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老师教育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师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教育随笔1
午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林子淇小朋友一直能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看,那里专心看书的不就是他吗?玩具旁投入地搭玩具的也是他,排队了一直动个不停,还一直扑倒在地上去的还是他,真的是个能静又能动的孩子。
散步的时侯,我们被室外的一切新鲜事物所吸引,我们一起观看着树枝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一起抬头数小区楼房有多少层,一起呼吸着室外的清新空气……
“何老师,你看那颗树的叶子呀”,一个孩子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这些叶子怎么了呀?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洞洞呀”,“肯定有坏蛋做的”,“是小虫做的”……“小虫子在哪里呀?”我也寻找起罪魁祸首来,可是没找到,我放弃了,又关心起其他孩子的新发现来。
“快看,坏虫子在这里”他激动地拿着一片叶子跑了过来,一看真的,这片叶子的反面停满了黑黑的小虫子,原来吃柳叶的是这些坏家伙。“你是怎么发现的.呀?”我问,“我先看见这片叶子有一个小洞,摘下来一看就发现了”,我们都被他的新发现所吸引,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看这些黑黑的小虫……
午睡起床后,我们又扯起了这个话题,问问该怎么对付这些虫子,他的思维最活跃“拿小棒把虫子打死”,“不够高怎么办?”我问,“请直升飞机帮忙,用水把他们冲下来……”他一次次地想出新的方法。
可爱孩子的新思维、新发现让我们的每一天更精彩!
老师教育随笔2
泥土滋养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化,孩子爱玩泥巴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却远离了乡土气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孩子很少沾上一点土珠,就连幼儿园开展的泥工活动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厌烦。
这次泥工活动,我破例为大班孩子们准备了粘土,当我课前在准备和泥时,不知不觉的孩子们围在了我身边。一个、两个、三个……泥团摆在了地上。甜甜发话了:“老师,您要干什么?”我说:“你们猜猜看。”大多数孩子说不明白,行行小朋友说:“是为我们准备的吗?”我夸奖:“你真聪明,愿意玩吗?”孩子们在一旁拍着手说:“愿意!”
当把一个个泥团分给孩子们,他们入获得宝拿着心爱的泥团,学着老师的样貌揉啊、团啊……不用做任何的'讲解。我做起了小时候――东道上,西道上,都来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个之后一个响起来,“耶”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这时你给我补,我给你补……之后,启发孩子做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一会儿功夫,飞机、汽车、房子、各种动物、餐具等等展显在面前。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泥塑展示,当让孩子们把作品摆在泥工区时,浩浩小朋友说:“老师,什么时候再玩?”婷婷恳求说:“老师,再玩会儿吧?”……我无奈的告诉他们:“以后泥工活动,我们继续玩泥巴,好吗?”看到孩子们那欢呼雀跃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通过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资源和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不但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老师教育随笔3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班级学生的座位安排是一个技术活,座位安排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班级的纪律,因此一定要把座位的安排当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但一般课任的老师不会去给学生调座位,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同时怕调位会让班主任有想法。
这学期我们班级的成绩在我看来比较差,在快期末的时候,我发现班级有相当的学生座位都是好学生在一起,差的学生坐在一起。我在讲试卷订正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学习后进的学生根本没订正,有的订正的完全不正确,甚至有很多学生自己错在哪儿自己都不知道,而那些好的学生都订正得很好。我知道这都是因为座位的原因,学习后进的学生成绩差,自控力差,上课贪玩,根本都不知道老师讲的啥,所以讲完试卷后就不会订正,所以讲了、做了很多次的题目还是不会。因此在一次讲试卷的`过程中我给7、8个学生调换了座位,把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搭配起来,这样订正试卷时好学生能给差的学生检查并督促。课后我也同班主任说了调位的事,班主任也支持。
谁知晚上就有2个家长打电话找上门来,而且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
家长甲:开口就问:“老师,你为什么给我家孩子调位,我家孩子在某某学校就是坐在前边,和某某学生坐在一起,你为啥给调到了后边,我家孩子不想到后边,后边都是差学生。?
