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评课稿(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乌鸦喝水》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乌鸦喝水》评课稿 1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有机结合进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日,吴望舒老师执教的《乌鸦喝水》第一课时,便做到了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合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从而使这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低年级生字词的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中,吴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这些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得了新知。
吴老师也注重培养学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对“乌”、“鸦”这两个字的识记,吴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乌鸦是一只鸟,所以“鸦”字是鸟字旁;“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这样学生就感觉非常有趣,记起来也就容易了。还有另一组形近字“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吴老师引导学生,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学生记起来十分方便,且不太会搞错。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
吴老师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采用了读读、想想、说说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可以说这些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处”一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老师引导学生看图合理想象:乌鸦可能会飞过哪些地方呢?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辛劳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后,又指导学生用“到处”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对这个词语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运用。
三、注重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堂课,吴老师带着孩子们着重研读了课文的第一节。第一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也是情节曲折。乌鸦经历了找水,看见水,却又喝不到水这个过程。随着事情的变化,乌鸦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吴老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逐句品读感悟,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读文中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
综观整堂课,上得既充满语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乌鸦喝水》评课稿 2
这是一节随文识字课,就是在体现与文的密切结合。在感知认读阶段时生的自由读,指名正音的读,理解、指导的练读。学生经历四到五遍的读,而且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了解字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理解识记阶段,注意字的语言环境和方法的多样化,但又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突出重点如“喝”和“渴”
的区别,记字时体现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记一字带一串,如选择用加偏旁等的方法记忆其它的字。在对句子的积累方面韩老师也是做得很出色。如“乌鸦口渴了,倒处找水喝。”在理解“到处”时,韩老师用了这样的句式,乌鸦来到了(),来到了(),来到了(),都没有水。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到处的.含义,还初步接触了并列句式。对“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这句活中的“可是”的引导也颇独到,表示与原先的想象相反时可用“可是”一词。虽有点拔高,但通过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学生已经领悟其中的意思了,这也是荀老师的成功之处。
《乌鸦喝水》评课稿 3
上完这堂课后,刘主任组织语文组的老师和实习生进行评课,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这篇寓言故事可多叫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复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因为后面还剩下8分钟。
2、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遇到困难要仔细观察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里我只提到一点点,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我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动手做实验,学生观察乌鸦喝着水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学生便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3、要关注全体学生。这是许多新老师会犯的毛病。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部分是喊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回答问题。应该多鼓励其他成绩较弱的孩子积极发言。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跟着我的教学思路走。
4、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太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5、讲“到处”这个词语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乌鸦可能去过什么地方。
6、一堂课还剩8分钟是我最失败的地方,但也有几个小原因:
(1)本来星期二要上的课因为多种原因推到星期四才上,学生读了三个早晨,几乎可以背下来了。
(2)我的指导老师钟老师提前把《乌鸦喝水》的练习讲完,所以我提的问题,学生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本来安排讨论的环节也省了。所以加快了教学进度。
原来许多课是要自己多上、多反思才能体会到其中真正的涵义。
《乌鸦喝水》评课稿 4
《乌鸦喝水》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极富有童趣及人生哲理的童话故事。吴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富有新意,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性格。整个课堂妙趣横生,充分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交流很到位,很好地完成了这些目标,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本堂课的几点看法。
一、激趣导入,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吴老师在导入部分非常贴切,由图到字,出示乌鸦的图片,引出“乌鸦”二字,并及时抓住学生学生兴趣,利用图片让学生展开说话,“乌鸦的‘乌’为什么中间没有点?”学生集体展开想象,并纷纷举手回答,那“乌”是什么意思啊?老师立即出示一张乌云图,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乌”是黑的意识。老师又马上让学生用“乌黑”组词,课件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孩子的言语训练。这个环节设计非常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及说话的兴趣,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抓“到处”,引导说话,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吴老师抓住第一段展开,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话,但是仔细观察,这四句话是紧紧联系着乌鸦的内心变化的。吴老师在这四句话中又有取舍,着重抓住“到处”二字层层展开分析。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由字到词,再由词入句,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乌鸦喝水的故事之所以能发生,究其原因是它口渴了,所以才会到处找水喝。老师就紧抓“到处”,让学生体会当时乌鸦的心情,这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能讲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老师又让学生好好地训练了言语。
其实,在精读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多加几个语言训练点,让孩子自己说,这样对故事的掌握就深刻了。比如,“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里就有两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一是“口渴”,乌鸦为什么会口渴呢?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二是“到处”,乌鸦会到什么地方找水呢?学生同样能展开说话。不要觉得这是很幼稚的问题,一年的孩子,他们本来就还是幼儿,这样问题真是训练他们说话,训练他们想象的好问题。
