°,你们看看,这会小海龟的头已经朝下了。如果使用“RT”命令可不可以了?右转90°几次呢?那应该后面的数字是多少?
学生继续比划并进行了讨论。
生:我们组讨论出来了,像这样右转90°三次也可以让小海龟的头朝上,所以“RT 270”命令也可以。
师:右转命令可以,刚有同学也说到了让小海龟左转。我们的小海龟可是灵活的,脖子左扭扭,右扭扭,转动特灵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左转命令,完成下面两节台阶。
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LT”命令意义。并画出后两级台阶。
师:台阶创作已经完成了,那么我们现在如何完成台阶的边缘。
并出示任务:完成台阶的边缘。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位同学已经使用右转和前进命令完成台阶边缘。
进行展示完成同学的作品,学生讲解分析命令。
师:这位同学操作很熟练。特别是刚跟我们讲解了边缘的长度,是高为3×30,真聪明。小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真会讲究养生之道。它会慢慢前进,也会后退散步哦,下面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个命令“BK”——后退命令。
课件展示,学生根据上面所学命令的意义来理解“BK”命令。
学生操作完成台阶边缘。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2课 画楼梯。
课件出示问题:
你掌握了那几条命令?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件夹的新建和复制操作。
2、掌握文件的移动操作。学会“SHIFT”和“CTRL”在选择文件中的使用。
3、提高信息资料分类存储的意识
重点:掌握文件夹的新建和复制操作;文件的移动操作。
难点:掌握文件的移动操作。学会“SHIFT”和“CTRL”在选择文件中的使用。
学习方法重点:分组讨论,评价
分层点:通过“帮助”自学。
教学设计:
一、视觉刺激,激发情感(3`)
师:请大家先看看老师的电脑桌面,再看看你们的,有什么感受?
师:你们的电脑桌面,堆满了文件,都是一些游戏、图片和文章,看上去乱糟糟的,你们有什么办法整理一下吗?
师:我就在桌面上建立几个个文件夹,“我最爱的歌”里放着许多歌曲、音乐,“我的画廊”里布置着我收集到的各种图片,“我的宝贝”里放着什么呢?放着我最最喜欢的游戏。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整理桌面吗?
师:看谁是整理行家,将最喜欢的.东西集中起来,放到你自己的文件夹中。(出示课题)
二、自行探索、互动交流、
1、自行探索(5`)
师:怎样建立文件夹呢?秘密就在鼠标身上,同学们可以找到方法吗?试试吧
2、互动交流
学生在电脑上找寻建立文件夹的方法,最先完成的演示。
你是怎样建立文件夹的?
你是怎样给文件夹命名的?
师:老师要奖励你一个笑脸徽章,你现在就是小老师了,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其他同学完成了小天地的建立,也能得到笑脸,当小老师。
三、自学方法、共同探讨、深入学习
1、自学方法
师:你们的文件夹已经建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师:你知道怎样将文件放入你的文件夹里吗?请你们打开课本P15自学方法,将你的桌面整理一下。
2、共同探讨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由学生相互协作解决,或全班集体解决。
3、经验交流
l你是怎样将文件放入文件夹中的?
l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师:老师奖励你一棵松树徽章,现在你又是小老师了,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吧,请大家继续整理桌面。
5、深入学习
师:现在,每个人都在电脑室里拥有自己的宝库,你能在家里的电脑上建立宝库吗?能为爸爸整理出“爸爸的工作室”、为妈妈建立“妈妈的小天地”吗?
师:你打算为谁整理资料呢,打算在这个文件夹里放什么?也就是说你的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
师:请你在电脑上试着为爸爸、妈妈建立文件夹,并在“我的文档”中找他们需要的东西放进你建立的文件夹中。
四、集体评议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对自己的整理工作满意吗?
