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9 00:07:37 音乐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5—6—|5— — — —|

  练习长音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5—6—|7— — — —|

  Wu(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1)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

  (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象呢?(生:人走远了,叮咚声渐渐远去了……)

  三、教学歌曲,深入体验

  1、课件播放《山谷静悄悄》,学生欣赏全曲

  师:刚刚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山谷上面云雾的飘荡,现在我们就到音乐中去领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赏全曲)这首歌就叫《山谷静悄悄》,你感觉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的)

  2、教师范唱,学生默唱并想象

  这么美的歌,我也想来唱一唱!在我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在心里默唱,认真听这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对学生说出的答案给予评价)

  师:山谷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景色?我们再来听一下刚刚大家说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播放歌曲前三段并出示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前三段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词)

  师:“什么在飘飘?”

  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师:“什么在闪耀?”

  生:“紫杜鹃,红梅花。”

  师:“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对歌:你们来唱每一段的问句,我来唱答句,试一下!(师注意引导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

  (3)互换角色,生来问师来答!(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4)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美美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4、指导学唱第四段并进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学生欣赏

  师: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又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地质队叔叔)说说地质队叔叔师干什么的?

  (2)解决难点: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师:地质队叔叔们啊可是大自然的音乐师,他们敲击出的“叮咚”声可是有节奏的!你们听!(课件出示条幅谱,范唱)(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师:我们来看旋律中多次出现了什么符号?(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们先来把这条节奏读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们读“空”(标出节拍数字,给一小节速度,慢速的读节奏)

  师: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在心里空出来!(给一小节速度慢速读节奏,用划拍解决长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难点或用一个动作解决八分休止符)

  师: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认识么?(师点个别音符)我们一起来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空出来。(琴慢速左手无伴奏)

  (3)唱唱“叮咚”乐句

  师:想想地质队叔叔用铁锤敲击岩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声音告诉我。(学生唱)师:地质队的叔叔们一边敲击着岩石一边走向远方了,你们再来唱唱!(师伴奏时运用肢体语言含胸表示渐弱,琴声由大到小)

  师:你们是怎样用声音表现出来的?想想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哪个记号来表示?我们再来唱一遍!

  (4)完整演唱第四段

  师:我来唱歌词你们来唱“叮咚”(交换角色再唱)

  师:地质队叔叔的出现啊,彻底打破了山谷的寂静,使山谷变得更加有生机了!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声音和表情!(播放课件伴奏)(课堂调控:看到山谷中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和声音来演唱呢?用歌声告诉我。结尾时的渐弱记号你们表现出来了么?)

  师:还记得我们模仿云雾的声音吗?(出示课件二声部)来复习一下。(先分别指导男生,女生,再二声部一起,琴声要弱,达到要求后再唱)师:下面就把它加到歌曲的前面作为引子,用你们的声音把听课的老师们带进这个美丽的大山谷中吧!准备好了吗?(课件伴奏)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1、处理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静”!(梳理一下这首歌的内容,让学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师唱,请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起伏没有。歌曲第一部分“静悄悄”;地质队叔叔来了之后“叮咚”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后来地质队叔叔走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学生唱)

  2、乐器演奏,再次表现歌曲

  师:泉水的叮咚声出现了几次?(谱子)三次的感觉一样吗?让你用打击乐来表示,你会选择什么乐器?(学生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分组用乐器演奏歌曲)

  3、课件演示,歌词填空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雾,烟,高。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紫,红,俏。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小,小,跳。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4、音乐接龙:指名上台领唱,其他同学接唱(根据歌曲内容,问什么答什么)

  5、回声唱法:一部分同学唱歌,其他同学做回声,对最后一行的声音做回声处理

  五、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师:美妙的声音,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长大后,也能象地质队叔叔一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学生在课件伴奏中乘火车出活动室)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山谷的优美景色,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感受音乐中幽静的感觉,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能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准确演唱休止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其中的优美意境。

  【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以及休止符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表现山谷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

  (生: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有地质队叔叔等,静悄悄的感觉)

  2.顺势导入本课。(那我们就一起到静悄悄的山谷中去感受一下。)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愉悦,优美的感觉)

  2.教师提出问题:歌曲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两个部分:A段+间奏+B段)

  3.结合歌词内容,说一说每个部分表现了什么内容呢?(第一部分描写了山谷景色,第二部分描绘了地质队的.叔叔工作的场景。)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弹奏钢琴,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来唱一唱这首歌曲,认识感受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师:这首歌中的旋律起伏是怎样的?在音乐中用两个力度记号来表示:渐强和渐弱)(pp,p,mp)

