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小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小学1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小学2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B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Bn en in组成的11个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Bn 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来背一下。(指名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9个复韵母有没有记住?(开火车抽读卡片)
过渡:小朋友们的本领У谜婧谩=裉欤颐窃倮囱卤玖臁G胪?们看图。
二、观察语境图,引导看图说话。
1、(投影示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弟弟把遥控器一摁,荧屏映出了什么?(天安门)色彩非常鲜艳。同时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声。编书的叔叔们给这幅图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听录音)想不想学?我们跟着录音机一起来念一遍。
遥控器,摁一摁,荧屏映出天安门,色彩鲜艳音乐美,小朋友越看越开心。
三、揭示课题,学习 前鼻音n。
1、根据语境歌中“摁一摁”的“摁”,“天安门”的“安”,“音乐 美”的“音”就引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前鼻韵母Bn
en in (贴卡片)
2、找共同点,学习 前鼻音 n 。
A 同学们找找这三个韵母都有一个什么字母?(用红笔描出)
B 师:在这里,它不是声母 n ,而是一个前鼻音 n 。这个鼻音 n 怎么发呢?
C教发音方法:我们只要把舌尖顶住上牙床(用手指上牙床),鼻子出气发音。(师示范,学生模仿,个别读)声音是从鼻子前部发出的,我们叫做前鼻音。(开火车读,抽读)
过渡:学会了发前鼻音 n 后,再来学今天的韵母就很容易了。
四、教学 前鼻韵母 Bn en in 。
1、(指图上的`天安门)问:这是什么?
2、出示卡片 Bn,今天 学的前鼻韵母Bn就是读“天安门”的“安”。
3、指导发音。B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师用手先遮住 n,再用手遮住B) 发音时,我们先摆
B的口形,然后把舌尖顶住上牙床发前鼻音 n。(教师用手势演示)
(师示范,领读,开火车读,抽读)
4、学习 en。
A、 按照我们刚才的发音方法,en 先摆什么口形?然后......?
B、 en就是摁遥控器的“摁”的发音。
5、学习 in。
A、学会了Bn en 的发音,你能按我们学习 Bn en 的发音方法,自己来发第三个前鼻韵母吗?
(学生 自己练读,抽读检查)
B、 师:in 就是发“音乐”的“音”。
C 、 你是怎么发这个音的?
6、 说得真好。让我们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一下这三个前鼻韵母。
集体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一个学生抽读3张。
7、小结:刚才同学们读得都不错。我们知道n (单个卡片)单个出现的时候,它是声母n
。它和单韵母一起出现的时候(出示Bn)就不是读 n,而是一个前鼻音 n。我们今天学的三个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音n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前鼻韵母。(抽读,开火车读)
8、小组活动,标四声。
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有许多的苹果,背后写有我们今天学的三个前鼻韵母,你能给它标调吗?
(1)先分工。
(2)再标调。
(3)后练读。
9、游戏:“摘苹果”
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名字 叫“摘苹果”。
师:谁来摘苹果?
生(齐):我来摘苹果。
摘到苹果反过来领读。
五、学习声母和Bn en in 组成 的音节。
过渡:Bn en in是韵母,它和声母在一起就组成了音节。
1、出示书上声母与Bn en in组成的音节。
2、用“找朋友”的游戏认识音节bBn
3、小组自由练读音节。
4、游戏:“坐飞机”
师:“bBn”的飞机在哪里?
生:“bBn”的飞机在这里。
六、读书、写字。
1、今天,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课在书上第45页,请同学 们把书打开,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机来把我们今天教的内容读一下。
2、Bn en in 这三个前鼻韵母怎么写呢?
师范写,学生描红。
七、总结。
今天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前鼻韵 母Bn en in ,还学会了Bn en
in和声母相拼的音节,一些带有介母的音节比较难读,回家要多练习。
教学设计小学3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本提供的具体情境,探索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达到认识理解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创设综合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请同学们集中精神听录音,想一想火车行进时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咔嚓,咔嚓……重复的出现。
同学们,请观察这是什么图片?(出示自然界水循环的动态图片)
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像水一样的不断出现的循环现象?
生举例
师:讲的好,同学说的都对,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其实我们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大家想不想理解数学中的循环问题?
