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教育随笔

时间:2024-07-22 16:04:55 教育 我要投稿

六月教育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月教育随笔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月教育随笔

六月教育随笔 1

  “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伴随着感人的歌曲迎来了20xx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一个属于父亲的节日。

  在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和班里的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歌曲《父亲》;带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爸爸的爱,孩子们一起观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感受父子情谊;利用闲暇时间谈话《爸爸最喜欢吃什么水果》、《送给爸爸的.祝福》等等让孩子和爸爸的心靠得更近。孩子们相互介绍父亲的职业和兴趣爱好。“我的爸爸会做焖羊肉,可好吃了。”“我的爸爸是个帅哥……”“我的爸爸会踢球。”“我的爸爸会做风筝。”夸起自己的父亲,孩子一脸骄傲的神色。

  总之,这样的教育活动,让孩子知道了父亲的伟大,加深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恩的心情,同时也让当爸爸的男人们体会到了自己的自尊!

  人们常挂在嘴边儿上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感受,那就是我们最亲爱的爸爸,让我们共同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亲快乐健康!

六月教育随笔 2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显得尤其重要。走进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有的幼儿教师非常亲近,有话敢说、愿意说,老师的话也听得进,而对另一些老师则疏远,不够亲近,也不爱听老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儿教师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造成的。下面为您介绍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

  1、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这样幼儿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要把纸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说:“不许把纸扔在地上。”则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常说,“你好”、“请”、“没关系”、“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

  2、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地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要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躁情绪得以缓和。再如,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要多使用些儿童化、拟人化的语言,将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对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儿则要注意语言的坚定和亲切,使幼儿感到老师的话是经过思考的,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是值得听的。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趣”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4、“激”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如在进行科技活动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就可以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等等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拥有了自己的发现和看法时,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5、“诗”化

  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是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简短易懂的儿歌,边画边说。比如,教幼儿画鱼时,我们可以一边画一边说“一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上,一会下,游来游去真自由。”这样就逐步画出了鱼身、鱼尾、鱼头、上鱼鳍、下鱼鳍和鱼泡泡,这种“诗”化的语言不仅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了幼儿顺利地完成了绘画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6、“简”化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7、体态语

  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现出来。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教师的手势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儿在犯错时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不仅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从而使幼儿更容易理解。总之,恰当地使用体态语能够使教育教学锦上添花。

六月教育随笔 3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而且将感激呈现出来并回馈他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会感恩,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幼儿来说,懂得感恩,就会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从小学会感恩,对其一生会起到重要作用。要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需要我们用心对孩子加以培养。

  我在和朋友聊天时,经常听到朋友说,许多孩子身上存在着只知受惠,不知关心和爱护别人等自私行为。我也这样认为,就拿我们班上的一些孩子来说吧;我们班以前有个小女孩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奶奶帮她喂完饭,她就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动画片,手里拿着遥控器,对正在干家务的奶奶嚷道:“给我洗一个苹果。”奶奶洗完苹果递到她手上,商量着说:“动画片看完了之后,让奶奶看戏好不好?”小女孩毫不犹豫:“不行”。还有一个小朋友,午睡时来不及上厕所,把大便拉在了身上,我赶忙帮她处理脏裤子,还带她到老师的浴室去洗干净,把身上喷的想喷喷的,而她却没对我说一个“谢”字。似乎老师所做的`一却。都理所当然!还有许多的例子,不难看出,这些孩子对亲人、老师的关爱熟视无睹,而有些家长、有些老师对此也毫无反应。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作为家长也好、作为老师也好,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和教育。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有养育之恩,老师有教育之恩,同伴有互助之恩,亲人有关爱之恩、他人有帮助之恩、大自然有馈赠之恩。人人理应感谢生活,但在急功近利、物欲横流、情感淡漠、性情浮躁的社会转型时期,孩子们大多对社会的"恩赐"表现淡漠。我们幼儿园对感恩教育是很注重的,如说;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我们幼儿园都会安排一些感恩教育活动,我们幼儿园根据每个节日的内涵,让幼儿了解健康的民族习惯、社会礼仪,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爸爸一个拥抱、给爷爷奶奶送一句祝福等,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孩子富有爱心。

  我觉得孝心就好像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如果我们从小就在心里种下,就一会结出美丽的孝心之果。家长朋友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人类的传统美德延续在我们的下一代吧!

