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不断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自尊的含义,认识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尝试自尊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教师在授课前积极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回忆被别人尊重的最难忘的事例。 3.分组编排小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多媒体:“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相关情景)
解说: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企盼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xx年10月12日9时发射升空。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于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全球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振奋、感到自豪。许多人情不自禁走上街头,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胜利,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欢呼雀跃。
师:同学们观看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情景后,有什么感想或感受?
生1:我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高兴、自豪。
生2: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了无比的尊严和快乐。 ……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也可以感受到每一位同学在听到这一消息时的骄傲与自豪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快乐,这充分说明受到尊重会使人感到无比快乐,而快乐的'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板书: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一)快乐的自尊
活动一:我自尊、我快乐(多媒体展示)
1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在公众场合,我会约束自己的坏习惯,是因为;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后,当众受到表扬时,我会;父母、老师当众训斥我时,我会;有人给我取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我时,我会。生:(略)
师: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取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和赞扬时,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活动二:回忆那美好的时光活动过程:(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历:1.你觉得你做的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
2.你被人尊重的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二)通过小组交流,选择几名同学发言。(三)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自尊?生:(略)
师: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可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自己尊重自己,就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自尊,还是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快乐的。
板书:知耻与自尊
活动三:我知耻、我自尊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多媒体展示)
有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精确,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记住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了一个个戒指,名为“耻辱戒指”。每当学生毕业时,他们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这枚耻辱戒指成为推动他们认真工作的动力。
思考:“耻辱戒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生1:犯了错误,有了过失,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改正错误。
生2: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师:知耻,并且做到自尊,是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唯有自重知耻,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时,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深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活动四、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爱慕虚荣的表现?生1:互相比吃、比穿。
生2:常常吹嘘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职位等。
2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师:虚荣心强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课堂总结】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愿我们知耻辱、不虚荣,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
【课后作业】
参考课本第7页的活动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3格式已调整,word版本可编辑.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2
课题《 青春萌动 》课型新授设计教师吴艳君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教学流程支撑教学目标图创设情景,完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难点: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教学流程凸显重难点图探究分享解决重难点教学流程导学步骤教学活动预测与调控自主学习。
一、异性朋友
1.在异性面前,我们有________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________的肯定和接受。
2.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________、________。
3.与________交往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二、异性情感
4.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________。这是青春成长中的________。
5.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
6.爱情需要具有________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的________、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________。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________,是强烈、稳定、________的感情。真正的爱情包含________、________、珍惜、平等和自律。一、小调查你有没有羞于与异性同学交往?
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的时候,你有没有出现过脸红的情况?经历反思引入新课二、请你帮忙小丽上初中不久,就被班上一位男生吸引,总想看到他。有一天,他生病没有来上学,小丽整天闷闷的,心里盼他早日回校。
1、你认为他们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
2、他们能否交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增强实用性三、出谋划策
早恋危害
1、早恋严重干扰学习。
2、早恋危害身心健康。
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4、早恋引发犯罪。人物一:小红的日记9.25:进入中学以来,小红发现班上的同学小强不仅学习成绩棒,而且性格活泼开朗,很有幽默感。
10.8:不知不觉中,小红发现自己总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上课常常走神,有时更想入非非。
10.13:特别是看到他与其他女同学交往,心里有些难受。…………
小红很苦恼,她想自己这是怎么了?你能帮助她吗?
1.他们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吗?
2.初中生异性之间萌动的情感
3.具有的特点:
4.早恋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
例举生活的现实例子分析,可以说现象,不涉及某人。找一些有代表的事件分析讨论:中学生如何避免早恋?分组讨论,谈心得体会
教师点拨:
(1)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性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3)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4)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注意学生隐私。
【巩固练习】
1、男女同学之间是可以建立起友谊的。正确进行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就应该做到()
(1)在异性面前卖弄、摆阔气,以赢得对方注意。
(2)自然大方,不过分拘谨、冷淡也不过分随便、亲昵。
(3)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
(4)男女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平等交往,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A.(2).(3).(4)B.(1).(2).(4)
C.(1).(3).(4)D.(1).(2).(3)
2、当你突然收到一封异性朋友的情书,你应该()
A、把情书公开B、冷静处理,避免伤害
C、答应他的要求D、不理不睬
3、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适宜()
A、个别同学之间发展B、与高年级之间发展
C、集体活动之中发展D、成绩优异的同学之间
4.与异性交往的好处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B.还能从对方身上学到某些优秀品质
C.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D.与利于我们谈恋爱。
5.异性同学交往时注意:()
(1)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 (2)举止得体,自重自爱、掌握分寸 (3)场合、时间和频率。(4).注意场合
A.(2).(3).(4)B.(1).(2).(3)(4)
C.(1).(3).(4)D.(1).(2).(3)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3
对应的课标内容
1. 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愉悦心态。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
知识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了解自信与自卑的区别。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信的含义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对比法
一、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协作、会话,实现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注重体现启发式教学的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体验化”、“主体化”,注重教法学法的统一。使学生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学以致用。
教、学、练案内容学法指导一、测试导入,明确目标。 (5m)
1、自信心小测试。
2、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自信的含义与表现。
(2)正确区分自信与自负、自卑。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7m)
1、自学一:
阅读P18——P20,完成问题(1)—(3):
(1)相信自己行,是一种( ),也是一种( )。一句“我能行”,体现了( )、( )的态度。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 )上相信“我能行”,( )上表现“我能行”,( )上体验“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 )。
(2)填写P19上方“我能行”,至少三条。
(3)自信的含义。
2、自学二:
阅读P21——P22,完成问题(4)、(5):
(4)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5)自信的意义。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8m)
1、自信含义:通过学生写(思想)、读(行动)、评(情感)三方面的感受理解自信的含义与表现。
2、对于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可用马某的故事帮助理解。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xx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1)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相信自己吗?