二.自学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循环小数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
现在我们来一组有趣的做题比赛(电脑出示)每组完成一题,看哪个组的同学先完成,每组选一名代表黑板来做
2. 44÷4 1÷3 58.6÷11 3.45÷5
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计算。在算中让他们去感知去体会“无限”与“有限”,“循环”与“不循环”的数学现象。
教师评出冠军组,待学生发现不公平后请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
2.讨论:
①第(2)(3)最难在哪儿?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
②商为什么会重复出现?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导致除不尽的原因是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依次不断出现。那你怎么表示这种情况的商,省略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小数吗?
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总结循环小数的定义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不同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把你的想法可以和同桌或小组人商量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从某一位起”引导学生概括出以上特点。
由学生概括出循环小数定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4.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把你们总结的感念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这个概念默记在心里。
5.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定义判断下面的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1.5353…… 0.19292 8.4666….. 5.314162….. 5.745547…..
(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有自己的写法,请同学把书打到27页,自己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第二种写法比第一种简便
写出板书中的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三).认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看板书中的循环小数,他们小数的位数是怎么样的?
像这样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那么黑板上(1)和(4)中他们的小数位数怎么样? 谁愿意到黑板写出什么是有限小数
(四)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原来数学王国也有循环现象,那就是循环小数,接下来我们继续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四.强化练习,促进内化
1.比较大小
2.把下面的三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3.判断正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循环小数,从你们的姿态、眼神及课堂反应中,老师感觉到这节课同学们听得非常专心,那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反思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上期教学内容,是一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对“循环”、“无限”等过去没有抽象的认识。我就采用学生熟悉的火车声音、自然界水循环这一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这几个难懂的词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比赛谁先求出商,让学生在不公平的“除尽”与“除不尽”的比赛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练习设计配套。用多媒体出示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根据小学生直观━半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附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着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2.44÷4=0.61 例7. 1÷3=0.33……=0.3
例8. 58.6÷11=5.32727……=5.327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小学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教学流程
1.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授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练习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5.作业
向家长介绍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教学设计小学5
垒球投掷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选出班级的领队人,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练习(强调学生的练习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慢跑结束后,进行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检查学生的身体和着妆情况,宣布课的内容。
3、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练习,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活动各关节活动时无固定队型)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点: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垒球,然后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安排其他小组同样把球放在原位。
2、老师讲解提示一到两种的跑跳过垒球的练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游戏,并进行练习尝试。
4、带领学生进行进行徒手投掷练习,体会发力的顺序和挥臂的正确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练习,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差异及时合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
6、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
学生活动:
1、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进行各项跑跳的游戏活动。
2、能够充分进行游戏的创编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3、积极进行投掷练习,并在练习中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为目标。
组织:四列横队和四路纵队
三、总结回顾: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一节课,对课的内容、练习方式和自己的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
教学设计小学6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教学设计小学7
