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1
我校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教学工作量非常大,老师们工作都非常忙碌、非常辛苦,所以老师们对教研工作的重视相对较弱。5月28日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听了鹤壁教育专家、名校长焦来宪和贾校长作做学校管理的专场报告。校本研修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其中的点点滴滴足以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也绝对是一种理念上的冲击。
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中最深刻的几点点体会:
1、“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在这次学习中,我看到无论是小学的教师,还是中学的教师,无论是刚毕业一、两年的新教师,还是一些任教多年的中年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面对评课,面对课题研究都能侃侃而谈。她们的理论水平,知识层面真的让我惊叹不已,甚至自愧不如。在剖析其中原因,我发现这都是她们坚持不断学习的结果。这当然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竞争激烈是很有关系的,但我相信这也是校本研修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托,这样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将其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所以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学校需要校园文化建设”。
在这次参观中,我觉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最让我感动的。我曾随团在一所先进的小学参观,发现在学校的墙壁上,我们处处看到了关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的相关简介,这给每天生活在学校里的师生营造了一种向往名校的学习氛围;在楼梯间的墙壁上,我们处处看到了优秀图画作品展、书法长廊等,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教师办公室里,我们处处看到了诸如“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互相关爱的标语,让我们感受到她们作为毓秀人的`骄傲和彼此间的亲密合作关系;在学生教室、学生饭堂里,我们处处看到了诸如“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就是做人的高度”,“执着能够创造奇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它们都在时时提醒着孩子们如何为学和如何做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同时,可以取其精华,以贴名言,学名人等形式,注重加强读书氛围建设,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爱读书,勤读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发展的根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能从一定理论出发,直面具体的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重建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避免实践与理论脱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教育教学研究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好!白银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今天在充满热情的景泰隆重开幕了,首先我谨代表白银市教育学会理事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亲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尤其向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白银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会在她成立之后的8年中,结出的丰硕的成果:一大批优秀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脱颖而出,一篇篇引领白银小学教育教学方向的优秀论文纷纷发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小学教育观已经深入白银广大城乡教师的心中。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栋大楼,那么小学教育阶段就是这栋大楼的.基石,我们就是设计人类基础教育这块基石的工程师。大楼之所以高耸,是因为基石坚固。小学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方法的形成等诸方面的重要性是其它阶段的教育无法替代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未来的希望在教育,教育关键的阶段在小学,小学教育的研究在大家。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
教育是一项爱心工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更是一项热心工程,需要我们用饱满的热情去为之奉献;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新时代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老百姓需要专家型的教师。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与会期间,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将就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进行广泛的交流,对小学教育的方向、小学教育的热点、小学教育的出现的各种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要继续发扬我们这个学会的光荣传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面前,人人平等。通过交流才能取得进步,通过交流才能求同存异,通过交流才能取长补短。
这次代表大会,又有许多新的代表加入,为我们补充了新的分子,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我们这个研究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本次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在理由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有新一届理事会的精心组织和领导,有广大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和努力工作,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这个光荣的组织一定会为白银的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教育教学研究3
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作文教学更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会给学生传授所谓的写作套路,实际来讲学生对于这种套路很是反感,同样,阅卷教师也会形成一定的審美疲劳,很难产生什么新意。在新形势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如今的实际情况,结合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新颖的作文教学工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学生写作水平较低的原因
1、 作文的内容单一
经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初中作文中普遍存在学生作文内容非常单一,学生的作文内容与比较相似,缺少创新性。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的观察。如今学生普遍学习压力非常大,从初中时期开始就需要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缺失了生活的乐趣,这就导致所写的作文中缺乏必要的情绪,对生活缺少热情,自我创新能力就会随之下降,那么就不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作文。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适时开展一些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充满活力。
2、教师教学能力欠缺
初中作文教学比较看重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作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作文教学与教师自身积累有很大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教学生使用一些惯用的套路或是事例,包括“老三段”、“司马迁”、“发明大王”等材料,缺乏实际内容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空话太多,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的内容。每次学生根据要求写完作文以后,教师只是针对题目要求进行适当的讲解,对学生所写的作文写上一个分数,没有过多的点评,学生仍然不知道自己所写的作文差在哪里,下次写作还会延续。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所以说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进而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工作。
3、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
对比其他课程的教学,作文教学工作全在学校教师的传授,在家庭中家长在子女作文学习方面很难提供帮助,作文教学工作还是很需要专业性的能力。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教育不能提供相关的帮助,反而有些家长急于提高子女的写作能力,就会错误地让子女大量写作,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还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的心理,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在家时,家长可以鼓励子女进行阅读,拓宽见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初中作文教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知识生活化的观念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生活化的理念。学生写作的内容从生活中寻找,经过文学渲染后又要回归到生活,这才是正确的写作行为。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学校间也要加强合作联系,经常组织教学交流工作,教师之间积极进行交流沟通,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也是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这过程中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课堂上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发现,鼓励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抓住现实题材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缺少题材的真实性,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紧抓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题材,从生活中的题材出发,运用写实的手法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从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经过一定的文学渲染过后,就能够提高写作的真实性,使得内容更加容易受学生所掌控。学生脱离生活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作文中普遍会出现明显漏洞,这样就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并且此类作文往往会千篇一律,缺乏独特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
3、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创新
经调查发现,初中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往往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缺乏内容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每天都有很多的话题可以进行创作,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新的题材事例,同时增加作文的深度与广度。作文的内容要避免产生千篇一律的情况,积极引导每个人形成自己的特色,写作时从多角度出发,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
三、结束语
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工作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再教育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写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生活,初中生的写作基础就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进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生活,然后发现生活的亮点。总的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专业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4
摘要:幼儿舞蹈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种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幼儿舞蹈课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利陶冶学生情操,并且让学生具备能学、能教、能编、能跳的舞蹈表演和创造能力,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可以成为更加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舞蹈教学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研究
一、幼儿舞蹈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水平,并适应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需求就尤为重要。幼儿舞蹈主要是指幼儿利用身体动作、语言结合音乐,以喜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的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幼儿情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舞蹈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并非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通过幼儿舞蹈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幼儿教学工作,所以,在学习幼儿舞蹈课程时,应树立好正确的目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本持注重审美,淡化技术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就是提高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从而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要具备表现美的能力,将所学习到的舞蹈以优美的方式展示出来,舞蹈动作要求能够更好的感染他人。最后,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幼儿一般很难具备按照要求完成一套舞蹈动作的能力,但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所以高职学生也应注重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不缺少美的元素,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的能力和接受美的能力。
