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
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倒装、反复等写作方法的强调作用。
3.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辛劳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难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青年近卫军》图片。
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得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关于这本书,有一个他和母亲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随同梁晓声一起走进他的回忆,来认识这位母亲。
(二)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学法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 )的母亲?
2.反馈,交流。
(1)从课前学习单的反馈情况看,这些词语同学们都认为比较难读: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时我们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你的学习单上的主要内容,逐一对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学反馈重要内容的概括。
(4)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辛劳、慈爱……)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我们怎么学?(看导语提示)
(三)读慈母形象,体会“情深”
1.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深入学习。请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看看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批注。(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随机板书)
(体会母亲工作辛劳。)
出示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背?(极其瘦弱且弯曲的)除了直接写母亲的背,还写了什么?(被灯泡烤着的脸……)
(2)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环境描写也可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3)穿插环境。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什么叫震耳欲聋?走进这样的车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音中,在几百只灯泡的炙烤下的母亲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
(5)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出示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什么而疲惫?因什么而吃惊?
(3)读出这份辛劳。
(4)发现了吗?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我的母亲”出现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较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两句话上下意思差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你自己读读,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
(5)谁愿意把这一个个画面读出来?(配乐指导朗读)
师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脑海里,所以作者要这样写。
出示句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还有哪些句子体现母亲的辛劳?
(2)这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
(3)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4)母亲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愿意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师引读并板书)
(5)你们知道母亲这样争分夺秒是为了什么吗?
补充资料: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
(6)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
师:我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母亲爱儿深切。)
1.课文中母亲的哪些描写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爱呢?小组合作,划出母亲的言行,讨论讨论。
句子一: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句子二:母亲却已将钱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句子三:“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句子四: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2.小组派代表谈感受。
3.这是怎样地“掏”?怎样地“塞”?怎样地“凑”?(预设:毫不犹豫、充满关爱、迅速、很不容易……)这一“塞”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预设:母爱、期望与理解……)
4.什么数落?数落我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数落我?(因为我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
师:对我的要求母亲是毫不犹豫,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这就是──慈母情深。
(四)写话补白,升华情感
1.对于一个经济如此拮据的家庭来说“一元五角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母亲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资还要养活一大家子来说,“一元五角钱”更是得来不易。那么母亲是如何再次凑钱给我买书的?(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出母亲辛苦凑钱的过程。)
师:无论是母亲的“掏”“塞”“凑”,还是母亲数落的话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3.交流、反馈。
4.千言万语说不尽,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们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我们!我们更应该多点体谅,多点懂事,就像作者一样。最后让我们在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中结束我们的课。(诗歌朗读)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3、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慈母情深》和《背影》中“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去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爱的。板书课题,板书“爱”。
2、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塞给我,立刻又限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和“鼻子一酸”。
【设计意图】
通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让学生对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以问题“鼻子一酸”的感觉开启学习的过程,让整节课线索更加清晰。
图片
二、体会慈母情深
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鼻子一酸,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请在有关的句子底下画上波浪线。生自由读。
交流: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
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说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生说明原因。板书:环境
(2)理解“震耳欲聋”。(反复引读)
你们听(播放音频)
这仅仅是一台缝纫机的声音,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可想而知,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梁晓声就说这几句话都要喊出来,而母亲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十来个年头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向母亲要钱的他怎能不鼻子一酸?
过渡:仅仅如此吗?还有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生交流板书:动作、神态
(1)这句话写的很特别,你发现了吗?
(2)孩子,谁的背直起来了?谁转过身来了?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按理来说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前面,他却放在了后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与众不同的写法。你读出了怎样的味道?
(3)我们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去看一看母亲的慢镜头,闭上眼睛,随着这个慢镜头的推移你看到了什么?体会母亲的背母亲的脸母亲的眼。
(4)母亲如此的瘦弱,如此的憔悴,如此的疲惫,就在那天我发现母亲炯炯有神的眼不见了,那挺直的背不见了,那红润的脸不见了,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母亲我怎能不鼻子一酸?
3、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孩子们,你们知道在当时这个年代1元5交钱意味着什么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文中也提到了我的家境(收音机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了)
这果断的、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一塞可是妈妈对我我满满的期待与深深的爱啊!我又怎能不鼻子一酸?