(2)他表现出来的是不是自信?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3)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5m)
学生首先谈收获,再利用所给知识点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树。
五、巩固提高,达标测试: (14m)
(一)巩固提高:
1、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过:“我碰到了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了,我一次次坚强的爬起来,每前进一步,我的勇气就增加了一分,我相信我一定能到达那光辉的云端,碧天的深处——我希望的绝顶。”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体现出海伦凯勒具有的品质是( )
A、自尊 B、自信 C、自卑 D、自负
2、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我们( )
A、自信有助于成功 B、成功者都很狂妄自大
C、自信是科学家才具有的素质 D、自信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心理品质
3、小鹰对自己说“我能行”,便展翅高飞;小猫对自己说“我能行”,便日夜苦练捉鼠本领;小鱼对自己说“我能行”,便畅游于天下大江之间。相信自己行( )
①是一种狂妄自大的心态 ②是一种力量③让人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 ④是一种信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漫画中的人( )
A、往往过高估计自己B、永远不会产生自卑心理
C、很有能力和志气D、看不起别人,也看不起自己
5、毕淑敏老师在《甘愿自卑》一文中讲到:很多人述说自己因为种种理由而自卑,个子矮小,家庭贫困,父母双亡,受教育程度太低,不知道某个常识被人耻笑,开运动会买不起新的运动鞋,说话带有明显的乡下口音……面对自卑我们可以( )
①想想自己的长处、优势,发现自己好的方面②认真反省自己,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③继续逃避现实,低调做人,免得别人看不起④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达标测试:
《谁是真正的自信者》:学校举行演讲比赛,七年级的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着……
小刚想:前面的几个不是忘词就是死记硬背,我们班的其他两个也不如我,冠军一定是我了!小明虽有些紧张,但他不断的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小亮紧张的手都凉了,心想我胆小,声音也小,肯定不行,可大家非要我来锻炼,看到别人这么优秀,我一定会弄砸的。
1、根据他们三人的心理活动,请你说说谁是真正的自信者?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心理?
2、他们三人比赛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六、作业布置: (1m)
1、整理复习笔记。
2、《》:
基础过关——选择:1-6、11 文字题: P11 12题
能力提升——选择: 7、10、11 文字题: P14 14、16题
板书设计:
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自信:{ 正确的评价自己
相信自己
自负:<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
看不起别人
自卑:﹛拿自己的缺点比别人的优点
看不起自己
只看到自己得缺点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4
课标要求
1、“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里的“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
2、“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自信者的心理品质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而自卑者、自负者又是怎样远离成功的;认识到不同的自信心水平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影响,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走向成功的愿望,初步形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知道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有助于树立自信,能对自己做客观、准确的评价;通过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帮助自己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
3.知识目标:能准确地分清自信与自负、自卑;明确三者与成功的关系:自信有助于成功,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为树立自信和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奠定认识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对待,以致于形成自负或自卑的心理障碍。而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狂妄、偏激、虚荣、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及作出恰当的评价,增强自己的自信。学生只有树立了自信之后才会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教学重点
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教学难点
自负、自卑与失败之间的必然联系。
为什么说自信有助于成功。
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导读单中的问题,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思路引领:
1、自负与自卑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
2、自负者与自卑者的这种心理会给人们带来什么?请说明原因。
3、自信者又有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
●教学流程预设:
预习课:
1、教材研读(15分钟)
学生自己研读教材,边读边以问题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概括。
2、师生共同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5分钟)
自信者拥有的有助于成功的心理品质
3、学生群学,达成思想上的统一。(10分钟)
4、展示疑惑,,明确要反馈的内容。(10分钟)
5、整理预习笔记。(5分钟)
展示课:
1、课前检测(10分钟)
2、展示交流与汇报(15分钟)
围绕重点内容和预习有难度的问题展示、汇报;简单的和已解决问题可以不展示。
3、反馈与交流(15分钟)
(1)围绕“思路引领”中的问题进行板面自由汇报。
(2)分组合作交流重点内容。
4、达标测评(5分钟)
内容见知识点试卷。
●重难点预设
环节二、三的展示建议:
在预习环节二“心灵对对碰”和预习环节三“深入探究”时,不要有机地将其两环节分开,两环节可以共同研讨学习和展示,只不过环节三要比二探究的更加深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什么是自信?
