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04 01:14: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儿行千里,母担忧,记得怀揣着入学通知书的离家时候,母亲很早在起床为我煮饺子,之后母亲流着泪和父亲把我送到车站,一直到现在每次离家的时候父母还以一样的为送行,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要嘱咐一句,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什么事情多想一想,我叩首,再道一声:“感恩的父母!”

  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心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束了。杨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束了。在这学期的日子里,杨老师和我们一起走过了这段中国传统文化的日子,让我们有点依依不舍,不愿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再见。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杨老师的讲解下,讲的非常生动有趣。特别是杨老师的渊博知识、诲人不倦的态度,非凡的谈吐,征服了我们。向我们传授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习得了传统文化的精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全面介绍,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科技、文学、艺术、史学、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和我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以前只是认为精神方面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我现在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止表现在这方面,还包括更多的东西:科技、文化典籍、宗教、教育、艺术、文学等等众多的东西。比如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即饮食文化、衣饰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成就和特点,使《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设置更加有必要。它使我们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它有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认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我们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具于以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总要意义,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设置,应该让更多的院校专业设置,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下,在西方思想的泛滥下,我们每一个国人都应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东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的作用。只有热爱中国文化,才能是国人更加自豪,才能使国家立于民族之林,才能在现代中生存。

  特别是在近年来,兴起的中国热,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当西方的发展进行到死胡同的时候,他们开始向这个东方,东方的中国寻求解决的道路。原因就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他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知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治世不一道,变过不必法古”的变革精神;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奋发图强的锲而不舍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总之向我们传授了太多的中国最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2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3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4

  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我们人大机关逐步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这一系列的报告和电视专题片,感到自己受到了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憾,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纠正了以前的很多错误认识,也开始学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古代传统和现代生活。

  《弟子规》我以前接触到的不多,只是想当然的把它当成是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是以前古代儿童刚开始学习的启蒙读物,但里面提到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太熟悉了,我小的时候,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天天都给我讲,什么王小冰鱼,丁郎刻木、芦花絮衣等,长大上了中学以后,就开始感觉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到今天都这么大的人了,还用再学这个吗?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听了钱文忠教授所讲述的《弟子规》后,才感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太少了。《弟子规》通篇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听起来全部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好象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是古人根据《论语》等儒家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是古时候对孩子从小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事等各方面树立道德规范的典范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教给我们该怎么学习做人道理的纲领著作。现代社会是物欲横流、道德和价值观扭区,人情冷漠,我们把以前的很多很美好的传统道德都给抛弃了,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有必要。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这种事情我们实在听得太多了,广东小悦悦事件、老太太倒地该不该扶等问题,这种问题都能拿出来讨论,说明现在社会的道德滑坡已经很严重了,象传统文化论坛中陈大惠老师做得是一件春风化雨般很有意义的工作,逐步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纠正人们扭区的价值观,大力弘扬和继承传统道德和文化,这在现在确实是很有必要的。看了这一系列片子后,确实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够的。

  孝敬父母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是第一位最重要的,以前没看这些片子前确实对这些没做过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因为从小在县城长大,从上学、工作、结婚、有孩子,基本没大受过什么罪,因为有很多事都是父母给包办代替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xx《快乐的大树》,非常感动,感到父母就象是那棵大树,把自己的所有全都给了孩子,还恐怕孩子不快乐。现在才感觉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相比真是少得太多太多了。前段时间我们买房子,没有两边父母的资助也实在是不敢想,这两天装修,父亲一直说“你们还贷款不容易,过段时间我们再想办法给你们筹集一点。”老人是只要有一点能力,也都会想着孩子,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老人的百分之一也就他们也就使他们满足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

  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处事修养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向新同事学习新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学习表面,还要努力将之付诸于实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教书育人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可耻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但是在年轻的中国一代中,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所以我们现在仍有必要系统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授于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当将其应用在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上,努力做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这项工作。

  经过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培训,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无论是蔡礼旭老师、钟茂森博士的"孝"主题讲座,还是肖陈颖老师的运用弟子规来教育感化学生,无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我在听讲座的同时,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颜。

  在几位名师的讲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专题讲座。肖老师亲切、大方,还有那发自内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带入了她的讲述中。肖老师体态优美,语言流畅,讲话速度比起一般语速要慢些,却显得更加稳重,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让听课的人心里很舒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样面带笑容上课,学生一定也会感觉上课是种享受吧。

