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7 19:15:43 毅霖 设计 我要投稿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知识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立体图形的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各个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点’,这是一个点。

  师:将点移一移,所留下痕迹,你能想到什么?生:线、直线、射线、线段。评:好,联想对学数学很重要。继续想。

  师:如果将线段往下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刚才由点联想到线段再联想到面,继续想。

  师:如果把这个面往后面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师: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像这样切成若干份,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师:按这样的思路,根据圆柱,你可以想到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点线面体存在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就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对4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

  二、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立体图形特征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能看着表格说一说。(指生上来汇报,拿着模型)

  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2、(出示圆柱和圆锥)圆柱、圆锥它们又各有什么特征?

  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展开是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不相等时,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分类,建立知识网络。

  你能给这四个立体图形分分类吗?(为什么)

  交流:

  (1)长方体、正方体一组,(都有六个面、12条棱、方方的)圆柱圆锥一组。(底面都是圆)

  4、观察物体,从不同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二)复习表面积和体积

  1、师:以前我们不但学习了他们的特征,还学习了什么知识?(表面积和体积)什么叫表面积,什么叫体积?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整理了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谁原意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说表面积公式(教师板书公式)。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

  再交流体积公式(教师板书公式)。

  3、出示。

  师:怎样比较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谁能列出算式?

  追问:如果不计算体积结果能比较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大小吗?

  (观察三个图形,有什么特点?高相等,只要看什么就可能比较体积大小了?)

  操作结合板书。

  你能找到计算这3种立体图形体积的统一公式吗?

  小结:这三个立体图形都是柱体,像这样的三棱柱、六棱柱也都是柱体,其实所有的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体积。

  三、巩固练习

  1、测测你的判断力

  (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X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的比是2:1。X

  (3)把一个长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形状虽然变了,但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变。X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一个正方形X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X厘米。

  (2)把四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X,体积是X。

  (3)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那么与它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的底面积应是X平方分米。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3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X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X立方厘米。

  3、只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1)一个长方体水槽,底面积是35平方分米,水深6分米,把一个不规则的石块扔进去后,水面上升了2分米,求石块的体积。

  (2)把三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4、提高练习

  把一根长为40分米的圆柱锯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60平方分米,这根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小结

  出示三个立体图形,介绍底面和侧面,你能找到求这三个图形侧面积的统一公式吗?(板书表面积、问号)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教材中的第三个红点通过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出示各种鱼缸)

  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复习,所以本课以“为小鱼选择合适的家”为主线,创设了“鱼缸”这一现实情境,将体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旧知的回顾整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达到综合运用,整体提高的目的。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

  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上来,每人说一种图形。

  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听完后,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说明白了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寻找发现,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由学生自主回忆知识,教师可以很好的洞察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

  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三棱柱、四、五,……,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所有棱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习德、巩固、迁移与运用几个阶段,而复习则是后两个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由三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拓展到所有棱柱体的特点,再由这三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本节课的内容为平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然了,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学会建构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

  (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要勇敢的退,让学生先说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应用过程。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开放题

  出示右图: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将正方体鱼缸注满水,倒入圆柱体中,请你算出圆柱体内水的高度。如下图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3

  【教学难点】

  能运用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

  2.(1)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

  (2)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

  (3)指名汇报。

  (4)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

  (5)小组交流。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

  (1)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2)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5cm。

  (4)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5cm。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2)学生逐题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

  (2)一瓶牛奶大约有250()

  (3)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

  (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容积是25()

  (1)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如果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0.5m3=()dm34050dm3=()m3

  0.09dm3=()cm360cm3=()dm3

  1.04L=()mL75mL=()cm3

  (1)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课件逐题出现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1)它的左侧面的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重新配上的玻璃是多少平方厘米?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

  (3)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4)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方便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做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5)鱼缸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6)在鱼缸里注入32000毫升水,水深多少厘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

  (7)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面上升了5厘米。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8)如果鱼缸玻璃的厚度是2厘米,那么鱼缸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制作下面圆柱形物体,至少各需要多少铁皮?

