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说课稿

时间:2023-05-18 15:04:05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的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的说课稿15篇

设计的说课稿1

  一、课题:

  所用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章第3节第69~70页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研究方法的基础。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关于力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要求是B级。这些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识的延续和跃迁,又为后面“二力平衡、重力”乃至初三的压强、浮力等内容进行铺垫。可以说本节内容是构建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体系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难点: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节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时注重:情景设置生动、设问方向明确、互动目标鲜明、演示实验清晰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引导。主要表现在:

  演示实验,给学生带来震撼:手指轻压桌面,能使桌面凹陷下去?通过精心设计的“微小形变演示仪”将现象放大,使学生惊讶的同时对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有了直观认识;再通过分组实验加深印象。

  分析归纳,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老师通过设问、安排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际现象中进行提炼,得出初步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学习的经历。

  关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阅读、设计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助意识,同时也能独立进行探究、创新。

  四、课堂教学分析:

  引入课题

  投影“神州 6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空?

  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物理学中的“力”的含义是什么?

  1、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

  2、个别说,其他补充;

  结论

  展示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归纳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举例、引导得出“物体间不接触也可有力的作用”;

  建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介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P49~P50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0、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9~71“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 素”;

  举例;

  讨论归纳;

  分组实验(活动卡P49“活动”)

  阅读课本P69;

  完成《活动卡》P49~P50“观察和描述”、“活动”;

  讨论、概括“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些情况;

  讨论、概括“力的作用效果”指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哪些变化;

  阅读理解;

  练习;

  10、探究:完成《活动卡》P50“进一步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计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进行概括,进而对力的初步概念有较科学的定义;

  通过阅读、活动、实验等多种手段进一步促进学生较完整地理解力的初步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并有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决心;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现象进行概括、归纳,领会得出结论,并进行运用;

  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究,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练习,加深对力的初步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

  练习

  见《“力”课堂工作纸》

  五、板书设计: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力的初步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设计的说课稿2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示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同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同学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同学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规范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同学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协助同学积累语言。

  3 培养同学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同学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同学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溢激情的朗读,引发同学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规范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同学独立、充沛、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

  (1)搜集处置信息并掌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

  (2)受到情感熏陶;

  (3)获得思想启迪;

  (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同学找出自身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同学把自身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同学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同学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同学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同学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发明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同学更广阔的空间,同学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资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掌握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同学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同学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同学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同学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同学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宁、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同学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同学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同学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学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同学去研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时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假如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同学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小朋友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身的语言,也让同学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同学的实际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同学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和一些故事。课堂上同学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局部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置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同学铭记于心。

设计的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万年牢》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共同去寻找人生的财富,从而明白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它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了它人生一定会更充实而美丽。

  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的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就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结尾处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了解故事内容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理解体会文中“万年牢”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课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理解体会文中“万年牢”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把读的训练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启发诱导法。“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情境创设法。“入境始于亲”,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亲”入课文当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和引导。

  2、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学生互学互鉴,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

  六、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 、检查词语(出示)。

  (三)、出示预学,自学探究:

  1 、出事预学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小组合作研讨。

  3 、班内汇报交流

  4 、抓重点句子,指导理解问题: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脉络,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设计的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时在教学中,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各种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杯子,穿插对局部设计意图的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同时,启发学生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这个时期的儿童天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一件小事能引起他们海阔天空的遐想,创作生命力强。

  低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特点及学情分析,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实用又美观的杯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提问法、讲述法、展示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杯子若干等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常用物品,感受各不相同的外貌,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古代的'杯子与现代的杯子图片,并思考:“喜欢哪一个,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在学生对杯子有一个初步感知时,继续追问:“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

  美术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借古代的杯子图片,让学生看到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并观察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质、外观上的区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分析探究

  而后,我将以一只较为典型的杯子作为分析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杯子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杯子奠定基础。展示一个常见的杯子并提出问题:“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最后,我来总结杯子的结构——是由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讲述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杯身——放置液体;杯口——方便喝水;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美术学习中,借助素材呈现,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颖独特的杯子图片加以分门别类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种功能的杯子图片,更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作品新颖独特的一面。

  (四)示范讲解

  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以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制作杯子设计图,内容包括: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等,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实践展评

