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3 17:41:42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5篇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课后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

  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六、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

  农业与我们 (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 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通过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掌握分辨乳蓄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大家要注重自然规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培养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么一日三餐我们除了五谷杂粮和蔬菜,还会吃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吃肉,除了肉我们还可以改善下子自己的生活喝点牛奶。大家身边应该有订牛奶的同学,那大家知道这牛奶从哪里来我们吃的牛羊肉又从哪里来呢好的,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解释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

  【板书】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过渡】那么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首先我们以阿根廷为例,为大家介绍大牧场放牧业。

  【播放幻灯片】出示面向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提问】师:大家把幻灯片上的图片和书本结合起来后,发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

  生:有牛肉和羊毛。

  【讲解】对的,主要产品有牛肉和羊毛。那么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提问】那么大家就不禁会想了,为什么在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呢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讨论下。

  【播放幻灯片7】

  【讲解】

  大家结合了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还有社会经济当地的交通情况之后可以了解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1、干旱、半干旱气候,不宜发展种植业

  2、草类茂盛,牧草优良

  3、地广人稀,地租低廉

  4、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5、技术先进,集约经营

  【过渡】

  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到的区位条件来分析、分析下其特点。

  【讲解】

  大家可以发现:

  1、面向市场

  2、生产规模大

  3、专业化程度高

  4、依赖交通和保鲜技术

  5、重视科技应用;这五个主要的特点。

  【提问】

  在学习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位条件以及特点之后,那么老师就需要大家延伸一下了,请大家结合中国草地资源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分小组讨论中国能采用大牧场放牧业模式吗如果可以,那是为什么如果不行,那又是为什么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出一个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4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三章 第一节

  三.学时

  2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2.难点

  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荷兰的花卉园、季风区的'水稻田、呼伦贝尔草原的牧场、东南丘陵梯田

  【基本概念】

  1.农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副业

  2.农业生产活动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3.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动物和植物

  4.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性

  5.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投入: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产出:农产品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1)气候

  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决定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2)地形

  思考:山区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林业)平原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种植业)

  (3)水源

  思考:为什么古文明起源于河流的流域?(近水有充沛的水源、土壤肥沃)

  (4)土壤

  2.科技条件

  (1)劳动力

  (2)科学技术(节水技术)

  (3)装备

  3.社会经济

  (1)市场

  (2)交通

  ◆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主导因素的改变: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梯田等。

  【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 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4.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以亚洲水稻种植业为例:

  1) 季风气候,降水充沛;

  2) 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4) 历史悠久,市场广阔。

  【练习】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提出农业的概念。接着提问:"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区位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渡】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结合下面的例子一起来总结。

  (二)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市场)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交通)

  【师生总结】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过渡】究竟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因素布局农业区呢?

  (三)农业区位的选择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1:【分析结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而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活动2:【分析结论】受地形条件限制。

  活动3: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稻米、甘蔗和花卉三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分析结论】受市场、价格、需求及政策的影响。

  【过渡】是不是农业区位是一成不变的呢?播放PPT图片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案例,同时分析思考活动题中的问题1。

  教师提供"地中海气候区"图以及相关欧洲西部普通地图(国家、主要城市和交通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环地中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市场、交通、劳动力价格、气候与农业灾害等)

  【师生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及综合分析,能够得出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在农业区位中扮演重要角色。

  环节三:巩固拓展

  【教师展示案例】

  ①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

  ②梯田(丘陵地区)

  ③滴灌(以色列滴灌技术)

  ④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类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带

  ⑤美国东北部成为专门的乳畜带

  ⑥发达的交通和保鲜技术是荷兰成为著名的鲜花供应国

  【提问】这些都是改变了农业的什么区位因素导致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总结】由于人为改变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课后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04-02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5篇)04-03

农业教学设计06-24

[推荐]农业教学设计07-01

(推荐)农业教学设计06-29

(精)农业教学设计08-14

(荐)农业教学设计08-15

【优秀】农业教学设计06-29

地理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