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老师随笔

时间:2023-03-25 14:20:37 教师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老师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有一头橘黄色的卷发,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不粗也不洗的眉毛,小小的嘴巴。

  我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她讲课的方式可能和小学一样,可是一上课,我却知道我想错了,他讲课的方式跟小学老师讲的不一样,他上课的时候只有重点才往黑板上写,其他靠嘴说,你听,如果觉得他重要就会记到书上,如果上语文老师的课,就不可以走神儿,要不然笔记跟不上,或者作业听写不会,因为他讲课的时候把所有的诗句或课文讲得十分的清楚明白。下课几乎都不用背了,所以你要是不听课的话下课又得背诗、文言文,还得写作业,写作业还有可能不会,还得请教别人,请教多人,别人烦了,就不告诉你了。因此上课一定要集中精力,可是后来我慢慢的'熟悉了。这种讲课方式后,我便喜欢上了这种讲课方式,因为这种讲课方式你必须集中精力去听才可以听懂记在书上,下课后复习。你若不注意听下课没法复习,又没做笔记,又不会写作业。

  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语文老师了,喜欢她讲课的方式,喜欢她讲课时提出问题的样子,他提问题的时候,我的脸仿佛变成了问号,当我们把问题解答了时,她会舒心得笑一笑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课堂45分钟就是这样过去的。

  这就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你喜欢她吗?反正我喜欢她。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2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特,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个人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务必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用心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务必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必须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务必要求有必须速度,务必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3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4

  在珠海容闳学校听了几节语文课,突然想到了语文老师的文气,于是将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作了些修改,在容闳给我的临时平台上发出。我索性“一稿两投”,发回我的“根据地”——金东方。

  老师是文化人,文化人就要有文气,尤其是文科老师,更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定要“文”起来。容闳园的每一面粉墙,每一扇雕窗,每一块顽石,都是用“文”武装起来的,自然更需要“文”人的和谐。

  以前,人们都喜欢称语文老师为夫子,“夫子”在这里似乎成了个不褒不贬的中性词。说褒,他好像与孔夫子有关,自然是有学问的称谓;说贬,他好像又与迂腐有染,不是有迂夫子一说吗?不过,我总认为“夫子”这个称谓不错。夫子者,学者、老师之谓也。我多把“夫子”与儒雅等同起来,我觉得语文老师就应该儒雅一些。当然,时过境迁,语文老师也在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夫”下去,但语文老师应该“文”起来。

  人们常说,语文老师要具备“一笔字、一口话、三百篇”的看家本事,这实际上是“文”的.本事。教文而不“文”,这语文课就失去了几分魅力。语文课中美文越来越多,要引导学生鉴赏美文,语文老师的“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自然,文绉绉,慢悠悠,酸溜溜,满口之乎者也,如私塾先生般,这既缺少时代气息,也实在让人受不了。但语文毕竟是教文,就必须显露出文气。三百篇要读进去,一笔字要见功夫,至于一口话,那简直就是有声的招牌。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应有诗一般的评点,如果用“两个黄鹂柳树上叫,一行白鹭飞上了天”这样的大白话去解释,虽然也过得去,也说得准确,但全无诗情画意。《苏州园林》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如果没有诗一样的语言品析那亭台楼榭、花草石山、雕窗粉墙,只是说这里写得美,那里写得好,那作品的文气便被缺文气的品析冲淡了几分。

  老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老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语文老师有文气,学生会佩服:“我们的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妙笔生辉,那才叫学问。”当然,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也不必要句句珠玑,俗中也能见雅。鲁迅讲课就常常雅俗兼备。“文”起来了,俗也便带上几分雅气。

  使自己“文”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点书,书读得多,才有“文”的气质。苏轼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无根”可以不去“游谈”,伤不了大雅,语文老师不然,他天天与“文”为伍,还要引导学生入“文”,岂能“无根”?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按理说“文”主持比“武”主持应该文气得多,其实不然。你看球赛节目的“武”主持,常常会抛出一连串的妙语来,诸如“穿过人墙”、“先下一城”、“梅开二度”、“自摆乌龙”等,以“文”言评赛事,让人看到主持人的“文”功。而那些主持综艺节目的“文”主持,女的一张婆婆嘴,男的一股娘娘腔,开口“好棒噢”,闭口“好开心”,不是“耶耶”就是“哇哇”,节目姓“文”,主持却无“文”。看人家,想自己,语文老师还是“文”起来好。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5

  (一)读书吧,少年

  自从前段时间听了诗歌朗诵以后,对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舒缓的音乐,配上深情的诵读,朗读者仿佛是美文、美声、美好情感和思想的化身,传递着文字的意蕴和魅力。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来引领听众欣赏美文,朗诵者在听众心中,可幻化为美丽的天使。

  朗诵,是语文教学中要任务之一,凡是能够热爱朗诵,能够优美地朗诵的学生,怎能不喜欢语文,语文怎么学不好?

