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力的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经过举例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形成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并获得物理规律的推理意识。
教学设想重点: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
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小车木板钩码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小聪和小明在光滑的冰面上沿同一直线去拉静止的小车,在下列情况下,小车将怎样运动呢?
1.小聪和小明都向右拉小车,小车将向xx方向运动。
2.小聪比小明用力小,小聪向左拉,小明向右拉,小车将向xx方向运动。
3.小聪和小明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拉小车,小车所受的合力为xx,静止的小车将xx。
从而引入二力平衡课题。
二、讲授新课
定义: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称为二力平衡。
上题第3题中,小聪和小明对小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可以看出小车原来静止,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小车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平衡力不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现象到处可见,下图中的船舶和汽车有平衡力的'作用,请同学们找出它们所受的平衡力,请同学们找出平时生活当中的二力平衡的事例。如在空中匀速下降的降落伞、静止在地面的课桌等。
由事例可以看出,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只有两个力,且此二力平衡,因合力为零,就等效于物体上没有外力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会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若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即合力为零,就称这几个力为平衡力,等效于物体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同学们的探究实验,体验到了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的实验方法的作用,大家完成课后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
家庭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2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通过本章前一节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二力平衡
1、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活动2【讲授】二力平衡
探究:力的平衡
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活动3【活动】二力平衡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察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察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力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实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确定研究对象:木块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
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 G=6N 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
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活动4【练习】二力平衡
练习:
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活动5【测试】二力平衡
练习册
活动6【作业】二力平衡
“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一课三练:基础练习。
第2节 二力平衡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历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归纳总结出结论。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是不是只用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做匀速运动?举例说明。
(三)进行新课:
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
实例分析:不同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对媒体展示),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能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只有两个力作用时,就叫二力平衡。引导学生认识平衡状态。
引出: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分析得出结论。
小车是否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小车还能静止吗?
把小车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由平衡力中的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
(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各力间的关系;
(3)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六、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题。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4
设计思路:
根据课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凝问,从而促使学生进一地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和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探究的精髓,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熟悉而陌生的力基础上的升华。学生通过对力的概念及弹力、重力、摩擦力、力的合成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力的平衡学习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知识的学习是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探究浮力及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多力平衡、力矩平衡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力的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能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够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分析和讨论生活中物体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作图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平衡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认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
两端有滑轮的长方形小桌一个、正方形硬纸片一块、金属钩码一盒、棉线两段、挂盘两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在自然界中,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的作用,例如:教室里悬挂的电灯、平直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骄车;而有些受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可以改变;例如: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用力将铅球投出,铅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那么,物体在不受力作用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有的却不能呢?物体所受的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新科教学
1、力的平衡
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的?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的作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能见到。例如: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水平方向上受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物体的平衡状态。即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把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记录教材图7-21实验,说明硬纸片水平方向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当两个拉力不相等时,硬纸片是否保持静止,观察硬纸片向哪个方向运动?(纸片将向拉力较大的方向加速运动);当两个拉力的大小相等时,把纸片转动一个小角度,观察两个力是否在同意条直线上?放手后纸片将怎样运动?(两个力不在同意条直线上,纸片将发生转动);当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观察纸片是否运动?(纸片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完成实验后,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归纳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满足的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然后进一步提问其他同学:当两个力平衡时,它们的合力是多少?方向怎样?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判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为40千克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求木箱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并画出木箱所受力的示意图。
分析:由于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求出重力就知道支持力的大小,由于支持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解:G=mg=40kg、10N/kg=400N因为支持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400N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作图(略),答:(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可能处于加速运动状态或减速运动状态。
例如:汽车匀速行驶时,水平方向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当牵引力大于阻力时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小于阻力时做减速运动。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用力把一个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静止,请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拓展: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两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二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两个施力物体,两个受力物体,二力分别作用在对方物体上。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1、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
4、二力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
(1)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3)力平衡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3、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4、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平衡的体验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重现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充分利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作图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特别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和操作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二力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自主发现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突破本节知识的教学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具体的方法是:请同学们站立起来,对自己进行受力分析,并说出受哪些力的作用?同时分析支持力的作用点在哪里,自己对地面压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分析重力、支持力和压力的大小关系及方向。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学会受力分析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力学知识学习作好知识的铺垫。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说明]
二力平衡是力一章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力学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将课堂练习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也使学生感悟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知道二力平衡、平衡力的概念及物体的平衡状态;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领会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
过程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二力平衡概念及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师生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物理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科学。感悟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价值。产生学好物理,为将来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打好基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也越来越高档。这里有一部遥控ae86小汽车,请一位同学操从汽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其他同学观察小汽车的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一同学操从汽车,其他同学观察。
师:请同学们分析小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些?
