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乡村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1
“美丽乡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而“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美丽乡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存在群众看不起病、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贫富差距扩大。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美丽乡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建设“美丽乡村”,是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海运村农村现状
慈溪市崇寿镇海运村村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头堡——崇寿镇最东边,原是1958年移民新村,现有总农户数817户,总人口20xx人,1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427亩,20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269。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092元。农业以种植棉花、蔬菜等作物为主,大多数村民以简单的服装加工为主,同时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内共有5家企业,以生产电灯、五金为主。海运村是一个市级贫困村,村年集体经济收入55。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55万元。近年来,海运村通过村庄环境、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举措,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科普示范村、慈溪市优秀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虽然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美丽乡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三、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村干部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美丽乡村”建设乏力。
4、农村医疗卫生制度不健全。虽然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达到96%以上,但受报偿标准较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再者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5、村内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的收入。
6、村社缺乏整体规划,村庄建设零乱,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四、建设“美丽乡村”的构想
1、建设“美丽乡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
2、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3、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海运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基地、水果园、农家乐等项目,促进一、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5、建设“美丽乡村”应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引导农民树立科学观念,消除愚昧、落后的旧思想、旧观念。应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根本上铲除愚昧、迷信赖以存在和蔓延的社会土壤。各部门应努力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占领农村阵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对农村的侵袭。要狠刹封建迷信歪风,对当前小庙小庵的回潮和愈演愈烈的封建迷信歪风,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采取教育与惩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击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锐注意各类宗教活动在农村中的新动向,对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动,坚决取缔和制止,对于民间假道士等封建迷信职业者,应一打到底,彻底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并通过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宣传教育,使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6、建设“美丽乡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20xx年暑期,临沂大学24个学院、2个校区,组建150余支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乡村田野,实地开展义务支教、科技助农、乡村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创新支教课堂,助力乡村教育
为丰富乡村学生暑期生活,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实践团结合专业优势,奔赴各地开展支教活动。体育与健康学院“奥运情健康行”乡村体育健康传播实践队和“少年情·健康行·中国兴”乡村振兴体育健康传播实践队分别赴莒南县团林新城社区与平邑县桃峪村,为青少年传播体育健康知识,开展生动有趣的营养膳食专题课堂,带领他们进行体育运动,探寻运动乐趣。临沂大学星光护航员支教团前往临沂市莒南县团林新城社区进行乡村支教。支教团开设了生态课、手工课、美术课、音乐课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在支教团成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利用彩泥、旧纸杯制作出精美的摆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所思所想。支教团成员还将“蓝晒”工艺带到课堂上,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工艺与大自然的美。
农林科学学院成立教育振兴实践团——建设‘沂’‘莒’夺魁学习屋实践团,在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大仕沟社区建立学习屋,实践团成员给小朋友们测体温做登记、发放水杯、辅导作业,教小朋友唱歌、做手工、学舞蹈,针对性为中、小、幼等不同学龄阶段的青少年提供高质量伴读服务和课业辅导活动,打通乡村振兴教育提升“最后一公里”。历史文化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访济宁市微山县韩庄镇,与当地留守儿童聊天谈心、分享成长经历,主动承担起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的责任,进行教育关爱。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各地风俗特色,分别在新疆、河北,山东临沂、青岛、潍坊、泰安等地,走村入户,通过吟诵党史诗词,校正孩子乡音方言,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乡村发展,推动科技助农
物流学院“青春向党,沂往无前”实践队前往野店镇北晏子村与全国劳动模范牛庆花交流,走访当地村民,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向、特色农产品种植及销路等,并下地体验,参观蜜桃种植地,进一步调查农产品的品质、村民收入和农产品销售状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尖青春·码上未来”科技助农实践团前往临沂市兰山区葡丰源种植家庭农场——鲜桃园深入社会实践,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乡村振兴助农,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政策与农业技术的`发展运用状况,更好地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产业振兴添砖加瓦。
数学与统计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结合专业知识,对临沂朱村、济南三涧溪村、东营杨庙社区、青岛上流佳苑及大枣园社区的数字化乡村振兴展开由点到线的实地调研学习,了解电商直播、数字赋能云平台、乡村致富特色产业链等一系列智能化、便民化、科技化的振兴途径。医学院“枝叶情,乡村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临沂市平邑县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园区生产、建设的基本概况及“技术转移中心+科研研究院+创新创业园”的新型运行模式,依托平邑县科技创新产业园和山东茗日红茶业有限公司金银花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资源调研,积极搭建大学生中草药项目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深入体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激活乡村文化底蕴,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临沂大学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大学联合,共同围绕当地特色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墙绘活动。图文并茂的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发展成就观察团走进蒙阴县桃墟镇安康村及百泉峪村,访问桃木雕刻传承人石少松,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探索全域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转换路径,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临沂大学作为红色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成立山东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鼓励更多青年学生深入乡村实践,融入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为各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3
【内容摘要】
正如经济上城乡差距很大一样,乡下的教育也是远不及城市里的。乡下的教育硬件设施在变好,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经费的紧张,师资队伍没有注入足够的新鲜血液,乡下人的观念,本身环境等等,都制约着乡村教育的改善。发展乡村教育,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关键词】
乡村教育,教育现状,改善,制约因素
一、调查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农村人口占了大部分,乡村教育自然也是国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我们组的人都是乡下的孩子,都关心着自己家乡教育的发展。借着这次三下乡的机会,暑假我们就乡下教育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希望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现在的教育状况,为其出一点绵薄之力。
三、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访问乡下学校在教老师、实地拍摄的方式,对乡下的学校设施、环境、教学质量,乡下人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下是我们组的成员在自己家乡通过调查得到的信息。
