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评课稿

时间:2024-11-18 15:39:11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的评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的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的评课稿

音乐的评课稿1

  1、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各种各样的音乐乐器,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2、“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孙老师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季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出色。

音乐的评课稿2

  上午,我到一年级八班听了潘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艺术课。潘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师生问好,学生练唱。

  教师强调学生的坐姿。

  二、复习歌曲:

  指名演唱以前学过的歌。

  学生一:2名女生演唱《上学歌》,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唱。

  教师提出要求:鼓励上台唱歌的'学生声音要响亮。

  学生二:4名女生演唱《小小手》

  这时学生表演积极性很高,争着上台演唱。

  学生三:5名男生演唱《好朋友》

  学生四:4名男女生演唱《花瓣》

  师强调纪律,要求听歌的学生要有礼貌,不要随意说话。

  并且讲解F调的曲调,有句歌词要唱得轻柔些。

  三、复习童话剧剧情

  复习第一首:《到小熊家去》回忆情节,注意节奏。

  复习第二首:《我才不带你去》语气要讨厌师范唱

  四、学习新歌曲

  学习童话剧中的第三首歌

  1、师生动描述情景

  2、学习曲子

  3、强调最后一个“1”有四拍

音乐的评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十三册第三单元中的《桑塔露琪亚》一课。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老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歌曲为大调式,8、3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三维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音乐的评课稿4

  每次听马巧香老师的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这次听《老王》更让人倍感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建议:

  1、课前的导入十分新颖,用识记成语,引入本课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图报”这个成语,更是对本课老王恰当的描述;

  2、能结合课文中老王的图片,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这里设计的很棒;

  3、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环节很好,找的是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关爱弱者,关爱不幸的人,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笔记;

  5、整个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愠不火,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6、部分和后来的学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会更好,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并且达到高效;

  7、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和前面的教师指导放到一起要好,导学员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补充指导;

  马巧香老师在课堂中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这些设计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又富有深度的课。

音乐的评课稿5

  这堂课最突出的就是引导学生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本性体验。

  “文本”是本堂课的关键词。执教者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多种方式的读(放声朗读、默读、跳读)生成体验。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本文属于人物描写的.佳作,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语感。在读的同时,教师又很有层次地要求学生:

  1、圈点勾画,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谈出独特的感受。这一做法就紧扣住文本语句,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整篇文章,使得学生能够把从《命运交响曲》中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思维。

  2、结合文本内容,感知贝多芬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既是对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总的归拢,更是从文本筛选、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

  3、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言并分析。这一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所在。执教者巧妙地运用了“换词法”使得学生通过对两组外貌描写的语言的对比,形象且深刻地认识到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个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写法收束,处处离不开对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参与性体验。

  即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设计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本堂课,教师设计了“众说纷纭,评点人物”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佣人、来访者、贝多芬本人等等)评价人物。看似只是评价点的丰富,实际上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学生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贝多芬形象的“伟大”“平凡”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形象性体验。

  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具体途径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乐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化、音乐化的可感艺术相结合,把学生带入并使之沉浸在体现文本内涵的具体情境中去。

音乐的评课稿6

  整节课关注了音乐作品美感的传递与表现。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和风趣,通过图片的设计,教师的歌声、表情、情绪的带动和感染,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将一些小知识点都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在歌曲的处理中,教师从歌曲中小乐手的心理出发,引导学生用声音正确的表现歌曲,表现自豪的情绪,衬词“得儿喂”的作用,比较两个“得儿喂”的不同,从而注意0和0的时值区别,还有三个道白“咦,嗯,哎”,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结束句的唱法运用手势教学,引导学生注意音高的变化。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熟练掌握新授歌曲,教师通过各种演唱形式,如集体演唱,表演唱,分组分段表演唱,来达到教学效果。

  教师将这堂音乐课设置在了一个小动物们开的音乐会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用小动物们开音乐会,这条线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

