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随笔

时间:2024-06-21 08:48:24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的读书随笔【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读书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读书随笔【荐】

教师的读书随笔1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

  二、为文本主角代言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与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与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教师的读书随笔2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

教师的读书随笔3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需要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师的读书随笔4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

  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一)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营造良好阅读气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图书,配置较大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软环境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如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等。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

  五、大胆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

  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教师的读书随笔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自主探索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课程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创造。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数学创造性思维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操作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创造的“激流”和“冲浪”,学生就能冲出定势,从中发现规律,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尝成功的愉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起,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说,会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师的读书随笔6

  书上残留的墨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诱惑,清新淡雅,少了一份俗世负载的喧哗,它往往安静得如同幽寂的湖畔。每翻开一页的不经意,总会带着点涟漪漾漾的欣喜。

  喜欢读书,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记得小的时候,我总是孤僻的,不善言词的我,没有玩伴。看着窗外,那些满街疯跑的他们,心里溢出的是那酸酸的羡慕。无奈,无奈于我的寡言,只能去面对那一本本的书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书的感情并未是那么的深,甚至有些痛恨。天真而幼稚的思想认为,它们只能如此死死地“躺”着,无法那样放肆的动,放肆的笑,最主要的是无法和我玩……

  不知是何时,开始真正爱上了读书。突然的变,可能是源于我的成长,后知后觉地成长。

  书中的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它不仅容纳了我的感情,更丰富了我的思想。与往不同的是,我理解并体会到了,书存在于世上的实体的确是不会动、不会笑的,但它不是死物,更甚者,它是一个至圣的'天堂,且不同的书,拥有着不同的天堂,或喜、或悲、或荒诞、或现实,诸如此上,无论是哪一个天堂,都令我倍感新奇。不可思意的是,最终放肆地笑的人是我,而制造者却是书。渐渐地,我可以坦然去看待那些依旧在窗外的他们了,也渐渐的懂得了如何去交流。朋友多了,孤僻少了,显著地变化,令自己也惊异于自己的活泼。但清楚的还是自己,是书改变了我,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

  书墨的浓香还未散尽,朦胧间那缕香意,更加的飘逸了。读书的人,捧着书看,眼中露出的幸福,裹着书香,忘我的境界,好似已在书中的天堂神游。与其说时间淡漠了我,更不如说是我遗弃了时间……

教师的读书随笔7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的读书随笔8

  了雷洪、王伟庆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 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 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师的读书随笔9

  每一间能够长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潜能,给孩子们空间、时光,让孩子们在读、写、创中发挥潜能,展示潜能,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成长。

  一、七彩苑

  1、七彩苑之华丽诞生篇

  伟大的名字总有它的分量,让孩子参与到起班名中来,若干年后,也许孩子们不再记得自我曾是几年几班的,但他们必须记得他们取的这个伟大的班名。

  2、七彩苑之七彩阅读篇

  朱老师在理解这个班级时,学生在课堂上坐没坐相,学没学样,老师的问题刚抛出,底下就炸开了锅,声音都盖过老师。朱老师于是开辟课前故事讲坛,每一天5分钟讲故事,书是最好的镇静剂,5分钟太少了,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馆,让阅读丰富孩子们的人生阅历。

  3、七彩苑之七彩制度篇

  朱老师的班级经济管理制度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为之疯狂。每个人能够透过三科成绩优秀、作业优秀、做好事等途径来获取资金,反之,如果他们没做事偷懒,就会被罚款。学生每月还须支付椅子和课桌的“租金”。在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如果遵守规则,勤奋学习,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经济模拟游戏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给孩子们确定了很多奋斗目标。

  二、糖果屋

  1、从零开始,习惯文化浪漫起航。

  一、二年级的孩子是粉色的,粉色阶段的孩子喜欢幻想,不如学习阶段的浪漫期,这是他们最天真无邪的阶段,务必给孩子度过的'浪漫期,给孩子足够的浪漫,进入精确期才能发展更快。

  2、关注课前,习惯文化拔节而起。

  课前一首歌,让原先铃响后的躁动减少了。

  透过温馨对话、温情对视,让孩子们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简单的氛围,让他们享受诗意的浪漫和浪漫和幸福。