4、母亲赚钱是多么不容易,可为了孩子们,她一分一秒都不愿耽搁,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5、小结:是啊孩子们,这就是梁晓声的母亲,周而复始、不辞辛劳的工作,看到这些他当然会鼻子一酸,我们也看到了他对妈妈的爱与敬。
【设计意图】
抓住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学习,创设情境反复引读,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三、学习《背影》
你们看,作者通过环境、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聚焦细微之处,平凡朴素的语言却将这爱诠释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作家朱自清的笔下又是如何去表现爱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听音频,勾画出你觉得可以体现出爱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交流《背影》,对比阅读。
抓住动作描写:探身、爬、攀、缩、倾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四、观看视频(泰国公益广告)
孩子们,这样感人的镜头书本中有,影片中也有,请看。
【设计意图】
镜头的冲击让学生内心跌宕起伏,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父母亲,学会发现爱表达爱。
五、总结
爱是梁晓声买书母亲塞给他的一元五角钱,爱是朱自清父亲费力爬上月台的背影,爱是视频中男孩母亲的口是心非,韩老师看到很多孩子眼里满含泪光,我想你们也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想起了那些不曾在意的瞬间,请同学们去发现爱,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表达爱。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分析
《慈母情怀》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读准读顺课文,能有感受地读自己欣赏的语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激发情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个别抽查课文中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地方,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 体验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慈母情怀”体现在何处,找到后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2.阅读交流:
①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②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反复品读重点句子,深入咀嚼文字,领会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母亲之苦,预设达到两个层次:
(1)第一层次: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说说自己的感悟,然后再读一读。如在体会“龟裂”一词时,可以先问“什么时候容易龟裂知道吗?”然后告之:“龟裂本来是一个用来形容土地裂开的词,今天把‘龟裂’这个词用在了形容母亲的手上,你感受到什么?”,同时还可以出现“龟裂的土地”的图片,让学生受到巨大的震撼,进而体会母亲的辛劳,学生的感性世界会更丰富。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平凡与伟大,感受母爱。)
(2)第二层次:适时补充材料,使文本内部资源与拓展资源紧密结合,共同引领学生的深度生成,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读出句子的“味”来。如:
a、同学们,如果你们对母亲当时的处境有更详尽的了解,我相信你们对母亲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你敏感的心灵会深深地为她感动。
出示补充材料: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b、句子中两次提到“这么多钱”到底是多少钱?1元多钱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呢?
梁晓声出生于1949年,他读书的时候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百废待兴,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大概在二三十块钱左右,一个孩子一学期的费用是3块钱,梁晓声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人,他家里兄弟姐妹共五个,父亲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七口人。老师从梁晓声的另一部作品里摘录到这样两段话,我们可以看一下:“我十岁那年,父亲随东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为了积攒一点钱,父亲给自己规定三年回一次家。父亲始终信守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三年探一次家的铁律,直至退休。”
“老梁师傅真 不容易呀,一个人要养活你们这么一大家子!他节俭得很呢,一块臭豆腐吃三顿,连盘炒菜都舍不得买”
三年回一次家,只为节约那几元钱的车钱,臭豆腐1分钱一块,父亲是巴不得把一分钱掰作三份来用啊。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一元多钱意味着我半个学期的学费,意味着150块腐乳,意味着全家几天的菜钱,它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所以“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设计意图: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给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所讲述的困苦生活,适当进行拓展补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四)小结延伸 升华感情
1.回读课文,为“我”和母亲的对话添加提示语
“我”和母亲的对话分段呈现,非常简短,多处没有提示语。可是,在这些简短的只字片语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那种难以启齿、矛盾、后悔、不忍、难以抗拒很多复杂的心理,它们都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请你拿起笔来,给人物的语言或前或后或中,添加合适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可以是人物的神态,也可以是人物的细节动作,更可以是人物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
(设计意图:此处安排练笔,可以很巧妙地把课文中那些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通过补白而深深地刻印在学生们的心坎上,学生更通过补白真切地体会到母亲的劳苦、慈祥与善良和“我”心底里那种深深的内疚、沉重的负担,以及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意。)
2.交流学生的练笔
3.“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此处由学生来补充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板书)我攥着的分明是母亲的博大情怀啊!在这母爱的指引下,“我”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知道该怎样回报母亲。若干年后“我”写出了一些中、短篇小说,有《亲情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还有了《雪城》、等长篇小说。“梁晓声”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我”从一个“穷苦孩子”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边说边在课题下板书:
穷苦孩子 著名作家
4.正如作者自己所写的那样:(适时添加补充)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的那份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真是的,我想我该喜悦,却没什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3、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五)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1.课外阅读:梁晓声写的《母亲》及其他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今生今世》等等。
2.板书设计:
慈母情怀
穷苦孩子 著名作家
(辅板书)希望 心血 爱 汗水 劳累 (根据回答板书)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把“我和母亲”都放在每一句的后面,这样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业安排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附录 学生练笔参考资料:
1。刚叫完第一声我就后悔了,一元五角钱的书,这么贵,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的,一元五角啊!这是妈妈的血汗钱!可是我的眼前出现了《青年近卫军》在书柜中向我招手呢!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喊了一声“妈——”
2。“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我再不敢望一眼我的母亲,我不想看见母亲脸上的一道道皱纹,我不想看见母亲那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我不想面对母亲那疲倦的面孔。我将头低下,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
3。“买书”不该说的还是说了,是那本《青年近卫军》在吸引我,是那本《青年近卫军》。在学校,我常与同学们交流《青年近卫军》的故事,甚至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在书店,我经常如饥似渴地捧着看,一呆就是2、3个小时有时可能一整天都“飞翔”在《青年近卫军》的海洋里。在梦里,有时我是这本书的主角,有时,《青年近卫军》的知识小精灵,不管别人问我什么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
4。 “你看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的?你真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她说着就皱起了粗粗的眉毛,我心里那座看似坚固的城墙,一下塌了。我呆呆地看着它们倒塌,居然没想过去扶一把。那个女人的话如针扎着我的心,一下,一下,又一下我的心却流不出血,再抬头望一眼母亲,那布满血丝的眼,不配那张还有些白皙却粗糙的脸。头发凌乱让母亲显得更加苍老。想想那女人的话,我真应该为母亲感到难过,而这种难过,却是我硬塞给母亲的!
