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念倡导:“能够让幼儿去实际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课程在落实上要真正放手让幼儿做他们能做和愿意做的事情,这些来源于幼儿生活和身边的内容才是真正的课程。
下面刊出的一组文章是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在实践行为课程中的一些经验。在践行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更加尊重幼儿,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善于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游戏,建构自己的真实经验。
幼儿园的小农庄里种植了白菜、豆角、萝卜、小葱等蔬菜,幼儿经常去浇水、观察。萝卜一天天长大,豆角一天天长高,幼儿翘首以盼的收获时刻渐渐到来。
拔萝卜
早上一来园,孩子们看到食堂阿姨拿着筐走进萝卜地,这可把他们乐坏了,顾不上跟家人说再见,一路小跑进了地。咦,怎么拔呀?幼儿有的瞅着萝卜缨犹豫,有的跑来问老师。东东胆大,抓起叶子就拽,叶子被拽掉了,但萝卜并没有听话地从地里冒出来。
食堂阿姨看见了,告诉东东要把叶子攥在一起向上拔,大家一听便开始实验。东东拔出了一个,说:“还真灵。”辰辰对旁边的好好说:“往下抓点,抓住了,使劲一拔就出来了。” 洋洋惊喜地喊着:“我拔出来了!看!是个超级大萝卜!”珍珍手一滑,栽了个大屁墩儿,孩子们笑着把她扶了起来。
一开始,幼儿的兴趣点在收获萝卜的喜悦上,所以他们主动地尝试、探索、学习怎样拔出萝卜。就在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萝卜叶子上还有小虫呢!”“真有,是西瓜虫。”“我这里还有瓢虫呢!”大家的兴趣点转移到了对昆虫的观察上。
渐渐地,地上的萝卜越堆越多,于是一部分幼儿开始和老师一起拧萝卜缨。达达最先拧掉一个萝卜缨,高举着萝卜开心地形容他的劳动成果:“看!我这个是大嘴巴萝卜!”“我这个萝卜扁扁的!”硕硕也举着自己刚从砖缝中拔出的萝卜开心地大笑。“我这个像红灯笼!”“我这个是紫色的,像大葱头!”“我这个是长方形的!”欢快的声音此起彼伏。
行为课程强调儿童在亲身行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幼儿不仅通过拔萝卜的实际行为获得了怎样拔出萝卜的相关经验,同时还自发地观察比较了叶子上的各种昆虫,描述了萝卜的不同形状、颜色,体验到了劳动与收获的快乐。
洗萝卜
萝卜拔完了,看到大家意犹未尽,我没有带领幼儿把萝卜送到厨房,而是组织大家把萝卜抬回教室一起洗萝卜。幼儿有的围着水池洗,有的用盆接水洗。“我觉得真开心,我喜欢拔萝卜。”万万边洗边说。“我觉得好玩又有意思!”绵绵也说。就连平常不苟言笑的琪琪也开心地说起来。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今天来晚了,虽然我没有拔到萝卜,但我也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有了收获。”原来是小侯的声音。看到小侯遗憾的样子,我抓住时机启发道:“小侯没拔着萝卜,我们赶紧跟他分享一下拔萝卜的事情吧。”阳阳抢着说:“我拔的一个萝卜像有一根铁棍钩在地里,我把叶子都拧下来了可就是拔不出来,后来我跟辰辰使劲一拔给拔成两半了,另一半在土里怎么都出不来。”珍珍接着说:“我也遇到一个不好拔的,还摔了个屁墩。”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达达还是对他拔的萝卜形状更感兴趣,说道:“我拔的都是怪模怪样的,有一个跟大蒜一样,还有的跟‘8’一样。”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梳理着自己的经验,不仅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还从观察与表达中获得了发展。行为课程指出:“幼儿应该充分享受自由,有大量的自主探索和自主交往的.时间。”在洗萝卜的过程中,他们边洗萝卜边观察、边表达,发现了萝卜形态各异、大小不同。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观察,尽情表达,而这正是来源于生活的语言教育。
画萝卜
活动区时间到了,幼儿对萝卜的兴趣依然浓厚,他们拿起画笔画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萝卜。佳佳画的萝卜上长着几根细毛;静静画的萝卜叶子像芭蕉扇;小侯画的萝卜有些怪异,他说:“我洗萝卜时看到萝卜上长着的小皱纹就像老爷爷的脸。”达达画出的萝卜张着大嘴巴;美美画的萝f、像一盏小灯笼,萝卜的叶子、根、须一样不落,细致入微。
从画面上看幼儿画的萝卜,缨子短小、萝卜很大,看似感觉作品比例失调,而这正是源于幼儿在实践中的观察所得,也反映出他们的关注点与兴趣点——收获的萝卜。这种饱含情感的绘画才是真正的艺术,胜于老师的范画。
吃萝卜