三、有效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内容避免陈旧,注重创新
为了教学更加方便,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会采取临摹以往作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起到方便教学,省时省力的目的,但如果一味选择以往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间一久,难免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动脑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作品的创新性,不能默守陈规。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创编或者改编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在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多想、多观察、多练习,通过对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并将优秀的舞蹈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不断涌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时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在以往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以教学的次数和学生练习的数量决定教学质量的,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获得幼儿舞蹈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以情感作为教学的支撑,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学习的热情,并将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将浅层的、容易转移的兴趣培养成长期的由衷的爱好,让舞蹈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喜恶,按照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对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兴趣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路、启发智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作品。
(三)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体验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也要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体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学习舞蹈、演绎舞蹈、编排舞蹈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因为幼儿舞蹈这门课程并非是一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所以学习的过程更加重要。同时,学生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情绪和音乐相结合,从内心出发体会舞蹈动作,结合幼儿阶段年龄特点制定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更加符合幼儿舞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体系研究
(一)教学体系创新基本原则
教学体系的创新应遵守科学性原则。舞蹈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全身各个部分参与其中,并且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并且年龄较大,骨骼发育定型,也不适合进行难度较高的舞蹈教程,所以,在教学体系和方式创新方面,应结合科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幼儿舞蹈课程。同时,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时代特点,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避免被社会所淘汰,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未来从业后具备新时期标准的舞蹈技能。所以,教师应多选择新时期幼儿舞蹈元素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新的舞蹈技能。例如,当前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利用舞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利用动作开发智力,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心理学要求,创编出具有更强教学效果和丰富内涵的舞蹈动作。舞蹈教育是塑造个人性格的过程,利用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更好的丰富学生舞蹈表现力,从而开发更多新型舞蹈元素。因此,舞蹈教学在方式手段上应避免一味沿用传统方式,教学模式应避免固化,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
(二)教学内容安排研究
教学内容在具体安排方面,笔者根据幼儿舞蹈教学规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利用四个阶段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幼儿舞蹈学习和掌握能力的目的。第一阶段,舞蹈基础课程训练。在基础舞蹈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古典舞蹈课程作为启蒙,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和舞蹈元素,锻炼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动作开始训练,逐渐掌握组合动作,加强分解动作的练习,从而更好的放松学生身体,以便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将简单的舞蹈动作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避免学生因动作太难产生负面情绪。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加入民族舞内容。我国民族舞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在加入民族舞作为教学内容前,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非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强调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和表演形式的魅力,提高学生肢体的表达能力、舞蹈种类辨析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第三阶段,幼儿舞蹈强化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性更强,应着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对幼儿舞蹈动作特点和基本舞步能够做到熟练掌握,提高学生将舞蹈知识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能力。第四阶段,加强舞蹈实践。幼儿舞蹈的实践培养主要包括舞蹈教学和舞蹈编排,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并且根据不同的主题,编排各种类型舞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加胜任幼教工作的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所以,这一课程的主要内涵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应以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研究5
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新理念下的教学实施基本功,要重视设计课堂,重视引领学生走进教学,建立学习组织,要有反馈与调控的`基本功,要强调合作教学基本功和建设课堂文化基本功。
不论一节课内容难易,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有好的设计,好的提问,好的合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许多变数,需要我们教师去把握,去调控。
教育教学研究6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很多本科院校的定位向应用型转型。为了配合大学的转型发展,课程与教学也要向应用型转变。基础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要向应用型转变。本文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样考核模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基础化学实验;本科教育
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环境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化学实验[1]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这些实验课程既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大量的实践应用。基础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内容在实验中实践,而且也培养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2]。这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基础化学实验大多是老师讲解示范实验过程,学生重复实验操作,并不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基于目前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1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
目前大多数化学实验教学都沿用的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3],老师板书、讲解、示范,学生只是单纯的重复实验过程,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的被动接受,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设计实验过程,老师从旁指导,指出学生设计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不断修正完善实验方案。再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准备并进行实验。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将会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主动变被动,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4],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所学理论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板书教学,而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慢慢深入到大学的教学之中,可就目前来看,多媒体教学[5]只是在理论课教学的课堂中应用较多,而对于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还是只有很少数存在。多媒体教学可形象直观的反应一些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在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节省老师的板书和示范时间;另一方面可使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等抽象的内容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在教学中多搜集化学实验原理[6]与现实一些现象相关联的例子,这样更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枯燥的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等的讲解,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容易理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充满兴趣,这样会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认真,对实验中的细节会多加注意,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处理能力。
3多样考核模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实验教学多数的考核方式是笔试加操作的考核[7-9],在操作考核中老师都是给学生固定题目,让学生操作,而且大多所给的题目都是做过的实验内容,并不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的`实验内容是否全部掌握。老师在考核中可以给出很多实验题目,例如实验题目可以是综合实验的内容,对于有机化学实验来说,我们的基本实验操作包括蒸馏、回流、萃取、熔点的测定、有机物的合成、生物碱的提取等。在学期末考核中可出个实验题目例如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这个实验包括生物碱的提取、蒸馏、薄层色谱、柱色谱共四个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这样我们可以较全面[10]的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掌握情况。题目也可以是未知有机物的鉴定,给出一个未知的有机物,让学生们通过所学知识,利用实验将有机物中所含的官能团鉴定出来,并给出有机物的结构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还可以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
4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地方,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11-13]。学校可安排学生参与一些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实验,例如商洛的一江清水送京津,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去丹江河不同地方取水样,然后可通过一定的实验过程测定水样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例如测定水中微量酚、化学需氧量等。另外可以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对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学习,也可以把污水和处理的水样取回,利用分析化学等实验方法测定水样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污水处理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明白如何将的所学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为以后能够更好地工作奠定基础。这样不仅会为当地的企业做出一定的技术指导,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多一些的实践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不同高校都有不同的定位,目前商洛学院正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方法,配合学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我们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样考核模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真正的做一名学以致用的人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孙楠 单位: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参考文献:
[1]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xx(5):129-130.
