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时间:2024-11-14 22:45:16 林惜 其他 我要投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1

  听了刘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后,我科的老师评课后都觉得受益很深。刘老师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机智的引导都在这节课中发挥出来,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感受。

  一、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时,刘老师从熊妈妈分月饼入手,从分4个月饼到两个,再到分一个,复习平均分的概念时得出每只小熊分得2个、1个、半个。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然后出示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折出1/2和1/4,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课件显示唐僧分月饼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问题设计有趣味性

  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让学生用纸折出1/4后,给学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时,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这节课总的来说上得很好,这里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教师在总结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时,用了一句比较长的话来填空,学生可能理解不够,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在学生填完后在让学生用一句比较简单的句子来总结,如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这样的效果也许比较好。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2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整节课,学生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设计中,有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上不封顶,下能保底,是值得我学习的。有了扎实的双基,才带来拓展练习中意外的惊喜。在最后一题中,学生都能游刃而解,这就真正完成了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3

  我觉得胡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胡老师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4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吴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教师在课的开始,借助“兄弟两个分苹果”的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再如,学生认识了分数后,设计了“小猴和小猪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强了学习的情趣性。

  2、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吴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3、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主动建构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吴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生在用正方形纸折1/4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不同折法的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学生在用圆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每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后的体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5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6

  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在情景导入时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分鸡翅,分可乐和分比萨的生活情景,课一开始就有一股浓浓的生活味。在感知1/2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喜爱的蝴蝶、枫叶等图形,让学生充分体验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把教材中“涂一涂”一题作为选做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取舍得当。数概念教学就其本身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彩笔、正方形纸,一张圆片纸和各种图形纸,给了学生充分感知的素材。分数“1/2”作为第一个让学生认识的分数,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有圆片和各种图案纸。正方形的纸使用也十分充分,同一分数不仅可以折法不同,还可以在同一折法下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发现其变化规律,可以说将其使用发挥到了及至。

  韩志华老师:活动探究为主,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体现小班化教学下的互动学习优势。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课堂生成丰富,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亮点。教师在概念建构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动。

  其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图形的1/2,重点展示1/2的不同分法。

  其二: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正方形纸表面的1/4,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正确的表述。

  其三:折出四分之几的分数,从而归纳出怎样的数是分数。

  三个活动各有侧重,又有联系,层层推进,其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的课改思想。教师组织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交往充分,思维灵动,师生情感融洽,展现了小班教学的民主和和谐。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7

  20xx年11月29日下午大武口区教研室在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三楼多媒体教室组织片区数学教研活动,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小专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做课教师任晓娟、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

  评课发言内容: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听了任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感触很多,因为我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听课的,任教四年来,我一直担任第二学段(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虽然也借阅过第一学段的课本自学过,但也只是领会了清风浮云,今天任老师的这节课也使我这个“学生”收获了很多,《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任老师的小组合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充分的准备与任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任老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分苹果”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喽,原来这个问题我遇到过”,“这就是分数呀!”“看,分数真有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本课“来源于生活又圆规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与人交换一个苹果,你的财富没有多大的改变,与人交换一种思想,你将多一种看问题的方法”。现在讲的“团队”、“合作”就要从小培养,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虽然学生的合作尚现粗糙、交流不免差强人意、回答的也会有些零乱,但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就是在这些粗糙、勉强、和零乱中培养和提高的。本节课中,教师很好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领会到了分数与平均分的重要关系。本课很好地处理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历探究的经验。

  第三、学习中的思维碰撞,评价中的教学智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许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习题设计“分层测试”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层次分明,上不封顶下能保底。

  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四、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组织教学能力。

  本课充分的准备让教师优秀的个人素质得以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精彩不断,既有预设的精彩也有生成的精彩。

  1、普通话好。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单调,圆润动听的嗓音……

  2、教态度端正、自然大方。

  3、机智的教学智慧

  4、板书简单扼要整洁美观。

  教学建议:

  第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教学内容不易过多,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防止课堂教学出现走过场。

  第二、“无数个精彩而美好的开始不如一个成功而有效的结束”课堂小结部分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再现与总结,也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再温习,不能因为时间紧而草草收尾。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8

  打造“卓越课堂”,就必须要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很多时候一节数学课就围绕一个结论或者一个程序进行教学。但是在这个结论或者流程里,蕴藏的可是一个知识包,而由这个知识包所派生出来的问题情景就更加纷繁复杂,不胜枚举了。在数学课堂里,如果我们能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便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生命力,那么我们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笔者自己教学过的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反思和解释。分数的本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分数的本质就是分数与单位“1”的联系。当然,这里的“1”不仅是一个自然数,还代表着自然数的基本计数单位。“对分数的认识有三种不同的视角:一是强调分数的直观意义,分数是在度量中产生的;二是强调分数是整数相除得到的运算结果;三是强调分数的表达形式,分数是一对整数之比,便于分数的运算”,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则更倾向于第一个理解“分数是‘分’出来的”。“分数是在单位“1”里分出来的。

  因此处理好分数与“单位1”的关系。能够促使学生知识正确、有意义的建构。

  1 、把握数学本质,凸显知识联系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环节,我们通常都是以整数导入分数,且在处理上都强调了分数的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平均分。然而在情景设置上是否突出了分数背后的那个“1”呢?我们来看:

  情景一:“将4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呢?应该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呢?”

  情景二:“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那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呢?应该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呢?”

