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03 10:52:3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5篇)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严峻。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保存实力、求得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入发展规划中。而企业文化,就像拯救企业的灵水一样,地位愈加突出。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很多企业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依然很模糊,他们普遍狭窄的认为企业的墙报、广播和业余文化生活就是企业文化。其实企业文化的范围很广,而远不是这么简单。那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00,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二、公司企业文化的简要介绍

  (一)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

  (二)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而管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X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及其原因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现在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四、完善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三)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可以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考虑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通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现在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2

  有人说,阅读等于竞争力;有人说,读书是提高工作能力的一项基本功。作为企业管理层,他们是否也认同这种说法呢?《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在京沪粤浙四地,对企业管理层读书的基本情况展开了调查与研究。

  一、

  在关于过去一年,大约读了多少本书的调查中,回答10本以下的居多,为55.10%,11~20本的为30.61%;21~50本的为10.20%,51~100本的为4.08%,在调查的企业管理人当中,没有人一年的阅读量在100本以上。

  与此同时,在读书时间方面,最近半年与前一个半年相比,读书时间增加了的为25.00%;基本一样的为33.33%;减少了的为41.67%。看来企业管理层因为承担的日常性事务多一些,能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

  不过,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现代人带来了极大便利,除了传统的图书、杂志、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多媒体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那么在这些媒介中,企业管理层认为哪种方式对自己的阅读最有帮助呢?

  选择图书的占45.10%;杂志占17.65%;报纸占13.73%;电视占15.69%;互联网占60.78%;手机占3.92%。无疑,互联网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媒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主要针对高端人群的手机网上业务,还没有被广泛地认同和使用。

  二、

  在针对影响购买图书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不管是针对女性读者的调查,还是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首先影响购买图书的主要因素都是图书内容简介。62.75%的企业管理人购书主要是看自己是否被内容简介打动。

  书店店员的推荐作用也并不弱,占到11.76%。因为企业管理者社交圈比较广,52.94%的人选择熟人推荐;对于出版社而言,没有什么比出版一本好看的书更有说服力;受价格因素影响的占13.73%;受封面设计影响的占7.84%;从9.80%的选择者来看,大家对形式的要求要小于内容,没有一个人受图书厚薄影响;认为受书名影响的占9.80%;出版单位名气也比较重要,11.76%的人看重出版社品牌;作者知名度在企业管理者心中不是最重要的,但仍然有23.53%的人会看人买书;现在各大出版社都很看重自己的书是否榜上有名,名气当然重要,但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名气并不具有绝对的推销力量,只有17.65%的认可它;而37.25%人选择相信媒体的书讯和书评。

  当然,网上购书的情况也值得注意。现在网上购书的主体是三高一中人群,所谓的三高一中是指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的25~40岁人群,这部分人恰恰是企业管理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94.12%的企业管理人自购图书主要是给自己看。

  三、

  有人说,在人类进化史上,互联网是钻木取火以来的最大进步。并且说,人人家里的每一个电器都将有一个IP地址,人的一切生活和工作都将要实现智能化。

  可是,任何媒介都是双刃剑,既惠泽于人,又可能造成伤害。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兴趣和目的发生令人遗憾的负面迁移:读书热点从世界名著转向实用书再转向娱乐书。追求知识丰富、精神修养、人格完美的阅读兴趣大不如前了。因此网络阅读受到了许多人的诟病,认为它消融了人们的读书情结。

  调查发现,79.17%的企业管理人每天上网的时间至少在2~3小时;每天1~2小时的占14.58%;4.17%的人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小时之内;只有2.08%的人只是偶尔上。无疑,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调查发现,如果一味地去否定网络阅读,也不见得会提升图书阅读率。对于政府、阅读推广机构和广大网民来说,如何引导网络阅读,如何利用网络阅读,或许能更好地解决现代人的阅读问题。

  

  在调查之前,我们预测可能财经类图书是最受企业管理层欢迎的图书。但在关于一般都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的调查中,结果出人意料。尽管也有40.00%的人选择财经类书籍,但与生活类高达54.00%的比例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此外有42.00%的人选择社科类;32.00%的人选择了娱乐类;选择文学类的占26.00%;人物传记类占4.00%;2.00%的人选择其他;没有人愿意读哲学类。

  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人平时工作繁忙,在阅读倾向上都比较偏向于轻松阅读,不太喜欢沉重严肃的书籍。同时,企业管理层的工作压力大,在忙碌之余,希望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减压、放松,获得一份安宁平和的心态,因而生活类图书受到追捧。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3

  xx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汽公司定点汽车传动轴的专业厂家,属东汽公司的成员单位和一汽集团的定点生产厂家,隶属某省汽车集团公司。公司下辖传动轴、汽缸套、锻造三个专业厂和摩林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重、中、轻、微型轿车传动轴总成和热挤压汽车发电机。其中,主导产品EQ传动轴总成被评为部优和消费者满意产品。"多力"商标为某省省著名商标。近两年开发的重型车传动轴总成,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拥有属网资料"精密模锻"和"汽车发电机精锻模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汽车发电机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一九九九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及国家科技火炬计划项目,目前已达到年产xx万件的生产规模,属替代进口产品,月销售额在xx万元以上。公司即将通过某省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朝着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

  一、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xx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xx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xx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多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各种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核算,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件存货的耗用情况,把各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并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生产计划子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和上月末实际库存情况,软件系统能按照装配物料清单计算物料的毛需求和净需求,自动运算出零部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的生产计划,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进行管理,实现了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

  成本核算子系统能够完成产品或零部件标准成本的制定,计算入库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能够从价格成本差异和用量成本差异方面进行控制,为企业分析生产成本变动的原因提供了详细资料,为实施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提供了可能。

  基础数据子系统可为生产计划系统提供工艺过程信息、产品结构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工时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标准信息,并能够通过装配物料清单自动读取采购发票的最新单价,瞬间计算出产品的材料成本,为产品投产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产品开发人员能够随时计算出新产品的设计成本,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段。

  三、取得的成效,提高了对薄弱环节的监控管理能力

  从采购环节看,现在能够准确地掌握某一时段的采购品种、总量、该品种的上年采购单价、采购成本、当期采购单价等,从而能及时准确地计算出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计算出各部门的材料采购节约情况,并依此进行奖惩。这就使采购管理得到强化,仅xx年就节约采购成本xx多万元。

  从仓储环节看,系统可对各种库存进行层层分解,不但可以从总额上反映储备资金占用情况,而且可以分品种统计每一种物料的超储备占用时间和超储备占用金额,并对原材料超储备占用实行自动报警,从而为控制存货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供了可能。从销售环节看,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查询存于各经销商处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时间、去向等详细资料,避免了发出商品长期被人占用或存放带来的损失。还可准确反映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减少了呆坏账损失。同时,通过计算机直接处理原始凭证,使应收账款的错账率几乎为零,解决了长期以来令财务人员头痛的往来账串户错账问题。

  从成本控制环节看,系统方便快捷地提供了产品成本构成的详细数据,将标准成本控制与责任成本考核相结合,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进行比较,作为对车间考核的依据,把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使经济责任制考核有所依据,实现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减少了资金占用。

  现在该厂可以全面掌握库存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型号、数量存放时间,这就为及时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库存商品长期存放的损失创造了条件。几年来,仓储部门适时处理积压商品,回收货款xx万元;销售部门通过账龄分析,对应收账款的情况了如指掌,催收货款有理有据,使全国经销商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控制在xx个月之内,极大地降低了坏账风险。