四、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如今乡下学校教育实况
乡下的教育水平低。俗话说凡事要从基础抓起,重基础才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乡下的孩子们基础是不扎实的,成绩不好,没有学到教学任务规定的内容是普遍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70%的学生是做不到认真听讲,甚者,吃零食,讲笑话,嬉笑玩骂干扰其他同学上课的现象非常严重,较之往年竟然有增加的趋势。
2.作业:70%的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是非常低的,也没有勤学好问的习惯,因此抄作业的现象较为严重
3.课后,80%的同学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更不用说自觉的巩固和复习
4.农村孩子的知识面窄,摄取信息的途径少,电视是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孩子们看电视看得是电视剧动画片等趣味性节目,对一些科普类的拓宽知识素养的了解较少。
(二)、近两年来学校发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硬件方面:现在不管是农村的小学还是初中,都在重建。有了新的教学楼,瞧,还正在建设当中的学校新的体育室学校还更新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设备
软件方面:中心小学李老师说:”学校现在也是把: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点来抓。为了使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除了以往的每学期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外,还组织我们的学生选举“班级之星“,既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嘉奖,也想提倡其他同学学习身边的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课外活动比前几年办,
得多了一些,什么歌咏比赛啊,校园文化节啊等等,
(三)、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也调查了邻近的村子。以下是他们村子教育的一些具体情况。
1.近年来在外务工人数增加,许多人半路辍学,并且城乡经济水平差距拉大,生活水平高低不平,于是人源大批往县城迁出,大批的生源流失,使得宋巷小学生数量骤然减少,虽有从幼儿园到初二九个年级,但总人数却只有342
2.从我咨询的曾任地理老师孙再红老师口中的得知,教师总人数近年也在大量减少,九个年级的老师却只有27人。其中幼儿园中的大中小三个班却只有2个老师担任识字,唱歌、跳舞、娱乐等所有教程;而小学生却只有语数外体四个科目,他们的`体育活动也就只有单双杠,荡秋千,跑步、打篮球等项目;初一初二年级的政治、历史、化学、生物课程两个班的老师是同一个人,另外他们的化学生物实验也绝大部分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从以上情况可知乡村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接受学习任务单调,娱乐欠缺,进一步说明乡村教育落后。另外由于乡村经济力量薄弱,老师工资低,许多老师前往省城以解决生计,剩下的现任老师都是年纪已过40岁的人许多老师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现在又难得招到新的年轻的老师。这又使得乡村教育水准更难得提高。
3.以前的宋巷中学变为现在的中小学综合性学校,而之前的小学已经成了破旧的君爱制衣厂了。而现今的小学虽然有了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等建筑(这些本来打算扩建中学的),然而其中的实验楼却大部分空置,里面只有少量的实验装置,宿舍楼只有部分的初中生寄住,因此宿舍楼也是大部分空置,教学楼每个班的学生也就30人左右。貌似现在小学建筑越来越好,但是生源质量较差,乡村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玩心较重,取得的成绩大多不尽人意。
(四)、其实差异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着细小的差异。
1.不仅是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等软件方面,就整体来说,乡下城里还是没法比的,当然个别优秀的除外。
图(一)为县城一所小学的照片,图(二)为一农村小学的照片
2.规模大,经济状况好一些的村子,他们就更加有能力和资本向城市靠拢。他们的学校也能更好的组织学生们展开课堂内外的活动。许多乡下学校在重建,有些大一些的村子的学校教学楼办公楼也还不错。
(五)、乡下人的受教育程度
1.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没接收过什么教育,只有20%的老人进过学堂。其中,男的比女的又要多些。50-70岁这一年龄段的情况稍好一些,60%的人上过学。其中,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上到了初中,更少一部分有幸读了高中甚至大学。30-50人群中,85%的人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而这85%中有20%的人上了大学,而且大部分是读了师范,现在成了当地初中和县城里高中的教师。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30岁以下的人100%的上过学,只是分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已。
2.30岁以下的青年,学历的高低,不仅跟家庭经济状况有关,跟个人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上初中高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偶尔也会出一两个大学生。上学也成了农村家家户户能够享受的,尤其是近些年“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实行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村上小学初中学早已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少部分人并不是那么爱学习,提前离开学校没有上完初中。
3.询问了周边的人,许多学生读完初中便没有选择继续学习,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许多已为人妻人夫,甚至还抱着小孩。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在农村,依然,考上大学不容易,大学生依然不常见。当然,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农村学生上大学的也越来越多,只是在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
尽管农村孩子的教育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决,农村教学规模逐渐缩小,教学质量跟不上,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1.教学设施不先进,教室虽然有了多媒体,但是老师不常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一书一粉笔一黑板“教学模式,
2.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留不住好的尤其是年轻老师,乡下小学的老师很多是已经在校任教多年的年龄大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观念落后,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老师本身也没有汲取很多新的知识,也就不能传授同学们什么除书本以外的东西。且教学方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3.教学规模逐渐缩小。乡下一些父母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愿花更多的钱,想尽一切办法的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接受比在农村更严格更先进的教育。而我们县里及市里的一些好的中学,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也会到乡下来招生,他们更会有对优秀学生的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各地尖子生。于是乡下的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少,规模便越小,规模小便教学制度和活动便越不完善,越不完善则教学质量越不好。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4.某些家长也不注重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在乡下,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孩子自己学的好就好,要学什么就给他学,知道孩子的学习不好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很少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孩子意志薄弱,贪玩,在学校缺乏老师的严格要求,在家缺乏家长的科学引导,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5.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现如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以往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而很多毕业了仍旧没有一个好的出路。当问及“要不要上高中,想不想读大学?”的时候,在我们调查的学生级家长中,10%的人表示不想,他们认为:现在读大学也没多大用,苦了父母苦了孩子到头来也没个好工作。30%的说想上,但是成绩不好,也学习不进,考不上。20%的说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不上。40%的表示接受多的教育还是好的,家长累点也没关系,会支持孩子上学。
五、实践总结和感悟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更深入的了解了家乡的教育状况。尽管我们小组的人员有限,只是调查了南方四个省份的部分农村,但是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看到学校设施越来越好很是欣喜,同时也为家乡的孩子呆在农村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而担忧。影响一个地方的教育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地理位置的限制,有些家庭的因素。但是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管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农村人口中所谓的:以后有出息,找份好的工作,或是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得分量很大,解决农村各个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足以证明国家对乡下教育的重视。这些年来,像“两免一补”,“一村一大学生”等政策确实对乡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要真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有很长远的工作要做。包括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引进人才等等。
而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是非常应该的。我现在经历着一般村民体会不到的生活,尽管现在在全国来说大学生早已遍地,但是在我们的那个小乡村来说可是说是罕见的。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先年的天之骄子,可是依然应该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4
(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三)抓好环境整治。