  肖xx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率先用《弟子规》教学法,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爱与感恩,使得孩子们的道德素质与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肖陈颖老师讲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规来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听了讲座,重新拜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后,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女儿,一个老师的深刻的反思。

  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肖老师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快速的节奏和浮躁的氛围,不仅让学生也让我们老师内心不再是那么沉静。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中任教,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课堂秩序不尽如人意。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学生成长和在教学工作中懈怠的借口。我原来在教学中总是容易“三分钟热度”,在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时间长了,当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的时候,就会心生懈怠,只重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做班主任工作时,一开始也是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但当学生一再犯错时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现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一份真正的爱心。没有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改进,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自信的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败。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学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则。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只要我们用心、用行动去做每一件事,不仅仅能让我们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会培育出许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做一个真正幸福的教师,让我们把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6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于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的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什么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净化我们的心灵。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7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8

  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看多了人间冷脸,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眼泪。看到演讲台旁的大屏幕上幼小的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深情地叫着“妈妈”,“妈妈”。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妈妈”“妈妈”的叫着我啊!妈妈,多么美妙的字眼啊!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的呼唤妈妈,那些生活的小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那天刚满四个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进门,把孩子放到床上便翘着脚坐到旁边看电视。厨房冷冰冰的,房间乱糟糟的。年轻的我不会看脸色,一边笑着和婆婆说话,一边赶紧做饭做卫生。我幼小的儿子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小脸一直挂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转。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饿了多久,只想把事赶紧做完。等我弄好饭,做好卫生,站到床前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儿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小脸转到一旁格格的笑,我惊讶极了,孩子才四个月,居然会叫妈妈?我惊喜地抱起孩子,儿子又冲我叫了一声“妈妈”,小眼睛里都是笑。我浑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儿跪乳知道感母恩,我这么小的孩子饿着肚子,不哭不闹望着母亲欢笑,难道不是感母恩吗?这也是一种孝啊!

  儿子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病,途间路过一家花圈寿衣店。儿子远远地站住了,表情肃穆,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贵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问他:怎么会想到送妈妈花圈呢?妈妈还要把你和妹妹养大才能死啊!儿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脸一字一顿的说:妈妈,我是说你很老很老以后死了,我会买最贵的'花圈给妈妈。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儿子,心里感动极了。我的孩子该是多么的爱我这个妈妈呀!我的孩子没有学过孝道,这么小的年龄,却已经知道妈妈去世后要厚葬妈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孝啊!

  生活的艰难磨没了我的耐心,对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择言,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就算刚骂他出门,他也不忘说一句:妈妈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听力不好,他是叫我过马路小心车辆。心里也感动转眼却还是态度恶劣的对我的孩子。看着演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主讲的内容是要教好孩子学孝道和弟子规。我真想对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应该是他们,而应该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学习啊!

  我的孩子真的是很聪明很孝顺。那天大雨,儿子没带伞,看着已经放学了,又没法联系他,只有呆在家里站在窗边望着车站干着急。真是老天保佑,孩子下车时瓢泼的大雨居然停了。看着儿子轻快地步子过了马路,我心里松了口气。进门后儿子很得意的望着我的脸说:妈妈,你儿子很棒,这么大的雨身上一点没淋湿噢!是啊,我的孩子是很棒!这么大的雨居然没淋湿自己,他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他知道怕父母担心,所以学会了保护自己,这不是孝又是什么? 难道孝道真是需要学才会吗?

  吃晚饭后坐在桌旁和儿子谈论我去听了传统文化课的事,儿子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牵强附会,爱和孝并不需要写到脸上。磕头作揖只是形式,古时候是因为没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变成了下跪。现在是新世纪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吗?难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顺的人吗?还有节俭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都节俭了,消费自然就少了,经济自然就会停滞不前了,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这样好吗?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妈妈。

  我看着儿子,感觉好新奇,原来只是个高中生的儿子居然懂得这么多事情,看来我怎么样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小学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小学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小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更应该是我们这类自以为是的小学生啊!这样想想,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9

  4月21日—24日,济宁市第一期国学经典教育导师培训,在济宁教育学院举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受益匪浅。

  在紧张的两天半的培训中,共听报告五场,深深被精当的讲解折服。尽管我有很多的内容听得一字半解,但是讲解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激励并鼓舞着我。给我们授课的这五位教师,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但是他们的讲解是那样的激情四射,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接现实,他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讲课,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诠释着传统经典文化。他们尽管年龄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都很好,真的是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的'骆承彬教授不仅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有一个高寿的母亲。说来话巧,一个102岁,一个106岁,都是在去年的时候“寿终正寝”,留下了二老“孝”的佳话。