教学反思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初读到它,就被深深打动,自然也有了要将这种情怀传递给学生的冲动。反观自己的课堂,我看到了教师力图以饱满的情感、深情的话语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动于衷,让学生浸润其间,阅读文本,感受到母爱之伟大。孩子们被感动了吗?应该说,是的。这从课末他们“向文中的母亲或是自己的母亲说几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您给我的不只是一元五角钱,更是我前进的力量!”“妈妈,感谢您赐给我生命,您的心血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眼睛已经湿润。 但是,我忍不住要问自己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问题。我知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在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之间的划分,是为了便于分析,完全是带有主观任意色彩。”从整节课来看,人文性很浓,而工具性却相对淡薄。课堂上,对于四个“立刻”、四个“供”的品味显然是浅尝辄止。回头一看,甚觉遗憾。如果能进一步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会,他们必然能更深刻地领会母亲的一片深情——自然,也会感动。 想了又想,还是不够从容,许许多多的设想都希图在40分钟内完成,又担心时间怎么也不够用的,毕竟是略读课文。于是匆匆间留下了许多遗憾。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出示课件3)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课件5)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
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出示课件7)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 吃进了肚子里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出示课件8)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 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出示课件12)
板书:瘦弱疲惫贫穷辛苦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出示课件13)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①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
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出示课件14)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⑤读,小结:
辛苦 忙碌。
(出示课件16)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
⑤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出示课件17)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五、作业。(出示课件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板书设计:
略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环境和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测,理清课文脉络
1.生字词语
龟裂攥着钱失魂落魄震耳欲聋
A.龟——读准字音,想想“龟裂的( )”,图片出示“龟裂的手”
B.攥——读准字音,请孩子们把手攥紧
C.读出“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作者简介
3.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作者是抓住母亲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一件生活小事能称得上“慈母情深”?
二、走进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用( )标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2.和同桌讨论,你从找出的每一个句子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标注在句子一旁。
3.交流汇报
(1)出示要求:
指指你找的句子在书中页自然段。
读读你找的句子。
说说这是一个( )的母亲。
(2)预设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思路点拨:
A.你发现了什么?
B.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为什么要把它放在句子后面?
C.重复三次,像是在一声声呼唤母亲;放在后面,又在句子中间加了逗号,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必须要停顿,读的慢了,仿佛母亲的动作也变慢了,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母亲的形象就变得更清晰起来。
D.抽生读,你仿佛看到母亲什么样的背?什么样的脸?什么样的眼睛?母亲这样疲惫、这样辛劳,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全班齐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思路点拨:
A.你发现了什么?
B.作者作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为什么要重复使用“立刻”?
C.母亲为什么那样忙碌?
D.抽生读。全班再齐读。】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思路点拨:
A.这句是对母亲的哪方面描写?(动作描写)哪个词描写了母亲的动作?(塞)。请学生表演——塞,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擦去板书上学生回答的词语——瘦弱、疲惫、辛劳、忙碌,母亲忘记了自己的瘦弱、忘记了自己的疲惫、忘记了自己的辛劳、忘记了自己的忙碌,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买书,这是一个多好的母亲啊!
C.抽生读。全班再齐读。】
其他句子: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3)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学习文中人物大声说话的句子时,插入环境描写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思路点拨:
A.要是你身在这样的环境,你想怎样?
B.母亲为什么没有离开?
C.全班朗读】
过渡:挣钱这样辛苦的母亲,给钱让我买书却是这样大方。想买书想到“失魂落魄”的我拿到钱高兴吗?
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三、联系自身,书写慈母情深
【是啊,我想此刻鼻子一酸的不仅是作者,还有读了作者文章的你我。买书这一件小事,经过作者细致地描写,竟然如此的感人。
其实,人间处处有真情!大事小事都是爱!
母爱如水,流淌在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里
父爱如山,蕴藏在父亲对我们的一言一行里
师生情,在老师的谆谆教导里
同学情,在同学的互帮互助里
邻里情,在邻居的关心照顾里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真情,用笔去描绘真情。】
1.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2.展示练笔,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挣钱辛劳
买书大方
(瘦弱疲惫贫穷辛劳通情达理)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上完《慈母情深》这节课,我想留给学生、留给听课老师的是内心的跌宕起伏情感。在这节课上我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的引导,你看到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背?在你的记忆当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转过身来,你看到的是一张怎样的脸?母亲曾经有一张怎样的脸?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看到的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这样的引导如细雨滋润般的熏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和感动,学生情动而辞发,受到感染并与作者梁晓声产生共鸣,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经常说语文课堂要让孩子多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要真正把握好“读”却很难。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我感觉这是以读悟情的最好范例,但怎样引导我却一直没有找到更为理想的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我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全文。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感人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但是这样的设计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找到了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教学实录,他的课堂给我做了很好的如何起引导孩子“读”的范例。尽管课文所描写的情节与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但王老师精心设计,抓住了一个切入点——“深”,整节课都引领着学生去寻找母亲那浓浓的深情。
从他的教学中,我受到启发,将这种方法引入自己的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愧为名师,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自己在备课时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呢?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文本缺少敏锐的解读能力,是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的缺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广采博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艺术性。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等词语。
2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
【教学过程】
了解作者,揭题导入
1导入,简介作家梁晓声的成就。
2从课文的1—3小节中,了解他小时候的家庭情况以及对书渴求。
①引导学生抓住“从来没有”、“一次”、“破收音机”、“吃进肚子里”感受作者家境贫困。
②引读:虽然家境贫困,但是——(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而且——(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③理解“失魂落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
5小结:母爱是平凡的,她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伟大的,但你必须用心去感受。梁晓声的成功就缘于这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再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母亲几次给“我”钱?分别是因为什么?