最后,承接单志明老师的一句话:“编者把这篇课文放在教材中的价值是什么?”是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文本的价值,把故事放大,不要只看到故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看到价值所在。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乌鸦喝水》评课稿 5
上周有幸倾听了章秀平老师的《乌鸦喝水》这一课收获很大,这是一篇描写一只聪明的乌鸦口渴找水喝,并最终克服困难喝到水的小故事。在本课教学中章老师充分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开动脑筋,首先从题目《乌鸦喝水》做文章,让学生朗读,认生字,问同学们,“乌鸦喝水”想到了什么?”学生“为什么乌鸦要喝水?”“乌鸦喝水成了一个故事。”由此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本课内容的学习氛围中去。章秀平老师本节课堂教学总体上感觉很突出低段阅读教学的特点,生字词语教学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章老师以下几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认生字词,学生看拼音举手起立朗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点评学生,及时的鼓励学生,并纠错个别学生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游戏开火车,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跟读,既增加了学生的朗读次数,又加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朗读的乐趣。最后去掉生字上面的拼音让学生再次朗读。
2、喝”和“渴”的区别,教师让学生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很好区别这两个字?目的是学生通过自己找办法区别两个字来加深认识,而不是教师一味的去讲解,体现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的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3、我会写:“石”“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字异同的地方?学生起立回答,都有一个“口”,一横长短不一样,教师再示范写这两个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布置写字,教师随机拿三位同学的作业本投影集体点评优缺点,教师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能根据低年龄的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思路,章老师的语文教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教学示范。
《乌鸦喝水》评课稿 6
听了潘老师的语文课《乌鸦喝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各环节紧扣,又有较大的弹性。既达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做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课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看的真切有趣,学的轻松愉快。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三种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
(1)体验学习(自己动手做实验)。
(2)发现学习(自己寻找方法)。
(3)接受学习(在实验与读课文中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使学生放开手脚,放飞想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情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自己去选择的权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只听老师说教的`新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课文,学会了思考,明白了道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情感体验,教学效果甚佳。
《乌鸦喝水》评课稿 7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选自《伊索寓言》。这是一只从古希腊飘洋过海,钻进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乌鸦”。在西方的传说中,乌鸦是能够语言,极具有智慧。但是对于中国的小朋友而言,他们对乌鸦还很陌生,最熟悉的`莫过于麻雀、和平鸽等。
在自主提问环节,有位小男生站起来,大声的问:“老师,为什么是乌鸦喝水,而不是别的鸟喝水呢?”
还没等老师回答,有一个孩子问:“为什么不是麻雀或者是仙鹤喝水,而要选黑色的乌鸦呢?”
孩子的这一提问,让王老师始料不及。教室里突然沉默了半分钟的时间。不过,王老师毕竟是一位富有教育智慧的的老师,“是呀,为什么不是别的鸟喝水,而是乌鸦喝水呢?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好好讨论这个问题。”就这样,这个问题又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孩子们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显示出极大地热情。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开始发表看法
《乌鸦喝水》评课稿 8
周老师的这一堂课上得既充满语文味,又富有情趣。老师于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入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课上学生个个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已被老师完全调动起来了。
一、识字教学,稳中求新
关于识字教学,聪明的学生也能有模有样地说一些。这课生字不多,“乌”“鸦”这两个字连起来识记,乌鸦是一只鸟,所以“鸦”字是鸟字旁,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学生感觉非常有趣,记起来也就容易了。还有另一组形近字“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周老师引导学生,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喝、渴”的区别,“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二、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感悟。
周老师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采用了“读读”、“说说”、“做做”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可以说这些教学活动是充分考虑到了一年级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处”一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到处”一词,老师引导学生看图想象:乌鸦会怎么找呢?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辛劳、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
周老师还通过演示放石子,引导学生观察乌鸦是“一颗一颗”地把石子放入瓶子中的,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水是渐渐升高的,引导理解“渐渐”。再引导学生体会一下用嘴巴衔着石子一颗一颗放入瓶子的感受,学生由衷感叹:“乌鸦喝水真不容易呀”,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周老师的这堂课立足于文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三、朗读指导层次化
这堂课,周老师对课文的朗读指导体现了二个层次:读正确、读好听。读正确,周老师是通过逐节朗读、正音,把课文读正确的。读好听,周老师是通过抓重点词、关键词、演示法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听的。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曲折,乌鸦经历了找水,看见水,喝不到水,最后通过努力又喝到水这个过程,随着事情的变化,乌鸦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静的,在朗读中,周老师还引导学生在体会乌鸦变化心情中读。
《乌鸦喝水》评课稿 9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组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
一、教学效果:
识字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我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指导朗读不到位;
2、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没法进行,此乃一大失误,听、说、读、写没能落实到位。在本节课中,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观念,但还不够放手,今后还需要不断学习,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改进措施:
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去克服困难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更是我们的这群特殊学生在将来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体验和面对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这个道理。
《乌鸦喝水》评课稿 10
在学习《乌鸦喝水》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在教学中,我们几位一年级语文教师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课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样一个问题为讨论点,渗透这个教学目标。学生们的想象力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烂的,还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点子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己吧!
