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老师是我

时间:2023-07-27 15:10:38 教师 我要投稿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集合20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老师是我,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集合20篇)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

  每天上午组织完集体活动就已将近十点半了,老师和孩子都有些疲惫,今天我和往常一样,集体活动后让孩子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我也顺势坐在椅子上和孩子们一起休息,刚坐下来我班平时比较活泼的一一小朋友跑到我面前对我说:“张老师,我喜欢你”其他的小朋友也不休息了,都随声附和,要是以往我定会一笑了之或者说声谢谢,但今天我很想和孩子们聊聊天,于是我就问:“宝贝们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喜欢你,那你们不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我?”

  欣欣小朋友说:老师喜欢和我讲话,还会帮我穿衣服,给我喝牛奶,就像妈妈一样;他刚说完,鹏鹏就接上说:那天老师亲我了,我也喜欢老师;一一大叫着:我来说、我来说、、、我让一一先说,她说到:老师每天都对我笑,还教我们唱歌和跳舞;打开话匣子的孩子们像有许多的话要说,只听见有的孩子说:老师会帮我系鞋带,带我们一起玩滑滑梯;有的.说:老师会给我们发点心,让我们喝水;有的说:老师还会讲许多好听的故事,画好看的小鸡、小鸭等等,小朋友都在说着自己喜欢老师的原因,瑶瑶小朋友坐在那里一直不说话,我想她应该不会喜欢我吧,因为孩子在家养的比较娇气,安抚她的情绪成了我们老师一项必修的“功课”,偶尔我也会朝她发一下脾气,所以总感觉孩子和自己有距离感,等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完了,我带孩子们出去户外活动,一个孩子拉拉我的手,我蹲了下来,瑶瑶趴在我的耳朵上小声的说:“老师,你每天都会抱我,我也喜欢你。”哦,原来她每天来园都要哭,为了让她不哭或者少哭一会,每次我在接待她入园时都会抱她一会,老师这个带有目的性的动作却被孩子认为是爱的拥抱,羞愧之余我轻轻地抱住了她,对她说:宝贝,老师也爱你;听了我的话她一蹦一跳的玩游戏去了。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时时刻刻地享受着孩子们对我的赞扬,享受着她们带给我的感动,在成人眼中的微不足道的动作,对于孩子来说却有很深的涵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在享受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带来温暖快乐。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2

  我们班有一个让我们都很头疼的女孩,她喜欢到处乱跑,老师一不留神她就不见了。我也一直在观察,她怎么这样爱动呢?后来经过相处,我发现她动的原因,她是为了获取老师的注意与关爱。

  我刚接触小二班的孩子,孩子们就告诉我,有一个叫诗诗的女孩很不听话,后来我发现确实如此。小朋友在吃饭,她去看书;小朋友在上课,她去厕所;小朋友在做操,她去教室等等,我还真的很头疼。但我想我们作为老师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她爱围着老师转,她午睡睡得很好,她会帮老师的忙等等,她也是一个棒棒的'女孩。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后,我经常表扬她,让她帮我的忙,没事拉到我的旁边和我聊天,渐渐地我发现她经常会问我:“黑老师,我今天乖不乖?”我也发现孩子越来越遵守规则,希望得到我的表扬,我也很开心,因为孩子接纳了我,甚至很喜欢我,我才发现教育是这么的有趣!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可是我们的工作确不普通,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孩子负责,从诗诗的身上,我知道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不给孩子贴上标签,每个孩子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只要无限放大孩子的优点,她会越来越棒的,但是孩子的不足我们也要知道,这样就有了教育的方向,加油吧孩子,老师爱你!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3

  一次偶发的玩毛线活动,激发了幼儿花样翻绳的兴趣。这不,花样翻绳已成为我班特色教育的一个活动。

  每天午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花样翻绳。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孩子们收获颇丰。手儿变得更灵巧了,绳子在手中翻来覆去咋眼功夫,不是降落伞就是小喇叭……全班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调皮的、文静的,只要玩起毛线,个个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认真探究着。调皮的孩子再也不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文静的孩子也变的大方了,争做“小老师”去教不会的同伴。花样翻绳锻炼了幼儿手的灵活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了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更促进了孩子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体验了花样翻绳带来的乐趣。

  这不宿力强小朋友向我宣战了。“张老师,我挑战你。”我说:“好啊,挑战什么?”“我们俩来翻‘面条’吧!轮到谁不会翻了,谁就输了。”力强说。“好啊!”我说。别的孩子也闻声赶过来,把我俩围了一圈。比赛开始了,宿力强先做准备由我来翻,绳子就在我俩手中变来变去。力强变了一个“鸡腚眼”,我随后变了一个“小麦穗”,力强没见过这个花样,结果翻来翻去把绳子弄乱了。孩子们喊起来,“宿力强输了!”我及时说:“谁说力强输了,力强进步可大了,他敢于和老师挑战,在老师眼里,他就是很棒的孩子,就这一点,他已经赢了!”我笑了,力强笑了,孩子们都笑了。