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其他运动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学生活动:分析物体处于两种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师:如果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如果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离平衡,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屏幕展示: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二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就称这二力是平衡的。(这二力叫平衡力)
分析。平衡力不是一个力,一般是两个力(一对)。
师:根据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要判断物体受到的二力是否平衡,只要看在这二力作用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请指出哪几个力平衡?
学生举例:拖在手中的一本书、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匀速行驶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等。
师:物体受两个离的情况很多,但物体受二力作用时,有时处于平衡状态,有时又不是。如,托在手上的书加速向上运动、直升飞机减速下降等。说到这里,我们同学是否产生了一些疑问?想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问:(省略)
师: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二力平衡时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二力平衡时,二个力可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可能要相等,方向可能要相反……
师:下面我们就用桌子上的小汽车来探究它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两个拉力平衡时,大小是否要相等……
屏幕展示: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是否要相等?
二力方向是否要相反?
二力作用点是否要相同?……
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6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对教材的处理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将二力平衡这一节内容安排在第三章《运动和力》的第五节,它的前面是力、力的测量、重力和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后面是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
◇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匀速提升钩码的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
②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③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领略物理的简捷之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通过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体受力情况,培养关注科技的意识;
4.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后继学习的基础性;而学生刚刚接触到力,对实际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学生感到比较生疏,因此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5.教法分析
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学生主要以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组间协作、讨论归纳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
6.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教板、弹簧测力计
学生: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钩码、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分析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环节一:视频引入
从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景出发,激疑生趣,引发学生思考,很直接的引出平衡的概念。
环节二:观现象、究本质→认识平衡与平衡力
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结合对周围物体的观察,列举出他们认为平衡的物体,例如:桌面上的物理书,悬挂的灯管等,进而得出静止的物体是平衡状态。这是学生看到的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是什么呢?老师立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列举的几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平衡物体的受力有个全面地认识,进一步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环节三:师生合作、解读探究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猜一猜]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
[议一议]在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说明合理的实验步骤;
[做一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探究卡,分组合作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做法:将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一端钩在带孔的硬纸板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用钩码来拉,进行实验,探究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以及合力。
[画一画]平衡状态时,学生用刻度尺将两个力的作用点连接划线,观察两根细线和所画的线的位置关系,清晰同一直线的特点;
活动二:对比演示、观察归纳
◇与学生实验对比,老师对硬纸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学生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进一步体会同一直线的深刻含义。
◇硬纸板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硬纸板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硬纸板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学生通过讨论、补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同一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三:深入探究、完善概念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定静止吗?老师演示钩玛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观察,深信不疑的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熟悉的厢式电梯中间的运行过程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结合生活,学生清楚了平衡状态,不仅局限于静止,也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但完善了平衡状态的概念,更清晰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为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
环节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我设计了三个梯度的讨论问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
【议一议1】: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表示物体所受重力?
既学习了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又实现了测量物体重力方法上的逆向迁移;
【议一议2】播放视频
起重机竖直匀速吊起重2×104N的货物,在空中水平匀速移动3m,又竖直匀在这三个阶段,起重机的拉力大小关系:
注重方法教学,指导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议一议3】利用二力平衡知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一下物理课本沿水平桌面移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目的:应用知识、迁移能力
环节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以解决杂技椅子顶为话题,总结出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又结合图片,利用平衡知识解释生活中其他的平衡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应用意识。
环节六:巧布作业,动手动脑
作业的布置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布置,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巩固新知,而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总之,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提升了情感。
以上是对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阐述,谢谢各位!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
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工具
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3.反馈练习: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牛顿,方向是,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06-09
北师大版《二力平衡》教学设计范文12-14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10-05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精选5篇)02-01
《摩擦力》教学设计06-12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10-28
摩擦力教学设计02-08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08-08
摩擦力教学设计(15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