2生交流,师板书: “我” 母亲
想买书 塞钱
买了水果罐头 凑钱
3根据板书所给的线索,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交流,师指导说清楚、说简洁、说连贯。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当中的重点信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研读重点,体悟母爱
㈠学习4—31节,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读书的支持。
过渡:“我”去问母亲要钱是因为——,面对母亲,“我”又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是因为——(母亲工作非常艰辛)
1默读4—31节,想一想:你从哪儿感受到母亲工作是非常艰辛的?划出有关句子。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读句谈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破”、“震耳欲聋”、“烤”,从所用机器的陈旧、噪声的大、温度的高三方面体会母亲工作环境差。
(在理解“震耳欲聋”时,可结合下文中母亲“大声问”、“大声回答”来理解。)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⑴指名读句。
⑵抓住“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等词谈感受,体会母亲工作的劳累。
⑶指导朗读,齐读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⑴谈谈此句的特别之处,感受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细致地写出了辛勤工作着的母亲的形象,以及由此给“我”带来的震撼。
⑵指导朗读。
⑶比较句子,初步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进一步体会“我”此时的感受。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⑷再次读句。
说明:
这一细节描写,具体地刻画了母亲辛劳的形象。教学时,让学生谈谈此句的特别之处,并通过比较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当“我”看到母亲这一疲惫的身影时,内心产生了的极大震撼,也是“我”之后不忍说“要钱”两字的.主要原因,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至于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这一知识点只作渗透,不用作过多的分析。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⑴出示图片,理解“龟裂”。
⑵想象说话:寒冷的清晨,母亲用那龟裂的手 ;在工作车间里,母亲用那龟裂的手 ;下班后,母亲用那龟裂的手 。
⑶此时母亲却用这龟裂的手在——,那是因为——,生活如此拮据的她却因为“我”要买书而数得——,即便同事劝她——(生读同事说的话),而她却毫不犹豫地将钱——,并大声说——(生读母亲的话,指导关注“!”),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说明:
在理解“龟裂”这个词语时,老师先出示一张龟裂的手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明白龟裂就是裂开了许多缝,呈现出许多裂纹的含义。那么,母亲的手为何是龟裂的呢?一个想象说话帮助学生了解母亲龟裂的手背后的故事,从而体会母亲为操持一家的生活所付出的艰辛。最后,教师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我”买书的支持。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⑴读句,评价中关注四个“立刻又”,体会母亲争分夺秒,拼命工作。
⑵指导读句。
3回顾直接描写母亲工作艰辛的4句话,在此基础上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⑴梁晓声站在一旁看到母亲如此艰辛劳累,他的心潮澎湃,看似平静却并不平静,他越看越真切,引读:那一天,引读29、30、31小节。
⑵想象写话: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结合上文中“我”的所见所闻,写写“我”当时的想法。
⑶组织交流,体会“我”内心的羞愧、难过、歉疚,以及“我”对母亲的孝心。
㈡学习32—35节,感受母子情深。
1理解“数落”,母亲会怎么数落?体会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板书:支持)
2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 ……”,体会“我”不辜负母亲的决心,读出语气。(板书:感激)
三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母亲不仅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而且支持我读书,为我的文学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是慈母情深育我成长。而梁晓声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爱,并以此为动力,实现了母亲的心愿。在生活中,我们也拥有母亲的深情,让我们也为自己无私的母亲赞颂吧!
齐读《游子吟》。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情深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父爱如山,父爱如海。请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朗诵这首诗。父亲是力量,父亲是勇气。那么,那千年万年亘古不变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读题)
2、师在“深”字下标上着重号,提问:为什么老师要在“深”字下标上着重号?(再次深情朗读题)
二、以学生归纳的主要内容为例,初步了解课文,引出对“深”的思考。
1、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这是两位同学进行本单元第一步预习时归纳的主要内容,你们看看谁归纳得比较准确?(师引导简练归纳)
师过渡:拿钱给孩子买书,对于今天的母亲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在作者梁晓声母亲的身上却是伟大的爱、无私的情呢?慈母的情到底深在何处?
三、按要求默读,静思、动笔,自主体会
1、静心默读,用心思考,动笔勾画
要求:文中总有让你感动的地方,请用“”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特别是从那些词语表现出来?并做上记号。
2、汇报
提示:感动的地方多吗?谁来把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四、整体呈现孩子们朗读的片段,引导细致品味
1、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2、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师板书:慈母的情深在那疲惫不堪的眼睛里。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板书:慈母的情就深在毫不犹豫的一塞里。
画面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五、表达孩子的情深,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还有人不会被这样的慈母打动吗?作者被打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朗读:
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找多人读)
2、倾诉心语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此时此景,我有多少话,多少情,想对母亲说?
