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认识圆》评课稿3篇
六年级数学《认识圆》评课稿1
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李老师对这些内容做了大胆的调整。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演示和讲解,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运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观察,比较,操作,思考,讨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李老师的课由判断套圈游戏的公平性引入圆,通过课件出示银河系、一些圆形建筑等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李老师让学生通过摸、折、画等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去学习。首先通过组织学生摸摸自带圆形物体的边,注意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对手上的圆形纸进行折、画,从而介绍圆心、直径、半径,改变了教材三个概念的呈现顺序;最后对例3通过画、折、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圆的有关特征,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全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目标达成度较高。
3、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演示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4、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从课始问题的提出到课末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数学知识。
建议:在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时,最好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证明在同一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的规律,如可以让学生去量长度、或通过动手折等。
六年级数学《认识圆》评课稿2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
1、有效的预习。
李老师让学生做的预习构图,不仅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记录,而且大大节省出了课堂的时间来共同探究。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
2、李老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整堂课教师都是用一游戏贯穿始终,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和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在游戏中,李老师问的问题引导性强,如:“球框放在哪最公平?”一句话引出了学生的思考,引出了学生的争议。“为什么你们老跟着球框动呢?”“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什么?”“为什么离圆远了,圆就变大了?”等等。
使学生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而然,不像上课,倒真的像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大家在共同解决。贴近生活,记忆深刻。
3、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非常好。
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预习,自己发现问题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六年级数学《认识圆》评课稿3
本节课王xx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世间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我就个人观点说一下这节课中,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1、平板答题的利用
课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录制的微课进行预习,这节课如用平板答题代替学生汇报环节能更节省时间更高效。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较多
本节课有三处设计了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环节,合作学习起到绑带的作用,学生发言更充分,但是本课中这样的环节我认为有些多。
3、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应多些展示汇报小组
当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环节,一般只有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如再找几个小组,这样展示的孩子能多些,并且可以汇报不同验证方式。
4、教材课上利用率不高
教材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本节课只在练习画圆时使用了教材使用率不高,我觉得还可以在概念教学时使用教材。
以上是我粗浅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六年级数学《认识圆》评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04-05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04-04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评课稿01-28
圆的认识评课稿08-24
《认识圆》评课稿08-19
《圆的认识》评课稿10-02
《圆认识》评课稿11-28
《圆的认识》评课稿03-20
圆的认识评课稿01-29
圆认识评课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