六月教育随笔 4

  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较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一有空就与孩子们谈天,他们也比较喜欢跟我讲他们家的趣事,可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遇到事情自己不会解决,也不会求助于别人,更不会告诉老师。

  (一)哭

  金凯比较调皮,上厕所时与冠群打架,金凯就把冠群的帽子扔了,冠群就哭起来,我问原因他也不说,只是哭,还是别的小朋友告诉我他的帽子没了。针对冠群的表现,我对他讲:“哭”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说出来我们才能找到原因,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改掉只会哭不会说的坏毛病,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求助家长

  早上入园时,梓轩站在园门口,拉着爸爸的手说什么也不放。我走过去问怎么了,梓轩才对着爸爸撅着小嘴说:“昨天我的手绢不见了。”“昨天手绢不见了,为什么不及早告诉老师呢,如果老师知道了,一定会先帮着找到小手绢的。”梓轩爸爸说。我也说:“是呀,有事情先告诉老师,我一定会给小朋友解决的,我们现在就先去把小手绢找出来吧。”梓轩这才放开爸爸的手随我来到教室。梓轩爸爸的做法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共同教育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一定要先告诉老师。

六月教育随笔 5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在今年“父亲节”来临之际,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一起为爸爸们准备礼物为他们过节!

  在今年“父亲节”来临之际,李鹊镇中心幼儿园各班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组织幼儿开展了“父亲节”的课程活动“特别的礼物送给亲爱的爸爸”:有绘画作品“我的好爸爸”、还有手工制作贺卡、扇子、木偶等一份份并不华丽,也不昂贵的“礼物”,离园时,有些孩子把自制的贺卡、“礼品”送给来园接他的父亲时,父亲惊喜的表情证明了这礼物是多么的`珍贵而美丽;当孩子们说着“希望爸爸,常常能和我一起玩!”“祝爸爸快快乐乐!”“爸爸我爱你”……那一句句天真的祝福语,让父亲感受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

  “我来做‘爸爸’”的情景模拟录像播放,让父亲们明白在孩子心中父亲形象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多么大,也让父亲们获得一些育儿启示。该活动既教育幼儿懂得感恩,爱自己的父母,也使男性家长增强了肩负对子女教养责任的意识,同时,增进了浓浓的亲子情感。

六月教育随笔 6

  我班的郭成龙小朋友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平时不与人争吵,也不会犯错,属于不用老师操心的那种。但也正是因为这性格,往往就会被我们老师忽略在视线之外,对他就减少了一份关心。每次他妈妈来向我了解他在园表现时,我向他反映最多的是孩子比较乖巧,就是太文静了。他妈妈也说:“哎!没办法,在家也是这样,和他弟弟在一起,弟弟就比他活泼了好多,这是性格问题,没办法了。希望老师上课时多叫他回答问题,锻炼他的胆量。”对于家长的这种说法,我也是应和着。可是平时还是不能够让他真正活泼起来。

  在一次体育课上,需要家长配合携带墨镜,到最后也有一小部分人没带。课前,我让他们把自己携带好的墨镜先戴好,其中刘奇小朋友没带来,可是我发现她现在也在那里戴墨镜,我就问她有没有带来,她说没。那这墨镜到底是谁的呢?我问了好几个人,可是都说不是他的,我对他们说,自己的墨镜带来了都不认识呀,是自己的'就领回去啊。问了半天也没人应答。结果只要挨个问,问到郭成龙小朋友时候,他才点点头说他带来的。看到他胆怯的神情,我把他搂在怀里,亲切地对他说:“这是你带来的东西,就是你用的,别人拿了你的东西你应该对她说,或者来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解决,知道吗?”他几乎是含着眼泪答应了,看到自己的东西在老师的帮助下,失而复得,喜悦之情马上言于表,好像是和老师产生了共鸣。