  3、赏识激励,习惯文化自我成长

  课堂激励评价也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它对学会的学习活动起着激励、珍惜、改善、发展的作用。张老师在教学中实行课堂激励机制,让“赏识”发挥作用,而“激励小贺卡”成为了课堂中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孩子们表现好时,老师在美妙的“春之曲”中给他们送上小贺卡,赠上一首属于他们的小诗,而同学们会对获得“激励小贺卡”同学送上祝福:春天来喽,春天来喽,有一朵热情的聪明花开了。卡片普通,诗歌却满含期盼,这份赏识给孩子们带来去无穷的力量。用浪漫的手段进行课堂激励评价,让课堂赏识教育成就习惯文化的养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成长,采用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善待稚嫩的童心,以规范之行,塑习惯之魂。

  规矩并不是要让孩子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准备。这就是我们缔造完美教室的价值所在。

  三、小蚂蚁班

  1、朴实诗歌,美丽邂逅

  唐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用诗歌、晨诵见证他和孩子们的第一次会面。老师和孩子们在诗歌的国度中尽情遨游,表达彼此相见的欣喜,第一次就、会面是那么自然而和谐。孩子们因为一节晨诵课喜欢上了唐老师,每一天的晨诵都是令人愉悦的。

  2、活力儿歌,积淀文化

  小蚂蚁班班级名称、班级精神、班级图腾与班级口号的产生,每一个都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中产生的,比如,在班内举行征集“班级图腾”的活动,小蚂蚁们找来许多不一样的蚂蚁图片,最后经过筛选,确定班级图腾,孩子们投入热情与智慧创造了属于小蚂蚁班的独特班级面貌。

  3、班级制造,张扬个性

  唐老师把班级博客中的优秀习作制作成精美的班级报纸,当孩子们看到自我的习作变成铅字都无比欣喜。朱老师还把班级博客公开,不但孩子们关注连家长也在关注着班级博客。班上留守孩子很多,唐老师又在班级博客上开辟了“班级故事”的版块,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在校表现。班级博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家校共育的完美。

  4、温情班博,心心相通

  女孩天天的故事:

  这是唐老师在一天工作之后写下的一片博文:

  第二天,天天的妈妈就在班级博客中留言:我平时对她很严格,为了让她的学习成绩好一点,有时候就忍不住打她骂她,不再将对她的爱放在表面,而是偷偷地藏在心底。透过一条条留言,唐老师和天天的妈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透过和天天的妈妈真诚沟通,天天的妈妈也慢慢改变了自我的教育方法,不再随意打骂孩子,不再硬抓孩子的学习,孩子好像慢慢有进步。晨诵和班博开启了孩子的心扉,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独一无二,使每一个孩子在教室里都开出了属于自我的艳丽的花。

  看着这些“完美教室”的榜样班级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级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石缔造完美教师的总体目标,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营造出一个富有个性,并深得孩子们认同的班风学风,这些无疑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谁都想完美,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让我们一齐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励与共同行动下,期盼属于自我的一次又一次庆典。

教师的读书随笔10

  前一段时间读《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课堂管理技巧。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接地气。全书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收集很多课堂管理方面的数据。是实证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讨论内容聚集于课堂管理中的真问题、真情境,遵循一定理论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课堂管理策略和方法。既有对班级的整体组织管理,又有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指点。如:有效管理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支持合作学习的策略和要求。特殊群体的管理和要求等等……涉及中学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着眼于课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学生的行为管理,设计和管理教学,交流技巧和教学等等。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课堂管理的关键。

  一、备课是课堂管理的重要部份。

  1、备学生。

  全面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良好的互动。

  2、用心专研教材。

  教师要把教材吃透,才能站在知识的至高点,才能够很好的引领课堂。

  3、设计教学模块。

  改变原来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的互动,为学生的活动留出时间,甚至有时可以设计多个教学模块。

  二、上课是关键。

  1、课上关注学生。

  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爱,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学习,从而享受学习这个快乐的过程。

  2、注重知识的启发。

  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数学,靠灌是灌不出来的。

  4、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分层教学。

  有效课堂管理的理念要求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其次,关心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状况;第三、关注管理的效益,这种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行为结果与过程的变量;第四、关注策略的使用,策略是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新课程为依据,在课堂上力达高效,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读书随笔11

  近日读了《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孩子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孩子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孩子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孩子,就会激励起孩子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孩子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孩子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孩子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孩子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孩子》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唯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孩子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孩子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孩子,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孩子,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孩子、相信孩子,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孩子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教师的读书随笔12

  《给教师的建议》是杜殿坤先生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翻译而成,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内容全面而又清晰。

