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老舍先生家的猫。
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
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
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
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上课三周下来,觉得不听课的大有人在,“埋头苦干”的、动摇西晃的、吵吵闹闹的,学生不按老师的路子来,很多人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学习这回事,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常规训练时没有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第一周没有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所以以后加强常规训练,小事简单的事能马上训练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书、拿笔、拿本子等事情必须做到快又静,课前准备必须把书放在左上角,笔放在笔槽里,上课后立即进教室做好静习等等,如果在课前和平常的训练中不抓严落实在课堂的纪律是可想而知的,这点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次,对孩子的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认真的.孩子,一个好字在孩子的脑中是没有概念的,我必须说只有背打直,双手端正放桌上,双脚并拢,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翻语文书本的时候说明多少页,必须指着书上按怎样的方式读,比如:书上12页,请自己指着书,每个音节拼读两遍,老师还要做好示范,每个细节必须老师强调指导,只有不断在孩子的头脑中强化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才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任务上而不是像我这样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适应加应变课堂的学习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希望每天有进步,在不断思考中成长自己成长孩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习《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⑴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⑵ 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⑶ 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⑷ 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⑴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⑵ 指名答。
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⑹ 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⑺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⑻ 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⑼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⑽ 感情朗读。
⑾ 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⑿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⒀ 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同伴互评】
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个三诗的对比,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吆喝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老北京城的胡同小巷经常可以听到小贩们的各种吆喝声。今天,我们跟着萧乾先生一起去品位老北京城那起伏有致的吆喝声。
二.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到的吆喝声有哪些?介绍吆喝声时按照什么顺序?
研读赏析
提问:
1、文中介绍了多种吆喝,哪个片段你最喜欢?为什么?请找出来细细品读。
2、作者多老北京街头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让学生深入文本,反复朗读品位出京味文化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整节课的重要点所在。)
3、你还有哪些问题,欢迎你来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介绍繁复多样的吆喝声的'?
(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
(1)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如衔接过渡的语句有: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当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的时候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学情分析
《花钟》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其中第一自然段在介绍花开的样子时,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语言优美,对于训练学生的多种表达能力及积累优美语言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是什么?(板书:钟)
2、你见过用花做得钟吗?(板书:花)齐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花钟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两个互相检测课后生字。
3、老师把课后生字组成了词,你们会读吗?在屏幕上出示词语:暮色、干燥、淡雅、昆虫、艳丽、传播、吻合、大致、欣然怒放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指导书写致、昆、播齐读。
4、把词语放到句子里还会读吗?重点朗读以下几个句子。
屏幕出示句子:“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屏幕出示句子:“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三、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那几种花?用笔把花的名字画出来。(指名说)
2、想看看这些花吗?屏幕播放课文第一段中写到的九种花,让学生认识
3、师:有个小学生,也看到了这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他写了一段话。
用字幕出示这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相比,你觉得哪段话写得美?(学生自由说)
4、写花开,不能都用“开了、开了”,该怎么写呢,我们好好向作者学习学习。
屏幕出示牵牛花图片及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牵牛花了,作者却不说“开了”,而是说“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样写,把牵牛花写得像个调皮的孩子,有趣多了。指名读。
屏幕出示蔷薇花的图片那我这样说行不行:五点左右,蔷薇吹起了红色的小喇叭。(学生自由说)
师:写花开,要写得生动,但不能乱写,要根据花的特点来写。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课文第一段还有很多像这样描写花的句子,自己再去读读,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过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迁移运用,练习说话。
1、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段中,有两种花作者写得也很简单?你们能不能仿造书上的写法把句子写生动?
屏幕出示午时花和夜来香的图片,指导学生进得说话练习。
2、学生反馈。
3、这段话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来读读。(师生合作读)
五、总结
六、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它写生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难词。
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散文常见写法及语言特点。
5、学会“描摹形象阅读法”。
6、感受时间的宝贵。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及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青春之歌》“太阳下山明朝还会爬上来,花儿谢了还会再开,我的青春小鸟飞走不回来……”引出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的青春会一去不复返,实在值得珍惜。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27),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三、朗读感知
(一)朗读指导
一读课文,准确流畅。
文中注释字词,随文纠正。
二读课文,准确流畅有感情。
忧虑、焦急——惶恐——懊悔——发奋(不甘心)
互相评议,学习,改进。
三听读课文录音,领会有感情地朗读。
四读课文,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
(二)整体感知
1、文体——散文话题——时间
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激起读者的共鸣。】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时间匆匆时间本身(匆匆)
虚度年华(匆匆)
抒情因时间本身(匆匆),而感忧虑、焦急
因虚度年华(匆匆),而感惶恐——懊悔
发奋(不甘心)
2、理清思路,概括各节
①写时间一去不复返
②写“我”因感悟虚度年华而惶恐
③具体描写时间匆匆
④写“我”由感悟而发奋的心境
⑤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3、小结中心思想
珍惜时间,建功立业,体现(实现)价值!