  我们培训的是传统文化,我在想,或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滋养,造就了二老良好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中国的传统文化难道有这么强的魔力?亦或是其他的原因。在不同的培训场合,我也听说91岁的老教授讲课的讲义是用小楷字体的功力打造,而在授课的现场侃侃而谈,这就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想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是非常的高寿,我不知道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教人求真向善,叫人内心平静。人内心平静了,达到了一种体内外的平衡,人就会心情愉悦,充实乐观。我想,在社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下,重新弘扬传统文化,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德性在目前的却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够拯救中国的现实,达到一种理性的和谐!

  回想专家的授课,犹如响彻在两耳的阵阵东风,又犹如沁人心脾的汩汩清泉,给人以无尽的精神洗礼。面对现实,又感觉差距甚远。也许这种从骨子里拯救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要从娃娃入手,从中国这束希望之花的根部抓起,才会抓出收获?期待花朵明天的辉煌与明艳的!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之于企业则寓意着“基业长青”。如何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基业长青?只有靠文化。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文化。在当今世界逐渐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品、技术、服务、品质等都将走向国际化,唯独公司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不会被同化。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首先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理念作为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准则。

  企业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如果把公司的企业文化比作一颗大树,则精神文化就是大树之根,制度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干,行为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枝,物质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叶,而大树结出的硕果则是公司的业绩。企业文化从本质上体现出公司领导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归宿,它包含核心理念(公司愿景、公司使命、公司精神、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二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公司愿景指明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使命指出了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公司精神展现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心理模式,公司核心价值观规范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经营理念表明了公司在未来三、五年的经营战略、经营思路、业务模式等,管理理念向全体职员工昭示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关于人才、领导、团队、制度、沟通、员工成长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这些对公司的长远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营造与构建公司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道、释(佛)三家的思想与文化体系,三家的道德观都以“孝悌”、“忠恕”为理论中心和精神旨归,从而延伸出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基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因为它们都是从基本的人性出发去考虑与解决问题,所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管理艺术、价值理念体系、管控适度的制度体系、团队绩效、心智模式、用人标准、管理思维与境界等的建设、改善与提高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对改善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与管理境界具有现实意义,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成功的关键,他们的管理境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司适格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影响公司的业绩。“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比如一个思想与心胸狭隘的管理者是很难培养出知识、技能与心态俱佳的部属,更不可能在选人、用人、育人与留人方面培养与使用“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团队、部门和公司的业绩。因为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能给其用武之地就会流失并成为竞争对手。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境界方面提供了借鉴,如其主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等思想与主张,都要求管理者须以身作则,成为部门人员的导师以“包容万物”的良性心态去教化和感化员工使之成为公司需要的人才,优秀的管理者要具备把顽劣之徒变成优秀人才的信心、耐心、能力和勇气。同时,优秀的管理者也必须是有信仰的,要把对公司的责任、信念与追求成功的渴望变成自己的信仰,向员工灌输与宣导公司发展与成功的信心、理念与价值观,要对全体职员工进行彻底的“洗脸、、洗手”,“洗脸”要求管理者身为公司的一员,必须带头带领员工维护公司的荣誉与形象;“”要求管理者必须带头带领员工接受、融入、遵循并坚信公司的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洗手”要求管理者必须坚持并做到两袖清风、先公后私,不因私废公。这样,才能团结并引领全体职员工成为对公司忠诚、负责、奉献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引起公司各级管理者的重视,计划针对公司各层次的管理者及职员工开展培训,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开展专门培训课程,主要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以改善其心智模式,提高其管理境界与管理水平;对基层人员主要加强《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导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做人做事的责任心与道德观念。

  以上,就是我在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后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0

  在我们椒江有许多文化墙,烈士山脚下就有一处。在那幽静的小路旁是一排图字结合的文化墙。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过饭,一起来到烈士山脚下参观文化墙。我们来到了山脚的小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千字文》三个大字,接下来是千字文的简介,我从介绍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兴嗣所编的,《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据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絮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首理、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张。”说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的天文现象。接下来是有关自然地理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说的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黄金产地在金沙江,玉石产在昆仑山冈。有修身养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说的是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口呼喊声传得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还有关人伦道理的“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说的是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