我回答:“我调座位是有用意的,是为了平衡班级的学生成绩,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成绩的。而且在小学不像初中或高中成绩好的学生都在前边,差的学生坐后边。前边也有很多差的学生,后边的学生并不是都是差学生,你看你家孩子后边的学生某某不是坐在最后一排吗,人家的成绩就挺好的,而且还没你家的孩子高。”
这位家长又讲了一堆理由,反正就是想上前边坐。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他家的孩子坐在前边,是和一个好学生坐在一起,两个人相处的很好,不愿分开,也不想和差的学生分开。
家长乙:老师,你凭什么把我家孩子调到后边?班级后边都是差学生。
我:调位是为了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班级没有前后之分,后边不是差生的地方,前边也不是好生的专属。
家长乙:我家孩子眼睛近视,坐在后边看不到。
我:既然近视,那就赶紧给孩子配眼镜,调座位也解决不了问题。
家长乙:人家配眼镜的说了,配眼镜必须到放假才能配,在学期中配眼镜不好。
我:我还没听说过,眼镜随时都是可以佩戴的。
这是两位调位的家长和我的通话,一个目的,就是要坐在前边,前边就应该是他们家的孩子应该做的地方,和好学生坐在一起,后边的是差学生,不想和差的学生做一起。事后听班主任告诉我,几个家长又找她,就是想把座位调过来,但她没同意。
我顶住家长的责难,任然坚持我的调位,其中一个学生眼睛确实近视,座位没动,其他的学生任然按照我的去做。以后上课或检查订正试卷,学生之间配合的很好,期末我班的成绩比以前也好了很多。
虽然我现在没带班主任,但我带了12年的班主任,我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安排座位的原则。我就想让家长和学生了解我安排学生座位的原则,了解了也就不会对老师横加指责,当然有的家长蛮横不讲理除外。原则有四点,第一点,尊重学生,第二点有利于学习,第三点小组固定,第四,每周轮换。那么把这四个原则确定以后,我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安排座位。
老师教育随笔4
早上我在教室门口晨间检查,看到民民走进来的时候穿了一双凉鞋,而且还很大,一看就是新买的。由于现在是四月份,天气还没有很热,穿凉鞋还是太早了点,太大的凉鞋也不利于活动。
民民的妈妈早上上班比较早,就算晚上帮他把穿的衣裤、鞋子都准备好了,早上起床穿的时候民民也会要求奶奶换掉,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打扮自己。而民民的奶奶总是拿他没办法,如果不依他的话就会发脾气,为了让他乖点来上学,他奶奶也就只能随他了。民民的性格比较倔强,凡事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而且他非常清楚妈妈和奶奶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妈妈提出的要求一般都能做到,也知道哭闹在妈妈那行不通,但是对奶奶确是相反,总是用哭闹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民民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个别教育
看到民民的鞋子,我问他:“今天怎么穿了双凉鞋啊?”他马上就回道:“我奶奶帮我穿的,这是奶奶新买的呢。”我又问道:“现在早上天气这么冷,你穿着凉鞋脚不冷吗?”“一点都不冷啊!”他马上回复我。我就只能接着对他说:“等一下我们小朋友就要出去户外活动了哦,你穿了这个鞋子太大了,等一下活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跑不快,而且还容易摔跤!”听到说穿这个鞋子会影响到自己玩游戏,民民似乎有点动摇了,他抓了抓头对我说:“孙老师,那我等一下玩游戏的时候跑慢一点不就行了吗?”感觉到他的态度有所软化,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提醒他玩游戏走路的时候都要小心点,注意安全。
二、集体教育
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一直有意无意的观察民民的动静,发现他本来还是肆无忌惮的玩游戏,可是在经过几次踉跄之后,他有所收敛了,走路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看看自己的鞋子。回到教室以后,我就对孩子们进行了谈话,让他们说说今天玩游戏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请民民讲述的时候,故意引导他讲述自己穿了凉鞋后对自己玩游戏以及自身安全的影响,并且教育其他幼儿上学的时候要穿舒适、便于活动的鞋子和衣裤。经过了实践之后,民民也认识到了穿太大的凉鞋来学校是不合适的。
三、家园沟通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主动与民民的妈妈进行了谈话,希望他们在家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穿戴观,尽量穿便于活动的衣裤和鞋子来幼儿园。民民妈妈也表示,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溺了,并且对我们老师的细心和关心表示了感谢。
老师教育随笔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主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而问题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怎样激活学生的灵性意识,问出智慧的火花,问出阅读的动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一、瞄准文眼,题中求疑。
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角度,增设条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动化。
教师如何巧妙切入,选准正确的突破口,瞄准教学要求与学生兴趣的交汇点,又匠心独运,巧妙构设,使学生感到问题确实提到了点子上。即所提问题具有现实适应的思维价值,一般而言,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题目质疑,往往简洁明了,又直扑重点。如在教《月亮湾》这课时,我从课题切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提问:为什么叫月亮湾?一石击起千重浪,于是全班同学通过对名字来历的探究,来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一次又一次地说:月亮湾是个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弯弯的小河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所以这个村子叫月亮湾。学生乐于参与就有收获,学生乐于参与就是成功。教师瞄准文眼激起学生已有的兴趣,尊重学生学习愿望,引导对所提问题的热情,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原动力。这正是学生一个认知不断完善、发展,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甚多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范围由小到大,理解由浅入深,求知欲望荡漾开来,课上学生的灵性思维踊跃绽放。
