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4-08-13 17:28:05 教育 我要投稿

教师教育的随笔(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教育的随笔(合集15篇)

教师教育的随笔1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在许多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作为一门“副”、科,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不重视,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生和家长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将时间和精力花在主科上,历史作为一门“无所不包”的学科,每周只有2节课。

  在整个初中阶段,往往只有在初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近年来,虽然教育部规定中考的科目里已经加入了历史考试,然而可能是开卷考试的原因,仍然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七、八年级的历史更是可怜,往往被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一样”。

  去年参加“国培计划”的时候,很多老师在网上发帖子讨论,都放映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在历史课程的安排上也不合理,一个历史老师带多个年级多个班级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了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目前的初中历史是学校、家长不重视,学生不爱,历史教学无人关注这样一种尴尬而又可怜的境地。

教师教育的随笔2

  1、多给幼儿一些机会

  一次在投扔东西时,我要求幼儿每人只有三次机会,所以幼儿都非常的买力。历历在扔出物体两次后就对自己有些失望了,我叫他扔第三次时他说;“老师,我不行呀,我不高兴扔了。”我一听后心想,历历在体育方面有些差劲,何不多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对自己也有些信心呢。于是我说:“历历,我来问问大家,能不能多给你一次机会,让你能投扔成功。”他听后点点头,我就征求了幼儿们的意见,小朋友们都同意他四次扔。历历听见后就更加努力了,在扔第三次的时候幼儿们在一旁给他加油:“历历加油、历历加油”,孩子们的声音鼓舞着历历,这次他站在起点上,使出全身的力气扔出去。结果还差目的地一点点,我走上去拍拍历历的肩膀说:“你看,进步不少吗,再来一次一定能成功。”历历也很有信心的点了点头,到了第四次,历历吸收上几次的经验,一鼓作气的把手了的物体投扔出去,这一次他总算成功了。

  所以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他们共同和谐的发展。

  2、不要忽略幼儿的能力

  在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使幼儿能把操作材料完成好,往往都要反复告诉他们做时的要求,怎样做最容易,怎样做才能全做对。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计算活动的操作材料是要求幼儿涂色,在画好的图案上涂色,△上涂红色,☆上涂黄色,□上涂绿色,最后看看是什么东西,我耐心地向幼儿讲解涂色的要求,还告诉他们怎样做对的简单方法。比如:用红色把书上的三角形全部涂完,再接下去涂五角星的颜色。尽管我讲的`很详细,简单方法也告诉他们了,可全做对的小朋友只有一半,其他小朋友或多或少的错了一两个地方。我自己觉得很苦闷。第二天来园后,晨晨的妈妈对我说:“张老师,我们家晨晨昨天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有来,昨天有没有什么要做的作业让他补一下吧。”我说:“好的。”过了一会儿我让晨晨做题目,告诉他什么地方涂什么颜色,然后就让他做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看看他,却惊奇地发现,他把三角形的地方都点上了红色点子,五角星上涂上了黄色点子,正方形上涂上了绿色点子,这样涂色就不容易错了,到最后他把图完整的涂好,还告诉我图上有哪些东西。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大,有些地方我们只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这个重要的环节,有些时候要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可能结果也有些不尽如意,但幼儿也在其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这比你老师强灌输给他们的要好的多吧?

教师教育的随笔3

  月考后,学生们受了打击,有想转文的,有想弃学的。在他们看来,每天付出很多了,成绩却依然不进则退。一个同学直接给我写来纸条向我质疑:

  您说“要待数学如初恋”,然而初恋对你始终没有好脸色,从不给一个及格分,您说这样的初恋还值得我一直付出下去吗?

  亲爱的孩子们,什么事情,只是想好就能好的'呢?哪件事情不是付出辛苦得来的呢?你跟着老师听课了,就算付出努力了?你晚上写作业花了两三个小时,做得很辛苦,就算付出努力了?