  这本书是将原书的两册合并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它囊括了学生与教师、上课与下课、劳动与学习、时间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它又将这些内容用一百个小标题分别标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相互割裂而又有机统一。比如说,它的第2条建议谈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结尾时它指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紧接着,它的第3条建议就谈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就这样,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独立性,把一本厚书变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让读者倍感轻松。

  第二,见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理论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这本书与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理论分析十分精辟,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动的实际事例揭示出来的,对读者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教之友《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比如说,在第19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问题上,它根据很多教师要求后进生只读教科书,甚至只背书不思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那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然后,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第三,语言朴实而又生动。

  追本穷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独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编译下,它同样具有了语言的朴素美。比如说,在第14条建议的开头这样写“民间教育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试问,这么朴实的词语,这么经典的比喻,我们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见到呢?再比如说,在第76条中论述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这样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发展……”类似深入浅出的文字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极便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师学习,又如和同事交流,轻松而又愉快。

教师的读书随笔13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去讲太高深的知识孩子云里雾里,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启蒙阶段教师传递知识的准确性,每一个读音、用词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学生,我觉得这更考验教师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日常说话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问题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读书随笔14

  纪伯伦曾说过“荣誉是热情站在阳光中的影子,花根是鄙弃荣名的花朵”。我想这句话送给朱永新先生一定是最合适不过。他是全国人大会委员,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是苏州大学博导,但他却一再说自己是一个力图不让孩子掉队的老师。初听他的名,缘于他连续11年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敬仰他的人,却因有幸拜读他的《教育之旅——教育的承诺》。

  翻阅书籍,会发现全书以一种访谈的形式展开,记述了朱先生近些年和众多媒体关于教育观点的一些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轻易就能发现,朱永新先生致力于新教育实验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他提倡多角度关注孩子人格的健全与成长。但让我最感同身受的还是他所提倡的“全民阅读”理念。他认为这是新教育实施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他在访谈中提到“一个不善于阅读的民族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绝不会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民族”。朱先生还以犹太人为例,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本书的阅读量。这似乎让这个种族的人才辈出、贡献良多变得不那么匪夷所思。

  而作为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他有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提高表达能力等诸多作用。正如朱先生所说,学校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是必要的乳汁,那课外的阅读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其他营养物质。但现实操作中,我们总会感到荆棘满路。应试的压力、阅读方式的改变、社会观念的不认同等都让孩子读好书的路径看似越来越窄。由此朱先生便提出“全民阅读”理念。由民众的阅读形成一座城乃至范围更广的书香氛围,去吸引那些离书越来越远的人群。例如,他认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阅读,定能形成共同语言,拥有共同生活的密码。他始终坚持,哪怕多一个人爱上阅读,这世界便也多一份书香。

  掩卷沉思,朱先生的理念,我想就现在来看是梦想大于现实的,毕竟太多人认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太多人甚至没有阅读的兴趣。但长此以往,从书香校园影响到书香社会,从推进阅读到撬动中国教育的改造,也并不只有渺茫的希望。低头再看书面上的朱永新先生,我惊讶一个身体力行搞教育改革的人,看起来却温和淳朴、笑声朗朗,我想那一定醉人书香才能浸润出的儒雅气质吧!

教师的读书随笔15

  一、不断更新自己,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网络远程研修班,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充实和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培训老师的指导,使我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使我深的懂得,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多深远的影响。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经验,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更新自己,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我们才能有声有色地履行好职责。

  二、优化教学理念,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是教师对幼儿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三、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老师得到了幼儿的.认可,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会被幼儿悉心接受。老师要得到幼儿的认可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特定的人格魅力,能去理解幼儿,尊重幼儿。我们是与一群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孩子打交道,现在的孩子与人相处时,首先看重的是别人对他的态度,看老师学知识,看老师听道理,如果老师是他内心接纳的那种类型,那么这位老师教的知识和讲的道理他也会积极接纳。这正是我们所盼望的。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幼儿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

  总之,通过聆听专家的谈话,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教育科研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方面都获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充分利用好远程网络研修平台。继续用好网络研修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的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的读书随笔04-26

【荐】教师的读书随笔05-11

【精】教师的读书随笔05-11

教师读书随笔范文12-10

教师名著读书随笔05-08

初中教师的读书随笔02-25

教师初中读书随笔12-28

教师的读书随笔范文03-28

【热】教师的读书随笔05-11

教师的读书随笔【推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