总算盼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幼儿好奇地找自己拔的萝卜。大家又发现了新问题:咦?今天喝的是萝卜汤,这是我们拔的萝卜吗?我们拔的萝l、明明是红色的,怎么汤里的萝卜是白色的?幼儿想了半天仍不明白。我启发地问:“这个萝卜汤里面的萝卜是什么样的?”“切成片的。”“哦!对啦!”阳阳和晨晨恍然大悟:“萝卜外皮是红的,里面其实是白色的!我们拔断的萝卜里面就是白色的。”这下幼儿相信汤里的萝卜就是自己拔的萝卜了。幼儿吃着自己拔、洗的萝卜,觉得异常美味,连平时不爱吃萝卜的幼儿也吃得津津有味。
拔出的萝卜是紫色、红色的,可汤里的萝卜却是白色的,这让幼儿有些疑惑,而拔断萝卜的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迅速联想到自己的实践经验,证实了萝卜的真实身份,也使其他幼儿知道了萝卜里面是白色的。这正是行为课程中倡导的“课程从生活而来,从生活中展开,也从生活中结束”。
种萝卜
“萝卜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又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当然是种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幼儿的认识是统一的,但在种萝卜还是种种子的问题上却引发了争议。有的说种萝J、种子,有的说种萝卜,还有的说种叶子,大家进行了种种猜想。老师启发道:“萝卜是谁种的啊?”“李爷爷!”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看见李爷爷的时候问问他吧!”孩子们果真在户外活动时见到了李爷爷,围住他询问起来,李爷爷耐心地告诉他们种的是萝卜籽。可嘉欣却质疑:“那我们班里的萝卜就是用萝卜种的呀。”其他人也想起了植物角里的萝卜,还真是用小朋友带来的樱桃萝卜种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和大家一起在植物角里种下了萝卜种子,并与种下的萝卜进行对比试验。最后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答案:种子长出了叶子,结出了萝卜;萝卜开出了花朵,结出了种子。
行为课程指出:“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为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为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幼儿不是为了种植而种植,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种植,他们自发主动地管理植物、观察植物、验证猜想,这种探索过程使其在真实践中获得了真知识。
在生活中能够让孩子实际做的事情,都应该让孩子亲身去做,这是行为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拔萝卜的活动中,我们首先注意的是幼儿的实际行为,让幼儿自始至终都做活动的主人,他们用自身的行为主动尝试、探索、观察、表达、猜想、验证。我们坚信这样的课程才是幼儿所喜欢并能促进其成长的课程。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2
刘平是我们班的小公主,不仅长得洁净美丽,而且聪慧懂事,深得老师们的宠爱,特殊是有一头洋娃娃的头发,每当看到她的头发乱了我就给她梳梳,并给她扎好看的小辫,她好像也很清晰
这是老师对他的'偏爱,总是跟我形影不离。
这天早上,我看到宁宁的头发乱蓬蓬的,梳也没梳,我叫过她来问:你为什么不梳头发?宁宁说:老师我是有意不梳的,让你给我梳,你为什么每次只给刘平梳小辫,我也要,一时间我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恍然大悟,无意中我犯了一个错误,梳头事虽小,但在孩子们心中却造成了不公平的感觉这样对谁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几次上课宁宁在扯自己的头发,我还批判他,他却无动于衷,假如这是我主动给她梳梳头发,就能满意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于给孩子造成心灵的阴影,我们的宗旨是让鲜花和小草都受到阳光的暖和,我们做到了吗? 3 睿睿不再含手指了
老师,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没方法。今日早上入园时,睿睿妈妈愁眉苦脸的对我说。睿睿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入园时还不到两岁半,虽然在班里比较乖巧,大家也都特别喜爱他,但是他有一个含手指的坏习惯很让人头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尽了各种方法都不管用,还是照含不误。睿睿入园快两个月了,含手指的习惯再不改掉,对他以后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肯定要帮睿睿改掉这个坏习惯。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3