  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使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信息沟通不畅、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物不符的信息孤岛问题,架起了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桥梁。现在上至厂长、下至一般管理人员都可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根据自己的权限随时调阅所需的信息,以往的重要信息集中于少数关键岗位与个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延伸了会计工作的领域,使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迈出了一大步。

  促进了管理制度的硬化,通过使用统一的软件,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硬化到计算机程序中,使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现在不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办,计算机就无法运行,即便是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往那种有章不循的情况在计算机铁面无私的程序前基本得到杜绝,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几点启示

  1、企业管理细化、深化要有新手段

  企业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必须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成本核算不准、消耗定额不清,规章制度就难落实,考核就无依据。但靠手工来加工、整理、传递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准确。因此,要解决管理上“手短”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计算机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熟、微机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简单化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全面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

  2、管理的创新与提高决不仅仅是买新的计算机与软件

  引入计算机技术改善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买几台新的计算机、联上网、装上新的软件,而是企业管理理念、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上到企业领导班子、下到全体员工都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勇于接受、采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作用,实现管理创新。

  3、通过应用计算机程序可以提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水平

  目前企业现有的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全,规章条例也不少,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实践表明,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可从两方面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尽量变成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从而把规章制度硬化。二是适时掌握企业经营中的资金与物流信息,从而可把事后的监管变为事中的监管。

  4、加强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主线

  财务信息是企业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管理软件要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国内许多企业的经验看,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由低到高的次序逐步推进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是可行的途径。企业要从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财务信息为主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逐步建立起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全面的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4

  在当前全球经济化社会进程日益加快的过程和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油田企业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力量,做出了它自己的卓越贡献,目前,油田企业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推进油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是摆在油田企业领导面前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油田企业不能安于现状,要根据中央对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际出发,全面创新,使企业更快更好地与经济市场化大趋势相适应,增强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油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要以扩大资源、扩展市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入手,全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一、坚持“四项建设”方针,正确应对企业的改革发展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等“四项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1、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好的领导班子要重点加强油田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做到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讲纪律,努力建设一支求真务实、作风正派、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锐意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培训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员工“三支人才队伍”。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正确的经营理念确定之后,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将凝聚人心、增强团队精神做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油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注重以各类形式凝聚员工提升人气,使油田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始终把观念更新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首位,要善于运用形势和政策的变化,用企业改革和中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提升人气。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不断培育的结果。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上,公司坚持靠企业发展得人心,靠真情实意感人心,靠丰富活动乐人心,靠榜样力量聚人心。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精心打造具有独特气质的企业精神文化。在企业内部,人本管理是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明确严格、量化到位的各项管理目标,也是对员工最现实的“寓教于管”的激励方式。寓教于管,就是将企业一个时期的大目标,量化到每个主管领导、每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具体到每一个员工身上,通过目标分解产生比、学、赶、帮、超的激励效应,使职工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选人用人上以目标说话,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各层管理人员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先定指标后定人,不接任务就换人,对事不对人。在绩效考核分配方面,用目标衡量,每个员工的月薪收入都与数字化的考核指标紧密相联,做到了公正、公开、透明。始终坚持用清醒的头脑认识人,用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5

  内部公平是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企业在薪酬管理中能否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取心甚至员工的去留。从企业服务价值链的角度看,如果薪酬没有体现内部公平,员工满意度会降低,必然影响由员工向客户提供的、决定客户满意度的服务价值,进而影响客户的忠诚度。因此,在薪酬管理中,内部公平是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薪酬的内部公平特点

  薪酬的内部公平,是指员工对自身工作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认可。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将自己的付出、所得与企业内其他员工的付出、所得进行比较,进而判断自己所获薪酬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当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其他员工的“收入——付出比”相同时,他就会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反之,则产生内部不公平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薪酬的内部公平的几个特点:

  1.薪酬的内部公平是员工的主观感受。作为员工的一种主观感受,内部公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首先,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员工的公平观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员工是通过比较“收入——付出比”来判断企业的薪酬是否具有公平内部性的,但个人的收入和付出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对这二者应该如何衡量?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往往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员工的自我理解和判断,与个人密切相关。其次,个体的多变性决定了员工的公平观念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员工对薪酬内部公平性的判断,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此外,员工在判断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对有效付出和无效付出不加分辨,将无效付出纳入比较之中,并且存在高估、夸大自身付出、低估他人付出等倾向。

  2.内部比较是产生内部公平的途径。公平作为一种相对平衡的心理感受是通过衡量、比较产生的。员工对薪酬的内部公平感是通过内部比较获得的。因此,不进行比较,员工就不会对薪酬产生公平或不公平感。

  3.与个人付出紧密相关的薪酬的内部公平是基于过程公平的结果公平。在薪酬比较中,员工并不是仅仅将自己的收入与企业其他员工的收入进行比较,而是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他人进行比较。

  员工进行的不是简单的绝对收入比较,而是与个人付出紧密相关的复杂的相对收入比较。进行简单的绝对收入比较,主张的是“均贫富”、“大锅饭”式的单纯的结果公平,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

  4.追求内部公平的员工要求的是基于过程公平的结果公平。在判断薪酬是否具有内部公平性的时候,员工之所以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付出,实际上是要求薪酬体现出彼此在劳动付出方面的差异性,追求收入和付出正相关。具体而言,薪酬应该体现出各种工作不同的价值含量,体现出各个员工不同的个人劳动生产率。推而论之,员工要求个人薪酬的决定过程要公平,要求考虑员工劳动的多样性和能动性,能够在结果,也就是个人薪酬中,体现出员工在工作上的上述差异,而这一结果是可以不平均的,也不应该是平均的。

  5,可以通过一薪酬调查,查阅薪酬调查报告来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追求企业的薪酬水平达到行业的水平来让企业在行业中立足!

  薪酬的内部公平内涵

  根据薪酬的内部公平的特点,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必须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员工薪酬内部公平观的建设。既然公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员工对公平性的判断,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就必须大力建设与企业文化和薪酬制度相一致的内部公平观。要致力于引导员工树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内部一致的薪酬公平观,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公平标准引起的不合理的薪酬内部不公感。

  2.薪酬制度建设应体现员工劳动的多样性和能动性。

  (1)关注职位相对价值,同工同酬,不同工则不同酬。这里的“同酬”不是指相同的薪酬绝对值,而是指相同的薪资带。企业内部各个职位在工作要求、工作责任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在制定薪酬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员工劳动的多样性,公平确定企业内部各职位的相对价值。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的排列形式必须保持公平性和一致性,在薪酬水平等级的多少、不同薪酬水平之间级差的大小以及确定薪酬级差的'标准等方面体现出公平。

  (2)关注个人绩效,按绩分配。区别同一职位上的胜任者、合格者和不合格者,将这些差异在薪酬制度中加以体现。确保员工的薪酬与其绩效一致,也就是与其单个生产周期的劳动边际效益等值。研究表明,同一职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而且在越是需要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差别就越明显。

  显然,一个内部公平的薪酬制度必须关注员工是否真正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多少价值。有多少有效付出就会获得多少回报,这样的薪酬制度才是公平的。

  3.强调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制度的执行与制度的建设同等重要。公正的薪酬制度唯有获得有效地执行,方能实现“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要防止公正的薪酬制度在执行中异化、变质,防止制度推行缓慢、不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强调有效执行就是强调程序的公正。制度是基石,程序则是保障,公正的执行程序保障着公正的薪酬制度的真正实现。

