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校教学设计1
有些旅行会让你记忆深刻,有些朋友会让你刻骨铭心,有些培训让你激动不已。今年暑假8月10到12日的三天培训,就让人有这种感受,老师把我们80个人分成了小组,然后按照“271”模式进行上课。我把做了第一组的组长,有几点亲身感言:
一、主动去争取,就有可能成功。高校课堂都有导学案,导学案中要求选出组长,设计组名、组徽、组歌。我还没有被选为组长的时候,我就在想,假如我是组长,我会给自己的组设计怎样的组名、组徽、组歌呢?我就随手画了六颗心,组成一朵花作为组徽,取名“爱的教育”,组训写道:“有爱的教育是有蜂蜜的面包;有爱的教育是有香味的花朵;有爱的教育是有激情的奉献”,组歌“爱的奉献”。到了学校,我把自己的创意拿出来,大家觉得行,于是就没有选组长,直接叫我组长,我就这样因为设计了组名、组徽、组歌,被默认为组长了。
二、提前去准备,目标更重要。老师在对学生的要求:最先上去展示的组有加分;上去展示要默写;时间是3到5分钟。这些都是对学生较高的要求,因此,一起说是笨鸟先飞,不如说是聪明的鸟儿先飞。提前奔着目标去是一种预习的智慧。
三、创新是灵魂,幽默也不错。第一个展示了我们的组名、组徽、组歌之后,我们很有信心。但是,当别的组展示完之后,我们都感觉到人家的组歌更有创意,要么自编歌词表达对课改的信心,要么自编曲子和歌词表达对小组的自豪。尤其是某个组的组训让人难忘:“此时、此地、此身”,给人很深的印象和启发。更将本课推向高潮的是一位历史老师对点评者的点评。点评者说:“这道题闫晓华做的完美无缺,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我给满分。”可这位历史老师,严肃地说道:“改革从来没有模式,照搬不会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的执着变成一种冷幽默,让大家看到了靖中人的才华。同样,我自己似乎也幽默了一把:我在介绍组徽的时候,说:“六颗心代表六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同志,(大家笑了)两片绿叶代表两位潇洒英俊的男同志(大家又笑了)。”没想到加大的'与现实不符,竟能产生阵阵笑声,在校生中,气氛变得十分和谐。大家就可以更加坦然的展示了。高校课堂不仅有掌声、争辩声、还要有笑声。
四、小组长要听从组员的正确意见。我们组虽然很积极,但是没有取胜,原因很简单,我在第二题展示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心里急,本来书法不错的,但写的乱七八糟,这时候,组员刘芳小声提醒了我,让我注意书写,可是我为了马上完成任务没有注意,结果在第二组点评环节,让第二组批的是焦头烂额。获胜的信心大减。最终只有自己作为优秀个人得奖,而我们小组却没有获奖。作为组长,我很内疚啊!
作为优秀个人我得了100元的红包,要比自己挣一万块钱还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个大概就是高校课堂的魅力吧!
高校教学设计2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教学资源 整合 优化 方案设计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4结论
首先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其次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方案设计,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是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的前提,只有在各方面配合的情况才能实施具体的优化方案;再次,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研究,使教学资源从低效益的环节向整合与优化后的高效益的环节流动,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到能产生高效益的部门,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高校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概念:俗称无纸贸易。
⑴单证格式化
⑵报文标准化
⑶处理自动化
⑷软件结构化edi
⑸运作规范化
工作流程
⑴生成edi平面文件
⑵翻译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
⑶通信
⑷edi文件的接收和处理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大二学生是形成人生观,掌握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要很好的贯彻执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处于从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转变。开始掌握了辨证思维,情感也更加具有社会道德和责任感,但由于正处于青年期,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心理的闭锁性和渴望交往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和鉴别能力不够的矛盾,他们在认知方面很容易偏激,在情绪方面容易走极端,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商务”,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市场营销学里讲过,“信息技术”、“万维网”等概念从小学一直接触到大学。这些基本知识,都是理解本节课内容的基础。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大学生拥有了更高的抽象和概括、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而且逻辑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相对高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他们通过高中和初中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课堂上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并且对于复杂的问题也会要求自己努力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还会要求自己把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的客观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在,在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时候,显得不太主动,往往通过自己上网查询,或者去图书馆收集资料查阅,而很少通过学校教师的仔细分解。由此倒致所得的答案有时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况以及iso对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了解电子数据交换的特点了解电子数据交换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
2、能力方面掌握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特点;
⑵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流程。
2、难点: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2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高校教学设计4
艺术设计是一门集美与用于一体、艺术与技术高度统一的实用性学科,其本质内容是透过物质需求反映人的精神文化活动。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为了顺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深入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艺术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再设计”教学理念强调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敏锐地感知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将原有的设计陌生化,通过重新审视已有设计和预判未来的设计方向,回归设计的本质。因此,在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推广“再设计”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才能更好地顺应艺术设计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再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越来越重要,是技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领域。深入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学科的根本任务。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自教育部将设计学认定为一级学科,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背景下的需求日益加大。在时代的影响下,各大高校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这一专业也成为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门类,艺术设计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发展上呈现年轻化趋势,发展比较缓慢。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教学机制的滞后与教学观念发生了冲突,导致设计教学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要想与国际设计趋势相适应,首先要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以艺术设计教育为根本,完善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情怀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处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大胆改革,更新观念,这有利于我国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教育模式,就要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资源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从未来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更少专业化,更多综合化”是一种新模式,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艺术教育中各个专业方向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为了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设计作品,新的创作思维与新技术必须在相互交融、对话、碰撞之间产生效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因此,大学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要从教育和管理方面双管齐下,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努力扩充学生的知识,创造一种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良好教育环境,增强教育空间的弹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创见的个体。