二、联系实际,趣味求疑。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中有什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基础来进行设计。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怎样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认为这是本文的难点,分析我班学生情况,大多来自农村,对自然风景都有自己的观察。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想象省略号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见所闻,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谁)说:“荷叶是我的(什么)。”在荷叶上(干什么)”练习想象说话,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练习想象说话,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生成了一些东西,可以编写一首首小诗文: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唱歌。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小乌龟就躲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游玩。……生动有趣、充满童心的语言在课堂上荡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从表面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在学生思维和已有的生活体验相链接的瞬间,把问题抛给他们,通过联系生活体验补充说话,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诗歌的主旨,知道了荷叶在动物王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变成荷叶可以给别人带来方便,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问题在学生灵动的思维中迎刃而解。
老师教育随笔6
教师提问时,总有一些幼儿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与他们正相反,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老师认为不举手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少,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不举手也要叫他们发言。
幼儿园中常可以见到,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平时伶牙俐齿、活泼好动的幼儿便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着急地站起来等你发现他;而平时言语不多、性格较内向的孩子总是缩在一边,充当旁观者。老师为了使每个孩得到发展,有时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发言,而经常看到的是,被叫的幼儿神情茫然,一声不响,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使不举手的幼儿产生被提问的恐惧紧张心理,久而久之,会变得更加沉默和自卑。对于不举手的`幼儿,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不爱举手的幼儿多为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锻炼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我们班的可可十分腼腆害羞,平时话很少,总是用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悄悄地看老师,而当老师注意到她,她便迅速将目光移开。有一次,孩子们饭后在看动画片,而可可却独自一人在唱歌。我悄悄走到她身边,没有打断她,原来她在唱一首英语歌《ABC》,我感到非常吃惊,不由得在地脸上轻轻亲了一下,并竖起大拇指说:“你唱得棒极了,以后把这首歌教给小朋友好吗?”可可听了用力地点点头。此后,可可不再是一只怕羞的“小黄莺”,教室里时常传出她快乐、优美的歌声,她的妈妈也说:“孩子胆子变大了,比以前活泼了。”
二、鼓励每个孩子都举手。当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找某个幼儿回答,而是留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在此时用老师最富影响力的语言鼓励幼儿勇敢地把手举起来。而此时,如果从不举手的孩子举起了手,一定马上把机会给他,不管他回答的是好是坏,教师都应对他这种勇敢的尝试给予肯定。相信有了这良好的开始,不爱举手的孩子会慢慢勇敢、大方起来。
三、在集体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发言气氛。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组织幼儿玩接龙问答游戏,即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思考之后,每个幼儿按坐位顺序依次回答,幼儿不必举手,只需站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为了保证回答过程像一条龙连贯下去,每个幼儿都努力思考,认真回答,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孩子也消除了紧张心理,轻松自然地站起来,有的甚至回答十分精彩。
老师教育随笔7