  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方法

  根据上述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要点,烽火猎聘认为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实现薪酬的内部公平:

  1.建立并宣传合理的公平观。通过培训、沟通等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建立企业的公平观;通过规章制度、薪酬手册制定明确的薪酬标准,以此具象并强化内部一致的薪酬公平观。在公平观的建设和宣传中,公司必须对“付出”与“有效付出”,“收入”与“部分收入”、“全部收入”等概念作明确地辨析,进而建立统一的公平标准。员工在工作中的一切努力是“付出”,但不等同于“有效付出”。能够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的付出才是“有效付出”,反之则为“无效付出”。员工的 “收入”不仅仅是指物质回报,还包含培训、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等非物质回报,是“一揽子薪酬”(total compensation,或称总量薪酬、整体薪酬)。

  2.职位评价。职位评价(iob evaluation)就是根据各职位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对企业中的各个职位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决定企业中各个职位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工作结构,开发一个工作价值的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职位的薪酬级别和职位待遇。职位评价立足于岗位,从劳动多样性的角度设计薪酬,依靠价值定待遇,使不同职位之间的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公司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由于它对薪酬的基础作了明确、清晰地限定,避免了由于薪酬基础限定模糊引起的员工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由于职位评价的作用,员工对各职位间的价值差的接受性相对较高,对绝对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易于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

  3.基于绩效的薪酬。将员工的薪酬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由职位或技能决定的基本工资按付酬周期按时发放,绩效工资则是按照每次的考核结果,对照预设的达标值按比例发放。同时,一些非强制性福利、培训、精神奖励、晋升等也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绩效薪酬可以有效地衡量员工的有效付出,将个人回报和个人对企业的有效付出挂钩,强调个体劳动的能动性,可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公平现象。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有效实施绩效薪酬、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要体现绩效薪酬的决定过程的公平,首先要让员工参与业绩评估标准的制定。要通过讨论、沟通等方式,让员工参与目标设定,使其有效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使组织为其制定的绩效目标更客观、更公正、更具可接受性。第二,与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反馈与辅导。一旦目标设定,管理者必须提供信息反馈,而且信息反馈必须及时。绩效评估报告是以结果为主的,而反馈则更侧重过程。关注反馈和辅导,可以有效地避免完全的结果导向下由于对工作环境及其变化的忽视所引起的不公。第三,要克服绩效评估中的各种主观性、随意性错误,如第一印象、近期印象、克隆效应等,确保评估的公允。

  4.秘密薪酬。员工的公平感是通过比较获得的,反之,员工对薪酬的内部不公平也是通过比较获得的。那么,实行秘密薪酬制度,斩断比较也就成为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一个方法。但是,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秘密薪酬只是建立了一道抵挡薪酬内部不公的藩篱,没有比较、无从比较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公平感的产生,并不直接导向员工的内部公平感和薪酬满意感。秘密薪酬不能作为企业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核心方法。只有建立在公正的薪酬制度基础上的秘密薪酬,才能比较持久地发挥防御作用。

  5.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沟通机制。引入监督机制,保障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可以通过上级、同级实施监督。比如核定员工绩效薪酬时,可以采取上级建议、隔级核定的方法。这样既可避免由于上下级矛盾或过度亲密引起的过高或过低的判断;同时,隔级核定也使得管理者可以从更高层次审视该员工的绩效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减少有限视野下对组织整体薪酬内部平衡的忽视。当然,最好的监督是员工监督。管理者要建立沟通机制,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与员工进行积极地薪酬沟通,充分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保障公正的薪酬制度得以公正地执行。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6

  为加快我县“工贸重县”建设进程,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企业健康迅速发展,近期,县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县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了现状,找出了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企业发展情况

  泗水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xx年6月,20xx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20xx年6月与金庄镇“区镇合一”。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开发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从20xx年只有4家企业入驻,至20xx年下半年入区企业开始逐渐增多,20xx年至20xx年三年内每年新增入区企业都不低于20家。截至20xx年6月,开发区共有企业80家,其中已建成投产企业57家。20xx年全区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24.7%;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40.1%;出口1106万美元,同比增长156%;上缴税金2651万元,同比增长56.8%;从业人员达到4000余人。全区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22家,上缴税金在50万以上的企业有10家,其中100万以上的有3家。可见,开发区整体功能已发挥功效,经济效益已显现,社会效益已扩大,对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我们按照不同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分析企业发展情况:

  1、纸加工业。现有企业 10 家,其中投产企业9家,主要产品为无碳复写纸、铜版纸及热敏纸,20xx年实现产值3.7亿元,是目前开发区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产业。凯特纸业是其中的龙头企业,计划总投资10亿元,现一期已投产,年生产无碳复写纸及热敏纸4万吨,09年实现产值 29904万元,利税3444万元。

  2、包装印刷业。现有企业11家,其中投产企业6家,主要从事塑料包装、纸箱包装的印刷及加工,20xx年实现产值12360 万元,骨干企业为宏大伟业印务和勇嘉包装。宏大伟业印务09年实现产值6437万元,利税 207万元,并与济宁大千置业公司合作,计划投资1.1亿元,新上可降解包装项目,目前生活区及仓库基本完成,车间主体正在施工,已完成投资2100万元。勇嘉包装09年实现产值2725万元,利税 61万元,并投资5000万元,新上年产3000吨环保包装材料项目,已于今年6月中旬投产。

  3、农副产品加工业。现有企业10家,其中投产企业5家,主要从事蔬菜、水果、花生和牛羊肉的加工,以及饼干、馍片的生产,20xx年实现产值15615亿元,新绿食品和田尔农业是其中的龙头企业。新绿食品09年实现产值3247万元,利税635万元。田尔农业速冻生产线09年7月投入试生产,另外一条冻干生产线计划于今年9月份试生产,现该企业已在星村镇建立一处面积为1100余亩的种植基地。

  4、机械制造业。现有企业23家,其中投产企业16家,主要从事机床附件、食品机械、面粉机械等加工和制造,20xx年实现产值5135万元,山东工具和方达机械是其中的骨干企业。山东工具于09年5月开工建设,现已投产。方达机械09年实现产值1260万元,利税61万元,并试生产出了我县首台数控机床整机。

  5、医药化工业。现有企业11家,其中投产企业6家,主要产品为生物医药、保健品、兽药及新材料等,20xx年实现产值 10952万元。主要企业有:永春堂生物科技,09年实现产值3460万元,利税383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的工作;高旭化工,09年实现产值1710万元,利税-163万元;金昱隔热材料,09年实现产值788万元,利税 54万元。

  6、服装玩具业。现有企业11家,其中投产企业8家,主要从事休闲服装及毛绒玩具的加工,20xx年实现产值7081万元,圣斯服饰和和顺玩具是其中的骨干企业。圣斯服饰为荷兰独资企业,09年实现产值1056万元。和顺玩具为美国独资企业,09年实现产值4596万元,利税479万元,并开工了新厂区,计划总投资600万美元,目前车间和厂区绿化已基本完成,计划今年8月份投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开发区虽然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及时解决势必会阻碍开发区的整体发展。

  (一)企业个头小,形不成规模效益。目前开发区虽有57家投产企业,但产值只有8.2亿元,其中凯特纸业一家的产值就占了35%。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形不成龙头带动,也就形不成产业链。如区内机械加工企业有23家,但产值只有5135万元,作为骨干企业的方达机械的.产值也只有1260万元,占其中的24.5%。由于没有规模,缺乏龙头,区内多数机械加工企业一直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产业协作。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佳易机械、龙飞机械、华立机械、中泰机械等一批小企业遭遇生存危机。

