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育叙事

时间:2023-05-14 15:52:01 教育 我要投稿

托班教育叙事(10篇)

托班教育叙事1

  每天早上做操的时候,当音乐响起,音乐中传来:你看,你看,我的母鸡鞋时,孩子们总会很兴奋地把自己的脚伸到我的面前来,让我看看他们漂亮的鞋子。

托班教育叙事(10篇)

  今天也不例外,在游戏中我看到有好几个宝宝的鞋子穿反了。当孩子游戏结束后,回教室我组织了孩子进行穿鞋子的活动,我拿出出两双鞋样,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看两双鞋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后说一双高兴,一双不高兴。我接着说:“为什么一双鞋高兴,一双鞋不高兴?”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发现一双鞋穿对了,攀攀在两边,小鞋高兴;一双鞋穿反了,攀攀在一起,小鞋吵架了,小鞋不高兴。我们听一听小鞋朋友是怎么说的。”接着我开始念起了两只小鞋的儿歌:两只鞋子是一对朋友,穿错生气,噘嘴歪头,穿对微笑,点头拉手。使幼儿明确判断小鞋穿得对不对的办法是看看两只小鞋是点头还是歪头。

  接下来就是孩子自己穿鞋,进行实践活动,谁愿意来穿一穿这双漂亮的鞋子呢?很多小朋友都跃跃欲试,我先请了几个平时穿鞋不容易穿错的宝宝,发现他们的确很能干,接着我又尝试让那几个平时很容易穿错鞋的孩子们穿鞋子,经过我的适当引导,发现个别原来很会穿错鞋子的孩子这次的'表现非常不错。

  最后,我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鞋子脱了再穿,看看会不会再让鞋子宝宝生气,这一次让我惊奇的发现,他们都会很快就穿好,而且都表现地很棒,没有让鞋子生气,吵架。我打开录音机,放了那首歌,当孩子们听到那句:“你看,你看,我的母鸡鞋时”,他们一边把鞋子伸给我看,一边问我:“我的鞋子穿对了吗?他们没吵架!”

  孩子们对自己的鞋子都非常喜欢,每次在做早操时都会展示自己的鞋子,今天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来帮助他们穿对鞋子。

  托班的宝宝对左右是不分的,所以要用生动的儿歌和形象的话语,如:“攀攀在两边”来帮助他们理解。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很有效地发现并认识到两只鞋子的不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帮助孩子有效地进行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我觉得以后可以利用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内容来对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练习,以此来加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托班教育叙事2

  自从我教托班以来,经过对托班课程理论的深入学习,于是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那就是托班课程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是:托班的孩子是在生活与游戏中学习。通过对托班幼儿的课程实施,我明白托班的课程是利用生活的逻辑来组织多样化、感性化的活动的,这是由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的。对2—3岁的孩子来说,身体、语言、情感、社会、认知各方面密切联系,联系的载体就是生活。

  托班渗透式领域课程一书在课程设计理念一块内容里讲到:孩子的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越是水乳交融,教学的内容和根源就是幼儿的生活经验,一切活动都融合在生活中,脱离了生活,即脱离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方法来自于幼儿的生活,2—3岁的幼儿属于感觉运动智能阶段,必须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人或者物,才能让他们感知学习的内容,只有平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才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托班幼儿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以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求,内化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看我们身边那群2岁—3岁的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那些食物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是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欢的“工作”。其实,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找到各种教育契机。比如:可以通过剥糖、剥鹌鹑蛋、剥橘子等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手指灵活性,同时感受果皮的不同特点:硬的、软的、脆的。

  设计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瓶子、罐子、袋子、包装纸的不同开启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一方面,通过今天亲手的操作,从而在头脑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并养成耐心仔细的做事习惯。活动整合多种学习内容与要求,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色彩的认识,比如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动手、动脑、动口的乐趣。