  小小绳子乐无穷,愿你伴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4

  乐乐3岁多了,自理能力很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才知道由于家长的溺爱,包办代替过多造成的。

  在幼儿园,乐乐端饭菜动作有些笨拙,摇摇晃晃的,常常把饭菜打翻在地,我见状总是忍不住帮助她。久而久之,给乐乐端饭菜这件事也就包办下来了。

  有一天吃饭前,乐乐如往常一样坐在小椅子上望着我,眼中带着企求,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走到她跟前,轻轻地拉住她的小手说:“乐乐,你想告诉老师什么?”,她想了想,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老师,让我自己来”。我的心里不禁为之一颤,乐乐见我迟疑,拉住我的`手央求道:“老师,让我自已来吧”。看到这一幕,我后悔极了,我因为怕她烫着碰着,所以天天帮她端饭菜,自认为这样做是为乐乐好,未曾想到反而伤害了她,剥夺了她生活自理的权利。

  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对于某些方面发展缓慢的孩子,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慢慢学习、慢慢进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才是真正地对他们好,也是他们所需要的。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5

  案例:班级的幼儿近段时间经常会要老师喂着吃饭,吃饭时经常自己不吃还会说吃不完,等着老师过来喂饭吃。。又一次午饭时间到了,等到老师把所有的饭发给小朋友并请小朋友吃饭后,只见煊煊小朋友端着饭在那里发呆。看到我走过去,马上对我说:“老师,我的饭吃不完。”她说完后我看了一下她的碗和其他小朋友的碗,发现她的是比较少的一碗饭。于是,我说道:“煊煊,你看你的碗里的饭食最少的,老师相信你能吃完的',你最棒的是不是?”“可我就是吃不完。”“你先试着吃一下,你都没试怎么知道吃不完,是吧?”说完后我就没有在看她吃饭,结果过了几分钟,她还是没有吃饭。这是,吃得较慢的小朋友有老师在喂着吃饭,她看到了就又说:“老师,我吃不完。”这时,我看其他小朋友都快吃完了,就过来喂她吃饭,不一会一碗饭就被她吃完了,还要吃第二碗饭。

  分析与措施:

  我们班上尤其是女孩子吃饭都较慢,有时老师怕她们吃的太慢了,饭会凉就会围着小朋友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她们的这种依赖的习惯。吃饭时经常就会看到几个小孩子端着饭在发呆,或者是一粒一粒饭的吃。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相比中大班的幼儿还是较弱的,而且在家有时也是家长喂着吃,所以这方面的依赖性较强。其实,煊煊小朋友自己可以吃完这一碗饭,可是看到有小朋友是老师喂着吃,所以她才会用吃不完来让老师喂她吃饭。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让每位幼儿自己吃饭,老师尽量不要喂她们吃饭,而且在吃饭前反复强调老师不会喂小朋友吃饭,前几名吃完饭的小朋友老师会发贴纸作为奖励。

  经过几天的努力,煊煊小朋友虽然吃饭速度较慢,但是能自己独立吃饭,不再让老师喂,有进步。但是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6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班的孩子们安静的在进餐,进餐之前,我给很多孩子提出了要求,其中“饭和菜要吃完”的要求肯定是不会落下。

  案例描述

  案例一:

  琪琪很快的吃完了饭,同时把菜吃的一干二净。

  案例二:

  楠楠吃完了饭,慢吞吞的吃菜,吃口皱着眉头看了我下:“我有点吃不下了。”我问:“真的吃不下了,就别吃了。”

  片段三:

  伟伟好不容易将饭吃完,旁边的孩子都已经在旁边看书了,而菜已经冰凉了,“老师,我吃不下了。”

  案例分析:

  1.能吃完饭菜固然是最好。

  像琪琪能把饭菜吃完的孩子班级大概只有一半,这些孩子可以说,没有挑食的习惯,能牢记老师的话,可以所谓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小朋友的好榜样。对于这种孩子,我们要在其他孩子面前加以鼓励,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能激励类似于严高雅的孩子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还能给其他孩子一种目标的定向。

  2、将老师的意愿强压于孩子的身上,其实孩子也是一种痛苦。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孩子一到吃饭就会那么痛苦,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是有的孩子确实挑食,有的孩子是因为确实是他们的胃口不好,有的孩子胃容量不大,吃到一定限度就是吃不下了。当我们要是一味的对孩子说:“不行,一定都要吃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种压力,如果吃饭带着一种压力,那么本身很愉快的事情就变的痛苦。