  (二)不能实现设计要求,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开发区企业建筑密度大多数都在30%以下,建筑容积率不足0.5。土地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企业只有26家,未达到35%的有21家(有10家企业正在供地或正在建设)。57家企业总占地面积约2200亩,实际建设面积只有740亩,平均建筑密度34.69,低效利用土地面积280亩,远远没有达到规划设计条件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强度的要求。

  (三)经济总量少,对财政的支持度小。我县对开发区的投资是很大的,建设局、国土局、开发区管委会共投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就达24385万元,平均每亩地分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出9.54万元,可见我县对开发区的建设投资是巨大的。但是,纵观几年来开发区企业运营的情况来看是不乐观的,全区57家投产企业20xx年上缴税金1690万元,20xx年上缴2651万元,20xx年1-5月份上缴672万元,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另外,欠税企业多达20多户,欠税严重。可见开发区企业整体效益不高,对财政的支持力度小。

  (四)少数企业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甚至成为包袱企业。有的企业建设周期长,生产未达到设计规模,征地后一直建设施工,尚未正常生产经营,无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有的企业以占有土地资源为目的,无能力无资金投资生产,并且无法联系到企业法人和负责人,如大发昆虫、圣东商贸、富美斯工贸等,现已成为包袱企业。

  (五)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能重组利用。调查中发现,开发区包装印刷业的11家企业都是利用蒸汽生产,利用热力公司蒸汽的企业只有少数,并且费用很大,受季节的影响严重,热力公司不供汽就不能生产,如圣达硅胶受其影响现已停产。该行业的企业又不是在同一区域,热力管网建设不完善,铺设管道困难重重,都是自安锅炉生产,影响了该行业的整体发展。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7

  为深入分析我市园区企业用工趋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近日,市人社局组成调查小组,对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展开了用工情况调查。连日来,调查小组深入各地工业园区,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现场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劳动生活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较全面地掌握了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接下来,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企业改进自身条件,增强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季度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通过调查摸底,充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具体了解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其就业。一季度,共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5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7%,其中,实现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8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2%。

  市就业局以作风整肃力促经办能力提升

  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近日组织召开了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广安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继下发的《关于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整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对开展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会议强调,20xx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经办能力提升年,全市就业服务系统要以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为抓手,围绕“庸、懒、软、散、浮、奢、梗”七个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创先争优”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动,促进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使命为责、实干为本、奉献为荣的优良作风,树立作风清新、服务优质、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

  我市失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区市县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收入户,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的市级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前,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为县级,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调剂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广安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提升为市级,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缴费基数核定标准,统一确定待遇项目和标准办法。

  今年初,由市审计、人社、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帐务进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基金收入户,全市失业保险各项工作正式进入市级统筹程序。

  我市将45家企业用工情况纳入失业动态监测范围

  为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对我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我市将启动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部分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准备阶段,全市45家企业用工情况将纳入首批监测范围。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市成立了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小组,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考虑企业规模、从业人员、行业分布等因素,将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星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岳池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四川绿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户企业纳入了监测范围,涉及10多个行业的20000余名从业人员。全市就业部门将每月收集监测企业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减员数量多、减幅大的企业深入分析原因及影响程度,并结合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等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失业预警。

  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数据采集、核实和建档工作阶段,7月1日起正式开展定期监测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为确保我市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广安区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616元,增加了161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400.4元,增加104.4元;()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560元,增加了105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364元,提高了68元。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相应调整。

  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5880人签约园区企业就地就业新年刚过,各地按照全市开展“春风行动”的统一安排,在全市12个工业园区牵头组织举办了大型专场招聘会15场次。进场招聘企业146户,提供就业岗位8926个,求职参加应聘人员达21963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314人,达成就业意愿及签订劳动合同5880人。全市共发放就业促进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劳动权益保障等宣传资料10余万份,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8

  武汉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组织了一次关于国企改制的考察活动,考察的单位是山东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考察小组成员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长龙惠均、工会主席张侠明以及企业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和部分经济实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邀请了一冶建设公司劳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长、吕桂云科长一同前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一、经营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改制达到了共识;

  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三、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五、建立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劳务分承包方。下面谈谈山东建工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改制的具体作法: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机遇,实行“项目法”施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施工管理体制的彻底改革,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建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至1990年企业已陷入难以为继的亏损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求生存、求发展,在没有任何上级部门指示和安排情况下,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自觉在省内率先推行“项目法”施工改革,并且一举获得成功。从一九九一年开始企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向前迈出一大步,不仅扭转了企业陷入亏损边缘的被动局面,而且经济效益逐年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施工产值1990年仅完成2600多万元,到20xx年已达到12亿元,增长了462倍;实现利润1990年亏损84万元,到20xx年实现利润6255万元;竣工工程质量1990年优良品率为25%,20xx年提高到81.88%,同时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了企业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财务、劳资、材料、设备、经营和预决算的十大业务系统并组建劳务及人才、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资金和生活服务等五大模拟市场。并进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项制度改革,按月度对二级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建立健全了企业监督检查、审计考核体系,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为后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机遇,在实行集团化经营的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微观经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机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由国资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进行国有资产登记,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资产、企业资本金的股权结构均做到了产权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在建立有限责任的改制过程中,始终把建立新型的领导体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领导管理体制。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审计机构和执行层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依法依规行使职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山东建工集团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了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

  从1994年完成改制,至20xx年的七年中,山东建工集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施工产值累计完成41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

  这两项指标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总和的近20倍。山东建工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项目法施工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机遇,进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资主体。

  山东建工集团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再创新,实施国退民进企业改造。具体作法是:

  调整国有股权结构,进一步理顺国有股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将48%的国有股,变现退出28.88%,国有股权实际参股19.12%。国有股所得的红利,主要用于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

  他们把国有股变现退出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和技术业务骨干。调整后的股权结构是,经营者持股120万元,经营者群体每人持股48~96万元。中层领导每人持股8~24万元。从而加大了企业骨干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四、进行企业战略性调整,实施企业战略管理。

  1、切实搞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坚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环境的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机构精干高效,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扯皮,明确岗位责任目标,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甩掉传统的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突出业务系统化管理。集团总公司机关共77人,设五部一室即:市场经营管理部、企业战略管理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融资管理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办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党群系统。实行部室制改革,不单纯是为了精简几个机构、裁减几个冗员,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减机构,不减职能,不削弱职能,减人不减工作效率、不减岗位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是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在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改制子公司运作,突出解决机制不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对发展缓慢、施工任务少、产值效益差、无大发展前途的子公司,实行内部兼并、重组方式调整。扶持发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总公司经营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劳务分承包的调整,在过去众多的劳务承包单位中,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确定了6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承包单位。每年对劳务承包单位进行考评,淘汰后5名,同时引进5家新的.劳务承包单位,通过优胜劣汰保证劳务承包单位的素质。

  2、实施企业五大创新,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两级公司建立了经营者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提高

  经营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科学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

  二是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搞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其次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明确职能划分,突出岗位责任到位、高效服务到位和战略管理到位。

  三是经营方式创新。首先是经营者、经营者群体及经营系统人员要认真学习WTO的基本规则和原则。特别要学会和运用菲迪克条款。其次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标网络,实行网上信息发布,建立标书评价、分析和统一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标率。三是经营方式加快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处理产值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规模大、垫资多、取费低的工程要进行前期评估,决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升级,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力度。投资20xx万元建设工业园研发中心,引进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机开发利用,对大型新开工程全面实行微机管理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人才创新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入世环境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山东建工集团现在拥有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学历管理人员600人。