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另外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也较为特色,相对于我们实施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而言,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特点是小,有的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5—10户人的污水,再通过管网汇集到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效提高入户收集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村内污水2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四)注重资源挖掘。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gdp差距还要大得多。
(五)着力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仅有304户1079名村民,在19xx年创建的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20xx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33.8亿元,利润9.1亿元,拥有职工1.2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6.5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20xx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5
我们是一所乡村级的初级中学,学校有77名教师,乡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乡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现学校工会对部分教师进行专项问卷调查,对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配备不足,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初中教师为16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 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
小组等所需时间。
3、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住房方面。经对30位教师调查:学校建了教师周转房,解决了部分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住房,没有得到任何住房补贴,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2)乡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30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5 人(占50%);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9 人( 占30%);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6人(占20%)。通过与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家庭照顾不上等;三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3)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2500 元左右,扣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20xx 元左右,加上乡镇补贴也才2500 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师拿到手的也就3000 元左右,这点工资只够解决温饱。因此,一些教师对未来心灰意冷,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仍是很多教师的无奈心声。
二、提出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乡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
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是要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及教师的办公条件;二是要对乡村教师适度倾斜政策,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分级确定补贴额度。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注入专项资金来解决乡村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使他们享受到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差不多的待遇;三是要特别关注乡村困难教师群体,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乡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作用,用工会的臂膀搭起关爱乡村教师的桥梁。学校工会首先要突出工会维权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教师的实际困难,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从体制、政策层面得到解决。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
环境,让教师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其次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职工的素质。首先通过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工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多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要关注困难教职工群体,通过送温暖、结对帮扶、爱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此外,工会组织还应关注教师的思想心理状况,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使教师消极的负面情绪向积极乐观的情绪转化,真正能彰显工会组织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稳定教师队伍中的独特作用。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6
一、xx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20年xx月末,全市共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xx发展银行)x个、商业性金融机构(xx银行、xx银行)x个、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xx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xx个。
经过xx多年的改革和发展,xx市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惠民的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如农行“连贷通”、邮储银行“小微易贷”、农信社(农商行)“乡村振兴贷”、工行“网贷通”以及建行“税易贷”等产品,有效发挥了金融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备耕、粮食生产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水电气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xxx。xx亿元,较20xx年末增加xxx。x亿元,增长xx。xx%。“十三五”期间,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了涉农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断推进。20xx年以来,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级联社分批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xx〕xx号)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二是xx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相继成立。中国农业银行xx市县两级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明确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县域+涉农”的职能边界,对推动“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农村抵押物范围不断拓宽。为解决农村抵质押物不足问题,20xx年,xx县、xx县被xx省列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县。20xx年,xx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两权”等抵押范围的扩大,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农村金融生态不断优化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xxx个,布放ATM机xxx台,POS机具xxxxx台,农村人均持卡量x。xx张。二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进“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全市采集农户信用信息xx。xx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xx%。共评定信用户xx。xx万户,信用村xxx个,信用乡镇xx个,占全市xxx个乡镇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x。x万户农户享受到了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和优惠利率,金额达x。x亿元,平均利率x。xx%,为农户节约成本约xxx万元。三是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人民银行按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情况进行评估,20xx年度全市评定A类机构x家,B类机构xx家,C类机构x家。同时,持续加强现场来访投诉咨询人员的'接访和xxxx投诉咨询电话及时分处办理。2020年办理xxxxx投诉xx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一是确保人总行新设的两项直达实体工具落地见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xx中支通过灵活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截至xxxx年xx月末,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x。xx亿元再贷款资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额x。xx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延期激励资金xxx。xx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xxxx年x次定向降准,增加法人金融机构可贷资金xx亿元;xxxx年x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x。x个百分点,为全市法人金融机构释放资金约x。xx亿元,有效增强了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三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的运用不断强化。xxxx年以来,全市人民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含扶贫)再贷款资金xx。xx亿元(含展期),xxxx年xx月末,全市支农(含扶贫)再贷款余额xx。xx亿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金融发挥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因辖内农村区域广且分散,农村地区资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跃,涉农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收益低,导致金融机构布点和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当前xx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为xxx个,远少于xxx个行政村的数量。二是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农村地区的电信网络建设普遍落后,信号差、网速慢、费用高、用户体验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不强,金融发挥作用支撑不足