  最后,我将举办“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

  1、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和综合奖。

  2、评价要求: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借“新品发布”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自主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六)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用可塑性材料将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

  八、说板书设计

设计的说课稿5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现在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灯饰设计与制作》是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并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灯罩基本造型的练习、以及对灯罩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设计与制作主要以平面造型为主,以游戏的形式简单结合了一些立体构成的知识。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立体造型,兴趣很大,创作欲望强,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习中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支撑,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基本的设计方法与制作技巧,体验成功的快感、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能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并选择合适的形进行形的置换练习。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增强设计意识,在个性表现的学习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能较好地运用图案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体现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实物展览法、引导讨论法、练习制作法、自评互评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灯的图片,哪一个传统节日与灯紧密相连?

  灯是“元宵节”的主题,这节课的主题也是灯,让我们一起走进灯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讨论

  (1)、选出你最喜欢的灯。

  (2)、这些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能为我们制作、装饰灯带来什么启示?

  (3)、试着比较一下传统的灯与现代的灯的不同?

  2、学生发言:

  3、展示制作灯的材料、传统灯饰的特点、现代灯饰的功能等,让学生对灯有一个更为系统的认识。

  4、学生利用带来的工具和自己准备的纸,做一个圆筒形的变式灯罩。请每个小组试着做一个。(活动一。)

  5、请学生自己说说是如何制作的?(学生自评。)

  请生说谁做的比较好?为什么?谁做的不好?为什么?(学生互评,纠正。)

  小结做灯罩的注意事项:

  (1)、灯罩不能做的太小否则灯泡会烧坏灯罩。

  (2)、 折纸时要用小刀轻轻划一道痕,折时才会工整。

  (3)、 做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时,每边都要相等,不然灯罩就会歪。

  (4)、纸的两头要留一条边相连接。

  (5)、纸质不能太厚,否则灯光透不出来;也不能太软,否则立不住。

  (6)、师总结。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活动二。)

  辅导要点:

  1、启发学生借鉴自然、民间灯艺的表现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准备的材料装饰灯罩,发挥材料美。

  3、提醒学生要考虑到灯光的要素,灯与光的辉映才产生美。

  (四)、展示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作品命名,自己说出本作品的得意之处;同学评价,先说优点,再提建议。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制作了圆筒形及其变式为主的灯罩,并借鉴某种形式装饰了这盏灯罩。在制作过程中同学间相互提了很多好的建议,每个小组都得到许多启发。同学们一定还意犹未尽,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再想一想在造型和材料上如何设计与制作,使这盏灯更完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设计的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所编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二课:报头字设计。知识点主要是:学习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报头,能熟练设置报头字的字体、字号和字体颜色等。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节课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制作电子报刊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设置报头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报头,了解报头字设计的一般要求,掌握修饰文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熟悉设置报头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设置报头字的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学习过程获取快乐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设置报头字的字号、字体、颜色。

  难点:熟练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形成技能。

  四、说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四)课堂小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看报纸吗?都喜欢看什么报纸?学生回答,交流。

  2、出示图片。这是同学们平时都爱看的报纸——小学生学习报。看,设计的多么漂亮!你们想自己设计这样一张美观的报纸吗?

  3、那么今天就用我们超群的智慧、别出心裁的创意和灵巧的双手来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份电子报刊吧。

  (课件呈现:电子报刊应该含有报名、刊号、出版日期等有关要素。)

  4、电子报刊内容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怎样设计报头字。(板书)报头字设计。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报头新颖美观,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报头。

  5、学生交流感受。师小结:是啊,新颖的报头,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内容,会使我们对这样的报刊百看不厌。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设计报头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出示未经修饰的报头字——校园文摘报

  师:同学们,你想改变报头字的什么使它变得更漂亮一些呢?