  我一边走一边看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们学习,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命脉传承了五千年,而作为传承的主线,却始终是孝。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其实质不都是在演孝吗?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为先”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课程教育了我们该如何去行孝“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首先,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更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今天,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志。

  第一条就是我们需要做到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1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是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2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于华夏民族的先祖,带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优秀的精神粮食,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1、百善孝为先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终坚持“孝”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来孝是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与品质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在古代浓重的重孝的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杰、淳于意等人。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情况确背离了先人所创造的孝的社会,在网上、报纸上等都时常出现对父母不孝的事例。这让我们在中国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感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在当今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学校学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我之前只是认为原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平时回家的时候就是给父母买些东西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殊不知动物都知道反哺更何况作为我们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类。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根本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我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特别是在学习了现代孝的榜样之人的做法,感触很深,父母把我养育到这么大,供我上学,一直在不停的在为我无私付出,想想自己给他们回报了些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反而可能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还要与父母争论顶嘴,让父母生气真的很不应该,以后绝不能再犯。

  2、学会感恩

  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词》中所概括的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老师教授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今后有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同学的合作帮助,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农夫的辛勤耕云,让我们有了一日三餐;还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工作,实际都是一种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不会再因为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学习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如没有来自各方面帮助支持,就凭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学会谦卑,这样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争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才能愈加亲密。

  3、学会奉献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想起了以前学院的学生干部和班上的干部,他们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提供服务。他们在面对我们的不满甚至有点不讲道理的情形下,仍然坚持着笑脸,为我们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他们所做的一切令我非常感动。这几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学院的辅导员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日日操劳之外,我们的学生干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他们的不辞辛苦,无私奉献,才始得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是如此井然有序。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他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对于自身所缺的就是如何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何抱着一颗无私的心,为同学和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服务,为自己增光。

  此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让我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对不足之处,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把这些不足改正过来,就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我们才能知道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社会就会更和谐,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3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门技击之术,同时也是一门养生修身入道之学。它有着丰富的技击内容体系,艺术般的攻防方式,更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

  而就在它的技击内容而言无非就是对人体各个部分加以锻炼和加强,从而达到非普通人能所及的地步。

  就比如说它对头,腿,手,骨头,皮的修炼。从而创出的武术;铁头功,佛山无影腿,醉拳,缩骨功,金钟罩等。体系则是以天人合一,太极哲理,人道与气和知行合一为主流观点的。而理论基础是在阴阳,五行,八卦戏一套哲学范围。

  就养生而言,传统武术养生则有大养生与小养生之别,大养生包括“三基大养”即“居住”“饮食”和“环境”三个大的基本方面,以及“动养”“静养”“神养”“节养”德养“六个小的要求。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小养生并不是大养生减去三基而是指其居住条件,饮食条件,环境条件。

  但是总的来说养生和技击是不容分割的,而且具有中国国术之称的武术自古以来就与养生有着不解之缘。况且武术界更是有一种说法兄有先养生,强身,健体,壮身,达到身体的强健因而才可进行技击。不然的话身体虑弱或不够强壮,不击自倒。何谈与人较技呢?因此,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养生,强身之道。且武者们穷其毕身精力把修炼的首要目标是放在增长本源上性的功力之上,以达到先养生,壮身而后提高技击实战效用为目的。

  既然武术的本质上市一门以“技击“打斗为追求,以养生,强身,修身,为根本且的门类。那么毋庸置疑,武术在养生方法学问的积累上有其独到之处。而就传统武术而言,拳起于易而理成厌,易理和医理事拳理的主要构成因素。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养生要义总结为:“通过行拳修炼来达到身体阴阳二气的最佳平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中也有这样一句话。“静者寿,噪者失”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的武学经典非太极所禹。而太极武学的奥义在于练功对过程中“以静求功”以此来开发人体的神经功能。

  “静者寿,噪者动。”这句话似乎能够很好的解释今天的武术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热武器的不断创新。技击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武术界的躁动者也似乎少了很多。不然任你武功再高,我也能一枪干倒。由此武学的格斗和技击犹如枯萎的花朵。不过还好还有一朵正在盛开的朵。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中华传统武术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代替作用和影响。归其原因是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4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06-20

传统文化经典心得体会03-01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2-17

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06-13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03-28

传统文化研修心得体会08-24

弘扬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05-13

[精选]弘扬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05-17

[必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5-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儿行千里,母担忧,记得怀揣着入学通知书的离家时候,母亲很早在起床为我煮饺子,之后母亲流着泪和父亲把我送到车站,一直到现在每次离家的时候父母还以一样的为送行,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要嘱咐一句,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什么事情多想一想,我叩首,再道一声:“感恩的父母!”

