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4-11-11 02:02:24 教师 我要投稿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1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主角,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教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本事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趣味,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进取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所以,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我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并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必须的感情,且能用自我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一样时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资料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我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活力

  四、音像视听,创境活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资料,我们能够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到达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构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资料、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景解说经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齐,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朗读想象,体验情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进取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到达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活力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3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九年了,说实话,当时师范毕业后,校长让我教语文,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向邻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话故事书,可邻居只借给我看一天,我拿到书以后,眼都没眨的从早上看到晚上,故事里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对语文教学有情,可以说是受小时候爱阅读课外书的影响,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课上得好,首先就要对学生有情。”于是我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桑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议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的关照他,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准备针对课文内容演一个课本剧,我让他参加了,推荐他演晏子这个角色。经过我的指导,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里为全班同学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可高兴了。见时机已成熟,我对他说:“蓝文锋,你看,你竟然是这样的优秀,很多同学都没有你演得好,可见你是位很有潜力的一位孩子,写作文,就和做人一样,只要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敢说敢做的人,没有什么写不好的。”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让他把这次排练课本剧的经过写出来,怎么排练的,老师怎么指导的,我是如何练习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简直是判若两人,令我赞叹不已!可见每位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面对每一天,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在平时,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宽松的环境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二、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他认为上课有情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说的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现在有很多专家都提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何谓“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通过这些年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能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能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

  我上《枫桥夜泊》时,课前我针对古诗教学的特点,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教案,心里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情寓乐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诗的兴趣,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读,男女声对吟,同桌对吟,挑战式吟诵等等,让他们在读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诗人,来描述当时的情境,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读懂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意境,学生来再现诗人当时的情境时才能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仔细查了资料,本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正逢安史之乱爆发,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这首诗,逃难,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当我向同学们说了此诗的背景以后,同学们再读此诗时,明显地读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问促读,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草塘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吗?”“人们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后,才能读出草塘的大、绿、美和水的清凌凌,说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三、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学校与学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低蕴丰富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南山实验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请进一些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进行讲学,我从中受益匪浅,听了诸大家的示范课,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课,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像他们那样上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听支玉恒老师的课,他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她激情飞扬,声请并茂地朗读,令人潸然泪下,在课堂上是那样挥洒自如;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那样善于激励学生,胸有成竹的驾驭课堂,对课堂上的生成处理得是那样恰如其分,令所有听课者赞叹不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于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我来南山实验学校后要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课余我拜读了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的著作,我反复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有时为了准备一个教案,我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看怎样设计才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教唐诗《别董大》时,课快上完时,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和诗人王之涣、王昌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三人之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我一听,来了兴趣,就问:“那你说说旗亭画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位学生说:“旗亭画壁讲的是在唐朝时期,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这时正好有一群唱歌的艺人也来此会宴,这时候王昌龄提议说:“人们都说我们三人的名气很大,今天正好借这一群唱歌的艺人之口,看她们唱谁的诗歌多,谁的名气就最大。”第一个人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这时高适和王昌龄都看着王之涣,王之涣说:“刚才这几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乡下人听的歌曲。我们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歌女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竟然如此上进,博览群书,惭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旗亭画壁的文坛掌故。教唐诗,我自己对唐诗了解多少,自己有多少东西可以交给学生,像这么一个有名的文坛掌故我还是从学生嘴里得知,可见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多么肤浅。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研读祖国诗歌,终于了解唐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唐朝除了有独绝千古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外,还出现了很多称雄一世的诗人,王维、王昌龄、李商隐、白居易、王之涣,他们和李白比肩而视、相视而笑,各自以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诗派,像以写山水诗而闻名于世的王维和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以写朦胧诗而名噪一时的李商隐,世称朦胧诗派;唐朝大历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以写奇崛险怪的诗而声名远播的韩愈,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等等,研读唐诗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才能挥洒自如,当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满意的课来。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只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了。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4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5

  针对我校连续两学期新调入老师较多、教师来源学段不统一的特点,昨天下午,学校专程邀请安康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优秀教研员,市优秀教师,统编小学语文省市级培训专家,国培小语学科专家到我校进行《把握教材特点,上好语文课》“名家领航”第一期专题讲座,旨在帮助我校新教师尽快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更好的适应到小学教学的滚滚洪流中来。

  听了侯老师的讲座,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对教材保持质疑的精神。

  这种质疑的精神不单单是指要遵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的古训,而是要能去认真钻研新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大纲,然后从教材编排者的编排意图方面去思考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最终心领神会的去组织教材的教学。