[2]高立平.教育价值观与教育价值的实现[J].当代教育学,20xx(7):11-13.
[3]丁雪梅,甄良,宋平,等.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障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2):1-4.
[4]贾历程,林小峰.应用型专业学生时间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20xx(6):96-98.
[5]陈嘉莉.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xx(2):13-15.
[6]严丽萍.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中的两难问题[J].江苏高教,20xx(3):85-87.
[7]张雪红.拓展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xx,8(3):93-95.
[8]涂叶满,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xx,20(4):106-109.
[9]姬云涛,姜双林,屈长青.生物科学专业立体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xx,38(19):147-148.
[10]于惠力,毕耕,高宇博,等.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J].实验室科学,20xx,13(6):3-6.
[11]吕秋君,郭树东,路晓鸽.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企业契合探析[J].黑龙江高等研究,20xx(12):63-65.
[12]陈紫.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xx,3(6):42-48.
[13]蒋文昭.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保障机制的创新—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xx(2):11-14.
教育教学研究7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
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
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
④初读感悟,
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
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
(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
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育教学研究8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果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良好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任何教学手段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导实际生活。课堂教学始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出尊重、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2.重视新课导入
能否将新课高效导入,是启发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以“情绪调节”一章为例,如果课堂开始就将单纯的知识点罗列,即使加以解释,学生仍然会缺乏学习兴趣,且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有效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导入课程时,可以插入与情绪有关视频、图片,或引入情绪问题等讨论话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
3.掌握提问技巧
启发式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情景之上设置问题。在课堂导入之后,有具体的教学情景或学生脑海中已形成相应情景,才能开始设问启发,否则就是空中建楼阁,没有生长点,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2)以学生现在知识、智力、能力水平为基础;学生原有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任何教学都要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而教,启发式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现有水平,设置问题任务应该是让学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启发小学生了解大学课堂知识一般,无法成功。
(3)问题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战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问题应该是真正能促进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仍以“情绪调节”为例,在学生已观看情绪相关视频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同一个事件,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呢?”引导学生得出“是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出情绪调节方法——改变不合理观念。而通过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于记忆。如果问题不具探索性,学生不需要思考便能从书本上或过去经验里找出答案,那么学生无法主生兴趣,也谈不上记住,无法记住,在实践中将不能有效运用。
4.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始终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责备,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对比、反问等技巧,引导其逐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本身就没有正确好坏之分的,例如“人格”“气质”等知识点,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明白包容,从而用包容的态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启”,而难点也在于“启”。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启”,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理论知识,将之迁移至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要熟悉所授课程内涵外延,熟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流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反馈,不断研究创新,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上好本门课程.
教育教学研究9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工作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局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固阳县教育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工作实施方案》(固教发[20xx]51号),从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沿着"继承、发展、创新"的工作思路,以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为总目标,以全力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切实发挥好教研室研究、服务、引领、指导的工作职能。
二、工作目标
落实《固阳县教育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工作实施方案》,巩固行政推动课改两年多的成果,做好"内部装修"工程。落实市教研中心"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的研究,转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生态,发挥好学科基地和名师工作坊的作用,打造学科团队,整体提升我县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全力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两项研究"不放松
我县两年半的行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课改"两项研究",即导学案(或助学单)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能有效落实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理念。持续坚持"两项研究"的学校和老师,课堂生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给了我们坚持课改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在后期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还将继续坚持"两项研究"不放松,继续把"两项研究"作为各项教学赛事和各种课例展示评价标准之一。
2、多项制度做保障
我们曾提出"三项制度" 助推课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同课异构"和"蓝青工程 "制度,促进了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法的教研热情,一批年轻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下一步,我们要在巩固"三项制度"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名师工作坊"和学科基地的考核,加强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与展示,加强微课题的展示与管理等等,多项制度做保障,持续推进课改工作。
(二)专项研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
1、展示活动推进
学科基地学校自主向教研室申请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展示。在展示活动中,名师工作坊坊主和学科带头人要积极带头示范引领。名师工作坊是否参与学科基地的展示作为优秀名师工作坊和坊员的评价依据。
2、单项评比交流
(1)新课标培训与考试
开学初,对全县学科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根据教研室现有学科教研员情况,县教研室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学科的老师进行培训,学期末进行新课标考试,加强各学科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的意识与能力。
(2)分解课标比赛
做分解课标培训活动,以名师工作坊为单位,组织学科团队进行分解课标团体比赛和研讨活动,指导老师们如何恰当地分解课标,将上位的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课程纲要的编写
做好课程纲要的编写讲座,教给老师们方法,引导老师编写课程纲要,形成课程资源,深入"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3、迎接考核评比
扎实做好"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引领老师们自觉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变课堂生态,以达优争先的目标迎接市教研中心对我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考核评比。
(三)强化课题研究行为
以研究与培训同步提高教研实效为目标,以双加强(加强对立项的市、区两级课题的开展与深入,加强县级微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方式为重点,提高教研工作实效,努力为学校以课题引领的教育特色提供有意义的业务指导和专业服务。
1、跟踪指导市级、区级立项课题
对立项的市、区两级课题做好跟踪指导,督促实验校召开课题协作会、阶段总结会等,完善过程资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正方案,不断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 加强县级微课题的'管理
为激励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在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对46个课题以签字盖章的形式批准立项。但我们并未颁发立项证书,原因是立项的部分课题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边做边继续修改完善。为避免这么多的课题流于形式,我们觉得应该严格在成果上把关,即在结题上把好关口。
怎样对这些立项的微课题进行管理呢?思路如下:
(1)依托学校把关、教育局教研室参与的方式进行成果鉴定。
(2)由课题负责人向学校提出结题申请,再由学校向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结题申请。
(3)结题时以成果展示为主、汇报和资料为辅。汇报以工作报告为主、研究报告为辅,淡化学术性;资料可以放宽要求,形式多样,可以是论文、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不求全面,只求成果。
(4)结题申请在申报截止时间前一个月提出,方便教研室统筹安排。
(5)如有特殊情况没有及时申请结题的,可以推迟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规定期限内不申请展示汇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6)汇报之后,成果明显的,由教育局教研室颁发结题证书。
(四)举办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赛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培养和造就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名师效应,带动一批教学业务骨干快速成长,本学期特举办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大赛,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五)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