二、“再设计”的教学理念
1.“再设计”的起源
“再设计”既是一种设计方法,又是一种设计理念。“再设计”概念由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再设计”中的“再”不单单是指字面意义中的“再次、重新”,而且强调“设计”,是发现人类共有的问题,将原有的设计陌生化,目的是唤起人们对设计的正确认识,从而找寻设计的本质。在当今时代的语境下,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设计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不再只是表面性设计,更强调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由此,“再设计”的理论诞生了,其内涵是一种由无至有的创造精神,其以与人建立感情连接的设计目的,重新对周围的设计进行审视和思考。
2.“再设计”的特点
第一,既是对事物本身的再创造,也是在事物的基础上重新创造;既是风格的延续,也是风格的发展。第二,在设计过程中更注重设计与人的情感连接,通过设计帮助人寻回感官记忆,激发更多的情感共鸣。第三,更多关注企业需要、生产力水平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各种因素,思考设计作品在现实使用中的功能性。第四,有效整合设计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注重设计的整体性与有机性。第五,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背景,把文化与设计融合,重视设计长远的教育性和社会性。第六,设计要考虑可循环概念,选择适用的材料与技术。
3.“再设计”的内涵
“再设计”的理论首先在整体上对设计的形式、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注释,除了关注设计背后的人文因素,也赋予设计对象更多的感情色彩。其次,运用批判精神对已知设计进行重新思考与审视,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重设设计思路,加入更多的创意。“再设计”重视一切还原设计的本质,不被现实的框架束缚,创造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使设计师在享受设计过程的同时进行自由的创造。
三、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推广“再设计”教学理念
1.“再设计”教学理念的特征
“再设计”教学理念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提倡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在现代设计环境下,设计一定要与人的情感和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学生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敏锐地感知设计的征候和迹象,消化身边环境的信息,再将这些元素进行综合设计,转化为大众接受的形象。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决定了设计的长远发展。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将已知食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追逐设计的本源,才不会被现行的设计框架所束缚,在培养创意性思维的基础上找到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重新审视设计的概念。“再设计”的教学理念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特征,所以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对设计对象和环境的洞察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2.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遵循“再设计”教学理念的作用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实践,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再设计”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注重短期效应,而且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引导学生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提升对设计本身的感受,利用周边的空间环境,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陌生化,进行“再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设计与本土文化、地域环境、民族因素之间的关系,由此,“再设计”的教学理念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即注重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顺应艺术设计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2)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传统艺术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尤为重要。在中国设计本土化的探索道路中,不能只停留在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照搬,而是应该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运用国际化符号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再设计”教学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土壤,以传统艺术为元素,化古为新,使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用“再设计”的语言加以理解和继承。如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运用中国古钱币的形象表现中国银行的“中”字,喻示“天圆地方”之说,将西方现代设计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完美融合,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设计”。将这种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让他们汲取传统艺术的设计精华,能够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结语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的设计文化发展迅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面貌,只有加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培养高层次的设计人才,才能使中国设计顺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和原则进行全新审视,而且要具有革新精神,创新教育观念,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设计的本质。
高校教学设计5
这次的培训几天中有太谷县专家们给我们带来的高效课堂理念的讲座及展示课,还有我们本县市老师上的观摩课,那么近距离的感受和体验高效课堂的风采给我带来了思想上的巨大震撼,收获颇多,茅塞顿开,让我对高效课堂观念也起了许多的变化,反思了许多自己的教学得失。
在太谷武老师老师的示范课上,她是严格按照“24字”的教学模式来操作的。从她的导学稿的设计和课堂的预设都是非常科学高效而且人性化的',体现了老师高度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随后武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们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1.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高效课堂要出效益小组建设要先行,这里我所说的小组建设对于我这个单科老师来讲主要是说主要是指小组内的综合性培训。
1)对本学科组长的培训。明确学科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对组员的培训。主要集中于学生(包括学科组长)的板书的规范工整、声音洪亮、端正大方的站姿、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及三色笔的使用。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我”合作学习精神。
3)对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效课堂常规培训,包括小组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互动、反馈与评价、导学案的使用及整理等高效课堂学习规范。
2.小组的评价
A.捆绑式评价,四人的成绩,活动得分捆绑在一起,综合成绩好全加分,综合成绩差就一起减分。并且一周一小结,两周表扬加分,一月一表彰,两月大表彰。还设有表扬卡,将每周表现好的组张贴在表扬区内。
B.积分制评价,每人的表现都会得到相应的积分,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积分获得相应的礼物。
下面是我自己对高效课堂的小理解,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就是主角,甚至主宰,一讲到底,学生被灌得痛苦不堪,魂飞魄散。高效课堂中老师的身份变了,成了课堂的引导者,操控者。其实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操控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求老师眼观四方,耳听八面,超强的判断力洞察力,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面临这样的巨大挑战,我要勇于改变和提升自己,虚心想前辈们学习。
高校教学设计6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作为一名平面设计教师,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并且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正视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注重技巧技法的传授和训练,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间思考问题,它是一种开放式发散思维,是教学中要真正领会的教学实质。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说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限于造型技能和专业机能技法的训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