  教师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幼儿个性发展是幼儿成长的权利和需要,也是老师必须作出的基本承诺。我们教师的作用是“针对儿童去做”,而不是“强制给儿童做。”孩子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利,当有一天我下去吃午饭的时候,发现今天自己的胃口不好,吃了几口菜喝了几口汤和几口饭就吃不下了,这时候我想到我的孩子们,也肯定有时候有我这种想法,我今天胃口实在是不好,怎么也吃不下。我把剩下的饭菜和汤都倒了。以后在盛饭的时候,根据孩子的食量多少每个都放了不等量的饭,如伟伟就是吃的不多的,我就比其他的孩子盛饭的时候就会少点,吃的多和吃的少就一碗,在来一碗他就不干了,那么这种孩子,我们就一次性给他们多点饭,让他一次吃个够。有的孩子今天来迟,问清楚家长早饭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如果早那么可以按照他平时的饭量而解决,如果早饭吃的迟,那么就少点为妙。

  在吃饭之前,我们给孩子介绍饭菜的时候可以采用闻,猜,听的'方法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喜爱程度。请孩子们闻一闻,我们今天要吃的什么菜;猜,猜一猜今天吃什么,然后请个别孩子现来尝尝,引起其他孩子的食欲。听,听听这些菜是有什么营养的,有什么作用的。

  吃饭中间,我们可以督促吃的慢的孩子可以吃的快点,要求他们不能汤泡饭,然后饭容易变凉,对胃液也不好,而且感觉会怎么也吃不完。等一些孩子饭吃完了,允许孩子不用把菜吃完,但是每种菜都要吃到,保持营养的均衡。而且有时候汤喝太多又容易午睡尿床。

  在孩子进餐时,可以展示今天餐后的一些活动材料,告诉他们有多好玩,这样也可以督促一些吃的慢的孩子快点吃完。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7

  户外晨间锻炼,JACKY拿了纸棒与另一个男孩子小A追逐玩闹,两人站定后,JACKY举起纸棒在小A的头上敲了一下,小A被碰后马上哭了起来,并向我告状。当发现老师看向他时,他马上低下头,不敢用眼睛和老师对视。集体教学活动过后的自由活动时间,JACKY拿着杯子在水桶处排队喝水,他的前面是一个女孩子,他好玩的举起杯子,将自己的茶杯搁到了女孩子的辫子上,并且笑着让后面、旁边的同伴看他的茶杯。还是在排队喝水时,JACKY又想到了一个新的玩法,将自己的茶杯放在嘴巴上,然后在嘴巴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他对这样的新玩法显然很满意,边玩边笑的很开心,并且得意的看着别的小朋友。当发现老师在看着他时,他马上又低下了头。

  JACKY是一个来自广州的小男孩,在近一年的接触中,他给我的感觉是不爱说话,这个原因可能是源于不会说普通话,以及稍微有些口齿不清的缘故。与同伴交流很少,仅限于几个坐得较近的伙伴,与老师不会主动交流,即使老师找他说话,他也只会看着你,用点头、摇头或者“是”“不是”来回答。

  平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玩的一直是很疯,跑的很快,动作很大,精力充沛,而且容易兴奋,一不注意就会打到别人或者撞到推到伙伴,属于经常被别人告状的一类孩子。而每次当自己闯了祸,发现老师在注意他或者找他了解情况时,他都会用一个固定的`动作来回应你,就是低着头,不说话,任凭老师怎么引导,他都是同一个表情。

  针对JACKY的这种情况,我们在语言的引导上已经想尽了办法,循循善诱、亲切鼓励、义正言辞……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让我找到灵感的是一次他的眼睛发炎了,我仔细查看、询问,并且给他妈妈打了电话,陪着他一起等着妈妈来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边帮他把眼睛周围的脏东西清除,一边告诉他不能揉眼睛,并且很随意的和他聊聊家里面和姐姐的事情,以及班里面要怎么和同伴相处等等。这个时候他表现的很开朗,而且愿意和我交谈。这让我感受到,其实作为他来说,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小伙伴讲的语言(方言)是自己听不懂的,他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他用沉默来保护自己。这个时候他更需要的可能是老师不经意的爱抚和充满爱意的关注,而不是一本正经的谈心。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多摸摸他的头,多朝他笑笑,哪怕在他不愿意玩,蹲在地上的时候,我就陪他一起蹲着……这样的接近,显然让他开始放松了。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他在班里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而且有时候看到我在看着他微笑,他也会回报以微笑。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8

  天气渐渐变冷,小朋友的衣服也越穿越多,已经有小朋友里三件外三件地穿了起来。衣服穿多了,午睡时必然要多脱衣服,这样问题出现了,就是需要教师帮忙把衣服脱下来,但有部分小朋友在还没脱衣服之前就开始喊了:“老师,我不会脱。”有的甚至就坐在床沿上等老师来帮他脱衣服。小朋友连脱衣服、裤子和鞋子都需要老师帮助,更何况是穿衣服、裤子和鞋子呢!所以起床之后,教室里的三位保教人员必须动作很快地帮孩子们穿上衣物,让他们自己穿吧又生怕他们着凉感冒,只能帮助他们把衣服穿上。聪明的孩子就是知道我们老师会帮他们穿衣服,所以他们的惰性越来越强,都不愿自己动手穿衣服。