每每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也是我班孩子进入了又一个快乐时段,他们总是盼望着这一刻,最好一直玩区域活动。常时不时地问我:“徐老师,今天玩区角活动吗?”今天恰巧是区域活动时间,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入了各区域,娃娃家的人数由幼儿们自己选择,自己分配。我问:“谁做娃娃的妈妈”汤雨婷小朋友高举小手,我就让她扮演了这角色。接着我又说:“娃娃妈妈,谁是娃娃的爸爸,由你来选。”娃娃妈妈选了涛涛小朋友做爸爸。接着他们几个陆续选出了娃娃的爷爷、奶奶等角色,选择好角色后,孩子们就进入了活动中了,爸爸把活动材料拿出来,像模像样地开始制作午餐了,由于空间的有限,娃娃家的小桌子旁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人,怎么办呢?于是我进行了干预的策略,我说:“爸爸在烧午饭,妈妈在抱娃娃,那奶奶你再到菜市场去买几个菜吧”。说着,我递给奶奶一个小竹篮,接着我又提议无所事事的爷爷手拿绳圈,把它当作方向盘,开动小车子送奶奶上街,任务到位后,各自扮演的角色顿时忙碌起来,做所需做的事来。一会儿,奶奶回来了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给娃娃买了手机(一个带绳的玩具手机)”我说:“娃娃肯定喜欢的。”又过了一会儿,奶奶对我说:“我给妈妈买了电脑”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旧鼠标,我说:“这个奶奶真大方,娃娃妈妈肯定会很高兴的”,又过了一会儿,她又给我看给娃娃买的螃蟹墨镜,我也肯定了她的举动,奶奶高兴的回家了,妈妈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操作鼠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娃娃会走路了”一边说一边操纵手里的娃娃把它放在地上,扶着娃娃学走路,我肯定了她,表扬了,她的劲就更高了,看到爸爸做了这么多的菜,我走过去,说:“娃娃走了这么多的路,肯定饿了,我们给娃娃喂饭吧!”妈妈、奶奶立刻忙碌起来,奶奶还说:“这个娃娃吃了白白碗。”我说:“真乖”。爸爸连忙说:“我还给娃娃做了很多好吃的,有蟹、有肉等”我连忙说:“今天爸爸真能干,一个人做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谢谢他”妈妈、奶奶感谢了他。一会儿,妈妈又说:“老师,你看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就说:“你的宝宝真乖,”奶奶插话说:“这个也睡着了。”我忙又说:“哟,妈妈,你生了两个宝宝。”妈妈接着说:“我生了三个,这个也是。”一边说一遍指给我看,只见两大一小的娃娃躺在床上。我不禁笑了起来。
娃娃睡好觉了,爷爷又开着小汽车载全家人到表演区看演出去了,这一天娃娃家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
小班的孩子的角色表演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如扮演娃娃的妈妈在活动中十分尽职,做到了妈妈的样,那是因为她妈妈最近给她新添了了个小弟弟,所以会产生妈妈生三个孩子的情境,扮奶奶的陆陆是由于平常一直是有爷爷、奶奶照看的,所以对奶奶的角色诠释的非常棒,会给娃娃买这些时尚又符合实际生活情节的物品,扮孩子爷爷的洋洋小朋友,因为他爸爸有汽车,所以他对司机的角色也扮演的非常成功,就连娃娃的爸爸涛涛也说:“爸爸是开摩托车的,”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爸爸的确是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孩子们在这玩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情感的体验,教师适时的指导与介入让孩子的游戏得以继续下去,并在新的学习情境下得到发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适度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教育随笔8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学习新词的途径很多,如父母直接教授、从动画片中学习、听别人交谈是学习等。事实上,从听别人交谈时学习新词在他们的词汇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词汇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直接教授的情况下孩子学习很难学会,需要有很多机会听到别人的交谈。例如,一些孩子在学习使用人称代词‘你’‘我’时就经常犯错误,他们经常把‘你’‘我’颠倒使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称代词与其他直接指代某事的词语不一样,它所指代的人会随着交谈中讲话者或听话者的'变化而变化。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要依赖于对代词与谈话中的角色关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通常要建立在幼儿听到过大量的其他人相互交谈的基础上。
老师教育随笔9
我们班的乐乐、东东、凡凡等几位小朋友在中午午睡时,总是不能较快地入睡,躺在床上也是翻来覆去的,偶尔小头还要抬起来。为了能让他们尽快地入睡,我冥思苦想了许久,虽然也想出了一些办法,但是用在这些孩子身上效果却不佳。
一次在翻阅《幼儿教育》杂志时,有幸地看到了一篇关于组织幼儿午睡的文章,就认真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谈到老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应该给幼儿一些激励的话语,让幼儿懂得睡觉的重要性,而不应斥责那些没有睡觉的幼儿。
今天中午,在孩子们脱好衣服后,我一改以往的作风,对孩子们亲切地说“今天,老师要摸摸眼睛很快就闭牢的宝宝的小脸,老师摸摸他就说明他本领大。”
这时,东东闭着眼睛用他那稚嫩的声音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眼睛闭上了,你快来摸摸我吧。”这次东东真的快多了。以往我总是用催促的言语来命令东东快睡,结果他不仅不听我的,还有时会惹的`其他的小朋友大笑。“东东,今天本领真大,老师要摸摸你的小脸了。
这时,我发现乐乐躺在床上,用他那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我趁机对乐乐说“乐乐,你最想做大哥哥对吗?睡好了觉身体就能长的高,你就可以做大哥哥了。”乐乐听了也很快就把眼睛闭上了。
今天的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几个孩子在我的“诱惑”下都很快地入睡了。以往,我发现孩子们不睡觉,心里有点急,有时难免言语中带有批评和斥责,结果孩子听到了这样的话语,眼神里带有迷茫,看的出来老师的批评也使他们显得很紧张,但在行动的效果上却不理想。
是啊,不要让午睡成为孩子的负担,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睡觉能得到老师的抚摸,睡觉能让自己的身体长高,原来睡觉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
老师教育随笔10
如果你从我们班的门口经过,你一定能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传过你的耳边,“慢点走、慢点走……”“不要跑哦!”如果你以为这是老师在说话,那就彻底错啦!呵呵……这些话可不是老师说的哦,这些话都是孩子们说的。怎么回事呢?听我给你道原委吧!
