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28 16:52:13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村情调查报告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情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村情调查报告3篇

村情调查报告1

  关注失地农民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调查人:宋敏

  现任职务: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村主任助理调查地点::白浪村

  调查目的:了解白浪村的基本状况,摸清白浪村经济、社会、村情民意等实际情况,以及关注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出路问题,为今后开展村官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村土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的村组的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去,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城镇化正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农村如何稳定,如何使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地不失业,土地被征用后如何保持原有或更好生活水平,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

  白浪村下辖12个个村民小组,1176户、3228人,耕地面积62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9亩,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为5828元。现以纳入农村低保户的有130余户。

  二、失地农民现状

  近两年来我村累计征用耕地百余亩,失地农民上千人。征地原因主要是由于修路、引进一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方面,我村主要采取以实行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即由征地部门按照国家征地补偿法予以一次性补偿。在具体实施上,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始终从维护失地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在征地补偿年产值、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标准的测算上,全部采取了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同时在补偿金的发放上切实做到了不截留,一次性予以补偿,妥善安置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因失地而造成的损失。

  从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上看,有些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良好,比较稳定,也有一些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生活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经济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市场观念较强,有一定经营之道,这些失地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受益者。二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职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有的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门店等,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较为稳定。三是没有稳定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农民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既没有一定的创收技能,其子女生活也不宽裕,有些人还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水平较失地前普遍下降。

  三、失地后对农民带来的影响

  (一)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年纯收入约100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

  (二)再就业困难重重。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另外到目前劳动、民政部门尚未出台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享受低保政策上考虑有限,所以农民对征用土地并不是很欢迎。

  (三)生活成本提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赔偿,但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村民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到手的赔偿款不能变成“活钱”,导致失地后生活变得比较困难。

  四、几点建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各级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经济、致富农民。通过创业就业富民、深化改革富民、多办实事富民、完善政策富民,把政策的含金量留给农民,把土地的升值空间留给农民,把改革的实惠留给农民,确实关注失地农民,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的有效机制,在此我从个人角度谈点意见:

  (一)改变决策观念,顺乎民意。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改变决策方式,转变观念。首先在城市规划问题上,必须考虑规划区的农民的发展,不仅仅是买断补偿,更需要考虑用国有化征地后产生的收益,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或者让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产权入股城市化后土地的增值收益。这样可以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也符合统筹发展的要求。其次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其它经营性项目的被征用土地,采取土地折价全部或部分入股、租赁的方式,定额发取全部或部分入股租赁,使失地农民可以定期分得红利或租金。再次为鼓励用地单位吸纳土地股本金,要给予用地企业将土地折价股本金视作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定额分红或租金可作为生产成本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同时应适当提高地价作为补偿失地农民。在征用地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被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合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街办、村两级组织在作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解决群众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做到民情民意上传下达,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顺意民心、顺乎民意。

  (二)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必须给予同等的市民待遇。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在城市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政府、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以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己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促进了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保证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失有所助。

  (三)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失地农民的安置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我们一是要鉴于多数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转换角色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实际,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二是辖区内的工业园区,要优先安排失地农民,结合市场带建设,要安排农民进入市场从事服务工作,尤其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让失地农民靠城市吃饭,围绕城市服务作文章。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执行好“预留地”安置政策,土地征用涉及各级政府所收取的税费,建议上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民安置用地税费予以减免,以保证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村情调查报告2

  根据县委“三送”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驻镇村“三送”工作队,通过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村情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摸清了该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群众呼声和要求,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村里人口、党员等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三送”工作情况

  xx村现村“两委”干部有7人,拥有农家书屋,青年民兵之家,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矛盾调解室,接待室,会议室,办公电脑一台,一体机一台。村支部十分重视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自换届以后,班子成员精诚团结,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自“三送”活动开展以来,村支部和“三送”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工作中,以“三送”统领全村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抓宣传。及时在每户农家钉上“三送”服务联系牌,把每张连心卡和致农民朋友的信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三送”活动家喻户晓。同时,将各项工作制度、走访帮扶对象情况等有关内容,制作成制度牌,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营造浓厚的“三送”活动氛围。

  二是抓落实。把走访农户、化解矛盾、落实产业、兴办实事、组织建设等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三送”工作队员身上,建立完善工作台帐,使“三送”活动规范有序。目前,已走访完了全村所有农户,帮扶困难农户50余户,收集群众诉求150多条,已办结71条,群众满意率100%,为民办实事、好事30多件。