  歌词较以往所学歌曲内容繁多,不宜于低年级学生的掌握,由于三段歌词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乐器,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了这三种乐器。在这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引出新歌中模仿乐器声音部分的歌词。同时通过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但是导入环节教师没有激情,没有进入状态,预想的效果没有达到,还有就是课堂上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出课堂灵活性不够,最后的成果展示老师也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这节课的气氛也没到达最好。以后平日里教学要做到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做到活而不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佳状态。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通过“我来模仿”的环节也了解了唢呐、小鼓的声音及演奏方法,歌曲的节奏难点也基本掌握。在课程环节的安排上也比较清楚,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从模仿声音的环节开始,学生会很容易在课上随意发出乐器声音,甚至怪声不断。所以,教师应提前将要求讲明,告诉学生不要随便模仿乐器声音,在组织教学的调控能力,这一点教师还应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多加强。由于这首歌曲有几处衬词——“得儿喂”的地方,读出来会很别扭,也不好听。所以在让学生读歌词时,教师会尽量让他们不读出来。教师先读,给他们一个感受。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教师还需多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到底学会没有,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教学上。在课堂上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情况。歌曲的前两句都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乐句,还要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多将一些小知识点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例如:一字对双音,两字对一音的地方要唱好,还要注意咬字与吐字,以及八分休止符处要唱准。

  “快乐的音乐会”

  1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教师讲解清晰,重点解决得很好,能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 、难点找得很到位,解决的.时候方法很科学,讲解清晰,讲解和模唱能够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能努力创造机会和学生互动,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建议:歌曲巩固阶段的方法要多样化,以免孩子声带太累,可以用分组唱,分男女生唱,分段唱,接龙唱等,相信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更高,也更科学。

  教师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 ”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这节课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学生能通过有序的音乐活动,理解歌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积极参与歌唱,表现比较活跃。

  贴近学生生活,师生互动频繁,符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上活动,体现平等互助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对情感的处理还不够细腻,要加强。

音乐的评课稿7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本次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评委组的一名成员。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我认为,无论是评委还是参赛教师,本次活动都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下面我就本次竞赛活动中有关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大家相互探讨和交流一下。

  首先,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歌唱教学的要求上来看。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部分。其中唱歌是主要内容,我们参赛教师在本次音乐优质课竞赛中抽到的教学内容都是唱歌这一部分。小学唱歌主要以齐唱为主,到小学中年级可加入二部轮唱和二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歌唱的技巧训练十分重要。歌唱的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吐字。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独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能力,在训练和教唱中,要适当使用乐器,如电钢琴,电子琴等。

  其次,我简单说一下本次竞赛活动各位参赛教师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方的优势和不足。本次活动听了总共13位教师的课。从总体上来说,老师们在这方面表现都很好,无论是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还是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歌曲演唱技巧的训练等都很到位,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仔细。如对歌曲的调式、拍子、节奏、情绪、速度、力度以及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倚音等都能清晰明了的传授给学生。而且我们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还巧妙的运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学生爱吃的水果作比喻进行节奏训练,如长征小学的王晓兰老师,用“对暗号,进家门”的游戏让学生练习节奏,向阳小学的王世莲老师用“快吃葡萄香蕉梨”进行节奏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节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比如乐雅小学的伏晓明老师,育才小学的揚玉萍老师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雨声作为歌词让学生读节奏,学生按节奏朗读,声音洪亮,学习兴趣浓厚,为学生后边把握歌曲节奏做了很好的准备。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由于不是专业音乐教师,在这方面有些欠缺,虽然能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讲解清楚明了,但在给学生范唱范奏时音准和时值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如音符上加“顿音”记号时,演唱时应是轻快、短促和欢快的,但有些老师再给学生范唱时唱不出这个特点,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已经尽力了,只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力不从心罢了,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赛活动以及今天我们的交流与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你会做得更好。