  二、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宏观概念。年级教学要综合各单元的总体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各单元教学要紧紧围绕每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摈弃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逐段逐段归纳的“瞎子摸象”似的.段落推进,而是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安排,就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的双线要求,然后在课文中去寻找一个切入点,再逐层的生发。

  三、一课一得,切记面面俱到。

  没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备课时不能很好的把握目标重点,于是在课堂上处处开花,力求面面俱到,结果却适得其反,面面俱到反而是一面都不到位,处处是重点恰恰是一个重点都没有落实。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材的编排是遵循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每一堂课上循序落实一课一得,最终我们才能让学生达到渐进的总体目标。

  四、时代要求我们做一个爱阅读、广泛阅读的语文老师。

  统编教材的编排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我们语文的教学再也不是原来的那种单一的课文教学、单一的一课一学,而是融会贯通,信息量极大丰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生发的很多问题需要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作品背景的相互联系,需要成文时代的深层挖掘,需要作者当时写作成因的理解共情。一篇文章,涉及到大量的文本之外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大量的阅读、去积累,这样,你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拓展无限的知识容量。我们在课标上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我们老师必须去阅读,唯有如此,你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伸缩自如、伸缩有度,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

  五、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迫使我们必须成为一个指向表达的佼佼者。

  崔老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建构以学习表达为导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文字、文本内容只能让我们得“意”,而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才可以让我们得“言”。语文培养的是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最终的指向目标是奔着“说”和“写”而去的。而教育的潜移默化迫使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得“言”的佼佼者,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得“言”的高手。我们必须要不怕表达、善于表达,不怕写作、善于写作。

  正如昨天在最后的讨论会上所说:我们如果不及时的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没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不用说我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连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都算不上。我们如果不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所教的学生,未来坐在高考的考场上,短短的考试时间里,他们连试卷上的题都读不完。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语文老师唯有上下求索,方能占据一席之地。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6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7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8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9

  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深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便捷,在如今的课堂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它也是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首选设备。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会用到多媒体,这不仅对我的教学有了很大帮助,也同样让学生提高了各种能力。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的认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便设置了一些关于地球母亲的情景图片:多媒体出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的样貌,为了使学生更能了解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地球的现状,我又超链接了一些关于地球日益恶化的视频,学生看了触目惊心,犹如身临其境,对地球母亲不仅感到了高兴也感到了悲伤。

  当然,并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很方便。在备课和制作课件过程中就会有些麻烦,因为课件所呈现的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必须少而精,教师备课时就得冥思苦想,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我们钟情于多媒体教学时,却又发现传统的板书离我们渐行渐远。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一定要大量的运用多媒体,但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适当和适度的使用多媒体,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10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师教育随笔04-17

语文老师教育随笔11-21

(优选)语文教师教育随笔07-04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08-19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通用06-13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08-07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5篇06-17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06-09

初中语文教师教育随笔03-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1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主角,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教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本事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趣味,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进取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所以,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我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并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必须的感情,且能用自我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一样时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资料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我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活力

  四、音像视听,创境活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资料,我们能够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到达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构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资料、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景解说经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齐,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朗读想象,体验情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进取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到达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活力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供给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3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九年了,说实话,当时师范毕业后,校长让我教语文,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我对语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小我就喜欢看一些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战斗英雄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向邻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话故事书,可邻居只借给我看一天,我拿到书以后,眼都没眨的从早上看到晚上,故事里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对语文教学有情,可以说是受小时候爱阅读课外书的影响,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肤浅体会。

  一、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是我就尝试着在学生身上播种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课上得好,首先就要对学生有情。”于是我对于班上有特殊发展潜力的孩子,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非常标准,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这个孩子,针对她朗读能力强的优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她朗读时声情并茂,桑音特别亮,但对于语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议她每天养成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习惯,仔细揣摩播音员对新闻稿语速的把握,并借一些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盘给她听。果然,过了一些日子,她的进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样的模仿播音员那样去播音了。去年班上举办迎新年联欢会,我推荐她当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称赞。对班上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我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作文写得很短,老是写几句话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要么就胡编乱造。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特灵活,接受能力很强。于是,我就有意的关照他,让他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准备针对课文内容演一个课本剧,我让他参加了,推荐他演晏子这个角色。经过我的指导,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里为全班同学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他可高兴了。见时机已成熟,我对他说:“蓝文锋,你看,你竟然是这样的优秀,很多同学都没有你演得好,可见你是位很有潜力的一位孩子,写作文,就和做人一样,只要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敢说敢做的人,没有什么写不好的。”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于是我就让他把这次排练课本剧的经过写出来,怎么排练的,老师怎么指导的,我是如何练习的,写出来,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给我的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简直是判若两人,令我赞叹不已!可见每位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看来,我们真的要好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面对每一天,好好鼓励他,给他们以关爱,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把他教好,让他们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蓝文锋同学就是一个例子。我从不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们不就是暂时没有掌握好,干嘛要说人家就很“差”呢。我也从不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同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只不过有些学生暂时还没有开窍罢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慧”与“迟慧”。在平时,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们是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都是一个个个性鲜明、聪明活泼、充满朝气的的孩子吗?那么我们就会在和谐、关爱、宽松的环境中和孩子们一道快乐的成长。