继续加强教研员专业指导能力,建立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和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每学期撰写思路清晰、有创新的教研计划和总结,保证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位;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并改变指导方式,不仅听课评课,还要指导老师们备课,对"教学评一致性"实验校进行跟进式指导,辐射带动义务教育段所有学校深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每学期指导教师编制一册书的课程纲要,带动学校骨干教师编写每册书的学期课程纲要和单元课程纲要;主持或参与学校一项课题研究,引领老师们做好微课题研究工作;每年至少在县级以上做一次学科讲座,包括课标培训、教材分析、课改专题等;经常撰写课改论文,积极在《固阳教研》上发表;指导老师的教学案例在《固阳教研》杂志上发表,案例上附有教研员专业的点评,引领教师深入进行基于课标和我县课改实际的教学研究;指导学科基地学校进行各种主题展示汇报,如学科课改特色课、"教学评一致性"展示课、微课题成果展示等;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年度召开一次学科教研成果年度报告。
四、常规工作
1、《固阳教研》杂志
继续完善、出刊改版后的《固阳教研》杂志第十期、十一期,加强课改、"教学评"及微课题的引领,加大教学案例的刊登比例,为教师研究教学、研究课堂做好导航。同时做好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
2、《固阳教研》微信平台
充分利用《固阳教研》微信平台,宣传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评一致性实施"、学科基地建设、名师工作坊等方面所开展的有效活动,宣传本土名师的成长之路,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助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期末教学质量评估
教研员要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科学编制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使命题充分体现检测的信度,真正具有检测和引领的双重作用。同时对测试做好全面分析统计,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
教育教学研究10
教师是一份偏向应用性的职业,因此师范学校的重点是要培养出更多能把书教好、受广大学生拥戴的教师,师范高校要转变教师人才培养的观念,在强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要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该标准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师范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认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严重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性和师范性在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大家都承认教育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对于教育专业化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论教学大大超出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很多实践教学的时间都被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所挤占。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把重心放在学术性上,导致有些本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教学岗位,教学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范畴。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操作练习,也不仅指教育实习和见习。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要远比教育实践广泛得多。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均十分有限,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失调。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见习、实习大多集中在最后阶段。这种前少后多的实践课程安排,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切实收益,使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不完善,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性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个体教育,也包括开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我反思。但主讲教师和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小学教师实践经历,对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实践缺乏切身体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小学教材和小学教学方法鲜有研究,课堂讲授教条化、书本化,也就很难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并且实践性内容平时只是零碎地依附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小学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实践为特点的系统性整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体会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认为书本上讲的理论都是不实用的。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反映出当前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的阻断。
3 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
除了学校内的实训活动,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双方签署一份协议,后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稳定、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数量少,类型单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种状况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无处可去”,因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与考核,是学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的。但高校的指导教师更关注教学及科研,认为指导实践教学是一件没有面子、没有前途的工作。实习学校虽然会为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忙于教学、管理等常规教育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实习生进行细致、系统的指导。实习管理存在责任不明、过程监控不力等问题。
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1 积极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定位高校,面向小学教育,对于小学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上好,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更多是一份应用型的职业,而不是研究性的职业,因此,在师范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各项教学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谛,避免一味对学生灌输各种教学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进一步提高强化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切勿因为实践课程难于开展而缩短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课程之间、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科学地规划好实践教学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长短,对于一些已经开展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实践教学目的,应该积极总结经验,延长或重新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
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小学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别于其它专业教学实践,例如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动性的活动,鼓励小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课程。
2 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教师人才的培养是师范学校所肩负的重任,它直接决定着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确保他们能够完全胜任未来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教学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是熟练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完全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必须将教学实践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远程视频的方式来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观摩活动结束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刚才观看的教学视频进行积极的讨论,促进他们就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在讨论活动上,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的碰撞,逐渐形成学生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应该逐步引导师范学校的学生深入到小学课堂,让他们融入到各小学的日常活动中,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3 积极促进高校和小学的合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为使广大小学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对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必不可少,小学教师大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各种教学理论的积极践行者,而高校教师除了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外,还承担着各项研究工作,因此通过加强小学和高校的合作,对于促进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学校内的各种实践教学设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小学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各项经费的投入,对于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育教学研究11
第一篇: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策略
摘要:追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要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因此,关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成为了一个必然。在这种新型社会结构中,必须要求人们具备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同样,高校体育课程不仅带给大学生切实的体育技能,而且也奠定了现实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健康生活的基础。针对社会的急剧发展带给学校关于教育的深刻反思,本文先是对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再分别阐述了终身体育教育观下高校体育生活化的意义、终身体育教育观下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的措施,最后分析总结出其不足与优势。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体育学习