  学习那些事儿,是要自己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才能内化的,老师在当年学习的时候,因为学习不知不觉忘了时间,错过午饭,错过午夜,依然精神抖擞;而你们,坐在那里,动辄走神昏昏欲睡让人心疼……

  你说你把数学当成初恋,而每天,我在讲台上津津有味的对你讲着你的初恋如何的楚楚动人魅力四射,而你,却恍然如梦,眼皮打架;若为你的初恋,她当如何怨你的漠不关心?待到夜深人静曲终人散,你再在灯下独自苦苦追悔,苦苦追寻,岂不晚矣?

  崔万志,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嘴巴也不顺溜!然而他竟然考上大学,设计并销售成全国旗袍老大,走上我是演说家的舞台,赢得观众和评委的喝彩!他讲的那么吃力,但表达得那么到位!全场泣下,掌声雷鸣!

  学习不难,我等何用?成绩不难,差生何在?放下手机,别说不会,从现在开始,坐下来,沉下心,咬咬牙!一个个难题,都有方法!

教师教育的随笔4

  在我们的眼里,我们都能喜欢那些性格文静、说话温文、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认为他们“很乖”、“很懂事”、“很省心”、“很讨人喜欢”。殊不知这一“乖”字,就如同一块巨石压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自由创造的个性发展。

  我们班上的有几位孩子就挺“乖”,平时说话没有大声气,做事、玩游戏等总是依着别的孩子,从来没有主见,一味的服服,从不表达与别人不一样得想法,在老师面提问时,回答的也是其他孩子的想法。

  或许,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我们都喜欢“乖”孩子,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喜欢那些有主见、有创新、“活泼好动的孩子”,希望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这也许是和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说的过多总是“不能干这,不能干那,不能......”,我们总以大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如果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采取这样的说法“孩子,你应该......”既教育了孩子注意安全,又教育了孩子应该怎样做。

  如果我们过多的是“命令”式教育,这样我们的孩子习惯于接受指令,孩子变得就会怯懦、谦卑,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我们不妨对孩子适当宽容些,允许他们顽皮、淘气些,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某些顽皮淘气的背后,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有一次户外区域活动时,班里平时比较淘气的几个孩子,蹲在滑滑梯旁边,围在一起好长时间。我走进去一看,原来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蚁,嘴里还不听得说着:“看,小蚂蚁排着队来回地爬”“让我们看看它们有几条腿”......我听着他们的议论,觉得很有意思,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很强的时候,善于探索,喜欢冒险,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想到这是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天可能要下雨,小蚂蚁们正忙着搬家呢。”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他们中有的'高兴地喊了起来:“快看,快看,他们在运东西呢!”我借此机会要求孩子们道:“小朋友们,咱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蚂蚁,回去后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好吗?”孩子们很高兴:“好!”都齐声应道。

  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顽皮、淘气不是件坏事,关键是我们对淘气的孩子要适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新的收获。如果当初我说的是一顿呵斥的话,或许就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曾记得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不就是发展孩子的自由的个性、培养孩子们创新的精神吗?

  我看好“淘气”的孩子!

教师教育的随笔5

  幼儿园后面的空地上正在建造大酒店,高高的吊车每天都在离我们很近的头顶上轰隆轰隆地工作着,一片忙碌的景象。站在我们6班户外活动的场地上吊车吱嘎吱嘎地吊运建筑材料的情景一览无余。很多孩子都好奇地抬起头,一边仰望着吊车在空中转来转去,一边热烈地交流着,有人感叹:“吊车好大啊!”马上有人回应:“因为它要吊起很重的东西。”“吊车真高呀,一定是要造八层楼吧!”“吊车为什么要在上面转来转去呢?”“开吊车的人坐在哪里,他是怎么上去的?”“吊车会不会累?”……一连串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看来,他们对吊车的兴趣很浓啊。

  正巧的是,最近我们幼儿园中午正在热播动画片“巴布工程师”,其中用卡通形象向孩子们展示了各种工程车的作用,孩子们特别喜欢。何不趁此机会,将孩子们的兴趣点有机地综合起来以丰富他们的认知呢?