  但反过来说,为什么会出现“老师:我不会”的现象,不是所有班级里的孩子都不会穿衣服,而是有部分孩子不会穿,我们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这些“我不会”孩子在家里都被太好地照顾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的如此溺爱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才会导致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的弱。要想改变这种“我不会”孩子的行为,必须要和家庭教育同步起来,让家长在家中放开孩子的手让孩子们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里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练习,才会摆脱“我不会”的现象。

  除了在自理能力方面出现“我不会”,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老师:我不会”的现象。比如这周一的撕纸特色活动《蘑菇》中,当我示范完了如何沿着黑色的线把蘑菇的形状撕下来后,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撕蘑菇时就听到很多小朋友在喊:“老师:我不会!”无奈我只好再次示范,当我示范结束,同样的声音又出现了:老师,我不会。好吧!只好走下去手把手地教,这一教原本那些在自己撕蘑菇地小朋友也开始喊“老师,我不会!”这下我必须阻止更多的“我不会”孩子的.出现,于是我开始红苹果“诱惑”:“谁能够自己撕出蘑菇的形状来,谁就可以得到一个大苹果。”没想到“诱惑”还是有点作用的,有多一点的孩子开始选择自己撕纸了,虽然他们根本没有撕出蘑菇的形状,但是我看到他们在自己动手撕纸了,我同样给予鼓励和表扬,最后把红苹果给了这些自己动手的孩子。这是在美工活动中出现的“我不会”。

  在数学练习的时候同样也会出现“我不会”的现象,这些“我不会”孩子有一些是真不会,而有一些是假不会,因为他们在老师讲解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听,不知道如何去完成,只要老师重新给他们讲一下完成的方法,他们很快就能把练习完成。对于这些孩子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一下,让他们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不要开小差。而那些真不会的孩子需要我们老师特殊的关注和指导,可以选择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对这些孩子再次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练习,在此基础上慢慢地改善“我不会”的现象。

  小班孩子年龄小,各方面表现都可能比中大班孩子弱,但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们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对小班孩子特殊照顾,因为“我不会”而使他们有依赖心理,要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我不会”到“我会”转变!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9

  今天中午的汤是木耳金针汤,吃饭的时候,帆帆看小朋友着木耳汤,皱着眉头对我说:“老师,我不要喝木耳汤,你能不能不要盛我”。虽然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可还是被很多同样不想喝汤但没说出口的`孩子们听见了,一听有人说不喝,马上得到了响应,“老师,我也不要木耳汤”,“老师,你也不要给我盛,我也不要喝”。“咦,今天是怎么了,大家都不想喝木耳汤,难道今天的木耳汤不好喝吗?不行,得想个办法才行”。我一边想,一边拿碗喝了一口汤,味道还不错嘛!喝完以后,我故意叹了口气:“唉,这么好的美容汤没人喝可怎么办呢?“美容汤”,帆帆听了愣了愣,我故自的又说开了:“木耳汤又叫美容汤,喝了它呀,男孩子就会变成帅哥,女孩子就会变成美女,不知道谁想试试呀?听了我的话,帆帆赶紧说:”老师,我要喝木耳汤,你快给我盛吧”。孩子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要喝,我也要喝”。我心里偷笑,开始为孩子们分汤,一桶汤很快见了底,孩子们还在互相炫耀,这个说“我喝了两碗”,哪个说“我喝了三碗”,哪些没喝到两碗的孩子还一脸遗憾,表示下次一定要喝快点,喝多点。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听到能让自己变漂亮总会不顾一切的往里冲,只要能捉住孩子们的特点和需要,任何难事都会变的不难。现在,每到吃饭的时候,我都在介绍菜的营养成分及功能,有时还故意先吃一口,然后夸张的说,太好吃了,以便引起孩子们的食欲,让孩子们不挑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搭班的老师都取笑我像饭店里的服务员,为了孩子们不挑食,做服务员又有何妨。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0

  案例背景:

  帆帆最近上学又哭,家长说他觉得中午午睡那段时间太难熬了,太长了。

  案例描述:

  哎,帆帆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帆帆表现的一脸忧郁,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搞得老师手足无措,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帆帆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帆帆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帆帆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1