可以说你的自责、你的心疼、你的懂事、你的感激……
3、师:听了你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老师也想把心中的话语化作诗歌送给母亲。
总有一个人给我们温柔,
像是春日里淅淅的细雨。
总有一个人给我们鼓励,
像是冬日里温暖的太阳。
总有一个人给我们信念,
像是夏日里灿烂的朝阳。
母爱如水,
母爱如丝,
母爱如海。
4、最后,让我们为普天下所有的母亲献上一首歌《懂你》。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诗歌《纸船寄母亲》
附板书: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 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慈母情深”。
(二)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本单元我们主要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ppt1:
出示第六单元语文要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八课《慈母情深》。
ppt2:
出示课文题目
通过题目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位慈祥的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题:《慈母情深》。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ppt3:
出示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场景、细节来表现慈母情深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ppt4:
出示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慈母情深”写了哪些内容?(停留5秒钟)
阅读之后,你一定了解了课文写了三部分内容。
ppt5:
出示三部分内容
梳理课文内容
起因
(第1—5自然段)
“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可是对于书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小工厂。
经过
(第6—34自然段)
在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
结果
(第35—38自然段)
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是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
了解了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这三部分内容合并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试着说一说。(停留3秒钟)
(三)学习生字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ppt6:
出示本课词语
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忙碌
酷暑
噪声
压抑
辞退
权利
连续
广播
机械
脊背
数落
龟裂
最后一组词语注意:“机械”的“械”字读“xiè”,“脊背”的“脊”读三声,“数落”的“落”读轻声。
ppt7:出示多音字
“龟”字有两个读音:
当形容裂开许多缝子,呈现出许多裂纹时,这个字读jūn,组词:龟裂
当指爬行动物龟类时,这个字读ɡuī,组词:乌龟
ppt8:
出示本课词语
请同学们把这组词再读一遍。
2、学写生字
ppt9:
出示生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5个(出示生字表),其中有三个字难写易错。老师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
“抑”字的中间部分是两笔:撇—竖提。
“酷”和“酸”字是“酉”字旁,不要写成“西”。
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两个,注意做到书写正确、美观。
研读课文,体会场景、细节描写蕴含的感情
1、体会一元钱的重要
学完字词,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慈母情深。
ppt10:
出示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买一本书价只有一元多钱的书很容易做到。但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却是相当困难的。
ppt11:
出示资料
六十年代初期,老百姓家庭都不富裕。有些劳动者工资收入很低,辛辛苦苦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只有几角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师读资料)结合资料,我们知道了在60年代初期,有些劳动者家庭收入很低,生活非常贫穷。一元多钱,也许今天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对于作者一家人来说却非常重要。
ppt12:
出示相关语句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师读句子)一元多钱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了。买一本小说意味着我们一家人两天的口粮就没有了。在这个连收音机都被卖了换生活费的家庭里,“一元多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这一元多钱母亲是怎样辛苦挣来的呢?她又是怎样给我的?让我们结合课文中“进工厂找母亲”和“母亲给钱买书”这两个场景寻找答案吧。
3、体会一元钱的“得”
ppt13:出示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慈母情深”?
同学们可以在书上圈画重点词句,标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停留5秒钟)
大家是不是找到了这几处场景的描写:
ppt
14:梳理场景
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画面。(师范读)
ppt
15:场景一(初到厂房)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通过这一处场景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认真阅读的.你一定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那个地方不足二百平米,如此“低矮”、“潮湿颓败”,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挤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热得像“蒸笼”,噪声“震耳欲聋”。想不到母亲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的,作者内心充满了震惊,又无比地心疼母亲。
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内心的震惊和对母亲的心疼。
ppt
16:场景二(寻找母亲)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母亲,看见她“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艰难工作的身影。简短的几句话,寥寥几笔细节勾勒出一个瘦弱的母亲,一个为了养家糊口,在恶劣环境中辛勤劳作的母亲。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ppt
17:场景三(寻找母亲)
听到了我的呼唤,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句中“我的母亲”反复出现(批注强调),作者看到了母亲直起了弯曲的脊背,看到了母亲吃惊而又疲惫的眼神,作者的心情随之而变化:震惊—心疼—感恩,一句句“我的母亲”,是作者的内心一次次被触动,是作者在内心深处一次次对母亲的呼唤,“我的母亲”反复出现,让感情表达得越来越强烈。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想象母亲的样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文中还有反复出现的语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表达效果。(停留3秒钟)
对照小伙伴找到的语句,看和你找的一样吗?
