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感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
早晨,我急匆匆地经过走廊,迎面遇上了正要下楼参加户外活动的小二班小朋友。“袁阿姨!”一声快乐的呼喊打破了周围的平静。
我愣了一下,继续往前走。“袁阿姨,你忘了吗?你抱过我的!”小家伙这么一喊,整个队伍立刻就兴奋起来:“袁阿姨,你真漂亮!”“袁阿姨,你真帅!”“袁阿姨,我喜欢你!”甚至有孩子直接跑过来抱住了我的腿。
“袁阿姨,你真幸福!”小二班的老师打趣着说:“来,我们让袁阿姨找找谁走得最神气,袁阿姨会再拥抱你们!”
“好的,我们到操场上去!”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操场,孩子们围着我站成圆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跑过来和我拥抱。大宝一步三跳地跑过来.两腿顺势搭上了我的双腿,直接就搂着我的脖子吊到了我身上:隋杨大声喊着“袁阿姨,我来了……”张开双臂跑过来,紧紧地抱住了我;刘衡更有趣,不仅把脸贴在我的脸颊上.还乐呵呵地来了一句“谢谢你!”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拥抱能带给我和孩子们这么多的快乐!
平时,我常常会在孩子们起床的时候走进班级,帮孩子们梳梳头发,提提裤子,顺便拥抱一下孩子。我只是顺手的一个无意举动,没想到孩子们竟然会牢牢记得!更没想到孩子会用这样一种方式回报我的拥抱!感动之余,我深深地陶醉了。这小小的拥抱不仅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也让我体会到了做一个幼儿教师的幸福。
幼儿教师最基础的素质要求,就是要爱孩子,并要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喜欢我”,并愿意亲近老师,和老师一起游戏、学习。那么,就让我们从拥抱孩子开始吧!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2
我做幼儿教师已有整整十七个年头了。在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里,我曾被我的孩子们无数次地感动过。
记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带领的小班要开展一个以“可爱的蛋宝宝”为主题的活动。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我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孩子心中没底,而孩子们则充满了好奇。
活动开始前,我先请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一个鸡蛋来园,并背着孩子提醒家长先将鸡蛋煮—下,避免摔碎。几天后,孩子们如约带来了他们每个人的“蛋宝宝”。于是,一场有趣的“护蛋行动”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几乎每天都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护理“蛋宝宝”。他们找来各种盒子,铺上棉花布片,为“蛋宝宝”建造温暖的家园;他们用手中的彩笔为“蛋宝宝”添画五彩花衣,让每一个“蛋宝宝”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印记;他们走到哪儿都记得带上自己的“蛋宝宝”,一起晒太阳、做游戏、听故事……甚至在午睡时,我都会发现熟睡的.孩子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他的“蛋宝宝”。那一刻,我被孩子们的爱心和用心感动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些备受呵护的“蛋宝宝”开始散发出不太好闻的气味。我犹豫着是不是应该把“蛋宝宝”搬出教室,然后悄悄丢弃,再找一个能让孩子们相信的理由,自然地让这些“蛋宝宝”退出孩子们的视线。我不希望孩子们因为心爱的“蛋宝宝”不见了而感到伤心。可是没想到,孩子们的一个举动打消了我的犹豫。
那天下午,几个嗲妹妹在盥洗室里,用洗手液给自己的“蛋宝宝”洗澡。一番折腾后,那几个已有异味的“蛋宝宝”被嗲妹妹们洗得香喷喷的。她们还跑去找生活老师,执意请她找出冬天时用来涂脸的“孩儿面”,小心翼翼地给“蛋宝宝”涂面霜,还时不时地凑上去闻一闻,嘴里轻轻地嘀咕:“真香啊!这下好了。”我终于按捺不住,走上前明知故问:“宝贝,你们在干什么呢?”嗲妹妹们异口同声地说:“涂了香香,蛋宝宝就不臭了,你就不会把它们扔掉了!”我很吃惊,继续追问:“咦,你们怎么知道我想扔掉这些蛋宝宝呢?”显然,孩子们被我问住了。面面相觑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个胆大的忍不住笑了,凑到我耳边说:“祝老师,昨天中午睡觉时,我听到你和周老师在说话,周老师说了,蛋臭了要扔掉。”
原来如此!真没想到,孩子们竟然如此珍爱这些“蛋宝宝”,爱到甚至可以接受“蛋宝宝”所有的缺点。
尽管我放弃了让孩子们把“蛋宝宝”丢掉的打算,但毕竟鸡蛋不能久放,时间长了也不卫生。此时我真的有些困惑:主题活动“可爱的蛋宝宝”接下来究竟该怎样结束呢?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又_件令我震惊的事发生了。
两天后的那个早晨,孩子们都在各自喜欢的区域里做游戏,教室里显得安静而平和。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平静:“老师,我的蛋孵出小鸭了!你快来看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跑向那个大声呼喊的男孩,蹲下身子,看着男孩手里捧着的那只令他惊喜并引以为傲的“小鸭”。
我的眼眶湿润了。男孩手里捧着的是一只用雪花片搭成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鸭”。当这只“小鸭”在这样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再一次被感动了!我开始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的“蛋宝宝"都先后“孵”出了可爱的宝贝,除了“鸭宝宝”以外,还有“乌龟宝宝”和“企鹅宝宝”。我虽然知道这一切都不合情理,但还是欣喜地接受了每一个孩子的骄傲的宣布,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了纯粹的爱和满足。
那些变质了的鸡蛋就这样离开了陪伴了它们整整三周的孩子们,但孩子们似乎并不伤心,因为前一个“蛋宝宝”已孵化出另一个由他们亲手创造的宝贝,而孩子们相信前后两个“蛋宝宝”是一体的,孩子们的爱还在!
我也相信,不久后孩子们就会知道“鸡蛋只能孵出小鸡”的常识,但是他们一定不会忘记自己有一次奇妙的的经历。长大之后,只要他们还记得这件事,就一定会从当年幼儿园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中获得感悟。
如今,再次回首这段“被感动的经历”,我依然被感动。内心不禁感谢起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孩子们,是他们用世间最纯洁的爱滋润了我的心灵,让我在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经历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3
常规培养——我喜欢你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玩玩具,总会有人把玩具乱扔一地。一次,梓越在玩玩具时,把玩具扔了一地,我过去告诉他:请你把玩具放到筐里,我喜欢你。”孩子听了“我喜欢你”这样的话语,往往会当成是表扬。果然,他一回家就告诉了他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个好孩子。”
其实孩子常常因为认识不足和理解不当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也就会发生这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通常采用随机教育,让梓越和其他小朋友明白,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自己应该怎么做。
现在,孩子们玩玩具都知道了,不玩的玩具放筐里,不乱扔。如果谁扔了,小朋友还会去提醒乱扔的小朋友“乱扔玩具,不是好孩子。”
瞧瞧,多懂事的孩子们哪!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4
幼儿园门口哭泣的爸爸
金秋9月,迎来了新入园的小班的宝宝们。
在孩子们来园的第三天,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当我把帅帅从爸爸怀中抱过来时,帅帅大声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爸爸的服角这时也湿润了……我把帅帅抱回班,安抚好情绪后,继续迎接来园的孩子。这时,我发现在幼儿园门口的树丛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眼里充满了泪水,望向幼儿园大门,那正是帅帅的爸爸。
晚上一到接孩子的时间,帅帅爸爸站在家长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把帅帅接走了。当我一一给围上来的家长们反馈孩子的情况后,已经是6点多了,刚想转身回班,突然听到帅帅的声音:“甄老师,我喜欢你!”循着帅帅的声音望过去,帅帅正在和妈妈一起玩耍,爸爸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甄老师,已经3天了,每天早上送儿子来幼儿园实在太痛苦了,他每天都哭着不愿意来。昨天晚上我问了他为什么不喜欢来幼儿园,他就说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我问他喜不喜欢幼儿园,他说喜欢,因为喜欢甄老师……”还没等我回答,帅帅爸爸继续说:“甄老师,您知道么?他妈妈好不容易怀孕生了儿子,而且为了儿子已经辞职全职在家带孩子了,我们真的受不了孩子有一丁点儿委屈,看着他哭,我们心里特别难受,他哭着说不想来,我这一天什么都干不下去,就盼着您发微信,盼着您给我们发孩子的照片……”就这样,帅帅爸爸反反复复说了半个小时,我也针对帅帅爸爸的担心给予了细心、细致的解答,帅帅爸爸说:“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分离焦虑太严重了。”
“分离焦虑期”是小班幼儿入园时必然经历的一段时期,是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们缓解分离焦虑,例如,通过家访走进孩子们熟悉的家中陪伴幼儿一起玩耍,让孩子们尽快熟悉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预入园活动,使幼儿在熟悉老师的基础上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同伴,等等。近年来,80后家长增多,自己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于孩子的呵护、关爱尤为明显,家长对于孩子的依赖也更加深刻,入园焦虑情况越发严重。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园时,孩子在班里哭,家长在门口流泪,不断地嘱咐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一切,逗留在幼儿园门口不愿离开,一天坐立难安,度日如年,不思饭菜……家长同样面临“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他们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担心孩子自理能力弱,老师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这些现象在师帅爸爸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帅帅爸爸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每天预约谈话
在和帅帅爸第一次沟通后,我发现帅帅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更加严重。每天早上,帅帅爸都要不停地和帅帅讲道理,一直到幼儿园门口;当我们抱起帅帅的时侯,帅帅已经松手找我抱,可帅帅爸的手依然还在儿子的身上,不舍得松开。在帅爸向我诉说了他的心情后,我和帅爸约好,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帅爸进行沟通,细致地反馈帅帅在园一天的情况,帅帅爸爸对于此项举措非常开心。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帅帅早上来园的时候,抵触情绪好了很多,能够主动找老师抱着入园,但是帅帅爸爸的情绪丝毫没有缓解,早上刚把孩子送到我手中就说:“甄老师,别忘了晚上的.预约谈话啊!”