  那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样带孩子玩好皮球后回到教室,孩子们忙着洗手、喝水,我则靠在柜子边帮一个孩子脱衣服。铭铭过来拉拉我的衣服,示意我蹲下,在我的耳边轻轻说道:“老师,你给我取个名字吧!”“为什么?”我奇怪地问,“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名字了”,“孩子,名字不能随便改的”我摸摸他的头回答,他看看我走开了。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在我的提醒下铭铭吃完自己的一份饭就到边上去玩了,我正提醒旁边的黄硕渊加油吃,铭铭过来了,他认真地说:“老师,你以后可以叫我刀削面”“什么”我感到一阵茫然,他说“我改名字了,我叫刀削面”(铭铭家经营兰州拉面)说完就走了,剩下了偷笑的我。没过多久他又过来了,补充道:“你以后也可以叫我小拉面、炒面”,“你是说以后我可以叫你小拉面,炒面,也可以叫你刀削面是吗?”“是的”他笑着又跑开了。“哈......”我当时真快乐晕了。

  在与同事分享这一快乐的时候,发现这一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改名字。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2

  班上有好几个宝贝都留的长头发,所以每天午睡起来吃完点心后总会说一句:“要梳头发的小女生上来梳头。”那几个留着长长辫子的小女孩兴高采烈的跑到我的面前排队梳头发,而我特别喜欢帮小女孩设计各种各样的发型,所以她们也特别的高兴,梳好了还会互相说老师帮我扎的头发最漂亮,看着她们满心欢喜我也特别地高兴。有一次一个短头发的小女孩安安跑到我的面前,委屈的说:“老师,我也想梳辫子。”我看了看她说:“宝贝,你是短头发,扎不起来,而且老师这里也没有扎头发的皮筋,你就不要扎了吧。”小安安听了我说的话嘴巴翘着说:“好吧”,难过的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我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认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第二天小安安早早的来到学校,手里拿了一包皮筋说:“老师,我把皮筋带来了,今天能给我梳头发了吗?”当时我的心里想法很多,原来我昨天一句自己不以为然的话其实孩子一直放在心上,原来她这么想老师为我梳头发。午睡起来了,似乎安安特别的开心,是因为我答应帮他梳头发吗?她跑到我面前,我说你想梳什么样的?她说我想梳两把的,于是我给她梳了两把辫子,她高兴地直到妈妈放学来接她说:我今天扎辫子了。其实孩子不懂什么好看不好看,他们在乎的是老师的喜欢和不喜欢,他们也想每天起床都被老师摸摸头,梳梳头发。从那一次起,孩子起床后我都会给他们梳梳头发,哪怕是头发很短的,或是男孩子。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3

  《指南》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中指出:“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教师应该开展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走轮胎就能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幼儿园内的花坛旁边都安装了轮胎,幼儿非常喜欢去走,每次户外活动时候,我都会带幼儿去走一次轮胎,从一开始的摇摇晃晃到现在的行走自如,幼儿走轮胎越来越娴熟,我总是站在起点看着一个个走上轮胎。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师,他每天没有走轮胎,是从轮胎的下面跑过去的。”我走过去问:“帆帆,你为什么不从轮胎上走过去呢?”他说:“我害怕掉下来,我不会走轮胎。”“那你前几次是怎么走的。”“我每次都是跑过去的,一次也没走过。”听了他的话,我懵了,我带幼儿走了那么多次轮胎,竟然一次也没发现他没走轮胎。

  此时的我,脑中一片空白。我说:“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好吗?”他用害怕的眼神看着我,“不,我不会走轮胎,我会从上面掉下来的。”我说:“没关系的,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你拉住老师的手,就不会从轮胎上掉下来的。”他疑惑地看着我。没等他反应过来,我就拉起他的手让他踏上轮胎,他很害怕一直不敢踏上去,我让全班小朋友坐在一旁给他加油鼓劲,慢慢地他拉着我的手跨上了轮胎,但整个重心都压在了我的身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感觉到他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双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生怕从轮胎上掉下来。我一边鼓励他,一边试着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紧绷的心放松下来。短短地一段路程,似乎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当他走到最后一个轮胎的时候,小朋友们都鼓掌了。我看到他的嘴角微微向上扬,额头上还冒着汗,再看看我的手,已经被他拽得有勒痕了。虽然整个过程都是我拉着他过来的,但他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在放学的时候让妈妈拉着自己的手一遍一遍地走轮胎。

  案例中的帆帆小朋友在平时就是一个平衡能力非常差的幼儿,如:在走楼梯的时候,必须扶着楼梯的栏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他就连小班的目标也没达到:“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运动方面非常不协调的幼儿,上课也不爱举手,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对他的关注也不多。但从整个案例来说,我要反思几点:

  1.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关注每一个孩子”,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这个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恰恰是最需要给予关注和机会的”。是呀,一个平时话语不多的孩子,我明明知道他的平衡能力很差,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却把他给忽略了。在平时的活动和教学中,让我多了一份关注,关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孩子。