  二、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他认为上课有情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说的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现在有很多专家都提倡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何谓“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教学,”通过这些年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我是这样认为的: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读,并且乐此不疲;能让孩子充分地与文本、学生、老师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并能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感知,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

  我上《枫桥夜泊》时,课前我针对古诗教学的特点,仔细琢磨,反复修改教案,心里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寓情寓乐中去感受古诗的魅力。为了增强同学们读古诗的兴趣,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的读,男女声对吟,同桌对吟,挑战式吟诵等等,让他们在读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诗人,来描述当时的情境,学生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读懂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意境,学生来再现诗人当时的情境时才能挥洒自如,整个课堂教学都突出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教这首古诗之前,我仔细查了资料,本诗的作者张继是唐朝大历贞元年间的诗人,正逢安史之乱爆发,张继逃难到江浙一带写的这首诗,逃难,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这种逃难的苦闷,就不是一般的乡愁旅绪所能概括的。当我向同学们说了此诗的背景以后,同学们再读此诗时,明显地读出了诗人的感受。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的教学设计是以问促读,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让学生在读中寻找答案,“草塘的美体现在哪里?你能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吗?”“人们都说北大荒物产丰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向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后,才能读出草塘的大、绿、美和水的清凌凌,说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三、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学校与学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文化底蕴的竞争。文化低蕴丰富了,上课时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还怕上不出精彩的课。”南山实验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请进一些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来进行讲学,我从中受益匪浅,听了诸大家的示范课,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课,什么时候我的课也能像他们那样上得轻松自如,精彩纷呈,那该多好!

  听支玉恒老师的课,他妙语连珠,娓娓道来;听窦桂梅老师的课,她激情飞扬,声请并茂地朗读,令人潸然泪下,在课堂上是那样挥洒自如;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他是那样善于激励学生,胸有成竹的驾驭课堂,对课堂上的生成处理得是那样恰如其分,令所有听课者赞叹不已!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于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我来南山实验学校后要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课余我拜读了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的著作,我反复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有时为了准备一个教案,我反复琢磨,反复修改,看怎样设计才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教唐诗《别董大》时,课快上完时,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和诗人王之涣、王昌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三人之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画壁。”我一听,来了兴趣,就问:“那你说说旗亭画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位学生说:“旗亭画壁讲的是在唐朝时期,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他们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一天,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叫旗亭的地方喝酒,这时正好有一群唱歌的艺人也来此会宴,这时候王昌龄提议说:“人们都说我们三人的名气很大,今天正好借这一群唱歌的艺人之口,看她们唱谁的诗歌多,谁的名气就最大。”第一个人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高适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这时高适和王昌龄都看着王之涣,王之涣说:“刚才这几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乡下人听的歌曲。我们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谁的诗。若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将终身不敢与你们二位争衡了。”待那歌女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三人不觉开心地笑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竟然如此上进,博览群书,惭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旗亭画壁的文坛掌故。教唐诗,我自己对唐诗了解多少,自己有多少东西可以交给学生,像这么一个有名的文坛掌故我还是从学生嘴里得知,可见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多么肤浅。从此以后,我开始仔细研读祖国诗歌,终于了解唐诗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唐朝除了有独绝千古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外,还出现了很多称雄一世的诗人,王维、王昌龄、李商隐、白居易、王之涣,他们和李白比肩而视、相视而笑,各自以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诗派,像以写山水诗而闻名于世的王维和孟浩然,也称王孟诗派;以写朦胧诗而名噪一时的李商隐,世称朦胧诗派;唐朝大历时期的“大历十才子”;以写奇崛险怪的诗而声名远播的韩愈,还有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等等,研读唐诗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处变不惊,才能挥洒自如,当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满意的课来。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充实自己。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只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业了。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4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5