ppt
18:出示(圈画反复出现的语句)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立刻”一词反复出现四次,让作者和我们看到了争分夺秒拼命工作的母亲形象,母亲的辛劳不言而喻。由此,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段话。
ppt19:出示语句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大家再看这个语句,“那一天我第一次”反复出现,强调了作者感受到这一天的特殊意义,在浓浓母爱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责任。
ppt20:梳理总结
作者通过反复出现的词语,在不断强调中强烈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情。
4、体会一元钱的“给”
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们的生活,母亲每日辛苦工作。她默默地表达着对儿女的爱意。
ppt21:出示我和母亲的对话部分
仔细听小伙伴的朗读,从这段内容你体会到什么?(播放学生朗读音频)
这是母子间朴素简短的对话,你是不是听出了作者的吞吞吐吐,母亲的慷慨慈爱。
ppt22:出示语句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这两个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贫寒,赚钱的不易。“掏”和“数”这两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母亲挣得的钱格外珍贵。
细节的描绘使场景更加清晰形象,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贫寒的家境,艰辛的工作,母亲为什么给钱却这样慷慨?
ppt23:出示语句1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一个“塞”字,把母亲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宁可劳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多么了不起的胸襟和远见啊。
ppt23:出示语句2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一个“数落”,一个“凑足”的细节,更让我们看到母亲对自己是吝啬的,对孩子却是无私的。多么深沉伟大的母爱啊!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母亲的心甘情愿,体会母亲的伟大无私。
体会作者的感情
当我再次拿到母亲给的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ppt24:出示: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简短的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对母亲的愧疚,对母亲的心疼让“我”鼻子一酸,“攥”字更写出了母亲给的钱在“我”心中的份量。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请同学们读文章的结尾,作者交代了故事的结果“我有了一本长篇小说”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呢?是的,一个省略号意味深长,蕴含了作者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母子真挚的情感在作者人生的时间长河中缓缓流淌。
ppt25:出示语句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文章开头写到“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对书的渴望是后文向母亲要钱买书的原因。结尾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母亲的爱让“我”如愿以偿买到了这本书。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七)总结全文
一本一元多钱的书,承载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ppt26:梳理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场景、细节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位辛劳、无私的母亲形象。运用反复出现的词语,强烈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敬重、感激之情。
(八)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ppt27:出示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词和喜欢的语段。
2、
预习第19课《父爱之舟》。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牢记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感恩母亲,感恩生活。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9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 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课文后面有“口语交际·习作”和 “回顾·拓展”,其中,习作以“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与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1、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父母之爱并不陌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学生对父母之爱已有所体验,应引导学生对他眼下的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25个生字,会认28个生字。抄写并积累词语。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整体感知——默读静思、潜心会文、交流提升——整体回顾”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父母之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正确认识父母之爱,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2.懂得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感受文章所揭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文是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初读课文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流利地朗读全文。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教学流程:
一、朴实引入,感悟解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3、母爱是平凡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伟大的,只要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定会发现这平凡中的伟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在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慈母情深?然后,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恭恭敬敬地划出来。
2、静心默读,用心思考,动笔勾画。
3、汇报。
三、整体呈现孩子们朗读的片段,引导细致品味
1、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汇报。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
(3)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三: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四、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四、表达孩子的情深,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里还有人不会被这样的慈母打动吗?作者被打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朗读:
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多人读)
2、倾诉心语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此时此景,我有多少话,多少情,想对母亲说?
可以说你的自责、你的心疼、你的懂事、你的感激……
3、最后,让我们为普天下所有的母亲献上一首歌《懂你》
板书设计:
挣钱 辛劳
慈母情深 塞钱 辛苦
凑钱 心疼
达标检测:
一、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龟裂(guī jūn) 猪肚子(dǔ dù)
缝隙(fèng féng) 转身(zhuǎn zhuàn)
角色(jué jiǎo) 乐曲(qǔ qū)
二、我能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 惊天动地( )
耽搁( ) 六神无主( )
立即( ) 繁忙( )
三、照样子写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1.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2.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教学反思:
《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备课时,牢牢记住几个关键词:方法、能力、情感。教学中,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在这堂课上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理解,独立阅读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受到一定思想启迪,这就足矣。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味。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
课堂中,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学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抓住重点词句投入到自主品读中,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不亦悦乎。对文本关键语段的深入理解、体会,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再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后全班的汇报交流中,学生把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课文,从中也看出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见对一些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后,再采用交流、互相解决疑难的方法检查学习所得,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透过文字的躯体,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记忆的闪烁。语文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感悟文字魅力的场所,语文的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情感滋养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走进一位作者,走进一个心灵纯美的世界。感悟慈母情怀。在三个层次的读中,使学生行于文字,情动于中。整合《慈母情深》和《秋天的怀念》,给孩子创造一个主题下的平台,丰富孩子的认知,感悟,品析能力。是学生与文本在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对话。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通过角色换位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拜之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慈母情深》