  2.多一点鼓励和表扬

  鼓励与表扬孩子并不只是单单的用语言告诉他:“你很勇敢!”,“你真棒!”等等,因为孩子的感觉是很敏锐的,他能充分感觉到你的表达中有多少成份是发自内心的。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想要表扬孩子,一定要发自内心或者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这是很重要的。当我发自内心的表扬了帆帆,我看到了他的坚持不懈,每天在妈妈的帮助下战胜恐惧一次次地走过轮胎。这足以证明他细腻的内心世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牵动这他的内心。

  我们天天说:“自己有多爱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却不懂我们的爱,我们的用心良苦,孩子们都不当一回事。”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一双这样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充满自信的、自觉的朝那个目标努力。让我们细细地去发现每一个孩子值得我们感动的细微之处,去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我们真心喜爱的“小天使”。

  借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的启示:让我真正明白了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教育经验就可以教育孩子,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爱是需要技巧的,让我们在一次次地摸索中,掌握爱的技巧,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4

  自从小班孩子入园以来,在每天的进餐当中,我们都会遇到以下情况。比如:有些孩子比较挑食,如果饭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吃饭;有些孩子的胃口比较小,吃一点点就感觉饱了,开始坐在位子上看别人吃;有的不会用汤匙吃饭,看到自己喜欢的菜就一个手在菜盆里抓;有的孩子饭吃一半漏一半。常常这个吃饭问题困扰着我们三位保教人员,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

  一天在午餐中,我巡视着孩子们的就餐情况。这时,我发现坐在桌子边的牛牛傻坐着,一动不动。我过去叫他吃饭,他看看我,摇摇头就是不吃。原来,今天的菜里面没有肉,这个小家伙就爱吃肉,没肉就下不了饭。于是我摸摸他的头鼓励说:“牛牛,这个胡萝卜吃了有保护眼睛的呢,你吃一点。”接着我蹲下来喂了他几口。因为还要观察其他孩子的.进餐,我就对他说:“牛牛,很厉害的,自己吃好吗?”他点点头。等我绕了一圈回来,发现他的碗都收起来了,我正好奇,他怎么吃的那么快呀。这时,小朋友说:“老师他都倒掉了。”我走过去说:“牛牛,你还没吃饱呢,怎么把菜菜都倒了。”这时牛牛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吃饱了。我不要吃了。”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件,但从中我也能感悟出许多教育的价值。怎样去引导孩子爱上吃菜,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这件事件中,我们能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孩子的一举一动,去揣摩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5

  班上的小朋友经常向我“投诉”她。而我也因此批评教育过她很多次,可她就是改不过来。有一天舒妤跑过来和我说:“张老师,我不喜欢你了,我只喜欢田老师和崔老师。

  班里的陈舒妤是个能说会道的小女孩,那张小嘴巴很是厉害,经常和班里的其它小朋友吵嚷,一会儿训这个一会儿训那个的,班上的小朋友经常向我“投诉”她。而我也因此批评教育过她很多次,可她就是改不过来。有一天舒妤跑过来和我说:“张老师,我不喜欢你了,我只喜欢田老师和崔老师。”我问:“为什么?”她说:“你总是批评我、说我,所以我不喜欢你了。”我问:“我什么时候经常批评你、说你啦?”她说:“当然有,我和其他小朋友吵架的时候、我吃饭说话、我不睡觉说话的时候,反正好多时候你都说我,所以我不喜欢你了。”我听了笑着问她:“那你觉得我怎么做才会让你喜欢呢?”她狡黠的笑着说道:“等你不经常说我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我说:“哦,那好吧!那以后我不说你了,也不管你了,可以了吗?”她一听可乐坏了,说:真的.吗,然后撒腿就跑了。之后的几天我有意的不管舒妤,让她“自由”活动,有了好玩的也故意让其他小朋友玩,两天后,舒妤跑过来问我:“张老师,你真的不管我了吗?”我说:“不是你说讨厌我管你的吗?”她说:“我不是让你不管我,是让你不要说我”我说:“但是我管你我就要说啊,我不说你怎么管你呢?”小家伙皱着眉头纠结了半天,最后说:“你可以有时管我,有时不管我啊”唉,孩子,有时你真的让我无语。

  也许我还是要找找方法,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毕竟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鬼灵精”。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6

  在开学时,我发现我们班级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之间不能较好地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来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讲述时,他们说的句子不完整等。看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心里感到很着急,我想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是让孩子想说,孩子只有有了说的愿望,他们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多。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就是本着这种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级里的幼儿从不愿说到敢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地讲述。我们班在课间有10分钟的“快乐小天地”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表现自己。