一、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
2.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2. 通过编创旋律,掌握简单的旋律发展技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难点
1. 一字四音“啊”的演唱。
2. 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3.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蕴含的'师生关爱的情怀。
4. 旋律编创的音高走向问题。
四、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说说老师做的感人的事例,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
2.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A. 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感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 讨论后,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段歌词
3. 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歌曲用怎样的声音、力度、速度、旋律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
4. 学唱歌曲:
A. 跟着伴奏学唱歌曲旋律
B.代词入曲
C.说说歌曲两部分旋律的演唱方法:
第一部分:主歌旋律平缓,音区比较低,可用稍慢的声音,稍弱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副歌的第一句旋律比较高,适合用较强的力度演唱,以表达内心的激动。
最后一句,随着旋律级进下行,力度可以逐步减弱,用以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
5.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老师引导学生学用划旋律线的方法来编创有节奏的旋律。
6. 小结。
教学设计小学8
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具有兴奋易扩散的心理特征,并且还有对小动物感兴趣,模仿力强和喜欢童话故事的天性。因此,我在教一年级教材《前滚翻.抢渡大运河》这一课时,编写了适合儿童口味的童话故事《森林运动会》,使教学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音乐的渲染,语言的描述,现场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自觉练习的热情,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掌握动作技巧,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反思: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鸟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着,今天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要开运动会呢,看!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是教师边提示边指导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走进行准备活动:模仿小鸭子走路(下肢运动)、模仿公鸡走路(上肢运动)、模仿矮子走路(下蹲运动)、模仿猫走路(全身运动)、兔跳、青蛙跳(跳跃运动)。同时,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力求语言儿童化,如:“鸭妈妈领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排者整齐的队伍走来了;小猫今天连老鼠都忘了捉也赶来了;公鸡穿着它漂亮的花外衣骄傲地赶来了;小白兔和小青蛙,一路跳了过来,跳跳跳,跳上,跳下,向前,向后,向—前—跳;连童话里的七个小矮人知道消息后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这一情景的设置使学生们乐在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授新课
1、由情景导入课题,宣布前滚翻的教学任务、重点、难点。
“小动物们都来到了草地上,运动会开始了,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前滚翻,比一比谁学的最快?谁团身最紧?谁学得最认真?谁做得最好?并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过程,同时初步学会前滚翻,重点是团身滚动,难点是两臂撑地的力量要平均,用后脑着垫”。
2、让学生知道圆球要在助力下才能滚动后,出示挂图,使学生懂得前滚翻的道理以及动作过程。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前滚翻的要领儿歌:“两脚一同蹬,屈臂快团身,低头紧抱腿,前滚翻成蹲撑”。学生边做边说,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动作要领。
4、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由各组推选1至2名学生参加竞赛,最后选出全班本次练习的一名最佳能手。练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提高动作质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发展个性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的作用。
三、教法多样,环节紧扣
1、有情景导入游戏,宣布游戏方法、规则
“运动会的第二个比赛项目是游戏‘抢渡大运河’,比一比谁的动作正确,谁最遵守游戏规则,五颜六色的小圆圈为陆地,中间为河道,跨时必须跨跳,没有踏中陆地,即算失足落水,必须从头开始,先完成为胜利。”
2、让学生利用前滚翻的练习队形直接进行抢渡大运河游戏,使练习环节得到有机结合。
3、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促使学生产生练习兴趣。因此,我用鸭子队,青蛙队,小猫队分别代替第1、2、3、4组,并用鸭子,兔子,青蛙,小猫的头饰来区分,用彩色粉笔画小圈圈,在这样的意境中做起游戏来,学生的积极性甚高,课堂气氛极其热烈,同学们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
4、从游戏过度到素质练习跳四方,我利用游戏“快快跳起来”的游戏作为过度,学生边做游戏边排列素质练习的队形,既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单纯队形调动,也为素质练习做了准备。
5、结束“森林运动会”之后师生跳起了集体舞《欢乐蹦蹦跳》以庆祝“运动会”的顺利结束,教师讲评下课,形式自然活泼。
四、及时鼓励,情感融洽
喜欢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并得到肯定或是赞扬,更不用说争强好胜的儿童了。当教师对儿童的.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及时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及时肯定,鼓励,都会引起更加积极的反响,而且会越夸越“来劲”,并产生群体效应,因此我在课中发现遵守纪律动作优美,思维活跃的学生马上给予奖励,认真听课星,遵守纪律星,帮助学生星,进步星,智慧星……
整堂课从直接兴趣入手,以情引趣,趣中导悟,使学生在可感知的形象中领悟,在有意识的练习中不断的明晰,强化发展提高。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设计小学9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民族”,认识吗?读一读。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
2、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
3、出示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民族小学在哪儿?这个学校里有哪些民
族的小学生?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5、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6、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生字词读准确没有。(读完学生点评)
