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教学随笔(集合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老师教学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
最近我们班刚刚学习了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第17课《可贵的沉默》,课文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讲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兴奋地谈论着自己是怎样过生日的,可面对老师询问父母的生日时全班同学沉默了。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学会了回报父母的爱。
为了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走入课文,我课前设计了一个小调查,让孩子们填写自己的生日,父母怎么为自己过的,父母的生日,我怎样为父母过的,调差结果比我想象中的乐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给父母过生日,我心中暗自想:我们的孩子还是很有心的。我翻开孩子们的调查表,孩子们在父母生日那天做了很多事情买礼物、做家务、作贺卡可看完之后,我总觉得孩子们的调差表中少点什么。
我和孩子们交流起来:给父母过生日的同学,我很想知道你们过生日时的场景?
孩子们很天真,仰起烂漫的笑脸回答我:
当时我心里很高兴,因为妈妈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话显然不是来自生活的,生活中的母女怎么会如此假惺惺的客套。
我爸爸让我给妈妈过生日,我就给妈妈做了张贺卡,哦?但愿是我听错了,怎么有种有点完成任务的语气?
老师,不是我不给父母过生日,而是我没有钱给爸爸妈妈过生日,他们平时不给我钱。班里有了几句应和,天啊,再说下去会不会出现声讨的局面。
孩子为什么会有一颗这样漠然的心呢?现在的家里把孩子当成掌中宝眼中珠,他们从一生下来就被爱包围着。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内心深处就缺乏一份感恩的心情,我想要教会孩子们真正在自己生活中感受爱。
在课堂上,我尽量重现课文场景,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那份沉默,在音乐朗诵的渲染下,我出示了两张小照片,很熟悉最普通的`画面,孩子骑在父亲肩上快活地放风筝,母亲用倾斜的小伞给孩子遮荫凉。孩子们在音乐中回忆起了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点滴关爱,有的同学已经潸然泪下,当有的同学啜泣着诉说自己生病时父母的焦急;大雨中妈妈打伞在外面等着他回家;妈妈每年都给自己买新衣服,可遇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去看过两次,还是没舍得买;自己平时的任性都会被爸爸妈妈原谅,自己却从不允许父母进他的房间在音乐声中,我听着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倾诉,几乎很难抑制住自己的眼泪,我和学生们都在一种沉默中,不想说话,也说不出话,只能深深地去回忆被我们忽略掉的来自父母的爱
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向我说:老师。我以前怎么没感到父母这么爱我呢,我再也不任性了,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有的孩子说:我现在才觉得这篇课文这么感人呢?真愿意读。我和孩子们的谈话一直到上课铃响起。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已经学会了感受爱,爱不仅仅来自父母,只要你会感受,来自老师、同学、朋友的,来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的爱其实很简单,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个微笑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感受到爱了,老师也希望你们学会回报爱!
我想: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一片可贵的沉默,真正地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那更为珍贵的东西。
最近两天,我也生活在一种美好的氛围里:在学生的口袋书中,我让孩子们记下我愿意为你做任何对你有帮助的事情,因为你是我挚爱的学生。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及时喝水,送学生回家,看着学生们亲昵的在你身边,我觉得付出爱是那么快乐的事情。
更让我有满足感的是,学生的心越发柔软了,当同学表现让我不满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你能为老师做点事情吗?