  学生交流(颜色、大小、字体——教师随机板书)

  2、教师逐步演示、讲解设计报头字

  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很好,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字体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计算机就能帮助我们完成这项神奇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

  (1)字号的设置。(演示讲解时注意“百宝箱”的内容:字的大小有字号和字级两种表示方法。字号从初号到八号,字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字级从5到72,字的大小依次增大。)

  (2)设置文字字体。同时讲解知识窗,字体指文字的.形体,如宋体、楷体、黑体、隶书等等。

  (3)设置文字颜色。学生自己探索设置颜色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观察教师演示到自己探索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指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设置字号、字体、颜色。

  看完老师的演示,有的学生已跃跃欲试,下面就请一位学生来做一次小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如:“看,这个小老师操作的多熟练”、“这位小老师表达得多清楚”、“你真能干”“你不愧是我们班的大才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了解“设计报头字”方法后,必定跃跃欲试,但是在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上,肯定会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这个个环节,我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操作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学生上台分别进行实践演示,并相机点拔不足之处。

  4、讲解选定文字的快捷方法。

  (1)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设置时,首先要选定文字。

  (2)选定文字有两种快捷方式:第一种,在要选定的文字开始处单击鼠标,在要选定文字的结尾处按住Shift键单击鼠标。第二种,按住Ctrl键,同时在文字中单击鼠标,此时光标所在的一句话(以句号结尾的一串文字)被选定。

  设计意图:学生看到和以往不同的选定文字的方法,必定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百宝箱

  (1)教师讲解:进入Word后,在主窗口中一般都会显示“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如果没有或缺少其中一个,可以单击“视图”菜单,将鼠标指向“工具栏”,单击“常用”或“格式”,使其前面带有“√ ”符号。凡带有“√ ”符号的工具栏,说明已经显示在主窗口内;反之,则没有显示。

  (2)学生动手操作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设置报头字的方法,现在就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做一做练习吧。

  1、出示几种报头字,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并照课件中的样例做出自己喜欢的那种。

  2、综合运用所学的修饰文字的知识,独立设计报头字。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鼓励。)

  设计意图:提出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修饰文字的方法,逐步形成技能。教师及时鼓励,使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获取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内容?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经验交流讨论,回顾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总之要让学生带着收获快乐的走出课堂。

  七、说板书设计:

  字号拖动鼠标

  字体选定文字用Shift键

  颜色用Ctrl键

  “视图” “工具栏”单击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概括出本课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并构建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课后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象,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这节课,我始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为以后文字修饰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的说课稿7

  一、说大纲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现代文阅读和鉴赏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二、说教材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开阔视野,体会不同作家风格,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边城》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长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学作品。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加以引导,力争拉近距离。

  三、说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但对于课文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意义还缺乏进一步的挖掘能力。《边城》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比较深沉,这是很难让高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过多要求。

  四、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沈从文及其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3.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4.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5.感悟文中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在本课教学中,从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入手,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环环相扣。从而让学生感受沈从文先生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涵的“人性美”。

  五、说教学方法

  对文笔细腻、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挖掘,并且本课是自渎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情景创设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六、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意以下两点:

  1.自主讨论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自渎认真思考,划出重点语句,讨论交流,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特点。从而把握重点。

  2.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拟为一课时。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边城》,分发有关作品和作家资料。

  (一)导入

  设计思想是以情景动感情,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以丰富的风光图片、生动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古老的湘西地区。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圆润悲婉的乡土抒情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一支情歌,是一曲灵秀惆怅的田园牧歌。他描绘了一种充满化外之风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为被现代文明撕裂灵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恍若隔世亦真亦幻的人性理想。是一块行将失落的古朴的生命的绿洲。”

  你读了《边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此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感悟美、发现美、品味美。)

  (二)设置疑问

  在充分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因势提问,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小说写了什么?

  2.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重点突出的是什么?

  通过提问,明确小说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课文写了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重点写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

  (三)赏析品味,互动探讨

  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时,让他们自学讨论,运用“自读讨论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多角度层层挖掘,适时点拨,开启心智。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划分情节脉络。

  往事如梦——梦中人——未了情缘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品读文章。

  a.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乡生。

设计的说课稿8

  【说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说学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说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说教学过程】