xx市地处滇中腹地,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市。从农村产业来看,主要为烟草、蔬菜、种养殖,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高。从层次上看,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态农业以采摘、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主,对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利用较少。同时,农村主导产业同质化明显,竞争比较激烈。产业发展不强导致金融资源缺少支撑,难以有效落地。
(三)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金融发挥作用动力不足
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只有xx市融资担保公司x家,由于在县域一级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难以有效满足融资担保需要。二是农业保险广度、深度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抵押贷款大多用于种植及收购农产品,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迅速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xxxx年,xx市人均保险密度xxxx。xx元、保险深度x。xx%,分别低于全省(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国(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三是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或风险补偿机制形同虚设。当前,xx市仍有县市未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即使已经建立的县市,也存在贷款出现不良难以代偿的情况。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xx。xx亿元,出现不良贷款xxxx万元,但只有x。x万元实现代偿,代偿率x。xx%,风险收益不对等制约了金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四是尽职免责制度未有效落实。当前,虽然各类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和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尽职免责证明过程和材料较为复杂,“尽职免责”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和发挥作用。如xx市内某商业银行共有职工xxxx多人,仅xxxx年就对xxxx人次进行了问责,给予xxxx人次经济处罚,处罚金额xxx万元,平均每人问责x。x次、罚款xxx元。另一商业银行成立近xx年,历史上仅有x个人实现尽职免责。在终身追责的背景下,信贷人员惜贷惧贷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农村产权配套政策缺失,金融发挥作用平台不足
虽然“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契合了县域经济主体的资源及银行贷款条件,融资主体可利用林权、农房等资源作抵押申请贷款,但是与农村产权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平台缺位,导致确权不易、评估缺失、风险突出,运作流程不顺畅,参与机构权责划分不明晰,抵押贷款发放工作受到制约。以武定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试点近x年来,武定县农房颁证率仅为xx。xx%,农房抵押贷款不良率x。xx%,高于全市不良贷款率x。xx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一)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经济金融互惠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xx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特点,选准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巩固和扩大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如xx县“特色芒果”、xx县“冬早蔬菜”、xx县“xx壮鸡”、xx县“xx猪”),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换,提高种养殖科技含量,推动农村产业走差异化发展、科技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培育农村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实施“回家工程”,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回流,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是推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两权”交易平台,依托不动产登记中心平台,统一规范管理农村产权市场交易。为实现抵押、担保、转让和银行贷款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实现创造条件。三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能。落实涉农贷款新增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xx县市全覆盖,建立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农业保险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稳步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供给,切实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性担保服务。
(二)从监管层面来说,要加强激励引导,调整优化考核机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产业链金融发展。不断完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的推广、对接和运用,整合农业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户信用,破解小企业和农户抵押物不足难题,为上下游不同的主体提供链条式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及时给予商业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三是推动惠农、便民支付产品创新。立足农村地区群众支付需求,拓展政府电子支付平台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覆盖面,推进支付资源全民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县域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贷款投向主要用于“三农”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其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在支农再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下浮。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考核要求。
(三)从银行层面来说,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探索制定行业统一的尽职免责操作细则,出台更为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和模板。建立尽职免责保证制度,组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第三方仲裁机构,使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在被追责时有上诉渠道。二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重点,加大和优化商业银行网点、ATM、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在未设立网点的地区,通过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与金融知识普及。探索设立乡村金融宣传员,开展“金融夜校”进乡村活动,对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就防范金融诈骗、惠农金融产品、手机银行使用、个人征信报告、投资理财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户了解金融、熟悉金融,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意识,优化信用环境,减少失信行为。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7
20xx年暑假期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语”你同行实践队前往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新溪村,开展主题为“连山同语,民族同心”的暑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入选20xx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该实践站充分运用学校普通话测试站师资力量,助力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推普课堂乐趣多
实践队依托新溪村文化道德讲堂,策划并开展了“一笔一画书写国学经典”“红色歌曲我来传唱”“把传统文化‘捏’进黏土作品”“我是推普小能手”等教学专题。
通过普通话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系列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验民风民俗
为更好地了解壮族文化,实践队采访了壮族八音传承人——杨万凯老师和他的八音队部分成员,了解壮族八音的历史由来、演奏乐器以及壮歌、尝新节等传统民俗,聆听杨老师清唱《壮乡六月六》,“沉浸式”学习演奏锣、鼓、钹、唢呐、铙等乐器,感受不同的`传统文化。
此外,通过入户调研,队员们了解了壮族群众的普通话使用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情况,并与当地村委会干部、民俗文化传承者进行座谈。
专家线上“云”宣讲
在“云”宣讲课堂上,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广东省普通话测试一级复审专家李云霞为新溪村村干部、青壮年进行关于语言文学的宣讲及培训。
“线上宣讲的形式很好,坐在办公室就能听讲座学习,还能进行语音互动,真心点赞!”新溪村党员杨超玲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团结友善,感悟“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以青春之力推进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流的使命感。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8