  所以,极力主张语文老师在早读、在课堂要让学生放生读书,读出情感,读出内涵,读出味道。

  在课堂上,我也极力营造诵读的氛围。比如,现阶段正讲文言小说,读起来佶屈聱牙。搁在以前,我都是让学生默读,然后把重点问题讨论一下,讲一讲就好。所谓的长课短讲。其实,是自以为是的讲。用很多补充的资料,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仿佛是脚底没踩实,就匆忙上台阶。只能仰望星空,却不能脚踏实地。名著的美,应该从课本的选文来窥测,深入挖掘文章的美,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眼光和思想深度。

  这两天在课堂跟着学生一起诵读课文,发现了原本不曾发现的细节的精妙之处。如《香菱学诗》中宝钗对香菱的评价“呆——疯——魔——仙”这四个字就极其讲究,如果细细品味,就能够以小见大领悟《红楼梦》的措辞的精心。真可惜,这么多年,自己竟然是这样粗暴地忽视了。

  读书,读书,在诵读出净化心灵,纯粹情感。读书吧,少年!朗读吧,语文教师!

  (二)从容与焦灼

  置身事外的有各种从容,甚至各种指手画脚。现在想来,是可笑,更是刻薄。深知其中的时候,保持一个从容的心是何等重要和艰难。

  以前,总觉的领导动不动就黑脸发火,何必呢,多大事儿?一直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发火,不要发火。

  今天下午还是没忍住!事先精心的安排进行网络问卷,相关人员没有提前到场去实用电脑和网络,造成网络无法登陆,耽误了好多时间。

  同样的时间,甚至用两倍的时间,问卷的班级还没出来,怒不可遏地一路跑上楼去,看见负责老师站在教室里,满教室大部分学生都已问卷结束,甚至已经打开了游戏,他竟然看不见!说:“还有十几个人没有答问。”天啊!因为几名学生,让全班学生等待!还有下面排队等候的`学生!

  急躁的火苗,又蹭蹭地窜出来!时间意识,时间意识!这可能是我发火最多的原因。

  可是,发火有用吗?应该是还是提前没有告知,想着这应该是常识,不用提醒就知道。可能是,站在他的角度,他又责任让所有学生答完题,站在我的角度,我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学生的问卷,即便是没有少数的问卷没有回收,也是无关大局的。

  我无法事事都站在他人的角度,各种周全地考虑和安排。他人也不可能站在我的角度,了解我想要干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无法完美融合的思维,既然如此,不再纠结,不再自责。

  美好的心态,来自于从容地处事,恶劣的情绪源自于焦躁的态度。既然如此,从容,从容,急躁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6

  最近我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每一天能抽一点时间去读,从书中了解到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从书里也能够看到好的教育习惯能有效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影响着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说“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能使人一生受益。我们教师一向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中也要构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语文教师,除了教学还要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同时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们要求学生团结友爱的同时自我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公正。我们要求学生见到教师主动问好的同时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动问候学生我作为一名教师,往往很多方面都处理的不够好:当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时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

  自我的习惯到底好不好,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书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起。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能够改变的,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而我,会以此书做为我的一本教学上的工具书,以此书来提高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并由此获得最大的欢乐。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7

  教师备课时,对自己设置的问题都准备了正确的答案,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与教案教材教参里的答案不相同时,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待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先看一个案例:我在教《三颗枸杞豆》这课时,我问学生受到的启示与教育时,有一学生回答:三叔的做法是对的,应当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尽管最后没有什么成绩。真是没想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可我的教案里写着: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决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看到还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下课的时间又快到了,我便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让学生用笔记下,课后,我反复思考,似乎觉得这样处理不妥。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对课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同时对课程标准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这个层面来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或者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而应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

  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同时针对其思维过程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

  其次,从教学相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来探讨,学生说出独特的与教案不同的理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文化积淀无疑是一个挑战。按着教参讲,照着教案读,自然省心省力,一旦“开放”,一个头脑怎能应对50个头脑?这也是对教师专业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学机智的考验。它唤起了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教师们沿用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受到了冲击。所以我们必须继续读书,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充实,提高自己。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挑战,如何成功应对这种挑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从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复杂性、合理性及实用性的实际看,教师要摒弃备课设计上的拿来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习惯定式和慵懒意识。教学上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束缚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一个缺乏创新思想和精神的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学设计上慵懒的拿来主义更使教师丧失了不断进取不断拓展和积极创新的勇气和信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不尽表现在课堂上,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辛勤的创新设计中。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如果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就要降低老师自己的身份,和他们交朋友,做平等的伙伴,只有这样,他们有话才敢说,才能大胆地去探讨。