  于是,我提议,大家回家收集关于各种工程车的资料,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孩子们特别关注这件事情,没过多久,大家就收集了好多相关的图片、书籍等,当然也有一些提问的内容。我引导孩子们坐下来一起翻阅、交流,有疑问的就共同来解决。当得知我班的轩轩奶奶就是开吊车的消息后,我们就委派轩轩为临时顾问,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机提出,再由轩轩到奶奶处查询,并将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向大家公布。就这样,我们虽然只是利用了一些晨间的、午后的、操前的'时间,却已经对一些工程车的了解很深了。现在,我班的孩子在看“巴布工程师”时,对那些不同外形、不同功能的车子如数家珍,这样就更提高了他们看动画片的兴趣。

  老实说,好多车子的名称、功能我之前都不太清楚,但通过孩子们的一个兴趣点,同时利用幼儿园的有利条件,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获得了很多的知识。通过这次小小的活动,使我认识到,融入孩子的世界其实一点都不难,就看老师是否具有一颗真诚的童心,是否有一双闪亮的慧眼,是否有一点跃动的灵感……

教师教育的随笔6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们会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气疯的时候。但你若能静下心来,耐心陪伴孩子成长,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你就会发现这个过程其实是那么美妙。所以,我们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做教师的,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陪他们一起静静体会生活的滋味。

  我在附小快20年了,与这些稚气未脱,朴实无华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无比快乐。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用人们冠于我们的美称就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所面对的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而学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有家庭条件的差异,有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有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等等。我们常说“有教无类、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不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也有选择专业的权利,可是我们却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回头想想我们平时面对孩子“错误”时的情景和心态——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给学生带去一阵阵的“狂风暴雨”,而我们的学生在久经此种情形变得麻木,因此出现了下一次的“暴风雨”会来得更猛些的恶性循环。很少有老师会静静地坐下来“和风细雨”地用真诚去和学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态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错”,用乐观的态度采取恰当地行为去引导孩子——那主要是我们对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样的,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孩子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他(她)们的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形成也应该是在反复的“碰壁”与“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违反了这样的规律,社会就会倒退,而我们的孩子则将会成为“次品”或“废品”。呐喊、痛斥、抱怨、牢骚、叹息,是对教育的关注、关心和责任,是对问题的一种正义宣泄,其豪气值得欣赏,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但仅是对问题的放大,倾倒心中之积,对解决问题还是无济于事,反而感染更多人的失望,让人找不着北,无所适从。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允许孩子“犯错”,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在你耐心地引导中等待孩子们慢慢地进步与成长。

  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等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等待,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后进生,因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公开公平的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教师的职责。所以作为班主任或是老师更不能冷漠、歧视、放弃“后进生”,应亲近、关爱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进行长期“磨合”,引导他。正如《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所引用的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救一个算一个,唤醒一个算一个,促进一个算一个,成全一个算一个。”

教师教育的随笔7

  小虎的爸爸在他8个月时就离家独自生活去了,从此再也没来看过小虎母子俩,不曾有人跟小虎提起过爸爸去哪儿了。每当有人问起,小虎总是说:“我没有爸爸!”

  小虎上幼儿园后,我很同情小虎娘俩的遭遇,但我能做的唯有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他。渐渐地我和小虎的感情与日俱增,小虎回家经常说:我和罗老师是好朋友。