  在以后的幼儿园生活中,他渐渐变得活泼起来,有时能够到老师面前告诉他和小朋友之间的小矛盾,通过五星宝贝的评比,上课时也能够积极发言了,说明他也有很强的上进心。家长来接送孩子时,顺便送上几句表扬的话,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进步,加上老师的积极鼓励的话语,这样一来,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孩子改变了好多。早上来园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伴问早,各项活动中都能够看到他积极活动的身影。看到他的转变,教师和家长也由衷地感到欣慰。期待着有更多的孩子,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爱下,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和谐地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六月教育随笔 7

  今天早上,中班的早课,早早来到教室。孩子入园之后,晨间活动开始了,今天的晨间活动,我给小朋友讲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我砍倒了一颗山樱花》,我准备了绘本、背景音乐。兴趣正浓,开始给幼儿讲故事。幼儿安安静静的坐着,因为他们最喜欢听故事。我刚刚拿出绘本,没想到一个小朋友一盆冷水泼过来,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的,一直说,一直说,导致我的故事活动没法继续下去,我只好告诉他,让他再跟其他小朋友再听一遍,他依然很坚持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的,我只好改变第二策略,既然他听过的`,就让他给小朋友们讲这个故事。可是叫他起来的时候,他怎么都不站起来,然后就说是我小班的时候听过的。我只好换了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这个孩子在班上平时有些调皮,但有些小聪明,自尊心很强。每当活动课上,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能抢答,老师很欣赏他,并且常常夸奖他。导致他有点儿优越感、有点骄傲。就像各位看到的这样,学过的就不想学了,那么为什么还有温故而知新之说,既然不能改变小朋友,那么我们只好改变自己,准备活动时更新颖,让他们挑战更高的难度,让他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在平时生活中,老师应该对他的要求更高,防止把他夸傻了。自尊太强也不是一件好事。

六月教育随笔 8

  我现在教育的幼儿中,有一个五岁多的男孩,名叫文书恒,他的样子看上去不是很可爱,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讨厌。为什么呢?因为他身上有很多的毛病,他常常不守纪律,有时也不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做事不能有始有终,有时还会和你对着干。但是他也有很多让人喜欢的地方,他很天真,他乐意听好话,也喜欢在课堂上发言,还愿意帮助老师做些事情。这就是他——文书恒。

  开始到我班上的时候,我并不了解他。所以经常被他欺骗。我每次教学活动一结束都会强调,人人都要完成了作业以后才能和大人回家,大多数的孩子都很自觉,没有完成都不会走,可他不一样,刚发下作业,他胡乱地做一下,就离开座位玩去,一不留神他就回家去了,等我发现时,他早就不见人影了,连续几次都如此。通过几次后,我就特别留意他,并对他进行个别的强调,每交代完任务后,我的一句话就是:文书恒,你一定要做完作业才能走,知道吗?他不做声,也不点头,更不摇头,我以为他能按要求完成,可是几次下来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仅如此,他后来连课都干脆不愿上了,家长劝也不行,老师请不来,我看到这种情况,心里真有点想放弃他,不愿去管他,所以,有一天他的父亲来接他,我就试探着说“你们文书恒好象不想学,你看怎么样呢?”他父亲态度坚决地说“这怎么行呢?要学,一定要学,其实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带回来的作业都会做,就是有时候要高兴,他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心里当时真有点愧疚,作为一个教师怎么能有放弃的想法呢?