7、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刚才小朋友没读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8、分成四个大组分段读课文。
9、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同学们把课文读正确了,你们看:这就是课
文里的生词,你还认识他吗?自由读,齐读。去掉拼音再读词语,同桌读,请小老师教读,乱序齐读。
10、幻灯片出示生字,词语咱们读得很好,离开词语,这些生字你认识吗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1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小结评价:(我们不仅要在课本中识字,也要在生活中识字,这样我们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
12、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同桌交流,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记这些字,指名说。
13、同学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字,这12个字也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这些字在田字格里怎样摆放才会美观、漂亮,自己仔细观察1分钟再说一说。
14、在这12个生字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最难写最复杂,提出来。师指导范写“戴、舞”。
15、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钢笔,在作业纸上把“戴、舞”各写一个。(同学们可要注意,我们才开始写钢笔,一定要仔细认真,)哪些同学认为自己写得漂亮,给大家展示介绍一下。
16、现在请大家继续仔细观察、认真书写剩下的10个字,每个字各写一个。你认为自己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展示给大家看看。
17、小结: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书写,就一定能把生字写得美观漂亮。
18、刚才我们认真书写了生字,先在请大家把生字送回课文,你能读得更好吗?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继续学习课文。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师简单陈述学生的提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你们心中的疑问。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几个问题。
3、反馈:你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些问题,说一说。你是通过哪个句子读懂的。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5、民族小学的确很有自己的特色,早晨上学的时候,他跟咱们就有些不一样,你勾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读书)
(1)第一句,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民族小学里有许多民族的小朋友,相机看图。)
(2)第二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为什么他们都成了好朋友呢?(强调“好朋友”)小结:虽然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祖国妈妈的.好孩子,反复读这句话。
(3)他们不同的穿戴,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扮得那样美丽,读第三句话。想看看各民族不同的穿着服饰吗?出示幻灯片。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大粪得更加绚丽多彩。再读二、三两句话。
(4)第四句,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民族小学的小朋友很有礼貌,很热爱老师,尊敬国旗)带着你的体会再读。注意三个“向”,指导朗读。(做动作)
(5)总结:各民族的同学来到同一所学校,大家成为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多么快乐呀,再读最后一句话。(他们向……)是的,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全班齐读。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课了,民族小学和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你勾画了哪些句子,跟同桌交流交流,再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上课的时候,民族小学的校园里是这样安静,就连窗外的花鸟虫草和小猴子都被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深深地吸引了。再读这几句话,通过朗读来感受这份窗外的宁静。(自由体会读,指名读,学生点评。师生一起读,做动作)
这几句话写得特别美,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行吗?指名背,齐背。
3、下课了,校园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指名读相关句子)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小朋友还会做哪些游戏?是啊,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呀,连小动物们也跑来凑热闹了,再读这句话。
4、上课时的校园是多么宁静,下课时的校园又是多么热闹,师引:“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它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
多美的民族小学啊,多么幸福快乐的孩子啊,关于民族小学的点点滴滴,作者还有许多想说的,再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5、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也能到边疆的民族小学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民族小学的独特魅力。这篇课文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你喜欢哪句话或者哪几句话,自己带着喜爱之情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配乐)课后请你把这些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教学设计小学10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民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感悟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二)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3)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呢?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教学设计小学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教学设计小学12
一、教学目标:
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的中、外“钟声”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维也纳的音乐钟。
1、导入:出示钟,说说钟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首与钟有关的音乐〈维也纳的音乐钟〉。
A、用你们的表情来告诉老师音乐的情绪?
B、聆听。
C、回答。
2、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
师:这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管弦乐组曲的一部分。