  3、从教学方式看,类似引发思考启迪智慧的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可以采取研究型学习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入研究思考,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智慧火花。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渴望给了我们无限的创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也许并不太难,难得是教师是否有一种珍视的体验、反思、渴望甚至冲动,如果有了这些,我想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就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了根本,珍视将不再空洞乏味。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8

  转眼间,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快二十年了,在这段日子里,我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回首细想,虽然我的学生们不一定都成为语文拔尖的孩子,但起码会成为有语文涵养的孩子。

  由于农村小学教育现存的一些客观问题,导致我接手这些孩子时,他们的小学基础参差不齐,居然还有语文拼音不过关的孩子,这一点是大学毕业不久的我所不曾想到的。面对这一让我挠头的问题,我曾经试着用下课时间给班级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孩子辅导拼音,但收到的效果甚微,一是因为学习拼音是个很枯燥的东西,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二是课余时间毕竟有限,想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学习一年的东西真的很困难,不久我就发现,我的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于是,满腔的热情被当头一盆冷水泼下,把我浇了个透心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级中拼音基础最差的学生修文龙的拼音水平竟然突飞猛进,我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和他的谈话我知道了并不是因为我给他"吃小灶"使他的拼音进步,而完全是因为我的一句即兴发挥的话。

  记得那是十月份的一天,我正在讲台上讲课,双眼无意间瞥向窗外,当时正直一阵秋风吹过,校园内的柳叶随着瑟瑟的秋风四处飘洒,于是我情从中来,对学生们说:"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们活跃在诗人们灵动的笔尖,镌刻在读者们的心怀中,在杜甫的眼中,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凄凉;在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丽;而在刘禹锡的心中,秋天则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可以说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情感,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的那样:‘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修文龙对我说,就是因为当时我的这番即兴讲演,使他知道,原来描写秋天的句子可以这么美,不再是只有小学时的"丰收的秋天","金色的'秋天"那些枯燥干瘪的字眼,他说他第一次领悟到语文的魅力。于是自己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语文,让自己也能写出那些美好的句子供后人传诵。但他也深知拼音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想要在语文上有所见地,总不能连拼音都不会啊,从此以后,他就专心致志的研究起拼音来。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真的没有白费,他的进步也映在了全体学生的心中。

  修文龙的进步并不是因为我的课外辅导,而是因为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语文的魅力,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真的印证了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教授知识虽是老师的职责,但培养兴趣才是老师教学真正的成功。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慢慢的将我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上。让我忧虑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像修文龙同学那样仅仅因为一句也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诗词就对语文产生兴趣,要知道,班级中语文成绩拔尖,日常积累丰富的学生大有人在,我深知,这些优等生们的成绩好很多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个学科,而是只是想要有个美好的前程才捏着自己的鼻子逼迫自己学习的,我不希望他们在语文学科上也是纯粹的为了考大学而机械的学习,我要让他们把学习语文当做一种快乐,成为一种享受,因为我认为语文教育的真谛并不只局限于教授语文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学习语文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塑造他们的灵魂。

  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任重而道远,其中的欢乐痛苦也会不断交替上演,但如果我们都能怀着一颗坚定负责的心态去教导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语文,喜欢语文,不难发现,我们在教授给他们语文知识的同时,竟重塑了他们的灵魂。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9

  魏书生认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本事,“不会尊重人,从高层次上讲,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从低层次上讲,自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魏书生很尊重自我的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提高,他就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写说明书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更让我感动的可是,魏书生还十分注重点燃后进学生的期望之火,善于帮忙学生寻找长处,发展长处。

  魏书生以往讲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他的班,他要求这两个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优点”。学生说没有优点魏书生则说:“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两条了”还有一个学生向魏书生坦言“我学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书生则一脸惊喜:“你一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我想,类似的故事,魏书生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他善于研究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扬其长而避其短,不断增强后进学生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体现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而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说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忙、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0

  为了教好语文,我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我还超多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状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用心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状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理解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透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有所提高。

  我在吸收他人经验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尽力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理解知识的填充式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透过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问题,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装始终处于一种用心的主动的状态,在简单的氛围中理解、理解知识。并适当地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回答,让他们从回答问题中树立信心。还透过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这不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一种团队合作精神,群众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他们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第二,学生的阅读理解潜力有所提高。

  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平时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较少,这就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潜力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现有书籍,有选取的向他们推荐一些书籍,经常开放图书馆,延长他们的借书时间,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潜力。而在课堂上,注意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透过阅读后回答问题,并适当地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后,学生的知识面不但扩大了,而且阅读理解潜力也大大提高了。