(根据学生的表现,颁发五角星徽章)
五、拓展延伸:
师:有位同学,很细心,很善于发现问题,他发现将一些游戏文件拖到文件夹中时,这个文件并没有从桌面上消失,而文件夹里又多了这么一个文件,这是为什么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第9课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创建文件夹。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把自己创建的文件存放在文件夹里,进行分类管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练习操作+作业完成 教学重点:创建文件夹及文件夹的命名与保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节课学习自己创建文件夹,并通过学习,能够把自己的文件分类存放在自己文件夹里,便于管理文件。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夹
Windows把计算机硬盘里的各种文件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类似文件柜的抽屉里,这些“抽屉”,就是文件夹。 就像抽屉可以再分在分成许多小格一样,文件夹内也可以再建立文件夹,我们称为子文件夹。
2、如何创建文件夹
在建立新的文件夹之前,首先应该确定这个文件夹建在哪里,是直接建在打开的硬盘(根目录)里还是建在已经建立的文件夹里。下面我们就学习在“我的文档”下面建立一个新文件夹。
(1)首先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其次教师总结创建文件夹的`方法
①在桌面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文件夹。
②单击文件菜单。在“新建”的子菜单下选择“文件夹”,然后单击; ③“我的文档”下面就建立了一个新文件夹。
(3)最后,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请“小老师”提供帮助。
3、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
文件夹的命名规则与文件的命名规则完全一样。
文件和文件夹都可以改名。下面我们将“新建文件夹”改名为“学习”。
(1)在“新建文件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2)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并单击“重命名”。
(3)输入新文件名“学习”,然后在虚框外面单击右键(或者按回车键)确定,文件夹的改名就完成了。
三、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在认识文件夹的基础上学会新建文件夹,在掌握文件夹命名规则的前提下给文件夹命名和改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学生认识文件夹,教师演示新建文件夹,让学生自学文件夹命名规划的内容,大家合作探讨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通过一堂课学习下来,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正如17世纪末大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宣传他的宇宙观时曾提出“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一样,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即是学生个性差异之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合理的匹配策略需要予以重视。什么是学习风格呢?笔者比较赞同南京师范大学谭顶良教授的定义,即学习风格是体现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但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考虑全体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需要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有比较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定,即决定以其中的哪种学习风格为主,以便有利于塑造班级整体学习风格,又要照顾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本文拟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角度,以两篇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如何匹配学生的学习风格。所选两篇案例是20xx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作品,同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3课《修改文字》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学生学习风格的“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类型来对其进行分析。
●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
学术领域从不同侧面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②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
③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④冲动性思维和反省性思维;
⑤内倾和外倾。
其中,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类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前者指有些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时,习惯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问题将涉及到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取的方式进行预测,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全盘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整体性策略的学生视野比较宽,能够依据对主题综合、广泛的浏览,在大范围中寻找与其他材料的联系。后者指有些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时,喜欢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关注问题的细节,先考虑如何解决某个问题,再思考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从一个问题的解决到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呈直线型方式展开。系列性策略的学生擅长用逻辑严谨、紧抓要点的方法,把学习材料分成许多段落来学习,到课堂学习活动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知识时,整体性策略的学生会从计算机本身的作用出发,集中思考中央处理器、主板、光驱、硬盘、网卡、显示器等部件的作用,并把这些组成部件联合成为一体,从而获得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整体认识;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喜欢按部就班地逐步认识每个硬件,先弄清楚中央处理器的作用,然后认识主板的作用,再思考光驱、硬盘、网卡、显示器等,当对所有组成硬件的作用都掌握了之后,才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形成整体上的认识。这两种解决问题的不同思维,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出合理的匹配策略,才能使教学效果理想。
●案例分析