2、列举自信者与自负者、自卑者的一些表现,从中找出三者的区别有哪些?
教师点评追问:三者的区别很明显,只有自信才会有助于成功。请同学们想一想自负与自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它们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二、心灵对对碰
做一做:
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深入挖掘自负者与自卑者的心理活动,并与自信者的心理进行对比,寻找三者的异同点。(要注意挖掘生活实际材料,合理利用书中的事例材料,最好能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三者的心理活动。)
提示:要与上节课所学内容有所区别,上节课分析的是“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关注二者的表现及形成原因;本节要关注的是自负者与自卑者的心理活动。
三、深入探究
想一想:
各组选择有对比性的典型事例,全班交流,从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1、自负者与自卑者为什么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示:自负者与自卑者失败的原因应该结合两课学习的内容来分析,要用全面分析的方法思考问题。
总结: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永远都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2、自信者又有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
四、课堂盘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学习感受呢,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穿插巩固与达标测评
【要点归纳】
1、成功的基石——自信
2、自负与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3、自负与自卑远离成功的原因——
(1)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2)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
4、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1)乐观(2)好奇(3)专注
板书设计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和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2、为什么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
3、为什么说自信有助于成功?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框由“快乐的自尊”、“知耻与自尊”、“虚荣与自尊”构成,分别介绍了“什么是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区别虚荣与自尊”三大主要内容。、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七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的产生与迅速发展,他(她)们自我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但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尊,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知道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2.学会正确对待耻辱之事,培养自尊。
3.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不但能维护个人的尊严,还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自尊。
难点:对“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有清醒的认识。
五、搜集与自尊相关的小故事、教学过程:
视频欣赏:澳门回归
思考: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何感受?:
一个国家,要有尊严,才能立足于世界,国人才能有自豪感。
一个人,也要有尊严,懂得自尊,才能体会快乐与感动。
环节二:新知探究
一个人,也要有尊严,懂得自尊,才能体会快乐与感动。
故事欣赏
八十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在没别的点子可想,杰克逊先生只得蹲下来,让年轻人为他捶背。
后来,年轻人就被留了下来,杰克逊镇长把女儿也嫁给了他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思考:
小结: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己尊重、爱护自己的心理;二是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故事欣赏二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忽然又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
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自我介绍道:“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来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思考:
小结:自尊无价
欣赏
思考:
小结:
小测试——虚荣心的诊断
1.喜欢欣赏自己的照片
2.经常花时间和精力打扮
3.喜欢向人介绍自己家庭或亲戚中有地位的人物
4.不愿意同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同学来往
5.稍有成绩便自吹自擂,惟恐他人不知道
6.考试不佳常找借口
7.与同学谈论中,强词夺理,自己的观点一定要他人认同
8.穿着打扮以及学习用品讲高档,并有炫耀感
9.对批评耿耿于怀,过分爱面子。
0-3分:有一定程度的虚荣心
4-6分:有较严重的虚荣心
7-9分:虚荣心十分严重
虚荣与自尊
怎样才是陷入虚荣心的误区
有些人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陷入虚荣心的误区虚荣心的概念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虚荣心重的危害
虚荣心重的人,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否定自己的意思,便认为失去了自尊,就受不了。环节三:心灵感悟
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历:
2、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3、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环节四:行为提升
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自尊心是个膨胀的气球,戳上一针就会发出大风爆来的。---伏尔泰
环节五:小结欣赏:
教师寄语:
环节六:当堂达标
A.自尊的表现
B.不自量力的行为
C.不知羞耻的表现
D.虚荣心重的表现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揭示的道理是( )
A.自尊要适度,否则就是自负
B.自尊的人心底无私达观大度
C.要尊重自己就要先尊重他人
D.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多选
3.下列不属于自尊的表现有( )
A.说谎 B.逃避责任
C.假公济私 D.阳奉阴违
4.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
由此可见( )
A.能自尊的人,知道尊重别人
B. 能自尊的人,必须尊重别人,但可以不尊重自己
C.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他人
D.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七、本课的设计注重情境的设置,如导入采用澳门回归15周年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6
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学生互评 教师引导、点拨。
2.引导学生了解这门课的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整理。
3.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知识准备
自信的人胆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诚,自信的人开朗,自信的人乐观,自信的人豁达,自信的人谦虚,自信的人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自信的人无所畏惧,自信的人快乐,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
备课组补充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自学内容:P23-26页。
自学指导:结合下列问题进行学习,把完成的问题在书上圈、点、勾、划出来,把疑难问题写下来。
1.自负和自卑的危害有哪些?