  (1)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但很多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呢?下面谈谈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

  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计算公式是什么?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整理、合作讨论参与,最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梳理成出知识网络。二、建立知识系统注重拓展延伸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另外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总之,上好复习课,需要老师敢于放手,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学生将带给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更加的扎实有效。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75-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归纳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正方体、圆柱体玻璃容器各一个,土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出示一组建筑的图片)师:首先万老师带大家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建筑,想想都是由哪些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有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吗?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在建筑物中应用很多,生活中有吗?谁来说说?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师:这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

  师:谁来回顾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板书:用字母表示各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1、师:大家还记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我们最先学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它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长乘成宽乘高或者底面积乘高)它的体积公式我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让课件帮助你回忆下旧知。

  播放课件。教师解释。

  2、后来我们学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长乘宽乘高,所以正方体也是棱长乘棱长乘棱长,也就是棱长的三次方。)

  (板书补上箭头)

  3、后来我们学的圆柱体,公式又是如何推倒出来的呢?

  播放ppt课件。教师解释(由已学的长方体转化而来)

  (板书补上箭头)

  4、之后我们学习的是圆锥体,它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名回答。播放课件。(板书补上箭头)

  5、师小结归类: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方法。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知识可以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那么不难发现像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下的两个底面都是一样的(补上底面字母S,手势),我们都可以称它们叫柱体。对照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呢?(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

  (板书公式v=sxh)

  [评:建筑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蕴藏着数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回顾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二)运用公式

  师: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立体王国”走一走,好吗?

  1、课件出示:一座城门,城门头上有“立体王国”四个大字。

  点击“开门”,发出声音:你想进去吗?若想进去,必须先回答我的问题,若能把问题全部回答对,我就可以让你进去,若不能全部回答对,就对不起了。

  师:有信心一起闯关吗?如果有个别同学有困难,别忘了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让我们齐心协力,努力通过此门吧!

  2、开始回答问题

  (1)2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补充一问题)那么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5)一个圆柱体积为9立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6)一个圆柱体积为12立方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3、师:这么轻易就闯关?不行,万老师还有几道题考考你们!

  (1)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长30分米,宽25分米,高4分米,现将它熔铸成底面面积是60平方分米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分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16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归纳、分析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V=sh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媒体的准备:

  CAI教学课件、实物投影、摄像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

  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

  生: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板书:V长=abh

  生: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板书:V正=a3

  生: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板书:V柱=sh

  生: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板书:V锥=sh

  小结: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回顾整理,构建体系

  出示:罐装椰汁(圆柱体)、软包装椰汁(长方体)

  师:昨天我上超市买了两种包装的椰汁,通过测量我得到一些数据。

  课件出示(略)

  生1:先计算出它们的容积,再比较就可以啦。

  生2:因为它们的高相同,所以,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就可以了,谁的底面积大,谁盛的椰汁就多。

  (在学生回答同时,课件中的高13厘米变成红色,以加深学生印象)

  师:请你们自己算一算哪种包装里的椰汁多?

  (学生独立动手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学生汇报:罐装的椰汁多,因为它的底面积比软包装椰汁的底面积大。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在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或容积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可以用底面积高

  演示课件:

  边演课件教师边小结:这四种立体图形底面和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只不过圆锥体再乘就可以啦。

  师: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V=sh

  板书:

  V长=abh

  V正=a3V=sh

  V柱=sh

  V锥=sh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昨天买椰汁时,我还看到了一则广告

  课件出示。

  师:大家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要给250克大米设计外包装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

  生:先知道250克大米的体积。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250克大米的体积呢?请大家分小组想想办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可以把米堆成圆锥形,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求体积。

  生2:还可把米放在长方体的容器里(如文具盒等)量出长、宽、高再求出它的体积。

  生3:把纸围成圆柱体,把米倒里去,量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再求出体积。

  师:你们想得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动手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出250克大米的体积。

  (摄像机和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动手测量250克大米的体积)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组的测量过程和计算结果?