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个体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根据时代的需求发生着变化。同样,体育也是如此,其价值需求、运动内容也需要人们不断地开发与探索。现代社会对人们的体能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来说,人们需要发挥体育学习的潜力与动力、需要具备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等。为了更好的迎接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大学生在现实体育生活中要有追求。具体来说,大学生尽可能的主动探寻体育生活,就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注重激发大学生们的'切身感悟与体验。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的标准较之前已有大幅度的提高。各个高校对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也采取了一些强制与鼓励措施。尽管这样,但是在实施体育教育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现行的高校体育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有的改变并不切合实际,这导致收效甚微,有的甚至与终身体育的目标相背离。放眼看来,高校体育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出来,即体育课堂完全由高校体育教师主宰,大学生在教学中只需要很好的配合完成即可。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注重体育运动的技能学习,即让大学生自主掌握运动技能。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通过体育运动愉悦身心。在课堂教学教育中激情、好奇、自由是解决缺乏自主型这一问题的良药。值得一提的是,各个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将体育课堂存在的所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对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增长过分注视;对大学生生活的合理构建极其缺乏;对重点学科偏重太多。
二、终身体育教育观下高校体育生活化的意义
有哲人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要将有用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后人。这些在社会生活与自然中累积的经验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与感悟。只有把这些经验或间接或直接的传递给后人,后人在实践与生活中才能尽可能的少走弯路,从而做出比前人更卓越的成就。其中,体育文明就是人类千百年来积攒下来的,也需要后人的传播与继承,而教育就是最有效果的传播方式。对青年人来说,继承体育精神,享受运动,进一步发展现有体育文明也是这一代人不可逃避的使命。要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人类体育文明中联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也响应了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号召。具体来说,就是高校体育教育不是为体育而体育,也非为教育而体育。在体育教育生活化的问题上,大学生们只有对体育生活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感悟,才能更好的享受体育,并养成一个终身体育的观念,这会使得他们不自觉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在某种意义上,终身体育不仅对自身的生活起到一个充实的作用,而且为大学生未来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终身体育教育观下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的措施
(一)社会与学生需求统一
高校的体育课程始终要与实际相联系。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必须要把学生们的终身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问题作为重点。从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情况来看,其和高校体育课程的要求是有本质区别的,即高校体育课程要求对学生的体质有一个长远、统一的规划。根据个体情况,需求取向基于特定的身体基础、个性特征、来源背景等。针对这一情况,高校体育课程必须认真设计与探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也失去了其存在的目的与意义。在对高校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有些学生喜欢体育而排斥体育课的情况。这一情况必须要使学校体育工作者做出深刻反思,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课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总而言之,要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就必须要统一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辩证关系。
(二)体育学习活动要多形式共同作用
实践出真知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基于这个观点,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具有系统考虑、全方位的课程设计思维。这种方法虽然能实现起来有点困难,但是却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综合、全面的体育教育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达到这一预期。常见的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社会体育交流、专题讲座与讨论、体育协会、体育课教学、校园体育网络、体育俱乐部等。其中,体育课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但在设计课程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即课程结构类型合理的安排的问题。这一点也是将体育学习力变得更加社会化、生活化的基本保证。
四、结语
在近些年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终身体育也是如此。但必须承认在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下,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也是存在一些误区与盲区的。所以在目前来看,我们离真正的终身体育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总而言之,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反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晓芳.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2]潘淳浩.高校体育生活化环境的构建与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实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xx.
[3]杨光.终身体育教育视域下大众羽毛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xx.
[4]罗少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xx.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教学是体育专业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田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其它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代,田径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田径教学没有任何兴趣,学习的质量也大大达不到预期中效果。很多学生认为田径教学枯燥无味,再或者害怕自己会受伤,从而影响他们对田径运动的选修或者是学习。本篇文章,立足于国内外的田径教育背景,并且对田径教学改革的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对如何进行田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探究性的意见。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在理论方面的探究,为田径教学的实际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探究
1田径教育背景
1.1国际田径教育背景
我国的课程教育必须考虑到国际的教育背景。在国际中,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青年的体育方面的教育,特别是田径方面的教育。在外国中,以美国为代表,国美被誉为世界上著名的“田径王国”,他们对田径教育从小学就开始。田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体系紧密相连,同时,除了在学习的训练外,他们还进行大幅度的课外训练以及专项训练。西方国家十分注重田径教学,中国为了在国际中要有更大的影响力,我们也必须在田径教学方面顺应时代的潮流。
1.2国内田径教育背景
在国内教育中,国内的高校需要进行田径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是有重要的现实背景的。首先,田径教学的内容十分枯燥。在当前的高校田径教学中,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有的还是沿袭传统的田径教学中的“讲解-示范-练习”模式。然后,是由新课的教学目标决定的。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更多方面从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来考虑课程的实施。最后,在教学方式上,田径教学无法做到与时代紧密相连,它还是以单一的练习为主,这无法适应新时期青年人的发展需要。
2田径教学进行改革的原因
2.1田径教学活动本身的弊端
首先,这是由当代田径教学活动本身的弊端所决定的。在当代的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本身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首先,在内容上,田径教学的内容往往主要依靠于课本,而课本的知识比较注重理论方面,同时它还比较强调田径的竞技性,而往往忽视学生自身的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再次,在教学方式上,很多学校采取“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任何的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田径教育对象往往是青年学生为主,他们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人生时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了关键点影响。为了学生的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田径教学需要不断调整内容和方式,使田径教学的过程真正是一个促进青年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田径教学必须适应并且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需要田径教学方面的改革。
2.3新课标对田径教学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促进人发展。从20xx年以来,我国不断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教育的目的的基本精神定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标无论是从指导思想上,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求对学习对象身心的全面关注。因此,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在田径教学方面也必须改革。
3田径教学进行改革的方法
3.1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在当代社会,随着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教学的内容不可仅仅守着固有的课本知识,同时,在丰富教学内容时,我们还应该坚持一些教学原则,例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原则、发展性发展以及循序渐进原则等等。当我们在选择教学的内容遵从这些指导原则时,这会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在选择田径的教学内容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真正可能会需要的知识,这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还是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3.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十分单调枯燥。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可以在田径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这样有助于技能的全面掌握。另外,还可以利用体育游戏来进行田径教学。因为体育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创造性以及趣味性,这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3主动培养田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他首先必须能对所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有三个策略,首先,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应该对所教的学生在练习某个动作时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可以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任务。第二,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迁移到田径的喜爱上。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让他们完成田径要求的动作后去打篮球。最后,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因为在课外活动中,他们会增长见识,课外活动增长了他们视野,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大。
4结论
在新时期下,田径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对于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这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振兵,李艳茹,黄瑛.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xx,03.