现在我班是中班第二期了,下个学期马上就上大班了,孩子们长大不少了,在每天班上吃完中饭散步之后,孩子们都是自己入厕排队睡觉。但这毕竟是孩子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爱玩的小毛病,去洗手间时候总爱跑着跳着的去,而我们又是两个班共着一个洗手间,而这时也总是一个老师看着,总担心孩子们这样跑跑跳跳的会撞到人或者自己摔到了,所以老师总是在后面督促着:“慢点、慢点走……”“孩子们!不要跑啊!”后来我琢磨着,这样督促也不是个好办法啊,这时我看到石欣灵站在门口于是就招呼了她过来:“来来……我请你当小老师,给你个任务哦!帮老师看着小朋友们,告诉他们不要跑啊!”石心灵在班上很能干也很懂事一下就明白了我的话,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你慢点啊!”“出去排队不要跑哦!”“要走着去啊”……嗯!我便默不出声的在旁边观察着“小老师”的工作情况。“小老师”的'工作成果相当不错,孩子们真的不跑了,一个一个出去的时候都是慢慢的走,有时候有的孩子快了,她就会拉着他说:“不要跑哦!”原来让孩子自己管孩子是这样的效果显著。
第二天中饭的时候。我就向孩子们宣布:“以后吃饭吃得快,桌子上又干净的小朋友,可以去门口当小老师,去看着小朋友,要他们排队喝水、慢慢排队入厕。”在这次新政策宣布之后,都会有孩子们很自觉的去那里当个监督的小老师。今天是张隆耀,明天又是伍恒至……孩子们就这样的轮流着,谁吃的比较快,谁就自觉的去那里站着,这无形中也改变了孩子们吃饭拖拉的习惯。
老师教育随笔11
早上,孩子们都在院子里活动,我在教室里忙完上午课的准备,急忙到院子里活动,一到班级的队伍里就看见鞠老师一般组织孩子,一般还不时的哄哄李昊阳,昊阳又哭啦??我走过去蹲下来,抱着他问:“宝贝,又怎么啦?”他开始哭诉了:“妈妈说早上在外边看我做操,可是她怎么走了呢?”“谁说她走了呀?她也许在外边偷偷的看你呢?“没有啊,她就是走啦,她说话不算数!”孩子有点气愤了。我近视眼,远远的.看不见外边有还是没有,但是我还是指着外边说,妈妈可能就在那边呢,昊阳说:“那不是我的妈妈,是胡力墉的妈妈。”
孩子还在抹着眼泪哭,我就牵起孩子的手,去院墙南边看个究竟,唉,妈妈真的不在,几个家长听了都说妈妈不好,拉着昊阳的手边走边说,这次是妈妈不对,回家批评妈妈。孩子更冤屈了:“批评没有用!”“有用,这次老师也帮助你批评妈妈!”一听我要帮助他批评妈妈,不哭了!