  接下来我就歌唱技巧和乐器伴奏这一方面再和大家学习交流一下。歌唱前首先要调整好学生的姿势、呼吸,还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学唱歌谱或乐谱时,尽量要求学生发音要自然圆润,咬字吐字要清晰。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发现好多老师或多或少都做到了一些,但不是很明显,唱歌前都没有进行发声训练,只是在教唱歌曲或歌谱时一带而过。但是也有几位教师做得特别好,如旱平川中心小学的刘晓勤老师,他自身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唱歌时声音是竖起来的,很浑厚,很圆润,而且无论在教唱歌谱还是演唱歌词时,都很注意这一点。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唱歌曲时也时刻提醒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去演唱,唱歌时要坐端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范唱时一定要按照歌曲的艺术特点声情并茂的去演唱,只有老师做得好,学生才能做得更好。比如像《茉莉花》这首歌,歌谱中有连音线的音符较多,还有附点音符,带连音线的音符在演唱时要有附点音符的演唱效果,所以教唱时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如乐雅小学的賀春琴老师,对带有连音线的音符演唱比较准确,而且教唱歌曲时表情也很丰富,并且要求学生唱出南方民歌的柔美和细腻,唱出茉莉花的美。其实一首歌曲只要我们完全按歌谱来演唱,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调式、节奏、速度、力度、情绪,并能在演中很好把握这些音乐记号,那么就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说到调式,我想再补充一点,在教唱歌曲时,不要随意改变歌曲的调式,因为我们的教材在编排时,大多数歌曲都是按儿童正常发声音区来定调的,如果我们随意改变歌曲的调式,那么这首歌曲的色彩就会大打折扣,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都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调去演唱或弹奏。说到弹奏,在训练和教唱歌曲时,大多数老师都能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而且伴奏时节奏、速度的把握比较准确。但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在教唱歌谱或歌曲时,开始时最好使用右手单旋律,因为这样学生听得更清楚,有助于学生对歌谱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促进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当学生唱会歌曲后进行演唱时,左手可根据实际需要恰当的选择运用分解和弦,八度、跳音及琶音伴奏,这样使歌曲的和声丰富起来,激发学生唱歌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但伴奏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歌曲的音乐情绪来选择伴奏的方式,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采用八度和跳音,更能彰显进行曲的风格,再比如说《茉莉花》这首歌,比较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细腻,应多用琶音伴奏。

  下面我再来说说,对于二声部合唱歌曲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一堂课能够学会一首二声部歌曲还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老师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唱熟第一声部,然后让学生学习第二声部,在合。还有些老师在教唱时,通过视频、音频、教师范唱、学生分组练唱等形式进行,教唱很认真。特别是我们的牛长清老师和刘晓勤老师,更是充满激情,牛老师是我们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但他对待教学那种执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确实令我感动。我想,在这方面,他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尽管他的琴技不是太好,但他用右手单旋律给学生一遍又一遍教唱第二声部,那种认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一节课学生肯定不会完全把握,只要我们提到了、努力给学生教唱了,至于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是说我们教师能力有限,而是有些知识的学习本身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巩固。而且我们音乐新课中对于音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身心愉悦的目的。

音乐的评课稿8

  今天听了芮老师的一节音乐课。虽然她是位新老师,但这节课上很好地展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根底,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

  《雨花石》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方式及情感演唱歌曲;歌曲中倚音的运用。课堂上学生的心被教师预设的情景抓住了,被环环紧扣的环节迷住了,被音乐作品震撼了,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也是音乐自身的魅力和歌声的魅力。但是在指导学生演唱时没有把握住学生轻声唱的原则,在聆听录音范唱时学生都能跟着唱,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聆听习惯。建议老师组织学生安静听、仔细听、认真地听。

  在歌曲开始教师的讲述过长,影响了孩子们的高涨情绪,建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他们认真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后淡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自然的渗透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浅显的点滴点评。