  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把250克大米倒在了长方体的容器里,然后量出米的长、宽、高,再根据V长=ab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85立方厘米。

  生2:我们组用纸围成了一个圆柱体,把250克大米倒进去,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和大米的高,再根据V柱=s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305立方厘米。

  生3:我们组把250克大米堆成一个近似圆锥体,量出圆锥体的半径和高,再根据V锥=sh求出250克大米的体积,大约是276立方厘米。

  师:都是250克大米体积为什么不同?

  生1:因为我们在测量的数据存在着误差。

  生2:我们把米堆成的形体不一样,所以测得体积也有误差。

  生3:米粒与米粒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间隙,所以测量时也会存在误差。

  师:老师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经过测量,发现250克米的体积大约是290立方厘米。

  师:知道了米的体积你打算做个什么样的外包装?

  生1:长方体。

  生2:正方体。

  生3:圆柱体。

  生4:圆锥体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你们设计的外包装算出有关数据,然后动手制作外包装,看谁设计制作得最漂亮!

  学生动手实验(使用摄像机和实用投影展示:学生动手制作外包装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制作过程?

  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是长方体的包装,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300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1:因为米粒与粒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外包装的体积应250克大米的体积大一些。

  生2:我们组设计的是正方体的外包装,棱长是6.7厘米,它的体积是300.763立方厘米。

  生3:我们组设计的是圆柱体的外包装,半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301.44立方厘米。

  师:外包装设计完了可是还不够漂亮,回家后你们再装饰一下比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有新意。

  四、反馈归纳,自我评价

  师:通过给250克大米设计外包装,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生1: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给250克大米设计了外包装,以后再有这样的广告,我就可以去试一试。

  生2: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生3: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总结:今天,我们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

  V长=abh

  V正=a3V=sh

  V柱=sh

  V锥=sh3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6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基础知识。

  2、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圆锥的图形。

  1、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生汇报,师整理成表格。

  师:结合表中的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3、拿出两个物体摆一摆、看一看,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二、复习表面积。

  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说出圆柱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复习体积。

  1、什么是体积?

  2、分别说出以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说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3、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生汇报,师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V长=abh

  V正=a·a·a

  V柱=sh

  =sh=sh=sh

  统一公式v=sh

  4、说出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联系。

  在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四、练习。

  1、巩固练习。

  快速计算,填写表格。

  名称表面积

  正方体a=4厘米

  长方体a=3米

  b=2米

  h=1米

  圆柱r=1分米

  h=5分米

  2扩展练习。

  (1)一种长方体排气管,每节长6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制作10节这样的排气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高5分米,底面周长12.56分米

  要油漆水桶内外周围,油漆的面积是多少?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3)、建筑工地有一堆圆锥形细砂,底面直径为6米,高2.4米,这堆细砂有多少立方米?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通过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集中在一起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分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课堂上让学生说出以学过的立体图形及各部分名称和用字母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一类,然后归纳每一类的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的能力。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相关的问题,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又各不相同。所以,仅仅记住计算公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能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才能合理、正确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与师生互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每个面的面积计算、表面积的含义、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各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复习,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此外,课堂上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时既整理和复习了小学阶段所学立体图形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精彩的课件也这节课增色不少,非常直观地让学生回忆了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本节课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整理立体图形的特征时,浪费时间较多。乃至于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少些。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要认真备学生。

  2、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由于时间比较匆忙,有些内容应该由学生说的,我却包办了。今后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养成发言声音响亮,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能力与习惯。

  3、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第四层的玩,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用听的方法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每个图形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几个图形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学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9

  一、设计思路:

  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立体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直觉源泉。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学习立体图形的核心目标。而“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同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操作、想像、讨论、交流、推理等大量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常见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例,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三、教材分析: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常见几何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在主动探究中,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四、重点难点:

  1、“非数学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

  2、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三棱柱、四棱锥、螺帽、球体各多个。教师准备相应实物体各1个,投影片。

  五、学前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言:

  首先,能认识你们这些新朋友,我感到很荣幸。很高兴今后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合作,遨游数学王国、领略其风采,探索其奥秘。同学们,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快车,架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吧!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一下以前数学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吧!