到了和帅师爸爸约谈的时间。“甄老师,帅帅怎么样?早上进去后哭没哭?中午吃饭怎么样?吃没吃?上午哭没哭?有没有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没等我说话,帅爸一连串的问题向我袭来!“帅帅一进幼儿园门就不哭了,今天上午玩得特别开心;早上吃了一个豆包,两块饼干,喝了一碗牛奶;中午吃了一碗米饭、两个丸子、一点白菜,喝了两碗芙蓉汤……”帅爸迫不及待地打断我:“中午睡觉了么?玩儿得好不好……”等我一一解答完,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再次分析帅爸的情况,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严重,而且很难自己度过这个焦虑期。于是,我和帅爸预约了第二次家访,和家长在家中进行更加细致的沟通。
措施二:“特殊”家访
之所以称为“特殊”的家访,因为以往的家访都是因为孩子,而本次的家访是因为“家长”。帅帅爸妈都非常清楚如何度过分离焦虑期,也非常明白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只是自身的焦虑太严重,以至于身陷其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主动向家长说了我们了解的帅帅:平时都是妈妈陪伴;最喜欢吃面条、包子、鸡腿,不太喜欢吃蘑菇、油麦菜;语言表达能力强,叙事清楚,最喜欢的绘本是《好饿的小蛇》,而且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社交能力较强;最喜欢奥特曼和汽车……当我们把这些内容说给帅帅爸妈听的时候,他们边听边点头,帅帅爸说:“甄老师,没想到仅仅一周时间,您居然这么了解我儿子,我真的是有点儿瞎担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帅帅爸妈沟通后,我还和帅帅一起玩耍、唱歌、画画,帅帅爸爸看到儿子如此喜爱老师,顿时放心了许多。
措施三:大班家长现身说法
至此,帅帅爸妈稍微宽心了些。但是,帅爸是所有家长们的缩影。为了帮助家长们顺利度过此阶段,我们请来了大班的三名家长现身说法,分别讲述自己孩子入园时的真实表现和自己的解决办法,用自身的经历帮助新生家长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
其中一位家长分享了“临走前给孩子装十个吻”的方法,用来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并建议家长不要把焦虑、不放心的情绪展现或传递给孩子;还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当时记录孩子每天入园情况的日志,帮助新家长了解孩子入园适应的过程以及作为家长心态的转变;另一位家长提出:“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样也是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的好方法。”在会上,新老家长进行了互动,老家长们知无不言、事无巨细地解答着新家长们的疑问和顾虑,着重介绍了新家长们最关心的园所伙食情况,幼儿间出现交往问题时家长的心态和解决方法,及如何配合班级教师开展好育儿工作等。
座谈会后,新小班家长纷纷发来信息表达感谢,家长们一致认为: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同时自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放心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帮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帅帅爸爸在两天后又找到了我,说:“甄老师,我发现了,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当我们不再那么焦虑的时候,我儿子真的没事儿了,现在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真的太谢谢你了。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5
大班张老师休产假,刚好李老师又因孩子生病请假,我被临时派去顶班。这天,伟伟妈来接孩子,跟我交流孩子最近的表现,谈话间,伟伟挣脱了妈妈的手到户外去玩了。不一会儿,伟伟哭喊着回来了,鼻子里还流着血。原来刚才他在外面与人发生了碰撞。伟伟妈带伟伟去了洗手间,我赶紧安顿好班里的其他孩子,赶过去帮助处理。还好,经过清洗冷敷后,鼻血止住了。
第二天,伟伟没来幼儿园,第三天伟伟妈带着伟伟冲进了园长室,一场暴风雨来得令我始料不及……因为我的疏忽没有及时问候孩子,伟伟妈认定我是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面对伟伟妈的不理解,园长的当众批评,我痛定思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以忙碌为借口,不以事小为理由,带着爱心,行走于孩子们中间,不敢有丝毫懈怠。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我都会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言行,细心地照料他们的生活、学习。
如果说伟伟的事让我明白了爱需要细致,那么牛牛的故事使我懂得了爱需要包容。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一一检查孩子们的着装正准备出发,一转头却发现队伍中少了牛牛,呼唤了几声也没人应。我赶紧去寻找。活动室里没有!洗手间没有!走廊里没有!这个让人揪心的小淘气一眨眼功夫跑哪里去了呢?配班老师气喘吁吁奔过来说:楼下也没有!话音刚落,活动室里移动床后边传来笑声,牛牛从床后边伸出半个脑袋,得意地看着我们。我火冒三丈,快速奔向牛牛,正想批评他,却碰到了牛牛那由得意迅速变为恐惧的眼神。那眼神提醒我:牛牛是个刚满三岁的孩子,他还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他觉得把自己藏起来,不让别人找到,是一件好玩的事。原先的着急与怒火化作对孩子失而复得的珍惜,我一把抱住牛牛:“别怕,老师在这里!”此时,牛牛很温顺地趴在了我的怀里:“老师,以后我不再调皮了。”
我享受着付出真爱的幸福,也收获着来自孩子们的关爱。午餐时间,当我穿梭于孩子们中间时,有孩子细声细气地招呼我:“丁老师,你快吃吧,待会儿饭就凉了!”下雨天,当我忘带雨具时,有孩子会递上自己的雨具:“丁老师,用我的。”……一时间,爱在身边飞扬。教育是需要爱的事业。爱是幸福的源泉,让我们付出真爱,陶醉于爱的快乐,享受爱的温暖吧。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6
快到放学的时间了,我发现菲菲的口袋里有好几个玩具小积木。于是,我对所有小朋友说:"快放学了,老师跟小朋友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吧。老师会把小积木变到你们的口袋里哦。"
听到我的话,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只有菲菲左顾右盼,神情有些许的不自然。我接着说:"先让我们一起来给玩具施加魔力吧,跟老师一起念'魔力魔力变变变,玩具变到菲菲的口袋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菲菲的`口袋里有什么吧!"我把菲菲请上了讲台,让他把口袋里的玩具拿出来,孩子们对此兴奋不已,趁孩子们高兴的时候,我小声的对菲菲说:"幼儿园的玩具是所有小朋友一起玩的,不能把他们带回家自己玩哦!要不然玩具会找不到自己的家的。"听完我的话,菲菲脸红的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菲菲再也不随便拿幼儿园的玩具了,还主动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小朋友一起玩呢!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7
一天上午,孩子们陆续在喝水、送水杯,这时,从教室前面传来“当当当”的声音。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孙宇仑和马增凯一边喝水一边碰杯,他俩碰得正开心。旁边一些小朋友见他俩敲得好玩,也跟着相互碰杯,还有几名幼儿用水杯敲桌子玩。大热的天,小小的屋子被这乱糟糟的碰击声吵得更加燥热。于是,我大步走到孩子们身边,看到老师严肃的表情,他们停止了敲击,连忙低下头喝水。我一边看着孩子们喝水送水杯,一边思索着该如何解决刚才的问题,很快孩子们都喝完水坐回位子上。
接着,我用拟人的口吻说:“刚才小水杯悄悄地对我说,它今天非常不开心,小朋友都把它撞疼了。它想和那些爱护它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谁愿意做小水杯的好朋友?”孩子们高高地举起小手,我又问:“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这个朋友呀?”“轻轻拿,轻轻放。”“不碰撞水杯。”“两只手拿住水杯,不往地上掉。”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满意地点点头。我想,教师在面对和解决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时,一定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实施教育,避免说教,不仅易于幼儿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更好。
正当我为自己刚才巧妙的教育策略感到得意的时侯,我听到孙宇仑小声说:“小水杯一起唱歌为什么不开心呀?”难道是我错怪了孩子,是不是孩子们还有其他想法?此时,我意识到教育幼儿爱惜水杯、养成良好习惯是教师的教育目的,虽然自己没有指责幼儿,也采取了适宜幼儿理解的教育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意愿,自己还缺少倾听的教育环节,应该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我又问:“哪个小朋友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孙宇仑说:“刘老师,我听到小水杯碰在一起,像小铃铛一样好听。”马增凯也紧跟着说:“对,对,我也很喜欢。”曹诗玉说:“我用手指弹它能发出小撞钟的声音。”……
其实,很多时候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岂不隐藏着智慧的火花?就像今日,我差点错过孩子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乐器的'新奇想法。或许,我们不能接受幼儿喝水时相互撞杯的行为,但是,若没有这个机会,他们怎会有若干个发现?怎会有音乐家们用厨房餐具、废旧物品演奏出的精彩?