[2]姜银兴,田国祥.高师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xx,16.
[3]翟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内江科技.20xx,07.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育中国学教育启示研究
[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国学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在进行国学的教育上任重而道远。而国学教育对现今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随着国学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些许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改革。根据文献资料,对国学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国学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概念;意义
一、国学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历史中的国学
“国学”这一词汇最早发现于《周礼春官乐师》中“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说的就是,乐师掌管国学教育,用来教导贵族的孩子进行舞蹈的学习。进而明白国学最初说的是贵族孩子上的学校。又在梁启超的言论中看到,近代史上的国学。在历史的长河里,多数都是倡导国学,对“国学”一词都有不同的解释。在近代,胡适先生对国学又做了新的解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对新文化的推进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国学”一词,沉寂了一段时间。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学慢慢又有了新的变化。国学分为新国学与旧国学,新国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民族语言和国家构成的学术,进而保持了中华文化的自觉的独立性。
(二)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国学教育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点:传统国学和大国学。其中,传统国学说的是,历史上以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的学究为依据,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化教学体系。在我国古代,最大的书籍就是在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国学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大国学说的就是,中国学教育。因此,在学术中将诸子百家等都收录到国学教育中去。
二、国学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物极必反”
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现代事物变化的法则,也就是国学中“物极必反”一词。这个词语来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要遵守自然的法则,因此,通过了解之后,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的时候,必须依据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等特点。并且必须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遵守体育练习的原则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但是,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是为了获取更多荣誉为目的进行锻炼,不仅影响到锻炼的成效,更影响到学生的身体情况,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
(二)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利用国学教育进行体育教育
在国学教学中,庄子的《逍遥游》内容有趣而又有韵味。让人进行无限的思考,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使心情愉悦。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进行兴趣教学的方法。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白学生所喜欢的事物或者所需要的东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此,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爱上体育,自行体育锻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进一步让整体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体育教育中国学教育“仁、义、礼、智”的展现
在国学教育中,仁、义、礼、智展现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在高校中,学生的思想状态最能展现现代社会的变化。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中,市场强烈的竞争压力下,引发了一些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变化,致使一些学生的三观被扭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承担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尤其是道德教育上,要纠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进行某项比赛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比赛。这种不道德的现象违背了仁义的初衷。因此,在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人。对于教育中“礼”字,在现今社会中,礼貌待人是一种个人的素质修养,是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品德,就无法做一名懂礼仪的人。在进行高校体育比赛时候,“礼”字展现在运动员进场和退场的时候都有握手,以示双方友好。不仅仅在比赛的前后要有“礼”,更要在比赛中展现“礼”字。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利益习惯,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智”字在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潜能智力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对优秀的体育人才进行培养,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不仅能让身体健康发育,更能促进学生新陈代谢,进而为大脑提供营养,提高智力的开发。总之,国学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对于国学教育的融合,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进而为高校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贤敏.关于高校开设国学教育必修课的思考[J].天中学刊,20xx(2).
[2]杨辉.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的价值及内容[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4).
