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

时间:2023-04-02 17:37: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洗澡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洗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洗澡读后感

洗澡读后感1

  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绛先生,主要讲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经历“改造”的故事,作者在序言中讲这本书只是一个政治背景下的横断面,没有结构,也没有主角。还说:只有一两个人自觉自愿的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所以,我先从我喜欢的角色讲起。姚宓是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平常衣着朴素,父亲不在了,母亲身体也不是太好,但是在杨绛先生笔下并没有丝毫可怜之态。姚宓和她的母亲在书中都是十分有幽默感的人。像有幽默感这种特点放在女人身上可能有点奇怪,我之所以用这个词语,是因为一般人们会觉得,男人有趣是很会逗人笑,而对女人就是很容易被别人逗笑。对于她们母女,却是前面哪一类。她们母女相处时很会开玩笑,她们有个人的思想、观点,会讽刺、辛辣。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一个女生可能会显得十分轻浮,摆脱传统的女性沉稳端庄的特点,但是,杨绛先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体现了女性的个人思想和自我表达。并且并没有轻浮之态,因为姚宓在工作中并不显眼。这位母亲一直在家中,喜欢听音乐。极具女性的特点,但是让我用任何形容词来修饰都不能完全展现,只会显得十分匮乏。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杨绛先生丝毫没有提到她们,仿佛那些污浊的事件不配染指她们。

  姚宓与喜欢杜丽琳的丈夫许彦成暗中喜欢,杜丽琳是一个十分理性的女性,理性到在作者笔下,我甚至没有任何感情互通之处,当他发现丈夫外遇时也不甚让人怜惜。她好像丈夫的大脑,对许彦成的感情剖析的丝毫不差。我之前觉得一个过分理性的女人就是悲剧。她十分理性的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人,十分理性的表白,又理性的经营自己的生活,“布置了一个漂亮的.家。”而许彦成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直到遇到姚宓。他发现了姚宓的不同之处,但是又受到各种羁绊。他遇到她就像一个初恋的人,有着各种小心思。在书中,许彦成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我不能概括他的特点,唯有看过书才知道。

  余楠,在文中是第一个出场的。我想作者也是想用他来代表当时的大多数文人。他是个铁公鸡,有外遇不舍得花钱,原本想靠外遇出国躲避战乱,但是后来“谈崩了”。然后就有了他带着宛英腆着脸去北京的故事情节。后来被迫“洗澡”也没能改变自己。他的妻子,宛英是一个旧时代女人,没有文化,当丈夫外遇也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在杨绛笔下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可以完全交出家里的钱,也可以不依赖丈夫生活,她会藏私房钱,会打零工,她也有自己的朋友。在后来,她也会有感激之情,后来从丈夫那偷出姚宓的笔记,回报她。她比文人们更能分辨孰对孰错。

  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人,软弱的,势力的,善妒的,仗义的等等。将各式各样的人,各有各的特点。前言中讲“洗澡”也是“脱裤子”,旨在暴露知识分子的各种尾巴(劣根性)。一些人直觉自愿的洗涤自己、认识自己,得以提升。而一些人藏起尾巴,不肯承认,好似旁人不知,其实时常暴露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至尾巴都为人可见。不如多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劣根,才能得以提升。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何为“得失”,得失不是利益的得失,而是与人相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冒失。时时能够见他人而反省自己,洗涤自己即能提升。

  “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

  杨绛先生就像是拍一张照片,控制着出现在照片中的人物和动作,而我像一个三岁的孩子照着照片涂鸦。想要真正了解这本书,还要亲身去读。

洗澡读后感2

  我是“杨绛迷”。她的著作,我几乎每本都读过,而且有好些还不止读过一遍。听张志强同学——他也是“杨绛迷”——说,杨先生又要出新书了,我非常兴奋。

  杨先生能以103岁高龄再出新作,我自然兴奋;但是,听说是《洗澡》的续作,先前的兴奋就不免降低些。我想,大约不止我一个人,也许还有很多杨先生的读者,也同样认为《洗澡》已经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根本没有写续作的必要。

  据杨先生《<洗澡之后>前言》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样呢,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由此推测,杨先生写这部续作,大概有鉴于有人擅自为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写续作。可是令我们感到不解的,却是杨先生为何给续作取这样一个名字,因为擅自续写《围城》的人,便将他那续作命名为《围城之后》。这样一来,《围城之后》不就更容易鱼目混珠,让人以为那是钱先生的续作了吗?

  而那“称心如意的结局”,大概也不过是许彦成与姚宓“有情人终成眷属”吧。《洗澡之后》也不脱中国人所特别喜爱的大团圆的俗套,这又不免让人想起《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红楼圆梦》之类的续作,而且还要揣度起它的命运来。当然,《洗澡之后》绝不会像它们一样淹没,只留下一串书名。可是,它的流传后世,很可能不是依靠它本身的文学魅力,而是杨先生的名声。杨先生是现今中国文坛上,最令人尊敬的.老作家。我们自然不会对她有什么微词,但是,这部续作,却不免有“狗尾续貂”之嫌,让读者产生“有不如无”之叹。悲剧固然让我们感情沉重,而皆大欢喜的喜剧,却不免肤浅。然而,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宁可感情沉重,也不愿意它流于肤浅。

  话说回来,一位名人上了年纪,难免被人利用。据说,这次《洗澡之后》会以单行本与《杨绛全集》之一部分两种形式出版。这是出版社的大好商机,可以借此大赚其钱,不仅单行本销售可观,就是新版的《杨绛全集》也一定行情不错。这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预料到的。另外,等到杨绛先生百年之后,又借着“怀念杨绛先生”的名义,再出一版《杨绛全集》,或者各种单行本也很可以并行不悖地再出一版。这不仅又让我们想到钱先生《读伊索寓言》里“蚂蚁与促织”的故事。当然,现在的“蚂蚁”是不会看着“促织”饿死的,因为“促织”此时此刻“唱的歌”就可以给它带来利益,而且每年趁着“促织”过生日的时机,也还可以借“祝寿”的名义,印刷“促织”的旧作,做成精装版,表面上是给“促织”做寿礼,实际上却又可以谋些利。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底有些道理,就拿“蚂蚁”来说,它们不像从前一样,专等“促织”饿死后,吃它的“尸体”,而是“促织”活着的时候,吃它的名声,死后再吃它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