身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我提议在班中找一找,除了小水杯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做乐器,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这下孩子都积极地开始寻找,不一会儿,有的拿来饮料瓶,里面还放了几颗串珠,有的拿来积木、塑料玩具,有的找来纸盒、铁桶等等,每个幼儿都找到自己的“乐器”,而后大家一边敲打着自己的“乐器”,一边齐声唱起熟悉的歌曲。此时,我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教室里也回响着生活中最美妙的乐章。
由此我深深感悟到,成人眼中美好的事物,孩子不一定觉得美好,而成人觉得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是宝。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用你的眼光来替孩子做决定,应该给孩子表达表现的机会,为孩子提供选择。这需要我们教师多一点爱心,多一些理解与接纳,多一些赏识,才能与幼儿共同碰撞出快乐的音符。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8
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一、美术欣赏教育的内容
美术欣赏是以艺术品为主要对象的审美活动,它强调审美价值,把对艺术的学习、了解与欣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各年龄班的幼儿美术欣赏的内容:
(一)小班内容:源于周围环境
1、中、大班美术作品
根据教育目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选择中、大班幼儿的美术作业进行展示。如大班的美术作品《雨》。其中有一幅这样的画:有一个打着雨伞的蜻蜓在寻找食物,雨用线条表示,雨伞和蜻蜓用不同图形表示。幼儿在欣赏中运用感官体验美,通过作品展开想象,运用语言交流个人的看法。
2、创设美的环
从生活出发,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在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上,注意色彩丰富,形象造型可爱,内容有情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同时结合具体的美术欣赏活动目标进行环境创设。
同时,在美工区中还展示一些自然界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品,供幼儿欣赏,如贝壳、岩石、树叶等。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美。
如让幼儿绘画秋天的树林,有红的,绿的,黄的……还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感受,选择不同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听到欢快的音乐,选择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表现。这些幼儿的作品都展示在活动室内,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空间。幼儿可随时地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从而提高幼儿审美评价能力。
3、结合季节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季节特征发现景物的变化,如秋天,枇杷树树叶的颜色变化,由绿变黄变红,或绿中有红,红中带黄等色彩的变化,丰富幼儿色彩知识,教给幼儿一些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如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原理。
(二)中班内容:联系生活经验
1、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名画、名作
美术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增长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我们感到,当幼儿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水果丰收的季节,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水果铺,看见铺子里摆放着各色水果:苹果、橘子、香蕉、石榴,什么样的水果才是新鲜的呢?幼儿认真地分辨着那些水分充足闪闪发光的果实。我们又来到法国艺术大师塞尚所画的《苹果和橘子》及其他水果作品面前,与大师交流着……
2、与动物相关的名画
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为中班幼儿准备了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如齐白石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的熊猫等.如欣赏《虾趣》时,作品中不同姿态的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那透明的虾体,似跳,似游的动态,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还有吴作人画的《熊猫》等。
3、民间艺术品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如一些年画、剪纸等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也可以作为欣赏的内容。(三)大班内容:文化的积淀
1、欣赏中国名画
中国名画中有大量的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作品。山水风景作品能激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2、欣赏西洋名画
以“西洋画”欣赏为例,早期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德加的《舞者》,后期印象派大师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绘画大师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等作品,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或者形态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如欣赏冷暖对比明显的《红色的和谐》。这是一幅屋子一角的画面,画中用了很多的红色,如桌布、墙布等。在红色的桌布、墙布上装饰了许多蓝色的花卉图案。通过欣赏,使幼儿很自然地感受到:红色使人感到暖和、热闹,蓝色使人感到凉爽、安静。
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快而热烈、饱和而辉煌,桌布、陶罐、花和花茎都用单线勾勒,极富装饰性。而雷东的《白瓷瓶里的花朵》则是用色粉笔绘成的。画面中色彩斑斓的鲜花插在白色的花瓶中,色彩艳丽而明亮。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不仅学到了一些浅显的色彩知识以及施色技能,发展了他们的色彩潜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欣赏中国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建筑外观上看,最显著的特征是造型丰富的屋顶形式,在宫殿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屋顶,除了表现不同的等级外,也是为了使建筑形象有明显的区别,在对比中更鲜明。此外,从建筑装饰中色彩的.使用来看,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柱子,屋檐下用青绿色略加点金,使建筑物富丽堂皇,给了人们深切的感受。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我们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设计出很多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1、语言交流法
语言交流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幼儿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目的在于解决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用灌输法所带来的缺陷。
幼儿在美术欣赏感知和理解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当一件美术作品呈现在儿童面前时,他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这件美术作品的内容,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根据这一特征,首先引导幼儿了解作品内容,为此,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描述。
如让幼儿欣赏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教师和幼儿坐在一起,共同欣赏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可用开放式的语言提问:小朋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上,他运用了哪些线条?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在描述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充分欣赏交流,幼儿对作品的冷暖对比,直线和曲线的运用已有了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2、活动表演法活动表演法即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随意性的动作表演,从自身体验到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
由于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幼儿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喜欢一件作品时,并不一定能说出为什么喜欢,他觉得喜欢就是喜欢。因此,可边配合相应的音乐,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如让小班幼儿欣赏情节画《拔萝卜》时,先让幼儿表演此游戏,让幼儿多做几遍拔来拔去的动作,从中体验拔萝卜时身体的动作、表情等感受,然后再拿出情节画《拔萝卜》请幼儿欣赏。通过上述的直接参与,幼儿对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态、表情等的欣赏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看图配乐法
艺术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形式的。我们把美术欣赏活动和音乐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审美素质的综合发展。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前先准备几首幼儿熟悉的音乐.当幼儿欣赏完美术作品后,让幼儿指出哪一首乐曲与欣赏的作品有关.如欣赏徐悲鸿的《群马图》,给幼儿听了蒙族的乐曲《赛马》和江南的《紫竹调》,幼儿很快指出了《赛马》和《群马图》都是热烈奔放的。
4、看图配诗法
诗歌、谜语等在欣赏生活用品和自然环境等的美中会经常用到。如小班的欣赏内容“小白兔”,我们就会引用“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儿歌帮助幼儿更好地抓住小白兔的身体特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再如在小班欣赏完小乌龟的模样后就借用小诗“大圆是身体,脑袋小小的,身上有花纹,头上有眼睛,四条腿儿像花瓣,小小尾巴伸出来”来小结,既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乌龟的结构特征,又利于幼儿进行有步骤地形象地表现。
谜语一般在导入中引用,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不管是诗歌、谜语还是小故事等都可以在欣赏活动中灵活运用,甚至可以同步进行加强感染力。
5、游戏操作法
运用游戏操作法能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美术作品的特征,了解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如在欣赏过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后,就可以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即把美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相同或相似的找出来归为一类。
有拼图游戏,即把美术作品的复印小件固塑后剪开作为区角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和自由活动时拼着玩。
6、拟编故事法
教师请幼儿欣赏作品,然后自己创编故事,以加深幼儿对所欣赏作品的形式/内涵等感受,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欣赏作品《鸡的一家》时,幼儿创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鸡爸爸和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玩,爸爸和妈妈亲热地交谈,鸡宝宝们在草地上愉快地翻着跟头,做游戏,捉虫子。因为爸爸和妈妈就在他们身边,他们一点也不怕被狐狸抓去,所以玩得开心极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欣赏、表述,幼儿已经体验到了小鸡一家幸福、快乐的作品内涵,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7、评价作品法
评议应以儿童的自我介绍和幼儿间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先画完的幼儿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或放在展览角中展示,并小声地互相评议和谈论;整个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幼儿欣赏别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并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幼儿把对名画的欣赏经验迁移到对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赏中,使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评价《星夜》时,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整幅画,问幼儿:“你看整幅画后感觉怎样?”“你喜欢这幅画吗?”当时,有小朋友说:“要是有小动物在上面就好看了。”说明幼儿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后,有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力。
