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随笔

时间:2024-10-29 09:45:28 教育 我要投稿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8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8篇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1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师们同大家进行交流。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幼小衔接工作牵动着大家的心。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我们幼儿园致力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为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思考,并实施了不少的活动。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些历来适合孩子发展的做法,希望给家长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加强对幼儿倾听习惯培养

  会倾听是小学生上课听讲的一个基本要求。会倾听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才会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因此,我们很重视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对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代币制、小红花、听故事、复述故事、传话等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但是应该说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在一些时间里孩子肯定会走神,那么教师的眼睛就非常敏锐,会用眼睛和孩子进行交流,有时候发现孩子的头低下来了,那时候就往往会发现他们或者是在动衣服上的一个小扣子或者是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这些小小的东西,往往分散了他们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长不要给孩子带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饰物也不要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会为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幼儿会倾听。比如:和爸爸妈妈说话时,眼睛要看着,问孩子听明白了没有。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任务,看孩子完成的怎样,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强对幼儿进行的是责任感的培养

  5—6岁正是责任感萌芽时期,责任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健康活泼、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创新的具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能完成简单的任务,有一定的责任感,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这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中各班老师都有介绍,家长也填写了“责任感的调查问卷”。我想大家还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后,我们把任务布置给孩子,不直接告诉家长。让幼儿有一定的任务意识。这需要我们家长的配合和以身作则。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如何。有的家长“你们老师怎么那么多事,整天不是让我们干这就是让我们干那的”,牢骚满腹的话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啊:哦,我爸爸妈妈都说了老师麻烦,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这样做的话“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任务了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务意识会越来越强,会越来越积极主动,那么以后老师布置的任务小朋友都能及时完成了。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看起来是有点麻烦,但是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做事会更积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在动脑筋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知道责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时不知道怎样来引导培养孩子。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呢?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们老师平时一些好地做法,家长可以举一反三的运用。对孩子来说,责任感包括三方面:1、对自身的责任意识;2、对他人的责任意识;3、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对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

  1、发挥小书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务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书包,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彩笔、油画棒、铅笔盒、数字本、图画本等。在幼儿园,我们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书包。比如:上数学课、美术课都要用到小书包,都是孩子们自己取放,用完后,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开始用书包时,很多孩子丢三落四,不是忘记铅笔,就是丢了橡皮,很多孩子的书包一直挂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摆放到指定的位置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没有检查书包的意识。他自己认为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结果经常少东西。结合幼小衔接,我们在平时,先交给孩子这些学习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让孩子知道做完作业后,先把钱币、橡皮、卷笔刀装到铅笔盒里,然后再把铅笔盒和本子放进书包里,最后再检查桌子和地下有没有拉下的东西,确定东西一样不少后,再把书包放回制定的位置。小书包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感到非常具有教育价值,很有实效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孩子们知道了物品不能随便仍,应摆放整齐,学会了有规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通过管理小书包,使幼儿明确小布包的使用与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赖他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大大提高了。咱们有一部分家长往往把这些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任务给代替了,给孩子收拾书包、整理学习用具,失去了锻炼培养的机会。试想:孩子连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务都完不成,何谈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齐,就顺手代劳了,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再比如:让孩子学习自己的袜子、内裤自己洗,家长不要怕孩子洗不干净。

  2、一日生活中布置各种小任务,渗透责任感的培养。

  (1)布置学习作业。如:写数字、绘画。只有完成作业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后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则就不行。

  (2)主题活动中渗透责任感培养。每次主题活动,我们给孩子布置各种任务。如:结合主题我们已经进行完的主题“我是中国人”等,让孩子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中国的'脸谱、少数民族的图片等,我们家长都很积极的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种京剧脸谱,绘画了少数民族娃娃,我们将这些材料都布置在班级环境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脸谱、民族娃娃贴在黑板上,挂在教室里,都自豪地说:“看,那是我做的”。从孩子的表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为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这里,要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班级活动的支持,其实这种支持也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希望家长一如既往的和孩子们一起继续保持这份热情。

  (二)、对他人、集体、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不管不问、自私自利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能负得起责任的小朋友。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抓住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引导。首先,大家要知道,“对他人”,包括对家人、对老师、小伙伴。“对集体”,对孩子来说主要是就是班集体。在幼儿园,我们进行了这样的活动来培养。