  以后的.日子里,我尽量调整好心情去面对他,对他的优点常常只用放大镜,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尽可能的鼓励他,如有一次他的作业在老师的陪同下完成了,但错了一道,我对他说“文书恒,你真了不起,全部都做完了,还就错一道,如果你现在再去改过来,李老师就给你打一百分,那你的能量就增加了许多,如果你再把带回家的作业也能到家里做完,那你的能量就更高了,你想不想增加能量呀?”他高兴而又天真地点点头,同时拉着他爸爸的手说“爸爸快点我要回家做作业”。

  从这以后,他上课再也不要老师请了,能自己主动地坐到位子上做一些练习,作业也能基本完成,所以,每次活动,当看到我时,第一句话就问“李老师,你今天又带了作业吗,我家里的作业都做过完了,现在我还想做”我总是对他说“你真了不起,你的能量太厉害了,我等会儿把作业给你,做完的话那你的能量又会增加很多,那算算龙也更喜欢你了,知道吗?”他总是会意地点点头。每当这时,我会很认真地注视他,并且感到他越来越可爱……

六月教育随笔 9

  听了程老師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學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學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學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學习是學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學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學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學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學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學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六月教育随笔 10

  到聋哑学校阅卷,我发现在每个教室的墙上,竟然有两个灯泡。虽然大白天,灯没有亮,但很明显能看出这是两个彩灯,一个是红灯,一个是绿灯。

  教室里竟然有红绿灯?本人生性愚钝,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当我把我的发现和疑问,告诉其它老师后,他们有的和我一样惊讶和疑惑,有的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很明显发笑的老师,早就知道聋哑学校有这两个东东,并且他也一定知道红绿灯的作用。

  在我们反复的追问下,这位老师不再卖关子,告诉了我们答案。

  原来聋哑学校教室里的红绿灯,就相当于其它学校里的钟或铃。因为这里的孩子很多既哑又聋,无法听见上课或下课的铃声,于是正常的钟铃派不上用场。但是他们大多人视力正常,不能听却可以看呀!于是便有人发明了聋哑学校的“红绿灯铃”,上课亮红灯,学生肃静,老师“讲课”。下课亮绿灯,学生自由休息,教室内外放行。

  听过这位仁兄的讲解,对这个东东的`发明人,我油然而升无比的感激与崇敬。别看这一样小小的发明,给聋哑儿童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呀!这里面又凝聚着发明人多少智慧,多少爱心啊!

  我又不禁联想到其它一些专为残疾人士发明的东西,比如轮椅;比如盲文;比如盲道,比如助听器等等,哪一项不是发明人爱心、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啊!

  我想:作为普通人,或许我们没有发明家的才智,不可能给残疾人太多太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呀!

  首先,对他们不要歧视,不要冷漠,不要刁难!

  其次,应该给于他们应有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关爱以及帮助!

  还有一条,那就是:关键要有行动!

六月教育随笔 11

  昨天是父亲节,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一样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感恩父母,孝顺父母是我们书院教育中倡导的根本,父亲节这天老师们精心的安排了相关的主题活动,给孩子们讲述父亲节的意义、由来、习俗和祝福等。中和班的乐乐回家后依教奉行给爸爸行跪拜礼,边拜嘴里还边说着一拜父亲的`生育之恩,二拜父亲的养育之恩,三拜父亲的教育之恩,拜完后抱着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我爱您”,这一举动让一位人到不惑之年的父亲泪流满面。当一个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时,他才会感恩兄弟姐妹,感恩老师,感恩周围的一切,这个次第无法跨越。让我们所有的有缘人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六月教育随笔 12

  后天就是父亲节了,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在中国,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为了增加幼儿与父亲之间的合作,培养亲子之间的关系,更为了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等。我班特举办了以《感恩父亲,与父同乐》为主题的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都是亲自动手绘画献给父亲,而且很多的.小朋友都在画上留下了对父亲的祝福。给爸爸介绍自己画的画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而且都介绍的头头是道。看到爸爸们满脸欣慰的笑容我知道这是孩子们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在亲子共同合作制作合影照片的时候,家长都被孩子的积极董事给感染了,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孩子制作的同时也不忘了把机会留给孩子,并引导孩子,让宝宝多动手做。对此,对给位家长提出肯定,相信您以后坚持这样做,我们的宝宝会成长进步的更快!

