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

时间:2024-11-01 03:26:43 其他 我要投稿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2篇)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1

  今天上午在高三计算机班观摩了一节中职数学·拓展模块第1.2.1《余弦定理》的课。本节课是利用向量的内积来推导余弦定理,然后运用余弦定理解决 “边角边”、“边边边”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的新授课。这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推导“余弦定理”,以及定理的应用。总的来说,这是一节运用新课改理念非常成功的概念课。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2篇)

  1、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图片的展示、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

  2、从教学教材处理来看,教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能结合中职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探究出发,抽象出一般性问题结论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 、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千方百计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从教学程序来看,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合理的设疑,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归纳---推理余弦定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出发,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和推导“余弦定理”。在引导学生观察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上,运用定理解决三角形“边角边”,“边边边”的问题。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在问题的探究中锻炼和发展自身的能力。落实了三维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5、从教学基本功来看,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言语富有感染力,板书条理性强,教学的思路清晰,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从这里,说明教师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

  6、本节课的具体亮点:①本节课的引入很有新意,教师没有直接教教材,而是对教材做了修改,通过创设我县新建九凰山隧道长度如何测量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降低学生对新概念理解的难度,为学生初步领会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好了铺垫,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②教师的设计思路比较好,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沿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这条主线,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形成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互引发携手并进的“情境--问题”学习链,使学生真正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③课堂互动强,教学评价机制运用合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一个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组探究;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都能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在一定的程度上又激励了学生的探究学习,促进了教学。

  7、本节的不足之处:虽然教师对本节课的例题做了删减,把例3的证明题给删除了,但对例2没有进拓展,有些遗憾,这里教师自己也提到了,不再重复说明了。

  总的来说,这课堂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是一堂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课。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2

  今天上午在高三计算机班观摩了一节中职数学·拓展模块第1.2.1《余弦定理》的课。本节课是利用向量的内积来推导余弦定理,然后运用余弦定理解决“边角边”、“边边边”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的新授课。这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推导“余弦定理”,以及定理的应用。总的来说,这是一节运用新课改理念非常成功的概念课。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1、从教学目标来看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图片的展示、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

  2、从教学教材处理来看

  教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能结合中职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探究出发,抽象出一般性问题结论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千方百计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从教学程序来看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合理的设疑,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归纳———推理余弦定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出发,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和推导“余弦定理”。在引导学生观察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上,运用定理解决三角形“边角边”,“边边边”的问题。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4、从教学效果来看

  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在问题的探究中锻炼和发展自身的能力。落实了三维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5、从教学基本功来看

  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言语富有感染力,板书条理性强,教学的思路清晰,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从这里,说明教师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

  6、本节课的具体亮点:

  ①本节课的引入很有新意,教师没有直接教教材,而是对教材做了修改,通过创设我县新建九凰山隧道长度如何测量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降低学生对新概念理解的难度,为学生初步领会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好了铺垫,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②教师的设计思路比较好,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沿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这条主线,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形成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互引发携手并进的“情境——问题”学习链,使学生真正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

  ③课堂互动强,教学评价机制运用合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一个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组探究;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都能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在一定的程度上又激励了学生的探究学习,促进了教学。

  7、本节的不足之处:

  虽然教师对本节课的例题做了删减,把例3的证明题给删除了,但对例2没有进拓展,有些遗憾,这里教师自己也提到了,不再重复说明了。

  总的来说,这课堂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是一堂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课。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2篇03-10

数学评课稿03-01

数学评课稿(精选)10-01

数学评课稿[经典]09-20

数学评课稿[精选]09-21

数学评课稿01-28

(精选)数学评课稿06-14

初中数学评课稿 初中数学评课稿最新08-19

数学课评课稿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