今天我在研究《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们都在思考怎样创设情景,怎样变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所说,所做,所想。
在想得头都疼了的时候,我就在回忆自己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的情形,是啊,我们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感动过呢?如果没有,就不要对学生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怎么能被一个没有心的老师打动呢?如果有,那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有谁给我们创设情景让我们感动的呢?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曾经变换角色的感知过人物吗?我们如果被这么多问题和花样萦绕着的话,可能连文章讲的什么都搞不清了,无论是文章,还是我们的思绪都是一气呵成的,最自然的。如果很多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说出老师期待的答案的话,表面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空着一颗心来,空着一颗心走,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在语文中得到享受啊!还不如扔下那些提问,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去读文章呢,或许,孩子在朗读中能感悟到更多真心的感受。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2
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如“宽”字下边本该“见”而非“贝”字,又如“拔”和“拨”字,学生总是分不清是“拨打”还是“拔打”,“拔河”还是“拨河”。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又如,对打比方的造句,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3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是反思整个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有时会发觉语文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4
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这难忘的每一个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每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的确如果学生感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在本组的`每一课我都力争创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比如,在课文《酸的和甜的》中,课前交流时,我们玩“你演我们猜”的游戏。接着又根据几幅图片认识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词语。识字中,学生认识葡萄园里的生字朋友,请出捉迷藏的词朋友,于游戏中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在指导朗读时,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表演,他们进入了角色,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自悟道理。布置开放型作业时,我激趣引入:“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吧!除了给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二、在朗读中指导,以读为本,使学生积累语言。
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展示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三、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叶澜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课,应当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们都活了,整个课堂洋溢着一种很热烈的氛围。孩子们大胆地说,大胆地演,充满着一种激情。所以我感觉到,我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感受到快乐。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
1、因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他的思维,他的表达都是各有各的特点。特别是,有些问题提出去后,孩子们应该要这样答,可是他偏偏就不这样答,这时候怎么办?我想,这时候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引导。在这种等待当中,慢慢的引导孩子,使得在这堂课当中体现一种生成性,使孩子,由原来的说得不好到说得好,由原来的理解得不深到后来的理解得到位,那么我想,课堂上就是要体现这样的一种生成性。而这一点正是我所欠缺的。
2、感觉到在课堂上,有一些地方,该放手的,让孩子大胆的来提问,大胆的来辩论,像这样的一些地方,自己感觉好象还放的不是很开,老是有一种,希望能够把孩子抓住,或者说课堂的结果能给抓住。希望这个课能够上得比较完美,然后也不拖堂,时间到了,我这个课就上完了还是多多少少有受这样一种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尽量的避免这样的一种约束,让自己的课堂更开放,更充满人文化的生命活力。
我想我们对一堂课来说,我们可以追求他成功。所谓的成功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生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是,不能追求完美。因为完美,实际上他是不可预期的。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5
语文实践性很强,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觉得结合具体文本精心设计一些学生体验性活动,让其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教学效果更好,下面就此略谈几点做法:
一、回忆往事,重新体验。
小语文本中有不少细节令人动情,比如“泪水”、“掌声”、“赞叹”,甚至富有哲理的“话语”等等,就此可引导学生对亲身经历的回忆,让学生重新体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样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和《爱之链》“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时,教者可扣紧这儿的“泪水”巧妙地设计:“同学们,你流过泪吗?先回想一下,再说说你当时流泪的情形,想想为什么事流泪,那时你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泪水”有悲欢离合之分,也有酸甜苦辣之分,而文中这两处的“泪水”却不同寻常,两者同样具有感激之情,不同的是前者悲愤,后者欣慰。再如《鞋匠的儿子》中“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詹天佑》中“许多到中国来的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以及《轮椅上的霍金》中“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中“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等文本,同样是让学生重新体验的优质资源。教者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课堂表演,身临其境。