我选择将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迳口村扶贫情况作为调查课题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迳口村作为我的家乡,我对它比较了解,调查活动比较容易进行;
二是,宜章县作为一个贫困县,二迳口村又属于其中一个小村庄,以小见大,从村里的扶贫情况可看出县里的扶贫情况如何;
三是,随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出台,各地政府对扶贫情况的重视程度也随之而增,作为生活在迳口村里的人来说,扶贫情况的真假虚实及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我有切身体会及经历,而且了解扶贫情况,倾听贫困人口的真实感受,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更有助于扶贫工作的进行。
我认为,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迳口村扶贫情况是一个很有研究性的课题,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很有意义。截至20xx年,迳口村全村共辖13个村民小组、七个自然村,人口1850余人,430余户。党员22名,定员干部5人,耕地面积1130亩。其中,贫困户约有共有110户,占了近四分之一。因此,选择迳口村作为此次扶贫情况的调查地点,并开展调查活动。
首先我找到了村民委员会,向村干部介绍了我的意图和想法,说明了调查迳口村扶贫情况的重要意义,正好此时他们在进行村里贫困人口的调查,于是欣然同意我跟着他们一起工作调查。接着我们通过整理现有资料,了解了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我也顺带了解了好些扶贫政策。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陆续对迳口村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做问卷调查,最后圆满完成此次调查。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9
近年来,xx县认真落实上级系列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城乡一体、民生保障等工作,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告别“贫瘠甲天下”,踏上乡村振兴路。
一、xx县实施乡村振兴情况
经过不懈努力,xx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民幸福感增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得益于上级的坚强领导,得益于xx的正确决策部署,得益于xx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务实勤干、创新巧干、团结齐干。
(一)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出台乡村振兴系列方案和产业扶持政策,印发《xxxx年xx县农业产业脱贫富民实施方案》,支持草畜产业和特色种养,对草畜产业、蔬菜产业、旱作农业、绿色产业、中药材产业进行经济补贴,推进产业融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开拓产品市场等。举全县之力补短板,确保一个不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二)坚持扩量提质不放松,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强“xx辣椒”、“红梅杏”、“朝那鸡”等品牌创建,建设药畜蔬粮等特色优势产研基地,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农村三大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坚持共建共享不偏倚,树立城乡融合新理念。城乡融合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重要前提,从xx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村庄分散实际出发,建设x镇、x镇、x镇等特色小镇,布局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的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和农业综合体,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动。
(四)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滞,激发乡村内在新活力。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全面激发激活农村发展内在动力。推动三权分置,完善监督体系,推进重点改革,落实责任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推进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五)坚持勇于创新不退缩,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大胆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在创新理念中完善思路,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以理念引导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比如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行动,培育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文化兴村,夯实农村设施基础等。
二、xx县实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xx县在乡村振兴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特色产业水平较低,现代农业质量不高。以草畜、蔬菜、中药材、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充分,农产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价值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功能拓展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依然狭窄。
(二)乡村振兴人才缺乏,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主体为中老年人,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明显,农业专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
(三)乡村文化投入不足,移风易俗力度不够。乡村文化较为薄弱、精品不多,对现有的民间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创作不够,没有引进现代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
(四)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突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面源污染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卫生还有欠缺,全县小城镇建设乏力,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五)部分村级组织建设乏力。高知识人才流失,农村部分农村支部书记年龄及知识结构老化,在家老百姓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法律意识不强。
三、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推动乡村五大振兴上下硬功,在制度机制建设上用实力,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发展主导肉牛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坚持市场导向,构建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坚持以项目、资金、政策、产业为支撑,以养殖示范村、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户培育为重点,以巩固提升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和养殖示范村建设为总抓手,以优质青贮饲料为保障,以优质高档肉牛、肉羊养殖关键技术推广为抓手,全力打造饲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做大“xx肉牛”品牌。
(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夯实乡村人才振兴。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经营能力等技能培养培训。继续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注重培养带富的“排头兵”,把本地懂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返乡青年、合作社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等纳入培养对象,造就一批职业农民领军人才。加强“三农”干部队伍的培训、配备、管理和使用,从机关推荐选拔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注重从实绩优秀的.人员中选拔干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三)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设备配送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乡镇和农村倾斜,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创作更多富有西海固特色、讴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做靓文化产业。持续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倡新风”等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乡村“一约四会”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广泛开展文明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民风建设示范村、移风易俗示范户、民族团结示范户,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四)实施美丽乡村行动,凸显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治污、农药化肥“零增长”、农业节水增效等工程,积极推广“种、养、加”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减量、清洁、循环”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围绕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无序管理等“脏乱差”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探索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化运营的乡村环卫模式,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现旧庄点整治“全覆盖”。注重“水旱”结合,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突出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产旅融合,按照“中心县城提升、重点城镇示范、特色村镇联动”的思路,积极培育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五)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强化乡村组织振兴。深入开展学习教育,从严抓好农村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组织带头人,全面整顿农村软弱涣散组织,选优配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专业合作社、建在扶贫车间,建立“支部引领+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深入开展农村组织“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以创建星级基层组织为抓手,建立基层组织评星定级正向激励、反向监督机制,推动基层组织向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延伸覆盖。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积极培育乡村振兴促进会、乡贤参事会、老年协会、文体协会、环保协会、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10