  一、整合单元内容,导入生命主题本课题比较特别,是两个“生命”词重复,这课题已经紧扣本单元主题“热爱生命”,所以我先通过复习17、18两课内容导入,既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又能顺利板出课题第一个“生命”。然后通过介绍杏林子引出课题第一段,又顺利板出课题第二个“生命”。分层次地板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课题。这时请学生读题,这里的读题目,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产生同一疑问,带着问题学下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即课文“怎样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三、在说话训练中走近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引领学生品读飞蛾挣扎求生的事例时,当学生从“只要、就、稍”等词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到飞蛾珍惜生命后,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学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争取;加油!努力!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重获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四、在说话训练中升华生命感悟,在学完飞蛾求生、香瓜子茁壮成长两个事例后,我问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

  [出示幻灯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动的青蛙;生命是校园里开得火红的木棉花;生命是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在孩子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就结课会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上,而设计了这个练习后等于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因为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师说:“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连起来,就是生命的诗篇、生命的赞歌啊”教师如诗般的语言,神奇的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

设计的说课稿9

  说教材: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这一话题是围绕本组课文祖国多么伟大的专题而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入二年级的各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达到“阶段目标”要求。本次训练,要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学会倾听,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依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说教法:

  1、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2、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设计的说课稿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设计的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篇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

  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

  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

  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二、学生反复练读,体验、评改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

  三、学习第三段。

  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四、总结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设计的)

设计的说课稿12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特点,认识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能力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色彩的鉴赏能力,并运用已有知识和本节所得体会与感悟尝试进行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的简单设计;通过色彩搭配的视觉传达作用,让五彩缤纷的色彩感染学生,使之认识多彩的世界,更加热爱多彩的生活。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的作用,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本节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视觉形象可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现代视觉艺术中其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对教材的处理:本课教材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精彩、新颖的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引导,为了充分处理好教材,本节采用收集的大量图片,反复进行展示、比较,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直接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视觉传达)。多启发学生分析好的作品最终达到落实教材的目的。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如:色块、色调、色相、明度、纯度、三原色、冷色、暖色等基本知识而且学生已能够用三原色调出一些所需要的基本颜色等,部份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色彩搭配的基本能力,所以要学习此课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赏析、思考,从视觉刺激到情感影响,进而引导分析理解,使学生产生一种尝试动手设计的冲动而表现自己,实现教学目的,给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

  四、说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技法训练。

  五、说教学过程:

  由学生感兴趣的VCD、CD、DVD封面引入课题,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选用的颜色及色彩搭配产生的视觉效果,教师总结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再通过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比较最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比较过程中,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传达中起到不同的情感作用,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加深,通过人们熟知的生活中的`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设计,出示一组图片,如车站、马路旁、在橱窗里、在公共汽车上、在地铁、快餐厅、在报刊杂志上、包装、装潢等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设计,让学生赏析,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对比,总结出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多媒体展示的丰富图片本身也是一种视觉传达,不断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萌动自己动手尝试的欲望。

  为了引导学生动手创作,进一步介绍冷色、暖色、无彩色表达的情感,赏析一组经典的色彩搭配。让学生体会色彩情感,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设计的冲动。

  六、说训练:

  1、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所学、所悟、尝试设计一张CD或VCD、DVD封面,学生设计的形式多样灵活,可用剪纸、拼贴、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情感。教师巡视加以指导,再把学生中较好作品加以展示,让学生感悟,原来自己只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也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尽可能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并且在讲评过程中以鼓励为主。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就有成就感,从而在上课与作业中能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评论。在评论他人的作品的同时,自己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

设计的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设计生活标志》。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吧?

  1、大家五一假期一定去了不少好玩的地方吧?知道老师去哪了吗?

  大家请看,我坐着公交车到航海东路站下车,顺着醒目的路标朝前走,看见了中原福塔的指示标志,我顺着指示的方向走,就来到了这座全钢结构世界最高的电视塔----中原福塔。

  这一路走来,让我体会到生活中标志的作用可真不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了解、设计生活标志

  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

  二、了解作用分析特点

  1、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小任务,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在生活中见到的标志,谁先来给大家展示?

  这位同学搜集到了麦当劳、宝马的标志,还有这些,像这样为某种商品、产品所专有的标志,我们统称为商标!

  谁还搜集到了不同的标志?

  看,这几位同学搜集的标志,这种出现在公共场合、能起到警醒、提示作用的标志,我们称它为公共标志。

  还有吗?