  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心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束了。杨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束了。在这学期的日子里,杨老师和我们一起走过了这段中国传统文化的日子,让我们有点依依不舍,不愿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再见。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杨老师的讲解下,讲的非常生动有趣。特别是杨老师的渊博知识、诲人不倦的态度,非凡的谈吐,征服了我们。向我们传授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习得了传统文化的精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全面介绍,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科技、文学、艺术、史学、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和我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以前只是认为精神方面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我现在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止表现在这方面,还包括更多的东西:科技、文化典籍、宗教、教育、艺术、文学等等众多的东西。比如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即饮食文化、衣饰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成就和特点,使《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设置更加有必要。它使我们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它有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认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我们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具于以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总要意义,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设置,应该让更多的院校专业设置,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下,在西方思想的泛滥下,我们每一个国人都应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东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的作用。只有热爱中国文化,才能是国人更加自豪,才能使国家立于民族之林,才能在现代中生存。

  特别是在近年来,兴起的中国热,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当西方的发展进行到死胡同的时候,他们开始向这个东方,东方的中国寻求解决的道路。原因就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他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知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治世不一道,变过不必法古”的变革精神;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奋发图强的锲而不舍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总之向我们传授了太多的中国最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2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3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4

  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我们人大机关逐步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这一系列的报告和电视专题片,感到自己受到了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憾,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纠正了以前的很多错误认识,也开始学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古代传统和现代生活。

  《弟子规》我以前接触到的不多,只是想当然的把它当成是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是以前古代儿童刚开始学习的启蒙读物,但里面提到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太熟悉了,我小的时候,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天天都给我讲,什么王小冰鱼,丁郎刻木、芦花絮衣等,长大上了中学以后,就开始感觉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到今天都这么大的人了,还用再学这个吗?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听了钱文忠教授所讲述的《弟子规》后,才感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太少了。《弟子规》通篇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听起来全部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好象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它是古人根据《论语》等儒家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是古时候对孩子从小在学习、生活、待人处事等各方面树立道德规范的典范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部教给我们该怎么学习做人道理的纲领著作。现代社会是物欲横流、道德和价值观扭区,人情冷漠,我们把以前的很多很美好的传统道德都给抛弃了,因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有必要。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这种事情我们实在听得太多了,广东小悦悦事件、老太太倒地该不该扶等问题,这种问题都能拿出来讨论,说明现在社会的道德滑坡已经很严重了,象传统文化论坛中陈大惠老师做得是一件春风化雨般很有意义的工作,逐步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纠正人们扭区的价值观,大力弘扬和继承传统道德和文化,这在现在确实是很有必要的。看了这一系列片子后,确实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够的。

  孝敬父母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是第一位最重要的,以前没看这些片子前确实对这些没做过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因为从小在县城长大,从上学、工作、结婚、有孩子,基本没大受过什么罪,因为有很多事都是父母给包办代替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xx《快乐的大树》,非常感动,感到父母就象是那棵大树,把自己的所有全都给了孩子,还恐怕孩子不快乐。现在才感觉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相比真是少得太多太多了。前段时间我们买房子,没有两边父母的资助也实在是不敢想,这两天装修,父亲一直说“你们还贷款不容易,过段时间我们再想办法给你们筹集一点。”老人是只要有一点能力,也都会想着孩子,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老人的百分之一也就他们也就使他们满足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

  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处事修养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觉得自己已经学完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向新同事学习新观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同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学习表面,还要努力将之付诸于实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教书育人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可耻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欧美、韩、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

  但是在年轻的中国一代中,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华夏文明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今社会面临着危机,只有传统文化才是立于不败的民族基石,所以我们现在仍有必要系统地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授于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应当将其应用在教书育人这份事业上,努力做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这项工作。

  经过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培训,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无论是蔡礼旭老师、钟茂森博士的"孝"主题讲座,还是肖陈颖老师的运用弟子规来教育感化学生,无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我在听讲座的同时,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颜。

  在几位名师的讲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专题讲座。肖老师亲切、大方,还有那发自内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带入了她的讲述中。肖老师体态优美,语言流畅,讲话速度比起一般语速要慢些,却显得更加稳重,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让听课的人心里很舒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样面带笑容上课,学生一定也会感觉上课是种享受吧。