  第三,学生口头表达潜力有所提高。

  本校的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口头表达潜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潜力,本人在课堂上,多注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透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平时,还注意指定一些简短的文章给他们朗读,并且在班里举行一些朗读比赛,奖励小礼品,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潜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潜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们口头表达潜力有所提高,这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学校开展的朗诵比赛中,本班学且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这反过来又刺激同学们的口头表达潜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学生写作潜力有所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潜力,我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资料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用心性。对于一些写作潜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参加校小记者兴趣小组,用心向校报、校外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步探索,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1

  如何在一课时内把一篇较长较难的课文教出精彩,这是一个让所有语文老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人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自由赏析,仿佛不让学生自由赏析就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一样。但我以为,教师引导下的选点赏析也许比自由赏析更适合这样的课文。

  对于较长较难的课文,自由赏析往往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提升和收获。由于文章较长较难,学生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时,往往会避开难句,来赏析较为容易的句子,“这样做付出的劳动成本显然是最低的”①。而且,很多情况下,“老师没有任何针对其分析不足的质疑与追问,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待本教学环节完成,思维状态还仅仅停留在自己分析的水平上”②。如果教师引导点拨,课堂时间将会更加紧张。更重要的是,那些真正精彩的、有表现力的难句很可能被忽略过去。

  学生在自由赏析的皆大欢喜之后,留下的是浅薄的收获。王君老师第一次教《敬畏自然》时采取了自由赏析的方法,但教学很失败,她后来说:“鉴于课文比较难,‘放羊式’教学并不适合学生。”③可见,教有长度有难度的课文不适合采取自由赏析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自由赏析更符合新课改理念中的“选择性”,虽然教师引导下的选点赏析有“教师牵着走”的嫌疑,但选点赏析毕竟有它的优势。

  相比之下,选点赏析能集中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所谓“选点赏析”,就是教师选定几个语言点,引导学生集中赏析这个点。当课文长、课时紧时,选点赏析能集中学生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效益,诚如张金保老师说:“有意识地突出某一部分、某一类别、某一重点的教学内容,直接地、利索地将教学内容‘切’进课文的重点部分或关键部分……有助于学生快捷而深入地领会文章内容。”④我们必须痛苦地承认,在当下,受课时所限,师生不能穷尽一篇长文所有的精彩,否则,学习《雷雨》这样的'课文,一星期的时间怎么可能够用?既然必须舍弃大量的内容,那我们为什么不集中火力去攻击最有价值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呢?童志斌老师教《雷雨》⑤,大胆舍弃,只选了五个点——“洋火”“你们”“汗涔涔”“半晌”“支票”——来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全国赛课第一名。

  如何进行选点赏析呢?我认为,所选的点必须少,所设计的教学层次必须细腻。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在短短一课时内反而给学生蜻蜓点水之感,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选的语言点必须少而精,从而让重点突出。而且,教学不是给学生灌输一个结论,而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选的语言点少,才能让学生从容不迫地体验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有利于教师设计出层次细腻的教学过程。教师设计细腻的教学层次,目的在于降低难度,分解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点,并最终形成鲜明而流畅的教学节奏。

  王君老师教《敬畏自然》⑥这篇较长较难的课文,第二个教学方案只选了三处语言点进行品析,在品析“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时,引导学生分别用“反问句的语气”“变为肯定句”“变为感叹句”“用无奈的语气”“用愤怒的语气”“用恐惧的语气”来诵读,然后,让学生仿写词句,“创造一个新句子来读”……课堂上书声琅琅,层次细腻,过程生动。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2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3

  一双浓浓的眉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这就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

  记得我上第一节语文课时,班里特别乱,老师好像生气了,缓慢的走进教室,大声说到:“上课了知道吗?不知道上语文课吗?连书都不准备…。”说完之后正式上课,课上老师非常严肃,没有走神的事件,45分钟过去了,当然,下课了,全班都在说语文老师真厉害。当然,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严师出高徒”吗?

  因为我是语文课代表,所以每天都收作业,可是由于某些同学不配合,也怪我不劲督促,毕竟都是新同学,也不想伤害友谊,所以作业交的总是拖拖拉拉,老师总是严肃地说:“在这么着,你……”

  老师非常严肃。但有一天,我看到老师笑了。那天课上,讲《紫藤萝花瀑布》那一课,“看到紫藤萝花顽强的活着,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老师问。这时有个同学说:“高兴。”这时,老师微微一笑,全班同学都笑了,可能是这个同学回答得比较可笑吧?但我不是。

  在我的印象里,一向很严肃的老师也会笑。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3-14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随笔04-08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3篇03-25

初中语文老师随笔(13篇)03-25

初中语文教师的随笔03-27

初中语文教师随笔03-13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随笔3篇03-14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随笔7篇04-08

初中语文老师教育随笔(7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