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读后感

时间:2024-09-20 00:21: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11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年孤独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11篇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1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鼻祖,马耳克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你欲罢不能!

  一部家族的悲剧史,七代家族成员周而复始、万劫不复的宿命史,昭示了一个百年预言的实现。

  我是带着一种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沉闷压抑的心境来读此书的,因为书中的故事情节令人不得不沉闷,而书中有关各种神秘事物的描写,却令人耳目一新,在沉闷的故事梗概中增添了一抹亮色,使读者的心灵闪亮发光,变的鲜活明快。

  我断断续续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彻底被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吸引住了,作者马尔克斯把每个人物都标上了独特的烙印,每个人物被描述的那么鲜活,那么富有特色。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2

  ——这是一本饱含孤独的书,厚厚的书页承载着厚厚的孤独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是一开始就注定好的,在那本羊皮手稿中,从第一代人传至第七代,一直没有被研究透,而正因为家族中无人,也就不能知道家族的命运走向,我觉得这是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独具匠心的安排。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被一连串看似一样的名字弄得眼花缭乱,再去看作者著此书的目的,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个社会现实。

  虽然我并不太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但是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感受到在那个年代,那片土地,那一群人类的内心。我想我是难过的.,因为能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那份孤独与无奈。我想我又是幸运的,通过这本书,我学到的是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过好自己的生活。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3

  连续跑了三天,才从“百年孤独”里抽离。那深切的孤独,播下种子后,疯长成森林,遮天蔽日的阴沉。一个家族的轮回,命运不停地重复着躲不过的宿命。家族最后一个成员,读着一一被印证的预言,在轰然倒塌的祖屋里毁灭。整个小镇被风沙卷走,和百年家族的故事一样,从此抹去。

  下午两点,骄阳炙烤,黄蝴蝶还在我脑中翻飞。那只是书里小小的一个章节,年轻吉普赛的`思念是漫天弥漫的黄色蝴蝶,环绕着爱人。在黑暗的剧院,在拥挤的街道,他的爱就是空中挥舞不去黄蝴蝶,尾随她,追逐她,铺天盖地般疯狂盘旋。接踵而至的死亡,每一个人物的死亡,都寂寞得冷到骨子里。

  换上球鞋跑出去,只有烈日和汗水才赶得走书里孤寒。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4

  上一篇谈到,《百年孤独》是第二次开始阅读,这次读《百年孤独》首先感觉到它情节的荒诞,但是荒诞之中又格外引人入胜,一下就是几年的大雨,家族中重复的名字,相同名字间相似的性格,还有这个家族中每个人都相似的孤独。

  这个故事从一对近亲结婚的夫妇开始,因为害怕“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逃离故土,开拓新的家乡,在这个家族的7代人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其不能为人所知的“秘密”,他们或守着自己的秘密,或执着于自己的兴趣,总之都深藏着自己,别人同样不能理解他们荒诞的'行为。

  故事的结束呼应了开头,第6代的外甥与第5代的姨妈结婚了,最后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出生,这个孩子被蚂蚁吃掉。

  感觉这个家族的命运是从第一代的夫妇结婚时就注定的,最终“遭到惩罚”的不是某一对夫妇,而是这个家族。这个家族延续了这个“诅咒”,也延续了百年的孤独。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5

  一直很想静静的把它看完,可是没有机会,一直推到现在……

  一直以来习惯先看简介或者前言,可奇怪的是这本书没有,开篇,即已开始讲述,讲述一个家族——布恩迪亚。

  虽然只看了前几章,还没有理出个头绪,不过细细想来,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吧,布恩的第一代家族,想要用简单的方式提炼出金子,最终他成功了,可是提炼出的还是他原本的金子啊,有些东西,不是追逐就有结果的吧。他喜欢追逐新的.事物,吉普赛人推行什么,他就想到些什么,最终……

  其实我觉得他也算得到了,至少得到了失败……

  觉得它应该讲的是每个人追逐的那一份自己的梦想,没有其他人理解的梦想时的那一份孤独吧……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6

  在我们的生活中,孤独随时出现,那我们能怎么办呢?何不附和它笑几声。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去抵抗孤独,但请记得,“它在我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生活总缺不了孤独,这并不意味着在你开心的时候无所担忧,在你伤心的时候无所感动。孤独并不是可怕残酷的敌人,若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接受它,那便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虽然是难以理解并接受的作品,但这不正是经典所在吗?只有我们反复地去品味,去感受,才能够真正学到里面的.东西。阅读经典,需要我们很大的耐心,并不是要你非得在第一时间完全理解,而是在每一次阅读之中都有另一番体会。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7

  《百年孤独》读后感生活不过短短数十载,一个人,一个家族,百年后剩下只有孤独。马尔克斯有这本书描述了南美洲五彩缤纷的文化底蕴。这本书除了主人公的名字很难记之外,也是一部不错的魔幻主义小说。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生活的孤独,心灵上的.孤独,对于孤独,有的人只是说心灵上的孤独,也有的人说是世无知己。

  但再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孤独也是一种生活,生来彷徨,至死独去,孤独寂寞,未曾有人不能体会,但真正能道出其中孤独的寥寥无几,但这本书,却用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幻想世界,道出了孤独,轮回。极力推荐此书。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8

  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资料共享平台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9

  《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10

  搁浅了半个月的《百年孤独》“读后感”终于写出来了,结果被阿k这么评论——马尔克斯要是看到你的读后感,非得气得从坟里跳出来不可!我想马尔克斯应该没这么小气,即使跳出来了,给他们这群聪明的哈姆雷特再写一本《千年孤独》那不更好?

  总之总之,请允许我写一点无聊没意义的东西吧,我一点都不想被束缚。我想说的是——我写的东西大家权当看个热闹,千万不要试图从中读出些什么深奥的东西,如果你曾翻阅“成为无双”的历史,你会发现——在思考这条路上,我也是个刚上学的小朋友呐。大家一起加油吧。

  另外,我给了阿K在这里“发言”的权力,他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思考和观点!关于他带来的.“内容”,我已经领略过了,他的很多观点和作家们不谋而合,甚至更有意思,大家放心食用吧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11

  《百年孤独》是一本措辞简单的书,甚至简单到带一点冷酷的味道。几个字就能杀死一个人,几句话就终结了一段爱情。马尔克斯能如此不动声色地,把那么多纷繁的故事自然的、毫无痕迹的.链接起来。

  这里没有政治,没有宗教,不讽刺也不批判,就光讲着一个村庄的故事,却能字字珠心。有时候我甚至感觉是故事里的任务自己在讲故事,因为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而这份鲜活,赋予了这本书另一种魅力,那就是每一个故事都隐隐的带着对历史的嘲弄,或蕴含着让人会心一笑的哲理;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因为一个人想另一个人,而是一个人,没有人去想。

  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莫过于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么一个地方,孤独到没有人去谈起,也有那么一群人,孤独到没有人在意。这种鲜活的孤独感,是每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我和马尔克斯的共鸣,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