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 曲的线 直线图形 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 角 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 五边形, 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三、课本练习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4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5
1.连一连。
考查目的:通过对具体物体的观察,体会“面从体来”知识同时,能用语言表征出图形的特点,并熟练掌握。此题用连线方式突出对应的关系。
答案:略
解析:此题不仅让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立体图形的特征,还得仔细审题,分辨其需要的对应条件,避免干扰条件。
2.填一填。
(1)至少()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还可以拼成()。
考查目的: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拼组,发现图形间的变化和规律。
答案:(1)4 4(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解析:由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实际操作,直观感悟上升到语言表述能力。
3.数一数。
考查目的:学生对组成图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及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答案:圆4个正方形6个长方形4个三角形3个平行四边形2个
解析:培养学生能正确对图形的计数,有序思考和计数的方法能力。
4.画一画,算一算。
缺了()块。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能利用实际操作与实际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学生能力的体现。
答案:13块
解析:此题可以根据学生程度不同进行讲解,估计、补充画图或学具摆出,容许学生有一个理解、感悟的过程。
5.实践作业:“小小设计师”。
亲爱的小朋友:
请你用彩色的手工纸,先动手剪一剪,剪出几个我们最近学过的平面图形,再把它们拼一拼,设计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并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小设计师
家长评价:
考查目的:让学生分解图形,设计图案。既直观感受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创造出数学美,感受、欣赏到数学美。
附优秀作品: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其中“图形与几何”的部分,主要有“认识角”、“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与设计”等四个主题。下面将分别从这四个主题来具体设计教学,预计总共用4个课时。
(注:本教学设计只设计教材上基础知识的内容,其余巩固和练习等内容不在本教学设计之内)
课时一:认识角——对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通过对“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因而,本课时是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奠定基础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来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如玩具积木、礼物盒等,为学生提供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空间和平台。
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适度竞争等方式,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讨,了解学生情况,推动活动有序、有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等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尊重学
生的个性特色和思维创新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
2、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与态度
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角及其特征。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出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方法策略】
本教学主要采用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具体操作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预期】
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也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要做好临时应变的准备,最终尽可能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PPT课件、玩具积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动角(学生提前自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实物展现玩具积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以便引出对图形和角的`初步认识。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陪伴我们的玩具吗?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找出这些玩具上有哪些图形呢?生1:长方形生2:正方形生3:三角形??
师:很好,小朋友们的都很细心的观察出了这些玩具上的图形,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1:三角形生2:角
师:好的,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个字:“角”,那么,什么是“角”呢?下面,老师将给出一组图形,小朋友们来当一下小法官,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好吗?(
二)主题活动
1、角的判断
教师于黑板画出一组图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师要请一些小法官,来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角。生1:1号不是角生2:2号也不是角生3:3号是角生4:4号是角生5:5号也是角师:好,小法官们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那么其他的小法官们同意他们的判断吗?众生:同意
师:我们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了,很好。那么,聪明的小法官们,你们能不能说一下,为什么你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呢?生1:它有两条边生2:它是尖尖的生3:它是直直的??
师:不错,那为什么1号不是角呢?生:因为它没有连在一起
师:那2号的两条边连在一起了啊,那为什么也不是角呢?生:因为它有一条边不是直的
师:好,那为什么3、4、5号都是角呢?生:因为它们连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角有两条直直的边,还有一个把这两个直直的边连在一起
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那我们怎么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生2: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好,大家都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角的特点了,那同学们觉得哪一种的表述更准确一点呢?生:第2种
师:好,既然大家都很赞成第二种说法,那我们把它记下来
板书: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2、角的读写师:那我们怎么画出角呢?首先画出一个顶点,再沿着这个顶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来,跟着老师一起画,标出“顶点”、“边”(画出一个锐角)
好了,我们画出了一个角,那么,它是不是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呢?生:是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之前画的角上标出符号“?1”板书:记作:∠1,读作:角1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读作角1,小朋友们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画一画,注意这个角的符号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小于符号“<”的区别:角的符号是撇横,小于符号是撇折。
好了,我们现在认识了角,那聪明的小朋友们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生1:三角尺生2:黑板生3:剪刀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细心的啊,能发现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图片,展示生活中实物上存在的角)要继续发扬这种可贵的精神哦!那小朋友们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那它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么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生1:有生2:不知道3、角的大小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利用你们自己做的活动角,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么有关系。希望同学们能在4分钟以内得出你们小组的结果。
(注: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要参与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下一步的教学。同时,及时纠正方向错误的小组,指导其顺利完成探讨)
好了,有没有小组的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的成果呢?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边有关生3:不对,角的大小和边没关系
生4:我们赞成3的说法,角的大小应该和它的开口有关系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认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拿着学生的活动角,由小缓慢变大,问:它的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生:有
师:那它的边长有没有变化呢?生:没有
师: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没有关系
师:好,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好吗?看老师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三角板,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一个要大一些呢?(两个60度的角)生1:大的那个
生2:不对,是一样的!
师:到底谁观察得更仔细呢?我们来看看吧。
(将两个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顶点以60度角的顶点对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重合了,是一样大的!师:很好,那说明了什么呢?生: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那刚才有小朋友说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有关,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拿出你们的手臂,伸直,然后逐渐弯曲,这里是不是就会出现一个角啊?而且角的大小还在变化。那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大家,是怎么变的呢?生:变小了
师:为什么你说变小了呢?
生:因为我的手臂之间的张口也变小了
师:很好,善于观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那好,哪位小朋友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的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和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师:好,上课很认真的孩子。那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吧
出示PPT并板书: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和它的开口大小有关(三)延伸活动
好了,大多数小朋友们这节课都很专心。那老师要考一考我们聪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吗?请你用符号标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为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样大。因为角2的张口最小,角5的张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张口都一样,虽然角4的边要长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
师:其他小朋友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同意
师:很好,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很仔细的观察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敢的发表自己见解,也都掌握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希望继续努力啊!
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师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边长无关,角的大小和它的张口大小有关。
师:好,下来以后,同学们把我们的数学同步练习册上46页上第5题完成了,作为今天的复习。老师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写得工整又准确。下课。
【设计反思】
就教学手段和目标我而言,本堂课通过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自己动手的机会空间,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对角的初步认识,对知识的把握较为清晰,同时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就教学理念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照顾到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讨时间。
就教学评价而言,在本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多角度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
总体来说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但是,我在尽量的避免给孩子们造成大量的负担,课后的作业也很少,我不希望他们成为做题的“工具”,极不赞成“题海战术”的方法,但如果不适当的联系,就不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我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课时二: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小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初步知识之后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直角、锐角以及钝角的分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加上一个小练习,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得到及时巩固。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8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4-20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06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4-13
认识立体图形A教学设计04-16
(推荐)《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4-08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04-21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7-22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03-05
(通用)《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