8、联系主题活动法
“探险家”的活动中,一位幼儿带来一张小区新家的地图,立即引发其他幼儿画地图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向幼儿介绍了克利的部分作品《鲁杰恩近郊的公园》《有黄鸟的风景》《阿拉伯城》《北边的房间》《热闹的港口》等。幼儿画着属于自己的地图,每张画作似乎蕴藏着许多秘密,如同一个神奇的世界。
9、自由创作法
这是在对幼儿欣赏之后的一种心理回忆,并进行讨论、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幼儿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中,自觉地积累审美经验,即逐渐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能动建构,激发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审美心理、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欣赏《哈里昆狂欢节》后,教师为幼儿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使幼儿能够自由地以色纸剪贴的方式进行表现植物、动物尽情狂欢的情景。
三、教学建议
1、有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随处可见,凡视觉所能触及的事物几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没有审美的目光却又会视而不见。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兴趣,感觉的灵敏性,是要靠引导和训练才得以提高的。幼儿好动、好问,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广泛关注的天性,正是开发和培养审美感觉的好时机。
2、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及绘画的创造表现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关内容。
如小班以欣赏表现花草为主,穿插些单体结构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象、小鱼、乌龟等,积累丰富的表现形象经验;中班以欣赏表现树木、动物、建筑及服装、玩具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色彩的冷暖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赏名画为主,使幼儿对色调、构图、色彩的情绪等有所感知,并尝试在表现活动中加以运用,以提高审美表现能力。
3、灵活组织的教学
教师在幼儿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承担了引导者和欣赏伴侣的角色。欣赏活动的形式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随机活动等形式。
集体活动:通过晨间活动和午餐后的散步时间,组织幼儿欣赏园内的花、草、树木和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及幼儿园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的美,使幼儿感受、认识周围环境的美。
随机活动:随机教育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审美资源的灵活利用。如有时,幼儿带新图书来园,就引导幼儿对该书的封面图画色彩、形象、构图等进行感受认识,或幼儿穿了件新衣服来园,就引导幼儿对服装的色彩、图案和式样等进行感受和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会形成一种用审美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9
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生活,人们需要更深一层的内心感悟,体会只属于自己的情意。阅读像一只船,可以载着你去任何地方遨游。阅读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在空气的任何角落飞翔。阅读可以使一个荒蛮之地变成文明礼貌之乡。阅读可以让人改变人的性情,使人脱离愚昧的境地,愉悦心身,终身受益。
分级阅读书籍,给幼儿带来的就是这种引领幼儿进入阅读王国的书籍,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小脑袋能很快地记住一个又一个故事和诗歌的情节。小手指在字里行间滑动,而且能走在大街上认识汉字,清脆甜润的童音朗读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去快乐和希望之光。
除开分级阅读,我们还有《快乐成长》主题包和教师自我创编的语言类教材。你们看,中班时,我给他们写儿歌,中班时,我给他们写周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对幼教事业的`一种热爱,也是对我身边孩子的一种热情,同时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心。希望这种责任心能给幼儿留下一丝印记,也圆满我的人生。超越红尘中的自我。
早期阅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文字来理解意图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积极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0
重温"纪录"--读《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有感
作者:陈茹彦单位:傅坚敏学前教育名师班
04年我曾经跟随朱家雄教授一起研究了《解读童心》的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记录孩子的行为,解读行为背后孩子的经验,让作为老师的自己学习去看懂孩子的学习,从而真正的走近孩子,实施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那时的研究是在懵懵懂懂中边实践边感悟边整理,有了一些获得但还是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今,我翻看了一本《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书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那时的研究那时的记录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蕴含着丰厚内涵值得教师好好探究的一门学问。
联想到现在名师班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何为名师?我想只有一个能真正理解儿童读懂儿童的老师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名师。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就像朱家雄教授在此书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孩子是本读不懂得书,"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其意义并非是要客观地、真实地去看清楚儿童在学些什么或者是如何在学习的……"看得见"依赖于记录,这本书里的"记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记录,即非看到什么记什么。这里的"记录"意味着作者对所记录的儿童的学习是经由了选择的过程,也经由了意义赋予的过程,记录就成里"纪录"。纪录是使学习过程的本质和每个儿童使用的学习策略看得见(尽管是局部的)……纪录使解读、重温和评估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纪录可以从认识论的视角下学习……
"纪录"常常是我们教师撰写案例的一种手段,通过实录儿童的活动过程,分析看到的儿童可能获得的经验,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如何有效地推动儿童的发展。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纪录的过程是辨证的,以情感为纽带,也是富有诗意的,纪录不仅伴随着知识建构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纪录孕育了知识建构。纪录是一种叙述形式,既是每个人内部的交流,也是人际之间的交流,因为纪录为纪录者和阅读纪录的'人提供了反思和学习的机会。
"纪录对于孩子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因为孩子们可以在描述的形式下,面对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到老师从他们的工作中提炼出的意义。在孩子的观点中,这就意味着他们所作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由此,他们从无名小卒的不被察觉状态走出,发现自己的"存在",发现自己所说和所做的是重要的,被别人倾听和欣赏:这就是价值。"特别喜欢这段话,做老师就应该把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去欣赏。书中提到"马提古兹曾经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教师:有的时候是指导者,有的时候是设计者,有的时候是幕布是背景,有的时候是督促者。教师应该是既甜蜜又严格的,他是个电工,他分发颜料,他甚至是观众--有时观看,有事鼓掌,有的时候保持沉默,充满感情,有的时候提出质疑,有时热情鼓掌。"
纪录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纪录让老师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1
小斌的爸爸要去新疆工作了,临行前满怀心事地找到我:“郭老师,孩子平时在家特别能喝水,可在幼儿园喝得很少,回到家就使劲喝,我们让他自己跟老师说要喝水,可这孩子性格内向。这不,只好我自己跟您说了,麻烦老师操心了!”小斌平时少言寡语,在我的印象里,他基本上是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排队接水喝的,倒没有发现他有这么大的“水量”。看着家长一脸的愁云,我由衷地说:“您放心吧,我们老师一定会尽心照顾好小斌的!”
听完小斌爸爸的话,我自责没有做好小斌的家园沟通工作,竟不知小斌在喝水方面的特殊需求,深感平时疏忽了对小斌的关注。我蹲下身子,抚摩着小斌的头说:“小斌,你知道吗,人如果体内缺水会有生命危险的。你在家真好,能主动地喝水,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感谢你呢!在幼儿园喝水为什么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呢?”他看着我,欲言又止,重又低下了头。我趁势微笑着把他揽在怀里:“小斌,老师像妈妈,没关系,老师妈妈想知道呢!”
“我不敢。”小斌低着头小声断续地说。
“为什么?”
小斌又不语了。
“幼儿园就是家啊,老师不是说了吗,你们有两个家,一个小家,有爸爸、妈妈和小斌,还有一个大家,就是我们小一班啊!”
“我怕。”小斌低着头,声音小到我几乎听不见。
就是这两句小到几乎听不见的话,使我意识到小斌对我和我们这个班级还没有产生认同感和接纳感,还不能融人到这个集体。幼儿园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他的心扉是闭着的,这样怎么能让他在幼儿园喝水像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呢?
“小斌,老师不知道你特别喜欢喝水,老师做得不够好,对不起。以后喝水时多接些,想喝就去接,如果遇到上课时间,只要悄悄地,不影响小朋友就行,老师不会说你的,不用怕。”小斌怯怯地看着我,腼腆地点点头。
“那咱们拉勾!”
我知道,引导小斌这样内向的孩子,不能单靠我一两句特别关照的话,更需要在我们的接触中,在每一个细微处来体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
以后的日子里,我有意识关注、关怀小斌,帮他系鞋带,看他有没有露肚皮,和他说话语气缓慢、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并力图做到蹲下身子以达到和他平视;拉着他的小手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创造条件引导性格活泼、能力强的同伴主动带他一起玩;时时用平和友善的目光关注他,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抿嘴、一个俏皮的扮相……我和小斌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近。
私下里,我和小斌有个约定:如果每次多接些水,喝完后就能得到一个小吸管,一天当中如果集到五个以上的小吸管,到离园时就能得到老师为他用纸折的小动物。渐渐地,小斌得到的吸管多了,但大多是在我主动提示下才得到的。要让小斌做到按自己的需求喝水,使“要他喝”变为“我要喝”,还差那么一点点儿。我的期望是那样的迫切,但又深知不能心急,尤其像小斌这样内向的孩子,如果在他面前稍微露出那么一丁点儿的急噪、不耐烦,触动他敏感的内心,那我就会前功尽弃。为了尽量不打扰其他幼儿,也为了避免接水时引起同伴的关注让敏感的小斌感到不自在,我把小斌的座位排在了离水桶最近的位置。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在一天天地努力,也在一天天耐心地等待。有一天在区角游戏中,我发现,小斌朝热水桶看了几眼之后又有些犹豫地朝我看,我知道他想喝水了。我庆幸自己捕捉到了这一时机,我的嘴立马向上抿起、眼睛一眯、微微点头,以示鼓励,然后目光似离非离。只见他忐忑地离开坐位、胆怯地拿起水杯、接水、喝水、悄悄回到坐位。小斌终于迈出了质的一步,虽说这一步带着些许谨慎,但我相信有了这质的.一步,一定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此时的我内心是那样的激动与欣慰,他认同了和他朝夕相处的老师、认同了自己的班级,我多日来努力营造的和谐、温馨、安全、接纳的班级氛围使他紧闭的心扉敞开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小斌确实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喝水了。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小斌较以前活泼了,课堂问答的时候也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有时还会向我“报告”情况了。
一件喝水的小事,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意义:幼儿园是孩子们的小社会,为他们创设一个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激活他们的个性,释放他们的天性,就可以为他们未来走向大社会培养健康独立的人格。这是幼儿教师的天职!