  (1)教师提问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是有这些力度变化的?并用火车路过的情景,用“WU”来哼鸣模仿强弱,同时做发声练习(钟声-拍手)

  (2)用钢琴表现12345671渐强渐弱

  2.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那些地方体现了山谷的幽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注意休止符的演唱。

  3.歌曲的最后一句“叮咚叮咚”时出现顿音记号。

  (1)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小铁锤“叮咚叮咚”的音响效果,做出鼓励性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顿音记号的用法,并做示范展示两组旋律,学生辨别哪个包含顿音记号,并提示学生注意间奏和歌曲的衔接,跟琴反复演唱。

  4.完整表现演唱歌曲。

  (1)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一组演唱A段,二组演唱B段。

  (2)在唱歌的同时注意模仿小铁锤的叮咚声。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创设情境:山谷中分来了几只布谷鸟,他们唱着优美的歌,为山谷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请大家分组合作,尝试表现布谷鸟的歌声。

  (1)教师示范布谷鸟的叫声,学生模仿。

  (2)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出更多种的布谷鸟的叫声。

  2.结合本科所学的歌曲,为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可以是人声,也可以用乐器。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听的歌曲,感受了山谷的美丽景色)

  2.课下找一找其他表现优美景色的歌曲,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和欣赏大山图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绪,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

  b、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用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标:

  a、唱准歌曲中的(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

  本课我主要运用的是体验、模仿、合作的方法。这些方法我将具体的在教学过程中做详细的讲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难点:

  1、歌曲中泉水声的力度记号

  2、节奏: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的山谷叮咚叫

  设计思路:

  本课以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为基石,以唱歌为主线,于体验、感受、演唱为一体的歌曲教学课。课中通过生动的视觉感官(情景创设)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在丰富的想象、感悟中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同时把相关知识技能巧妙融合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演唱中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0×0×-”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绘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四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寂静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丰富的想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在节奏上一般不会有太多问题。但对于一些歌曲中音符时值较长的情况,学生容易唱不够时值。在歌曲中,出现了好几处时值较长的音符,这应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方法

  1、情景法2、实践法3、合作法4、听唱法

  教具:钢琴课件沙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山谷美景

  师:欢迎进入音乐世界,来到奇妙的山谷。(看课件,欣赏山谷美景)请仔细看,认真听。(加山谷静悄悄伴奏)

  2、谈话

  问: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声

  师:在这美丽的山谷里,老师都忍不住想对山谷喊一声:喂,山谷你好吗?(手势)

  师:这时,你还会听到什么?

  生:回声。

  师: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来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强弱的力度变化)

  4、回声的规律引出f、p、mp以及pp的强弱记号

  师:那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呢?

  (师用不同的力度记号分别来表示回声不同时段的声音强弱)

  (1)f、p:

  师:在音乐课上,我们对于给强弱专门一个音乐记号,那就是f和p,(幻灯片出示)

  (2)mp、pp:

  师:那么在弱这个力度上又有不同的变化(师模仿不同弱度的回声),我们又把他们分别叫做mp和pp

  (3)渐强和渐弱:

  师:可是我在说话的时候这个力度是从头到尾都不变的吗?还是由什么到什么有变化的?(听师范唱,引出渐强和渐弱符号)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是有这些力度变化的?

  火车路过的的情景,用“WU”来哼鸣模仿强弱,同时做发声练习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声

  三、歌曲教学:

  1导入: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声更是美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山谷静悄悄》你听。

  2、初听录音范唱。

  问: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歌曲:

  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请大家在歌声里寻找答案

  幻灯片出示: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紫杜鹃和红梅花,飞奔而下的溪流,活蹦乱跳的小野兔。

  (2)师用歌声再次提问,生回答

  (3)师生用歌声来问答

  你能用歌声来回答我的问题吗?师生互换

  4、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44页,跟老师按节奏读歌词

  (第一段师带领,二、三段让学生试着自己读)

  5、学习第一部分:

  (1)师:第一段请同学们轻声跟老师一起来唱(双簧游戏)

  (2)师:同学们和老师配合的真默契!那第二段老师想让同学们接唱老师的歌声,准备好喽!看谁的歌声又准又好听?

  (3)师:第一、二段同学们和老师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老师想听听你们自己单独来演唱第三段,同学们准备好哦!(及时纠错)

  5、学习第二部分:

  师:山谷里的景色真实美不胜收,你们听那“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老师范唱第四段

  (小铁锤敲打石头发出的声音)

  6、难点乐句教学

  听难点乐句

  (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声音吗?

