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板书:“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此时,你望到些什么?
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教学设计2
一、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萧悫《秋思》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望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
月下江景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比喻云絮封锁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月色美
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
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一幅画吧,(出示课件)请你再欣赏一下加深印象。(录音朗读课文)
6、好,我们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尽量记住这段美景。
(二)赏读经典美文
1、过渡:刚才我们犹如欣赏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对于月下美景,许多大文学家都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老师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的月色,现在推荐给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叶子和花都被月光笼罩着,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幽雅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3、学生集体朗读。
(三)积累运用语言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欣赏了写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时亲眼所见的月下美景也来描绘一下呢?实在想不出来,请你赞美这幅画中的月亮。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①班“王”字最后一笔为“提”,“文”最后一笔为“点”。
②絮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写成“系”。
③欠独体字,笔画少,应摆正位子,笔画要舒展。
板书设计
望月
“我”月下美景
背诵古诗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望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镀”的含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之美景。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2.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关于月亮的故事吗?(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刚才同学们诵读了那么多关于月亮的古诗,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无数的诗人,作家们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望月。 4.板书课题,齐读。
二、生字词教学
1.(出示词语)点名读。读完找生纠正。自己大声读读。
剪影镀上比喻船舱凝望外甥云絮封锁瞳仁绘声绘色峨眉山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呵欠气氛
字音:有哪些字是容易读错或者写错的?不假思索、呵欠、气氛、外甥字形:三个生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词义: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太懂?
剪影:只表现物体的轮廓,而不表现具体的细节。绘声绘色:描写叙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旷远:(找近义词)清静、幽静、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读课文
1.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评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小节号都已经标上了,这篇课文一共21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比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样的?(12小节,两个省略号,这叫删节号,表示省略了整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欣赏江中之月
品读诗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板书)
4.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可以给课文怎么分段呢?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让你心动,让你觉得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安详”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
(2)“流动、闪烁、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动态美。“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读出动态美。
(3)月光下,芦荡、树林和山峰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隐隐约约,有一种朦胧美。
(4)同学们,你能否将这里的镀字换成其他的字?(洒、铺、罩)“镀”妙在何处?看看它的字形,再读读文中那句话,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属,金属均匀的涂抹在物体的表面就叫“镀”。这里写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匀和闪闪发光的意境美。)
(5)这里的月光为谁镀上?它们是指什么?(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却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是什么美?(颜色美)
3.配乐朗读
(1)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为一体。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画面。
(2)生跟着音乐齐读,背诵。
五、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试着把它读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读者》,点名读。
2.小结:今天,我们静静地跟随着作者欣赏美丽的月色,正当作者赏的尽兴时,偶然回头,发现多了一个人——小外甥,他们又会交谈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说。
《望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9654;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お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9654;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9654;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9654;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9654;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诗。
板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
《望月》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聚集()幻想()清幽()闪耀()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望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能有表情地演唱抒情和活泼等不同情绪的歌曲,用歌声表现夜晚望月的意境,并能背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二、感受到《糖果仙人舞曲》的意境.
教学内容:
歌曲<<望月亮>>
欣赏<<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的律动,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具:电子琴,配套课件.
第一课时
一、做律动走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歌
三、趣味练生曲
四、新歌教学
1、教师放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的节拍左右摆动,感受抒情而流畅的`歌曲旋律。
2、模仿老师的样子边朗读歌词边做第一拍拍腿、第二三拍拍手的律动。
3、在听唱歌曲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做动作帮助记忆歌词,体念和感受歌曲的美感。
<1>跟录音完整听唱.
<3>边拍手边朗读歌词:
5.律动教学
在歌曲学会后,让学生选折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展示自己.让他们随音乐做动律.
6、选择打击乐器为他人表演伴奏
7、分组比赛.
8 、个人比赛.
9、教学后记:
有些学生音唱的不准.大多数表现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欣赏《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欣赏乐曲。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2.复习上节课的练习曲.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分小组比赛.
4.欣赏《糖果仙人舞曲》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个公主,她非常喜欢吃糖果,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糖果仙人,有一个潇洒的王子与自己欢快的舞蹈,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女孩进入美妙的梦境吧!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3)分段赏析。
(4)学生听乐表演。
(5)小组合作表演。
(6)小组展示。
(7)学生自由评价。
(8)教师点评。
(9)评奖。
5、课堂小结。
《望月》教学设计8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说出自己心中的月,并把它下下来。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数的诗人作家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夜深人静,我—赵丽宏,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
(轻柔的音乐响起)师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在江天交界处(),月光为他们()·····点名背,集体背。(相机板书:江中月)
二、品语言,积累“诗中月”诗句。
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了美丽而清幽、空旷而辽远的美好意境中。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着觉了,(读课文)“偶尔回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我现在就是舅舅,谁来做我的小外甥呢?