  所以在考虑到孩子的生活需要与学习要求的同时,我就利用一次星期五吃橘子的机会自编了本次教学活动。经过教学,发现有优点但也有不足。优点是本次活动能满足孩子生活的需要,孩子都能愉快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活动显得很有价值。其次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合理。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不足。主要是在执教过程中,轻视了托班教学的常态性与目的性。所谓的常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一个一个环节恰当好处地落实下去,不能受他人一句“上得快一点,下面还有人在等待”这句话而忽略心中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将心中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是本人感觉本次教学最不足的地方。尽管教学现场似乎看上去自然而常态,假如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话还会觉得托班的教学其实就是这样,但我认为自身不能这么想,这样是对孩子与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由于是自创的活动,因而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心里比较有底。教学一开始,其实神秘的大口袋已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马上被调动以来。猜一猜里面有什么,不仅引发幼儿思考,还扩散幼儿思维,给孩子有动口说一说的机会。但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听从老师的要求而刚摸到就急于自己剥开橘子吃了起来。幼儿有明显的好模仿的特点,有一个幼儿吃,就会有几个孩子吃,这就影响了下个环节的实施。对孩子的这一表现,我反思到: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过于自信,相反对2—3岁托儿喜欢吃零食的这一年龄特点有些忽略,所以我就想袋里不放橘子,而是其他的玩具之类的东西,我想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能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通过小结教学活动,使我对托班集体教学再次进行深入思考,让我想到很多:

  1、我想:具有严密结构和一定程序的集体教学属于规则性活动,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他们正处于前规则阶段,他们没有自主意识,不会自我控制,更多的则是自发性行为。所以,我想托班应遵循个别化学习的原则。

  2、后来我又想到,其实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的群体意识提供了体验的.机会。托班的孩子正值开始注意他人,对他人感兴趣,从独自性行为走向与同伴的平行性行为,并开始有群体意识的时候,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理解什么是“大家”、“共同”、“一起”这些概念提供了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强调:大家一起说、大家一起做等指令,目的就是强化幼儿对“大家”、“一起”等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对托班幼儿来说,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一起做同样的事,也只有在同一背景中一起做同样的事时,每个幼儿才感觉到了他人的存在。因此,托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让幼儿通过一次活动学到什么,而只是让幼儿有机会在一起经历同样的事。

  3、还有,托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与小班幼儿的活动应是有区别的,不光是在教学要求的不同,更明显的是在教学方法使用上的不同。

  4、我想只要孩子们在活动中开心就行了,我不必要希望孩子通过思考来回答我的启发性问题,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直接的;我也不必要期盼他们通过讨论,来完成我的预期性任务,因为他们的经验是纯个体的。我只希望我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情绪,通过群体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让幼儿体验集体的快乐。现在想起来,孩子们吃掉了包在纸里的橘子是多么的开心呀,现在我还很后悔延缓给潘志浩吃橘子的时间,尽管他当时没有认真参与我组织的活动,现在想来当时他的表现就不是一个托班孩子很正常的表现吗?此时,我真是越想越后悔,星期一一定要对他说声对不起,而且还要给他再吃一个橘子。

  5、由此看来,在课中一个孩子不听老师的指令径自剥橘子吃,以致于其他孩子的模仿,其实这也很正常。尽管很多情况下,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群体行为效应,哪怕不知道一个孩子在笑什么,另一些孩子也会由衷地跟着高兴;哪怕不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另一些孩子也会自觉地跟着模仿,哪怕不明白一个孩子说话的意思,另一些孩子也会自发地跟着附和。对托班幼儿来说,一起做、一起说、一起笑本身就很开心,本身就是一种好玩的游戏。