四、体味语言
独立体验,小组交流,全班赏鉴,形成共识。
(一)赏鉴形象具体优美有意境的句子
1、“燕子去了……”—排比;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实在值得珍惜;
2、“但是,聪明……”—设问;表现作者忧虑而焦急的心态;
3、“八千多日子……”—比喻;形象描写了时间流逝无声无息,年华虚度,却毫无知觉。;
4、“太阳他有脚……”—拟人;有形有声,可见可闻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5、“吃饭的时候……”—排比;有形有声,可见可闻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6、“跨”、“飞”——形象生动写出了时间的流逝,犹如长了脚生出了翅膀
7、“过去的.日子……”—比喻;生动形象描写了时间流逝无影无踪;
8、“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
反问;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加强感情的抒发;抒发了作者奋发有为,追求事业的情怀。
(二)赏鉴有含义的词语
1、他们——指代时间;
2、去的——过去的时间;
来的——将来的时间;
去来的中间——现在;
3、赤裸裸———前者指人来到世上“一无所有”;
后者指人离开世上“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什么东西”即虚度年华,没有作为。
五、反复诵读
六、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并熟读成诵
七、小结本文
1、语言富于文采。(运用多种修辞;词语准确凝练;善用叠音词)
2、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八、“描摹形象阅读法”
运用词语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概括的描摹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练习(另见)
3、以《“今”》《匆匆》为例,思考分析议论文和抒情散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题文体表达方式主要内容目的
《“今”》议论文议论鲜明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匆匆》散文描写抒情形象描写强烈抒情点明题旨,突出中心以情动人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
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
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用具:
卡片、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方法:识字法
教学用具:卡片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用具:卡片、图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
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1)分角色读3——9自然段。
三、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2、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13、小河与青草
拟2课时
累计
第9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做到“五不”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青、边、对、能、到、住、得、分、干。
(多音字)
2、指导写字。
青:上下结构。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3、学生描红仿写。
实施修改意见
天天练:我来露一手
感情背诵《怀素写字》第二小节
“青”是上下结构的字。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1、听磁带三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生字加拼音四遍。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篇童话故事,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流露的那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爱,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语言参与的积极性。虽然课文篇幅篇长,但孩子们读得还只那么津津有味。尤其是小草和小河的对话,学生不知不觉中就采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我想学生们读得那么好,兴致那么高,也和平时坚持不懈的“天天练”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 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 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 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形式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品质。
3、感悟课文蕴含的哲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4、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可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课前预习---学生质疑----创设情境-----尝试讨论----小组讨论----延伸发展。它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思维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局面。全体学生在积极地参与相互合作的创新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大预习,大分享)
字词储备:
读法:滨前鼻音;择、斯、踩、躁、催平舌;窄、翘舌
多音字:吆喝he、看kan管、调diao遣
理解词语: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吆喝、最佳路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三、达标测评:抄写生字词
第二、三课时
(大预习大分享)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分配任务,自主学习,多元选择,合作探究。
1、先通读课文,再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注意流利、有感情、有动作
2、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各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3、格罗培斯一下子就设计出最佳路径了吗?他受到什么启发?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他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5、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6、读完全文,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章相对应的文字。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7、你觉得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8、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至少说三点理由
(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还在于创新的思维,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于他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9、与大师对话,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感谢格罗培斯,他送给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时候,不知怎么办的时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也许是最佳路径。在这里,老师真诚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不断争取,创造“最佳”。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0、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及迪斯尼的故事讲一讲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附:《迪斯尼的故事》、《迪斯尼乐园简介》略
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最佳路径》一文,在讲解到第2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说格罗佩斯是一个一丝不苟的设计师。我总觉得本段的重点不是简单的说他工作认真,对于一个从事建筑设计40多年的人来说,对于一个攻克过无数难题的大师来说,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此时的路径设计是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经过这一启发,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时,就领悟到格罗佩斯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课文的二、三两段是重点部分,为了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一、“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买葡萄”的对比:
在学生自由读完第二大段后,让学生说说法国南部有一个著名的葡萄产区,许多葡萄园主是如何卖葡萄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呢?他们各自卖葡萄的结果怎样?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对比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谈谈如果自己作为一位买主会如何选择?思考老太太的办法好在哪里?为理解下文中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二、“老太太卖葡萄”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联系:
在教学第三大段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读,说说格罗培斯的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撒下草种?他是怎么想的?理解“有宽有窄”的道路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此举和“老太太卖葡萄”有什么联系?领悟其共同之处都是给人选择的自由。
三、畅谈“最佳路径”
总结课文时,让学生讨论“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经设计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设计?”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路径又宽又窄,优雅自然;有的说这种设计方法不同寻常,给人充分的自由;有的说这样的路是大家自己走出来的,保证了游玩时的方便,最科学合理。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上的最佳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2、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风是一种自然现象。
4、读课文时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二、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图画
3、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课文生字,和课文主旨。
五、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风这种抽象物质。
六、教学过程:
1、通过猜谜语引入课题: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
看不见,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柳树见它把手招。
谁猜出来了,把谜底写在黑板上。
2、让学生用风写词语,如:台风、春风、寒风、狂风、龙卷风、暴风雨等。
3、写下板书画风。
4、教会本课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5、找学生分段读课文
6、画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怎么画风的。
7、出示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头像,鼓励学生也要学习他们画风的创意。
8、揭示主旨:本文通过写风赞扬了三个画风孩子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也教育我们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七、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去画一幅有关风的画,找一些有关风的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2-03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2-0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1-15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10-14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8-27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6-12
小学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06-06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3-13
小学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2-07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的教学设计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