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1
《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全体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此,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育有关文件,制定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
一、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贯彻“守则规范”,让学生熟知“守则规范”内容,深刻理解“守则规范”内涵。使学生初步形成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养自理、自强、团结协作、辨别美丑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直、坚强、热情向上的心理品质,最终达到“知”与“行”的完整统一。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守则规范”。加强对贯彻落实“守则规范”的检查、指导、评价,及时总结经验。
(二)努力营造贯彻落实“守则规范”的教育氛围。通过板报、专栏、电视台加强对“守则规范”的宣传,在明显位置布置“守则规范”内容,营造出落实“守则规范”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三)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如:开展落实“守则规范”的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演讲、讨论会、故事会、班、队活动、设置情景、风采展示、行为训练、情感体验、劳动及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守则规范”。
(四)将落实“守则规范”纳入到德育整体化工作当中,将小学德育内容细化为“爱国”、“劳动”、“学习”、“守纪”、“诚信”、“礼貌”、“自理”、“环保”、“健美”、“校外行为”十方面,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积极探索落实“守则规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构建落实“守则规范”的“体验教育”模式。体验包括情感体验、情境体验、实践体验、心理体验、文字体验。在实施体验教育模式时,注意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有效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情境,促发学生的切身体验。
(六)落实“守则规范”做到与各种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星级班”评比工作紧密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七)落实“守则规范”应遵循以下教育原则:主体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创造多种教育模式。另外,落实“守则规范”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品德形成规律,站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角度,增加道德体验,淡化德育痕迹。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学生自律队限3人)。少先队大队部成立养成教育监察组(红领巾监督岗、礼仪岗),重点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
3、建立养成教育工作宣传栏,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典型人物采取各班推荐核实评选的原则确认,定期公布养成教育阶段性评比结果;
4、周一公布本周养成教育目标,周五最后一节课后利用十分钟由班主任、班自律队,总结本班本周养成教育工作情况(要有记录)强调周末注意事项;
5、完善学生心理咨询室,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6、将少先队大队部的检查结果作为“优胜班级评比”的重要考评依据。
养成教育尽管是老话题,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片新领域,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养成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2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
(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
(1)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3)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5)早到后能设法早读。
(6)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1)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与他人。
8、收集资料的习惯
(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收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2)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实践的习惯
(1)能积极、主动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2)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在校时能完成作业再去玩,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即时订正。
(2)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交家长检查。
(3)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回忆。
(4)认真完成,并仔细自查作业。
二、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习惯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
(7)不给同学起绰号。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时做到“静、快、齐”。
(10)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
(11)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2)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的小朋友。
(13)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
(1)说了就要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2)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及时归还。
3、尊重他人的习惯
(1)耐心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2)专心听,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的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
(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
(7)不随便打听他人的隐私。
4、守时惜时的习惯
(1)早睡,早起。
(2)不迟到,不早退。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三、小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勤俭节约的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爱护,轻开轻关窗户,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画乱贴。
(6)不随便借钱。
2、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
(2)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3、锻炼身体的习惯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安全保护。
(3)在运动中能听从知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4)上好“两操两课”。
4、讲究卫生的习惯
(1)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洗脚。
(2)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3)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4)饭前便后洗手。
(5)离开座位钱能整理好物件,清理垃圾。
(6)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7)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给予清理。保证自己周边环境的清洁。
(8)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9)不吃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
(10)不边走边吃,不拿零食当正餐。
四、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上下楼梯,轻声漫步,靠右边行走。
(2)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在通过。
(3)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秩序的就坐。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画。
(5)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3
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认知特征,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家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二、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更大改观,各班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更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内容
初中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本内容有:
1、遵规守纪:指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等方面。
2、学习习惯:包括与学生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培养相关的习惯,以及生理相关的习惯等。
3、礼仪教育:指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
4、劳动教育:学生自我保护、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内容。
5、安全和自我保护: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等方面。
6、卫生和生活习惯;与学生生理相关和与心理相关的卫生习惯。
(三)各年级教育内容与要求
初一年级:
初一学生刚进中学,带有新鲜感和好奇感,是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学习和生活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变化过程。随着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阅历的加深,兴趣的广泛,具有更强的模仿性和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有缺乏稳定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渴望友谊,但思想方法单纯、幼稚、片面,缺乏自控能力。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校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入学教育。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依然带着小学阶段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为做好衔接工作,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入学教育,使中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逐步养成文明习惯。