小语文本中还有许多鲜活资源,如“对话”、连续的“动作”等等,教者可加工整理改编成剧本或直接使用,而后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并配合适的音乐,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在演出提升了认识和感悟。比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埃斯内尔和学生为肖邦送行时的“叮嘱”和“送礼”的细节,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道具“银杯和泥土”,然后组织学生自选角色,组内搭档,全班交流演出,学生在深情的表演中体验着依依不舍的浓浓师生情谊和爱国热情。
又如学习《负荆请罪》时,教者让每个小组每个组员,有感情地读通全文,揣摩“廉颇、蔺相如、韩勃”三人物的不同个性和心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课后排练,课上汇演。学生演出时入情入境,用自己的声态、体态、神态、动态再现当时“蔺相如宽容大度、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的大人风度,廉颇狭小的嫉妒心胸、知错就改的形象,以及门客韩勃疑惑不解、若有所悟的神情”。
再如学习《船长》一文中简短有力的对话,可让小组在表演朗读中体验“险情危急”,抢险刻不容缓,从而领会饱经风霜的`船长:遇难不慌,机智果断;忠于职守,履行人道,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还可以根据古诗《示儿》和《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本,改编成小剧本后,让小组每个学生都演一演,诗人的心思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对于小语课文中的一个微笑,一个姿势,一声安慰等文本,都不容忽视,都值得教者借题发挥。
三、走进社会,释放真情。
课堂是学生语文实践的小舞台,社会则是学生实践的大舞台。课堂锻炼则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阶梯,向人间释放真情的源泉和动力。学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后,学生的心灵深受优秀人物的熏陶,懂得了人生最伟大的价值应当“热爱国家,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同情弱者”。于是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谁是弱者,谁最需要帮助,我们应当怎样及时给予无私的帮助?”同学们畅所欲言。接着教者就布置学生按照各自的方法,可以个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我们所生活的社区,看看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你说的那种对象,真心诚意地持续关心下去,你一定会感到无限快乐。让我们把爱洒向人间,让真情盛放社会,学生在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自然会达到很高的精神世界。
其实,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到每篇文章,小到每个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每一位国文老师反复研读、仔细推敲,这都是生成“体验活动”的上好资源。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6
语文老师要学学“留白”艺术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高处似起农舍炊烟,远处似听风中林涛……观画者在观画,也在创作,是观者和画者在共同创造画作的美。所以画界有论:“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留白”是何等重要。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曲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讲教学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用现在的时髦话讲,更多地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
语文课上,我们总习惯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讲解的十分具体,分析的十分透彻,甚至编出若干习题,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硬把作品压榨成流汁灌给学生。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之露,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所以有时辛辛苦苦整出一个实化的课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价值,一目而了然:啊,原来不过如此。我站在实实在在的岳阳楼上,总也感受不到“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更无“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乐。我游了桃花源,硬是寻不见“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加上沿途小贩不停的.叫卖声扰耳,一点身居“世外”的感觉都没有,我直呼上当,发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作者并没有弄假。常言道,风景美如画,无疑画比景美。又言道,画出诗意,自然说的是诗意比画更有神韵,景随情生,无情则无景,你不走进陶渊明,自然寻不见世外桃园,这只能自己读作品去品味,哪能由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语文老师不妨学学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不要堵塞了学生再创造的思路。
少着墨,多留白,语文教学一定“意造景生”,变得妙不可言。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7
因为喜欢教学工作之余喜欢看点闲书,有时心动手痒也会写点小文章来自娱自乐。所以我有时认为自己是适合一名语文教师的。可是,自从前不久看了一篇题为“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问题——在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的文章后,我便一点也不敢再有这样自以为是的自信。我从书中摘抄了以下最喜欢的几句话:“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对于语言表达的敏锐的规范感,对准确、妥帖、简练的语言的瞬间感觉与判断。”“所谓规范意识,就是无论写字、遣词、造句、使用标点,都要讲规范;另一方面,就是对错别字,对乱点标点,对不规范的用词、病句,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即所谓“瞬间感觉和判断”,不假思索就作出近乎本能的反应。”这是文中最让我为之感动的一个小细节,作为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在谈到自己时,这样写道:“……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见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病句,就看得不顺眼,心里别扭,恨不得马上就像改作文那样提笔把它改过来,这就是语文老师的职业习惯。说难听点,这是职业病;说好听点,这是职业责任感。”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以上的文字让我读了不由为之心动。