  1、通过开展值日生活动,使幼儿主动承担一定任务,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幼儿明确了值日生职责,并能积极参与值日生活动,如:积极抬床、饭后收拾整理、清扫室内卫生等。比如:服务小明星,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通过开展争做小组长、小班长活动,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习管理班级工作,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在竞选活动中,幼儿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级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强了自身的约束力,在管理过程中,幼儿知道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关心同伴的意识。结合“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为老师、阿姨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并献出自己真诚的祝福.对于生病的小伙伴及需要帮助的朋友,我们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同情小伙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长时间来到幼儿园后,我们引导孩子都来关心她,问问他“你怎么了?病好了没有?我们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们之间充满了浓浓的感情,爱心在一句话、一个关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在家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关心爸爸妈妈、老人等,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爸爸妈妈工作一天了,让孩子给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发挥互动墙的作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的进步只靠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刺激物、强化物的鼓励。比如:我们各班级开展的互动墙:“争当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币制强化物”。得到10面小红旗后就可以得到1个小红花”,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每天数着自己的小红旗数量,看谁得到的最多。有很多家长在家里设置了一个这样的小展台,鼓励孩子,非常好。

  (三)、家园互动,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

  召开家长会,下发了幼儿责任感的家长调查表,在学期结束后,我们将再发放一次,看孩子前后的对比和进步。前几天,我们发放了“幼小衔接工作家长调查问卷”,听取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我们将采取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三、我们还在大班重点进行了竞选小组长的活动,这一活动也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研究和很有实效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上进心、自信心。在幼儿园里,我们选择小组长的要求是这样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2、愿意帮助小伙伴、为集体做事情。

  3、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4、遵守班级活动规则,认真做事。

  5、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在活动中孩子是活动参与竞选,说出竞选词,大家根据他们的表现和得小红旗数来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为大家服务,并负责提醒小组成员做好班级的事情。举一个孩子当小组长得到发展的例子。家长在家里,可以以小组长的标准来激励孩子:你想当小组长,就要xxxxxx。

  下在学期,我们将重点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小学、请小学老师来讲课,参加毕业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记录作业的方法等。发放家长问卷等。

  四、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家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如过于焦虑,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差距太大,对孩子要求高。比如:举例说明还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有老师小学后还有老师呢,不太重视。那么我们对家长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态,从自己孩子本身的发展水平来看待,纵向比较孩子的发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进步,那么他就是最棒的。这样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儿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幼儿园是以保教为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而学校教育是以学习为主,孩子上学后,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需要我们理智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长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如在家里不要随便给人开门等,放学后按时回家。举例说明小学生的事情。

  3、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好事,有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这是个顺毛驴,人谁都想听好话,但是做错事情肯定是要批评,有些小朋友不高兴了不来园了,家长也不高兴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小学不适应,情绪低落,所以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4、培养阅读兴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孩子就喜欢看电视,看书也是多选择动画卡通书,对其他的书兴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读书对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开阔视野,掌握词汇方面都很有益,这其实需要家长的引导,举例和孩子一起读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等,使幼儿逐渐喜欢读书,读各种书。

  小建议:孩子晚上可以做什么事情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看电视(看电脑)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看到睡觉;还有甚者,吃饭时间也在看!尤其是孩子们很快就要上小学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可是这样长期下去,既对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利,又对他们眼睛有损伤。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看电视(看电脑)时间长了对身体的影响。通过讲故事、讲道理,或者看一些相关的碟片,让孩子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然后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干些什么。(内容可以结合幼儿园的课程或者孩子喜欢的事情:画画、写数字、阅读、拼图、手工等),最后合理安排这些事情的时间(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这样,一份合理、有意义的计划就产生了。制定好了后,开始时,家长要监督孩子按计划做,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分钟热血;孩子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来完成。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养成。

  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家园一致的努力下,一定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也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的。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刚进幼儿园上小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他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许多家长一定被一句话警醒着:“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求学,说远点,关系到就业,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幸福。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个起步,怎样成功跨好这关键的一步呢?许多父母对怎样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颇为关心,甚至可以说有点焦虑。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小衔接时期的教育既重视又不过分紧张。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学前教育。

  1、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可送给孩子一个小闹钟,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慢慢增加定时闹响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作息时间的转换。按照穿衣、吃早饭、步行到校所需花费的时间量,确定起床时间,让孩子习惯这样的作息制度。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教育孩子不能玩水、玩火,拨弄电源开关等,以免发生事故;