编辑:cicy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2
我和爸爸
九月刚开学,轩轩带来几张暑假和爸爸去海南旅游的照片,和小朋友分享他的假期故事,眉飞色舞地讲起爸爸和他一起堆沙雕,一起捡螃蟹和教他游泳的情形。他说,他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因为爸爸什么都会做。
轩轩的讲述引发了班上的热烈讨论,大家都想说一说自己的爸爸。看到孩子们对爸爸的话题这么感兴趣,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旦涉及亲情教育,大多与妈妈相关。在孩子们的眼中,妈妈是美丽、温柔、和蔼的,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无限的爱,因此孩子们与妈妈的情感交流和表达较为频繁,而爸爸往往是被孩子忽略的人,甚至是严厉、懒惰、粗心的代名词。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同样重要,于是我们支持孩子们将话题继续下去。
讲爸爸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听到了小朋友们讲述自己和爸爸在一起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豆豆说,自己和爸爸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玩战斗游戏,他的爸爸用这种方法锻炼他的身体,现在他的'力气可大了。
尧尧说,自己的爸爸个子很高,每次去动物园看小动物的时候,担心人太多,尧尧看不到小动物,爸爸就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这样能看得很远,他很喜欢骑在爸爸背上的感觉。
小颖说,自己的爸爸工作很忙,经常回到家还要继续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陪自己,但是爸爸每天晚上都会陪自己看一会儿动画片,所以这个时候是她最幸福快乐的时间。
涵涵说,自己每天晚上睡觉时,爸爸都会把她抱在怀里,给她讲好听的故事,让她感觉到很温暖、很安全。
不过,并不是所有小朋友讲述的都是快乐、幸福的事儿,我也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
小凯说:“我爸爸喜欢玩电脑游戏,他每天回到家就知道自己玩游戏,都不跟我玩,我说让他带我出去玩,他就让妈妈带我去。”
铭铭说:“我爸爸在银行上班,他的工作很忙,每天回家很晚,不能接我放学。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周末才回自己家。爸爸总是睡觉,还经常出去吃饭,都没有时间和我一起玩。”
在孩子们的讲述中,我看到了父子(女)相处的三种状态:第一种,爸爸经常陪孩子一起游戏,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很亲密;第二种,爸爸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亲子关系比较生疏,但是孩子能够理解爸爸;第三种,爸爸总是做自己的事情或自己游戏,忽略了孩子想参与亲子活动的愿望,亲子关系淡漠。不和谐的亲子关系正是继续开展活动的契机,会使活动更有价值。
大脚小脚一起走
早上,萌萌妈妈带来~张光盘,内容是萌萌和爸爸一起在公园游戏。原来听说幼儿园要组织爸爸的主题活动,萌萌爸爸就拍了一段视频请小朋友们观赏。视频拍摄得很精彩,很好地诠释了亲子相处的温馨。内容也很丰富,有爸爸和萌萌一起拍球,两人一起玩轮滑,萌萌穿爸爸的大鞋玩耍,还有一起戏水、玩健身器材等画面。萌萌摔倒时,爸爸马上抱起她着急地问:“摔疼了没有?”还仔细检查萌萌身上摔伤没有。玩完大鞋小鞋的游戏,爸爸不顾自己光着脚,先帮萌萌穿好鞋子;萌萌玩健身器材感到害怕时,爸爸鼓励她:“别怕,有爸爸在呢,你一定能行的。”
温馨的画面感动了班上的每~位小朋友,莉莉哭着说:“我感觉萌萌太幸福了,她的爸爸太爱她了。”作为教师,我看到了不少孩子眼里的羡慕和渴望。怎样才能帮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对自己浓浓的父爱呢?带着这种思考,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大脚小脚一起走”。
活动前,我一一联系爸爸们,确认他们能按时参加活动,并请他们对孩子保密。活动开始,爸爸们一进班,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惊喜,有的孩子直接冲上去抱住爸爸高兴地大叫。我没有安排直接比赛,而是先设置了自由游戏环节,请爸爸们和孩子们自由尝试,寻找更好的游戏方法,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孩子们和爸爸们反复尝试和沟通,从不协调到逐渐默契。等到比赛时,输赢已经不重要了,快乐的感觉才是最珍贵的。游戏结束后,照片回放帮助爸爸们和孩子们一起回味快乐。最后的“悄悄话”环节,我请孩子们到爸爸身边,给父子(女)之间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安静机会。有的孩子坐到爸爸腿上,有的孩子搂着爸爸的脖子,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头挨着头,温馨的场面让所有人感动。
这次活动节奏紧凑、动静交替,给爸爸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孩子对和爸爸一起游戏的渴望,感受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
我爱爸爸
随着班上幼儿和爸爸的情感沟通逐渐加深,亲子感情逐步融洽,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了解爸爸、爱爸爸的愿望,我们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爸爸的活动。在《画爸爸》的活动中,孩子们认真观察爸爸的外貌,感受到遗传的奇妙;在图画书阅读《我爸爸》中,孩子们认识了爸爸的强壮、高大、勇敢、幽默和温情等多面特点;在歌表演《爸爸好》中,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感受到爸爸的责任心和爱;在视频欣赏《爸爸的背》中,孩子们看到了爸爸对孩子长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保护。
随着对爸爸的加深了解和对父爱的进一步理解,孩子们更爱爸爸了,除了用语言表达,还亲自为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爸爸端杯水、捶捶背,帮爸爸摆碗筷、扫地等,还有的孩子主动改掉了不良习惯,如爸爸在家工作时不影响爸爸,不惹爸爸生气等。
爱是相互的。孩子稚嫩的心里有个朴素的愿望,用自己的爱报答爸爸的爱,让爸爸更爱自己。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为了能让孩子们积极表达爱和孝心的行为成为习惯坚持下去,我建议家长和幼儿共同商量设立协议。比如,如果孩子坚持每天为爸爸做一件事,那爸爸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做一件事,像去动物园、一起做游戏、亲子共读等,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爱与被爱。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3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很荣幸能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和学习本次活动。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教育工作,但是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是有些粗浅的,希望通过本次“金点子”的探讨,能吸收一些宝贵的经验。
今天我将从一下几个实例中说一下我的观点:
刚刚进入幼儿园时,我发现每天早上小朋友与老师之间的相互问好,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于是,今日我在我们班实行了”迎宾小礼仪“活动。来加强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以及礼貌教育。同样,在进行此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有的小朋友很大方的和老师打完招呼后还会跟两个执勤的小朋友打招呼,有的需要老师提醒后再打招呼,有的小朋友直接不说,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针对这一现象可能会发生在胆怯的孩子身上。
胆怯的原因:
1、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要求严格,家规很严,家庭氛围等原因。
2、家长们对孩子的保护措施或者灌输安全意识的缘故。(不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别人东西……)
3、家长们看不到的闪光点。也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态度,不善于鼓励孩子。
我觉得关于胆怯这一话题可以在班会活动上适当的点到。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举例子。
针对刚刚我们班文明小礼仪例子中胆怯孩子教育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自我示范(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可能有些慢,等老师或者同学示范过后会明白)
2、渲染法(请执勤的小朋友在一次友好的表达,请周围小朋友给予鼓励)
3、在日常活动中多留意胆怯的小朋友并且安排活泼开朗的小朋友带动。
前几天,我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发现有部分小朋友对于蔬菜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后来我跟几位家长了解了一下情况。由于孩子挑食问题严重,所以,平时吃饭时能喂进孩子饭去就很费劲,没空闲对孩子对蔬菜进行认知教育。有的家长那个能让孩子安稳坐下用餐,不过是包办似的,有的对着一桌子菜问小朋友”你想吃绿绿的那个还是黄黄的那个呀你想吃酸酸的还是辣辣的呀“根本不会教育孩子蔬菜的名称。所以,每次,进餐前,我们会给孩子介绍今天吃什么蔬菜。会给孩子尽量展示图片或者事物,然后会小朋友们讲解吃这个蔬菜的好处。及其他的蔬菜的用途。
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么多小故事,谢谢大家。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培养生活中的“小男子汉”
品读作家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气、独立、沉着又不乏天真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生活中,我们更希望能够看到一群“小男子汉”们茁壮成长。那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生活中的小男子汉呢?