  五是企业文化创新。创建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着力建设好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企业文化管理过渡。得益于领导集团能审时度势,正确领会和执行党的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2、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3、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机制。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4、必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凝聚力。

  5、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9

  针对公司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和不优雅举止,为了塑造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规范员工个人形象,杜绝铺张浪费、乱扔乱吐乱停乱放、拖沓散漫等不良风气和习惯,公司办公室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2份,抽样率为28.3%,收回84份,回收率为82.4%。调查发现,在普遍情况较好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

  一、 语言交流沟通障碍较小

  普通话是我们进行交流沟通的通行证,基本上都能听懂。调查结果表明:经常用普通话(72例)与同事交流的人近九成,偶尔也用普通话(11例)交流的占一成。也就是说,语言障碍基本上不存在,这就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既然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习惯自然有差异,并且各人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学习上压力过大。但是,并不是这一状况不能改变,我们只有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语言障碍,用心去发现问题,努力地多与人交流沟通,善于学习总结,不断更新,不耻下问,并与大家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团队中,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因此,平时在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生活中的相互帮助,工作中的相互支持配合,语言因素尤为重要。在全厂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

  二、 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紧密相联

  有85.72%的同事认为个人行为对公司形象带来影响,9.52% 不会影响,4.76%没考虑。同时,有86.9%的员工会主动提醒其它同事注意个人形象如衣衫不整,有7.14%的人置之不理,3.57%的人建议应该批评教育,只有1例认为自己不会注意个人这方面的问题。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总的评价,它主要从美誉度、知名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公众不仅是外部公众,如顾客、政府、媒体等,而且还有内部公众如股东、员工。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命运。

  而我们各人作为企业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就必须把塑造我们的个人形象与形成团队整体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作为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个人形象,不仅是表现外在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内在品质和综合素质。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观察,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都奉献出爱心来倍加呵护,都用大局观和全局观来考虑,全心全意打造“隆中人”形象。

  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抓生产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供再次学习的平台,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全员参与,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团队。

  三、 能自觉抵制不良习惯

  上班吃零售、穿拖鞋、吸烟、乱丢乱停乱放等不良现象在某些企业里可以看到,它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同时,也很容易养成拖沓懒散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低下,破坏公司形象。此次对在厂区吸烟、吃零售、穿拖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良习惯进行问卷,分别为100%、91.6%、90.48%、66.67%认为不可以或者绝对禁止这些不文明习惯。另外,分别有85.72%、90.48%的员工会自觉抵制并主动改正这些不良习惯。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员工绝大多数能意识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举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表明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作用,但却不是决定因素,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内在因素的重要性。它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在不断地实践和努力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并反作用于内因。我们长期地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什么是不简单?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上成千上万遍而不出差错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就是将容易的事情重复做上成千上万遍而不出差错就是不容易!

  在全厂范围内,应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不断地与不良风气作斗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持续改进中养成良好习惯。

  四、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我们从事工作活动的行为准则和纲领,同时,“制度至上,服从为本”是我们的企业理念。

  调查结果发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有近10%和8.3%的员工对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分别持赞成和中立态度。当然,无论是有心支持还是保持中立,无论是无意参与还是心不在焉,至少可以说明,懒散浮躁已经深深影响了制度的作用在这部分员工心中的`地位。但是我们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的员工能自觉遵守这些制度并能提出改善意见。

  制度应以人为本,关键在执行,并能通过实践而不断地调整和规范。记得在《隆中人》第三、四期报纸上刊登的两篇文章《浅谈制度至上》和《浅谈服从为本》,就具体阐述二者在现代化生产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调查中,大家对我们的厂区范围不是很清楚,它应包括:车间、办公场所、食堂、活动室、会议室、厂内绿地、洗手间等。

  这次调查,不少员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这正说明了这个团队能不断进取,深入开展务实的精神,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有以下几点:

  1、 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学习和创新,并组织各种培训和讨论,统一思想;

  2、 党政工团妇等组织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各车间各部门开展塑造“隆中人”形象活动;

  3、 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少开一盏灯,空调提高一度等节电节水活动;

  4、 公司领导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先锋作用,带头做好表率。

  5、 严把招聘关,不断提高公司综合素质;并不断加强与员工交流沟通,努力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减少人员流动性;

  6、 加强仪容仪表厂容厂貌监督,加强内部整理整顿,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举止进行曝光。

  7、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开辟活动场地,增强凝聚力;

  当然,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应更积极主动地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内求团结稳定,外塑良好形象,从点滴中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三种境界的提炼言简意赅: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树立远大目标。)第二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索,不断努力追求。)第三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最终实现目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以达到这三层境界为最高目标,这样就能不断地获取新的动力,以获得新的成绩。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0

  保证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是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在商贸领域的体现,也是促进全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子课题。“隐患甚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4.12山林火灾再次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的持续性活动,否则将会遭到巨大的人物财和社会损失。分析我县城关的较大超市和重要家电销售企业代表,可以看到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形势,对于我们搞好全县的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幸福安居和市场秩序稳定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

  一、***县城关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概况

  ***县城关的主要商超3家集中在天马大街,即艾欣超市、广缘超市和旺购超市,2家集中在北大街,即家惠超市和东安超商;家电类主要流通企业有苏宁电器(***店)、秦皇岛天洋电器***分公司、星星电器、迎宾家电、秦皇岛骊城淀粉等等。

  通过历年的安全检查文字记录和今年的现场检查都可以发现,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多数商贸流通企业能够很好的进行“三项制度”建设并持续改进;按照国家和省市安全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求很好的进行防火防漏电、注意安全通道畅通、保持防火设备齐全并处于可用状态、防火分区合理、卷帘门运行良好、进行“四个能力“建设(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 扑救初级火灾能力; 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二、***县城关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从安全生产意识和形式辩证的看。

  我县多数商贸流通企业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但认识程度不一,有的商贸流通企业尚未认识到安全生产是可与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战略营销相并列的重要课题,甚至是前置条件,仅仅是流于形式应付短期消防部门和主管部门检查。走访中发现,有1家商贸流通企业在“四个能力”挂图上没有使用最新挂图,没有跟上安全形式的最新发展,有1家商贸流通企业电力开关处在隐蔽角落,使得遇到安全问题不能最快最便捷的处理二次危险,有2家商贸流通企业安全通道和出口临时被商品摆放干扰等等,这样一种并非所有企业都重视安全生产的结构恰恰使得安全隐患在客观上还存在,安全生产形势虽有好转,但并没有彻底结束危险的状态。

  2、从商贸流通企业自防自检和政府监管辩证看。

  商贸流通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具有主体责任,负责人更是具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在实地走访后发现,有的商贸流通企业自防自检还不到位,尤其具体体现在安全出口指引未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消火栓并未贴有最新消防标识、部分安全通道未保持良好畅通状态等等,总体而言,一些商贸流通企业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还不够充分,这就使得自检自防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政府监管则是检验商贸流通企业是不是很好的履行了主体责任,但是政府监管往往重突击性轻连续性,往往是重检查轻复查,往往是重观察记录少实践操作,往往是重履行监督轻与企业互动。这就使得商贸流通企业自防自检和政府监管协调性不强,有时候还存在企业和政府的博弈,不利于安全生产保持连续稳定性。