  肖xx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率先用《弟子规》教学法,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爱与感恩,使得孩子们的道德素质与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肖陈颖老师讲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规来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听了讲座,重新拜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后,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女儿,一个老师的深刻的反思。

  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肖老师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快速的节奏和浮躁的氛围,不仅让学生也让我们老师内心不再是那么沉静。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中任教,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课堂秩序不尽如人意。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学生成长和在教学工作中懈怠的借口。我原来在教学中总是容易“三分钟热度”,在刚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时间长了,当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的时候,就会心生懈怠,只重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做班主任工作时,一开始也是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但当学生一再犯错时就容易失去耐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现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一份真正的爱心。没有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改进,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自信的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败。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学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则。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下,只要我们用心、用行动去做每一件事,不仅仅能让我们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会培育出许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做一个真正幸福的教师,让我们把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6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于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的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什么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净化我们的心灵。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7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8

  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看多了人间冷脸,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眼泪。看到演讲台旁的大屏幕上幼小的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深情地叫着“妈妈”,“妈妈”。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妈妈”“妈妈”的叫着我啊!妈妈,多么美妙的字眼啊!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的呼唤妈妈,那些生活的小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那天刚满四个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进门,把孩子放到床上便翘着脚坐到旁边看电视。厨房冷冰冰的,房间乱糟糟的。年轻的我不会看脸色,一边笑着和婆婆说话,一边赶紧做饭做卫生。我幼小的儿子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小脸一直挂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转。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饿了多久,只想把事赶紧做完。等我弄好饭,做好卫生,站到床前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儿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小脸转到一旁格格的笑,我惊讶极了,孩子才四个月,居然会叫妈妈?我惊喜地抱起孩子,儿子又冲我叫了一声“妈妈”,小眼睛里都是笑。我浑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儿跪乳知道感母恩,我这么小的孩子饿着肚子,不哭不闹望着母亲欢笑,难道不是感母恩吗?这也是一种孝啊!

  儿子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病,途间路过一家花圈寿衣店。儿子远远地站住了,表情肃穆,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贵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问他:怎么会想到送妈妈花圈呢?妈妈还要把你和妹妹养大才能死啊!儿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脸一字一顿的说:妈妈,我是说你很老很老以后死了,我会买最贵的'花圈给妈妈。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儿子,心里感动极了。我的孩子该是多么的爱我这个妈妈呀!我的孩子没有学过孝道,这么小的年龄,却已经知道妈妈去世后要厚葬妈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孝啊!

  生活的艰难磨没了我的耐心,对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择言,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就算刚骂他出门,他也不忘说一句:妈妈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听力不好,他是叫我过马路小心车辆。心里也感动转眼却还是态度恶劣的对我的孩子。看着演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主讲的内容是要教好孩子学孝道和弟子规。我真想对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应该是他们,而应该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学习啊!

  我的孩子真的是很聪明很孝顺。那天大雨,儿子没带伞,看着已经放学了,又没法联系他,只有呆在家里站在窗边望着车站干着急。真是老天保佑,孩子下车时瓢泼的大雨居然停了。看着儿子轻快地步子过了马路,我心里松了口气。进门后儿子很得意的望着我的脸说:妈妈,你儿子很棒,这么大的雨身上一点没淋湿噢!是啊,我的孩子是很棒!这么大的雨居然没淋湿自己,他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他知道怕父母担心,所以学会了保护自己,这不是孝又是什么? 难道孝道真是需要学才会吗?

  吃晚饭后坐在桌旁和儿子谈论我去听了传统文化课的事,儿子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牵强附会,爱和孝并不需要写到脸上。磕头作揖只是形式,古时候是因为没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变成了下跪。现在是新世纪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吗?难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顺的人吗?还有节俭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都节俭了,消费自然就少了,经济自然就会停滞不前了,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这样好吗?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妈妈。

  我看着儿子,感觉好新奇,原来只是个高中生的儿子居然懂得这么多事情,看来我怎么样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小学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小学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小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更应该是我们这类自以为是的小学生啊!这样想想,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9

  4月21日—24日,济宁市第一期国学经典教育导师培训,在济宁教育学院举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受益匪浅。