[]凭着多年来对文字一种本能的敏感,我认为,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句话,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并经过仔细推敲是无法写出来的。我反复品读这些简洁而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字,想到自己身为语文老师却如此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实在羞愧不已。在这样的阅读思考中,我告诉自己:从现在起,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忽略教育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以上的阅读使我不由回想起了不久前听课时的一个小细节。一个年轻的男老师在执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将“锲而不舍”的“锲”读成了“qì”音时,教师立即给予纠正,不过,令我们奇怪的是,没过多久,该老师在读到这个词时自己却又把它读成了“qì”。所以在评课研讨的时候,大家纷纷又提到了这一点。在评课,我向大家坦诚自己其实也闹过几次这样的'“笑话”,虽然平时上课借助课本,临时纠正了自己和学生原来没读准的字音,但是,因为平常没怎么在意去改正它,所以过后很快又读成自己原来一直习惯的错误的读音。然而,评课归评课,我并没有把这样一个不值一提的小细节放在心上,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日常言语表达中也并不怎样在乎音准这一方面。
读书会使人的目光变得更敏锐、更善于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是一直以来读书带给我的一大收获。关于这一点,我想以最近发生在我课堂上的一个小细节为例来谈。上一周的一节复习课上,上课时,我让全班同学一齐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学弈》。学生将“使弈秋诲二人弈”一句中的“诲”读成“huǐ”。可是我一时无法确定他们是否读对,所以当即查了字典,然后马上纠正他们的读音,在给学生纠正读音之后,我怀着真诚的态度向学生表示自己的自责和惭愧。因为这在当时的我看来真是一件应该感到脸红的事,虽然是上学期刚教过的课文,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竟然没能对学生这个错误的读音作出“瞬间感应”。这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下课后我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自己的反思。上学期教过的课文,学生竟然全体读错,这难道不是作为语文老师的失职吗(我不认为这是故意小题大作)?于是我在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回想起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将“诲人不倦”中的“诲”读成“huǐ”音,此外还有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是:自己平时不怎么在意纠正自己不会读或读错的字音。所以不管当时在教这篇课文时自己是否有读正确并纠正学生的音准都已不再重要。由这个小细节中我突然又想到了最近复习时发现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教学生整理复习各个语文知识点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拼音这一部分掌握得不太好,可我却一直苦于找不到问题所在。此刻通过这一个小细节的反思,我竟意外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原来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写完这一句,紧接着我脑海里迸出一句:什么样的老师便只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老师怎样的素质、习惯决定了学生的素质、习惯。以后如何才能使自己避免再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我想解决的办法就是:首先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规范意识和感应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最后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们真的愿意静下心来多点读书、多尝试、多思考,每天就会不断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在等着我们,使我们在琐碎繁忙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思考、创新带来的充实与乐趣!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8
一轮学生带到毕业,真的有点淡淡的不舍。又开始教一年级了,拿到班里学生的资料,马上看了起来,我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在我看来这一点很重要。一看到“晓阳”的名字,便印象深刻,晓阳姓李,妈妈和我一样也姓邵,而且名字和我儿子只有一字之差。真巧啊!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是开学前的亲子活动,我们在学校的门厅迎接着孩子的到来。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个个都很可爱,我要尽快把名字和每张小脸对上号。一个瘦瘦的小不点闯进了我的视线,他几乎是拽着妈妈走进学校的,满脸的兴奋,看到我大声地喊:“老师好!”看来对学校生活很期待,这是个好的开始。我问:“欢迎你,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师好,我叫李晓阳。”孩子很有礼貌,说话声音很响亮,看来幼儿园教育的非常好!妈妈在一边,一直脸上带着微笑,满意地看着儿子。“哦,我知道了,你妈妈姓邵吧,和老师一样,你一定记的住怎么称呼我。”“恩,邵老师好!”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妈妈和小家伙默契地相对一笑,然而又对我刚才的言语有点奇怪。小家伙拉着妈妈的手,向二楼教室走去,一边走,一边问:“妈妈,老师怎么知道你姓邵啊。”“老师很了不起啊,她还知道晓阳很想上学,要做好孩子呢。”
上午的活动很精彩,每个孩子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丙烯颜料在T恤上,合作完成一套亲子装,完成后,我们要把自己的作品穿在身上,上台秀一秀。我忙着组织大家,兼职摄影师,不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晓阳。
不过他已经有点与众不同了,照片里那个扭过头去的孩子就是晓阳。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9
真的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于是,很多老师奉这句话为圣旨,把它理解为想怎样解读就怎样解读。当然,这一舶来名言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不谋而和,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个极其软弱的人,也是一个英雄的复仇者。莎士比亚有意造成一种“清醒与疯狂、伪装与真实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显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读者自然会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认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负复仇重担而又踌躇,是由于他本身软弱的关系;魏尔德尔认为哈姆雷特的踌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麦王子的软弱性上,而是客观情势妨碍了实现复仇的计划;弗洛伊德则认为恋母情结是哈姆雷特久而未决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个诡计多端、残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其结果只会是把学生引入歧途。