2.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学习交流过程:(展示目标,学习交流)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阅读教材23--2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些想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认为自负者还有哪些心理活动?
2、阅读教材25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2)自卑的人会如何面对困难与失败?
3、阅读教材26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负与自卑的人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2)回忆一次难忘的成功经历,说说当时的心理状态?
【合作展示】
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点拨升华】
1、请同学们总结: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者的基石?相互点评。
2、材料:美国作家普拉格曼二战中受伤陷入绝境,他说“虽然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我还在流着血,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希望。我有成功的预感。”最后他们获救。后来普拉格曼回忆说“这次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使自己有了不可征服的信心----坚忍不拔,绝不失望。”
(1)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普拉格曼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2)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达标检测】
1.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 )
A.自负者追求的目标太真实,实现不了
B.自负者的过分谦卑妨碍自己能力的发挥
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虚假,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D.自负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2.“在人生道路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这句话说明( )
A.树立信心才能增强实力,最终取得成功
B.自信的人生不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
C.强壮的人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D.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支柱
作业布置:配练上余下的相关习题做完。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自学内容:P23-26页。
自学指导:结合下列问题进行学习,把完成的问题在书上圈、点、勾、划出来,把疑难问题写下来。
1.自负和自卑的危害有哪些?
2.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学习交流过程:(展示目标,学习交流)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阅读教材23--2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些想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认为自负者还有哪些心理活动?
2、阅读教材25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2)自卑的人会如何面对困难与失败?
3、阅读教材26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负与自卑的人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2)回忆一次难忘的成功经历,说说当时的心理状态?
【合作展示】
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点拨升华】
1、请同学们总结: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者的基石?相互点评。
2、材料:美国作家普拉格曼二战中受伤陷入绝境,他说“虽然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我还在流着血,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希望。我有成功的预感。”最后他们获救。后来普拉格曼回忆说“这次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使自己有了不可征服的信心----坚忍不拔,绝不失望。”
(1)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普拉格曼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2)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达标检测】
1.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 )
A.自负者追求的目标太真实,实现不了
B.自负者的过分谦卑妨碍自己能力的发挥
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虚假,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D.自负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2.“在人生道路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这句话说明( )
A.树立信心才能增强实力,最终取得成功
B.自信的人生不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
C.强壮的人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D.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支柱
作业布置:配练上余下的相关习题做完。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学习流程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自学内容:P23-26页。
自学指导:结合下列问题进行学习,把完成的问题在书上圈、点、勾、划出来,把疑难问题写下来。
1.自负和自卑的危害有哪些?
2.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学习交流过程:(展示目标,学习交流)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阅读教材23--2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些想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认为自负者还有哪些心理活动?
2、阅读教材25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2)自卑的人会如何面对困难与失败?
3、阅读教材26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自负与自卑的人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2)回忆一次难忘的成功经历,说说当时的心理状态?
【合作展示】
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点拨升华】
1、请同学们总结:为什么说自信是成功者的基石?相互点评。
2、材料:美国作家普拉格曼二战中受伤陷入绝境,他说“虽然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我还在流着血,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希望。我有成功的预感。”最后他们获救。后来普拉格曼回忆说“这次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使自己有了不可征服的信心----坚忍不拔,绝不失望。”
(1)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普拉格曼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2)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达标检测】
1.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 )
A.自负者追求的目标太真实,实现不了
B.自负者的过分谦卑妨碍自己能力的发挥
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虚假,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D.自负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2.“在人生道路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这句话说明( )
A.树立信心才能增强实力,最终取得成功
B.自信的人生不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
C.强壮的人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D.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支柱
作业布置:配练上余下的相关习题做完。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师复备或点拨
关键点
注意问题
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
新课程提出:思品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同样重要,本节课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地讨论知识、交流看法、在情境中体验知识,在活动中感受知识,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取知识。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学习如何树立自尊,体验自尊的快乐,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辨别自尊的两个误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难点: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地尝试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法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2、学法:理论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学流程
【导入
分别提问两位同学新年过的如何?语气和态度截然相反,一个有礼貌,一个藐视他。让两位同学分别谈感受,从而自然体验出自尊人人都需要。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自尊的表现有哪些?
自尊的含义
____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____才有自尊。
什么是虚荣心?虚荣心是自尊吗?
深入探究,把握主旨
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写在P5下面的题目处
我不漂亮,但很喜欢自己,因为我很_____
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我已找到原因,我会________
我的父母很平凡,但他们很___________
老师批评我,但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思考:1、为什么作者说人又少了一个?2、真正是少了什么?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 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作者说人少了一个,真正是少了什么?(少了自尊,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分析辨别,走出误区
(小组合作判断下列想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惟有知耻才有自尊”,我身上都是缺点没优点,这样知耻才是自尊。
P8的三个例子才是自尊”
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自尊的误区,自卑和虚荣。
课堂小结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愿我们知耻辱、不虚荣,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
【作业布置】参考课本第7页的活动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一、感受自尊的快乐
1、自尊的含义
2、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3、我们要努力寻找自身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二、知耻与自尊
1、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2、沉重的耻辱感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三、虚荣与自尊
1、什么叫虚荣心?