  在紧张的两天半的培训中,共听报告五场,深深被精当的讲解折服。尽管我有很多的内容听得一字半解,但是讲解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激励并鼓舞着我。给我们授课的这五位教师,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但是他们的讲解是那样的激情四射,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接现实,他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讲课,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诠释着传统经典文化。他们尽管年龄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都很好,真的是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的'骆承彬教授不仅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有一个高寿的母亲。说来话巧,一个102岁,一个106岁,都是在去年的时候“寿终正寝”,留下了二老“孝”的佳话。

  我们培训的是传统文化,我在想,或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滋养,造就了二老良好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中国的传统文化难道有这么强的魔力?亦或是其他的原因。在不同的培训场合,我也听说91岁的老教授讲课的讲义是用小楷字体的功力打造,而在授课的现场侃侃而谈,这就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想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是非常的高寿,我不知道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教人求真向善,叫人内心平静。人内心平静了,达到了一种体内外的平衡,人就会心情愉悦,充实乐观。我想,在社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下,重新弘扬传统文化,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德性在目前的却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够拯救中国的现实,达到一种理性的和谐!

  回想专家的授课,犹如响彻在两耳的阵阵东风,又犹如沁人心脾的汩汩清泉,给人以无尽的精神洗礼。面对现实,又感觉差距甚远。也许这种从骨子里拯救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要从娃娃入手,从中国这束希望之花的根部抓起,才会抓出收获?期待花朵明天的辉煌与明艳的!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之于企业则寓意着“基业长青”。如何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基业长青?只有靠文化。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文化。在当今世界逐渐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品、技术、服务、品质等都将走向国际化,唯独公司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不会被同化。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首先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理念作为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准则。

  企业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如果把公司的企业文化比作一颗大树,则精神文化就是大树之根,制度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干,行为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枝,物质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叶,而大树结出的硕果则是公司的业绩。企业文化从本质上体现出公司领导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归宿,它包含核心理念(公司愿景、公司使命、公司精神、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二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公司愿景指明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使命指出了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公司精神展现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心理模式,公司核心价值观规范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经营理念表明了公司在未来三、五年的经营战略、经营思路、业务模式等,管理理念向全体职员工昭示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关于人才、领导、团队、制度、沟通、员工成长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这些对公司的长远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营造与构建公司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道、释(佛)三家的思想与文化体系,三家的道德观都以“孝悌”、“忠恕”为理论中心和精神旨归,从而延伸出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基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因为它们都是从基本的人性出发去考虑与解决问题,所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管理艺术、价值理念体系、管控适度的制度体系、团队绩效、心智模式、用人标准、管理思维与境界等的建设、改善与提高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对改善管理者的心智模式与管理境界具有现实意义,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成功的关键,他们的管理境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司适格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影响公司的业绩。“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比如一个思想与心胸狭隘的管理者是很难培养出知识、技能与心态俱佳的部属,更不可能在选人、用人、育人与留人方面培养与使用“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团队、部门和公司的业绩。因为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能给其用武之地就会流失并成为竞争对手。而中国传统文化在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境界方面提供了借鉴,如其主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等思想与主张,都要求管理者须以身作则,成为部门人员的导师以“包容万物”的良性心态去教化和感化员工使之成为公司需要的人才,优秀的管理者要具备把顽劣之徒变成优秀人才的信心、耐心、能力和勇气。同时,优秀的管理者也必须是有信仰的,要把对公司的责任、信念与追求成功的渴望变成自己的信仰,向员工灌输与宣导公司发展与成功的信心、理念与价值观,要对全体职员工进行彻底的“洗脸、、洗手”,“洗脸”要求管理者身为公司的一员,必须带头带领员工维护公司的荣誉与形象;“”要求管理者必须带头带领员工接受、融入、遵循并坚信公司的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洗手”要求管理者必须坚持并做到两袖清风、先公后私,不因私废公。这样,才能团结并引领全体职员工成为对公司忠诚、负责、奉献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引起公司各级管理者的重视,计划针对公司各层次的管理者及职员工开展培训,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开展专门培训课程,主要培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以改善其心智模式,提高其管理境界与管理水平;对基层人员主要加强《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导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做人做事的责任心与道德观念。

  以上,就是我在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后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0

  在我们椒江有许多文化墙,烈士山脚下就有一处。在那幽静的小路旁是一排图字结合的文化墙。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过饭,一起来到烈士山脚下参观文化墙。我们来到了山脚的小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千字文》三个大字,接下来是千字文的简介,我从介绍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兴嗣所编的,《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据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絮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首理、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张。”说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的天文现象。接下来是有关自然地理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说的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黄金产地在金沙江,玉石产在昆仑山冈。有修身养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说的是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口呼喊声传得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还有关人伦道理的“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说的是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