生:“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师: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和他一起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生:“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师: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板书)刚才是“我”和我的外甥对诗,你们也来对诗。
(学生相互对诗)
师:同学们读得太快,能表现外甥和我的挑战。如果能把握诗意,一定能把小外甥的在融融月光下的挑战劲读得更好。
出示:
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师:(引读)师:月亮,有时化作了李白的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生: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师: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苏轼只借月亮来宽慰自己。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明月,是李白对家乡的思念啊!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月亮,她是孟浩然独身在外的无尽愁思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亮,是张继在江南旅途中孤独时的寄托。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师:月亮,是李白初出四川时依恋家乡的情怀。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音乐)
师: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吟诵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学生读书本上的咏月诗)
师: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不是的,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们的对诗继续进行。我们继续对诗吧。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气)我们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三、读文本,想象孩子眼中的“月”
师: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无数被后人传诵的咏“月”诗。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生: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读书上的句子)师:我把小外甥说的话,换一种排版方式,就变成了一首诗。(出示)
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前面的古诗都是描写月亮的,我们称之为“诗中月”,那么这是小外甥心里所想的,我们可以说这是(板书:心中月)
师:小外甥诗一般的幻想,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练读,师个别指导。)
师:多美妙的语言呀,储备到我们的“文学仓库”里来,好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播放音乐《小白船》)试着写一写。
(学生书写)
生:月亮是一只闪着金光的蜘蛛,织了许许多多的网,吞进了我们天真的梦想。
生: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
生:月亮爱照镜子,每经过河边、湖边,他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看看今天,是胖了?还是瘦了?
生:月亮像块大月饼,它的缺口一定是被馋嘴的小朋友咬的。
生:月亮喜欢到处走,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四、回全文,沐浴诗和月的光辉。
师: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们再来回顾课文:(师读开头)“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朗读课文,过程略)
师(读最后一段)“甲板上只剩下我一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嘘,咱们别去打扰他,好吗?下课
《望月》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
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3、学会鉴赏诗歌。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三、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学时数:
五、课型:
朗读赏析课
六、教法:
边读边议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
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
(三)六步闯关:
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熟读成诵,毛遂自荐当堂背诵。
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小组内轮流说,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3、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学作业。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
(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
(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6、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板书设计:景→境→情
银白的地面安静孤独寂寞
(皎洁的月色)凄清对亲人的
熟睡的鸦雀伤感的深切思念
飘洒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分享:
《望月》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教学过程中,以品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切入点】
望月的乐趣在哪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在诗歌中表达了月亮无限的热爱和赞美。大家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谁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随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板书:“我”和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二、品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二)品读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1.品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解释、教师点拨理解。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6)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7)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读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3)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一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②……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品读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三、听师范读,展开想象
1.师范读整篇文章,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举行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六、布置作业。
每人回去搜集三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进行摘抄。
板书:
24、望月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聪明好学夜中望月
聪明好学爱幻想乐趣无穷
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教学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色:
1.为朗读为主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
2.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
3.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望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营造学生的“月亮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浸润其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引信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体验、感悟。
3、通过吟诵诗词,激发学生主动积累句子、诗词的兴趣。
4、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语文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悟趋势的散文诗,文章主要通过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望月》一文,它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所以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及文章所营造的意境中走个来回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唐老师让大家课后去搜集含有“月”的诗句,今天我们旅游事业进行一场赛诗会,好吗?
2、学生自由交流、诵读含有“月”的诗句。教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师:作者和小外甥也进行了一场赛诗会,他们又吟诵了哪些诗句呢?
二、研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感悟“诗中月”(第5至第12小节)
师:这每一句诗中都有一轮月,但诗人在月下的感受却又那么的不同。我们来读读这些诗句吧,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怀。(学生自读古诗)
2、教师引读诗句。
3、师:是什么样的月,什么样的美景让作者和小外甥有兴致赛诗,吟诵了这么多含有月的诗句呢?让我们走进那个月夜,走上江轮的甲板,一同去望月吧!