踩死“臭大姐”
作为一名女性教师,虽然身上不可避免地少了一些“阳刚”色彩,但我依然尽全力为班里的孩子们灌输“男子汉”精神,并适时地作出表率。
在一次手工制作课上,一只“臭大姐”从窗外飞了进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王晗玉小朋友的头上。本是一件小事,但后一排的陆一畅小朋友看到了,吓得“啊”的一声慌忙跑到了走廊上。紧接着,其他小朋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惊慌间已经抱成了一团。陆一畅指着王晗玉的头说:“臭大姐,很大的臭大姐!”王晗玉吓得“哇哇”大哭。我赶紧向王晗玉走去,同时安慰大家:“小朋友们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只是一只臭虫。”
王晗玉哭着向我扑来,头上的臭虫也趁势飞到了地面上。我把她揽在身边,并召集全班小朋友围过来。
“大家看,这只是一只臭虫。它虽然很臭,但不会咬人。臭虫是害虫,看老师来消灭它!”我抬起脚,故作轻松地把臭虫踩死。随后,又用纸把臭虫的尸体包住,扔进了垃圾箱里。
“臭虫只是一种小害虫,不会咬人的。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勇敢的,以后就不会害怕臭虫了,对不对?”我满含期待地看着大家。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眼中的惶恐告诉我,他们依然害怕臭虫。
又来一只“臭大姐”
正值秋季,又一只臭虫飞进了教室。这一次孩子们明显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老师相信我们班的男孩子都是小男子汉,女孩子也会像故事里的花木兰那样勇敢。这一次,有谁愿意站出来像奥特曼一样保卫大家呢?”
“老师,我想试试,不过,我不敢用手捏住它……”陆一畅看着我说。
“好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愿意帮助陆一畅的呢?”我问道。
很快,有三四个男孩子站到了陆一畅这一边。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向臭虫走去。来到臭虫面前,陆一畅神情紧张地望着我,我用微笑鼓励着他。
只见他猛地闭上眼睛,抬脚向臭虫踩去,很可惜,没踩着,引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第二次,陆一畅看准了臭虫,一步到位,臭虫一命呜呼了。紧接着,在我的鼓励下,王晗玉用纸巾把死去的臭虫扔到了垃圾箱里。
一只“臭大姐”,让幼儿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勇敢,我们相信这是孩子们迈向“男子汉”的第一步。想要靠做来指导,让幼儿从自身体验中去克服怯弱、体会勇敢是学前教育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讲一个故事,树一个榜样
在班级故事会前,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讲一下我心目中的男子汉,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我把范围放开,鼓励他们去发现身边的“男子汉”榜样。
很快,在故事会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榜样。“我觉得我的爸爸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敢杀鸡,还敢杀鱼。”王伟小朋友第一个为大家讲述。
“我奶奶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因为我和爸爸妈妈睡一个房间,奶奶自己睡一个房间,可是奶奶并不害怕黑。”李颖小朋友的故事虽然短,却赢得了其他小朋友热烈的掌声。
“我心目中的男子汉是喜羊羊,因为它不仅勇敢,还非常聪明。每一次它都能战胜灰太狼……”“我觉得《海的女儿》里的小美人鱼公主是最勇敢的……”孩子们很开心地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榜样’学习,对不对?只有这样,我们长大了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或者女英雄。”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赞同。
邀请爸爸做个游戏
考虑到孩子们平时都由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接送,很少能够与爸爸在一起做游戏,于是,我们携手家长,组织了一次“家庭接力赛”。
比赛规则:爸爸负责在一端吹气球,由孩子把气球送给在另一端等候的妈妈,妈妈再给每一个气球画上笑脸。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一组家庭完成的笑脸气球多,即获胜。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里,孩子们感受到了“男子汉”的力量。爸爸们努力地吹着气球,鼓励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送给另一头的妈妈。有的孩子在运送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若放在平时肯定会号啕大哭,可是在游戏过程中,因为有爸爸在,他们不好意思哭,有一些爸爸直接要求孩子“爬起来,向前冲”。
去感受爸爸的力量,也是鼓励幼儿去体会男子汉的力量。这种男子汉的力量会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对父母的崇拜之情,这是幼儿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在学前教育中,尤其是在当下幼教队伍中女性居多的情况下,让幼儿在体会柔性美的同时感受“阳刚”的力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我们相信,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总爱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还有一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地上爬,然后在把脏脏的小手摸脸,放到嘴巴里。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所以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所谓,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家庭,老师则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家长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受着影响,因此,老师对幼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平时,老师在幼儿面前,要有意思无意识地让幼儿知道老师是这样爱干净,讲卫生的。例如,吃饭前和小朋友一起洗手、擦手。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自然会跟着做,久而久之,幼儿饭前洗手的习惯就培养出来了。
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应从小事做起。有好多小朋友爱玩纸,可每次玩过后,教师里就会一片狼籍,满地的纸啊等令老师头疼。为此,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我想了一个办法,我让小朋友自己按意愿玩纸,小朋友可高兴了,等他们玩累了,地上也遭殃了,碎片到处可见。于是,我就唱起《开火车》的曲子,玩起游戏来,小朋友兴趣来了,也纷纷加入进来,当我们开着开着我停了下来,对小朋友说:“不好前面有障碍物,我们的火车过不去”。说完,将一堆纸捡器起丢进纸篓。火车又开了,前面又有一堆纸片,我正想开口,只见杏子小朋友主动跑上前去说:“老师,我把这个丢进纸篓。”我冲她一笑,大声说:“小朋友看,教师里还有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开火车呀?”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争着将地上的垃圾丢进纸篓。这下,火车开得真快!
从那以后,幼儿往地上丢东西的习惯明显好转,不管是进行活动,还是吃午点,小朋友都很自觉往纸篓仍。由此可见,老师对幼儿的耐心引导,会促使孩子两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
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也表现在要有独立自理能力,玩具玩过后,一定要让幼儿学会物归原主,如果老师让老师来收拾整理,容易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从让幼儿学会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学会穿、脱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日后,这种好习惯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工作中去,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认真的督促,培养幼儿爱清洁,将卫生的好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逗蚂蚁——走进孩子的生活
“蚂蚁蚂蚁快快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筷?毛竹筷。什么碗?烂泥碗。吃不了,往回搬,嘿呀嘿呀搬得欢。”看着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玩语言游戏“逗蚂蚁”,我却忍不住想:逗蚂蚁,这本该是一个特有生活气息、带着科学探究意蕴的活动,难道就只能这样在模拟的语言游戏中让孩子们想象表演吗?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什么我们不能带孩子们到户外去逗蚂蚁呢?
带上一个小小的饭团,我带领孩子们出发在园内寻找蚂蚁,交给孩子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在我们走过的地方发现蚂蚁。与往常的散步不同,孩子们一个个低着头,步履缓慢,显得异常专注:“哪里有蚂蚁啊?”园内,多是水泥浇筑的平坦大道,确实难以找到蚂蚁的身影。
“看这边!”子杰大声地喊了起来:“这个花坛边边上有一只蚂蚁!”一群孩子凑过去:“哪里呢?”子杰沮丧地说:“它往那里的泥地里爬走了!”
“蚂蚁喜欢待在泥地里!”俊成兴奋起来,像发现了什么新的秘密:“老师,我们到种植园地去找蚂蚁!”
果然,临近种植园地,孩子们在水泥路沿上发现的蚂蚁多了起来,不时有孩子停下来,凑到一起细细地看,还不时跑过来向我报告他们的发现。
“老师,我想用手轻轻地去碰碰蚂蚁,蚂蚁好像是怕人的,还没等我的手伸过去呢,它就很快地爬走了!”
“老师,蚂蚁太小了,我轻轻地一捏,还没用力呢,它就被我捏死了!蚂蚁怎么这么容易就死啊?”
“老师,蚂蚁的家在哪里啊?我们怎么只能找到一只两只蚂蚁呢?”
“蚂蚁怎么那么小啊?它爬得可真快。一会儿就看不到它了!它还会一边爬一边掉转头朝另外一个方向爬,好像在跟谁打招呼呢!”