所选两篇案例的教学内容均为文字删除、添加、移动、复制与粘贴(如下页表格)。案例一以匹配学生整体性策略学习风格为主,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作为课程的导入部分,并在歌词中设置部分错误,而要修改这些错误,就需要应用到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与粘贴等知识点。由于学生对歌词很熟悉,很快就发现其中的错误,教者成功地创设了修改文字的学习情境。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者采用任务驱动法,逐步引导学生对错误的歌词进行删除、添加、移动等操作,并在此过程中,补充其他知识点,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本案例的课程导入,是借助一个情境将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涵盖其中,让学生对任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种设计有利于学习风格为整体性策略的学生的学习。该类学生通过课程的导入部分,对错误歌词有了全面的认识,并能从中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他们在学习歌词的删除操作时,同时会思考歌词的添加、移动等操作方法。课程任务完成后,教师又要求学生回答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把所有操作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内容。
案例二则以匹配学生系列性策略学习风格为主。在介绍每个知识点前,给出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相关的小情境,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再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入下一个小情境。具体做法为: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呈现一幅可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闪烁的光标后,告诉学生光标的作用;然后向学生出示四幅羊儿的图片,但未给出每只羊儿完整的名字,由此引导学生把羊儿们的.名字填写完整,即为文字的添加操作;再出示一幅灰太狼的图片,和一段灰太狼的“自我介绍”文字,教师提前在该段文字中设置了部分错误,学生看到这段文字后,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错误,并产生修改错误的愿望,此时教师开始教学生如何使用退格键来删除文字;在讲授文字的复制、粘贴操作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了每集动画片结尾灰太狼都会说的那句“可恶的喜羊羊,我一定会回来的”作为材料,让学生比赛谁能将这句话“说”得又多又快,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复制粘贴的操作;在讲授文字的移动时,教师向学生呈现了一组图片,展示羊儿们所饲养的宠物,但在图片的说明文字中,宠物和“羊主人”的名字被前后颠倒,如“喜喜的宠物是喜羊羊”,通过这种情境展示,教师很顺利地向学生说明了移动文字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文字的添加、删除、复制粘贴、移动的知识点后,教师借助一个综合练习,即修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错误歌词,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整体认知。本案例在设计时,采用向学生逐步呈现相对独立的小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符合学习风格为系列性策略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以上分析中可见,这两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对所传递的教学信息进行组织,在学生中开展了贴近真实生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一方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另一方面,各自所选择的匹配策略,不但让教学活动按照其优势学习风格进行的学生更好地学习,还有利于班级整体学习风格的塑造。
同时也应该看到,案例一的教学设计,虽然有利于整体性策略的学生进行学习,却对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关注不够;案例二的教学设计,对系列性策略的学生进行了匹配,却对整体性策略的学生“照顾”不全。这两份案例采用匹配其中某一种学习风格的方式,虽然有利于班级中该学习风格的学生,但对另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有所忽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设计出恰当的课堂活动,如课堂分组讨论的知识点总结活动,并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来开展该活动。每一组均分配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组成员在组内讨论中可以“优势互补”,即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可从系列性策略的学生身上学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也可以从整体性策略的学生那里学得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
●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步骤可归纳为:
①分析全体,找出差异。教师在进行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选择立足某个侧面(如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对全班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找出之间的差异。
②选择主要,关注次要。即教师根据对全体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分析,从中选择某种学习风格作为本节课主要匹配的学习风格,以其作为该堂课中全班学习风格塑造的对象;同时关注另一种学习风格,将其作为次要,在教学设计中同样予以考虑。
③匹配为主,轮换进行。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根据所选择的主要学习风格,采用合理的匹配策略。同时还要关注次要学习风格,利用多种方式,如开展分组学习活动,对该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弥补”。以此安排教学过程,做到既关注全体,又注意个别,力争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由于每一种学习风格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实际教学中,始终以某一种学习风格为全班学习风格塑造的对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教师在进行不同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轮换法”,如第1节课匹配整体性策略的学习风格为主,第2节课匹配系列性策略的学习风格为主。每一节课均同时关注次要学习风格。这种做法才能真正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一、本课说明
本课以创建班级网站为中心。由于在第七册中详细地介绍了创建网站的各方面的知识,所以对重复的知识可以略复习一下。
二、课前准备
学校生活和家庭照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创建网站和网页,对网页文件和网页的标题重命名;
(2)掌握“导航”视图,会利用“导航”视图连接网页;
(3)会设置共享边框中的链接栏;
(4)会设置超链接;
(5)能熟练地使用表格设置网页布局。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珍惜同学友谊、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强化规划作品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导航”栏视图中,将其他网页和主页相连;
(2)设置共享边框和链接栏。
2、教学难点
(1)更改网页的标题;
(2)设置共享边框和链接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我们同学快毕业了,心情都很复杂,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班级网站,把你们的过去、现在的记忆留在里面,作为毕业的纪念呢?