  曾记得有一天,我小朋友,今天谁愿意来给大家讲故事,这时,苗苗小朋友慢慢地举起了手。苗苗小朋友是个内向的小女孩,胆子比较小,平时不太喜欢说话。这时,我就高兴地说:“苗苗小朋友今天真不错,她自告奋勇地来讲故事,那你准备给小朋友讲什么故事”。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小朋友都静下来准备听故事,苗苗小朋友却感到非常的紧张,几次开口,都连故事的题目也没有讲清楚。这时,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苗苗小朋友低下了头。更加不敢开口了。见此情景,我说:“苗苗小朋友今天真勇敢,但可能她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我们让苗苗回家以后再准备准备,明天再请她为大家讲故事。”孩子们总算安静下来了。

  第二天,又到了“快乐小天地”的时间,孩子们有的讲了故事《狼来了》有的讲了《三只羊》他们都讲的头头是道,赢的了大家的掌声,活动快要结束了,只听到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可以讲吗?”我抬头一看,是苗苗小朋友,我问:“你要什么?”她说:“我也想讲故事,你不是说今天要我讲故事的。”苗苗小朋友轻轻地说。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昨天对苗苗小朋友说的,同意她准备好了明天再来讲的,怎么今天忘记了呢?我立刻说:“现在我们大家来欢迎苗苗小朋友给我们讲个故事,好吗?在小朋友的掌声之中,苗苗小朋友高兴地走到前面,圆圆的脸上露出了光彩,她不再是那么的胆怯,迎着小朋友热情的目光,她开始讲了起来,我讲的故事是《聪明的猴子》。从前,有一只猴子,它蹦蹦跳跳……她的声音比昨天响亮了,眼睛也能注视着下面的小朋友,偶尔也能配上一些动作。故事虽然讲的不那么流畅,甚至有点儿断断续续。但是她还是能完整地把故事讲完。

  看着苗苗满足的神情,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也许苗苗小朋友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因为,我的一句话,苗苗小朋友在家里一定又下了很大的功夫,后来,才听她的奶奶说:“她一回到家,苗苗就缠住她要她讲故事,在桌子上讲,在床上讲,到了第二天眼睛刚刚争开来,她又开始讲了起来……为了争取这个机会,她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向我说出了”老师,我也可以讲吗?而我过去竟没有发现孩子那想表现的欲望和热情。我想班上肯定还有许多像苗苗一样,甚至比她更加胆小,内向的孩子,他们不敢举手,更不会争着自己表演了。他们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更渴求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他们的内心同样有求知的欲望,有表现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实现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他们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由学习中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

  我深信,在今后,我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充分给他们创造各种有利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全班幼儿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都有更大的发展。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7

  今年的语文办公室离教室很近,于是我更加喜欢动不动就去教室走走。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悄悄地进入教室,先是在教师里环顾了一下,并没有说话。突然间我发现孩子们的变化好大,他们像是突然间懂事了许多,尤其是班里平时很难管教的孩子当时也是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看书,也许是因为许久不上学的缘故吧,同学们都有点想念教室了。

  今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我计划着把班委成员调换一下,周二下午预备铃我向同学们宣布了这一个消息,打算第二节课让想参加竞选的学生进行个小小的演讲,同学们当时听了都跃跃欲试。第二节课到了,我一进班,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我把需要竞选的班委成员安排写在了黑板上。第一位就是班长竞选,第一个上来的是我们班上个学期的'班长,她讲得游刃有余,听起来让人特别有信任感。可是她竞选结束之后,竟然再没有人上来参加竞选了。就在这个时候,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子犹犹豫豫举起了手,他旁边的学生都大声说:“老师,刘xx举手了”。我连忙把他请上讲台。他站在讲台那一刻,我看他有些怯弱,不好意思,我鼓励他后,他鼓起勇气面向大家说:“我知道我学习不好,但是一个学习不好的人不代表其他方面也不好,我想竞选班长这个职位,就是想帮助班级搞好同学关系,还有把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上去……”说到这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抽泣了。演讲结束了,班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了包含了同学们对他的赞美。接着,又陆陆续续上来了几位学生竞选班长职位……演讲结束后,我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本次班委竞选进行投票。结局其实在我的意料之内,去年的班长以最高票数继续当选今年的班长,刘xx的票数不算低,甚至在未当选的其他候选人里面票数还是最高的。我知道同学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了,我也为他的这个惊人的改变深深地打动了。

  可是,在我第二天公布这个投票结果之后,这个孩子哭了……我把他叫出了教室,我知道他很难受,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为大家服务,结果却未当选,心理难受可想而知。看到他哭哭啼啼的样子我也有点难受,突然间想到我们班的路队长还没有定下来,我就悄悄告诉他这一消息,并且跟他说,如果今天表现好,明天就有机会当路队长。他突然间又暴雨转为晴天,还向我保证一定好好表现。结局可想而知,这个平时在我看来上学总迟到,上课爱睡觉,作业总拖拉的学生突然间就像换了一个人,他如愿以偿做上了路队长。他高举在旗子走在班级前面时,我对他微笑,他偷偷拉着我的衣服说:“老师,我说过我能做到的吧!”我笑着点点头。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8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特别调皮,经常捣蛋,行为也比较莽撞。每次捣蛋之后和他谈话,他总是没等我开口就马上承认错误:“我错了,下次我不那么做了!”可是每一次他还是换着花样地捣蛋并主动承认错误,看来他对自己每一次的保证都没有当一回事,知道错了但是不改,那么我应该用什么办法来面对这样的孩子呢?