(一)创设情境,语言激情。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学生轻唱。
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听着这歌声老师想起了一段话“花开花谢几度秋,滚滚江水向东流,人生世代新换旧,唯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天长地久至死不休。”
[以音乐烘托情感,教师语言激情,使学生走进情境,在母爱的注视中走进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课文写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鉴赏:
1、走进作者,用敏感的心描文字之“像”。
合上书,回忆课文,捕捉文中最令你感动的镜头,读出你的感受。
[捕捉文本,走进文字表象。]
2、走进文字,用细腻的心品文字之“味”。
[品味语言,指导朗读,读中升华情感。]
a。 重点词语的品析
b。 再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令你感动的原因。交流汇报。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以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b 引入材料,体会生活背景,感受文字情怀。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母亲每月27元的工资,平均每天多少钱?而我却一次向她要一元五角钱,要她辛苦一天也挣不到的一元五角钱,带着你此时的感情再读这一幕幕镜头吧。
c 配乐《睡莲》再次激情,在音乐中师生共读每一处感人的镜头。让画面流动于心,让情感流泻于声。
[审读赏析感受文字熏陶。]
d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我不忍,我多想转身跑掉,可是。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听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的话中有她的期待,自豪,骄傲。一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怎样纯粹,无私的爱啊。
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这是我今生今世听到的最美的声音,这是母亲给我的一股无穷的力量,这是滋润我生命的清澈的甘泉,这是普天下母亲共同的心声。这如但丁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走出文字,用感恩的心抒文字之“情”。
[迁移训练]
母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细细清清的流淌在我们生活的处处角落,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捕捉生活中令你感动的每一处镜头用你的文字书写感恩之情。
二、补充学习《秋天的怀念》
1、资料导入: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去了呢? 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太辛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看过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带上这份沉重的思念,一同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自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词语并作批注。
3、交流汇报。
[预设]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
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
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母亲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简单的话语包含着做母亲的对儿子的多少深情。有娘在就有儿在,母亲的话里沉淀了多少对生命的理解。
母亲总是这样轻轻地,亲亲地,苦苦地爱。巴尔扎克说:“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能得到宽恕。”
4、史铁生读懂了母亲的心,又是一个秋天,他会怎样呢?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有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1
一、理解“深”这个题眼
在此 “慈母情深”而非“慈母情”,足见这个“深”字的分量。大爱无言、春风化雨,是为母爱之深远。擦亮了“深”这个题眼,必将进一步擦亮整个文本的言说意图和人文意蕴。
读题目: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读得不错。请注意这个“深”字的读法,我们再读一遍!
生:(齐读)慈母情深(“深”字读成了重音)
二、品尝“鼻子一酸”的味道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做一道课堂练习。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
师:不准看书!请大家凭着自己在预习课文时留下的印象,在括号里填上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好,现在开始!
生1:(朗读这段文字,注意“龟裂”的读法)
生2:(齐读)攥!
三、分析句子
句1:(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环境描写:震耳欲聋
句2:(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动作、神态描写:……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句3:(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动作描写:立刻……立刻……立刻……立刻……
句: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细节描写:“塞”字饱含深情
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的四个重要画面。母亲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广角镜头;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那是一个慢镜头;母亲工作的忙碌和疲惫,那是一个快镜头;母亲塞钱给儿子,那又是一个特写镜头。
四、写感受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诉啊!
五、听歌曲深化
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一首《懂你》的心曲吧!
六、板书
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通过品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关于母爱的诗歌,大家还记得吗?(师生共同背诵《游子吟》)
2、母爱是伟大的,是值得赞美的。梁晓声是怎样赞美自己母亲的?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下吧。
板书:引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
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
板书:不容易
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得之很难。)
四、入景融情,感悟情深
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可是文中的“我”拿到钱,却是什么反应?(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2、为什么鼻子一酸呢?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请用笔恭恭敬敬地画下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交流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1)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很差)
(2)“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耳朵快要被震聋了。)
(3)假如这样的噪音向你扑面而来是什么感觉?(很难以忍受)
(4)可是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一起读。
从“我”去到离开,这噪声停止过吗?读……
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前天的?明天?后天?
作为儿子看到这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滋味?(很心疼、很难过)
看到自己的母亲在这样的一个令人烦躁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我怎能不——鼻子一酸。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
B、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极其瘦弱、弯曲、烤”)(母亲的工作环境很不好,母亲很辛苦)
(2)母亲的背已经是极其得瘦弱了,当“我”看在眼里时,是什么感受?(心像被万根钢针扎了一样)
(3)这样,“我”又怎能鼻子不酸了。
C、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此刻,看到母亲你是什么感觉?(吃惊、心酸)
(2)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啊!仔细观察这些句子,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续使用三个“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出现在句子后面)对比读。有什么不同?(反复强调“我”的吃惊,母亲的疲惫、劳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从心底发出呼唤,所以“我的母亲”连续出现)请你带上这样的感觉,再读这个句子。
(3)听老师范读,指名读。
(4)如果“我”今天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读出母亲的辛苦;如果“我”不近距离观察母亲,“我”又怎会懂得母亲的疲惫,读出疲惫。这般辛苦的母亲不禁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如果说这句话是慢镜头的话,那你能找到一组快镜头吗?
