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1
《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精神,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不盲从,实事求是。盛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读中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研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她是我的好朋友》一课执教中,如:盛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盛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盛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紧张危急的句子。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后颤抖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还抓住了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这几个动词,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然后学生评价。盛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
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读中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研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实感,体会句子的含义,用内心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2
随着轰轰烈烈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呈现的形式可以说丰富多彩。今天,听了应老师的一节《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挑战,挑战新课改下语文公开课的“声光电影,五彩缤纷”,回归本色,呈现常态、朴实之美。一句话:简单且实效。
首先,简单之处,我们看到的是朴实之美。运用电教资源辅助教学,但只有简单的几张课件,课件展示的是: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文本中的关键词,从而去突破重难点教学。然而看似简单,实际不简单。那几张简单且不花哨的课件张张体现出实效性。如:
1、出示初读要求的第一张课件,足以体现老师的良苦用心。三年级学生,无论是能力,还是语文素养方面均需要师者一个搀扶的过程才能发挥出自身的长处。这个环节,老师用课件明确自读目标,自学指导,目的就是指引学生正确,有效地通读课文,思考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向才能正确,更容易调控,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状态。
2、在阅读理解中,伴着对四个表示“哭”的词语分析(啜泣、呜咽、哭泣、抽泣),教师抓住了这四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将学生的情感更进一步的升华,再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从而丰满了这位勇敢坚强,富有爱心的小男孩的形象,加深感触,进而把这份感动融合到朗读中。我个人认为应老师这堂课人文性很强,相对的工具性比较弱。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鲜血的`场面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境。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一下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填补课文中留下的“空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其次课堂实效性。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我个人认为应该体现在老师的细备文本和教学设计的理念上,要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内容,课堂,学生,就必须做到有目标性、针对性、启发性。而应老师的设计中的导学环节,自学、互学环节,点拨、品悟环节,用问题牵引,关键词句突破重难点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整合问题。如品悟环节的教学师者抓住关键词句突破重难点——“举、放下、又举、很快”,“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四个表示“哭”的词语分析(啜泣、呜咽、哭泣、抽泣)等,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位勇敢坚强,富有爱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更加丰满。这样,用问题的迁移,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使得课堂教学流畅,老师教的游刃有余,学生启而有发。动态的呈现再一次体现了老师的设计教学用心良苦。
本色课堂不失新理念的风采:
1、教师导学细致,自学指导清晰,可操作性强,使学生目的明确,有事可做,这样就真正达到高效学习。
2、应老师注温柔可亲,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课堂力求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3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商榷之处: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美中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学之重点——品悟小男孩的勇敢坚强,教师还挖掘不够深入,如果让学生扣住重点词句突破,引导学生感悟,以读带悟,多读感悟,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3
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如约而至,来到了六楼大会议室,聆听了三(7)陶老师执教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上完这节课,我用两个词来评价陶老师:以人为本、从容淡定。
一、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文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装知识的容器。
时至今日,大部分老师平时的上课都是“师导师演师答”一条龙服务,一堂课下来,老师可以说是腰酸背痛、口干舌燥,而学生只需用眼、用耳,“轻松”上课,仅此而已。陶老师的这节课,学生也很“轻松”。但这种轻松不是五官的轻松,而是学习氛围的轻松、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了。就拿课前的师生互动(猜谜语)和授新前的准备工作来说吧。猜谜语从“太阳”引向了“月亮”,从“月亮”引向了“朋友”,从而自然导向激趣话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称呼朋友的?可以试着用诗句来吟唱。”陶老师慢条斯理的话语刚落,孩子们一阵骚动,接着便是窃窃私语、各抒己见。有的说朋友是知己,有的说朋友是兄弟,有的说朋友是故人……乘着这股东风,陶老师立即出示了文字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说的内容引出一句句诗句。就这样,课前的学习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2、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怡情明理做到了人文统一。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为了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陶老师同学生一起质疑,一起品词析句,一起解疑,一起收获感动。孩子们围绕“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救护小姑娘已经迫在眉睫)阮恒在献血的时候表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阮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等问题一一展开学习。学生通过读、找、画、说、议、写等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了阮恒的天真可爱、勇敢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上完这节课,学生的心灵、教者的心灵、听者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纯净的洗礼。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怡情明理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无须用煽情和华丽的词句来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从容淡定,同样能生成精彩。
从始至终,陶老师的语速都比较适中,没有焦躁不安,没有太过缓慢。而正是这些体现了他讲课时的从容淡定,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理性思考的空间。这些理性思考的空间正是让学生能好好静下来思考一定的问题,不再浮躁易动,不再走马观花,不再囫囵吞枣。
下面,撷取两个片断与大家共赏析。
1、当陶老师讲到与“迫在眉睫”相似的词语有哪些以及用成语来形容小姑娘的处境时,个别学生说出了“十万火急”、“生命垂危”,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这时,陶老师不急不火,而是用了一些打比方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果然,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说出了“火烧眉毛”、“千钧一发”、“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等词。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还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的成语。
2、文中对阮恒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特别是对阮恒的“哭”,更是描写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阮恒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陶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并画出描写阮恒“哭”的词句。很快,孩子们找出了“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四个词。(有的学生找的是句子)相关的词句是找出来了,可孩子们对这几个表示“哭”的词不太理解。看着一脸疑惑的学生,陶老师像孩子般的示范起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四种“哭”所表示的程度和情感是不一样的。
另外,这节课陶老师对学生的品词析句、习作方法进行了适时而又恰当的点拨和总结。
有时美玉中难免有些瑕疵。同样,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1、在对多音字“血”的学习中,陶老师如果能结合课文中的词语来指导并稍加拓展就更好了。
2、陶老师让学生同时用上“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危在旦夕”三个词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姑娘?我有些质疑,同时用上这三个词,组成句子就应该是:这是一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姑娘。岂不是一个病句?