2、虚荣不是自尊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8
一,课标透析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计: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尚处在成长阶段,他们只对自己的挫折清楚,而对于“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则领会不深,甚至于还未感悟到。因此,必须通过活动交流,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悟到原来别人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直面挫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懂得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遇到挫折的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前青少年的耐挫力心理很弱,普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加强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是当前的首要问题,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对接受和对待挫折,不是任何人或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让学生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从而找出有效方法解决或帮助他人解决。
四、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启发学生勇敢地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理解、分析、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分析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导入。
(通过课题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
如何理解这个课题的?这个课题中有个关键的词 “难免”,你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这个课题是要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千手观音》。
(二)授课:
1、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有的同学产生了疑惑,这段视频好像与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没什么关系啊?先不要着急,接下来我想问一下,有哪位同学了解《千手观音》的这些演员们?(学生回答)
《千手观音》的演员是来自不同省市的聋哑人,其中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在17岁左右。领舞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13岁时,她只身到武汉上中学,并开始在热爱的舞台上崭露头角。15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中她。刚进团时,她的舞蹈是最差的。老师考验她的`第一舞是《雀之灵》。对于没有专业基础的她来说,就是一个天堑。最后老师拂袖而去。
2、通过邰丽华和她的队友们的经历,你认为什么是挫折?(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挫折不仅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更指人们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后产生的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
3、你有过失利、失败的经历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要求谈真实经历和情感。(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提问: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都遭遇过挫折,挫折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挫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播放视频及图片。北京房山受灾视频、911事件图片、父母吵架、不良家庭环境的漫画。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分析造成挫折的因素)
学生讨论分析
造成挫折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
2、初步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密切的关系。
3、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
4、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分析:
本课由“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部分构成。本课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涉及的四个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的层面上,应贯穿其义务(责任)、处理个人权益(如隐私权)时与父母的冲突处理的“两难”问题,以及与同学关系、老师关系等道德、心理的总是为体现“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内容涉及面较多。但主要还是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
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要求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密切的关系。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1、家庭保护:导入:可以从“家庭与自己的关系”的讨论入手,引入个人在家庭里获得的保护。关于“日记”的讨论彩开放的方式,不限定评价标准、答案与范围。介绍相关法律,并在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时,将学生与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等道德两难问题作初步解释。请学生评析正文后续,“妈妈”和“我”的反应及一些同学的评论。辍学风波参考案例:几年前,一位家住甘肃的农民,见到村子里外出打工的青年都挣了钱,使家庭生活因此而富裕了,于是他就要自己正上八年级的儿子退学出去打工,并且未经儿子同意就到学校去办了因病休学的手续。他认为,反正初中毕业后也考不上高中,还不如早点儿去挣钱。就这样,他的儿子初中还没有上完就离开了学校。一份呼吁书:呼吁书表明父母整天与麻将为伍,没有心思和精力履行对孩子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不履行对子女应尽义务的家长是应负法律责任的。学生结合教科书中提供的事例,联系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讨论遇到类似的问题和情况应该怎么办?
2、学校保护:导入:参照教科书中所列案例“上课的权利”以及第一课中的“我要上学”进行教学导入。“学校保护”案例中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让学生在安全的提示下,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这些内容,因为在学校或家庭里的身心健康权的受侵害往往和受教育权的受侵害是交织在一起的。辩论“爱教育是权利还是义务”。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权利与义务是一个相对应的范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即在享有相应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等等。公民是各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享受权利并履行义务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3、社会保护:谁在雇用童工案例:14岁的农村姑娘小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加上自己也没有信心学习,因此父母让其辍学在家,辍学一个月后母亲让小丽到城里的一个亲戚家做保姆,在亲戚家里每天就是打扫打扫卫生、洗洗衣服、买菜做饭等一些家务活,亲戚对小丽不错活也不累而且每月还给小丽400元的工钱,小丽对此也感到很满意。青春的秘密:这一层与第一部分“家庭保护”中“请保护我的心灵绿地”案例都是涉及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但第一部分是局限在家庭内部,这里更加侧重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个人隐私侵犯,是更进一步的。自由的通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搜集同学、老师或其他人开拆信件的案例,讨论如何依据法律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我们的作品有版权: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这里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具体事例,如抄同学作业和其他人的作文等。抄别人的文章或作业,这和偷别人的东西没有两样,等于抢夺了他人的劳动成果,损害了他人的名誉。
4、司法保护:给学生提供案例了解司法程序过程中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特殊保护就可以。
小结: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未成年人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群体,因此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通过哪些途径来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节可能就伤害到自己但却不以为然,因此,要培养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受到侵害时应该积极的维护,学会保护自己。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0
本单元地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交往的对象也逐渐从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范围向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开始日益频繁地接触社会公共生活。面对着社会公共生活,每个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认识,并进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避免上述原因导致的各行其是最终引起社会生活陷于混乱,就必须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体系,并以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共生活秩序与个人充分自由发展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所有的公共行为规则中,法律是一种特殊而又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它与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密切相关,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当自觉地以法律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同时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重点:
1、理解公共生活: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有不同个角色或身份,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盲目从众。2、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同规则:共同规则有有形(法律、法规、纪律等)和无形(道德、伦理规则等)两类。
3、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4、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则:违反法律会将依受到法强制矫正;法律是各类规则中最低准则;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5、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唯一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创制);法律对全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效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法律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目的)。
6、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的安定和和谐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