  以上就是在进行了教学活动后的所思所想,有自我批评也有自我表扬,自我批评与自我表扬都是思考的过程。我想,只要会思考,就能想到很多问题,希望大家都热衷思考哟。

托班教育叙事3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与陈校来到了亮亮的家。

  亮亮父母离异,跟母亲一起生活。他是本期开学两月后转入本班的。他原本就读寄宿班。可他无法接受不能天天与母亲见面的现状,吵着要回家,也曾因此在学校掀起轩然大波。我想:现在他如愿了,从寄宿班转入了白托班,一切会好起来的。我愿用我的耐心与爱心,让他尽快适应火炬的生活。可事与愿违,他天天迟到,要在家玩一小时电脑游戏再来读书;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力量比他大,会动辄向班上男女同学挑衅;他会在班上炫耀他的电脑游戏玩得有多棒……但我始终未厌弃他,天天苦口婆心的跟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终于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无法忍受他的无理取闹。清早他要求妈妈给他游戏卡充880元,他的要求没有满足,就不来读书。妈妈答应过年的时候再充,想方设法让他来了学校,可亮亮就是不肯进教室。无奈之下,妈妈把书包放在教室门口就扬长而去。妈妈实在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也心灰意冷,决定离开他,去北京谋生。亮亮也因此不来学校读书,他也就转交给了他爸。

  亮亮爸把我们领进了亮亮家,偌大一个家,比较冷清。环顾四周,只见他奶奶孤独地坐在沙发上,不见亮亮。只听见书房传来厮杀声,循着声音我们见到了亮亮。他盘腿坐在电脑前,正在电脑游戏中酣战。 “亮亮,老师来看你的啦?叫老师呀?”他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他面色苍白,两腮凹陷,头发乱蓬蓬的,明显瘦削了许多,但那双盯着屏幕的双眼却放出异样的光芒。再看看他的电脑旁放着的饭菜,(后来听说是他体弱多病的'奶奶从饭店里炒的饭菜送上来的),饭菜已凉,看样子几乎是没有动过。眼前的他是那样的疯狂,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忽而大喊大叫,忽而手舞足蹈,不时还喷出几句不堪入耳的脏话。我们的到来并未引起他的半点惶恐。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界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父亲说,他整天足不出户,几乎不吃多少东西,只是玩电脑,经常玩到凌晨。而且孩子还将自己孤立起来,不理父亲,怀疑奶奶,对家里的人都心怀戒备。头痛不已的父亲想了许多的办法,停网络、请公安、看心理医生,均不奏效。

  十点多,我们走出了亮亮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心情异常沉重。我们思忖着,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境地,他是家庭离异的牺牲品吗?离异的家庭世上多得很,为何他就发展到这步田地?倘若父母没有离异,他这无止境的欲望有多少父母可以承受!孩子已陷入万丈深渊,他却浑然不觉,这有多可怕!

  孩子呀,我们该如何挽救你呀!

托班教育叙事4

  一天早晨到园后,我习惯性地到各班转一圈。当我来到小班活动室,进到屋里,看见仅有四、五个小朋友在屋里,坐在桌旁自我看书。我就说:“哟!一个个这么听话呀,自我在看书呢。”只听刘腾岳小朋友说:“教师,你看我自我梳的头,还抹上了油。”我说:“是吗?你真能干,自我会梳头了。”这时,董佳祺小朋友说:“教师,刘腾岳没理发,你看他头发多长呀。”我一看说:“对呀,刘腾岳你应当让妈妈带你去理发了,男孩子不能留头发太长,不好看。”刘腾岳想了想说:“好吧!教师,放学后我请妈妈带我去理发,以后,我不留长头发了。”

  总会有“护头”的'孩子,但只要我们大人多加教育,多加强引导,他们还是会理解的。

托班教育叙事5

  晨检时发现魏冰雅桐小朋友有点不太开心,我温和地问她为什么,她只是低着头没有说话。等她坐到小凳子上时,魏冰雅桐的爷爷告诉我:“毕教师,今日她带来了一瓶钙片,我不让她带,她就哭闹非带不行。这不,实在没办法就给她放书包里了。”我听后说:“那可不行,万一她自我都吃完或和小朋友分着吃了多不好。”“那教师帮我管管吧,她不听家长的话。”待我答应后,魏冰雅桐的爷爷便走了。