  (6)重视的家长还可以入学前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2、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一般情况下,在5月份会开始报名,办理入学手续。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3、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还有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买了就丢这才是父母为孩子长大后获得幸福人生儿留下的最大本钱。!”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有条理做事的习惯。比如衣服应该折好放在哪里、比如玩具应该收拾到哪里。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才能吃饭。过一段时间,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只要养成遇事全力以赴的习惯,也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爱心等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再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一个孩子能否学习的好,关键在于他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习潜能。而学习潜能的培养就是从孩子学做日常家务和学会生活自理开始的。(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4)培养孩子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要独特的鼓励,如写作;帮助别人)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鼓励孩子会问)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遇难事,持之以恒)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今天学到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每天要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总之,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2

  大班孩子从孩子园过渡到小学,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初会觉得无所适从,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是任务意识和思维模式等都会有一个过渡期。如果不注意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轻则,会使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适应期延长,重则,会使孩子跨入小学后因不适应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将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要认真对待,重视起孩子的幼小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让孩子顺利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心理准备——具有上小学的意识

  上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迈出的第一步,渴望上学,向往小学是入学孩子必备的情绪与态度。

  从孩子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因此家长要帮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可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谈论上学的话题。如:“宝宝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写在书里呢,等你上学认识了字,就能自己看故事了,还能从书里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更好听的故事。”

  当孩子做了一件让家长满意的事时,可以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孩子就会产生反感和恐惧,形成心理压力。另外家长要交代孩子:在学校要遵守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和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在校门口等家长来接,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有事要跟老师说,不懂就问老师。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身心健康安全准备

  很多父母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不发烧,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其实不然,暂时的没病并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许多病都有缓慢起病的过程,如铁缺乏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贫血,但对孩子危害在铁缺乏早期即已存在,孩子多动症在孩子未进入小学前往往被忽视。

  孩子在孩子园,大多家长认为多动就是活泼好动,到了小学自然会好的错误认识。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导致孩子体质差、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如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发面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沟通,以便班主任及时调整座位,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

  在小学里,孩子的活动空间大了,老师不可能时刻跟在身后,孩子很可能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要教育孩子万一弄伤了,不要惊慌,及时找老师解决。告诉孩子在学校不要猛跑,那样非常危险。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也一定要主动告诉老师。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3

  幼儿的生活自我管理是在日常各个环节及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对于即将要迈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但现今社会中,家长对孩子宠爱有佳,凡事都包办代替。导致现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度地依赖于成人,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去尝试、体验。

  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从入园到离园,老师从未离开幼儿,当他们有事时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自主的时间其实很少。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完全不一样,凡事都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地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因此我们开设了各种活动,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20xx年11月27日下午,幼儿园精心策划,开设了包书皮、整理铅笔盒、整理书包、收纳袜子、整理书籍、削铅笔、叠被单、穿衬衫、整理外套等九个馆。以游园的'形式,让幼儿自由选择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如何削铅笔,懂得了包书皮的正确方法,会按书包的规格合理摆放文具。也会把自己的衣物折叠得很整齐。通过这样的综合活动,幼儿的独立能力提高了,初步学会了如何管理自我。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4

  今天开家长会,听了小学教师关于幼儿如何顺利进入小学的讲座,得益匪浅,随便记录一下和朋友们共勉。

  这位老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述:

  一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1、作息时间的不同(讲了他们学校的时间)

  7:40———8:00到校并自主阅读的时间

  8:00———8:10早读时间(教师带领)

  8:10———8:40早操或活动

  8:40———11:00上课三节

  11:00午餐

  12:00练字、看书、看自拍录像

  1:00———3:30学习三节课

  3:30后放学

  2、习惯能力的不同

  由于时间的不同小学生的习惯就要求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如:自主阅读时要养成良好正确的坐姿、拿书习惯;独立用餐的习惯时间保证在20——25分钟之间吃完,家长可以逐步的训练可以每周要求孩子吃饭时间提前5分钟,慢慢地达到要求,学习只一些带刺的鱼和肉骨头等有营养的菜;另外养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裤整理衣裤。

  二小学语文方面

  1、拼音和汉字同步

  一年级要求掌握400个常用字,识字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拼音的学习很重要,家长可以在入学前先教6个单韵母和他们的四声及声母会读就可以了,复韵母可以不教,这样就可以适量的减少入学压力,不会可以进入老白小网站让孩子每天聆听半个小时,一定要教正确的,不要求书写。