[3]林蔺.“国学”概念的历史梳理及当代定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整体内容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展开,首先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经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希望能丰富国内研究理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前言
我国当前已经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组成,因此需要面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就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来看,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理论、科学方法或者先进技术等填充体育教育中的内容,由此完成体育教学的理想目标。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素质较高且综合型的人才,由此将体育教育思想升华到现代化水平,提升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以上项目的现代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造成的影响
1.对传统教育观念造成冲击
人的观念指引行动,因此一个人的教育观对人们教育价值的整体方向和教学方式等都会造成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应用在教育上,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教学的加人,校园网站的开办,国家教育网站的创立、网络课程等项目的出现,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观造成了很大影响,使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对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是对传统教学观和人才观的一种创新。
2.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
分析体育教育的内容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体育教育,利用身体训练、体育表演或者运动比赛的方式,通过组织的具体加工之后能够用于体育教育的有关材料。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来看,其是基于现代理论和现代思想的指引的一种教育策略,该策略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改变高校的体育教育内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造成冲击。
3.改变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方法
由于我国教育长时间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很多高校体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还都不达标,加之体育课程本来的时间就偏少,因此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仔细观察好训练动作的结构和特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当多媒体教学进人到体育课程中之后,学生的教学过程就开始发生转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渠道,学生的学习渠道愈加多样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体育多媒体课件
简单看来,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上课期间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多媒体课件真正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联系起来,将以上内容融合之后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的教学素材,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互动性。多媒体课件主要应用内容包含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动作动态过程,教师的解说结合动态图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性,加深印象,还可以根据课件对动作进行反复训练。应用在体育训练的时候,教师可将运动训练过程录人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来进行动作讲解和分析,总结学生的训练情况,录人计算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播放可以了解到自身训练的劣势和优势,提升训练的针对性。
2.应用体育网络教学资源
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式的,其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内容,良好的协调了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缓解了高校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利用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面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时候,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领域,弥补课本教学知识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网络资源的整合来完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知识。
3.应用体育网络课程
当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但是网络课程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呈现出显著不足,国内很多高校都有自己专属的网站,网站的建立十分有利于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展,高校中网络课程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多媒体课件也开始覆盖的时候,校领导开始注重体育教学的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互性的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就当前的教育环境看来,很多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基础技能的介绍、欣赏比赛等,但是没有利用到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完全依靠网络技术,缺少沟通。体育网络课程在顾及基础内容的时候,其还致力于建设综合性的教学平台和课程信息化建设,就体育网络课程应用层面来看,主要包含教师电子教案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开展师生的网络平台讨论、拓宽教学资源的内容、完成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当前世界处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的阶段,教育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时代进人信息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向国外发达国家借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起来,帮助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课程的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门绵.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33:4.6.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实验课是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之间的关键纽带。因此本研究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各种弊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科研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同时也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进而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育教育
体育保健学作为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体育运动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交叉科学,包括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营养以及医疗体育等应用理论和实践知识。
一、传统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缺陷
(一)单一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模式单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无外乎按摩、包扎止血及骨折固定,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的实验比例相对较少,缺乏创新空间,学生所交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缺少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落后的实验方法及实验器材
体育保健实验室器材过于单一,无外乎酒精、心肺复苏模拟人、艾灸条、小夹板、纱布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缺乏导致创新实验开展受到限制,导致教师的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更无法进行有价值的科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素养。
二、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实验改革探讨
(一)优化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经验,充分体会到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变换。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自学辅导式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操作,如运动按摩中的选择穴位,医疗体育中的医疗体操等即可采用此种自学辅导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即自学阶段、讨论阶段、练习阶段、总结阶段。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培养了独立阅读和理解教材理论知识的能力,在阅读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目的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共同讨论中能够更清晰准确的把握操作程序和要领。
2.启发引导式
问题模式的基本结构为“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在户外运动中出现了意外,溺水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怎样进行处理,然后提出假设,通过实验对之前的分析判断进行验证,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经验。
3.示范教学式
示范模仿式常常被运用于按摩基本手法的操作中,在按摩的基本手法如揉法、拿法、滚法、拨法等七种按摩手法在运动按摩及保健按摩中广泛应用。教师可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对这些手法有更直接、更深刻、更形象的认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的质量得到反馈,错误的动作得到矫正,行为活动的质量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法
改善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入分组讨论法、场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从而使教学氛围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轻松愉快,学生也更热情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因此优化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培养合作意识,组成科研团队
在本科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根据不同实验研究内容将学生组成3~5人的科研小组,每人分配不同的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优化实验课考核体系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只按照教师在规定时间上交报告,但是往往实验报告内容死板固定,教师无法从报告中得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因此目前的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将优化实验课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实验报告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实验报告评价包括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评定与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能力评价是通过操作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在评价中,充分考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和融会贯通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体育保健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过程中对运动损伤的检查和处理的能力,增进了他们对对户外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实验教学思路,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项立敏,刘晓伟.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12):1667-1678.
[2]李宁宁.体育实验教学改革刍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xx(3):74-76.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教育学生拥有增强体质的思想,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本篇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讨论探究,提出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科学性建议和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国民体质;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
一、目前出现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模糊不清的教学目标
面对日前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状况,社会工作岗位对于应征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所以高校为了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经常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摒弃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重视,就比如忽略学生的体育锻炼教育,只依靠简短的课堂45分钟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要求,这样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需求。但是要知道为了找到工作而放弃身体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学习不完全是为了找工作,所以要同样注重思想品德的学习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样高校也不能仅仅为了学校声誉以及表面的光环而牺牲学生的体育教育,学校和教师都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不能单纯的只关注专业教育。
2.过于依靠传统教学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渐深人,但是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还是沿袭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真正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开发。体育教学依旧引用老旧教材,缺少独特新颖的创新内容,单纯的指导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规范式运动,无法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造成学生被逼迫着运动,这样就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真正效果。无论是哪种教育,都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充分满足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和挑战的心理特点,采取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意识到运动的.好处以及运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教师不能为了怕麻烦而不断地重复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新课程教育环境下一定要创新教育模式,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影响,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二、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科学方法
高校的教育观念需要科学树立,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教学指导思路才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影响,确立重视体质意识,保证综合素质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理念才是高校应该有的科学教学指导思想,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教育的更新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发掘教育的新兴领域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设学生喜欢的相关课程并进行科学性的管理,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心理状态以及交际能力等等,要通过体育教育达到让学生身体素质增强的同时对其他方面也能有所收获,比如精神意志的更加坚定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认识,通过简短的课堂教育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趣味性以及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给学生灌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质的增强是非常有必要的。传授给学生规范化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技巧的同时,结合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运动兴趣和坚持终身体育的认识。
1.跟随学生群体的特点补充教材内容
大部分高校都有体育教材,但几乎都没有将它加以利用,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在大家的观念里体育教学不需要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就是体育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沿用老的教材,根本没有补充更新过新的内容,所以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造成教材资源的浪费。体育教学的理论教材确实利用价值很小,但实践教材的应用价值还是很大的,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践教材的内容加以完善,是对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的很大帮助。实践教材的编写应当以竞技体育的运动技巧和保护措施为主,帮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体育运动的实质内容,再加以亲身体验就会很容易掌握适当的运动方法。只有当深人了解了运动的意义,才会有运动意识,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运动,真正达到强健体魄的效果。
2.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还需要有后期的科学评价,这就要求高校拥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改革制度进行评价体系的创建。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变相的要求学生进行学习,体育考核也是一种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考核结果的综合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情况以及体育学习效果。另外,由于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情况,所以对于体育考核的内容比重也应当作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的减少对于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比重,增强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综合加以评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规范化学习并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树立起运动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才是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来说任务艰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阶段,想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很困难的,同样想要改变学生们对一直以来的体育教学认知也是异常困难的。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地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来动摇这种现状,做到培养出拥有健康体魄和积极思想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坚持健康、安全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人综合发展。跟随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方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达到充分的理解,增强师资队伍力量,进行专业化的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建明,谢军.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改革[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l):20一23.