  我一边走一边看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们学习,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命脉传承了五千年,而作为传承的主线,却始终是孝。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其实质不都是在演孝吗?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为先”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课程教育了我们该如何去行孝“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首先,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更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今天,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志。

  第一条就是我们需要做到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1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是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2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于华夏民族的先祖,带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优秀的精神粮食,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1、百善孝为先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终坚持“孝”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来孝是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与品质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在古代浓重的重孝的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杰、淳于意等人。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情况确背离了先人所创造的孝的社会,在网上、报纸上等都时常出现对父母不孝的事例。这让我们在中国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感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在当今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学校学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我之前只是认为原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平时回家的时候就是给父母买些东西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殊不知动物都知道反哺更何况作为我们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类。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根本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我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特别是在学习了现代孝的榜样之人的做法,感触很深,父母把我养育到这么大,供我上学,一直在不停的在为我无私付出,想想自己给他们回报了些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反而可能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还要与父母争论顶嘴,让父母生气真的很不应该,以后绝不能再犯。

  2、学会感恩

  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词》中所概括的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老师教授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今后有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同学的合作帮助,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农夫的辛勤耕云,让我们有了一日三餐;还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工作,实际都是一种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不会再因为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学习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如没有来自各方面帮助支持,就凭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学会谦卑,这样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争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才能愈加亲密。

  3、学会奉献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想起了以前学院的学生干部和班上的干部,他们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提供服务。他们在面对我们的不满甚至有点不讲道理的情形下,仍然坚持着笑脸,为我们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他们所做的一切令我非常感动。这几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学院的辅导员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日日操劳之外,我们的学生干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他们的不辞辛苦,无私奉献,才始得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是如此井然有序。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他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对于自身所缺的就是如何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何抱着一颗无私的心,为同学和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服务,为自己增光。

  此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让我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对不足之处,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把这些不足改正过来,就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我们才能知道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社会就会更和谐,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3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门技击之术,同时也是一门养生修身入道之学。它有着丰富的技击内容体系,艺术般的攻防方式,更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

  而就在它的技击内容而言无非就是对人体各个部分加以锻炼和加强,从而达到非普通人能所及的地步。

  就比如说它对头,腿,手,骨头,皮的修炼。从而创出的武术;铁头功,佛山无影腿,醉拳,缩骨功,金钟罩等。体系则是以天人合一,太极哲理,人道与气和知行合一为主流观点的。而理论基础是在阴阳,五行,八卦戏一套哲学范围。

  就养生而言,传统武术养生则有大养生与小养生之别,大养生包括“三基大养”即“居住”“饮食”和“环境”三个大的基本方面,以及“动养”“静养”“神养”“节养”德养“六个小的要求。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小养生并不是大养生减去三基而是指其居住条件,饮食条件,环境条件。

  但是总的来说养生和技击是不容分割的,而且具有中国国术之称的武术自古以来就与养生有着不解之缘。况且武术界更是有一种说法兄有先养生,强身,健体,壮身,达到身体的强健因而才可进行技击。不然的话身体虑弱或不够强壮,不击自倒。何谈与人较技呢?因此,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养生,强身之道。且武者们穷其毕身精力把修炼的首要目标是放在增长本源上性的功力之上,以达到先养生,壮身而后提高技击实战效用为目的。

  既然武术的本质上市一门以“技击“打斗为追求,以养生,强身,修身,为根本且的门类。那么毋庸置疑,武术在养生方法学问的积累上有其独到之处。而就传统武术而言,拳起于易而理成厌,易理和医理事拳理的主要构成因素。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养生要义总结为:“通过行拳修炼来达到身体阴阳二气的最佳平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中也有这样一句话。“静者寿,噪者失”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的武学经典非太极所禹。而太极武学的奥义在于练功对过程中“以静求功”以此来开发人体的神经功能。

  “静者寿,噪者动。”这句话似乎能够很好的解释今天的武术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热武器的不断创新。技击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武术界的躁动者也似乎少了很多。不然任你武功再高,我也能一枪干倒。由此武学的格斗和技击犹如枯萎的花朵。不过还好还有一朵正在盛开的朵。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中华传统武术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代替作用和影响。归其原因是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4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