  这样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所专用的标志统称为徽标。像同学们佩戴的队徽、国徽都属于徽标。

  2、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标志。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标志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你发现了标志的提示作用。这个标志就提示我们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

  对,标志还有“识别”作用,看,它能帮助我们分辨、识别不同的商品、产品。

  大家说的可真好,老师能顺利的找到中原福塔,正是因为标志的引导作用。

  引导、提示、识别就是标志的基本作用。

  3、看了同学们搜集的标志,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三个标志,大家看,你认为哪个最能体现标志的作用呢?

  大家都认为是中间这个标志,对比中间这个标志,因为第一个过于复杂、不易识别。最后这个色彩不够醒目。

  4、我们来走近中间这个的标志,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外形简洁

  你可真会概括,设计标志常选用圆形、方形、三角形这些基本图形,以达到外形简洁的特点。

  图案易懂

  你很会总结,大家请看,标志常常借助我们熟悉的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等形象简化、概括为我们易懂的图案。

  色彩醒目

  他还发现了标志色彩醒目的特点,红、黄、蓝、绿是设计标志常用的颜色,因为他们的色彩纯度比较高。

  在生活中,黄色的标志常常起到警示作用,

  红色和蓝色分别是禁止、提示标志。

  绿色的标志常常和环境有关。

  美观

  同时,在公共场所出现的标志,要美观,才能吸引我们。

  大家可真厉害,醒目、易懂、简洁、美观就是标志的基本特点。

  三、初步尝试示范指导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标志的作用和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试一试,为我们的美术教室设计一个标志吧!

  看,这是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图形(课件)。

  每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为大家提供的这三个图形,贴一贴、画一画,开始吧!

  2、请组长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制作的标志吧!(贴标志)

  很多组已经完成了,一起来展示展示吧!

  第二组同学用图+图的方式就设计出了即醒目又美观的标志。

  第四组同学还在这里写上了“美术教室”四个字,他们用图+字的方式,让标志易懂的作用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了。

  3、看了同学们的设计,我也想来试一试!(示范)

  我把两张红色的手工纸对折,再剪一剪,我们在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观察到我剪的是什么字母了吗?

  对,我就是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剪出了美的第一个字母“M”。

  我还剪好了美术的“术”的第一个字母s,并写上了“美术教室”四个字。现在我来拼一拼,

  你们说我应该选什么颜色做底最合适呢?

  对,用蓝色,这样注意色彩的搭配可以让标志更美观。我用的就是字+字的方式。

  图+图图+字字+字是设计标志常用的表现形式

  4、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页,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书吧,请打开课本第九页,看看书上的同学用了什么方法来设计标志呢?

  大家总结的可真好,他们用到了剪对称型和圆点造型的方法。

  四、制作标志展示交流

  1、你们都是善于学习的孩子,有个小同学,知道我们正在学习设计生活标志,想找我们来帮个忙,大家听!

  同学们,你们乐意吗?

  老师帮他把设计标志的任务分成了六份,每个小组来领一份吧!

  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标志能让他们更满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设计材料!

  请你把标志设计在这些不同形状的卡片上,同时,老师还想给大家两点建议:

  (1)设计标志的时候要注意标志简洁、易懂、醒目、美观的特点。

  (2)标志设计要新颖、有创意

  2、学生在制作时,提醒大家:

  各组同学在设计标志的时候,可以尝试用图+图图+字字+字等不同的方式

  3、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作品吧!

  我看很多同学都已经设计好了,设计好的同学来把标志贴到这个展板上吧!

  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看,花草区的标志,你认为他们组的标志,哪个最具有标志的特点,最能体现标志的作用?

  瞧这个标志,看起来很醒目,他的作者是谁?说说你的创意吧。

  通过色彩的搭配以达到醒目的特点。

  我们来看这个标志,你能给她提个建议吗?请你修改后,再贴上去吧!

  4、瞧有了标志以后,这个地图就完整了!

  这是我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你们的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5、你们知道吗?其实标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那个时候他不加标志,叫图腾。看这两个图腾是不是已经有标志的特点了?