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即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在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传授知识给人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大学生们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让学生站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和黑板,无拘无束地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展现给大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认清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强致力于本专业的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仔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自由是人的天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宜于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在专业方面,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管理民主、学术自由、教学相长。王东春.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只有形成这样的教育氛围,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放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师者自居,要学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要求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只有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
在教学和专业研究方面,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造就性格鲜明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人是难以在专业方面使个性得到自然张扬的。艺术不同于科学,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纯精神、纯情感的自然流露。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新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谓“范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片面强调了学生行为方式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技能训练与心里思维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在教学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于在教学中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学生的思维难以积极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对教学要求不够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盲目参考、抄袭,从作业效果(构思、风格)上反映出思维严重的封闭现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们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如:作品构思有创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准确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思考,如此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浏览、阅读欣赏更多更好的各种资料、音乐、舞蹈及美术作品。通过阅读来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总结经验,正确评价
一切教育活动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发展目标,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学习、欣赏和鉴别能力。
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规律不同于科学规律,科学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科学创造往往依赖于前人的成果,而艺术创造与前人互不相关联,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既要热情鼓励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一味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艺术教育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艺术实践则是艺术教育课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学生对各类艺术的感悟、体验、赏析和创造。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真正学以致用,突出艺术特色,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
五、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奖励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教育艺术及经验方法以及他们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于课程,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具能动性的课程资源要素。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从师德、教风、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立身为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实施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应加大对艺术教育课建设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主管部门关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请他们来校讲学、演出,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考虑到教师组织和参与实践教学的付出太多,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对其付出的劳动要尊重,应计入工作量,给予适当的报酬。对在艺术实践上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应给予奖励和表彰。
总之,要高度重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识结构,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体观察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正视和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于教师的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并且要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正确评价、学习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校教学设计7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高校教学设计8
回顾此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培训,至今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不到一小时的听与记里,我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加深了以前所了解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没有思考到过和没有解决好的内容,学习《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埋头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检验实践,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管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理解的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深入,通过这次课程学习,把以前所理解的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有了新一层的解读,既使得自己教学设计与思路有了理论依据,加深巩固了教学的`理论的认识,又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更高更科学的要求。
学与用之间不要把他们对立或者说分开来,其实也是在贯彻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在用中学的目标。最后学到了在活动设计前一定要有预见性的思考。做好衔接工作,就是在活动环节之间的衔接要保证流畅。也可以说兼顾到点面结合的问题。在学习课堂控制问题时学习到了教师自己还要具备教育课堂的管理能力。使课堂活跃而不杂乱无序。热闹是润徐的,乱哄哄就是失控了,呵呵。有时候自己还真得出现过乱哄哄的情景。虽说只有一两分钟的乱,但也说明我在调控方面做得不够及时,今后在前期设计时尤其要部署一定的防范举措,做好衔接。
我想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函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一方面多学习,多读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创造性的发挥来解决实际问题,让自己和学生一同成长。
【高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an教学设计11-23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蔬菜的教学设计07-17
咕咚教学设计12-20
《种子》教学设计12-19
《蝉》教学设计10-28
《师说》教学设计10-24
《gkh》教学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