  但是,问题终究是会来的。有一天,小虎生气的时候乱撕乱扔纸张,别的教师看到了就叫他把纸片捡起来,可小虎就是不捡,于是教师跟他说:“你再不捡,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妈妈。”没想到,小虎听了这句话后马上把纸片捡了起来。又有一天,小虎生气的时候用脚踢别的小朋友,自己还哇哇大哭,大家都觉得他无理取闹,明明自己对别人那么凶,还哭得那么大声。后来,我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妈妈,他才肯向小朋友道歉。就这样,小虎在班里经常会发生破坏性或攻击性的行为,我们则总是用“给你妈妈打电话”的方式阻止他,我们也知道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一时也别无他法。有一次我与小虎的外婆聊起了这件事,外婆说小虎是怕没有爸爸被人欺负,所以要保护自己。外婆还说小虎很爱妈妈,因为妈妈会带他去吃好吃的、会带他去玩、会陪他聊天,他觉得妈妈最爱他,他也最爱妈妈。他总是担心妈妈也会像爸爸一样不爱他,所以对妈妈言听计从。小虎外婆的话让我有所思考。

  一天中午,大家都安静地睡下了,只有小虎一直在故意说笑。经过多次提醒,他还是没有安静下来。于是我的语气严厉了起来,并靠近他想拉他的手,没想到他用脚猛踢我,我顿时火冒三丈。我控制住他的双手,问他:“你想怎样?”他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然后开始大哭大闹。顿时,我想起了他外婆的话。我从来没有对他这么严厉过,刚才那一瞬间他也许是受了委屈,也许是信任崩塌,也许是害怕失去……人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亲密的关系中才会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我想小虎可能是因为信任我才表现出自己最无助、焦虑的一面。于是,我紧紧地抱住他:“孩子,老师知道你很生气,看到你这样,我很心痛。老师很爱你,让老师抱一抱你。”此时,我看到了他眼中的诧异,开始时他还是抗拒的,努力想挣脱我的怀抱。我又说:“乖,我爱你,很想安慰你。”过了一会儿,小虎的情绪平静下来了。以后,每当小虎生气时,我都会这样拥抱他、安慰他。大概在经历了10多次这样的情景后,有一天,他主动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抱一下。”我什么都没问,只是抱着他。然后,他开始和我说发生了什么事,我便给了他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小虎因为爱妈妈而愿意服从妈妈的'要求,我们却以为这就是他的软肋而肆意利用,这是对他原本脆弱的心灵的又一次打击。这很不应该!面对像小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时时以洞察的心、包容的胸怀,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用爱的能量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修复每一对被折损的天使之翼。

教师教育的随笔8

  在幼儿园中保和教原本是两个人的事,然而现实中,尤其是向我们这样的幼儿园,保和教是一体的,也就是所谓的'“保教结合”。幼儿的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往往我们教师对传统的保育工作做得很到位,比如饭前先洗手,便后要洗手,水杯天天刷,教室桌椅消毒等,有些细节似乎被忽略了。

  1。《焦点访谈》曝光了一些杂牌油画棒、橡皮泥中大量的有害元素超标,对于农村父母来说,往往会给幼儿购买便宜的杂牌油画棒和橡皮泥,这些物品含大量色素和有害物质,所以,美工课后,也应该要求幼儿把手清洗干净。

  2、应该及时检查玩具有无损坏,若损坏或者磨损应丢弃。在农村幼儿园,玩具比较少,而且比较陈旧,老师往往忽略了破损玩具的危害。破损或磨损的玩具常常会划破幼儿的皮肤,而且破损玩具含更多的细菌。

  所以,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有害于幼儿的物质,或者有可能威胁到幼儿安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及时发现,立即整改,尽我们的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幼儿。

教师教育的随笔9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今日午时在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叫着:“老师,你看何处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着,但是他们已跑的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的说“嗨,真惋惜没有捉到它。”我庆幸蝴蝶没有被捉到。我把孩子们社团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姑且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掩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可见老师的RAND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指导,对造就幼儿观察潜力、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着必须的催化剂的作用。

  《老师,我亲亲你吧》

  每当和孩子在一齐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亲亲您吧?”“好啊!”这是我给予孩子开心的回答,然后他们就会在我的脸颊上亲一下,我明白,此时的我和孩子们的情绪一样,都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打扫卫生,几个孩子在我旁边说:“老师,我亲亲你吧。”我说:“老师此刻忙,等有时间了,再让你亲,好不好?”那一瞬间,我看到笑容从她的脸上慢慢的消失了,我的心里也不由得阴霾起来。