  我将魏冰雅桐叫来跟前并要来了那瓶钙片,给她讲了讲吃钙片的好处以及过多的.吃造成的严重后果。听后她也点头答应我每一天只在家吃一粒,不再带来学校了。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着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她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她,所以她想要怎样就怎样。离园时,我把自我的想法告诉了魏冰雅桐的爷爷,并期望他能学会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托班教育叙事6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样比树和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和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恰恰是“孩子为什么把花画的比树和房子还大?”我一口气将文章读完,文中写道:幼儿不一样于成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儿童的世界,他们认为异常重要或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应当画的大一些。大人不必追求规范的画法,而加以纠正,那样反倒扫了幼儿的兴趣而失去了绘画的勇气。

  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为因自我“无知”而错怪孩子,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感到深深的'懊悔。为了“将功补过”,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不论孩子画的好与差,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夸赞和鼓励。渐渐地,孩子们落笔更大胆了,想象力也更丰富了,绘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这件事,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学会欣赏每个孩子,要相信他们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托班教育叙事7

  托班的孩子最喜欢玩水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玩水的机会,如:上厕所,喝水,洗手等等。作为教师,我经常给他们讲道理,洗手时不要玩水,把衣服弄湿了,会着凉生病的,还浪费水等。可是我不知讲了多少次,哪怕我在一边看着,有的孩子还是会弄湿衣服。

  为了不让孩子弄湿衣服,我做了许多尝试,如;帮他们挽袖子,让他们一个一个去洗手等等,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天,在教孩子《洗手歌》时,使我受到启发,为何不让小朋友在《洗手歌》中来完成洗手的.习惯呢?于是,我便给小朋友们讲解洗手的方法,了解洗手的意义。我和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挽袖子,开笼头,擦肥皂,搓搓手,冲干净,关笼头,甩三下,擦擦手,我的小手干净”|。在游戏的情境中我一边给孩子做示范,一边帮个别年龄小的孩子,儿歌念完了,小朋友的小手也洗干净了。谁也没有弄湿衣服,教师的批评没有了,小朋友的告状也没有了,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托班教育叙事8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机会体会手足之情,让孩子产生了很多性格弱点。儿童教育专家卢稳子教授认为,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不会谦让、不懂容忍,更不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孩子们得不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也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而且,独生子女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缺少生活和游戏中模仿的榜样。毕竟,大人的教育和小孩子间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年龄小的孩子更愿意接受哥哥姐姐们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在一起有一种亲情,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往往没有这种感觉。

  用爱心对待孩子。要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因为他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我们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爱心,像父母般的照顾他们,使孩子有在园如在家的感觉。从孩子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以及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对孩子负起所有的责任,这也是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

  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来的都是新生,大家都知道当孩子不适应一个环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最为直接的抗议方式,哭,没完没了的哭,刚开始,我还耐心的烘哄他,用玩具哄陪他玩,可他依然无休止的哭闹,还又踢又抓,天天如此,我都有些失去耐心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那个家长对我的信任,便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放弃,要坚持。到了园里,我依然是轻言细语,给孩子更是多了几分关爱。渐渐的,他们不再哭了,也开始和我说话了,只是声音很小,但我每次都会微笑着听他讲完。有一天,当妈妈送他们进园时,竟然主动向我说老师早,而且还破天荒地的给妈妈再见。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动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内心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用爱教育孩子。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老师,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也捂住鼻子,有的还说,臭死了,臭死了,可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露出厌烦得表情,而是拿来笤帚、簸箕,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更令老师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位小朋友生病吐了,孩子们不再乱叫了,又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这就是老师,用自己的爱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用自己的爱,感悟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用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老师的爱,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们有偏爱。不能说我喜欢某某孩子,就对其多加关心,使其处处享受优厚的待遇,时间一长,就会使其他的孩子感觉老师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了。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公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以家长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与否、衣着来有分别的爱孩子,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划分等级,甚至嫌贫爱富、嫌丑爱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孩子们的楷模。再者,爱孩子,不可以溺爱,也不可以包揽。