晚上昊阳妈妈来接孩子,跟她交流了一下,她说,经常看孩子做操不认真不使劲,真着急。今天等着时间那么久没开始就走了,我说:“答应孩子了一定要做到,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啊!”这次一定得认真道歉!妈妈大笑,答应会道歉。
其实在大人看来这真的是一件小事,对孩子而言还真是个大事。孩子那么小,多不容易有点事,有点期待啊!不管孩子表现怎么样,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因为我们有这个责任和能力。
大人无意的一点行为,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坏情绪,真的不是大人的初衷,但是正是这样的无意,会有很多次的小伤害,所以我们都引以为戒,为了孩子做好我们自己!
老师教育随笔12
今天是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虽然“欢迎新小朋友来到温馨大家庭”的条幅是那样醒目,可不一会儿,你就会听到哭声连篇,从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特别是对初次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产生哭闹、恐惧、紧张等现象。幼儿初次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产生的不适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为了让孩子过好入托关,家长就必须要做好孩子会哭闹的思想准备。家长要坚持送孩子来园,不要中途到园巡视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引起其他幼儿的不良情绪。为了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班上的每位教师会尽量做到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静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听清老师的话,看到老师的表情;我们会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柔的抚摩与拥抱,唤起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尽快的熟悉班上的每位教师。
总之,新孩子入园产生“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必然的,我们老师会用妈妈般的爱去关心孩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吸引孩子,使孩子尽快的度过分离焦虑期,体会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请家长相信老师!
老师教育随笔13
刚开学,我在中班上一节社会活动“夸夸我的好老师”,我说:“平时都是老师夸小朋友,表扬小朋友聪明能干,那老师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让我们来夸夸老师,说说她们的本领,好吗?”几句话,激发了幼儿夸老师的兴趣,许多孩子急不可待地举起了小手。萌萌说:“我要表扬史老师,史老师会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呀,史老师真棒!送个金光闪闪的五角星给她。”说完,我在史老师的.照片下面用黄色的粉笔画了个漂亮的五角星。这下,孩子们的小手举得更欢了:“杨老师会唱歌,她刚教我们唱了《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了》。”“真的吗?这首歌我爱听,一起唱给我听听!”孩子们摇头晃脑,边表演边唱,兴致勃勃。我不由地举起了大拇指:“杨老师好棒!”杨老师也得了个漂亮的五角星。尧尧说:“我要表扬陈老师。”我一听,有人要表扬我了,赶紧问:“陈老师有什么本领呢?”尧尧一本正经地说:“去年,你带我们玩的风车游戏真好玩!”们的本领真多,能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能教我们唱许多歌,会照顾我们生活,让我们健康成长。那谁会说一句甜甜的话谢谢老师呢?”尧尧又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想对史老师说一句甜甜的话。”“好吧,你到史老流出,一个个拥抱拉近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活动室洋溢在一片爱的暖洋中。爱是需要说出来的,爱是需要互相交流的,孩子们的话道出了他们对老师的爱与依恋,也融化了我的心,蜜一样的幸福涌遍我全身。
老师教育随笔14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x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老师教育随笔15
在自由探索玩雪球的方法的过程中,扬扬拿起一个纸球,他找到另外一个男孩子西西,扬扬说:“我来和你打雪仗吧。”两个人来到一个稍微空一点的地方,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扬扬说:“预备,开始。”然后两个人对方的前面扔起了纸球,一边扔一边躲闪,扬扬笑起来:“哈哈哈,你没有扔到我的身上。”西西不甘示弱的说:“你也没有扔到我的身上啊,我们再来一次。”两个人拉开一定的距离又扔了一次。
我们开展了体育活动“玩雪球”,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扬扬一直保持着积极参与活动的状态,冬天,幼儿最期盼的就是能够下雪,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情景“玩雪球”,充分的调动起幼儿的情绪,积极参与游戏。兴趣点被激发了,幼儿探索玩雪球的'过程也就显得更加有意思了,孩子们利用以往的玩雪球的经验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探索“玩纸球”的各种方法。扬扬和西西在活动时锻炼了扔的技能并且提高了反应能力。
如果在活动的时候邀请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游戏中,人越多,挑战性越强,孩子们注意力更集中,又要把雪球扔向别人,同时又要避开扔过来的球,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敏捷性会更有效
【老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老师的教育随笔04-02
老师教育随笔03-22
小班老师的教育随笔10-02
幼儿老师教育的随笔04-08
幼儿老师的教育随笔04-09
教育随笔:老师是镜子07-19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08-24
教育随笔:老师妈妈08-16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08-05
老师微笑教育随笔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