六月教育随笔 13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六月教育随笔 14

  某县教研室举行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语文学科的听评课工作。

  课题是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另见于人教版八年级必修、鄂教版九年级必修)一文的文本研习。参评教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展示出丰富的教学经验、新颖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基本素质。自然的教态、生动的语言、个性的设计,把我一次次带回当年瑰丽的中学殿堂,久违的课堂亲切感油然而生。

  激动、亢奋后是冷静的理性思考。我发现,除了视觉听觉上获取的极大满足外,留在脑海中真正实用的东西却很寥寥。这些参评教师都一如我当年的老师,机械地地搬演着同一部枯燥的话剧。

  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自读课本、整体感知、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程序十分规范,整齐划一,过程相当完备,无一遗漏;活跃性、动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突显,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诸多手段令人眼花缭乱,牢牢操纵控制着执教者的双手和听众的大脑;课本、学案、练习册上清晰可见的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正音释词等知识又被教师拎出来花样展示;段落划分、主题归纳、语言鉴赏、练习处理等步骤均转化为教师不厌其烦的自问自答;画说老王、问询老王、走近老王、评说老王、品味老王、善待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环节繁多,或重复或交叉,弄不清,理还乱;平淡似水而又情丰意蕴的优美散文被无情地肢解,静默能悟的佳句被生硬地提升,贴上了晦涩难解的标签。

  原本应该让学生轻松自主认知人物形象的简单课题,让教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复杂化了,学生被困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迷宫中,西奔,寻找出口。教者疲惫中带着无奈,学者疲惫中充满不解。

  可不可以运用减法思维,删繁就简,让课堂简单一些呢?

  板书“老王是一个的人”,思考在横线上填写什么修饰语。

  或者,抓住“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样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如果现在的你是老李,该如何回答?

  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抓住要点,让复杂无序的事物尽可能变得简单易行的过程,以达到化难为易,以少胜多,以约驭博、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师之所以被牢牢束缚,学生之所以得不到解放,就是因为在不少的课堂教学中,无效的努力太多,过犹不及,劳而无功。首先,目标定位不准,盲目拓展,往往使得课程本身变得复杂、繁琐,或尾大不掉,或支离破碎。其次,为迎合评委心理,为适应周全的打分标准,程序繁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再次,误解新课改要求,翻新作秀,“绝招”迭出,顾此失彼,或照搬照抄,失去个性,或被动模仿,落入窠臼。

  著名特级教师张庆先生早在10年前就曾振聋发聩地指出:“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只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解决好语文课堂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要化整为零。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不断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情,从整个学段宏观布局,确定课堂目标,三维目标固然要考虑,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做到平分秋色。要有的放矢,给学生真真实实留下点东西,并集腋成裘,水到渠成。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协作者。让学生这个主体在阅读、理解、分析、争辩中汲取营养,学会学习。教师的第一要务是运用更大的智慧选准达成目标的突破口,做好指引性设计,纲举目张。第二是遵循内在认知规律,捕捉灵感,适时拨动,自然教学。第三是恰到好处地简单收束,适度引领拓展,不必刻意为之,自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简单不等于肤浅,课堂简单化不等于师生无为化。形式上的简单化要求,与深入探究的实质要求并不矛盾。课堂简单化的前提是教师课外更多的脑力投入和课内更强的能力调控。这是教师高能力、高水平的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课堂简单化其实就是回复根本,就是解放的教育。或许简单一些,我们就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六月教育随笔 】相关文章:

六月教育随笔 14篇05-05

六月教育随笔 (14篇)05-05

六月教育随笔 (精选14篇)05-05

六月教育随笔 (合集14篇)05-05

[灯光教育随笔]小班教育随笔04-02

教育的随笔05-07

小学教育随笔优秀的教育随笔范文04-02

[灯光教育随笔]小班教育随笔(精)04-02

教育随笔:鼓励教育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