“老师,你把饭团放在地上,看看是不是真的会吸引到蚂蚁过来。”
“好,你觉得饭团放在哪里才能吸引到蚂蚁?”我请小朋友把饭团分成小份,孩子们把饭团放到了刚才发现蚂蚁的几个地方,然后蹲在旁边盯着饭团看。
很快,孩子们就没有耐心了:“老师。好像蚂蚁不喜欢饭团,怎么到现在也没有蚂蚁过来呢?”耐不住性子的子杰,早就在四周寻找,并抓到了一只蚂蚁:“老师,我抓到一只蚂蚁了,能不能把它带回教室?”
“当然可以了!我们把饭团留在这里,午睡后户外活动,我们再来看看,会不会有蚂蚁来搬饭团。”
回到班级,子杰松开捏得紧紧的小手,发现蚂蚁已经被他捏死了:“唉,蚂蚁又被我捏死了,它怎么这么不经捏啊?”
俊成迅速地从柜子上拿了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不急,我用这个瓶子去抓蚂蚁,在阳台的康乃馨种植园里,一定也可以找到蚂蚁。”
没过一会儿,俊成的瓶子里就装进了一只蚂蚁,他想盖好盖子,又担心会把蚂蚁闷死:“老师,你说,要不要把这个盖子给拧紧啊?”孩子们异口同声:“不要盖盖子!蚂蚁会闷死的!”俊成小心地把玻璃瓶放在了钢琴上。
可是,等孩子们午睡起床,蚂蚁不见了!连我都觉得诧异,蚂蚁居然能够沿着光滑的玻璃瓶壁爬出来!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孩子们再次随我去户外寻找蚂蚁的时候,都带上了一个小瓶子,我则准备了一些放大镜,我多么希望,孩子们能像我小时候那样。看到蚂蚁搬家的壮观景象,找到蚂蚁的家,在蚂蚁的家里发现那只硕大的蚁后,看到忙碌的工蚁,发现那些小小的白色的蚁卵和幼蚁……
蚂蚁搬家没看到,期待中的蚂蚁搬饭粒也没看到,却发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食堂后门口,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一小块芒果肉。“蚂蚁最喜欢芒果肉?”子杰最先提出了疑问:“芒果比米饭好吃!芒果是甜的!”“那我们放一颗糖在地上,看看蚂蚁会不会来吃?”“蚂蚁们的家在哪里呢?它们把芒果搬到哪里去?”几个孩子拿着放大镜跟着蚂蚁去探寻了。
可惜的是,孩子们抓到的蚂蚁,没有能够在教室里多存活几天。但在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拿着放大镜在阳台上观察蚂蚁:“老师,我们不要再抓蚂蚁了,妈妈在电脑上帮我查蚂蚁的知识,蚂蚁是群居动物,它们各自都有自己做的事情,离开了蚁群,它们就活不了了。”区域里,我悄悄地为孩子们提供了蚂蚁的标本、蚁穴的模型以及放大镜,为了增添自然情趣,我特意设计了户外花园的立体墙面场景,让孩子们用放大镜寻找躲在花叶下面的小蚂蚁,用创意泥制作可爱的小蚂蚁并放到小花园里,用绘画剪纸的方式表现出蚂蚁的家……可喜的是,孩子们在美工区里的创意制作,也细致地表现了他们对蚂蚁的观察发现:蚂蚁有六只脚,头上的触角是细细长长的,蚂蚁喜欢生活在泥地里,喜欢在树底下、花叶下爬来爬去……他们还用一次性餐盘做瓢虫、做蝴蝶、做蜻蜒,因为,它们是蚂蚁的好朋友!
在“爬呀爬、飞呀飞”这个有关昆虫世界的主题活动里,我们在班级环境以及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给孩子的,大多是对这些可爱动物的艺术再现和联想,真实的昆虫世界是怎样的,只有走进大自然,孩子们才能够获得真切的感知和体验。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里,在经济日益发展、环境却持续恶化的现实中,我们或许已很难让孩子们看到萤火虫在夜空中四处飞舞的美景,但我们完全可以多创造一些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观察的机会,譬如观察蚂蚁,譬如饲养蚕宝宝,譬如在种植园地观察蜜蜂采蜜、蝴蝶翩飞……所幸的是,我们幼儿园右边的水岸新都小区,依然可以在池塘边听到此起彼伏的蛙鸣,甚至可以看到青蛙从草丛里一蹦而出跃向池塘;幼儿园后面的香樟花园小区,花香四溢,随时都能看到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幼儿园门外的路边草地,只要下雨,就能发现刚露头的野生蘑菇,还能闻到那种蘑菇的自然香气;幼儿园对面的贯庄小区,更有居民们种植的蔬菜以及各种自然生长的野花野草,让孩子们享受到许多田间的野趣……而在幼儿园内,孩子们随时都能发现在泥地里忙碌松土的蚯蚓,看到草丛下缓慢爬动的蜗牛,看到浅水池塘里的螺蛳,还有各班教室饲养角里的各种小动物。每当我带着孩子们走进这些自然环境之中,孩子们总能发现许多我不能够发现的新奇,这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发现和学习,而大自然,是最贴近孩子的学习场所!
“老师,蚂蚁长大了是不是就会变成西瓜虫?”这是俊成第一次观察蚂蚁时向我提出的问题。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们太缺乏在生活中对昆虫的观察与发现了。当俊成抓到了一只蚂蚁装进玻璃瓶的时候,他就马上调整了自己的问题:“我发现蚂蚁就是蚂蚁,西瓜虫就是西瓜虫,它们都有脚,但蚂蚁只有六只脚,西瓜虫有很多细细的脚;它们都会爬,但蚂蚁爬得快,西瓜虫爬得慢;蚂蚁会把头转来转去,西瓜虫会把身体缩成一个团……老师,蚂蚁和西瓜虫吃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
“老师,蚕宝宝吃了桑叶就会长大,它能不能吃别的.树叶?”这是文雨在饲养蚕宝宝时提出的问题。我想,这就是孩子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我一边鼓励她用一条蚕宝宝做实验,一边竭力地回想儿时随母亲采桑养蚕的点滴记忆,希望能够搜寻到有益的经验。让孩子在实践中感知吧,虽然那条蚕宝宝最终死了,但我相信,这个孩子自己动手的探究过程会让她得到有益的经验。
“老师,我们的园服、小书包上都有小鸟的标记,我们幼儿园内是不是有小鸟会飞过来停在树上唱歌?”这是我们请孩子们设计新园标记时子怡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正是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当那一天我们在教室里听见鸟叫而冲到阳台上,看到屋顶上似乎要在这里筑巢的燕子时,孩子们都欢呼了起来,旋即大家又都放低了声音悄悄地回到教室,我们都怕打扰了燕子,希望燕子能够长久地在这里筑巢,这样,我们就能一直和燕子做邻居了!
我想,孩子们的生活是需要这些小精灵们的陪伴的,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这些可爱的小生物将带给孩子们无穷的童年快乐。如果可以,我愿意重回童年,找到曾经玩过的在风中荡秋千的蜱虫、树上粘着的蝉蜕、房屋土墙下的土鳖虫甚至还有泥地里的蜗牛、桑树上的毛毛虫、躲在菜叶背后的菜青虫、挥舞着大刀的螳螂、在墙壁角落里唱歌的纺织娘……若能把它们一一带到孩子们面前,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惊喜万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孩子教会我快乐生活
“王老师,早上好!”每一个工作的早上,我都能听到孩子们稚嫩而动听的声音。“早上好!”我也微笑着回应每一个孩子。从教5年来,我常常在想:是我教会了孩子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还是孩子们教会了我怎样好好快乐地生活?
