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7 13:52:00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集合14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集合14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1

  爱因斯坦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也不例外,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地去探索新知,也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把学习转变为一种精神动力,心甘情愿地为学习而付出。下面我就这一课如何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的观点:

  1、心灵沟通 沟出兴趣。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倾听教师的谆谆教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试想一个不愿意接受任何建议、心不在焉的人,是不会集中精力去听取别人说教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心灵上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同事,在心理上和年龄上与学生拉近距离,消除年龄与心理鸿沟,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2、课堂导入 导出兴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节课的导入也是这样重要。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与氛围。通过问题情景和图片让学生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曾患过那些疾病,并判断是否是传染病。通过这样巧妙的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3、编排小品 编出兴趣。

  编排小品是一种创设问题情景的具体应用,根据书中的资料分析编排小品,能够吸引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理解知识。通过扮演者滑稽、夸张的表演,加强了直观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调查研究 研出兴趣。

  调查研究使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或大自然中去,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课前让学生调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应用于实践,又能从实践中提炼出知识,是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深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联系实际 联出兴趣。

  对于一些与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教学时引用现实中的真实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时所列举流感和肝炎以及学生所熟悉的“非典”事例。由于这些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会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这节课的效果是我在设计时没有想到的:学生参与度很高,所有学生都积极踊跃参与,课堂气氛热烈。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资料分析、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了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转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中不断去体验,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我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获得了不少收获,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境界。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如板书设计过多,板书书写不规范。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善、有待提高。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2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们的教学同样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物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确定十个一级主题,其中包含了“健康地生活”这个一级主题。

  “关注自己的健康”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健康的生活》中的第一节,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全面认识健康的含义、关注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对健康含义、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感性认识。通过学习,可以矫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健康的认识偏差,使得学生对自己健康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3

  《生物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物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现简单谈谈本单元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

  3、由于本单元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生物技术知识,对生活中生物技术也不陌生,所以我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时间紧促,使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3、板书设计不太合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4

  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就是在和同学们玩的`过程中,很愉快的过去了。虽然是玩,但其实是在学,从脱“外衣”,到发现里面真美,好有诗意,到看见金黄金黄的成果,最后到“母子”成功出来,整个过程,同学们都有问题去想,我负责指导,这是哪个部位,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看到实物,有较深的印象,每位学生都操作的非常认真,恐怕自己的作品弄坏了,比老师讲解十遍还有效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看出,学生都很喜欢实验课,都是些热爱生活的孩子。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5

  本课是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节《神经调节》的第三课时。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课本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本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生动形象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以活动为主,结合PPT课件,穿插了两个直观的视频,共设计了两个游戏、两次实验、一次讨论,学生的参与面广,兴致高。我以游戏“反口令”开头,引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接着,我让学生进行实验“膝跳反射”,通过实验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射。这就解决了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那这样的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反射弧的组成。在此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反射弧的各个组成以及功能,并结合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反射是否一样呢?学生再次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探究大脑能否控制反射的发生,由此引出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举例各种反射,通过全班同学的判断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我在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膝跳反射”、“缩手反射”以及“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之后就直接让学生到课本上找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这样显得有些仓促。今后,我还要在活化教材、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6

  本节教材主要价绍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论——比较法及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教师准备了有关生物进化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

  教师展示其他学科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的证据,观看图像、图片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提供资料,简单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本节设计了一环接一环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转变。利用图片和数据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是无法从现实中加验证的。

  本课中,充分利用图片和数据资料,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安排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思考、探讨。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是从身到心的体验和感受,学习过程出现许多心碰撞与感悟,因此这种学习更深刻,更活。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7

  1、这节课导入的时候,利用创设情景,提出了一个问题:父亲是双眼皮,孩子就一定是双眼皮吗?这个问题一下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新课程强调从小养成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有好习惯,才有可能学好生物学,可以说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必不可少。

  2、在本节课中,教师如果像通常情况下,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及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调动,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住,就算完成任务,而本节课我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问题。“高豌豆与矮豌豆杂交的后代F1豌豆表现出怎样的性状?”让学生进一步猜测,然后教师话锋一转“杂交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然后让学生尝试写出遗传图解。”又引导学生把基因图和性状进行对比,自行总结出结论。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赢造一个师生交流、思维碰撞,共同创新的平台,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和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追求,即对人的关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同时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实现教学相长。

  不足之处:

  这节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感觉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很能理解,可能需要放慢讲课的速度,尽量把难点反复强调,讲解清楚。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8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节在教学安排上是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个课时。本节课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在于新课的导入方式。我首先让学生以接力赛的形式说出前面已经学习过的细菌和真菌的名称,然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细菌和真菌是对人体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学们想到的往往是害处,然后锋头一转,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好处的,整节课都围绕着为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而进行。这种导入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亮点之二在于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这一个知识点上,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发酵现象的实验,课堂中让制作较成功的学生说说他们的制作方法以及看见的实验现象,然后通过动画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掌握发酵现象的原理。

  亮点之三在于讲解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这一知识点时,我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包装袋,先从准备的'包装袋入手,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然后我准备了p73页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后选择一个向大家介绍保存方法及原理。在学生介绍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时,如冷冻、冷藏、紫外线、防腐剂,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类的健康,还可充分利用学生所带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配料里,是不是含有常见的防腐剂,并提醒学生尽量少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达到关爱人类健康的情感目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也较密切,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强调了科学的严谨性,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也注意了对学生评价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些方面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还要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在细节方面还要再完善一下。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的。此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像其他老师学习,不管是刚工作的还是工作了几年的,他们都有我要学习的东西,这一点我最近感触很深。对教材也要更深的去挖掘,不能只浮于表面。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设计有两个明确的想法:

  一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自己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认识规律;

  二是在认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后对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上,将“自我评价”化整为零,使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衔接,成为认知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缩短认知与评价的间隔,巩固知识结构,使评价成为知识拓展与升华的手段。

  通过课后向学生征询意见,认为这节课方式灵活,组织严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学习的兴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实践,教师可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马铃块茎,还有姜、蒜、番薯等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列表对比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都得到了培养,不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还要更多设置学生动手性的实验或实践内容。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10

  《生命的演化》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及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同学们熟悉的有关生命发生和发展的神话传说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章的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的认识,效果很好。

  4、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1、在“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的板书不足的地方,要明确地提出来,并改正。

  3、少数同学不爱动手、动脑,认识不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11

  由于本节的知识比较概念化,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来显示,因此,我用李宇春和她母亲的照片、成龙父子的照片比较引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后,直接开门见山,让各小组统计出几组较为熟悉的自身的性状(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表现的积极踊跃)。再用多组生物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描述性词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导入问题——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在后半部分教学中,由于“转基因超级鼠”实验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这时我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以推论“传种接代中传递的.是基因”、“性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转基因技术为拓展延伸,串联整节教学。我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程来设置问题,层层推进;辅以多样化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题,希望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但在四班上完课后,检测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集中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后,我在其他几个班上课时,把方案进行了调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部分的内容后,同样也让学生列举了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例子,随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这部分的反馈练习。后面的资料分析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效果非常不错,课后的调查也非常令人满意。

  通过这节课的对比课,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才能够真正地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内容是在探究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规律之后,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在进化的过程中有些物种会灭绝,而又有些新的物种在不断产生,由此展开新课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是通过对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例子的学习,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二是重点通过学生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因此本节课是一节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难度都较大的实验课。

  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分三大步进行,首先借助课本桦尺蠖体色随环境改变而进化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并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然后用图片、标本等让学生感受保护色的动物如变色龙、竹节虫、枯叶蝶等与环境的相适应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放在学生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得出生物进化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由自然生存法则最终上升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这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1.把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学说型的教学内容通过事例分析、图片标本、模拟实验等生动化处理,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浑浊的思路变得清晰。

  2.由英国100多年前桦尺蠖的体色进化联系我们枝城地区的工业污染,让学生对自制的本地菜粉蝶进行未来的进化推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3、收集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典型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标本等,由保护色、变色逐渐向高级的拟态,以及对警戒色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保护色的动物:不同环境中的青蛙、北极熊、绿色蚱蜢

  变色的动物:变色龙、雷鸟

  拟态:枯叶蝶节虫、叶蝉、兰花螳螂

  警戒色: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

  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3、对教材模拟实验方法进行了大胆改进,降低了实验难度,增加了可操作性,实验结果较理想。主要改进是:一是将小纸片总数量由100张减少为50张,颜色增加为五种,各10张;二是将每代幸存者繁殖3个子代改为2个子代;三是只繁殖3代基本上就能够看到较理想的效果了;四是对表格进行了如下修改,使实验结果更清楚。附学生实验数据见后面

  4、将14组的实验结果由小组长汇报填写在黑板上,另选一组较理想的将完整的实验记录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论的得出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简单归纳得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即可,最后由自然生存法则引升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影响,圆满结束新课。

  经过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和反思,我认为教学中仍然存在几点可以改进之处:

  1、课堂引入可尝试其他方式,如由达尔文的所见所闻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不能得出和达尔文一样的认识呢?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保护色的动物举例如能借助多媒体效果应该更好,在实验室缺少了这个有利条件,仅能借助图片和标本,深感美中不足。

  3、教学的主线应更明确一些,由于有将近25分钟的时间要花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实验上,学生只是为了保护色而实验,可能忽视了前提是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究,容易让学生认为所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只有保护色这一种方式。通过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觉得收获颇多,我相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最新的理念才可以进步。我会把这次活动当成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积累,使自己的教学有更大的进步。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13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点:一是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二是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1、对于“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一知识点,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教师针对概念进行讲解,强调概念中的重点,并对比两个概念的不同点。然后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药物的包装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学生判断后,老师接着提问:“你们分类出来的这些非处方药都是治疗什么病的?这些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药主要是治疗感冒、咳嗽、胃部不适等等,都是治疗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轻微疾病。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老师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在讲概念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把两个概念的重点部分进行对比,便于学生记忆。然后进行“活动”,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通过分析归纳出非处方药的特点,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难点就被突破了。

  2、对于“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这一难点,主要使用分组讨论法。课本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使用说明,根据课本的讨论题来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四~五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书,按照课本的讨论题来解读,提出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提出的新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对于这一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分析”来讨论,学生有点盲目,如果老师先示范一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就知道要从哪些点着手分析。学生讨论时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药物说明书,有的比课本的详细,学生能发现很多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真正掌握了阅读药物说明书和合理安全用药的知识。

  不足之处: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小组,可以课前先培养几个小老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 篇14

  在讲解《传染病和免疫》时,我们备课组主要采取问题引领的形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交流之后,小组汇报交流情况。体现在虽然学生对关于传染病有一些认识,但是只是浅显的认识,比如他们知道流感是传染病,却不知道蛔虫病也是传染病,于是依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给他们拓展,小组最后能总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在进行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时,我运用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判断关于流感、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艾滋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同时依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心,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我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的不完善的观点和看法,虽然观点不完善,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知识得到了补充和提高,让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尤其是在应对一些传染病的时候,不光只是恐慌,还应该具有一些常识,怎样去面对传染病,激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思维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04-09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范文12-11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14篇03-20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14篇04-10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14篇)04-10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反思15篇04-09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19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19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反思(14篇)03-2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