还是以上述这两篇课文为例,还真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学生说:“白骨精虽然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对于这样的理解,老师不是加以否定,还称赞地说道:“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同样的故事也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上演。在课堂上,正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进行批判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觉得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这样脱离文本实际的解读,老师的评价是:“你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的理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学生的理解可以原谅,那么老师的附和却让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为了和母亲一起分享唐僧肉,这种“孝”是我们生活中所倡导的'吗?狐狸的“聪明”则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聪明”是为人们所不耻的。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残害无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师一定要这样去引导,学生可能会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东西与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聪明”就是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好像走入一个误区,解读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是大家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到底是谁?不管我们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终只有一个。他就是那个为父复仇的王子,他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这个谁也无法改变。而我们所读出的“一千个”也都是从这“一个”中发散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哈姆雷特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必须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的。能够多元解读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牵强附会,脱离实际。作为教师,当学生理解出多个“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们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也要细加分析,这个“哈姆雷特”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书中写到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穿得很好;爷爷白天在大厨房地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说明爷爷过得很好。”他的这一番言论,令我始料不及。细细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契诃夫是要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沙皇统治下,城乡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分析出爷爷过得很好,岂不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为了尊重学生,我们有马上反驳,而是对全班学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那位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们从任何文本中读出的“哈姆雷特”都离不开文本的主旨,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主旨,一味地标新立异,其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归根到底还是“哈姆雷特”,永远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成不了罗琳笔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读文本,方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准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准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堂里寻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0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行字,或从某些书上抄几句。有的学生写的话咋一看还不错,书写工整且有一定篇幅,但只要仔细一看,问题就出来了,文不成句,前言不搭后语。关于写话教学,我在教学中认真摸索,认为写话教学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阅读、说话,加强积累;再次是加强指导与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同步作文,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红领巾报、故事会、童话系列、优秀作文、连环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专门准备一个收集好词佳句的笔记本,每周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为写话打好基础。
二、重视说话训练
除了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外,利用活动课,朝会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朝会时间除了教师必须讲的事情外,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说自己看课外书有何收获,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闻……先小组交流,讲给同伴听,再推荐几个在班上讲。对胆小的同学,先让他们在自己座位上讲,逐渐到讲台前面向大家讲。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地方,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使学生从不敢说———能说———乐说———会说,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得到了锻炼,从而为写话打下基础。