  说明:用亲切的语言导入新课,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从而形成老师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朋友的意识,为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奠定了感情基础。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老师:鼓励引导大家大胆发言,相互补充,最后归纳为:数的计算、简易方程、几何知识、统计知识四大部分。

  (二)讲授新课

  老师:请大家看投影(展示图1—1)

  老师:观察图中有几种几何体。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从中找出答案

  说明:图片展示、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老师:请大家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体、正方体类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

  老师: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与圆柱、圆锥类似的物体,并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老师:请同学们找出上图中与地球、笔筒类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

  老师:出示教具实物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老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说明: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老师: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合作将大家准备的实物摆成一些物体造型,注意要摆放得稳固一点,不要一碰就倒塌了。比一比,看哪组摆的最好。

  说明: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之手,学中玩,玩中学,特别强调稳固,为建立平面概念作铺垫,独具匠心。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

  老师:(巡回指导,不停地使用欣赏与赞叹的语言、语气,对学生的“作品”作激励性评价)

  老师:在活动中,大家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谁能说说吗?

  学生:球最不好放,总是翻来翻去,放不稳。

  老师:谁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三棱柱、四棱柱都可以放稳,就是球体放不稳的原因吗?

  学生:因为球面不是平面。

  老师:其它物体全是平面吗?

  学生:虽然圆柱、圆锥的侧面是曲面,但它们的底面都是平面。

  老师:你真聪明。

  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平面、曲面,不露雕琢痕迹,主动建构知识,水到渠成。

  老师:我这些物品都是从学校保管室借来的,管理员要求我们还回去时分类归还。我这里有几只纸箱子,请哪位同学上台帮忙老师整理一下并将整理结果及理由告诉同学们好不好?

  学生:好。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上台帮助整理)其余学生整理每组所准备的学具。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很好,是按组成面的曲或平来分类的。

  说明:学生最乐意为老师办事,真实合理的情境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和动力。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分类方法吗?你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

  学生:我与他的分类方法不同,我是这样分类的,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分为一类,它们是柱体,因为正方体、长方体都是四棱柱。圆锥和球各分一类。

  老师:你爱动脑筋,真能干。我们掌声鼓舞他好吗?

  学生:(掌声祝贺)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老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是圆柱体的物体,画出它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一人板书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老师:三棱柱有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4个顶点,4个面;四棱柱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四棱锥有8条棱,5个顶点,5个面。那么能不能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顶点的棱柱或棱锥?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不可能。)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老师:如图1—2所示,直角三个形ABC的C点在直线L上,并且BC垂直于L,若ABC绕着直线L旋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你用语言描述。

  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部分,试举例说明剩下的部分是否可能还是四棱柱?

  老师:请同学们看投影。

  (五)课堂作业设计:

  (出示投影,学生只写答案,不抄题,老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

  (1)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2)圆锥是多面体。()

  (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4)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2、课本第7页习题1.2

  (六)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叙述,教师板书)

  1、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

  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球体的直观区别。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11

  课题: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教材70页第1题大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老师小结: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立体图形)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

  ①学生分五人一组坐在长方体图形的不同位置。

  ②组同学边观察边交流。

  ③反馈汇报。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右面看

  ④换成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2)活动二:根据正方形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第5题。

  分组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

  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教师出示一个圆: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长方形,那么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总结提升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

  板书设计

  观察立体图形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从右面看

  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进行判断。

  课后反思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复习06-23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4-13

认识立体图形A教学设计04-16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人教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7-04

《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方案06-23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8篇05-24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8篇)05-24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