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随笔【热门】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教育随笔1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3、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
初中教育随笔2
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事实也证明如此。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教育目的。对后进生,要指出的,更的是寻找和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如我班学生田燕琦有一次晚自习前楼道内打闹伤了自己的腿,我没有训斥,而是送他到医院救治,在治疗中帮他总结教训,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
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闹而影响了班级声誉,拖累了父母,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为父母争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你父亲承诺?”回答是肯定的,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愿望和的德育方法起来,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
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教育时空,以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家长的示范性行为,周围的环境老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发展。
三中大部分学生寄宿于学校,由于家长疏于管理,许多学生受到不良少年及其他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出现了偏差。而一旦这种行为成了一种习惯后,要改正就相当困难。
但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依然可以用另一种现实生活教育他们、纠正他们,令他们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我班的后进生牛斌是一个单亲家庭,一次在操场我看见他在体育器械上站着玩耍,事后我找他谈话:说明事情的危害性,并举了例子。离开时男孩的好胜的`眼神告诉我效果不太好,长时间的留意、家长的沟通,社会制度(贫困生车费补助),交友似的谈心,效果是显然的。
因而,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构造基于生活、社会的模式,作为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成长过程中的个体,所以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学生,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事情时,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对他们下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转变自己。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就随意地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我们共同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他们在温馨、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 。6月10日我请假外出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否出问题,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老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李希贵老师的话在我脑海中再次响起,给他们信任要强于给他们约束!首先我在班级里向同学们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出差几天,但我又放心不下我们班这几天的纪律,我感觉有的同学一听说班主任不在,可能要作乱,要出事?是这样的吗?”同学们都极不服气地说, “才不会呢?”我又问“要不要我找个临时班主任管管大家?”这时同学反应更强烈,坚决不要!
这时,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说, “那好吧,我就考验你们一次,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我们实行‘自治管理’,在我返校后,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的时候都好!”听后我轻轻一笑,“你们都长大了,老师信任你们,老师感觉你们能行!”我知道,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初中教育随笔3
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任务。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二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二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的,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的教学效果。
初中教育随笔4
所周知,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这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构成了学生成长的人生历程,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所思、所感、所悟、所获。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教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2—5](2),给过氧化氢溶液微热可看到有较多的气泡冒出,按教材上的'操作看不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就没法让学生得出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时能放出氧气的结论。此时,教师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亦有武断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问题: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把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我说为什么?答:如果是氧气的话,气体会多一些,容易看清现象。大家说得不错,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收集该气体较好呢?这一下教室里又炸开了锅,争吵不休。我叫两个代表讲明观点,甲方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操作简单、省时;乙方说因加热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收集到的气体校纯净。双方的辩论使我感触颇深,只要教师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随处闪光,有时他们的见解会令我们吃惊,禁不住为其喝彩。最后,我亮明自己的观点,支持乙方,因为他们的观点更科学,更严谨。在学生的配合下我们用大试管代替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复燃(学生操作),教室里发出“哇”的惊叹声,此时披开被加热的试管口的单孔塞,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亦复燃。此时,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该实验通过如此探究及改进具有如下的积极意义:①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能放出氧气;②可直观地观察到气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很慢,对介绍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帮助;③让学生体会到对待实验要科学、严谨、勇于探索,得出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推理和充分的证据。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初中教育随笔5
反思最近一段时间的教学,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误。
经常抱怨。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抱怨教材编排的杂乱无章;抱怨思想品德课太肤浅,没有值得科研究的价值;抱怨思想品德不适合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抱怨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比其他任何学科都难。现在我把平时的抱怨写出来,发现抱怨的理由很多,唯独没有我自己!
