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作文

时间:2023-05-01 19:19:54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有关研究报告作文汇总六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究报告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研究报告作文汇总六篇

研究报告作文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文化民族,成语就是文化民族的结晶之一,老师说每个成语都有名人故事。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研究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中名人故事的书籍,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 上网浏览,通过网上途径,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3、阅读报刊,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成语 名人 主要内容

  书籍 入木三分 王羲之 晋朝王羲之写的字非常有力,相传他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渗入木板已有三分了。

  上网浏览 程门立雪 杨时 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访著名学者程颐,程颐暝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等候,程颐醒来时门后积雪已有一尺多深了。

  报刊 草船借箭 诸葛亮 东汉末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后挫败周瑜。

  四、结论:

  成语里的'确有名人故事,是有名人故事演变出来的。这些成语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会运用到。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中还有许多名人的品质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研究报告作文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厂养殖场兴建,小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于是我对小和的污染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看地图,在小河周围观察,了解小河周围的环境。

  2、观察小河水里的鱼虾生长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看地图、上网

  调查方面:小河对附近的居民有什么作用

  具体内容:附近贫困的居民在小河里打水、洗衣服、洗菜。

  信息渠道:走访、观察、记录

  调查方面:小河的污染源

  具体内容:附近的工厂把小河当作垃圾场,随便排放脏东西,特别是印花厂还有染色厂、化工厂。

  信息渠道:访问、调查

  调查方面:小河对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具体内容:是居民不能喝干净的水,用干净的水洗衣服、洗菜等。

  四、结论

  工厂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水、脏东西,使河里的鱼类生存受到威胁,水中及水边的植物生长受到危害。河附近的人们不敢下河洗衣服、洗菜,人们浇地浇花等也不敢再用河里的水,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研究报告作文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每当学生升入初一后,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简直判若两人。在小学他们作文写得很好,记事清楚、完整,层次还分明,经常获得老师的赞誉;可到了初中,他们却感觉无从下笔,写作丝毫没有进步,有的甚至还退步。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不衔接,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的作文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语文学科以它独有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作文先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开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2、根据系统论观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小学、初中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将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作文教学结合,始终坚持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各教学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的方式,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协调处理好两者的衔接,使作文教学过程处于良好、有效、有体系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协调的、连续的发展

  3、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4、教学最优化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教学中的分层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我们知道,作文与生活紧相连,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平台”,在课内外和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延伸作文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作文活动中“暗渡陈仓”,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热爱作文,逐步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开放性原则。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途径。

  (3)分类指导与全体参与原则: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类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中小学作文衔接过渡。

  (4)求实性原则。我们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普遍规律,追求最佳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5)开放性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有志于教学实验与改革的同仁,求同存异,共同切磋探讨。使课题研究呈现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四)研究目标及方法

  目前,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此,探讨出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时少走弯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探讨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

  3、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5、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中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内容,作文模式及现状。

  2.实验法主要是对制定的方案开展实验。

  3.统计法主要是统计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课题研究资料。把大量的、零散的样本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变化规律。

  4.追踪法主要是记录实验班中每一个学生的阶段作文测验成绩,归纳正确的实验结论。

  (五)实施步骤

  了解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对象,组成课题组;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心理学、写作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搞好学情调查,主要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拟实验方案。

  (1)教师理论准备:学习新课标理论,把中小学作文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进行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学情,采取时适时教学方法。

  (2)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做好学情抽样调查,了解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教学现状,编写调查报告,并以此为依据,编拟好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初级阶段

  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写好实验教案,搞好实验研究;收集试验优秀作文等。

  (1)加大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免有诸多不适应,小学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老师要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作文习惯、作文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作文的方法,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3)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陈旧化、形式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得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促进读。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中学需要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助推器。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中期阶段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搞好阶段性总结,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收集整理好试验教案,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实验文章,实验作文,竞赛成果等。

  (1)开展实验汇报课,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上阶段成果。

  (2)继续抓好学生作文积累工作,完善“读书报告会”、“观察描写作文训练”模式,并在其它实验班推广。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评选优秀作文,并汇编成册。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验收结题阶段

  举办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撰写试验总结;准备好结题所需各种材料,迎接结题验收。

  (1)举办实验优秀课堂展示活动,评选出两节优质公开课示范推广。

  (2)收集汇总实验材料,并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册。

  (3)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师生普遍不够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一样,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考试分值的安排,作文从属于语文学科,在语文的120分中,作文占据了50分,可谓是是重中之重。其他学科与语文地位相当,作文当然没法比较。第三,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一节作文课就算是很奢侈的,学校也未另行安排作文课。这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作文教学被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2)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会去想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一篇文章反复写。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中学教师指导作文是讲解再写作再讲解再写,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大多按照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程序进行,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背篇范文,交差了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3)中小学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同,评判标准不同,造成中小学作文教学难以衔接。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4)阅读积累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2、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对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段作文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新课标的“大语文观”,作文教学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学校要保证作文教学时间,为作文教学的提高创造条件。