音乐的评课稿9

  听了陈欣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陈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游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游戏、创作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集体唱、独唱、即兴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也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教学原则。

  五、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清晰悦耳的乐曲、优美地电子琴弹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艺术化的多媒体课件等都有助于学生徜徉于音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陈老师能根据农村孩子音乐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关键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节课中,教师准确的弹奏、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简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音乐的评课稿10

  19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红旗小学陈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受益匪浅。

  陈老师自然的教态、清晰的教学思路、浑然一体的过渡语、精美的课件、独特的板书设计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尤为突出。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优美;2、层次清晰;3、文化底蕴丰厚。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李老师设计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构想,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后自愿组合,小组内阅读、交流、补充、评议,然后分段、分组在班级内交流,教师相应的.指导、补充。

  我们都知道,传统式备课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只要老师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需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愿和不同的兴趣取向,需要教师更大的知识或资源储备,需要教师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李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在备课程、备设计、备课件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语则将整堂课衔接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不能不让人颔首。

  教学实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停留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层面,关注了整体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没有深层次的引导学生体味语言,使得这节课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建议在教学中,适当改变一下教学设计:在教师指点某一重点段落后,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点段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我相信,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李老师和各位老师指正!

音乐的评课稿11

  一.优点:

  1、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能围绕自己设定的课题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出,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在董建玲老师"感受音的强弱"这节课中,课前老师发给学生的"小物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音的存在;教师把粉笔头放在鼓上,然后敲鼓。鼓声小,粉笔头在鼓上轻轻震动;鼓声大,粉笔头从鼓上跳下来。把音的强弱形象化、具体化,由此突破了教学难点。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们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将教师的讲解换成多媒体的呈现,加深记忆、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张丽老师的"龟兔赛跑",她用拍手开火车的游戏导入新课;陈雪莹老师用美丽的孔雀开屏的课件导入新课;康德霞老师的"超级模仿秀"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让学生表演,学生非常乐意。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意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上课、下课利用音乐。既使课堂开始和结束有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康德霞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音乐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感兴趣。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比如,张丽老师让学生编故事;陈雪莹老师让学生给歌曲编舞蹈;董建玲老师让学生创作声音强弱的小作品;康德霞老师让学生改编歌词。

  5、注重个性发展: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条件。比如,几位老师让学生改编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6、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如:强弱、长短不同的音。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7、面向课堂上的全体学生:

  面向在课堂上的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张丽老师让全班学生都置身于"龟兔赛跑"游戏中;康德霞老师让学生每人手里都有小乐器,让全班同学动起来。

  8、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

  老师还很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用肢体语言,表情,以及夸奖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课堂的节奏,给每个同学以练习和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被关注的感觉,与学生保持亲善友好的交流关系,教师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老师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有许多次鼓励学习的言语和动作,给学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康老师上课时始终面带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董建玲老师在让学生做达标题时,有意选择了这样的录音,做对了说"我真为你高兴!"或"你真了不起!";做错了说"请再做一遍。"或"你累了吧?"。这些语言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这是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9、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10、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喜欢音乐,热爱生活,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张丽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学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做人道理;陈雪莹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系列小片,教育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环境;还有董建玲老师,在课结束时让学生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

  11、教学评价:

  在每段活动结束后,教师都有及时地总结和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进度和思路。

  二、不足:

  1、个别课没有实效,只是流于形式。时间分配不当,课的前奏时间花费太长,新授内容处理仓促,还没等学生掌握新授内容,老师就让他们忙于下面的游戏和改编活动。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

  2、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没有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没有突出对新授内容的训练。致使有的课目标达成不好。

  3、没有让全体学生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们都不应该把他们拒之门外,应让他们走进课堂。

  三.建议:

  1、教学目标要明确: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和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轴,有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

  2、突出教学重难点: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新授内容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扩展,才能达到对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3、求实:课要上得有实效,不要流于形式。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要偏离主题。