学生回答。
教师:既然想,那就请每个人将自己的情况写在网页中,这样既节约纸,又可长久保存,富有时代气息。
2、新授
(1)学生自主地规划、创建网站。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过网站的制作了,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复习、规划建立自己的毕业纪念网站。
学生复习、回顾,规划创建自己毕业纪念网站。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学生制作通讯录及相册网页。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
(3)设置共享边框、链接栏。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共享边框、链接栏,下面就请哪位同学给大家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教师根据学生示范的`熟练程度,简单介绍或示范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学生链接个人网页。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情况制作成个人网页吧!
学生练习制作。
教师:现在我们把做好的个人网页链接到班级“通讯录”上。
教师示范讲解方法,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
展示作品,师生点评。
教师:现在网站做好了,请同学通过邮件发送到自己的邮箱,以便你以后进行修改和发布。
学生进行操作。
3、分层练习。
根据自己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试一试”部分练习。
4、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知识进行小结,并给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一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校园操场的大小,按要求设计运动场;能够选用恰当的比例尺画出运动场平面图,并正确计算运动场占地面积、建筑材料造价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圆、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运动场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运动场内侧的直、弯道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将新建一个小型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大家踊跃参加。(教师板书课题)小型运动场的设计要求如下:
①运动场共设四条跑道;
②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
③每条跑道宽1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及设计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为探究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一)明确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
1、设计运动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可以先小组讨论交流,再结合以下问题提示来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
①明确跑道的结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②需要确定哪些数据。
③按适当的比例绘制平面图。
2、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达成共识:设计成如书上116页的运动场比较好,因为多数运动场都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占地面积较小;长方形的长是直线跑道的长,宽为50米,宽是两个半圆的直径,由此可以计算出最内侧跑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16米(100÷2π=100÷6、28≈16m);学生可以根据以上数据按合适的比例把跑道平面图绘制在白纸上。
3、学生交流展示绘制的平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一方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另一方面也复习巩固了圆、比例等有关知识】
(二)明确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
1、美丽的运动场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需要考虑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自由说一说。
2、出示问题并解决问题:
①如果要给运动场铺上20厘米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学生计算,指名汇报)
②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计算,指名汇报)
③怎样确定100米和200米赛跑的起跑线?
④如果要给4条跑道铺塑胶,每平方米价格是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而后独立计算)
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用到哪些知识,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四大组各解决上面的一个问题,最后各组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建造好的运动场,先提出四个常见问题,再解决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和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完善运动场设计
设计好的运动场已建造好了,为了充分发挥运动场的作用,可以在场内设计怎样的运动设施呢?学生先小组讨论,而后把自己的设想在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亲身经历了运动场设计、建造并完善的全过程之后,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里表现得非常好,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比例、周长、面积及体积等知识解决运动场设计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一起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过程。学生只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学生在运动场设计图中设计自己喜欢或最实用的运动设施。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节《数据处理》的第三部分内容:常用函数。
数据运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它从第四节的内容单独抽离作为本单元第2课时的授课内容,在学生已经对Excel已有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数据的求和运算,重点介绍利用公式和Sum函数求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参与学习的是七年级学生。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学校,小学信息技术课几乎不开课或很少开课,因此他们对Excel函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公式进行数据求和运算。
(2)能熟练应用函数进行数据求和运算。
(3)能使用“自动填充”快速填充数据。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数据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
(2)能通过相关的学习指导、学习资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自主学习。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3)培养学生利用Excel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式、函数和自动填充求和的方法。
难点:函数的使用和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合作法。
六、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PPT课件、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八、学前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查看“学案与练习评测表”的内容,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学案与练习评测表”中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小组合作互助的意识。
九、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成绩表)
“同学们,我们第一次的测验成绩出来了,总分还没算出来,今天大家帮帮老师把我们的总分算出来,你打算怎么算呢?”