我的老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但是我发现在路的两旁,河的两边有许多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与我们美丽的乡村十分不和谐。带着这个问题。我对乡村垃圾的处理问题进了调查。
调查
我先对垃圾池进行了调查,发现离我家最近的一个垃圾池,也要走2公里左右才能到。在圩镇周围也只能看见几个垃圾池。在公路两旁依稀能看见几个垃圾处理池。
然后我又对垃圾处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们村每条河岸边都堆满了垃圾,有的甚至被扔到河中央。村民的生活垃圾根本无人去处理。随意堆放在河滩、路边。
分析
1、这里垃圾池少,群众对公共环保的意识不强,随地扔垃圾
2、没有环卫工人上门收垃圾
结论
造成群众乱扔垃圾的原因有:
1、垃圾池少,群众对公共环保的意识不强,所以造成随地扔垃圾的现象发生。
2、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
3、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环卫工人上门收垃圾
建议
1、增强自治,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让村民主动清除农村垃圾;
2、行政引导,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结合村庄特点建立回收站、小型处理厂。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11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xxx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15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xxx、xxx、xxx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xxx市、xxx市、xxx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月11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13个设区市和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39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xx省、xx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xx网、xx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
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xxx市xx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xx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xx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xx-20xx)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泰”字牌绿色农产品。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xx旅游1号公路、睢宁淘宝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xx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33。78亿元,同口径增长7。1%。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无锡市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xxx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6.2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235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1200多个,开展50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xxx市xx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28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1.91万元,今年上半年为11192元、同比增长了8.9%。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
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苏北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
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
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2万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1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5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80%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
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大丰区恒北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吴江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宿迁市遴选1324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
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xxx市阜宁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无锡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
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xxx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xxx、xxx、淮安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12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乡xx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教育
我们调查了xx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年级。
生活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xx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歧视成分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xx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xx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道路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xx村旱灾的调查。自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xx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13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耕地及经济收入情况:乌苏市**乡位于天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苏市西北8公里处,南与世界上最大的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相毗邻,东与车排子镇为邻,西与农七师126团接壤,北与12团、127团隔奎屯河相望。全乡幅原16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万亩,现有耕地万亩。全乡8个村,19户,96人,**乡于1992年6月建乡,是本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农牧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举的自治区级明示范乡镇。20xx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62亿元,总产皮棉6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40万元,三产比重为44:46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元;财政总供养人口14人。
二、财政收支情况:20xx年,全乡实现乡村两级财政收入6746万元,乡级收入201万元,村级收入14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拨款万元,转移支付万元,行政经费万元,税收返还万元,土地承包费征收万元,加工厂利润上缴万元,村集体收入财政总支出201万元,其中行政经费2724万元;公用经费82万元;科技三项费用62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8万元,全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村队基本情况:全乡共8个行政村,全乡村干部总数为8人,20xx年实现村级总收入万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万元。。。。,“一事一议”收入;村级总支出万元,其中:包括:。。。。
二、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剧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乡建设与发展。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乡村级历史债务更加突显出。由于乡村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乡村两级组织化解乡村债务的门路丧失。我乡面对沉重债务索取压力,日子将异常艰难。据乡农经站最近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全乡乡村两级形成债务万元,其中乡政府1819万元,包括100万的防风治沙工程贷款,高新节水项目配套资金欠款4万元,历欠各类工程款80余万元,其他欠款;村级496万元,包括。。。。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形成乡村两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
我乡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有现行制度、体制、法律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公共品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惯性作用不可避免。进一步分析,形成我乡乡村两级大量不良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办公益事业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一些公益事业急待要办,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的钱,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解决。据乡农经站清查统计,全乡乡村两级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的债务高达万元,占乡级债务总额的%;在乡政府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债务万元,占乡镇级债务总额的%。公益事业建设包括乡村学校、道路、植树造林、自水、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上项目,且进行高标准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资金只好大量举债。如200年争取的防风治沙项目中为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上而形成债务100万元,占全乡债务总额的%。在20xx年全乡小城镇建设中耗资万元用于道路村庄环境建设,上级仅补助万元后,形成债务万元;这些债务除向农民集资偿还部分债务外,全乡仍有万元的债务无法化解。