  最后,愿我们的课堂教学华而又实,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音乐的评课稿12

  “音乐与影视”作为音乐教学内容,在湘艺版课标实验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中没有纳入,但在湘艺版的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模块中有相关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美国电影《辛德勒名单》音乐选段、中国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楣》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影视音乐作品,该主题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通过欣赏与体验经典影视音乐作品,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知道影视音乐的类别与形式,知道它们在影视作品中的意义。同时,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声”中纳入了相关内容的学习,该单元赏析的音乐作品主要包括为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以及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其主要教学目标定位是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及影视音乐的作用。

  刘老师设计的《音乐与影视》为自组教学内容的音乐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欣赏《好汉歌》、《枉凝楣》等影视音乐,并进行配乐活动。教学目标定位主要有三:一是激发学生对景视音乐的兴趣;二是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三是能根据情节为电影片段配乐。刘老师将该内容的教学年级设定在初三,根据初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具备的理解能力,刘老师该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较为准确的。该课的教学主要由两个大的板块组成:第一个大的板块是通过比较聆听《好汉歌》、《枉凝楣》等影视片段中的音乐,认识电影音乐的特点及作用。第二个大的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即听辨音乐片段说出歌名和所属影片名、为《红河谷》影像片段选配音乐、学生选配乐器为《老鼠和猫》的画面配乐并扮演狗的角色为其配音。

  第一板块内容的教学紧靠认知目标展开,采用赏析与探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影视音乐,以及影视音乐的特点及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很好。第二大板块的音乐活动,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音乐经验,通过活动即加深了学生对影视音乐作品表现特点及作用的'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且参与音乐实践,也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大板块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相得益彰,感性的体验、理性的认知和实践的表现相结合,让学生对影视音乐这一音乐体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实施步骤等方面来看,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教学设计。

  在此想就该课教学中有些细节问题,提出来与刘老师探讨。

  其一,在课的导入部分提出了“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回答问题比赛,要求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注意纪律”。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看到两组“比赛”的实施。以小组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借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可将平常教学中比赛成绩纳入期未成绩评价之中。小组比赛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实施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要常规化;二是要有较为规范的评份细则,使评价不至于太随意。

  其二,在“新授课”环节,出示课题《音乐与影视》后,随即屏示三个问题:音乐在影视中的功能是什么?影视中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影视中的音乐分为几种类型?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听觉感受,小组讨论总结。这节课应该是学生第一次以专题的形式接触影视音乐这种体裁,这种体裁的音乐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虽然熟悉,但一定了解不深入,可能对“什么是影视音乐”这一概念都不太清楚,在此基础上抛出三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在充分聆听感受影视音乐,积累感性经验,再结合欣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达到对影视音乐有理性的认知。

  其三,“听辨音乐片段说出歌名和所属影片名”的活动放在“新授课”后的意义不太大,建议作为教学导入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不仅仅是听辨,熟悉的歌曲可让学生一起唱一唱,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学习气氛。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的对比欣赏,要学生比较情感上有什么变化没有?从而引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显得有些牵强,也有失偏颇。

  其四,在探讨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的部分,有些结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或不太严谨。如,老师问:“如果把《红楼梦》中的片头曲换成《好汉歌》,你们看行吗?”学生回答后,师结语“这说明音乐必须与影视主题相结合,相贴切,并且能促进主题的发展。”这里的音乐不知是否指所有类型的影视音乐,还是仅指主题歌曲。而影视音乐中即可“音画同步”,也可“音画对位”, 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在初中相关内容教学中,建议相关影视音乐知识的内容学习不要涉及太深入,可仅探讨其作用,知道其分类型就可以了。而对于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的结论性表述,也不能过于笼统和专业,刘老师最后板书的结论是“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特征。”这样学生不易理解,可采用一些较为通俗的语言表述,如,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丰富银幕形象,加强影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其五,为《红河谷》影像片段选配音乐时,可否要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这是知识的运用,也是能力的形成。学生选配乐器为《老鼠和猫》的画面配乐并扮演狗的角色为其配音,选择乐器配音的想法很好,与音乐联性较大,是音乐的创作表现。而扮演狗的角色为电影配音,离主题目标有点远,且教学时间可能也不允许。另外,对于配音动画的选择,推荐一部中国动画《三个和尚》,也是配音表现的很好的材料。

