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8篇)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1
听了郎xx老师的公开课《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反思如下:
一、分析教材要全面。
考虑本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了解异国风情,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本文又是一篇讲读课文,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例子,是本单元的一个范例,我们在教授时必须考虑学习方法的传授。文体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意图、老师的预设与学生的需求要产生共鸣。
二、导入简洁。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旅游都干什么?看风景、了解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跟随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一起走进德国的德廷根,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三、抓住中心问题。
1、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评价哥廷根的?
明确: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独特的民族。
2、奇丽的景色具体是如何描述的?这个民族又独特的什么地方?
四、教授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朗读技巧的指导:
1、要投入自己的感情;
2、要注意轻重缓急;
3、要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
4、抓住关键词。
(二)利用关键词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五、由扶到放,培养能力。
讲是为了不讲。本文把重点放在了品读奇丽的景色,而锻炼孩子的能力则放在了第二个问题,解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2
欣赏了刘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我取得了很多收获,按照我们以往的课堂审美这是一节近乎完美的课,优点很多,不胜枚举,我仅撷取以下两点:
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词语教学
此处教学陈老师让学生围绕词语想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看完了这里的,还想看那里的,看完了怒放的还想看未开放的,然后让学生把句子变成错落有致的诗行师生一起美读。此处精妙的教学处理把词放入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再造想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色、香、味俱全,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培养了学生对词语的品读和感悟能力,彰显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注重了读书方法的引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陈老师关注了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不管使把课文读薄进而读厚的点拨还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引导都体现了教师教方法的意识。
此外其他的诸多优点我就不再一一列举。这一课在带给我诸多收获的同时,也带给了我诸多思考: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在苦苦的'思考之后,我想提出以下两点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语文教学教方法落脚点不应仅仅落在教读书方法上。课改十年来,我国的小语教学在摸索前行中,不断的改进、完善,其中有很多不及的现象,也有很多矫枉过正的现象,从最初的繁琐分析到品读感悟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现在“了解作者怎么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已经被提到了日程,这一系列的改革不是在搞噱头,也不是在赶时髦,而是越来越接近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无非两大终极目标——吸纳和倾吐。学习读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吸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倾吐,也就是写作。那么具体到这一课上来看,我们应当学习作者的哪些表达方法呢?我认为除了一些遣词造句的精妙,还应有:
1、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2、学习作者在小事中发现大境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们常说:“文道统一”,但也知道“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文章的思想意义我们还是应当点到为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丽”、“梦”三处思想渗透稍嫌繁重。文贵留白,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前两处思想点点到为止,“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一句带给我们无限朦胧的美感,学生因为前面的学习并不难理解,分析透了倒没了美感,如同一个美人揭开了面纱倒没了那份神韵,所以我们让学生在美感中读出这句话的含义隽永就可以了。
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感谢老师提供这么好的教学范本,让我们在学习、欣赏中触摸自己的思想瓶颈。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3
有幸聆听了靳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感触颇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它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又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靳老师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也是花了很多心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新颖,条理很清晰,纵观这节课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词语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学都很实在,词语教学朴实自然中显魅力。例如学习“莞尔一笑”一词,靳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后,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莞尔一笑。教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这些词时较好地借助了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理解。教学“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时,不仅采用重点词突破的方法进行理解,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应接不暇的感受。这样通过多种方法,不仅理解词语化难为浅,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
这节课上,靳老师都十分注重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比较性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如,靳老师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后,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之后,她请了几位学生进行展示,其中一位女生朗读得声情并茂。靳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到一簇簇的花开得姹紫嫣红。你在读得时候,想突出哪些词语呢?为什么这么读,能谈谈你的想法吗?通过这样平等欣赏交流,其他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接着靳老师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品读。最后还问学生: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不想亲自看看?那就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展开想象。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每一段文字读完,让我们倾听的老师清楚地感觉到,学生读的不仅是文字,还读出了至真至纯的情感。
3、整合了资源,实现课件与文本互补。
这节课中,靳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上欢快的乐曲,制作成课件,展示了德国街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独特风景,让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体会。这样,学生从欣赏美丽的画面到对文字初步的感知,再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了语言。
在听靳老师的课,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恰当的评价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谈谈我的几个建议,供靳老师参考:
1、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美好的.崇高境界时,靳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语句进行品读后,教师提问:这里的“我为人人”指?“人人为我”是指什么?出示练习:生活中你感受过类似境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如此设计,学生的确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很美,但容易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痕迹过浓,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同时,这样也会使孩子们思绪中断。这里我的思考是:与其支离破碎地让学生去解读文本,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去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带来的种种美丽,这样学生的感情激发了,体验丰富了,理解也就到位了。是否可以这样设计:1、找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又是指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3、同学们,假如此刻你是一位刚从工地回来的建筑工人,当你走在这条花团锦簇的街道上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一位刚抢救了一位病人生命的医生,此刻,你迎着晚霞,走过这条姹紫嫣红的街道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假如你是一位残疾人,生活中你面临着种种困难,此刻你走在这条如花的海洋一样的街上,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请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一节吧!全班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
2、建议给教学内容瘦瘦身,围绕一个点展开教学。假若处处开花,面面俱到,难以让训练与人文熏陶落到实处。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4
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本文文字简练优美,充满北欧风情,孔老师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把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境界体现的'淋漓尽致。听课的我也深受感动。为让学生感受这种美,孔老师先从美丽的风景入手,展示德国风情图片,将学生引入异国的美丽风情之中。随后研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从而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深入体会,此作为教学的两根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难能可贵的是,孔老师课堂语言生动传神,那激昂的语调营造出活力四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略显美中不足的是,朗读教学的指导我觉得还不够到位。虽然通过直观的图片能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能让学生体会到美丽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国街头美好的心境,但是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各自的感觉读到位,这点有待提高。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5