7、用法律维护权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等)。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应当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能够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从众现象并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在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与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往面的逐渐扩展,学生已经步入其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否学会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能否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尤其是法律规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着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以及正确看待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认真遵守公共规则的价值取向。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理解公共生活。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公共生活。 个人要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公共生活, 首先就应当认真看待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所担负的责任——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又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并因其自身的不同角色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承担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而言是一种代价和付出,从而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期能够战胜自我的惰性和对不正当利益的追求。
第二站:学会遵守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初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意识。
就规则本身而言,主要有无形的道德规则和有形的法律规则两种。这两种规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使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更和谐、更完美。
第八课 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有关法律规则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初步形成对社会现象及个人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意识,同时在了解法律作用的基础上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
通过讲授关于法律规则特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形成对法律规则与其他行为规则的辨别能力;进一步形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尊遵守法律规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
通过本课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以及法律的其他显著特征;了解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维护个人生活正常进行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维护公共生活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共同组成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道德、伦理、法律等各种规则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其它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这种特殊性最主要就体现在法律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规则,并因为这种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特点而衍生出与其他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所具有的明显不同点。正是法律规则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其他行为规则所无法取代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重视法律规则的作用,进而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认识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初步认识法律规则。为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客观上就要求存在一定的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规范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道德规则、伦理规则、法律规则等多方面。这些规则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了维持公共生活秩序的规则体系。在这个规则体系中,道德规则、伦理规则等规则都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规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则,但这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在公共生活中同样不可或缺。与其他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行为规则相比较而言,法律规则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则。
第二站:遵守法律规则。
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法律规则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本课前一站主要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本站则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友谊的积极作用,也需要很多朋友,懂的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友谊。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锻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辩证的认识和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快乐,认识、理解人对友谊的需要。
教学重点
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友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思考并说出所知道的一些关于珍惜友谊的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洲》——王勃)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孔子)
二、教授新课。
完成课本P54页,感受友谊请填写卡片:
(1)你拥有来自:同学、朋友、兄弟姐妹、父母、老师的友谊。
(2)你们这样相互表达友谊:聊天、写信、学习上互助、生活上互帮、一起玩耍。
(3)你对友谊的感受是: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情绪激扬、信心倍增。
(4)你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友谊:宽容、谅解、理解、信任、真诚。
1、友谊的重要性。(板书)
(1)每个人都需要友谊。(板书)
联系“世界上没有真正独立而生存的人”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明白:友谊是把人与人的感情通过共同的活动联系起来的纽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人愿意过百善俱全而独缺朋友的生活。
友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板书)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这种渴望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友谊是承载与实现爱的重要方式。没有友谊的社会就像沙漠。一个长期得不到友谊的人,性格就会孤僻,甚至心理异常。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对中学生在择友、交友方面做专门调查时,在“你有知心朋友吗?”这一栏的回答中,有28%的同学回答没有知心朋友,这些同学也并不是不想有朋友,而主要是因为个性缺陷和接触时间短等方面的缘故,暂时没有找到。另据报道,在我国,每年有1.43万未成年人因抑郁而自杀。
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什么了问题?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个长期得不到友谊的人,性格就会变得孤僻,甚至心理异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敞开心扉积极交往。
2、友谊的作用。(板书)
(1)友谊使我们分享快乐,共同面对困难。(板书)
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分享快乐,一份快乐可以变成多份快乐,以及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应学会与朋友共同克服,充分发挥友谊的力量。友谊使我们分享快乐,共同面对困难。人生有快乐幸福,也不免有挫折困难。当我们享受快乐幸福时,真挚的友谊会让快乐与幸福插上翅膀,使一个人的快乐变成许多人的快乐,一个人的幸福成为大家共同的幸福。当我们遇到挫折与困难时,真诚的友谊就会把朋友凝聚在一起,相互安慰与鼓励,排除烦恼,化解忧愁,共同克服困难。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意思是: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一个坚强勇敢的好汉,需要有人帮助他才能把事情办成办好。它的含义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取得成功。
英国的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友谊使人进步。(板书)
三、课堂小结:
(1)每个人都需要友谊。
(2)友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3)友谊使我们分享快乐,共同面对困难。
(4)友谊使人进步。
四、作业:
为什么我们需要友谊?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2
【课标要求】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客观分析挫折与逆境,寻找有效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还要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和“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中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而本节课《人生自强少年始》正是从要自强的角度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未来社会。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受特殊的保护与关怀,许多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他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自立自强精神非常缺乏。一旦面临家庭变故或遭遇挫折后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心理与行为。其次,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现代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才能成功。如果一个人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能力,未来难以在社会立足。因此对于在认识与行为方面都存在偏差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自强品质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重要的,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
2、能力目标: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始以及自强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尝试做自强少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自强的'含义,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培养自强品质的愿望。
【教学方法】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中引导学生进行资料交流,分组合作,课堂讨论。
2、讲故事、阅读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视频《永不停跳的舞步》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感知目标
1、自强是一种,一种美好的,对一个人的具有巨大的作用。
2、自强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自尊自爱,积极进取,志存高远等等。
3、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
4、所谓自弃,是指自己,不求上进。
(二)合作探究、理解目标
1、播放一组历史人物的画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2、观看视频《自强女孩小彩金》
活动一:七嘴八舌
分组讨论,以上的历史名人和小彩金有什么共同表现?