音乐的评课稿13

  《五月的夜晚》这课,两个老师上出了各自的风格,姚老师给我们一种柔美的感觉,而袁老师的是活泼的感觉。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与建议:

  姚老师这课的开始导入时间偏长,并且让学生说歌名的时候,学生说的是《春天在哪里》,而歌曲的名字应该叫《嘀哩嘀哩》,可能语言上要更严谨一些。读歌词环节过于冗长与繁琐,环节设计可更清晰一些。听歌曲找旋律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可能过于抽象了一些,可在唱谱中发现旋律相同的地方,了解“重复”这一手法。另外唱谱可由两小节一次改为一小节一次。在唱谱后,又用“LU”唱一唱这个环节可省略。填词演唱时,应避免无目的地一遍又一遍地唱,每次唱之前都应给予明确的要求。后面的.轮唱环节过于仓促,应将前面的时间把握得再好一些。总体来说,本节课还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呈现出的意境还是很美的。

  袁老师这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轮唱环节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合作。既可让学生了解旋律音高,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轮唱这一演唱形式,操作性也强,值得我学习。我觉得在演唱过程中,假设再注意一下学生演唱的声音,那样可能会更好。

音乐的评课稿14

  4月8日下午我们集团校艺术组又举行第二次教研活动,这次我们前往娄桥校区,有倪爱双老师执教。

  《可爱的小象》是一首傣家风格的歌曲,以傣族吉祥物“象”为主题,创作了由四个乐句构成的结构规整的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旋律柔美流畅,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

  活动中,让我颇为疑惑的是针对艺术类学校该如何进行常规音乐学科的教学,只因为他们有着“艺术”这顶小帽扣着,所以给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与我们普通班级有所区别。因此对于这堂的音乐活动我们有着不一样的观点。首先值得大家肯定的:倪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对教材也进行有效解读,上课时也充满激情,乐此不疲地带领着孩子们游戏。

  课堂上,倪老师从一开始聆听歌曲时,她就先从歌词入手,对歌词进行理解分析而不是从音乐本身能给我们带来的音乐感受入手。如歌曲唱了什么?歌曲中小象有什么特别之处等。其次,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在学唱歌曲中,对音乐知识点的掌握和落实有一定程度的拔高,如节奏后十六分音符,及低音6和低音5等掌握等,这在普通班级是无需掌握和落实的再次,在整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学生还没真正体验歌曲的音乐特点,在表演时总是未能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导致师生反复的律动,歌唱的美感还没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课后,我们就针对艺术学校,对综合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有所差异,他们侧重知识点的教学和掌握,这也许是我们这次活动疑惑的焦点。

音乐的评课稿15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师着重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作主线,让他们主动来学习。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通过说故事导入小乌鸦的出现,揭示本课内容;

  (2)在学唱后,给孩子们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器乐教学的加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好的演唱歌曲。可以说,本节课环环紧扣,动静交替,学生们一直兴趣高涨,其乐融融参与其中,轻轻松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切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渗透。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节音乐课,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歌曲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科整合与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学会歌曲后,给学生们讲解了著名的“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们睁大眼睛,静静的听着,这种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主题,达到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孝顺父母的德育渗透目的。

【音乐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课评课 音乐的评课稿最新11-18

音乐的评课稿09-30

音乐评课稿【精选】06-09

音乐评课稿08-03

音乐评课稿08-31

音乐课评课稿04-02

音乐课的评课稿07-18

(实用)音乐评课稿04-28

【精】音乐的评课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