  三是抓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让干部真正沉下去,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要求工作队员吃住在农家,同村民打成一片,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四是抓成效。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始终把解决问题,为民办事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目前,通过参与劳动、捐资捐款,使部分路段、水陂、水渠的运行状况得以好转,如帮助烟农从其他地方调来拖拉机翻耕、整地、修路;为困难群众解决低保,为大病重病人员捐资捐款等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外出经商和打工为主,今年全村种植烟业800多亩,预计产量可达24万斤,产值2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20xx人,年总收入近千万元,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仍然比较落后。

  (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5个村民小组先后列为新农村建设点,新农村建设着力改水、该厕、改路,做到了饮水安全,环境卫生,村村通公路,路到家门口,但只有一条水泥主干道。有线电视覆盖率较高,满足了绝大多数农户的娱乐休闲需要。

  (四)社会治安情况

  该村村风淳朴,农户之间相处和谐、民心向上,该村农民安居乐业,目前没有上访现象,总体比较安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不稳定隐患,如土地流转后烟农种了烟的土地租金至今还落实不到位;烟叶基地的机耕路下雨天烟拉不出去等,引起部分烟农不满意。

  二、当前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集体低子薄,无经济来源。目前村里水利条件差,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比如农资产品等价格上涨,这与低水平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缓慢现象极不相称。

  (三)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就业。

  (四)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全村农民大多数文化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今后推进村级建设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党员干部农业农村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党性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动员全体党员掌握致富技术,努力建设一支为农民谋利益、深得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能够面对市场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拓宽农户的致富渠道,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政策、资讯上为农民提供资助和科技、技术服务。

  (三)大力调动发挥产业大户的带头作用。充分信任产业大户,积极为产业大户帮助贫困落后户提供帮扶搭建平台,建立好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支持提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典型示范与互助互利的社会环境。

  (四)力所能及为农民办实事。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利和公路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对村困难户、贫穷户、特困党员进行帮扶,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容村貌的整洁、美化。

村情调查报告3

  一、基本概况

  石康镇耀康村地处石康镇东南部,距石康镇9.1公里,又是革命老区。地处丘陵、低洼过渡地带,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

  有耕地3900亩,人均耕地1.28亩,其中:水田2191亩,坡地1709亩,林地面积2110亩,淡水养殖面积81亩。全村划分为15个自然村,共3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59户3242人,其中男1712人,女1530人。汉族3219人,京族4人,壮族19人。劳动力1865人,占总人口的61.3%,其中外出打工340人,占劳动力人口的18.2%,留守人员12户15人。初高中以上文化1800人,占总人口的59%,现有劳动力初中文化800人,高中文化220人,大中专文化65人。贫困户43户,贫困人口174人。

  二、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情况

  耀康村的经济以农业种养和劳务输出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其中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木薯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甘蔗、水果。其中甘蔗200亩,水果林160亩(以龙眼、荔枝、芭蕉为主)。发展较好的有豆角,早造晚造均种植在680亩以上,品质好,效益高。其中甘蔗200亩,水果林160亩(以龙眼、荔枝、芭蕉为主)。林地已种树1800亩。农户养猪216户,存栏为1400头,牛存栏756头。有一个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小村故事,暂未对外开放。

  耀康村有林地2110亩,大部分已种速生桉树。有高岭土储量带,但还未能开采。村委集体经济收入每年8500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饮用水均靠打井;湖海运河通过本村,但支渠道差,好多农田无法灌溉;有210座沼气池;村主干道均硬底化,14个自然村硬底化路通至村口。全村均通电通宽带网络。

  四、村庄规划建设、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情况

  村委对15个自然村进行了规划设计和整治建设。经过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村中积存的'垃圾清运干净,15个自然村建有垃圾池、聘请保洁员,各自然村环境卫生大有改观,村民幸福感提高。

  五、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该村现有村小学1所,学校占地约4亩,总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学生135人,幼儿园56人,教师10人,校警1人。全村育龄妇女650人,其中实施计划生育450人。村委现有卫生所1个,个人承包,另有医疗点1个。

  村委有公共服务中心大楼一幢。但由于自然村分布较散,很少有群众到村委中开展活动,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村委建有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一个,场地面积56平方米,可容纳60人集中学习,目前活动正常,不定期组织收看,参加收看学习的主要是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党员,较少有群众参加。

  六、主要困难、问题

  1.水沟崩塌较多,影响农民灌溉,部分自然村里硬底化道路建设有待加强。

  2.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缓慢。

  3.农民普遍缺乏种养技术和技能,缺乏增收本领,自我发展能力差。

【村情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村情调查报告06-10

村卫生调查报告01-04

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12-04

村卫生调查报告7篇01-04

村情调查报告2篇01-08

2017年村庄调查报告12-05

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11-25

一村一品发展状况调查报告01-08

以小洲村历史调查报告为题目的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