与孩子共作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孩子们很喜欢在一张空白的纸上涂涂画画,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画下一幅幅自己满意的画。当他们可以自由作画时,他们会表现得无比专注,也会表现得出奇的安静,在这种氛围中与他们共作画让我感到无比轻松愉悦,也使我感到很欣慰。每个小小的灵魂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自己纯真的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多么弥足珍贵而又多么美好的一刻。
在另一种氛围中与孩子共作画也是相当有趣的。
我较喜欢从实际生活当中找出某些物品或某些情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它们画下来。一般选择的物品都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日常用品,像鞋子、水壶等等,孩子们会很兴奋地进行讨论,因为是孩子们熟悉的物品,所以他们对此有千言万语,作画过程都是全身活动的。比如,画鞋子。他们会互相讨论各种各样的鞋子,也会马上去观察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鞋子,然后就又开始议论纷纷,虽然作画过程都充斥着议论声,但孩子们都会把自己所讨论的结果用画表现出来。我就呆在这种热闹非凡的氛围中与孩子们一起作画,有些孩子还会对我的.画进行讨论,他们会很真诚地说出他们对我的建议,也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作画中的一些缺点,这不仅让我感到他们对我作画的欣赏时的那份认真,也让我体会到与孩子作画时的那份快乐与自由。
与孩子共作画,总会有所收获,不仅快乐自由,还能及时地发现自己作画中存在的不足,也因为看到孩子们对作画的那份专注与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4
xx是个非常活泼、聪明的孩子。刚来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总是走来走去,吵着要爷爷,对阿姨说自己要睡觉,对老师说要打电话给爷爷,让爷爷快点来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时间,他却又按耐不住,说要去外面走走、玩玩。于是,每天午睡时间,我就一直陪伴着他,xx喜欢拍着背睡觉,但是有时候,无论怎么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着要爷爷来接。
xx入园的第二个星期,我们老师慢慢发现,他喜欢捏橡皮泥。一次捏泥活动中,xx自己打开一罐崭新的橡皮泥,说:“哇!是橘黄色的,好漂亮!我要做一个蛋糕。”说完,只见xx先把橡皮泥分成三份,然后分别搓成球状,再用橡皮泥盖子在上面压平,最后把三张“蛋糕饼”叠在一起,还不忘在上面做上四根蜡烛。于是,我就借此机会,请xx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蛋糕,并请他一步步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小朋友们都说xx做得非常漂亮,还为他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也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为他贴上了小红花。xx小朋友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赞扬和认同,也表现得非常高兴。
同时,我们也慢慢发现,xx小朋友整理东西的`能力也很不错,有时候小朋友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起,他就会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们从新分类装好。于是,我就请xx小朋友当小组长,专门负责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过程中,xx与小伙伴们主动交流,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们慢慢发现,xx小朋友能够坐得住了,而且做事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了。加油哦!xx!你是个乖孩子!相信你会更棒的!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5
孙海峰------一个调皮机灵的小男孩,你只要看看他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思有多活,他满脑子的小主意、小点子,让人不由自主地会喜欢上他,他喜欢篮球、足球。班里的新游戏,多半是他先玩出来的,兜里总是装着些小玩具。这个孩子真可谓兴趣广泛,可惜就是不爱学习。
中班时,班里有什么坏事发生,找他准没错,所以大班入学第一天,他就吃尽了批评,同学们谁也不喜欢他,不跟他玩。我对他发动集体舆论的攻势,这样一来,他似乎有些学乖了,似乎有些听话了,不太惹是生非了,可是,我分明地感觉到他眼里的光一点点地黯淡了!