  三、实现***县商贸流通企业持续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所有的预防都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危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我县城关的商贸流通企业要始终坚持防备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县商品流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复杂,单一的简单的治理模式针对事故的“威力”已经不再够大,必须利用一切现代的、科技的、复合的手段和方法,处理好安全事故防范,最大限度使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有最有力的抓手。

  2、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无缝隙结合。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一定要紧紧依靠企业自身在预防思维、管理模式、安全培训、技术保障等多方面下大力气,商贸流通企业自身搞好安全生产是我县商贸流通流域安全生产落实好的最强劲力量,也一定是最大受益者。政府方面注重监管的形式要创新,保持监督的连续性,重视复查,防止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漏洞出现“死灰复燃”,坚持与企业实现良好互动,勤于沟通,实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无缝隙结合,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安全生产既具有给力的操作性又具有密封的保障性。

  3、完善制度创新,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好的.制度是好的措施能够执行的有力保障,商贸流通领域的安全生产同样离不开好的制度保障。比如既要搞业务,又要搞安全的“一岗双责”,就很好的定位了管理层在安全生产中的导引作用,比如“四个能力”就很好的综合了“防灭救宣”的四位一体作用和安全消防链式的程序。这些都是曾经创造出来的很好的制度,很好的保障了安全生产在诸多领域的可操作性。但是商贸领域安全生产绝对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在越来越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高度分工的条件下,它尤其是一个需要自身努力和外界结合的新系统,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自来水的供应意外也会导致消防栓失去作用的情况提醒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创新来自政府管理,来自各个领域的整合,来自人的新思维。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1

  一、关于建设生产蒸汽供应专线的现实需求

  按调研工作要求开发区应急局专程到广宇木业、欣成木业等企业征求有关企业生产用蒸汽需求量的问题,有关企业负责人建议由开发区管委会广泛向各企业征求意见,筹集建设资金,由海浪或广龙供热向各企业专线供应生产用蒸汽,以此做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基础建设亮点。随后应急局又分别向北味等多家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征求了意见。结合以上燃煤设施改造情况看,仅以目前开发区企业数量、生产布局和需求量来讲不具备支撑海浪和广龙专线供应生产蒸汽的条件。

  二、开发区现有需要蒸汽供应企业类型

  1、木业企业。开发区现有欣成等木业11家,其中需要生产用汽企业10家。主要分布在东升路以西,兴海路以东,北环街沿线和人民大街以北区域,布局比较分散,离海浪供和广龙供热站来讲管线位置最远是金秋木业大约3004米,预计工程费用312万元;东信木业最近点504米,工程费用预计43万元;管线铺设生产成本较高。且目前企业自用锅炉燃烧加工剩余物和粉尘即可满足全年生产烘干需求。同时,海浪供热和广龙供热现有生产能力,也达不到全年供热(蒸汽)。

  2、制药企业。开发区现有惠美佳、康宝制药、基纳端克期制药3个制药企业,蒸汽主要用于中医原料提取、灭菌、配制、加温、蒸煮等环节。根据燃煤设施淘汰政策,以上企业全部更换了燃汽锅炉,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自用,不需要外部供应。

  3、食品企业。开发区现有森宝源、营宝、森然、森展、北珍、北味、鑫禾园、天龙、益优康、禾丰、永联盛、红松果等正常生产企业12家,其中红松果、鑫禾园、森展、营宝等企业处于半年停产状态,以上企业主要是对冬季供热需求量很大,生产过程很少用到蒸汽烘干。一般都是在9月份开始利用松仁壳等加工剩余物对豆角、玉米、五味子、松子或食用菌等食品进行蒸煮或烘干,对专线供应蒸汽需求量不是很大。另外,在加工时间上与冬季供热时间相差大约45天左右。

  三、关于建设供热管网(蒸汽)的工程预算和建议

  开发区现有15家企业有意向并入供热大网,经XX和XX供热公司测算并报市住建局备案,管网建设长度约为2万延长米,外部供热管网工程费用约为20xx万元。市燃煤设施淘汰领导小组(生态环境局)以将有关预算情况上报XXX副市长,目前等待市政府研究批复中。

  应急局建议在开发区大量进驻制药或食品加工型企业,且布局合理的前提下考虑实施生产蒸汽专线供应。由开发区经合局或发改等部门策划包装有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上争取扶持资金。

开发区应急局

  20xx年10月10日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2

  近年来,为了解决生产经营融资难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动产抵押向银行借贷,有效地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了金融危机后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在基层工商部门登记企业动产抵押业务过程中,发现部分动产抵押融资行为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给抵押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问题,带来较多融资风险隐患。针对以上问题,荣成市工商局开展了一次企业动产抵押登记情况调研活动,全面分析了当前企业动产抵押登记工现状,查找了企业动产抵押融资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做好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当前企业动产抵押融资现状

  今年1-7月份,荣成市局受理动产抵押登记业务43笔,企业融资额度达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从抵押额度分析,融资额度1亿元以上的1笔,1000万—1亿元之间的16笔,100万—1000万的20笔,100万以下的6笔;从抵押物性质分析,生产设备抵押31笔,产品抵押5笔,半成品抵押1笔,原料抵押6笔;从抵押人性质分析,个人独资企业抵押2笔,公司抵押33笔,全民所有制企业抵押 1笔,个体工商户抵押1笔;从抵押人经营规模分析,中小企业办理抵押业务28笔(20xx年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融资额度总计达2.6亿元,抵押业务量和融资额分别占全部抵押的65.1%和36.1%;从抵押人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连续性来看,20xx年新开展的动产抵押登记业务7笔,此前办理过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的36笔,其中22家企业最近3年连续通过动产抵押贷款融资。

  二、企业动产抵押登记发展趋势

  近几年,企业动产抵押融资业务快速增加,逐渐呈现出以下五个发展趋势。

  (一)融资额度大幅增长。20xx年,荣成市局共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登记业务49笔,为企业融资5.7亿元;20xx年,办理动产抵押业务56笔,融资7.15亿元;20xx年,办理动产抵押登记53笔,融资6.2亿元;20xx年1—7月份,该局共受理动产抵押登记业务43笔,帮助企业融资7.2亿元,融资额度同比增长80%,超过20xx年度全年融资总量。

  (二)抵贷比例下降明显。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各家银行为了减少坏账风险纷纷提高贷款标准,企业用于抵押的抵押物所能贷到的款项大幅减少,抵贷比例同比下降明显。20xx年,该局受理的动产抵押登记中企业抵押物平均抵贷比平均为48%;20xx年为44%;20xx年为41.4%;20xx年上半年平均抵贷比不足32%,相比前几年大幅下降。

  (三)反担保行为增长迅速。20xx年-20xx年,荣成市局共受理含有反担保合同的抵押贷款等级业务2笔,20xx年受理反担保抵押登记业务3笔。20xx年,该局受理的反担保抵押登记大幅增加,仅1—7月份即受理含有反担保合同的抵押登记业务11笔,占到同期所有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的25.6%。

  (四)混合抵押比例增长较快。部分资力雄厚、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集团,银行给予对应的诚信额度较高,企业用厂房、设备、产品等物资作为抵押(包含动产设备和非动产厂房)的混合型抵押贷款行为越来越多。20xx年,荣成市工商局办理的动产抵押业务中,抵押物为动产、非动产混合抵押样式的为3起,20xx年为5起,20xx年前7个月已经受理7起,混合抵押比例逐渐增加。