  2、识字

  老教材要求173个,而新教材的要求明显加强,但是小学的识字不是目的,阅读才是根本,识字是为了更好的阅读。

  3、课外书

  小学里的课外知识越来越多,连考试也经常会出现有关的课外阅读知识,所以阅读很重要,爱看书的`孩子是热爱生活的孩子,不会出现心理问题。(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65本,而中国不到5本)。推荐《朗读手册》给各位家长。你读的越多理解力就好,理解力好就知道的多,知道的多就越爱读,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读书兴趣是第一位,只要让孩子被书本吸引,每天为孩子读一些有趣的书,就会积累的多。

  4、写字

  小学要求会写100个字。多认少些。握笔姿势(离笔尖3.3厘米。成弧形,不要用力要轻松,别人一拿就拿掉就行了)笔顺笔画要正确的指导,总之幼儿多阅读少写字。

  5、数学方面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时钟(整点和半点)、下册要求钱币的认识。

  三给家长的建议

  身教重于言教

  1、用眼的卫生:书写、阅读姿势正确,每天看电视不超30分钟,每天都有一定的饮水量,保证10小时的睡眠,8:30可以睡觉,早晨7:00起床,暑假里可以训练幼儿不午睡逐步过渡,养成稳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要有时间观念。

  2、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自理,自己束衣裤等。

  总之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进入小学才不会紧张惊慌,家长们也会更轻松。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5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自制能力、坚持性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幼小联手,家园联手,实现幼儿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

  2、学习习惯和常规方面的训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三姿”即: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园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幼儿上小学后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系鞋带、穿脱衣服、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独立入睡、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这样进入小学后才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孩子升入大班后,,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我们结合了一些绘本《大熊有一个小麻烦》《等一会儿聪聪》等,让幼儿知道了倾听和倾诉的重要性。我们班还开展了“我是小老师”“讲故事”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大胆在众人面前说话、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大班下学期,我们让幼儿每天带一句话回家,口头转达给家长,请家长以书面的形式反馈,并逐步增加文字内容。

  5、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我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我们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6、做到家园共育

  幼儿衔接工作开展的顺利,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在家需要配合我们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6

  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孩子饿了渴了冷了老师都会照顾到,而且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孩子会比较轻松,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他们始终扮演的是一种受到照顾和依附于别人的角色。而小学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入小学生活的。并且小学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强,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动性。面对突然变化的环境孩子往往有不适应感,也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社会普遍强调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上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孩子所向往的一件大事,现在,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园里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各方面的好习惯,对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要求比原来严格了许多。在幼小衔接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求幼儿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与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衔接,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要求各班每天晚上给孩子们留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个别班级的个别小朋友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现在大班的小朋友都能做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在这一点上很是让我感到欣慰。仿佛是我的实验得到了成功一样,它给我带来了自信心,相信我们园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这样的好习惯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二、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现在我们的教育活动时间比上学期有了一定的延长,孩子们也在逐渐的适应。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利用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告诉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做事情不能拖拖拉拉。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都知道要珍惜时间,并尽量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一件事情了。

  三、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

  整理东西这个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我听过一位小学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他的书包里乱七八糟的,这个孩子学习好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自己的东西整理不好,这样就会在找自己的学习用品时浪费很多的时间。换句话说,一个会整理自己东西的孩子,他做别的事情,也应该是非常有条理的。他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是有很好的表现的。在幼儿园里,最近我们开展了整理自己东西的比赛,看谁能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得又快又好。平时,老师还会对孩子们的东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看哪个小朋友能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对表现好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最近全园的孩子在这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在老师讲话的时候只有认真听讲,才会听见老师在讲什么,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培养好,升入小学后,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的。我们最近在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倾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一定要在平时注意对孩子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升入小学。有的习惯,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这里我想呼吁一下家长们和幼教界的同行们,赶快对孩子们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吧,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相信我们坚持把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孩子们一定会顺利升入小学的。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7

  根据《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精神,我园积极探索与实践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制订了幼小衔接计划、制订了各种活动方案,把集中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加强对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对大班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十分重要,家长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超过半数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但是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了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家长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读写算等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而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排到末位。二是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不清楚,对自己是否参加过此类活动更是不了解。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并没有参加过或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否参加过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而只有小部分的家长表示自己参加过幼儿园开展的这类活动。

  此次调查的结果使我们深切的感到:幼小衔接,家园合作尤为重要。只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才能有效实施家园互动方案,才能有效促进幼小衔接。这里的家园互动方案是指:依据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各自优势,围绕幼小衔接目标,家园合作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调整了豪园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在关注幼儿入学愿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三大方面着重增加了活动方案中的与家长互动部分。