  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家长多做些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爱心是我们干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没有对孩子的爱,谈何对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爱,画出来就是一颗心,一颗红心。用爱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爱心回报我们。当我们因感冒而嗓子沙哑时,孩子们不会在教室大声地吵闹……让我们都拥有这样一颗爱的红心吧,引导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洁白的画布上涂下美丽的第一笔,让我们用爱给孩子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托班教育叙事9

  一、背景

  小是孩子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尤其重要。经过一学期的培养训练,孩子们的常规已初见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需要孩子们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来,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时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之间不是发出“咚、咚、咚”的敲击声,就是发出“吱、吱、吱”的摩擦声。地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们这样不爱护小椅子。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们这样子,椅子很容易搞坏的,请小朋友们把小椅子搬起来走路”。可是还是有小朋友无动于衷,依旧把椅子拖着走,发出很大的噪声。

  二、实录

  一天,我们正在开展谈话活动,只听“啪”的一声,把老师和小朋友都吓了一跳。原来一位小朋友连人带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当时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训斥、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何不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呢?于是我煞有介事地说:“你们听谁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东找找西找找。接下来我告诉他们:“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张老师也听到教室里有哭声,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啦!你们猜是谁在哭?哦,原来是小椅子在哭,我问小椅子你为什么哭啊?它含着眼泪对我说,小朋友不爱护它,一会儿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会儿拎着它摇摇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块紫一块的。现在小椅子还伤着呢。”此时小朋友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时机的继续说道:“现在啊小椅子想离开西瓜班啦,不和西瓜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么办呢?”小朋友开始着急了纷纷说到:“小椅子你别走,我们不拖你了,我们改正了,我们两只手搬椅子了……”此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将老师自创的一首《小椅子》儿歌下放给孩子,帮助孩子掌握正确地搬椅子方法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请像张老师这样做。”我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小椅子,我爱你。天天和你在一起,两手搬,轻轻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学会了儿歌,这时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时机巧用拟人化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如上面的例子经过对孩子实施拟人化的教育,让孩子体验到了积极情绪,为孩子创设了宽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比起向孩子们说教讲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养了他们的爱心与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许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却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了,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护和关爱,学着关心他人也同样重要。关心他人,需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样,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二)孩子模仿老师的言行

  托班孩子的思维来自于实物和直观的形象,往往从事物的表面形象来认识事物,他们的思维要通过成人的启发诱导,在具体活动中才能逐步发展。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一天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尽收眼底。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首先得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对不良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给他们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去模仿。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托班教育叙事10

  我们经常教育小朋友:玩具大家玩,如果别人向你借玩具,你就应当借给他。一次,董建超向董彦伯借一块积木,正好董彦伯拿起来要搭桥墩,不想给。董建超就跑来告状说:“董彦伯不团结友爱。”

  大人有时借东西,看到别人正在用,我们一般会转而向其他人借。可小孩子是没有这种思维本事的,他们会所以而吵起来。

  于是我告诉董建超:“当你借不到玩具时,你能够去向别人借或者找别的玩具代替。只要动脑筋,就能想出好办法。”经过我的‘点拨’,他从另一个小筐里找到了一块与需要的积木相似的玩具,很高兴地对我说:“看,我找到了。”

  人的`思维会在某个方面构成定势,钻“牛角尖”,退一步则“海阔天空”,应当教给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遇到困难时,换一种方式也许就会到达目的。

【托班教育叙事】相关文章:

托班教育叙事05-14

托班教育叙事10篇05-14

托班教育叙事集锦10篇05-14

托班教育反思05-11

托班教育随笔12-30

幼儿托班教育随笔04-25

安全教育托班教案04-23

托班教育教学计划02-13

托班教育随笔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