  (2)学唱

  师:要学会这个“叮咚”声可不简单呢,请你找找这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跟师找休止符特点,学唱

  (4)用踏步、拍手解决休止符

  (5)p、pp、渐弱记号的演唱

  仔细的听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轻)

  地质队叔叔来了后“叮咚”声响起,变的热闹,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越走越远的感觉)

  7、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师:大家学的这么认真,那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

  8、生有感情的演唱整曲:

  师:前面我们感受过了山谷里的美妙景色,也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现在让我们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完整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歌曲拓展:

  (1)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演唱歌曲,让原本安静美丽的山谷又热闹起来,静悄悄的山谷又产生了什么现象?(回声)

  你能模仿一下吗

  (2)分小组来模仿回声,最后一句让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另一组在空拍时加入回声。

  (3)师:大家做得真棒!现在请你把这些回声运用到歌曲中,加上我们刚才的空拍练习。

  (四)小结

  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听音乐出教室

  师:同学们在这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演唱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在大家动听的歌声里结束这节课。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优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2、通过演唱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提高环保意识。

  3、感受强弱记号,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来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强弱记号的感受和运用。

  2、在演唱歌曲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欢迎进入音乐课堂,今天老师想用一种新的音乐方式与大家进行问好,你们能模仿老师跟老师问好吗?来听听老师的问好声

  4/40同学—/—0你好0//

  师:你们来试试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师—/—0你好0//

  生练习,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座美丽的大山谷,大山谷里有只叫淘淘的小兔子被欺负了,我们一起来帮他看看到底是谁欺负他了

  生:回声

  师:真聪明,那么回声有什么特点呀?

  生:重复了很多次,声音慢慢变轻了

  师:对,回声是把前面的声音重复多次,并且一次比一次轻,声音慢慢变轻了,力度慢慢变弱了,在音乐中这就是渐弱的表现

  师:好,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谷,你们来做一次回声(师生合作回声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学

  (1)学习第一乐段

  师: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里的歌声更是美妙,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今天我们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与老师一起边听边划划旋律线(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请学生回答感受)

  生:活泼、欢快、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今天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今天的山谷是静悄悄的

  师: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东西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能说说看自己认为什么在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吗?(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歌曲里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听教师范唱,请学生回答,学生说出歌词,教师范唱单句)

  师:刚刚老师在唱的时候加了些动作,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做做看,轻轻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动作(播放范唱)

  师:静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学们的动作更加美丽了,但老师希望能热闹一点,我们来给这句加上手鼓试一下(生跟教师练习,师请一位同学来用手鼓伴奏)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老师唱黑色字部分,你们唱红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学继续在唱红色句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师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师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学唱得真快,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风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声音特点,轻轻的,立起来的,手鼓的同学还是继续伴奏,老师与你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学习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别动人,但是山谷里还有更美丽的声音,谁在把鼓敲,你们来听一听(播放范唱)

  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师:对,没错,就是它们,小铁锤的声音是山谷里最动听的,地质队叔叔翻山越岭,经历重重困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到深山里开采矿石资源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丽的风景线,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学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把前面会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师来把小铁锤的声音加上来(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师唱叮咚)

  师:那我们一起把小铁锤的声音学下,伸出你们的手当作三角铁,敲空拍的地方(师敲学生练习一次,请学生敲,师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铁XXXXXXX

  师:地质队叔叔往深山里走,越走越远,那小铁锤的声音会怎么样?声音从近到远,力度上的变化怎么样?我们刚刚学过了的

  生:渐弱,越来越轻

  师:真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力度上变化越来越弱,从弱到很弱渐弱的`过程,所以最后一个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轻的一个音,我们加上三角铁再一起来唱一唱小铁锤有弹跳力,又逐渐渐弱的过程(师伴奏,生演唱)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那请你们跟着伴奏来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乐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两个乐段一起唱

  师:加上地质队叔叔小铁锤的声音我们的山谷更加热闹了,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山谷中来,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注意用山谷特有的声音来演唱,刚才两位伴奏的同学继续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其他同学跟着老师做动作(播放伴奏,师生表演唱)

  三、课堂小结

  师:歌曲山谷里静悄悄的意境,更好地衬托出地质工作者,在深山谷中不辞辛劳地默默工作,为人类造福,大自然赋予我们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色,给予我们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报?对于我们的地球,对于我们的家园,甚至对于我们的学校,大家都可以说说看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能歌伴舞演唱这首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与美丽的山谷说再见!同学们,再见!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推荐]03-29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4篇05-12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合集4篇05-13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通用10篇)06-13

小学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锦集4篇)01-29

山谷静悄悄音乐教案07-19

音乐《山谷静悄悄》评课稿01-13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经典)05-3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