其实打从心底里,我喜欢调皮的他,是那样地有活力,那样地富于创造性,我更喜欢他眼里那一抹透着灵气的光芒。
于是,我对自己说,不可以再这样压制他,要努力去挖掘和发挥他的潜能。我决定在新学期让他担任小军体,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一件小事。大班上半学期结束时,我让他把一份收费单送到同楼的一个小朋友家去,他欣然答应。本来,他送到就好回家了,而他居然在送到后跑回幼儿园,只为告诉我:他送到了,交给了同学的奶奶。我觉得从这件小事上可以发现他有一点责任心,知道要对人负责,便作出让他当小军体的决定。
开学了,我把他找来,告诉他我的想法,并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小朋友们都睁大眼睛看着你呢!希望你争气,做个男子汉!他一脸惊喜,满怀信心重重地点点头。虽然,我心里压根儿就没底,深怕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可我还是把消息和原因讲给孩子们听。孩子是乖巧的,掌声通过。当然,我也请孩子们做小评委,每一个礼拜评价一下小干部称职与否。
如果这时,我能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些,对孙海峰担任小干部可能会发生的好的、不好的变化考虑得周全一些,深入一些,也许就会有较好的效果。可是,我简单地以为,让孙海峰当小干部已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应该在这个激励中发愤改正缺点,发愤学习,努力做好榜样。我忘了他还是个大班的孩子,我忘了扶他站起来,仅仅是他进步的开始,他会碰到许多困难,思想尚未定型,可能会出现反复,我更应该帮他走好这条路。
初当小干部,孙海峰应该说是很努力的,天天回家练习喊口令,早操喊口令时声音前所未有地响亮,振奋了每个孩子的精神,学习上也比以前稍稍自觉了一些。但毕竟没有一下子好起来,而且初当小干部,他对有些事情该不该做一无所知,再加上有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想改就改掉的,所以,每周孩子们的评价,对小军体总是有褒有贬。开始,我还能以鼓励为主,但渐渐地也沉不住气,终于在两个月后,孙海峰因上课时发呆,小军体的职务被我一气之下撤了。孙海峰也像泄了气的`皮球,没了劲。
到今天,反思整个事前前后后,我不由地感到后悔。其实,只有我把握住事件中的几处机会,我是完全可以取得预想的效果的。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孩子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成熟、冷静地思考周全,深入地把握,细致周密地安排,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还是那句话:"不仅要扶他站起来,更要指引他一条路,帮着他走好这条路!"
这件事,我将深深地铭记在心,我想,以后再碰到这样的孩子,我一定能处理得很漂亮。我也会时时地提醒自己:幼儿园的班主任工作,是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和恒心。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6
东净瑜是我班的小才子,他能认读很多字且词汇量特别丰富,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开学初,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去学画画,非常羡慕,可是妈妈没给他报名。晚上,他突然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班的小朋友全都去画画了,我们班只剩下我一个,老师都不管我了”。第二天,净瑜妈妈就这句话来询问老师:“为什么只把净瑜一人留在活动室里?”我觉得很奇怪,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净瑜说话了:“老师,我想让妈妈给我报名学画画”。原来,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言,他试图用这种方法说服妈妈。
此事告诉我们: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和辨析能力差,还想象不到一些话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很多时候孩子的谎言不是恶意的,只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满足的本能使然。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孩子只要说谎就是品质有问题,就是坏孩子,决不能发现孩子说谎就劈头盖脸地训斥,而是应该仔细观察、判断,认真揣摩孩子说谎的心理,尽量用委婉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说谎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说话应该实事求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慎重对待孩子的谎言。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似乎是我们老师的写照,但经历了寄宿班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老师的写照变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很早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很晚才能下班,有时下班了也会因为很多繁琐的事情而加班。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老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但是我会肯定告诉别人,我们是因为责任才会累。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老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老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经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特别是看着自己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老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但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在着忙碌的一个月里,与孩子们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发现大班的孩子思想慢慢成熟,每天三十个孩子在一个班级,谁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与温暖的感受。记得在一次识字《秋天的名片》课堂上,我在讲课时点到睿杰小朋友回答问题。他胆怯的上来,无助的看着我。我知道睿杰是个内向的小朋友,于是转变态度,对他微微一笑说:“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希望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小孩子是特别会看老师表情的,当他在我的微笑里找到温暖后也不怕回答错问题,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微笑,而是严肃的说不知道就座下吧!那肯定只会让他更加的胆小,不敢表现自己了。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深刻的明白了曾经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的时候,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守住这小小的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名利奢求,多一份期盼,对一份倾听与信任,多一份技巧与艺术,一句真诚的赞美,一种鼓励的眼神,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快乐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每天告诉自己给孩子们一个真诚的微笑,就会收获到不一样的快乐。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8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又要过去了,看着这群小家伙们,多少还有点感慨呢还记得他们刚入园时那哇哇哭闹的情景,再看看现在的他们………
片段一:“哈哈哈,这个《小兔乖乖》的故事,我妈妈讲给我听过的,现在我来讲给你们听吧……”图书角中正洋溢着这样快乐的笑声,乐于表现、信心满满哟!