三、写话从最简单入手,循序渐进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坚持写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例如:今天受到了批评,要写出为什么受到批评,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老师冤枉了你,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来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如看了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后,将你心目中的英雄写出来,写出你为什么敬佩他。
(3)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春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
四、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对学生的评语一般不用A、B、C或优、良、中、差这些字眼。在对日记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先是学生自评,再是同桌互评,找出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写得好的地方,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再交给老师评。为了鼓励学生,采用了积分制,完成一篇记多少分,写得好的再加多少分,一周公布一次,对积分高的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日记或写话作业后经常用到这样的评语:“从你写的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老师很欣赏你写花的颜色的这一段,如果在最后写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这将将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发现你进步非常快,再努点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你写的这段话,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然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方法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将在今后工作继续努力探索。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1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同一道不可缺少“作料”。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行为的赞美、感叹、一句体贴的话语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影响;而学生的这种情绪又可以作用于教师。从而产生情感作用,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
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种姿态,学生都能够心领神会,从中得到暗示,得到温暖和鼓励,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也能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异常表现。如,面部表情、语言表述、举止行为等,较好地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果教师善于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轻率地判断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因而采取不闻不问、厌恶、挖苦、嘲讽甚至体罚的手段对待他们,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对教师抱有成见痛恨老师,或是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显得紧张,而且相互对立的情绪也会日益恶化。
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于不断交流,才能使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融洽,才会达到感情共鸣,使感情不断地升华。
一个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的教师,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情感,就无法叩开学生的心扉,就难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说,教育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成功教育。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2
每当和孩子在一齐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亲亲您吧?”“好啊!”这是我给予孩子开心的回答,然后他们就会在我的脸颊上亲一下,我明白,此时的我和孩子们的情绪一样,都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打扫卫生,几个孩子在我旁边说:“老师,我亲亲你吧。”我说:“老师此刻忙,等有时间了,再让你亲,好不好?”那一瞬间,我看到笑容从她的脸上慢慢的消失了,我的心里也不由得阴霾起来。
或许孩子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变化十分快,没过几分钟,她又对我说:“老师,我亲亲你吧。”这一次,我没有拒绝,而是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让她亲了一下,没想到这小家伙亲完我后笑着跑开了,而且还对其他小朋友说:“刚才我亲老师了,老师喜欢我。”我噗嗤一声笑了,原先满足孩子的心愿,他们竟是那么的高兴。
都说孩子是上帝牵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体验他们的快乐是幸福的,我想没有任何一样的东西能代替孩子们天真无暇的笑容的,我的快乐将与孩子同在。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3
今天,本来没有想举行背诵比赛。虽然让孩子们背诵一些经典文章,一直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有时也甚是矛盾,不愿意让孩子们感觉死记硬背的痛苦。但语言的学习,或者其他各科的学习,没有一些牢固记忆的东西,想融会贯通,掌握其中门道,是万万不行的。
我多年学习英语,深感其中门道。熟读成诵,对于语言学习,是不二法门。也觉得古人学习语言,先背后讲还是有些道理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犹记得上学期举行的背诵大赛,在学期结束,我们进行了全本书的比赛。进行了四节课的时候,改变了方式,让参与过的孩子,检查未参与的孩子。很多孩子没有登台背诵,失去了锻炼自己胆量的机会。
数学老师有事,今天成了我的包班。而上午恰巧我前两节必须去办事,如何解决空班问题,还得让孩子们有事可做。虽然孩子们慢慢养成了,如果老师不在,他们会安安静静在教室读书,练字,或者写日记。我还是不放心,上学期举行这样的活动,也是用了一天。我突然想到,给孩子们两节复习背诵时间,来一次比赛。发通知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
周一上午前两节数学课上成语文早读课,内容是复习背诵一课到《晏子使楚》所有课文。我们将在后两节举行开学来第一次的背诵大赛,并对优胜者发奖鼓励!全员参与,都要登台背诵。锻炼自己的胆量,让自己更自信!
然后又给班长通知:
佳诺妈妈:
明天上午前两节数学课,赵老师生病不能到校,我也有些事不能及时赶到。让佳诺到校后,通知孩子们,上两节按照家长群的通知进行早读课,后两节我们举行背诵大赛。并让他负责班内秩序!谢谢!