  (五)融资成本大幅增加。去年以来,随着多家银行推行“紧缩银根”政策,中小企业贷款的财务负担不断加大,部分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贷款融资业务更多求助于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同时,担保公司在从事担保业务时往往收取企业高额手续费,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往往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出较多,高昂的手续费和贷款利率进一步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压力。

  三、企业动产抵押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银行违规扩大抵押物范围。部分银行将养殖企业养殖海产品所用的架子绳、塑料漂等作为抵押物资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贷款融资服务。《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对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范围定义很明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该办法将抵押物范围限于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类似架子绳、塑料漂等物品,虽然是企业在养殖过程中所用的器具,却既不属于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更不是产品和半成品,因此不得用于动产抵押。

  (二)重复抵押现象缺少法律监管依据。由于《动产抵押登记办法》没有关于禁止重复抵押的规定,按照“法不禁止即允许”的原则,工商部门应该允许企业以同一资产实施重复抵押行为,但重复抵押登记给融资带来较大风险,同时对动产抵押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冲击,给工商监管工作造成较大压力。20xx年,该局在审核中发现2户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时抵押物资多次重复抵押,但法规并未明文禁止重复抵押,但出于化解登记风险的考虑,该局未对上述企业实施登记。

  (三)银企借贷不规范现象缺乏监督。由于部分银行为争取客户,未硬性要求企业进行抵押物评估,今年来工商部门登记的动产抵押登记企业中,超过1/3的企业未对抵押物资进行价值评估。同时,银企双方的动产抵押贷款协议一经签署即生效,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只是增加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因此,工商部门对银企双方不合常理的抵押行为无监管权限,给银企双方利用动产抵押串通、套取资金留下了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商部门的追责风险。

  (四)中小企业办理动产抵押困难增加。中、工、建、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从事放贷业务时普遍存在“抓大放小”现象,对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大企业青睐有加,但对资金需求更为急迫的中小企业则要求苛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特别今年以来国家为调控宏观经济,几次调高存贷款利率,并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高至有史以来最高位。各大商行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即使完全符合《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中小企业通过动产抵押融资的难度也极大。

  四、做好企业动产抵押登记监管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走访宣传,提高企业认识。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议工商部门积极通过动产抵押登记帮扶企业融资。通过向中小企业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组织企业负责人学习《物权法》、《担保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对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认知度。同时,加强对辖区企业的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营情况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企业详细介绍办理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的有关政策、具体流程及应提交的资料等,积极鼓励企业合理利用现有设备、产品或原材料进行抵押,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内部激励,提升登记质量。建议制订《协助企业融资扩产计划》及《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工商部门内部激励。建议将各工商所协助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贷款业务量纳入年终考核,对在宣传咨询和业务办理中表现突出的工商所和个人在年终评优、先进评选中给予加分、嘉奖、物质奖励等相应表彰,充分调动全市工商系统特别是基层工商所对企业动产抵押登记贷款业务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把关、热情服务,真正提升登记质量,推动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向纵深开展。

  (三)出台优惠政策,扩大抵押范围。建议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适度扩大动产抵押人范围。鼓励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和农资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办理动产抵押登记业务,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二是适度扩大动产抵押物范围。鼓励企业以半成品和成品作为抵押屋子办理动产抵押融资,扩展企业抵押物范围,有效盘活企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适度扩大抵押权人范围。针对目前开展动产抵押登记业务金融机构较少的现状,建议工商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协调各大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受理动产抵押登记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抵押权人范围,方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贷款融资业务。

  (四)强化服务指导,防范信贷风险。进一步加强行政指导,完善服务措施,助推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发展。对有意办理抵押登记贷款业务的企业实行“一对一”贴心服务,指派专人全程帮扶企业完善相关材料、指导企业填写《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申请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对申请材料齐全、程序合法的企业,当场予以办理登记,减少企业往返次数。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双方信贷联席会议,加强彼此沟通和协调,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完善“三回访”制度:加强对金融部门、抵押企业和抵押行为的回访力度,及时化解矛盾,消除隐患、防范信贷风险。回访金融部门,确保资金按时到位,保障抵押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回访抵押方,防止抵押物转移、变卖和非法转让;回访抵押行为,对银企双方的抵押行为进行监督,及时提醒办理变更、注销申请,切实保障银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严格把关手续,规范登记程序。进一步规范受理、审查、归档、查阅等工作制度,做到人员、责任、职能到位,有章可循,把好受理关、审查关和审批关,对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的银企双方提供的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做到“三查三看”,即查有无禁止抵押的物品,看是否超出抵押物登记的范围;查提供的资料,是否有虚假成份;查同一企业过去的抵押资料和记载,看是否有重复抵押的现象。仔细审查企业抵押合同条款,对财产所有权不明确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予登记。同时,深入企业核对抵押物实样,对企业资信情况进行确认,确保抵押登记的准确性、合法性,建立抵押登记台账,对抵押物价、抵押周期长的登记开展检查回访,及时掌握抵押物变动情况,指导企业做好变更、注销等手续,从而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六)灵活掌握尺度,积极助企融资。由于“银行整体授信,企业混合抵押”情况越来越多,给工商机构办理动产抵押业务带来了一定困难。按照《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规定,工商部门依据职能对企业利用动产进行抵押融资进行备案管理,对于混合了非动产的抵押物无权予以登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融资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建议进一步推广“混合抵押,剥离备案”的方法,即剥离企业抵押物中的非动产部分,只对其动产部分进行登记管理。指导企业和银行依据动产部分评估价值折合融资额度重新签订抵押协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帮助企业融资。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3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4

  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一、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

  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零点调查最新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企业,那么目前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

  危机在爆发之前如同人体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来风,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这些蛛丝马迹的预警信号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已。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危机的危险性是固有的,而危机的机遇性必须基于企业成功的危机处理。

  危机的普遍存在性、隐蔽性和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二、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有的危机只是特定企业所特有的,有的危机却困扰着很多企业。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国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人员一定的流动率是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正常流动是必需的,关键在于流动的频率(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业想留的人。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是“主动资产,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其总是自发地寻求实现自我的市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时,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主动资产的最大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零点研究集团的另一项针对新社会阶层从业人员“跳槽原因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工资福利待遇低、想体验新的生活;他们心目中理想职业的特点是:收入高、个人发展空间大、单位有前途;他们对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单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动太少。由此可见,员工既关注当前的福利待遇,也关心个人和单位今后的发展前途及企业的文化氛围。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既需要完善与员工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薪酬体系,更需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因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增强激励效果、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尊重个人的发展和提高,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来凝聚人才是当前企业所需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味“高薪只会使跳槽现象更加频繁,只有当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达到最大合理化之后,人才才能真正稳定下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三、危机识别能力薄弱

  20xx年春季,肆虐中国大地的非典危机唤起了许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绝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同“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每个企业都有弱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变成危机”、“危机管理不仅仅是事后采取应对措施,事前更要做尽可能多的计划工作”、“大多数危机是可以防范的,危机发生前都会有警告信号”、“企业应倡导每个员工都应具备危机管理意识”等说法。

  尽管普遍意识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却同样普遍地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将能从19种潜在危机中正确识别出5种或者5种以下者界定为低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6-10种的为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能正确识别出10种以上者为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

  根据这一划分,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0%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企业管理者危机识别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危机识别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危机识别时还具有一定的短视性,表现在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xx、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但是,媒体危机、工作事故、天灾xx、诉讼等危机发生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因为它们与企业的生产运营间的非直接关联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对它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的反应,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危机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视性”应该引起重视。