章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听后颇有收获。本节课教学中章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一、鼓励学生质疑,抓“吃惊”贯穿整堂课
学贵有疑!章老师在检查学生字词以后,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为什么说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德国人为什么会喜欢花?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吃惊?……章老师把这些问题梳理后板书在黑板上,重点解决“吃惊”的问题。
层次清晰。学生读课文找让作者吃惊的句子,读吃惊的句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吃惊的原因。
着重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课前学生提出问题,课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问题,课上完了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章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吴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三、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课件
章老师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多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如欣赏德国风光片、重点的句段等等。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课文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含义,吴老师适时地播放了有关课件,还播放了德国街道的有关图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教学是一门艺术,她总有瑕疵,下面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词语教学不够扎实,读完后,章老师把几个自认为难写的生子变红,请学生写一写,最后强调一个字“暇”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我认为这个字如果只是这样强调,学生没有知其所以然,还会错,如果联系字义来记字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章老师安排了小练笔,怪不得季羡林爷爷发出这样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你也一定有话要说,写一写。我觉得这个练笔范围太大。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6
各位老师大家好,聆听了郭惠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郭老师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都彰显了她纯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我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郭老师从欣赏德国的美丽风光导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从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顺势让学生读书、思考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德国景色的奇丽,哪些地方写出了德国民族的奇特?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思考。
2、教学设计精巧 思路清晰
郭老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去品读课文。并在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
3、读中感悟 读中想象
高年级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时,郭老师把比较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通过齐读、感情朗读、配乐朗读、背诵,入境入情,既理解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也悟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郭老师还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郭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出示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假如此时你走在德国的.街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个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孩子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听了这节课,我感受到郭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境界也扎根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心中。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以“德国人异于常人的养花方式”作为切入点,向孩子们展现了美丽的异国风情画卷。引领孩子们欣赏街头的美景固然更够丰富学生的感受,但是体会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更能荡涤孩子的心灵。靳锐老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恰到好处的处理了教材,使整节课环环相扣,不仅较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连听课的教师都为之感染。我认为本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仅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1、准确的切入点——成功的关键。
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选择一个恰当、准确的切入点和训练点,不仅可以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整节课清晰、紧凑,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引导学生质疑后,老师以作者为什么说“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两个问题贯穿全文,引领学生深挖文本,一下子将学生引入到了文中。孩子们主动的去寻找描写花的特点的语句,边勾画边思考并边做批注,从而将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一点点的挖掘出来。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且一下子将文中的“景”和“人”用一条“线”牵了起来。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使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2、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课堂的亮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结构并不复杂,但是让学生真正领略作品的真谛却并不简单。在勾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和思考欲望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周密而深刻,对于文中的重点语句伴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呈现并随机指导。将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重点词语,再辅以教师的讲解和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课堂上几次不同层次的读,循序渐进,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收到了不同的效果。老师还很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读书、语言的表达等。同时教师的优秀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主导意识的`充分体现——教师的特点。
教师的主导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功夫,一种认真倾听、细心发现、适时切入、有效调整地功夫。在整节课中,老师都以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看法。并通过交流讨论,使教学重难点在孩子们的争论中一一解决,潜移默化,毫无生拉硬拽之感。也可以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
总之,在一节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老师将课上得轻松、自然,把握了文章的精髓,很好的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功效。
前几天,教研室组织了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使我深受启发。
会上,三名教师的课生动,有趣,而且知识点抓的比较准,特别是靳芮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中心入手,围绕这一中心思想重点研究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使的课层次清晰,环节紧扣。
这一堂课上,靳老师围绕"花美",既使用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又结合工具书对"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的理解,形象与感悟很好的融合了。教师还将古文中的典故引入课堂,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自己花是让别人看》评课稿8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季先生写的一篇隽永的短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今天这节课邱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风情、人文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感染,回顾一下这节课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一、巧妙、高效的教学设计
邱老师在课堂设计上打破常规,以朋友的问、季先生的回答引领全文教学,进而引出写花美的句子、写人美的句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自然而然悟出,情感得以升华。语言学科人文性得以体现,层次清晰,这样有层次地一次次提升,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全面提高了学生语言素养。
二、朴实、扎实的词句教学
语言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课标》中指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字词句段篇是一个体系,只有将词语理解透彻了,才能了解文本的内涵,落实语文学习的任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句”,教学中,老师努力体现将理解词语与阅读紧密联系起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字义理解上,先是让学生去发现这组词的特点,理解词语,再通过举例,加深理解,为下文教学作铺垫,然后再把它们送进句子当中。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教学词语,由表及里、由词到文,使词语教学与课文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建议:如果能给学生更多时间、空间去朗读就更好。
纵观一节课,学生朗读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悟,如能在“读中悟”,可能会让学生自悟自得。比如在感受“花美”的部分,可以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再展开想象,在想象基础上再读,这样读的层次出来,学生感悟应会更具体、更深刻。
其实不仅“读”是这样,其他语言素养的培养也应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实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想说说今天听课后的一点感性认识:这是一节有着浓厚语文学习氛围的`课堂,我感动于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动于他们读书时的那份投入;我感动于邱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感动于她能在开学以来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学生训练得这么有素,使我似乎来到了二小的语文课堂。这不是一日之功,这是长期的积累和努力进取使然。
还有,这是一节体现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而准备的一节课。课其实已经很好了,但是为了体现白板的功能,还得作大量的改动。为了用白板而设计课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并不十分认同。我喜欢朴实的教学,我不赞成用大量的声光电等多媒体,因为这些会分散孩子们对语文学科本身的注意力和兴趣,电子科技的运用,其本质还是为教学服务,只能锦上添花,不能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