(二)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形成不良债务。建乡之初,上级大力提倡兴办企业,并将此纳入年度考核。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最终由于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给政府造成了损失。
(三)垫交水费是导致乡村负债的重要原因。过去水费征收过程中迫于生产需要,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垫支的方式完成水费的缴纳,采取借贷等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地为少数欠帐的“针子户”垫交水费任务形成乡村负债。在全乡八个村的债务中,垫水费负债总额达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
(四)沉重的利息负担导致乡村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我乡村级债务主要是由村干部在民间高息借贷引起,借款年利率一般是8%至1%不等,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基本上是至8年债务本金要翻一番。如**村在小城镇开发时,借万元,每年都要支付利息万元,?年多共支付利息余万元,但本金仍未偿还。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中,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形成的负债万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进入了恶性循环。
(五)经费开支差口是产生乡村债务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硬性支出又必须保证,加剧了乡村收支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的办公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了一定弥补,但也非常有限,维持日常运转差口较大。据调查,全乡按干部人均拨付公务费元,只够乡政府办公电话、打印资料、水、电和干部出差补贴;召开会议、人客接待和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励等必须的经费没有资金,只有依靠负债维持。村级除在职干部报酬、优抚、五保户补贴列入预算外,每村仅预算办公费元。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级办公费主要用于了征订报刊,没有直接拨付到村,村级的一些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加之部分村队财经管理不善,不该支的钱支出了,应收的款项又收不上,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维持收支平衡,由此也带一些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乡村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带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着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债务过重,全乡干部为乡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有的多年以没有领取过工资,手中握的是欠条,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村级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二)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在我们实施借款时,大都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在还款时间、利息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由于到期偿债资金不落实,无法兑现还款计划时,致使干部的威信和信誉下降,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
(三)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债务较大,资金没着落,我们的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兴办,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程度,干部威信下降,正常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严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干部由于集体欠他们的钱,他们对政府怨声载道,不相信政府,根本不认真工作,政府因无钱兑现他们的欠款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村级基层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五)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偿债资金不落实,加剧了债权人与乡村基层组织的矛盾,有的债权人结伙到乡政府或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因债务纠纷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债权人在乡村讨债不成,就纠缠乡政府主要领导不放,有的甚至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聚众讨债,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及成效
面对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乡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干群意见后,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开辟集体新财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落实责任。
近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立足本乡实际,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乡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化解村级债务。
1、抓班子,强基固本,为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增强村队经济实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近年,全乡以“抓班子,促经济”的思路,按照政治强、靠得住、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狠抓了村队班子建设,使村队班子带民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选好“领头雁”。以“两推一选”活动为载体,以抓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为目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下派挂职、交叉任职等多种措施,对软弱涣散的村队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从200年以,共调整村队干部29人,切实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并下派6名机关干部指导督促各村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化解村级债务和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的能力。二是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减员增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中,各村大力精减集体干部职数,积极开展选派下村政府干部到各村任职,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几年共精减集体干部2人,镇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1万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
2、调查摸底、清理资产、化解债务。
20xx年,我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资产、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工作。我们实事求是地对8个村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经过清理,乡级债务达万元,村级债务达16万元。根据清理结果,当年,在开展各项费用回收之际,乡党委、政府制定降息、减息和三角债抵顶转账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村多渠道的化解和清理村级债务,20xx年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146万元,200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20xx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三年内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
3、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二是坚持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三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压缩。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等,积极推广“费用包干,定项限额”的办法,根据各村经济、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人数和工资补助标准;对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严格审批程序,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了增加,杜绝了不良集体债务发生。
4、盘活土地资,确保集体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我乡始终把土地问题看作是农民的根本及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加强管理,成立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全乡土地档案,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整合、盘活土地资,规范土地规划和审批程序,通过土地的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拓宽乡村两级收渠道,切实解决好“一块地”的问题。
一是将家庭承包土地与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划分开,明确地块,确定属性,划分归类。为便于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经乡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人均6亩地以外的土地均属于井地和乡村机动四荒地的范畴,且分别核定了收费标准。其中井地承包费为8元/年/亩(所收费用归村集体所有);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费为10元/年/亩(其中2元归乡政府、78元归所在村集体),并规定每年须在播种前上缴完承包租赁费后方可耕种。