  (2)加强教师作文教学,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高低,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作文专业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编写出专门的作文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3)改变作文指导方式,注意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当时,应将眼光放远一些,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表达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提前站上高一级台阶,为中学打好基础。中学教师在学生刚入初中时切不可过快地提高要求,应给学生一段磨合的时间,承续小学的教学重点,逐步转移到中学轨道上来。然后才正式介入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循序渐进,日趋提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4)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阅读一些精美杂志,诸如《读者》,《少年文艺》《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另外,一味地看书,不做笔记,效果特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速度、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看,效果喜人,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学生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七)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作文现状的分析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前瞻性,避免中学的重复教学,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八)实验反思

  1、虽然对课题实验研究的正确理念已进行多次学习,但将正确理念转变为教学的行为,仍存在着差距。

  2、课堂教学是课题实验应该关注的重点。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仍然在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3、课题实验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超前性与统一性;实验性与常规性;指导性与研究性;机械性与灵活性;研究性与发展性;模式化与个性化;试验研究与理论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学语文》中的《初中作文分层次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20xx.4.3

  《语文新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研究报告作文 篇4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课题。我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把“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现将实施效果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程特点分析

  我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面临严重挑战。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讲评,似乎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然而事与愿违,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学生看见作文就发愁、焦急惶恐。作文时,离开自身实际,东拼西凑,以至不认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应付老师的。在小学六年中,作文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灌输很多,写作练习的次数也很频繁,范文的阅读更是不计其数。至小学毕业时,真正能写好作文的没有几人。问题症结在于,被动的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作文成为学生可随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偶有形式上的变化,终究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当前学校出现的一种新八股式的教学结构,导致能展示学生心灵与创造力的园地失去生机。实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现代作文教学,要求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资源,努力创设意境。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用较小的时间、精力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被传统教育公认的三大基石:阅读、写作、计算,也在发生异变: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写作的方式开始以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师来说,攻占教育的制高点,必须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教学中不仅融入知识传授、技能指导,还有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正如哈尔拉莫说的“教学的基础应当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认识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出实际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观并发展创造力和才能力。”根据时代的要求,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目标

  课题目标:教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句话在承认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强调了教学活动不应由教师包揽一切,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的强化与发展;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

  实验学科目标: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不愿写到愿意写。提高学生作文知识与写作修改能力,由能边听边想,抓住要点到能说一段话,到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抓住重点,表达感情,能写条理清楚、内容简单的记叙文,到尝试电脑写作和调阅信息的能力。

  三、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五年级四班全体学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实验时间: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学模式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学模式形成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实验环境:

  1.借用多媒体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与画面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电脑网络下的交互式教学。网络将大量超时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综合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

  四、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

  教学资源有三种:文本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潜在资源

  文本资源指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指学校购买的电脑软件、vcd光盘、录像带及网络信息。潜在资源指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

  根据教学资源的来源,实验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本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学习书中的语言,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储存在大脑中,充实写作素材的“仓库 "。同时吸取其中的长处,融进自己的习作中去,达到从学习到内化的过程。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学生被书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并自觉地在自己的习作中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来描写,使文章生动得多。

  2、在说话、写作训练课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评,培养独特的个性。如: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CAI课件"安庆揽胜",收录了大量的山水风光、文坛艺苑、名优特产等内容。此课件分五个部分介绍家乡:①宜城山水好风光②文坛艺苑数风流③闪烁历史的明星④声明远播名特产⑤古城新貌交响曲

  3、在平时活动中,开展说写竞赛,向电台、报纸投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习作兴趣。

  五、模式特征分析

  1、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入手,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5+1”作文教学模式。

  设计模式如下:

  (1)激发兴趣: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来源于自身的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让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激发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视野。

  (3)激发探索:教师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观察要求。或让学生根据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这是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序认知事物。

  (4)激发尝试:学生在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说到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再造想象,引导学生辨别优劣。

  (6)协作学习:师生共同

  讨论、评议,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进,体现课堂民主,开拓思维空间。它贯穿于“五激发”始终。

  2、教学设计: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来以后,课题组决定在五年级进行教学试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性的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加以介绍。

  (1)分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第九册第6单元写作练习。根据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a.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恰当表现人物的特点。b.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c.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人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写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表现人物的特点。

  (2)确定设计思想:

  ①引导学生热爱具有崇高品质的人。

  ②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表达能力。

  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利用录像、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电脑,进行个别作文指导及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