记得毕业时,原本想着去小学执教的我,稀里糊涂进了幼儿园实习。就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愉快时间里,我坚定了当幼儿园教师的信心。这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小天地,天真无邪的笑容让你无法抗拒。很幸运,半年实习时间过后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徜徉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里;我愉悦在孩子们无限的欢乐里:我飞翔在孩子们快乐的笑声里。我感觉自己真的好幸福。
“王老师,明天我生日了,我想请你和小朋友一起到我家去给我过生日,行吗?”航航问。“好啊!”我满口答应了。那是一个双休日的晚上,我来到了航航的家。当我按响门铃的那一瞬间,一群孩子跑来给我开门:“王老师来咯!”大家纷纷欢迎我,牵着我的手进门,似乎这是我的生日派对。航航妈妈早已准备好了晚餐,我们一起坐着开始为航航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生日歌唱起来了。“许个愿吧!”“我希望王老师能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当航航说出自己的心愿时,我的心被触动了,我感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我为拥有这么可爱的孩子们而快乐。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把我当作他们的亲人了,他们爱着我,我也爱着这群小精灵。
做一名幼儿园教师的确很幸福!我希望我能一直幸福下去,也希望全天下所有的教师们幸福快乐每一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嘉怡咬人了——走进孩子的生活
刚开学,孩子们在一起学跳集体舞,鞠躬行礼,互相拍手,拉手转圈,交换舞伴……佳宇心不在焉,动作总是跟不上节奏,每做一个动作,嘉怡都要强拉着佳宇去完成。当嘉怡要拉着佳字的手转圈向前行进的时候,佳宇却还停留在前一个拍手动作的状态上,甚至表现出不愿跟随嘉怡变换动作的神情。一时之间,嘉怡显得非常恼火,低头咬了佳宇的手指。顿时,佳宇哭着喊“嘉怡咬我了!”嘉怡恼着说:“佳宇不认真跳舞!我是提醒他!”全班孩子都停下了舞步。
我有些恼火:如此气氛热烈而又情绪愉悦的集体舞蹈活动,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纠纷!嘉怡怎么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舞伴?事后还丝毫没有愧疚之心,反而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把嘉怡拉到队伍之外,对佳宇稍加安慰,我继续组织孩子们跳集体舞。显然,嘉怡是因为不懂得处理问题的技巧而犯错,在她看来,提醒佳宇“要认真跳舞”,这是一件充满正义感的事情,是在帮助同伴。但“咬人”是明显的不良行为,嘉怡必须要得到“惩罚”,对“咬人”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我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嘉怡获得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学习到正确的同伴交流技巧?
嘉怡站在旁边,耷拉着脸,鼓着嘴,一副心有不甘的模样,眼睛不时地瞟向正在舞蹈的孩子们。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舞蹈的快乐之中,没有人理会嘉怡。很快,我注意到了嘉怡表情的细微变化,身体放松了一些,人也向队伍靠拢了一些,她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想得到我的首肯,进入到集体舞的队伍之中。
音乐停了。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谁愿意做嘉怡的舞伴?”
没人回答,有的孩子在轻声交流:“嘉怡刚才咬人了!”也有几个平时和嘉怡比较要好的孩子,露出想邀嘉怡做舞伴的表情,却又迟疑着缩回去了。看样子,孩子们还是有自己的是非判断的。我邀请嘉怡的好朋友瑶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瑶瑶说:“嘉怡,你咬人是不对的,如果你能改正,我就请你做我的舞伴。”
“那嘉怡想提醒佳宇,该怎么办呢?”
“可以跟佳宇讲,要认真跳舞。佳宇会听话的。如果佳宇不听话,还可以告诉老师!”
“嘉怡要向佳宇承认错误,说对不起!”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在一旁观察嘉怡的表情变化。在小班的时候,嘉怡是很少主动跟小朋友说话的,而且,稍有不顺心,就会眼睛一红,眼泪汪汪地噘起嘴巴生闷气。可此刻,嘉怡却显得很“坚强”,两只手不停地卷着衣角,牙齿咬着嘴唇,显然,嘉怡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我想,嘉怡的问题,在于她自我意识比较强,还不太懂得同伴之间的交往技巧。换个角度,让嘉怡了解到佳宇的想法,是不是能帮到嘉怡呢?
“佳宇.你是怎么想的?”我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佳宇身上。
佳宇已经平复了刚才的委屈情绪,他很爽气地跑到嘉怡面前:“嘉怡,我原谅你!我动作做不好,你慢慢教我!”
嘉怡看了看佳宇,觉得不好意思了:“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咬人了!”
我相信嘉怡的这句道歉是由心而发的,佳宇给了她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她知道怎么样面对别人的错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孩子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并不愿意用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去命令嘉怡承认错误向佳宇道歉,因为我相信嘉怡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能够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因此,我只需要给她冷静思考的时间。
从幼儿生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嘉怡咬人的行为可能是出于情绪宣泄的需要,她难以应对集体舞蹈过程中和佳宇动作不和谐的状态,因无能为力而感到烦躁不安,又不会用语言与佳宇进行交流,完好地表达需求,心里就有很大的失落感。我们都知道,处于“口欲期”的婴幼儿,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咬人”是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他会用嘴去发现一切,并将任何能够拿到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品尝一下,体验各种物品的软硬度、质地、温度和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咬人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但也有一些孩子会因语言功能发育迟缓而采用咬人的方式表达需求,嘉怡就是用了这样的一个极端方式来表达她对舞伴的合作需求。我想,如果我及时观察到佳宇在集体舞蹈中的动作表现,及时予以提醒,或许,嘉怡就不会在情急之下去咬佳宇的手指。但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嘉怡需要关注,必须找到合适的情境帮助她获得正向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嘉怡需要学习的,是用语言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设计了一个蒙眼平衡桥游戏,让嘉怡戴上眼罩,由佳宇带着,慢慢地走过两米长的平衡桥。刚开始的时候,嘉怡很害怕,却不说话,几次想用手把眼罩取下来。佳宇很有耐心,一直拉着嘉怡的手安慰他:“你别怕,我拉着你的手,慢慢走……”嘉怡紧紧地攥着佳宇的手一点一点往前走,慢慢地放松下来,走了大概一半,嘉怡说:“佳宇,有没有走到头了?”我很欣喜,嘉怡终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了!等嘉怡在佳宇的指挥和呵护下走下平衡桥,我鼓励他俩互换角色,由嘉怡带着蒙眼的佳宇走平衡桥。这一次,嘉怡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学着佳宇的样子:“佳宇,别怕,慢慢走……”
游戏结束后,我让嘉怡说说自己的游戏感受。嘉怡说:“蒙上眼睛以后,我很害怕,想把眼罩拿下来,佳宇不停地要我向前走,我有点急,又想咬他,老师说咬入不对,不能咬,我就慢慢地往前走,后来就不怕了。佳宇走的时候,我怕佳宇掉下来,所以很小心,等佳宇走到头,我特别开心!”成功的游戏体验,让嘉怡情绪激动,和佳宇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种幼儿间的纠纷和冲突,如何处理,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意识和即时心态。我想,作为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学会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学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思想。嘉怡咬人了,表面上看,是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折射出的,却是这个孩子亟须教师关注的社会性发展。当孩子出现类似这种问题的时候,老师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把自己放在权威者的位置还是放在指导者的位置?是用命令的口气或者高高在上的心态同孩子相处,还是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过错?最重要的,是必须把孩子的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还有一点就是,当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问题,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的正向发展?批评,惩罚,抑或是其他方法的运用,我们都要考虑到适合孩子的后续发展。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说,为这些需要纠正不良行为的孩子设计一些量身定做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同伴互动的游戏交往中获得支持和帮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4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想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将我们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们的需求。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在饭后擦嘴环节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我对幼儿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我发现每次吃完炸酱面后,孩子们的小嘴是最脏的。本周五又要吃炸酱面了,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我有意在显眼的位置挂了一面镜子,开饭了,孩子们大口大口的吃着炸酱面。饭后再看看孩子们的小嘴,嘿,不用说,就会知道今天吃了炸酱面,我把然然小朋友叫到镜子前对他说:然然,你看镜子里是谁呀?然然一看就咧嘴笑了起来,他这一笑其他小朋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好奇的跑过来。有的看着然然,有的孩子照镜子。甜甜皱着眉头说:哎呀,我的嘴没擦干净。顿时,孩子们都争着要看镜子里的自己。朋朋却扭头走了,不一会儿,他手里拿着餐巾纸又跑回来说:我再重新擦擦。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兴奋的每人又拿起一块餐巾纸来,边擦边互相看着。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只有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切实需求,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孩子们才会把这种要求变为自觉地行动,从而巩固自己的良好的习惯。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爸爸,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爸爸,我从没当过爸爸!"原来是马志宏和张子旋为了当爸爸争得面红耳赤。只见张子旋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当妈妈的欣宜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马志宏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爸爸,明天我再来当爸爸,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5
开学已经有一段了,孩子们的变化使我很欣慰,我们班是小托班,这些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学,从刚开学,孩子们因为离开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情绪上的不稳定,到现在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这些变化是可喜的。
周一我像平常一样,早走的来到幼儿园,发现每次上学都要哭着喊妈妈的.张天硕小朋友,看到我在门口等他,很开心的跟我说,"老师早上好"!随后转向他的妈妈,挥着小手说,"妈妈再见!"我高兴的一下把他抱起来,夸着张天硕说:"我们硕硕长大了,上学不哭鼻子了是吧?"每天都要高高兴兴的来上学。他点了点头说:"老师我长大了,上幼儿园不哭了!他的这些变化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同时也肯定了自己在孩子身上花的这些心血没有白费,觉得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里的很多事对我感触很大,每天看到孩子们进步一点,我就非常开心,工作上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天,看到每位老师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谁能知道,这些笑容背后,藏着多少辛酸,我们每天为之奋斗的,就是家长的肯定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