结论:自强,进取的动力
活动二:人生AB剧
情境:小旺同学进入初中学习后仍然以小学时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学习。但此时他明显感觉学习有些吃力了。
请你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把故事续写完。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跟大家一起分享。
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活动四:自强伴我飞翔
请同学们在小纸条上写下关于自强的豪言壮语,然后贴在雄鹰的翅膀上。为了祖国、为了家庭、为了自己,像雄鹰那样展翅飞翔。
四、巩固提高:导学案P16【达标检测】1——3
五、好课堂堂练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知道对待生活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发展和成功却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品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如何培养自立精神。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关于学生个人,名人自强的故事,并作好小品的表演准备。
教学过程:
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明白人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一、声情并茂,采用flash,达到视听的效果(本环节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强的含义):
师: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媒体展示),现在的人也说自强,他们是怎么说自强的呢?
(生思考,言语中尽是疑惑)
师:或许你们看完下面这则flash,会有所启发。(多媒体播放flash《男儿当自强》)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男儿当自强!
师:古代和现代都在说“君子”、“男儿”当自强,可是,我们现在在场的除了男生之外,还有女生,那女生该不该自强呢?
生:该!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男儿当自强”,而是“人生当自强”。
师:我们从古至今在说自强,从小到大也说自强,可是,你们知道“自强”的'含义吗?如若不大明白,你们可以适当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走到生中间引导)
(生经过讨论后,能比较正确的阐释“自强”的含义: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二、小品演绎,妙趣横生(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下,逐步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学生演绎三则小品,每演绎完一个小品,都要求在场的学生进行评价)
小品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作业,丙先把作业做好了,约甲乙二人一起去打篮球。但甲乙二人作业都还未完成,于是丙将作业借给了甲乙吵。面对着“做作业就不能打篮球”和“抄作业后就可以打篮球”的考验,甲乙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学生们的评价:假如不能在难题面前坚持到底,对自己的学习是会有所影响的。)
小品二:甲乙二人要一起去上海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听到了这番对话:上海人好精明,连问路都要收问路费。甲乙听到这番话后,反应截然不同。甲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连问路费都可以收,是个挣钱的好地方,决定迎难而上;乙认为上海人太精明,怕被榨光血汗钱,选择回家种田。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设想一下甲乙两人的将来会怎么样。学生们兴致很高,但他们的设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甲将来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乙却一辈子只能在家务农。因此,他们能够清楚的明白,在困难面前是否能够知难而进,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和人生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小品三:一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与我国的一位外交家会晤。当两人握手后,那位以强国自居的外交家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将手帕叠好揣进了自己的衣兜。我国外交家看了以后……
(本小品采用故事续编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外交家,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学生说要忍住,要表现出强国的风范;有的学生说,这样有损中国的形象,建议跑到洗手间用肥皂洗手;有的学生又争辩说那样的话人家外交家又看不到,应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深”;还有的学生说那样还不够,我们可以擦完手之后,把纸巾扔到垃圾桶……)
(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么一点:一个国家不自强,就会有损国家的荣誉。)
师总结:所以,大家应该清楚的看到:自强师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大动力!因此,自强重不重要?(生回答)我们应不应该培养自强精神?(生回答)
三、贴切实际,案例分析:从名人到自己身边的“小名人”,他们都是怎样走向自强的?(本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强)
1、多媒体播放名人画像:爱迪生、霍金、桑兰、杨利伟、中国女排,每播放一张画像,要求学生评价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他们是自强不息的呢?)