二是针对近年各村土地面积账实不符问题,20xx年、20xx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土地丈量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核实,全乡耕地新增耕地面积为亩;包括机动四荒地面积9906亩,井地8919亩,仅机动地和井地两项每年就可新增乡政府收入7967112元,新增村级收入117819780元。
新增政府收入=9906*2元/亩+660*8元/亩=7967112元
新增村级收入=9906*78元/亩+29119*8元/亩=11781978元
三是统一规划,鼓励合理利用夹荒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近年全乡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配水到户工作进展顺利,加之各项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计划用水略有节余,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开发现有土地,使之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经乡土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新开发的集体夹荒地(指非公益林区),均由乡土地和林业部门现场鉴定,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益牧则牧,并拿出初步规划渠、林、路、地的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编号、招标和发包,最后由承包方上缴一次性土地开发使用费后报乡农经站建立土地档案。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乡党委、政府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服务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优势,搞活乡棉花加工厂经营,稳定其龙头企业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使加工厂逐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自我发展和壮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200年给乡政府上交承包费1万元,拓宽了政府收入。
6、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近年,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0年至今全乡共争取高新节水项目11000亩,补助资金0万元,建成了高新节水项目示范区,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的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乡信用社积极出台扶助政策,对基层村队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
7、立足实际,切实加大各项费用的回收力度。
近年,为足额将各项应收费用及时收回,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征收方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的费用征收领导小组,并下派了8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各村切实开展好费用的回收工作;二是出台优厚奖励措施,全力提高干群积极性。对凡在乡政府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费用的农户,最高按上交费用总额的7%给予奖励,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任务的村队,按完成额的1%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全乡干群交款积极性,从20xx年至今,三年共回收各类费用达万元,其中20xx年回收额达万元,200年回收额达282万元,20xx年回收额达万元。
四、化解乡村债务制止的建议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我们认为,应本着“不操之过急、不增加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一)妥善处理现有的债权债务。一是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两级债务,我们将制定还款计划,按年度正常收入,建立偿债基金,依一定的比例定额逐年清偿。二是对不同的债务的化解,个人借款要明晰借款原因,明确债务;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要积极争取核减,停止利息,以偿本为主,逐年定量偿还;财政借款要加强预算,定量清偿,界定呆帐给予核减。三是建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重新核定收支,调整上解补助比例。
(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乡财县管”力度。一是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购建、公办公益事业、招待费等支出严格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法规,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建立集体资产出售,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三是坚决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在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继续使用和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债务大量增加的干部不得继续使用、提拔,对任职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使用。
(三)进一步盘活土地等资产还债。对我乡目前闲置机动地、林地、小型水利设施、“四荒地”等资,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筹集资金还债。
(四)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新的债务发生。为此今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即禁止举债搞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超越实际的工程建设,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处理。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解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从而使农村真正走上繁荣和稳定。
总之,在今后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我们要立足实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扩大财,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逐步清偿。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 篇14
调查地点:地铺社区、村、街道、学校周边等地方
调查时间:XX年2月4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生活周边的文明情况,引导孩子在家尊敬长辈,在校尊重老师,在外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礼貌的“美丽学生”
调查方法:
1、询问周边附近的人
2、通过相关途径查询资料
3、走访地铺社区、村、街道、学校周边等地方寻找周边的垃圾,并拍下照片做证据。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中国的小朋友和日本的小朋友一起出去夏令营。在途中,乱丢垃圾的是中国小朋友,迟到早退的是中国小朋友,受不住这种生活,整天哭哭啼啼的还是中国小朋友;相反日本小朋友是比较独立的,即使自己发着高烧,生着病,也不耽误行程。
在说说我们的家乡安吉吧。从XX年开始安吉创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到XX年,安吉被联合国评为最佳人居奖,这是我们安吉人的骄傲。但是,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依然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已把乱丢垃圾当成了一种习惯了。为了调查与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小组全体成员于XX年2月4日开展了一次‘‘我身边的文明’’社会调查。
根据调查的情况与相关资料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垃圾几乎是随处可见,尤其在大街上,人们吃完东西好,就把食品包装袋随处乱扔,还有一些塑料袋、果皮、烟头……而在小区里,这种现象就比较少了,因为小区里常常有相关人员来清理垃圾,所以比较干净。这些乱丢垃圾的现象人们也早已见怪不怪了。把垃圾往车窗外扔,往家里的窗户外扔。这些现象,真让人寒心。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大街上,我也看到了几个穿着制服的爷爷奶奶,拿着扫帚,或是钳子的,在大街上勤勤恳恳的清理着垃圾。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家园才如此美丽,如此整洁。
是的,每个人都知道不能乱丢垃圾,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乱丢垃圾,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又有多少次,为了方便,你把垃圾丢在了地上?又有多少次,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可你为了便利,把垃圾丢在了地上?又有多少次,那儿明明立这“不准乱丢垃圾”的告示牌,你却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把垃圾丢在了地上?有多少次呢?
根据调查,许多家长认为,现在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文明没什么关系,只要学习好就行;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娇生惯养,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样,不仅使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什么文明,根本不知道,还让孩子越来越霸道、傲慢。这些都是不对的。不懂文明的人,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懂文明的人,就会慢慢的培养出一个个坏习惯;不懂文明的人,就会被另些人嘲笑,瞧不起!相反,那些懂文明的人,不但可以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培养一个个好习惯,还可以受人称赞。
从现在开始,从不乱丢垃圾开始,相信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对乡村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11-03
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11-04
乡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1-08
乡村振兴现状调查报告02-16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11-04
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11-08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11-19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13篇11-03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14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