片段二:“你们看我捏了一根火腿肠,啊哈,真好吃!你们看我还搓了一根油条了呢……”美工区角落里孩子们正在互相炫耀他们的劳动成果呢!自己动手、相互交流,多棒的.一群孩子呀!
片段三:“老师,我这个像不像一架飞机呀?”你们看看我这个像什么呀?”“咦,是风车吧。”……建构区里孩子们正沉浸在那积木的神奇世界中,自由发挥。
片段四:“我是妈妈,我来做饭吧!”“你看啊,我做了好吃的菜!”小小的娃娃家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片段五:“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么叫,喵…,喵…,”听,孩子们正在亲亲抱抱角和小动物对话,唱小动物歌呢!多美的歌声呀,多么温馨的拥抱呀,多么纯真的对话啊!
片段六:“这里是挂号的地方,快来啊!”,“我是小医生,你哪里不舒服啊!”“小医院”里孩子们正在开心地游戏中。
当我看到这一幕幕快乐、温馨的片段时,我由衷地羡慕,羡慕孩子们的开心劲头,羡慕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他们之间传递着纯真、美好、进步、快乐,与此同时,我也收获着这一切的一切。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9
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
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
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0
毛豆,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他总会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比如,午睡时,他会突然放声歌唱;做早操时,他会悄悄地躲起来;美术活动中,他不是将画纸揉成团到处扔,就是将双手涂满颜色吓唬同伴……这一系列的行为使孩子们逐渐与他疏远了,甚至合谋对付他。
那天体育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排着两列纵队在我的带领下一起进入活动室。平时,毛豆经常故意走在队伍的最后一个,有时甚至相隔很长一段距离,那天也不例外。正当我带着大多数幼儿走进洗手间时,一名幼儿跑来对我说:“老师,他们把毛豆关在门外面,不让他进活动室。”我闻讯赶紧离开洗手间,朝活动室前门走去。门的周围没有一个孩子,可当我想打开前门时,发现门已经被反锁了。透过门中间的玻璃看外面,毛豆也并不在呀!我正纳闷的时候,传来几个孩子的声音:“老师,快点,他们把后门也关起来了。”我转头看向活动室后门,那里果真围着一群孩子,他们正用自己的身体用力抵住门。我隐约听到门外“咚咚”的敲门声。正当我准备发问时,几名孩子朝我的方向跑来,边跑边喊:“快,毛豆要从前门进来了。”我顺势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或许还没有从兴奋中回过神来,被我拦住去路的孩子们在停下脚步的同时,还不忘对后面的同伴高喊:“快点!”我非常生气,喝问道:“你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被我的威严惊住了。就在此时,一个身影静悄悄地走到前门,轻轻地打开保险和门,把气喘吁吁的毛豆迎进门。这个身影正是我们班的小鸽子——一个文静的从不多话的女孩子。
经历一番波折进入活动室的毛豆,顾不上休息,径直向我奔来。他喘着粗气,非常委屈地对我说:“老师,刚才他们不让我进活动室,他把前门和后门都——锁——起来了,是小鸽子‘救’了我!”他故意拉长了“锁”这个字,就是为了让我知道孩子们在合伙欺负他。看着他满脸的汗水和无辜的表情,我心生怜爱。