  或许孩子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变化十分快,没过几分钟,她又对我说:“老师,我亲亲你吧。”这一次,我没有拒绝,而是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让她亲了一下,没想到这小家伙亲完我后笑着跑开了,而且还对其他小朋友说:“刚才我亲老师了,老师喜欢我。”我噗嗤一声笑了,原先满足孩子的心愿,他们竟是那么的高兴。

  都说孩子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是幸福的,我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代替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我的快乐将与孩子同在。

教师教育的随笔10

  善良的谎言

  最近,在早上室内游戏过程中,总有幼儿报告说上厕所,一开始,我并没太在意,可连续几天都出现这种情况,这使我有点纳闷,为什么幼儿在这种时间总喜欢上厕所,于是我决定亲自查出事情的真相。

  今天早上,马志毅小朋友报告说要上厕所,我点头让她去上厕所,这时赵心婷接着也说要上厕所,我说:“好的,快去快回啊。”可她们两个去了好长一段时间仍没有出来,于是我决定去探个究竟,刚走到厕所门口,就听到他们两个在厕所内谈话,马志毅哭着问:“我爸爸今天还来接我吗?”赵心婷说:“只要你听话,你爸爸放学就会来接你的。”马志毅边哭边说:“我不哭了,我听话······”听到孩子的话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想趁这个时间出来放松一下自己。

  由于我班幼儿刚入园不久,早上来幼儿园后,难免会有想家的念头,孩子虽然小,但自尊心都比较强,她不想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现出自己的脆弱,于是便借口上厕所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们应理解他们善良谎言背后的故事。

  教师教育的随笔14

  小朋友的告状,在中班是最明显的时候,但是大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小朋友的告状会帮助我的教学管理,但是每个时间,每个地点,每个小朋友都告状的话,老师就会有一种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好意”。我们有个别小朋友是不会告状的,只有个别小朋友会这样做。

  我们班的小朋友,从入园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告过状,我以为他是那是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他并不是这样的。有一天,他急匆匆的跑到办公室,对我说了一句“她欺负我”。我就用非常吃惊的表情看着他,他以为我没有听见,又在我跟前指着那位小朋友重复了一边:“老师,他欺负我。”我才意识到,哦,他在告状啊,我就装作很生气的态度对他说:“是谁啊?谁敢气我们的xx啊!”我冲出办公室问小朋友是谁欺负我们的xx啊,小朋友指着董xx说:“是她,她往孙xx的本子上画画,还撕烂了孙xx的本子。”董xx是一个有男孩性格的小女孩,我对董xx说,你自己说,你有没有这样做啊,她却用一种很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什么都没有说,最后,我又问了几次,是的,就是她做的,我就给董xx说道理,“这样做事是不对的,”说完之后,她就很不好做意思的哭了起来,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孙xx说:“你别哭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实在是很感动啊。

教师教育的随笔11

  子琪是我班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孩子,但他有时也有点活泼,经常一副满怀心事的样子。那一次,我正在打扫卫生,他突然从背后抱了我下,我回头一看,他赶忙嘿嘿的笑着离开了,第二天,他又重复的抱了我一下,同班的高老师也说:“子琪经常有意或无意的往她身上蹭。我感到很奇怪。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子琪并不是和老师闹着玩,而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他想和老师亲近,而又对老师不敢直接要求,怕老师不喜欢,那一天,我说非常喜欢他,他才敢偷偷的抱我的。