《乌鸦喝水》评课稿 11
在昨天的语文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中,实验小学的张雪华老师提出“学科吧课件的价值引导趋向含糊”,在讲到对学生的独特感悟放任自流“时,她举到了《乌鸦喝水》这个例子,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给人深刻的启迪,她说一些教师忽视了教材要给孩子们的是学会动脑筋,而不是让孩子们像钻牛角尖一样的为乌鸦想一些不合实际的喝到水的方法。想想自己曾经对于这方面的理解也进入了这个误区,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真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我面对这篇课文,我对它有了重新的认识,我知道我应该怎样为孩子们引导。
在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了乌鸦的悲喜感情后,最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喜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到。我还记得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乌鸦的了解时,有同学说乌鸦全身乌黑,真恶心,而现在却都变了,但是变得真好,我想。于是我就问那位同学:“你不是很讨厌乌鸦,现在为什么喜欢他了?”他高兴地说:“我觉得这只乌鸦太聪明了,所以我再也不讨厌它了。”是啊,这是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赞叹,他们的纯洁、他们的天真都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乌鸦真幸运,又有了一个忠实的拥护者,我感叹着。
还有一位同学说:“乌鸦太聪明了,如果是我的话,那该多好啊!”是啊,这也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想法,他们多么盼望自己也能像乌鸦那么聪明,这样同学们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了,爸爸妈妈就会更喜欢自己了,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事啊!“其实,你也很聪明,你瞧,你讲得多好啊!”我微笑着说。孩子笑了,满意地坐了下去。抓住这一时机,说:“小朋友们,那么聪明的乌鸦,你们很喜欢它。老师觉得你们也很聪明,因此老师也很喜欢你们。
那你能帮乌鸦想出另外的办法吗?”孩子们一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低着头沉思着,有的却和同桌讨论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让孩子们停下来,但是孩子们却没人举手,我纳闷了:孩子们真的一点都想不出来吗?问题出在哪儿了?是不是应该提醒他们一下呢?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瞧,乌鸦看到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那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一下子领会了,纷纷举手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同学说:“乌鸦可以用嘴啄断一根草,用草舀一点来喝。”我听了说:“真聪明,你很会观察哦。”又有一位同学说:“乌鸦可以去找一个破碗来,轻轻地把瓶子倒过来,倒到碗里,再喝。”我高兴地说:“真有你的,太会想象了。”
我们的孩子没有说用吸管,他们只是根据乌鸦的实际情况来说,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不管孩子们想了什么办法,只要不脱离生活实际,就尽量让孩子们想,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乌鸦喝水》评课稿 12
本节课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乌鸦喝水》,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会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的授课方式是随文识字。
我个人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识字步骤清晰。识字过程中,字的音形义做到了有机结合。即使是识字,我觉得也应该做到丰富多彩。从揭示课题开始认识“喝”字,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喝”是口字旁的字。
2、课堂上渗透识字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去探究、去发现生字的构字特点,去辨别形近字的异同。例如:把“喝”和“渴”放在一起比较,启发学生为什么它们的偏旁不一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喝得用口,而渴则需要水。这样形旁表意的`作用便渗透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注意学生主动识字能力的培养,用已有的方法识字。例如:“法”,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再如:升,办,学生想到了“开”“为”,进行比较。“瓶”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和“衔”字用与行的小故事来进行对比记忆。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旁边是谁,这样学生能更明确的理解旁边的含义。
不足之处:
1、自身教学中激情不够,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的进行鼓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过于平淡。
3、在进行每一环节的时候要求不够明确,还有衔接语言不够到位。
4、游戏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实际问题,还有游戏规则没有太明确,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5,写字教学时,新的偏旁部首没有讲解写法,而是直接进行了新字书写等。
《乌鸦喝水》评课稿 13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图中激发学习兴趣。
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课始,我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
同时,我又抓住儿童摸仿性、竞争性强的特点,通过赛读、感悟读等形式代替乏味的讲解,从而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二、在生活中唤起学生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每个小朋友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让学生理解可是一词时,我挑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来进行说话训练,如:小马要过河,可是,( )。风筝慢慢地飞上了天,可是,( )。学生有话可说,理解也就更到位了。后来在用渐渐说句子时,学生很自然地从生活中找到了素材。此时,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受更深了。
三、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课末,我就以乌鸦还有什么办法也能喝到水?这样一个问题为讨论点,渗透这个教学目标。学生们的想象力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把瓶子敲去一半的,还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点子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乌鸦喝水》评课稿】相关文章:
《乌鸦喝水》评课稿10-09
《乌鸦喝水》评课稿06-24
乌鸦喝水评课稿06-02
乌鸦喝水评课稿04-02
《乌鸦喝水》评课稿08-19
《乌鸦喝水》评课稿[热]07-21
[热门]《乌鸦喝水》评课稿10-03
《乌鸦喝水》评课稿集锦04-13
《乌鸦喝水》评课稿8篇[精选]08-07
(精品)《乌鸦喝水》评课稿集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