是啊,毛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似乎经常给大家制造麻烦,但他这样被同伴欺负正常吗?难道他就不该拥有朋友吗?难道他就不该获得朋友的关爱吗?或许有了朋友的帮助,他能有所改变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身影,“关门”事件中唯一向毛豆伸出援手的孩子——小鸽子。那个曾经“救”过他的小女孩,那个让他心存感激的小女生,愿不愿意接受毛豆做朋友呢?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将小鸽子叫到身边,轻声地问道:“小鸽子,上次你看到毛豆受欺负,帮助了他,真是个好孩子。你瞧,毛豆在班上一直没有朋友,我想帮他找一个朋友,你愿意做毛豆的第一个朋友吗?”小鸽子听完我的问话,马上就点头应道:“我愿意跟毛豆做朋友。”为了让事情能够顺利地进展下去,我又对小鸽子作了特别交待:“从现在起,我就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做毛豆的第一个朋友。如果你发现他有做错的地方,就立刻指出来让他改正,你要多帮助他。可以吗?”小鸽子非常高兴而又认真地点了点头。
一天,做操之前,我走到毛豆身边悄悄地对他说:“毛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帮你找了一个朋友,你猜是谁?”他摇摇头说:“我不知道唉!”我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你的这个朋友就是小鸽子。”听了我的回答,他居然腼腆地笑了。我随后问道:“你喜欢这个朋友吗?”“我喜欢,我要。”他连忙回答。原来,这个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是如此重视和珍惜这个朋友,他的表情和回答更让我坚信我替他找的'这第一个朋友是他需要的,是他渴望的。不过他能否留住这个朋友,才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我就叮嘱道:“毛豆,小鸽子是我给你找的第一个朋友。从今天起,你们俩就是朋友了,她会帮助你,你要多听她的话,要不然她会离开你的。你知道吗?”他很认真地听着。“以后你会有第二个朋友、第三个朋友……你开心吗?”他听了我的话,开心地笑了起来:“我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的。”
第二天一早,毛豆刚走进活动室,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他:“毛豆,你的朋友还在吗?”毛豆很严肃地回答:“老师,我的朋友还在,我没有让她离开!”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了朋友后的毛豆在变化着——
12月6日,毛豆刚准备伸手去拿别人东西,小鸽子便做了制止的动作,他立刻缩回小手,笑了。
2月15日,毛豆赖着不起床,我轻轻在他耳边说了句:“我去告诉小鸽子了。”他听了,纵身一跃,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别去,我马上就起床。”
3月22日,毛豆走得慢,离队伍越来越远,我只说了句:“毛豆,你的朋友呢?”他就赶紧跑进队伍,紧紧抓住小鸽子的手。
4月5日,分享巧克力时,一个孩子的巧克力软了,毛豆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巧克力与他进行了交换。我和小鸽子竖起了大拇指,他开心地笑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记录了快四个月了,毛豆的变化还在继续。
“关门”事件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友情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师不能忽视孩子的交往需要。当某个孩子成为不合群的个体时,教师该怎样帮助他重新获得信任,拥有朋友呢?我认为合适的契机和合适的同伴是两个重要的因素。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吧!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1
“老师,你吃过彩虹糖吗?”
“吃过。”
“那老师你知道彩虹糖为什么这么好吃吗?”
“因为它酸酸甜甜的,好吃呗!”
“不对,因为它有彩虹一样漂亮的颜色,所以吃起来才好吃!”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连颜色都是可以吃的,实在是佩服啊!