(二)欣赏“眼中月”,再次感悟“诗中月”。
1、师:在作者的眼中,这是一轮怎样的月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把句子读流利、注意标点的停顿。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月的多变与丰富,品味朗读。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月亮出来了,这是一轮怎样的月呢?(抓住“安详”,让学生感受到月的宁静、安详、温暖。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月的宁静、安详。)
师:这月是安详、宁静,李白望着这样的月光,会这样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读诗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当月光洒落在长江里,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抓住月的灵动、跳跃、活泼指导朗读)
师:这月光淤泥、调皮,所以诗人才会写下这天真烂漫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学生读诗句)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师:月光不仅洒在长江里,也洒在了江两岸,这月光又给了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月的神秘、旷远来朗读)
师:这神秘、清幽旷远的月光洒落在诗人的身上,诗人怎能不感叹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学生读诗句)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抓住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一个省略号将许多说不尽的都概括了!
4、教师小结:指名配乐朗读
5、齐读。教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一同沐浴着这月光,走进这清幽旷远的月夜吧!
教师引读课文: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抬头仰望天空……
(三)升华感情“诗中月”。
1、师:沐浴着这样的月光,难怪诗人和小外甥会陶醉,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来。让我们再读读这些诗句吧,相信此时你们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
教师一句学生一句朗读诗句。
小结感悟
★打出第13小节:“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引读论都进与朋同时浸润着我们,才让我们感觉到……“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四)幻想“心中月”。(第14至21小节)
导入:这诗一般的月光下谁能不浮想联翩呢?小外甥想到了什么?请你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2、交流小外甥想到了什么。读小外甥的话。
3、讲小外甥的话变成诗的格式,再读。
师: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一首诗,是诗一般的月亮。我们一起来好好地欣赏一下,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诗意吗?
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4、引导想象。
(1)齐读末1小节。
★打出末一句话:“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幻想的翅膀…”
(2)引导想象。
师: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跟作者一样,心中也有一轮诗一般的月亮。让我们插上幻想的翅膀,去勾画自己心中的月亮……
(3)学生闭目冥想自己“心中的月亮”,并书写下来。(播放音乐)
(4)交流。
三、总结
月本无情人有情,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这就是“望月”的乐趣。带着你对月的理解再读读课题吧!(学生齐读课题)
《望月》教学设计13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名气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提示课题《望月》。
二、初读感知,自主释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小组讨论分段。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
3、描红。
五、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提名背2节,齐背。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精读课文(3-12节)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小外甥知道的诗真多啊!我们与他进行比赛,好不好?课件出示“擂台赛”的要求。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7、小结: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齐读“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望月》教学设计14
l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会认线内的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l重难点怎样通过读来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以及体会美丽的深夜的月景
l课时总共两个课时,本堂课上一个课时
l教学过程
㈠背古诗导入课题
1.老师背诵古诗的第一句,让学生接着背下面的诗句,向学生提问诗名和作者
u过渡句:(师:大家背得都很流利,一定很喜欢月亮吧,那么你们觉得月亮美吗?美在哪里呢?生:自由的想象并表述月亮在自己头脑中的样子)
2.引入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什么心情,要解决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望月
㈡初读感知
1.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
朗读要求:将每段用数字标记;将生字词作上记号并查字典,相互讨论
弄清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
老师任务:检查朗读情况,包括字词和大意。(关于“镀”的讲解)(老
师总结文章的'三层意思,其中第二层又有四个小故事)
2.再细读文章直接描写月色的一段文字,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㈢具体细节精读感悟
u过渡句:大家不同的心境就会体会到不同的感觉,总之都是美的感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和小外甥在这种月色之下又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请把文章的3—20段仔细读一遍
1.3—4段,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和挚爱
师读第三段,生接着读第四段,问:通过小外甥的话语和表情,你读出了他的什么感情?(重点点拨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此时可以带领学生联想自己躺在晃荡的船舱中,月亮…)
2.读5—13段,通过写小外甥向“我”挑战背古诗,体会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师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向别人挑战吗?喜欢在哪些方面向别人挑战呢?
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只有当你擅长某种技能时,你才会向别人挑战,说明小外甥知道很多写月亮的古诗(此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3.读14—19段,体会小外甥对月亮丰富有趣的想象
u过渡句:我们来想一想,十二段“……”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挑战难分胜负,而小外甥的思想却慢慢地移向了另外一个问题“月亮象什么?”
(这里老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觉得月亮想什么?在与小外甥的回答对比。侧重于读"这是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故事。”呼应上文的“爱幻想”“聪明好学”
4.读20段,体会小外甥天真的童心和心系月亮,深沉着迷
总结前面“我”和外甥的对话,提出下节课要赏析的内容----文中“我”和小外甥挑战古诗的讲解。
《望月》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板书设计: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月教学设计02-08
《望月》教学设计04-21
望月教学设计05-29
《望月》教学设计02-08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27
《望月》教学设计14篇02-12
望月教学设计14篇02-12
《望月》教学设计(15篇)02-08
《望月》教学设计3篇02-12
望月教学设计(14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