  针对我校连续两学期新调入老师较多、教师来源学段不统一的特点,昨天下午,学校专程邀请安康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优秀教研员,市优秀教师,统编小学语文省市级培训专家,国培小语学科专家到我校进行《把握教材特点,上好语文课》“名家领航”第一期专题讲座,旨在帮助我校新教师尽快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更好的适应到小学教学的滚滚洪流中来。

  听了侯老师的讲座,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对教材保持质疑的精神。

  这种质疑的精神不单单是指要遵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的古训,而是要能去认真钻研新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大纲,然后从教材编排者的编排意图方面去思考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最终心领神会的去组织教材的教学。

  二、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宏观概念。年级教学要综合各单元的总体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各单元教学要紧紧围绕每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摈弃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逐段逐段归纳的“瞎子摸象”似的.段落推进,而是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安排,就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的双线要求,然后在课文中去寻找一个切入点,再逐层的生发。

  三、一课一得,切记面面俱到。

  没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备课时不能很好的把握目标重点,于是在课堂上处处开花,力求面面俱到,结果却适得其反,面面俱到反而是一面都不到位,处处是重点恰恰是一个重点都没有落实。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材的编排是遵循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每一堂课上循序落实一课一得,最终我们才能让学生达到渐进的总体目标。

  四、时代要求我们做一个爱阅读、广泛阅读的语文老师。

  统编教材的编排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我们语文的教学再也不是原来的那种单一的课文教学、单一的一课一学,而是融会贯通,信息量极大丰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生发的很多问题需要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作品背景的相互联系,需要成文时代的深层挖掘,需要作者当时写作成因的理解共情。一篇文章,涉及到大量的文本之外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大量的阅读、去积累,这样,你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拓展无限的知识容量。我们在课标上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我们老师必须去阅读,唯有如此,你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伸缩自如、伸缩有度,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

  五、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迫使我们必须成为一个指向表达的佼佼者。

  崔老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建构以学习表达为导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文字、文本内容只能让我们得“意”,而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才可以让我们得“言”。语文培养的是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最终的指向目标是奔着“说”和“写”而去的。而教育的潜移默化迫使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得“言”的佼佼者,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得“言”的高手。我们必须要不怕表达、善于表达,不怕写作、善于写作。

  正如昨天在最后的讨论会上所说:我们如果不及时的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没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不用说我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连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都算不上。我们如果不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所教的学生,未来坐在高考的考场上,短短的考试时间里,他们连试卷上的题都读不完。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语文老师唯有上下求索,方能占据一席之地。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6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实际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量识字。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视,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识字过程脱离语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晓红、任庆世主编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当读到“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时,文中大量精彩的识字教学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师们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刘淑贞老师的在生活情境中识字、陈美清老师的游戏巩固识字、王群老师的创编儿歌识字以及张晓慧老师的巧用偏旁指导学生归类识字等等,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刘淑贞老师的识字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课堂的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记叙事物的词语,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在上一识字教学环节中,以图画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可读出字的音来,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汉字,做到“无师自通”提供了途径。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7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当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让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语感;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好词佳句的习惯,并教会学生进行分类摘录,然后让学生们把精选的部分词句先进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础下再进行背诵,背诵一般通过堂上检查或进行背诵竞赛,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大了,动笔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不再像以往那样“江郎才尽”,学生真的有收获。

  从这看来,我觉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狼和羊》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对狡猾的狼与老实的老山羊的五次对话的理解和认识像狼这样的坏人是不会跟别人讲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设计出比较多的问题,想让学生寻着我的步伐去把课文理解,师生一问一答,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就比较热烈,但其实教学的效果却不太理想。后来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以及反思了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育机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只是限于个别学生来回答,学生没有全部参与课堂的学习当中,没有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我的教案中的问题所局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我再认真地钻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后再一次去上这堂课,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读书、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自己去把课文读懂,自己去发现问题,学会质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作适时的点拨、指导,在读懂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这一节课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真正地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8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9

  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深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便捷,在如今的课堂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它也是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首选设备。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会用到多媒体,这不仅对我的教学有了很大帮助,也同样让学生提高了各种能力。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的认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便设置了一些关于地球母亲的情景图片:多媒体出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的样貌,为了使学生更能了解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地球的现状,我又超链接了一些关于地球日益恶化的视频,学生看了触目惊心,犹如身临其境,对地球母亲不仅感到了高兴也感到了悲伤。

  当然,并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很方便。在备课和制作课件过程中就会有些麻烦,因为课件所呈现的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必须少而精,教师备课时就得冥思苦想,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我们钟情于多媒体教学时,却又发现传统的板书离我们渐行渐远。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一定要大量的运用多媒体,但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适当和适度的使用多媒体,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范文10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