“老师,你知道彩虹是什么?”佳佳的'问题一提出,所有的孩子都来了兴趣,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彩虹是七仙女织的彩布,我奶奶说的!”悠悠很认真地告诉小朋友。
“不对,不对,是下雨后折射出的光!”然然也很肯定地说。
两个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找我来评理。我心想,用枯燥的折射原理和彩虹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来解释吗?这样,孩子即使了解到彩虹的秘密,也是硬硬地接受,我不忍心把美美的东西变成生硬的理论。
我把孩子们带到院子里,将三棱镜交到他们手里:“让我们一起找彩虹吧!”孩子们沸腾了,叽叽喳喳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彩虹在池塘里、彩虹在树上、彩虹在小兔子的窝边、彩虹在沙坑边……”各种想法都蹦了出来。于是,小树旁、沙池边、池塘边、鸟笼边,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着三棱镜的孩子,蹲着,站着,坐着,不亦乐乎地寻找着彩虹:“老师,我找到了,找到彩虹了!”孩子们异常兴奋,似乎找到了世界上最漂亮的东西!
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发现和体会,只有亲身体验所发现的答案,才会永久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之中。我相信,寻找彩虹,将成为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2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了一个新发现,身为一名幼师,我发现,无论做什么事,叫出孩子的名字,比不叫名字的效果要好很多。所以,新学期开始,记住孩子的名字,对于教学活动和教师话语权的掌握度十分重要。
前两天,我给班上的小朋友分了个组,让小朋友分别选出自己这个组的组长,然后组长到我这里来登记。
因为是开学不久,我也是个新来的老师,所以小孩子们的名字,我没有记全。一个小组长上来了,我问他的'名字。当场,我发现,他的脸色委屈了一瞬间。
我觉得,他一定是不高兴我这个老师都给他们上了几堂课了,还记不住他的名字。我心里也非常尴尬。
第二天,我就悄悄的记住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
在他们捣蛋的时候,叫一声他们的名字,顿时就乖巧了下来。
如果有人说,这么多人,要怎么记住他们的名字呢?其实方法很多。幼儿园有孩子们的照片,你可以悄悄对照。上课之前,还可以借着点名的借口记名字。多多点人来回答问题,也是记名字的好办法。分小组,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记,也是个办法。
如果实在记不下那么多,最起码的好孩子和调皮的孩子要记住,中间的孩子们可以稍微慢一点记。但是,没有记住名字的,千万不要让孩子发现,更不要叫错了名字。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3
一天分组活动,我正辅导不会跳绳的幼儿学跳绳,瑜瑜小朋友跑过来叫我:“王老师,于思远他们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让我们滑。”我抬头一看,果然见班上的几个“淘气包”正围着‘滑梯’看着什么。我心想:这几位“淘气大将”每天都要搞点恶作剧,今天我得好好地“处理”一下了。我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刚要大声斥责,忽然听到于思远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说的咽了进去,站在他们的背后听他们的对话。“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凯凯头也不抬地说。这时迪迪小朋友说:“你知道唾沫为什么会滑下去吗?”“这个问题提到不错,谁知道呀?”听见我在说话,这几位“淘气包”立刻转过头来,不知所措的看着我,眼光中似乎在说,我们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来。我笑了笑说:“你们很聪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们发现什么了……”幼儿看我没有批评他们,情绪立刻活跃起来。迪迪说:“我知道,因为这个‘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所以就滑下来了。”我摸着他们的头笑了笑说:“你们说的很对,但你往这里吐唾液对不对呢?”“不对!”“随地吐痰不对,往‘滑梯’上吐也不对。”“不讲卫生。”小朋友们大声地抢着回答。我肯定了幼儿的看法。“老师,以后我们不随便吐了。”几位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道。“咱们给擦干净了吧。”凯凯边提议边从口袋里拿出纸将“滑梯”上的唾液擦干净。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队。
望着孩子们纯真而快乐的'面孔,我真为我差点的冒失感到惭愧。看来老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断定孩子的行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做什么;要善于从恶作剧中发现孩子淘气中积极的一面,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4
积极举手发言确定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孩子能大胆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
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记住,多举手!”“你这孩子,真笨,上课老是不举手“老师提问题了,要马上举手!”“我明天要问老师的,你有没有举手?”可能有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认为只要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表示他(她)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
但不举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动脑筋了,就不聪明了,我觉得这绝对不是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通常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太举手,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不太举手,情绪不佳的孩子不太举手。这些孩子你能说他不动脑筋、不聪明了,不!绝对不能!!他们有些也是学习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个性或某些因素改变了他们的表现,这些孩子往往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回答或不想回答,他们有的怕答错了被别人笑,有的觉得不举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确实,有时,老师把不举手的.孩子叫起来,他也能把问题回答的相当精彩,可见,并不是不举手就是不动脑筋。
《新纲要》颁布后,更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只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自己的观察操作过程中,经过老师的适当指导,从中掌握知识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强了,创造想象能力更惊人了,合作交往等能力更一层楼了,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满灌式教学,和一问一答式教学了,因此,有些孩子一次教学活动下来,举手发言不多,但知识能力掌握的却也不错,要说他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他能把想法与自己旁边的同伴交流,这也很不错呀!