(课件展示)这就是美丽的维也纳,那里每年都要举行许多的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地喜欢音乐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欣赏音乐。像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斯特老斯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也曾在这里生活和创作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如果谁能在这开演唱会或演奏会那将是件很了不起与自豪的事。如果想观看演出必须提前数个月才能买到坐票,旅游者想看演出那就要提前几天买站票,能买到站票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所以我国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和谭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演唱会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事。
A、观看维也纳的风光图片。
B、观看音乐家的图片。
C、观看金色大厅的图片
D、观看我国音乐家的演唱会图片。
3、故事到入,聆听主题。
师:次音乐描写的是一个爱吹牛的老兵,他逢人就说大话,说他一个人曾单枪匹马战胜拿破仑,把七个头的长龙打翻在地等等,但当他从这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他到维也纳皇宫做客时,他却却被皇宫里叮叮当当的声响吸引住了。
A、聆听主题
B、学生模唱。
C、课件展示---主题音乐
D、学生跟唱主旋律。(一边用手画旋律线,一边用dang轻声跳跃地哼唱主题音乐两边)
3、复听音乐
师:你能感受到皇宫里的情景吗?仔细地听音乐,当你听到我们熟悉的音乐时,请你拍拍手,其他音乐可以摇头、拍肩、晃晃脑袋等。并用你的小脑袋记一记这个熟悉的'音乐出现了几次,然后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帮老师来帖一帖这几张纸。
A、听、记。
B、帖纸、(A+B+A+C+A+D+A)
师:这首音乐中藏着一个奇怪的规律,你们能找到吗。相同的音乐主题多次间隔着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之为回旋曲。
(二)学习《灵隐钟声》
1、导入;刚才同学们听了维也纳的钟声,现在我们来听听杭州灵隐寺的钟声。
A、学生初听《灵隐钟声》
B、谈感受。(害怕、恐怖~~~~)
C、介绍灵隐寺。
师:同学们听的不错,这正是作者要衬托出寺庙是神秘而宁静的地方的意图。寺庙同学们都去过吧?(学生谈感受、人多、菩萨、烧香~~~)寺庙里很热闹,那你刚才听到的为什么那么宁静呢?生:早上、晚上。师:一般什么时候寺庙里的钟声会响起来呢?生:早上。师:对,这正是早上寺庙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
D、看相关图片,介绍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旁,是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蝉宗十大古刹(庙)之一,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
2、复听。听听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
A、讨论,不是,是电子琴。
B、演奏。师:电子琴的音色非常丰富,它可以模仿许多许多的声音,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来弹奏这几句音乐,会哼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哼唱。
C、在寺庙里出了能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乐器)生:~~木鱼。
D、出示木鱼,并师范演奏。(老师只有一个木鱼,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能发出像木鱼一样声音的乐器呢)讨论。
教师可提示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来模仿。弹舌。
4、老师弹琴学生随音乐弹舌,模仿木鱼为音乐伴奏。
三、总结,欣赏全曲。
今天我们欣赏两国的钟声,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你能说说吗?我们中国寺庙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许多人都前往寺庙聆听,因为它会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而生活中的钟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方便,如上课,下课,起床,吃饭等,都离不开他,所以同学们在学校也要抓紧课堂上的钟,好好学习。下面我们在《灵隐钟声》中结束我们的课。
教学设计小学13
教学内容:
教材P110—111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
第9题,[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0题,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
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12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小学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书写部分生字。情感目标: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
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学习者分析:
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上,并在指导读准、读顺、读懂、读好课文的过程中检验识字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是金色的,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程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
(二)学习韵文第一、二行。
那,请小朋友手拉手跟老师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录象:)刚才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游玩了?(生答:公园)公园里的景色美不美,生答(美。)你从看到公园里有些什么?(生答逐个出示生字词)请小朋友把拼音拼一拼,读读词语。公园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再好好地领略一返它的美。(出示第一、二行)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把公园的美读出来?(你真棒),下面我要去掉拼音来读一读,行吗?指名读。
谁能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学生1:公园里有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
学生2:公园里真美呀,有一棵棵绿树,一朵朵红花,清清的流水,高高的宝塔。
(三)学习第三四行。
过度: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许多小朋友喜爱的'游乐项目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相机出示词卡。小朋友们快快来,快来认认新朋友。学生自由拼读。快把你认识的新朋友告诉你的同桌。学生同桌互读,请全部会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
师述:老师最喜欢玩荡船了,坐在荡船里晃呀晃,好象是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心里别提多美了。你喜欢玩什么?你能学着老师,说一说吗?学生1:我喜欢玩火车,火车呜呜地开着,可以过山洞,日行千里。学生2:我喜欢玩转椅,转呀转,头有点晕晕的,特别好玩。
学生3:我喜欢玩滑梯,一节一节的楼梯上去,从上面滑下来,就好象是飞了起来。学生4:我喜欢玩木马,我坐在木马上,就好象真的骑在了马背上,在草原上奔驰。五学习生字。小朋友,今天的秋游让我们玩锝很快乐,不过在玩的同时可不要忘了学习。今天老师请来了小老虎教大家写字,大家欢迎。
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水、火、”二个字
(1)大家还认识这二个字吗?大家读
(2)看笔顺示意图,自己出笔顺。
(3)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二个字写好看呢?注意每个字有什么变化?