2、爱国教育。介绍祖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河山,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荣誉教育。进行爱己、爱人、爱班级、爱学校教育,珍惜个人和集体荣誉,热心为集体做好事,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4、劳动教育。树立“劳动光荣”思想,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养成劳动习惯。
5、学风教育。小学毕业刚上初中学习,课程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学生难于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加强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欣赏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6、健康教育。学校要抓住青春期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等方面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7、家庭教育。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初二年级:
初二学生对中学生生活已基本适应,处于生理、心理变化最大时期,成人感、独立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自理、自力、自强,多数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对异性较为关注,渴望同学之间的友谊。但思想简单,是非、善恶、假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够强,思想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是学习、纪律开始分化阶段,也是差生群体逐渐形成的时期。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思想教育。学校要结合政治思想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通过历史、地理课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史,了解近百年来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的事迹。
2、青春期教育。加强学生青春期教育,迈好青春第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加强班集体建设,进一步增强自重的心理品质。
3、理想教育。理想是学习的动力,要教育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学习,初中生已具有职业理想,并且有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自己的行动方向,把这种教育引导与完成学习任务联系起来,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统一起来,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4、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纪律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明辩是非,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通过法制教育,形成学法、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新局面。
5、审美教育。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树立健康审美观念,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感受美、欣赏美,以至创造美的能力。
6、劳动教育。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培养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帮助家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农活。
7、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促使学生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圆满完成生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初三年级:
初三学生生理、心理逐步形成思维活跃,升学与择业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但思想方法还比较片面,看问题容易绝对化,感情不够稳定。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竞争与家长的压力增大,精神负担较重,对各项活动兴趣不强,双差生违纪性质趋于严重。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如下几方面教育工作。
1、国情教育。使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目前的状况和发展有所了解。
2、人生教育。开展做一个合格毕业生的教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奋斗目标,勤奋学习,惜时守信,增强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3、劳动教育。进一步进行热爱劳动、尊重科学、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养成积极、自觉参加劳动和勤劳诚实的好品质。
4、道德教育。进行青春期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纪律、法制教育,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5、意志教育。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果断、持久的意志和性格,逐步学会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6、升学教育。开展升学和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初步懂得职业选择与个人志趣、志向、理想、成才的关系。
7、心理教育。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一方面要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8、感恩教育。现在的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会更加地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对他人就会充满爱心。
三、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制定、落实实施细则。
2、学生会成立文明“稽查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月度考核。
4、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5、家校联手,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6、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4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寝室、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养成规范整理寝室内务的好习惯。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做好课间操,姿势正确。
10、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走人行横道线。
2、不进入施工工地和危险地段玩耍。
3、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得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4、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
5、不准爬树,不准坐在楼梯走廊的栏杆和花草树木的围栏上,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6、进行体育活动,要明确要求,听从指挥,使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不做可能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危险动作。
7、参加劳动时要注意劳动安全,擦洗门窗时,不要把身子探出窗外。
8、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9、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10、集会、出操不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行。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认真完成。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五)、劳动习惯养成教育1、学会整理课桌椅(一看二推三对齐)。
2、正确使用扫帚(双手握扫帚,从前往后扫,垃圾装进袋。工具摆整齐)等劳动工具,会用抹布将玻璃擦干净等。
3、学会扫地擦地、洗碗,整理房间。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
4、自觉地拾起地上的垃圾。
5、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劳动,打扫寝室、教室、清洁区。从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德。坚决反对好逸恶劳、拈轻怕重、怕脏怕苦的错误思想,主动接受艰苦奋斗教育。
6、学会整理寝室内务。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放。
7、劳动时要加强团结友爱,发扬协作精神。
(六)、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同理,私德就是存在于小我群体中间的一种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我们小我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1、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3、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4、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5、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巧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相关文章:
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精选10篇)11-07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11-28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02-22
学生养成教育总结(精选19篇)04-10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03-20
养成教育的心得04-14
养成教育总结11-23
养成教育作文02-17
船员违法记分实施细则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