D、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读完这句话,带给你最深的感觉是什么?(忙碌)
(2)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觉?(立刻又)你能给“立刻”找个近义词吗?(马上、立即等)
(3)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近义词,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让整个句子变得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是吧?你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去,读读,和我们课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用四个立刻,母亲工作的节奏很强,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顿。)指名读
(4)母亲你是如此的憔悴,你就不能停一停吗?母亲你是如此得瘦弱,你就不能歇一歇吗?母亲你是如此得疲惫不堪,你就不能喘口气吗?(不能,我还得养家糊口,还要供你们上学,还要……)
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
(2)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个词呢?把“塞”字圈出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母亲是怎样塞的?(毫不犹豫、使劲、坚定……)
(3)你说这是怎样的一塞?放进去,读一读。
是的,不要小看这几个词语,这几个词语说明母亲在塞钱的那一刻,她想过吗?(没有)是啊,这是迅速地塞,这是使劲地塞,这是毫不犹豫地塞,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是什么?(母爱)
是的,是爱,是普通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纯真的爱,这一切都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
五、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母爱的古诗词,感受母爱的伟大。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3
一、揭示课题,就题质疑
1、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指名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讲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回答。)然后归纳,主要为:
⑴ 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
⑵ 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
⑶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等等。
二、自读课文,初步释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检查生字的认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说出大意即可。)
3、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4、初步释疑:
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初步解决质疑中的“为什么说慈母情深?或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慈母情深?”、“面对情深的慈母,“我”又是怎样的?”等。)
三、研读课文,深层释疑
1、谈话过渡:
刚才同学们从描写母亲的表现的语句中看出了母亲的情深,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读一读所画的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说说从中看出母亲怎样的情感。
4、速读课文,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的.深情。
5、读后交流:
主要是描写劳动的环境以及母亲劳动动作等语句。
四、角色朗读,体会情深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2、指名小组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学习
1、总结:为什么说慈母情深?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升华:读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自己的母亲说点什么?
3、拓展阅读: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交流: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4、拓展表达: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感谢信;或与自己的母亲说说心里话;或给自己的母亲送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等。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慈母情深”的经历。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慈母情深”的经历。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课文内容回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板书课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文中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生汇报)下面我们就去感受这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场景或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师生共同梳理场景:初到厂房(6—9)——寻找母亲(16—19)——向母亲要钱(20—29)——母亲塞钱给我(30—34)。(板书)
(一)、品读“初到厂房”。
1、引导学生思考:初到厂房情景,自由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四周墙壁破旧,潮湿,因为这是个半地下室,有一排破窗户,三分之一以上被埋在地下,窗户脏的像乌玻璃一样。
做鞋帮用布和棉毡,像我们冬天的鞋垫一样,会有很多褐色的棉絮在女工们的周围飘荡,这也是下文说褐色口罩的原因。
蒸笼都知道吧,蒸馒头,蒸包子用的,四周热气腾腾,人在里面都要被蒸熟了,太难受了。
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是“七八十”。(引读: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反复强调“七八十”目的是什么?(七八十反复出现,强调了厂房恶劣的工作环境。这样阴暗潮湿,闷热嘈杂,拥挤狭窄,棉絮飘荡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写母亲工作的辛苦做铺垫。)
师:总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场景和细节描写流露出来的慈母情深。
(二)、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描写。
1、学习任务(课件出示):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学习,想想“我”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出示“寻找母亲”的场景。(16—19自然段)。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谁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谁疲惫的眼神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疲惫的眼神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写法不同、表达效果有什么区别?(原句更能突出母亲动作的细节描写)
师:孩子们,请仔细观察语文书第77页主题图,师:母亲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眼睛紧紧地盯着缝纫机针尖处,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
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师: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母亲的脸,你看到母亲一张怎样的脸?
师: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生汇报)
师: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描写母亲这段文字。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文字你们读。(师生同读三次)
(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20—29自然段)。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只为了一个月的27元钱,平均每天9毛钱供养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孩子,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我们好几天的生活费啊,作为儿子,我还想要这么多钱买书吗?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课件出示: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你读出了什么?或者听出了什么?
师:心酸啊!心疼啊!要不出口啊!可是,母亲呢,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舍不得。再分角色朗读对话。
(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31—34自然段)。
这时旁边的女工阻止道(生接读),母亲大声回答(生接读)(这一“塞”是怎样的一塞?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
(课件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的句子,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带着这种排比语式和节奏,齐读。眼睁睁地看到极其瘦弱的母亲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如此忙碌,你得心里翻腾着一种怎样的滋味?把这种滋味带进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母亲毫不停歇地迅速投入工作,连喘息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简直是拿命去换钱啊!却将钱毫不犹豫地给了我。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慈母情。
师小结:深深的慈母情就体现在这震耳欲聋的噪音里,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里,疲惫不堪的身体里,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里,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整整工作了十二年,在贫困中尽到了母亲最大的责任。这无私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就是“慈母情深”。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为什么?(我照顾母亲的责任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对书的渴望。)
作者回报母亲的还有一部部美轮美奂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如今他已成为蜚声文坛的大作家,他的的名字已被列入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努力和天赋,更因为有一个理解和支持他的母亲,是母亲成就了一个孩子儿时最初的梦想。
三、学习课文结尾部分。
小组讨论: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1、孩子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浓浓的爱里,你有过让你感动“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2、最后让我们用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略)。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5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学科: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1、导入课题并板题。
2、课件出示习题,生完成练习。
二、研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下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划下来。
2、 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三、拓展想象,升华感情
1、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拿起笔,写下来。
2、(放音乐,生动笔,师巡视。)
3、交流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震耳欲聋 慈母情深 疲惫不堪 似海深塞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2-23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1-30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1-30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范文01-14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04-05
【荐】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4-05
【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4-05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推荐】04-05
【热门】慈母情深教学设计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