3、课后第三题,文中没有具体的叙述,而只是用两句话简单概述。这是一个空白,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医生对阮恒说了什么,让他的情绪快速平静下来?这些地方能很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听课是学习,评课是感悟、促进。不到之处,敬请陶老师谅解。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4
今天听了杨老师《她是我的朋友》这节课,我觉得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教学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形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在读中努力产生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突破了以往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情形,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具有实效性,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下面具体来谈一谈:
一、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安排得当。
从初读——细读——精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人物内心的思想内涵,受情感的熏陶,最后升华情感。教学如行云流水,通顺流畅,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意境。教学中重点、难点突出,分析透彻,朗读到位,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效果好。
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对阮恒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以及心理的描写,然后抓词抓句、咬文嚼字进行理解,除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阮恒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完成词语的积累,知识的获得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在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在主动的参与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揣度人物的情感,想法,对学生的分析水平、通过重点的语句理解课文的水平都能得到锻炼,在分析阮恒这个人物时,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在理解的程度上也有深有浅,设计者把教学的难点放在人物的形象分析上,充分证明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启发自己的思维,自能读书,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而不必要求他们必须有统一的认知。
另外,我认为,此篇教学设计最巧的地方是在结尾处设计的“通过‘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一项上,这是在让学生在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上求“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也是在学生中展示生活中最美的事物,要让学生的知识“活”起来,学生在思考中、在集体的生活中,在相互的交流中,精神财富共享。
最后提一点个人的建议,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鲜血的场面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境,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饿过程中,让学生想象一下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填补课文中留下的“空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
二、三维目标达成的比较好,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的。
本节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描写哭的几个词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的不同含义;学生不仅朗读能力有了发展,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并能抓住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动了自己,让“朋友”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再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朋友真挚的友谊,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朋友观”。如课堂上教师通过:“阮恒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可能在想什么?试着用第一人称说一说。”引导学生知道了要想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先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看学生非常好的掌握了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展开交流和学习。
三、亮点。
1、在朗读课题的时候,杨老师没有请大家齐度了知,而是请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来朗读,这是课标所提倡的。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请学生试着为课文换一个题目,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到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质,深化了友情的意义。
2、在一名学生多次读错“血”的读音的时候,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帮他纠正,给他改正的机会,这样,给了学生自信,我想,这个学生以后将更加喜欢上语文课。
3、对于区分“血”的两个读音的问题,教师处理的非常到位,这是一个很难区分的多音字,大多数学生如果不经过纠正训练,都会含糊不清,所以,代老师的这个训练非常有必要,意义也非常大。
4、课堂上请学生模仿医生说话,想象她在那时会和阮恒说些什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也帮学生掌握了有关语文课之外的一些献血的知识。
四、提点建议。
1、初读的次数有些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初读可设计在两、三遍左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初读,回答在初读课文后能解决的问题。
2、对于多音字“血”的训练,如果能放在课件中“输血”这个词后面,那衔接的就更紧密,相信学生的印象也就更深,掌握的也就更好了。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因为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真实。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相关文章: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08-11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精选7篇)03-12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7篇02-28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7篇)02-28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7篇)04-12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锦7篇04-18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集合7篇03-12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汇编7篇)03-12
《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通用7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