(学生在评价时,都肯定这些人是自强不息的人,并分析了原因。爱迪生:为了能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上千次,也失败了上千次,但最终由于他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获得了成功;霍金:为了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科学,他比医生预计的时间多活了41年,现在成为了世界上的科学巨人;桑兰: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她成了残疾人。可是她身残志不残,抓紧时间学习,虽然拿不到跳马金牌了,可是她想拿学习上的金牌,而且她成功了;杨利伟,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在北京航空基地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最终,他成功登上了太空;中国女排,为了拿金牌,在去年的那场奥运决赛局,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最终她们为中国拿到了久违了20年的奥运冠军。)
学生在分析时,对一些人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加了适当的引导。
2、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小名人”的相片:本班的副班长,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学习委员。要求学生评价,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是不是也是“自强不息”的人。为什么?
(相片播放出来后,引起了一场轰动。学生们对自己的本班同学出现在多媒体上表现出了好奇,也开始在讨论这些人是不是自强不息的人。学生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些“小名人”都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师:我们来现场采访一下这些“小名人”,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奋发图强”呢?
(采访了4位同学,他们都说他们的奋发图强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将来能过得好一点”、“当个科学家”、“当个文学家”等)
3、分析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名人和我们身边的“小名人”,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成就了他们成为一名“自强不息”的人,同学们,现在让你们来当一次分析家,分析一下:他们都有那些共性呢?
(生开始讨论,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他们接近答案,3分钟后,要求生上来回答。学生的回答是很准确的:他们说道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存高远”;这些人碰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勇往直前”;这些人还能够坚持到底,取得成功。这些分析的结果,其实就是“如何走向自强”的答案,也是本课的重点和中心。)
师:现在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了,“自强不息”是不是名人的专利?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也做到了“自强不息”。
师:所以,他们可以做到,你们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师:那你们会怎么做?
(生陷入沉思中)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我们这节课时间有限,很可惜,可能不能你们在课堂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不过,老师确实很想知道你们会怎么做。所以,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任务。
四、课外延伸(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如何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坐起,逐步走向自立自强的讲稿,在同学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一、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强的含义。
2、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3、自强不息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二、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
2、用语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学会怎样团结互助,并付诸行动 。
教学重难点
掌握团结互助的方法。
学法指导
对于团结互助的学习,不仅要在认识上、理念上进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实践上,同学们只有在行动上学会了如何团结,才能真正树立起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团结互助的能力。
课前热身
阅读“思想驿站”,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人多力量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反思自己:你为班级做过什么?你为社会做过什么?
2、你喜欢与什么人打交道?不喜欢和什么人打交道?
完成p128“想一想”反思:平时我们做的'一些合乎社会规范的事情,甚至是社会所赞许的事情,内心是不是真诚的呢?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苏轼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当你和同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是不是你永远都是正确?你是怎么处理的?
4、如果有人让我们做不好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我们是否为了团结而妥协?为什么?
5、怎样做到团结互助?
学了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写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二)合作交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团结互助既需要人们互相妥协,又需要坚持原则。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三)展示成果。(不要总是做一名旁观者!)
本课学习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合上课本回想一下,大声说出来。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15
课标内容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课内容指向学生自身,属于对自我的探索与反思,这是青少年成长中最紧要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教师没有理由不放下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学生的需求,重学生的体验,重学生的行动,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懂得自立的含义。
了解自立的表现。
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
自立的含义、表现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所用材料人手一份。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画面欣赏:其中一幅是一棵直立的树,另一幅是一株爬墙的爬山虎。
提问:这两幅画中的两种植物,
它们的生长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你能说说,由此我们联想到人在生活中的哪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吗?通过画面欣赏,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到我们要做象树一样直立生长,自强自立,不依赖他人的人,因为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活动一:看图分析
学生看课本P34页的图画,,并回答:什么是自立?青少年要不要自立?
预测与引领: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尽量多说。通过青少年身上较常见的事例引发学生的相关体验,思考自立的含义以及自立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活动二:
“我”的自立表现
说一说
1、在我的生活中哪些是自立的表现?
2、自立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这块内容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自立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自立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小结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活动三:畅所欲言1、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2、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书面实践,锻炼自己在生活、学习方面的自立能力活动四:
我们的同龄人让学生自己选择想了解的外国青少年的自立情况。
有四个国家可以选择:美国、日本、瑞士和德国。
问:外国青少年如何培养自立?通过与国外同龄人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自身的差距,从而增强紧迫感;理解学会自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觉培养自立精神的意识。活动五:
我的感悟
自立箴言
1、让学生自己填写感悟:
自立就是——
自立就是——
学会自立,——
学会自立,——
2、宣读自立箴言:
(播放背景音乐)通过内心的感悟,体会自立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自立箴言的宣读,激发学生的自立信心和勇气。
这其实也是对这堂课的最后总结。本课小结总之,人生需要自立,而自立的人生需要从少年时代做起。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不经历风雨的,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点燃一盏自强自立的心灯,照亮我们生命的前程吧!布置拓展作业:今天我远行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全班合唱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政治教学设计11-13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2-22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05-17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01-30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02-09
七年级美术下册《设计制作请柬》教学设计01-16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05-22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08-07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