  通过家访我知道他的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因此缺乏母爱,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行为,原来他把老师当成了妈妈的替身,我感到既高兴又心疼。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会抱抱他或亲亲他的.小脸蛋,,渐渐地子琪变得快乐了、活泼了,也更亲近老师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入孩子的内心,真正的了解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师教育的随笔12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赵天裕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奶奶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奶奶,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赵天裕满眼含泪地松开奶奶的手。赵天裕的奶奶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天裕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赵天裕,幼教文案《幼儿园托班教师随笔》。在活动区游戏时,赵天裕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天裕,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天裕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他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天裕,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天裕讲故事,他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因为他奶奶说他不会自己吃饭,我特意说:"天裕我来喂你,马阿姨特意帮他盛了一小碗,可是他不愿吃,又哭起来。徐欣琰小朋友看到了这情景说:"宝宝哭了,不好看啦!宝宝笑了,大家才喜欢!"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说:赵天裕不要哭,吃饭吧。在大家的帮助下,赵天裕终于肯吃饭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但是我鼓励他要多吃一点才能长得高长得大,他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

  第二天,赵天裕和奶奶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奶奶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陆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天裕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奶奶,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天裕奶奶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教师教育的随笔13

  因为年龄特点,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一番,时常与他人攀比,从而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怎样对待幼儿的这些无理要求,这是我们在幼教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天中午,近两点时,我班的新月才由奶奶陪着,哭着、闹着,来的活动室,我向她奶奶问明了原因:原来是不想上幼儿园,挨了一顿打后,才勉强由奶奶"押送"来的,我摸了摸新月的头,拉着她的小手来到她的座位坐下,并说了些鼓励的话,消除了孩子心理上的压力,新月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了,我回头示意让她奶奶放心,可以回去了,但是我发现了新月奶奶那充满犹豫、怀疑的目光,我知道她奶奶不放心孩子,有时候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都是被家长一味的迁就,从而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事后,我向新月奶奶问清楚了新月不想上幼儿园的原因是:中午不想睡觉。针对这个原因我对新月说,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了充足的睡眠,身体才能更强壮,脑袋也更聪明,做游戏、学习才会更有精神。

  从次以后,新月再也没因为午休闹过脾气,每次能主动上床躺好,我也没有刻意要求她非要闭上小眼睛,睡着,我知道不能太心急,要慢慢来,等到养成好习惯后,就行了。

教师教育的随笔14

  用活教材盘活课堂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依据和物质基础,但在教学中过分的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变得沉闷、单调、乏味,那么,教学就会犹如一张网、一团麻,很难做到纲举目张,教材反而成了我们搞好教学的瓶颈。可见,处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教材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合理的分析和解读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轻松又实在。