  一、多方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讲座”、“走进小学”、“小学老师来上课”,“家庭庆祝会”等活动。我们通过请小学老师做讲座、毕业班家长谈体会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到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孩子入学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预约毕业的学生家长,针对孩子报名时的情况、入学后的状况谈前期在幼儿园参加幼小衔接活动的体会,将幼儿园设计幼小衔接活动的理念传达给现在的大班家长。提供调查问卷,了解家长需求,事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了解、进行归纳梳理做成文本资料。

  其次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联系:同小学老师交流,及时把家长的困惑反映给小学老师,让讲座内容更符合家长需求,纠正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偏差。最后预留足够的互动交流时间以满足家长的提问需求。

  通过讲座,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内容及其重要性,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互相配合,要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好习惯使孩子获益一生。

  二、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初步的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开展了“安全小卫士”、“小小讲新闻”、“记备忘录”、“学做值日生”、“土豆达人”等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家长的紧密支持和配合,就以“土豆达人”为例:每班都有自然角,自然角是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的自主活动开启的另一扇门。在以前的自然角创建中,家长的作用一般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带一些动植物来园,而照顾动植物的重任就落在了孩子们的肩上。但是管理自然角一直是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经常会发生自然角中的小花因不断的浇水而涝死,小金鱼不停的吃东西而胀死的现象。因为管理方法是个抽象的概念,对教师强加的方法孩子们往往迫于权威会遵从,但是在操作中经常会发生“忘记”的现象,可见孩子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因此我们改变自己,相信孩子的智慧,让他们自主地制定管理方法,并且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自然角活动中。

  首先是幼儿和家长亲子合作。幼儿和家长一起选购土豆和讨论种植方法,家长在假期中继续督促孩子做好记录,探索养护的好方法。

  其次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观察记录有哪些好方法,尝试用绘画和文字符号表征的方法做观察记录。讨论种植土豆的好办法,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鼓励幼儿尝试自己选择好方法。

  假期中让孩子将自己的土豆宝宝带回家继续照顾,家长也可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假期后带来自己的土豆宝宝和观察记录,讨论照顾的好办法,绘制成册。

  活动中惊喜地发现,自然角正逐渐地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孩子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学会了在探究中和同伴合作,懂得了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也敢于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方式。而我们的家长也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寒假中,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好办法,提醒孩子完成观察记录,使得我们班的'自然角真正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口。

  三、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家园合力开展了“准时上幼儿园”、“寒假计划书”、“课间十分钟”、“我的小书桌”等活动。每个活动家长都积极支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制定寒假计划书”活动。临近寒假,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普遍都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于是我们特意邀请了班级家委会代表参与共同研讨,探讨如何在假期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合理安排寒假生活。

  首先是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怎样过寒假最有意义,从生活、学习、运动、兴趣、安全等方面具体分析寒假中的各种细节。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符号表征的方法进行计划书的制定,家长不能代替幼儿完成计划书,而是在假期中督促孩子按计划完成,并做好记录。

  然后是幼儿和老师的交流。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提出希望幼儿在寒假完成的任务。组织幼儿交流计划书。从计划书的讨论开始,幼儿、家长和老师就始终联合起来行动,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修改,幼儿们在家长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并在假期中实施。家长由于参与了寒假计划书的整个制订过程,在寒假中他们能及时鼓励和督促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8

  这个学期是我作为老师的新的起点,我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同样,也是小朋友们作为小学生的新的起点。因此如何衔接幼儿到小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学习准备期的设置是提供给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调节器”;是学生平稳适应的“过渡期”和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哺乳期”。

  要关注他们的衔接问题,就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自我,受不得批评;只看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弱,管不住自己;他们不明白小学里应完成学习任务,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

  因此,我们要帮助儿童做好心理调整:儿童在幼儿园受教育的特点是在游戏中认知、在游戏中培养能力。他们一直是在表扬、鼓励和商量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的。初进小学,乍听到老师的指令和批评,他们往往接受不了。另外,对于认知要求的提高和规范,也让儿童感到有点无所适从,因而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了几天学的儿童哭着不进校门,任老师家长怎么哄都不行。

  因此,对初入学儿童而言,要有一个过渡期,我们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以商讨的口气施教。在教学时,要把课堂教学变为鼓励探究式的师生双边互动,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认知,让儿童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而又极富挑战性的事,真正的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期。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05-14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9篇05-15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9篇)05-15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集合9篇)05-15

幼小衔接的感想08-30

幼小衔接总结10-05

幼小衔接教育心得体会01-24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12-19

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简报(通用11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