  四、处理危机措施不力

  该项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在危机来临时,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力。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处理媒体危机的措施。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应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体的社会传播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另外,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范围。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企业无法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目标,媒体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纵观商海,既有因在危机中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业,也不乏因在危机中妥善处理好了与媒体的关系,不仅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乘势”扩大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现代企业与媒体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许多企业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对企业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于自己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间关系紧张,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危机公关。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二)、企业处理产品和服务危机的措施。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如果处理不当,往往还会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

  当出现产品危机时,企业如何应对?9、2%的企业认为产品和服务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不采取任何措施”;25、5%的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当出现产品和服务危机时,先不采取措施,视媒体和公众的反应再制定应对方案;39、3%的企业会按照企业内部现行的处理机制进行处理;只有25、5%的企业会立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采取行动。处理危机,“兵贵神速”,危机来临时,选择不采取措施和“观望”态度往往会使企业“兵败如山倒”。

  (三)、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是,仅有17、2%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一旦出现重要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过大影响;18、2%的企业对企业重要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持不在意态度,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情况时由上级领导指定临时接班人;47、9%的采用先企业内部竞聘,然后由管理会决定的方式;14、4%的采用由管理会直接决定的方式。

  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现在已在进行,但是,对于当前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来之时就被推上了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舞台,如同一个刚开始学驾驶者却不得不自己驾车上路,并且上的是一条车多人多、路况复杂的路。随着WTO时代的来临,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复杂,相比于国际化的规则和知识,“新手上路的中国企业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经验;相比于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更难的是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因为后者更多的是基于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管理者当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危机防范胜于危机处理

  “隐患险于明火,预防胜于救灾”,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防范危机同样胜于处理危机,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为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范措施,而下面四条防范措施则应该受到所有企业的重视。

  (一)、防微杜渐。有些危机(如重大自然灾害、疾病等)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有些危机却可能源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足或失误的积累。前一种危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防性,而后一种危机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视却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是危机防范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微杜渐”法。

  有多少企业具有“防微杜渐”意识?在此次调查中,有74、7%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表明他们所在的企业会对企业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23、8%者表示不会。

  (二)、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虽然危机管理并非只是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各部门的联合责任,在企业内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还是完全应该且必需的。调查发现,44、1%的企业内尚没有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管理团队应该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因为危机类型繁多,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决策层负责人以及企业各部门(如公关部、人事部、保卫部、财务部、技术部等)的主管或优秀人才,还可外聘公关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这些人才在企业常态时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企业一旦出现危机他们就应该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下快速起到处理危机的作用。当企业出现危机时,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快速直接调用相关专业人员的权利和能力。危机出现时,能否快速组建成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平时的人才资源储备情况。

  每个企业都有遭遇危机事件的可能性,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足够的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储备足够的危机处理资源。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法则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下,这一对矛盾的客观存在将会孕育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危机管理中介服务市场。目前的中国危机管理专业服务市场尚不发达,但已有一些公关公司、管理顾问和咨询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商机,推出了一些危机管理项目,但其重点只是集中在对实际危机的处理上,少有危机防范和危机预警服务。

  (三)、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虽然说预先识别出危机并将危机“扼杀”于无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即便防范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保证危机绝对不会发生。因而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不至于措手不及地去打无准备之仗。超过半数(58、5%)的企业意识到了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同时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但是,由于危机管理计划与一般计划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计划在制定后就要努力使之付诸实现,而危机管理计划在制定之后,人们并不希望该计划有实现的机会,并且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危机管理计划并没有实施。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思考和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调查发现有近四成(39、5%)企业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时并没有制定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

  (四)、危机管理培训与演习。任何企业行为都是通过员工的行为来实现的,因而有必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向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首先要强调“居安思危”,强化其危机意识,强调许多大的、灾难性的危机可能仅仅源于小的疏漏,提高他们对于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其次,则在于培训和提高员工防范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培训内容应该包括:①熟悉危机时企业内部的沟通系统和应急反应计划;②了解危机时应该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媒体、政府等群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③传授其它企业实际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调查发现,有31、2%的企业没有对内部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

  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从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往往是深刻的,而从危机中获得的经验也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危机过后,企业如果能够吸取经验和教训,从危机中发现自身弊端、看到自身应该改进的地方,采取措施为今后的发展扫除障碍,那么,危机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转机。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15

  企业的销售额也有增长。20xx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200万元。工商联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640万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篇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内容,如下:

  至20xx年底,企业的开业年数为5年及以下的占32.9%;6至10年的占42.3%;10年以上的占24.8%。也就是说,被调查企业开业6年以上的占了67.1%。开业年数的中位值为7年。20xx年调查时,这个数值是7.04年。考虑到这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有一半是通过工商局向一般私企问卷的,不同于上次仅仅调查代表性企业,所以不能得出私营企业存活年数下降的结论。

  根据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提到的开业年数、企业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企业20xx年底所有者权益三个数据得出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其中位值为8.8%。

  企业利润略有回升,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上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发现,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次调查发现,销售利润率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20xx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7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5%。工商联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25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9%。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与前几次工商联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的数据相比,企业利润略有回升(1997年销售利润率为7.9%,20xx年为5%,20xx年为3.6%),被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中位数)从20xx年调查时的21万元上升到25万元,但销售利润率只回升了0.3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差距拉大。此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发现,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后净利润的中位值比处于第二位的“电力煤气业?的利润高一倍多。其他利润较高的行业还有电力煤气、卫生体育、建筑业、采掘业、科研技术业,而利润较低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可以看出,科研技术业虽然资本规模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润中位数却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与其技术含量高有直接关系。商业餐饮业资本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低。

  三是雇工人数基本稳定。工商局调查企业20xx年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24人,而工商联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60人。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纵向来看,私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基本稳定。本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与20xx年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雇工之外,企业还雇用一些季节性工人。工商局调查企业雇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数的中位值为5人,工商联调查企业中这类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8人。

  近两年来私营企业行业和地区分布呈扩张之势

  一是主营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被调查企业的主营行业有两项的比例为16.73%;主营行业有三项的比例为6.42%。也就是说,在调查企业中有近1/4的企业主营行业已经多元化了。

  二是行业分布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而延伸。被企业调查报告范文中调查企业中以制造业和商业餐饮业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比重达到38.2%;商业餐饮业达到24%,这两项合计超过了60%。与上一次调查相比,这两项所占比例基本未变,商业餐饮业的比例略有提高。

  与上一次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的内容相比,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业都略有上升,采掘业比重基本未变。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服务、科研技术等新兴行业的比重增长迅速。如社会服务业从5.6%增长到了11.1%,几乎增长了一倍;科研技术业从2.1%增长到了5.5%,几乎增长了一倍半。建筑业虽然算不上是新行业,但增长率也较高,从5.9%增长到了9.1%,增长了近一半。房地产业的比例不小,达到了8.5%。把教育文化与卫生体育作为主营行业的企业也占了4%;还有1.6%的企业将电力煤气等公用事业作为主营行业。这些变化说明,近两年,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有明显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业的总部和生产经营场地逐步从农村和集镇向大城市转移。这是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涉足行业的不断调整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的努力分不开的。

【企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的调查报告01-11

企业的调查报告06-29

企业调查报告05-16

企业薪酬调查报告04-13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12-13

企业调查报告范文12-12

企业资产调查报告12-15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12-15

企业调查报告【推荐】01-15

【推荐】企业调查报告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