  6、我们来看这些标志,熟悉吗?这些我们熟悉的标志已经作为一种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甚至是全世界人的脑海中,这就是设计艺术的魅力。

  7、在我们的生活中,美随处可见,设计无处不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吧!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设计的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精美的报刊》,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本课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通过对设计精美的报刊、杂志、画册、挂历、招贴、网页、唱片封套的鉴赏,了解版式设计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运用,以及版式设计所包含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采用设计制作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壁报,探索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意识与能力,初步形成设计方面的基本素养。

  活动一:“欣赏与了解”通过欣赏优秀的报刊杂志等版式设计作品,认识版式设计中图片、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了解标题、栏目、文章、图片等各构成要素在版式设计中的编排处理方法。

  活动二:“体验与实践”运用所学的版式设计知识,分组自拟主题,设计制作一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壁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报刊设计制作的学习,培养其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报刊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报刊的设计及制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从设计报刊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掌握报刊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教学难点 报刊版面设计创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 本课主题是围绕报刊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看、听、想、练等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版面的认识和了解报刊设计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欲望。

  三、 教法学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比较分析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理解空间,进而有创造性地表现空间。

  在学法上,由教师引导通过学生欣赏、比较、感受、思考、讨论、动手实践等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

  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导入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前两课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服装设计、报头图案资料和有关图形图像资料。导入新课的内容《精美的报刊》。

  讲授新课

  2、教师通过大屏幕多媒体课件讲解报刊的定义、要素、设计方法、制作方法等,启发学生设计思路。在讲解的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我们教室里的报刊都有哪些要素?我们的报刊都采用了哪些制作方法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提出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幅报刊作品。

  3.实践阶段

  将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分工,设计一幅报刊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程序:

  (1) 由组长进行分工

  (2)首先研究讨论确定主题。

  (3)由版面总设计将各栏目负责人完成的报刊要素加以选择、

  整理(设计栏目标题、安排文章、插图、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组合成完整的壁报,全小组同学对报刊的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4)全班集中展示报刊设计图。由各组推举代表讲解本组报刊的设计内容及特点,经全班讨论认可,进行整体调整完善,完成定稿。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设计的说课稿15

  一、教材简析

  我今天所执教的内容是语文第三册第27课《台湾的蝴蝶谷》。课文介绍了台湾的蝴蝶数量多、品种全、色彩艳,在世界上很有名,描绘了台湾蝴蝶谷美丽壮观的迷人景象。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其中3、4自然段为课文重点段。课文文质兼美,形象鲜明,是学生学习、运用、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本篇课文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第二课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台湾蝴蝶谷的美丽。第三课时:指导书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我今天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宝岛台湾的蝴蝶数量多、品种全、色彩艳,在世界上很有名。感受台湾蝴蝶谷美丽壮观的景象。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会按原文给句子填空。

  4、用“非常”练习说话。

  三、设计理念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位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

  四、教学主要流程及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读贯穿始终的。

  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 读出内容

  正确的读出内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础。在这节课设计中,每一次在理解句子和段落之前,我都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来读一读。我认为这是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前提。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胸前都贴上一只小蝴蝶,让学生体会有的山谷中蝴蝶有很多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很自然的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有的山谷里有很多种蝴蝶,它们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学生找出句子的同时也理解了句子。

  (二)读出理解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引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在教学“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聚会。”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赶到”这个词语的内涵,我设计了两个主要环节:首先让学生理解“赶到”是什么意思,以此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然后让学生体会“小蝴蝶为什么要赶着去?”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把学生很自然的就带到语言文字的情境当中。

  (三)读出情感

  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通过不同的画面,让学生在对比当中,体会到黄蝶幽谷的壮观景象,使学生如临其境,有感而发。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力争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感中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境界。

  我认为教材是我们必须要开发的教学资源;而学生是比教材更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又为我们的提供了活水源泉。本届课力争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体现基本理念。力求使课堂成为学生快乐自由的学习的天地,因为只有让学生不断品尝学习的乐趣,学习的过程才是快乐的过程!

【设计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设计的说课稿02-22

校徽设计说课稿11-13

台灯设计说课稿11-06

“设计服装”说课稿06-26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07-11

设计服装说课稿11-05

《板报设计》说课稿11-02

《彩球的设计》说课稿06-27

《掌声》说课稿设计08-02

包装设计说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