  从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面对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只要肯认错,就既往不咎了,不再追问他为什么犯错。那么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孩子做错事的态度一直如此,孩子便也摸透了我们的`心理,不管怎么样先主动认错,觉得这样就没事了。通常我们都只要求的是孩子认错的态度,其实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果每次我们都追问一句:“你错在哪里?”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帮助孩子分析自己这么做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孩子才真的能够做到知错能改,并且在和孩子谈话的过程中将我们的建议悄悄渗透其中,让孩子知道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怎样处理可以更好。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19

  涛,是个淘气、调皮、好动的小男孩,精力充沛,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教室中总能见到他到处跑动的身影。他也很喜欢这里摸摸,那里弄弄。老师也每天总把他的名字挂在嘴边。“涛,这个不可以。”“涛,这样不对哦!”“涛,不要跑。”……

  一天,午读时间,我发现在图书架上有一本绘本书撕破了,我见此马上拿起书问小朋友:“是谁撕破了这本书?”“是刘涛”孩子们不假思索,大声回答道。“不是我弄坏的!”刘涛马上站起来反驳。而且还摆出一副和无辜的样子。

  一看是刘涛,我当时就火了,天天调皮捣乱,每次给老师惹麻烦,我生气地说:“刘涛,是不是你弄的?”“不是我!老师,真的不是我撕的”他还是一副很无辜的样。“不是你,小朋友都说是你,你还不承认,不是你还会有谁啊?”“是戴林昊。”我把头转向戴林昊。只见戴林昊,低着头站了起来。原来,戴林昊在看书时书的一角被另一个孩子压住了,在拿起来时就撕坏了。我当时哑口无言。我立刻跟涛道了歉。

  这件事,让我思绪万千,孩子们不明真相,为什么会说是刘涛呢?我没有弄明白真相,为什么会对涛发火呢?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偏见”。因我带着对刘涛一贯调皮有偏见这样的`一副有色眼镜,孩子们则以老师这样的一副有色眼镜来作判断。幸亏涛极力反驳,否则,我就一直冤枉他了。

  由此,我不得不继续反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到底还抱有多少这样的偏见?面对这群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自己是否因对他们最初的印象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态度?是否根据某些理由给个别幼儿挂上了“好孩子”、“坏孩子”等不同的标签?值得欣慰的是答案是否定的。

  我爱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欢笑,是他们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意义!涛的这件事让我感触很多,我要相信孩子,不要不明原因就直觉地去批评,而且,不要经常在孩子们面前批评某个孩子,这样就会给其他孩子留下了印象。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20

  小昱在家特别受大人的宠爱,所以各方面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相对薄弱。特别是绘画和手工,每次在进行手工活动的时候,我对他的关心往往多余别的幼儿。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小昱的`动手能力明显没有提高。不过,在一次手工活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感悟很深。

  那天,我们组织幼儿剪面条,很多幼儿都开始拿起剪刀认真地剪起来,小昱看上去也很高兴,迫不及待地拿起老师给的材料剪起来。可是他手上的力气太小,剪刀也不听使唤,那个面条剪得一点也不直,而且这个形状简直看不下去。有几次,小昱还差点剪刀手指上。我看到这个情景,立刻走过去,用手扶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剪,我还教他剪刀要放正了,要剪直线……我很累地在教他,可是小昱好像不怎么高兴,而且还很不配合我,索性放下剪刀让我剪了。这时,我有点生气了:“小昱,你是怎么啦,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你,你为什么不学呢,你看,别的小朋友剪得多好。”小昱低着头不说话,过了好长时间然后轻轻地说:“老师,我要自己剪,我自己会剪的,我能行!”突然间,小昱的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我本想做个引导者,引导小昱学会剪面条,没想到我现在扮演的是一个干预者、破坏者。显然小昱他是不接受我的帮助的,他觉得他自己能行。他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不管他剪得如何,只要他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享受这个过程,对于小昱才是最开心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总想伸手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小班下学期的孩子他们已经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了,我们对他们的想法不能有过多的干预,我们要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幼儿园的活动才能成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活动,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老师是我05-04

教育随笔:老师我长大了10-15

教育随笔:老师让我帮你05-04

教育随笔:老师我错了05-04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会05-04

我是小老师教育随笔05-02

教育随笔:老师我想......04-11

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04-11

教育随笔:我是小老师04-11

老师我想的教育随笔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