  两个情景都突出了平均分对于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强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笔者在执教时选择了情景一。在问及可以用什么表示时,仍然有很多学生反映可以用1来表示,这个1表示一半。通过反思,自己发现问题出在由于在情景一里的`“一个蛋糕”通常用口语表述,而在学生大脑里反映的也很可能是“一”而非“1”。因此学生才有了仍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情景二里,作为情景载体的苹果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从4个,到2个,到1个,再到半个。学生对于用4来表示4个苹果,用1来表示1个苹果有了充分的体验。再研究到半个时学生自然明白已经不能用1来表示,因为1已经用来表示1个苹果了。

  在这里,学生不仅关注了分数,理解了分数产生历程,是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数的一次扩展。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先以1个具体物品为1,平均分下来的部分才用分数来表示。如果不是因为1代表了1个苹果,那么我们将1个苹果用2即2个一半表示的话,那么用1来表示一半又有何不可呢?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分数,更关注分数与自然数1的关系。我们找准了知识的本质,也就是找准了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能够有效的促进知识的生长。

  2 、把握数学本质,发展抽象思维

  在泛化情景过程中,学生发现和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时仍然需要抓住分数背后的“1”来进行教学。如在深入讨论认识1/2时,我们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层层深入。第一层“同样大的纸平均分成两份,分法不同,都可以用1/2表示。”第二层“不同大小的纸平均分成两份,也可以用1/2表示。”第三层“一张玻璃、一块黑板……平均分成两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其中一份。”通过层层引导,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在第二个层次“为什么不同大小的两张纸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1”进行理解:因为单位1的不同导致1/2的不同,但是都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得到的,所以都可以用1/2来表示。如果学生不能将其与背后的1结合起来思考,那么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片面、割裂和不完整的。

  3 、把握数学本质,提升应用能力

  只有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分数是将“1”平均分成几份中的一份或几份这一核心表征时,学生才能够面对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能正确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最基础的看图写分数,从表面看绝大部分孩子能正确答题,但是我们如果去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很多孩子却是将图看成两个数(总数9,部分数4)进行思考,而未能将其理解为一个完整独立存在的数。所以当有学生直接写为一个整数(4)也就不足为其了。

  再看直接针对单位“1”的问题:“同样多的水装入两个杯子,一个杯子占2/5,另一个杯子占3/5,那个杯子更大些?”再进一步而言还有更复杂的涉及到单位一转化的问题情景:“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是原来的几分之几?”“一块地一半种黄瓜,剩下的一半种茄子,茄子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要使学生能长效性发展。应该找准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削枝强干……掌握核心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层次结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更加意味深长。换言之,当学生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知识才拥有了生命力,面对灵活多变的问题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则是努力促成此事。

  通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本质”的存在。比如“平均数”应当抓住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进行教学;“长度单位”应该抓住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度量图形或物体长度进行教学。“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则应该是从高位起,分类(位置不同)平均分等等。而当我们把握住数学本质进行教学,学生的知识才能顺利生长不出现障碍;教师才能围绕这个“本质”深入挖掘,促进学生完整,全面,正确的建构知识;也只有学生对“本质”的理解深刻,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才具有了生命力,才能够解决由此而派生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情景。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9

  因此,我探索了教授此教学点的一种方法,与同仁共勉。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分数与整数在意义、书写形式和计算法则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而且农村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分数的地方比较少,所以学生在学习分数时要比学习整数困难得多。在教学时,我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平均分物体来认识分数。简单思路是:

  第一步,让学生从熟悉的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到一半苹果,这个“一半”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方式表示出来。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是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整数不能表示这个“一半”;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创造表示“一半”的方式。这样在这个基础上引进分数的概念,即“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从而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步,给学生点明,分数实际上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整体概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来描述现象。

  以我们班为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把我们班看做一个整体,那么每个人就是我们班的一部分,即每个人是我们班的1/20,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思路,叫每个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分数的例子,从而加深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印象。

  学习分数以后,学生对比较分数的大小接触起来有点困难,笔者同样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这个问题。例如比较1/2和1/3的大小,对于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整数大小的干扰,认为后者比前者大,因为在小学生的头脑中,3比2大,而对分数的`概念又处于刚刚接触阶段,停留在直观意识上。于是,我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分别让他们折出1/2和1/3来,通过操作和比较,使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将一个物体均分后,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而通过直接观察1/2和1/3的大小,使学生意识到分数的大小和整数比较大小不是一个概念,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同样的物体,平均将一个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这只是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和运用的点滴教学思路和方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也只有不断地发现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形势和小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 10

  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很熟悉,而今天听了杨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杨老师先通过分一分的方法,这样既能感悟平均分,同时引出分数,加强了分数意义的理解。再通过折一折再涂色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分数,再次感悟分数的意义。在折纸学分数时,由扶到放,在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同时自然地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在此我谈不是评课,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杨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个蛋糕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杨老师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几分之几,同时把分得的结果展现在黑板上,这样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2。纸上折了1/2后让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并动手折一折,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下面我对于本节课谈一点个人意见:

  (1)在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了杨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是让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接着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我想能不能再接着:谁折的分数大?

  由于学生好胜的心理,我想此言一出,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更愿意比了。然后让学生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说说原因。我想这样可以使学生能更主动的,更解决的情境中比较分数的大小,构建自己的知识。

  (2)在本节课中教师虽然实施了恰当的评价,但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有口头表扬,如果运用智慧星、小红旗等多种方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所以课堂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个别不善言谈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比较少。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1-02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1-15

(经典)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03-04

《分数初步认识》评课稿08-05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精选)01-06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2-19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06-20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0-23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10-22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推荐]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