  一、不求全,而求变

  不可否认,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内容是否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又是否能为学生已有的基础所接受和认可?事实上,即如人们所普遍了解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关于教材与教师教学活动之间新的定位:教师应当用教材去进行教学,而不只是教教材。这也就是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正确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全面掌握一个课时的知识点,其次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确定重难点,最后是联系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必要时对教材的安排灵活变通,或“删”或“增”。在北师大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教学中,教材涉及的内容就非常多,从例题看:有被除数的首位不够除;有笔算除法的首次验算(其中又包括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两类)。从习题看:有商的大小比较;有对剩余的不同处理。一个课时涉及五个新的知识点,试想:要使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对五个新知识点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吗?当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师就要对教材作出大胆取舍,本课时紧承前面的教学内容,被除数首位不够除、笔算除法的验算无疑是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删除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对剩余问题的不同处理两个知识点,同时弱化商的比较这一知识,这是“删”。而在导入阶段增加口算420÷6,并通过分解图展示口算和思考过程,这能有效地迁移学法,理解“首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的算理;在学习了首商之后,及时在反馈练习阶段增加确定首商的专项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是“增”。如此删、增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学习轻松了,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变”可以看成数学基本技能教学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不求全,而求联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别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普遍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呈现模式,内容生动,对学生也有极大地吸引力。但观北师大新教材,课本以大量篇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而将对于知识的解释、应用与拓展反而隐含于练习之中。这样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数学知识链条,淡化了数学本质内容的探究。事实上,我们决不能弱化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某些内容安排次序作出调整,可能更有利于鞭辟入里,使数学知识前后连贯更加顺畅,学生的思维也随之顺畅。还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的教学,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被除数的首位不够除,而紧接着安排的试一试则是被除数的首位够除的练习,这是上一课时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妨大胆地将这一内容调到例1之前,作为铺垫题,达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取笔算除法要点的目的。这样既分散了练习,又将新旧知识顺畅地联系起来,对新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再看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教学,紧承正比例知识,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例2(王叔叔游长城,选择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时间的关系)、例3(分装600l果汁,分的杯数与每杯的果汁量之间的关系)的情景,在与正比例的比较中理解什么样的量能成反比例关系,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积是12的乘法表倒是适合学生在认识了反比例之后对两种不同的情况作出哪种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判断,同时在乘法表中,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连成了一条曲线,这正是反比例图像的直观表现,对后面观察与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起到很好的导入作用,因此,不妨将本课时例1的内容调整到学习了反比例并完成相关反馈练习后进行教学,更利于知识的解释、连贯和联系。也就是说,“不求全,而求联”可以被看成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相应原则。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学中,简单机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教材的创新。例如,就概念教学而言,对于同一概念我们应当力求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理解,也即应当将其看成整体性“概念网络”的一个组成成分,从一个广泛的角度对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教材呈现的有限内容中生发开来,全面的、立体的掌握知识。在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中,教材给出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比的概念。然而,如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呢?我们恐怕还需要更为生动的内容呈现。可以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后讲叙《柯南破案》的小故事,柯南只测量脚印就推测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高,从而引出人体中有趣的比;在《试一试》习题中,解决了树高与影长比的关系后,引入数学家泰勒斯运用这一知识测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在教学临近尾声时,出示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比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吗?……这些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更能够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比”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像,而不是扁平无生气的知识。看来,“不求全,而求延”可以当做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此言不差,实际教学中,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有更多的实践体会去灵活的把握教材、运用教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灵性的。

教师教育的随笔1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参加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但对教师这一工作的责任感,却由年轻时的火热衍变成了今日的绵长不息。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于平凡岗位的有责任心的人。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同样有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幸福!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付出时,我们没有想到工资,没有想到回报,这就是一种责任的驱使。吾日三省吾身,教育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凯是我班的一个大男孩,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在家经常上网,看电视,在课堂上,做了单纯而又稚嫩的举动,单膝跪地,向一个慧的女孩表白,同学们哄堂大笑,窃窃私语,弄得满城风雨。女孩告诉了我,我私下里找凯谈,对他进行了适时的教育,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在班级里,借题发挥,教育学生抵制类似现象的发生。品味教育细节可以让我们了悟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是能够震撼、触摸、牵引人的'灵魂的教育,这种教育一定饱含着教师和社会对孩子成长倾注的爱与真诚。

  宁是个爱惹事的男孩,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和摩擦,最近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他的看法。前几天的一个大课间,同学们陆续走到门口,突然,放在门后的一把拖布倒下来,其他同学都迈了过去,唯有宁俯下身子,捡起了拖布,整理在门后,然后离开。大课间回来后,我表扬了宁,同学们响起了赞美的掌声。品味教育细节可以让我们感受教育的力量。从此,地面的纸屑、杂物消失了。在大家的赞许下,宁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认真听讲了,特别是纪律方面,真是“时隔一日,当刮目相看。”自己也有了自信,融入了这个充满爱的集体。

  有人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是啊,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每天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叫我们又怎么敢懈怠呢?当我想敷衍时,我就想:这个孩子的母亲应该也和我一样,希望孩子的老师能够爱他,对他负责;当他受委屈时,也希望老师能够像妈妈一样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当他迷茫时,希望老师能够指点他,给他方向吧。这种念头便会驱使我尽力把学生的每件小事做细、做好。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茫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教师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随笔06-29

教师的教育随笔08-15

【荐】教师教育随笔03-18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03-17

教师教育随笔【荐】03-16

教师教育生活随笔06-15

教师的教育随笔范文06-19

教师教育感受随笔06-20

教师教育叙事随笔03-08

教师教育随笔[必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