2、指导写“水”
(1)范写“水”,同步指导。
我们先来学写“水”请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竖钩,竖钩写长,写直,显得很有精神。横撇起第一不要太高,两部分都短且直,右撇起笔高,在撇尖与竖钩相交处起笔写捺,捺要修长,舒张。
(2)映示作业纸。
仔细看范字“水”出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水”,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
3、指导写“火”
(1)停笔抬头,继续观察老师写字。
(2)“火”有四笔,先在格子的中间偏上写点画和短撇,这两笔左右分开,左低右高,顿按有力。再在两个笔画中间的上方起笔,写长撇,这个撇画先要竖一些,再向左撇出去,最后在短撇尖和长撇的相交出起笔写捺画,注意和左边的撇画对称。
仔细看范字“火”出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火”,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尤其是长撇。
总结。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教学反思:
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着力点偏移,往往花过多的时间提过多的问题去理解、感悟筒简单单的课文内容,挤用了识字教学时间,年段教学特征不明显。
策略: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应牢牢树立扎实“基础”的意识,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上,并在指导读准、读顺、读懂、读好课文的过程中检验识字效果,没读准的字词多读一读,不理解的词语用多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想一想,在字不离词、词不离旬的原则下生动活泼、扎扎实实地完成识字任务。
教学设计小学15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学完1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运算,再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但本课时出现了用表格来呈现信息的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取表格信息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数学中的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在这节课中也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初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经历估算和计算的过程,了解估算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估算
1、假期里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进行了一次套圈比赛,游戏的规则是每人只能套三次,每次套不同的动物。让我们做他俩的啦啦队,猜一猜谁会赢。 (教师出示课件,将笑笑和淘气玩套圈游戏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完画面后教师接着出示情况统计表。这是淘气和笑笑每一次的分数。你能读懂吗?
学生自由发言,分别说出自己看懂的信息。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套圈游戏情境图,让学生经历从熟悉情境到读懂统计表的过程,而让学生猜测“谁会赢”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2、同学们知道了他们每一次的分数,那你们能根据这些数据估计淘气和笑笑谁会赢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计方法有:
1、根据他们各自的得分估计:笑笑有两次分数都比淘气多,所以是笑笑赢了。
2、按照淘气和笑笑赢的次数来估计。笑笑赢了两次,可淘气只赢了一次。
3、可以根据每一次两人的得分做比较,第一次笑笑落后淘气一分,第二次淘气落后笑笑一分,这样他俩就平了,可第三次是笑笑多,所以是笑笑赢。
4、不会估计可能在计算(用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估算的策略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能力。]
二、验证猜测,探索算法
1、计算淘气的成绩。
(1)除了估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呢?
预设:可以先将笑笑三次比赛的分数加在一起,算算共得多少分;再算淘气三次得的分数,就知道谁赢了。
谁能帮助笑笑和淘气列算式呢?
淘气24+29+44= 笑笑23+30+41=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有三个数相加、有两个加号) 揭示课题——连加的计算。
(3)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24+29+44=。(每个学生一张作业纸写上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试一试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连加。
预设:
方法一:20+20+40=80,4+9+4=17,80+17=97。
方法二:24+29=53,53+44=97。
方法三:24+44=68,68+29=97。
方法四:还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竖式方法来计算。(肯定这些学生的做法,并作出针对性评价。)
(4)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准确计算时,竖式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方法。你们现在愿意用竖式来尝试一下吗?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投影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比较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对不同的竖式写法同时展示,让学生先来讲自己的做法,比较各种写法的优势,找出正确、简便的写法,以引导学生掌握简便、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竖式计算时,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师强调: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都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位满十哪位向前一位进一。
(5)为什么很多同学都喜欢用竖式计算呢?他有什么特点呢?
竖式记录简便,容易计算。
2.计算笑笑的成绩。
你愿意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帮助笑笑算一算共得多少分吗?
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淘气和笑笑谁赢了。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97>94,所以我认为是淘气赢了。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准确计算验证了是淘气赢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使学生在运用准确计算来检验猜想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小丽看到淘气、笑笑和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她也来参加了,她前两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动物?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算一算。
②学生汇报结果:小鹿和小象,23+47=70;企鹅和白鹅,29+41=70。
③检验算得对吗?先看个位相加,末位是不是0,还得看十位相加是不是得7。
2.小丽三次套了不同的动物,最少可得多少分?最多呢?(能力强的同学可做第二个问题)
学生先口答最少(最多)分要套到什么动物,然后用喜欢的竖式方法笔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这道题对学生来说,不单纯就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这里学生要想进行计算,必须先要考虑什么动物的分最少,什么动物的分最多,然后才能计算,从而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深化体验
全班同学玩套圈游戏。
我们也来玩一次套圈游戏怎么样?(学生打开教材第76页)规则:在书中圈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并算一算你得多少分。(选择的动物只数不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小学】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小学05-13
小学教学设计05-25
山西小学教学设计03-07
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04-09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经典)05-31
小学安全教学设计05-25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11-1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14
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设计10-03
小学教学设计模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