教育教学研究12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依照上级要求读了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深有体会,读过此书,我才知道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有自己的独立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本书提出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方法论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异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一般方法与具体方法的关系,中外古今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科研中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其坚持与发展问题上,教育科学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特点问题上,以及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正确地认识和选择、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裴娣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书中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授课及进行课题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没有阅读此书之前,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有时也想搞一下研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不得其法,没有想到原来就有这样的一门学科来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教授的专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本书的理论阅读,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修正的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我将阅读本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在进行的小课题研究中去,指导自己小课题研究的方向。
教育教学研究13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首先的一条是爱,一个不懂的爱孩子的'人不配当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把孩子当成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学会包容、原谅孩子,孩子在不断跌撞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意味,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放弃,更不要挖苦。
有些老师看不起差生,从语言、行为上,贬低嘲笑差生,首先这种行为和表现,就违背作为老师道德标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做好自己,体会生命和人生的意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思想道德模范,以思想唤醒思想,以生命影响生命,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教育教学研究14
摘要: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你如果跟学生说:“语文是母科,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学好这门学科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学生会完全相信你的话语,但同时他们受到新媒体诱惑,也肯定不会记得你说过的话。你如果不允许他们玩手机、看电视、泡网络等与新媒体有关的东西,那么他们会完全不理会你,甚至把你折腾得半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你有哪些好的教育教学技巧呢?
关键词:新媒体;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你如果跟学生说:“语文是母科,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学好这门学科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学生会完全相信你的话语,但同时他们受到新媒体诱惑,也肯定不会记得你说过的话。你如果不允许他们玩手机、看电视、泡网络等与新媒体有关的东西,那么他们会完全不理会你。你如果思想老化、顽固无比、自以为是,跟不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懂得“云上教育”,搞不懂创新发展,那么,你一定会被新时期的学生折腾得半死。他们生长在这个虚拟网络的环境当中,他们需要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需要虚拟的网络生活,他们需要虚拟的网络教育;这就是他们的成长特点,这就是他们的创新平台,这就是他们的发展机遇。作为教师的你,只能和他们一起成长,懂得巧用新媒体为你的语文教育教学增光加彩。
一、和孩子们一起趣谈新媒体
如果刚接手一个七年级的新班级,看到多数孩子都在玩手机,你不用一脸茫然;你可以问孩子:“孩子们,你们知道新媒体吗?”孩子摇头说不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大显神通了。“来,今天我们就从你们的手机开始讲起。”“手机就是新媒体的重要工具之一。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媒体,它是结合广播、电影、电视、录像以及互联网等媒体的优点,不断创新之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媒体。”有人会说:“语文教育!你谈什么新媒体?是不是偏离了主题?是不是误人子弟?”不,你只是讲了一个引入话题而已,你可以借此机会给孩子们趣谈手机中的语文。“语文,是高山流水样的奔涌;语文,是一马平川式的倾诉、语文,是午夜黎明般的静谧;语文,是狂飚突进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然后,孩子们会慢慢开始喜欢语文课。每天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导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在趣味学习中开心愉快地学习语文。
二、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新媒体
互联网通过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使其可以尽快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这种新型媒体通过不断分享信息资源而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新媒体改变了社会文化交流的形式,使得社会文化沟通与交流更加便利快捷。(1)教学生积极面对新媒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新的媒介文化,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新媒体的诱惑与挑战。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新媒体,对语文教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新媒体中找到新的学习素材。(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识别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对新媒体的大量信息的选择能力,教师应提前布置启发类学习要点,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启发提示下找准自己需要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3)开启学生的学习思维。新媒体教学能多渠道、多角度、多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先让学生听听朗读录音、看看学习视频、赏析图画,并从中校正自己的读音和声调,学习不认识的字,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多项教学资源。教材内容的再现,不需要教师亲自上演,完全可以利用规范的录音,生动的视屏,感人的画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5)举行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点,结合新媒体展开相关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对文学增添更多的兴趣,拓展更多的知识。
三、和孩子们一起玩转新媒体
(1)引导课内玩转新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知识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理解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的记忆,便于学生的背诵。课堂上,还可以运用能查海量知识的网络,教学生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2)引导课外玩转新媒体。高中学生的语文教育,只在学校学习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应配合学校、家庭、社会搭建有利的学习平台,实行管控交流,真正完成课后语文学习任务。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巧用新媒体为自己搞好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养,让学生自己利用新媒体,促进自身的语文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全格,禹明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丛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04.
[2]罗翼.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绿色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报刊荟萃(知网版),20xx年3月第3期.
[3]罗翼.中学趣味语文实效教学研究穿越云上品读语文[M].中国致公出版社,20xx.10.
教育教学研究15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