有些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多举手,从家长半日活动观摩中,很多家长就一直盯着自己的孩子举手,有些甚至还时不时的提示自己的孩子举手。孩子很遵命,只要老师一提问题,他条件反射似的举手,但每次都答非所问,或目瞪口呆,不知要答什么,这样的孩子也很多。
要培养好一个优秀的孩子确实很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是我们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所共同思考的,共同努力的,不举手不是不动脑筋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发现,相信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5
跟踪中班的绘画活动“小白兔”,有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画得很认真,连自己的小手上也画上了线条。再看画面,线条很是丰富,最中央的线条部分尤其突出,像马路又或是像楼梯,可没有主人公一兔子。在他抬头张望的时候,我问:“小兔子在哪里呢?”他看了看画面,然后说了一句:“在这里呢!”便在画纸右边上下两个连接的圆的小圆上面添画了两个耳朵,在下面的大圆上添画上腿,一只小兔子便立刻在纷杂的线条中活灵活现地显现了。
他很是自豪地拿起他的杰作给我看。我猜想,这只小兔子是要过马路,还是要爬楼呢? “你的小兔子是要去干嘛呢?”“老师,我的小兔子要去摘苹果呢!”他的回答着实让我惊讶,我疑惑地问:“中间的是什么?苹果在哪里呢?”“这是梯子,好踩着摘苹果的。”他边说边在画面的左边又添画上了几个绿色的带着长把的圆苹果。无树怎么长果呀?我启发引导着说:“苹果长在什么地方呀?为什么这么矮呀?”(心中想引导他画上苹果树。)他不紧不慢地指着画面说:“我不想让苹果长在树上,那就太高了,小兔子踩着梯子去摘会摔倒的。”好像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他在画面的左边画了一道绿色的竖线,又画上一道绿色横线与梯子连起来,然后喜滋滋地看着自己的画作,看来是大功告成了。“这两道线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他很是认真地边指线边解释道:“这(竖线)是树,这(横线)是绑梯子的绳子,梯子绑在树上就不会乱跑了,小兔子就不会摔下来了。”我朝着他竖起大拇指赞赏道:“你真有爱心,想得很周到,苹果长得又矮,梯子又牢固,这样小兔子摘苹果真的会很安全了。”
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想法:在画面的`外面,是不是还会有他没有说出的故事呢?我试探地问道:“你踩梯子摘过苹果?发生什么事情了吗?”他的眼睛瞪得圆圆地直点头,说道:“对呀,我在奶奶家摘苹果的时候,苹果太高了,我踩的梯子没有绑,把我摔了下来,可疼了。”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他的生活经验再现,大梯子、绑梯子的线、没有长在树上的苹果——那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部分被他突出夸大,这些稚嫩的线条、形象在他的讲述的过程中“活”了起来,这才是“孩子自己的声音”啊。生活就是教育的现场,这次被摔的生活经验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了孩子的心里,并被他迁移绘到了自己的画作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从看不懂到读懂孩子的绘画故事,这一过程让我深深反思,也颇有感触: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会有一个充满灵性的故事。作为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只在乎孩子绘画技能的习得,不能以成人的审美自觉高明地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诱导、猜测、评价,而应按照《指南》精神,用充满童真的心去静静欣赏孩子们绘出的线条、色彩,耐心倾听孩子对自己作品的畅想与解读,从而适时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绘出自己的生活体验、绘出自己的情感、绘出自己的灵性。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大班 [关于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4-02
经典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1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0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02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0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经典)07-24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优选]08-08
【热门】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3-1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热】03-20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