“算总分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要选一个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今天教大家一个秘密武器: Excel软件, Excel能够迅速准确地算出总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处理—excel求和。”(展示标题)
板书:Excel求和
积极讨论。
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话题入手,引起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
(展示任务一)
任务一:启动Excel,在A1单元格中输入“1+2”,在B1单元格中输入“=1+2”,观察有何不同。
小结:计算结果不同,关键在于代数式不相同,多了个“=”,强调公式是以等号开始的'代数式。
启动Excel,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通过一个易于接受的例子,逐步过渡到本课重点。
任务二:打开D盘中的“学生成绩统计表.xls”
(1)在J3单元格中输入“=83+68+82+88+81+49+65”求1号同学的总分,在J4单元格中输入“=C4+D4+E4+F4+G4+H4+I4”求2号同学的总分。
(2)把C3单元格中的数值改成60,把C4单元格中的数值改成80,观察J3和J4单元格中的数值有没有变化。
板书:1、公式
小结:运用公式计算,要引用单元格地址,而不能引用单元格数值,更改数值后计算结果才能自动更正。请更正J3单元格的内容。
巡视指导
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发现修改后J3单元格中的数值没变,J4单元格中的数值变了。
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除了用公式外还可以使用SUM函数算出总分”
介绍SUM函数。
任务三:使用“插入函数”算出3号同学的总分。
怎么使用“插入函数”求和?有哪位同学愿意操作给大家看看?(操作步骤可参考“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请学生演示任务,边操作边说出操作步骤。
师生共同小结出入函数的步骤。
练习:使用sum函数算出3号同学的总分,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板书2、函数
巡视指导
小结:当数据量大时使用函数比公式便捷。
小组内协作学习,结合学案完成任务。
观看同学操作,知识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互助意识,尝试成功的喜悦。
了解并掌握Excel中“插入函数”的操作步骤,了解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优缺点。
想一想:除了插入函数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更快捷的方法呢?(自动求和∑)
演示操作:介绍自动求和的使用。
任务四: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呢?
“Excel有个操作叫做‘自动填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演示将鼠标放到J5单元格右下角,鼠标变成实心十字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
练习:利用自动填充的方法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
巡视指导。
一个个录入公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繁琐,也希望找到更快捷的方法。
使用“自动填充”的方法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的演示和操作,感受到“自动填充”的方便与快捷。
巩固拓展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1、在底部增加一行“学科总分”计算“各科成绩总分”。
2、可选题:在总分的右侧增加一列“平均分”,利用自动求平均值求出每位同学的平均分。
3、可选题:如何求出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分及平均分?如某位同学的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的总分和平均分。
提示:选定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选定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
(操作步骤可参考“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巡视指导。
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派一位同学演示操作。
师生共同评价。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求和计算的方法。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帮助。
对同学示范操作过程作出评价。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完成第1题求和的基础上选做第2、3题,拓展求平均分计算和求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和。
课堂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质疑?
十、板书设计
Excel求和
1、公式
2、函数
(1)、插入函数:sum
(2)、自动求和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06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精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26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设计09-10
【精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30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品01-25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12-26
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05-17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29
[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