我想改变上次的做法,一定让每个孩子登台锻炼胆量和心理素质,主动优先带动,让大家有信心参与。让准备充分的孩子带头,其他孩子可以再次准备。李龙威负责记录,他主动第一个背诵。他确实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背诵的内容多,还很是流利。我感觉这次背诵比赛一定比上次更好,虽然是突击比赛。但平时要求背诵的课文还是抓得很紧,也有好多孩子主动背诵。其中就有李龙威,他对于背书,也许是听从了我的建议,也许他很有兴趣。但高潮无疑是我们的白马王子,人见人爱的白金豪。秒杀我们大家,让我们一下子成了他的超级粉丝。我情不自禁的为他录像,同学们被他的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入情入景的朗诵,带入了一个文学的境界。跟随他,进入了联想的世界。他每次的日记,几乎都是千字以上,生活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原来是有如此活水的缘故。这脑子里可是有雄兵百万,任意他的调遣啊。我不由得为他竖起大拇指,真的很棒。李璐鑫在班里更是以内容多而著称,看看时间,上午没有敢让他背诵,我打算下午让他开头。他的手估计举得都酸了。争取背诵的孩子,手都舍不得放下,一边听讲台上的背诵,一边手举着,还在上面的背完,老师给他机会。
下午李璐鑫果然用了一节课才把自己的背诵内容,给他大家展示完。让大家惊叹不已,这是不是人脑子。恐怕真的是特殊结构,竟然有如此的记忆力。上周四的读书交流会,他竟然讲了一节课,这背诵又是一节课。让人无语,让登台三十秒下台的情何以堪啊。与他能抗衡的就是王冀威了。就是声音还需要提高几度,若是能吸收昔日同桌白金豪的优点,那可是好上加好。他的准备充足,让大家眼睛一亮。 女孩子们还是胆量不大,没有举手争取的。但是最终还得登台,为了落实人人参与,人人锻炼,做老师还得逼一把。她们每个人还是登台参与,其中王盼盼得到了她们当中最好的成绩。几个没有机会登台的男孩子,也第一次到讲台上给大家背书,这体验也许让他们终生难忘。有了第一次,我想他们会在未来争取更多的表现机会。 全班无一人不登台背诵,看到的是他们更多地从容,不再像以前登台,内心慌张,表情紧张。发出的声音,透出一种自信的感觉,没有了颤音。我相信通过这样的锻炼,会让孩子们练就当众讲话的胆量,通过课文的背诵积累,让他们将来获得能说会写的生活能力。我将在多读,多写,多背,这三个方面努力引导孩子们,让他们感受的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4
关于如何辅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我认为要从总体上把握小学生写作文,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二、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三、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四、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乌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写作文常犯的简单错误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
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作文,那可就惨了。
几个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叙述文最易掌握
窍门:先不要考虑、担忧字数,一口气把一个人(例如我敬爱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难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达到文字通顺就可及格;如在内容及技巧上下功夫,还可拿高分。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抓不到重点、词汇不够、题材不够、联想力差等。应多加练习。
家长的鼓励很重要,并且要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作文”,那么学作文的过程,必能胜任愉快。
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
不少学生反映,对写作文很苦恼。有的同学说:“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常常两节课时间都过去了,还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下面这篇文章对这些同学或许会有帮助。
我是去年9月份进入中学大门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写作文,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几乎没写过一篇像样的作文。我们这儿升中学不考试,假如要考试的话,我想就凭写作文这一条,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
上了中学以后,我仍然不会写作文,是语文老师给讲的一个故事启发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作文来。老师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
我的情况与这位同学太相似了,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呢?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我决定缩短周期,也先从写一句话练起,然后写两句、三句……过了一段时间,我的作文已经逐渐成“篇”了,或者说,已经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样子。
记得我写的第一句话是:“从今天起我要学习写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这句话的后头加了一句话:“我相信我能写好。”说来也怪,似乎每次写都有一句话,后来就不再只多写一句了,有了更多的话要写。我发现,一篇作文也就是六七十句话,把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写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老师很惊奇我的进步,许多和我一样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向我讨教作文经验,我说:“先从写一句话开始,这就是经验。”
今年5月份,我的一篇习作被校文学社采用,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觉得自己与去年相比,有了一个大变化,我也能成为一块写作文的料。
可见,要学好作文,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定需要平时的积累。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5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今日午时在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的叫着:“老师,你看何处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着,但是他们已跑的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的说“嗨,真惋惜没有捉到它。”我庆幸蝴蝶没有被捉到。我把孩子们社团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姑且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掩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可见老师的RAND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指导,对造就幼儿观察潜力、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着必须的催化剂的作用。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3-30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9-25
小学的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3-14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随笔03-14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精选15篇)05-18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4篇03-31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5篇03-30
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5篇)05-11
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03-13
教师语文教学随笔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