  ④注意写作方法的总结和学生应用的指导。

  教师首先通过例文提炼出写人的方法,接着通过观察反映学生身边生活的录像,然后总结强化,促进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⑤利用协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学生讨论、评议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由同学想到家庭想到社会,从而掌握写人的方法。

  (3)设计流程:

  上例是凭借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观察→片断→练习→文章写作→评议。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思维得到升华。

  利用电脑网络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

  (1)分析教学目标:这是第十一册第3单元的训练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写具体。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借助电脑,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是借助描写对象表达真实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电脑观察写作、评改文章。

  (2)确定教学思想:①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②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思维。③借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作文的评议修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浏览家乡的山水风景、文化特产等,从而了解家乡,接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在说的基础上借用电脑写作。然后凭借交互功能评议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实施网络教学,人机交互,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网络的使用,增大了教学容量,锻炼了学生调阅信息的能力。同时,它也促进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求新求变。

  六、效果测量及分析

  1.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个指标:作文兴趣、作文知识、作文能力。

  对于“作文兴趣”指学生的主观情感是否愿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动、积极思考,还是被动应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态度”。

  对于“作文知识”指学生的观察方式方法,审题确定中心,思维方法、遣词造句、谋篇方法。

  对于“作文能力”指命题理解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每个单项指标,都分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参照各个单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得出四个等级的得分范围。关于等级的划分见表1。

  通过上述工作,建立起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说明:

  ①“作文兴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对作文“很感兴趣想写”、“感兴趣,愿意写”、“一般、无所谓”、“不感兴趣、不愿写”。“作文态度”指“很认真”、“认真”、“有时不认真”、“马虎”。它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平时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分。

  ②“作文知识、作文能力”根据学生平时作文课的表现及作文卷面进行评分。

  2.教学效果的分析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评价。这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后进行作文能力评价,得到表2结果。

  表2

  “5+1”作文教学模式,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具有教学信息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心态由“要我写”而变为“我要写”。实施这种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显提高。

  当然,实施“5+1”作文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模式组合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意识的发展。不可单一片面地采用某一选项,为教学而教学。只有当学生视作文为乐时,作文教学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八、附件:课例录像、精彩片断、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研究报告作文 篇5

  我养了一只小蜗牛,本来是为了上科学课买的,现在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查阅资料,我了解了许多有关蜗牛的知识。

  我的小蜗牛它是右旋的,共有六圈。它的头上长着两对触角。其中一对触角很长,长度大约在1厘米左右,另一对触角是短的,长度在9毫米以内。它的眼睛长在长触角上,仔细看还能看见小蜗牛的眼珠呢!

  蜗牛的嘴巴是圆形的,大家都看不见蜗牛的牙齿,其实它藏在头尖部下面咀内舌头的表面上,据资料介绍,蜗牛的'牙齿总数可达一万颗以上,蜗牛就是利用它们刮下树叶或草来摄食。当牙齿用了很久了变钝时会马上长出新的牙齿。

  你如果用手去碰一下蜗牛触角上的一只眼睛,被碰到的那根触角会立刻缩进去,过一会那根触角又会慢慢地伸出来,挺有意思的。蜗牛长触角下面的小触角具有嗅觉功能。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蜗牛喜欢吃蔬菜,如青菜、包心菜等等。把菜放在它的旁边,它自己会慢慢地爬过去吃。但不要忘了蜗牛也是要喝水的。如果蜗牛不动了,或是看上去像死了一样,那它一定是缺水了,只要在它的背壳上、身上和菜叶上浇一些水,蜗牛又会恢复原样。

研究报告作文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多人都姓王,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一万年前是家!”有几次在家里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历史文化,很值得你去研究哦!”于是,我开始了对王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了解王姓的来源与王姓的历史名人。

  2、 通过历史教科书、报刊来进一步了解王姓人口的数量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王氏的来源:王氏出自“姬”姓。公年前225年被秦氏所灭,其子孙四散,因为是王者之后,所以被称为“王家”,也就是现在的“王氏”。

  2.历史上的'王姓名人:有王羲之、王维、王安石、王献之、王通、王世贞、王之涣、王昌龄、王涵……

  3.王姓人口数量:经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信息,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数总数的7.25%。

  四、结论:

  王姓来源复杂,派别甚多,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多以爵为氏,天子之后代多以此为姓,也有不少人是赐姓王的。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触怒龙颜而被废为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今属山西)、琅邪(今属山东胶南县一带)等地,因晋及其后裔祖宗为周天子,因此人们便称其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了。

【研究报告作文】相关文章:

研究报告的作文12-20

上网研究报告作文04-01

研究报告作文(15篇)10-27

研究报告作文(精选18篇)03-23

研究报告作文15篇10-23

精选研究报告作文4篇05-13

【精选】研究报告作文6篇05-08

精选研究报告作文7篇02-27

精选研究报告的作文3篇02-28

【精选】研究报告作文8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