我应该抱怨自己不能尽快地认识新学生,并采取措施很快地了解他们;应该抱怨自己对新课程理念还理解得不够渗透;抱怨自己不能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抱怨自己还没有找到适合新教材的新的教学思路。
经常自以为是。走进课堂,学生还在打闹,自以为学生不尊重老师,而大声斥责;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与自己组织的标准答案不一样,自以为学生是错误的,而急急忙忙出示标准答案;让学生讨论问题,一旦看到他们卡壳,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准备好的故事、问题、例子等告诉他们,自以为引导得很及时;和同事探讨教学思路时,尽管虚心听取他人意见,骨子里却自己为自己的设计最好!看到自己教学中,竟然有这么多的自以为是,简直是犯了夜郎自大的毛病。
在没有了解学生的时候,大声斥责,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课堂上缺少的疑问,也便缺少了生机,又回到了原来“我讲你听”的老路子上;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他们就可能被局限在老师设置好的狭小的`思维空间中;……自以为是的毛病,让自己的教学不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经常半途而废。开学初始计划在基础年级打破旧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思路,现在已经夭折。改变意味着吃苦,过去形成的教学模式“轻车熟路”,不用思考就会“走”。计划把别人课堂上值得借鉴的亮点记下来,并保存,现在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青山依旧在”老习惯长存:随手纪录,随手扔到一旁,“狗熊掰棒子”到头来一无所获。对学生课堂表现的纪录,现在也基本停止。……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自己最难克服的毛病就是惰性。做事半途而废,就是惰性的表现。战胜不了惰性,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有的梦想都是泡沫,所有的日子都是浑浑噩噩。
反思得出结论:“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
初中教育随笔6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初中英语老师兢兢业业地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同时又与高中教师一道为完成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使命同甘共苦。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在九年制初中教育阶段的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就不可能有高中教学的辉煌成就。初中英语教学是基础,高中英语教学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离不开初中英语教学做铺垫。但是,本人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又总感到初中英语教学还缺少了点什么。经过仔细思考和与高、初中学生的交流和探讨,觉得初中英语教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瑕疵,虽说瑕不掩玉,但它会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和今后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我还是斗胆说出来,希望初中英语教师批评指正。
一、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背诵而较少要点分析
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还能背出初中课本中教师要求背诵过的课文,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短语、句型也理解不透,不会运用,这可能与中考英语试卷的指导方向有关。中考试卷中很多题目都是直观的和缺少陷阱的,学生平时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多读多背和多做题目,就能在中考英语学科上取得高分,不少题目只要一顺读就能答出,所以初中教师也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其结果是很多学生即使在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升入高中后一时也很难适应高中学习。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懒于分析问题,懒于记住单词、短语和句型的灵活用法。而高中题型大都忌讳“顺”或者说是看着顺眼就选它。在高中题型中陷阱很多,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它们的常用规则又要知道它们的特殊用法,对一道题只用一点或二点知识还解决不了,最多只能排除某些选项,很多题目还必须用上三点或四点知识才能解决。所以初中教师如果能多为学生设计些需要多动脑筋思考才能解决的题型,或许会解决以上问题。
二、过多地强调领读而较少语音教学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语音关不过的学生必然会单词记忆困难,听、说、读更加困难,长期下去就会养成羞于开口的不良习惯,从而使英语由有声语言而变成“哑吧语言”。在高一新生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读不出或读不准音标,能撇开音标看词发音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于是高中教师不得不在教学内容多、课程任务重的情况下抽出一定时间来为他们补习语音知识。究其原因,还是一些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存在急于求成心理,并且作为中学起使年级的初一英语在期中、期末考试以及平常抽考中对语音考查的力度也不大。如果能在语音教学上多花些时间,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拼读单词,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使每名学生能有一把运用自如的拼读金钥匙,则一定会使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更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重视做题而较少语法讲解
在高中教学中还常感到学生语法知识贫乏,很多学生在汉译英时都是一一对应,写作更是中国式的英语(Chinglish),即使简单的句子也多是没有主语的“无主句”,没有谓语的“无谓句”,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可数名词单数前不知加冠词,对动词时态更是无所适从,写作中只用动词原形。例如,学生在翻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就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在译“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时译成“I want to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而在译“马马虎虎”时又译成“Horse horse, tiger tiger。”。事实证明,学生一旦在头脑中形成了不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就很难改掉。很多高中学生学了三年英语还会保持这些错误的模式。我们说英语语法在很多语言中是最简单的一种,只要平时多给予指导,注意指出英汉之间在表述上的差异,把那些幼稚的错误习惯在早期就消灭在萌芽状态还是不难做到的。
四、对基本单词书写规范强调不够
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反映比较明显。不少学生词汇量太少,不知词形变化,例如在上高中时不会写go与see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学生比比皆是,学生字迹潦草叫人难以辨认。少数教师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了,事事要追求速度,更何况现在有了最先进的书写工具——电脑和打字机,书写好坏无所谓,只要能识辨就行了。可是我要说,电脑和打字机虽然先进,但是终究不能完全代替手写,更何况电脑在我们国家要达到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大量的信息交流仍需要通过手写才能完成,虽然不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当然英语中不存在书法家),但是一手漂亮的英文字体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我在高中教学中一直强调学生书写的规范性,但是有的学生由于已经养成了潦草的习惯,所以究正的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些学生在英语试卷作文一项的评分中总要吃点亏。
五、只顾初中教学,不能放开眼界
少数教师认为:只要我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高分就行,至于以后怎样就是高中教师的事了。在此我联想到了一幅漫画:一名士兵身中一箭,前去找一名医生治疗,医生拿来剪刀将箭齐肤剪断,说:我是外科医生,里面是内科医生的事啦。事实上,正如开头说的,初中英语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提高,二者表现为承接和顺延的关系,又都为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和走入社会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初、高中教师如果能一道多学习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多做做初、高中英语试卷,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角度来要求学生,不是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吗?
以上所述只是个人的一管之见,并非出于恶意或贬低,其出发点还是希望中学英语教学能更加完善,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能互相沟通,共同着眼于祖国的未来而培养更多更优的懂外语的人才,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初中教育随笔7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好教师应该既是严师,又是良友。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去激活学生的心。这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
人的成才有智商、情商和外界因素几个方面协调进行。其中情商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惜对子女的财力投资,但许多家长忽略了情感教育;而孩子渴望理解、渴望沟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愿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航员。尤其是中等生,他们的智力、能力并不差,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心念不专思想压力小,所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其它方面都无较理想的成绩。面对他们,我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老师的辛勤和父母的劳苦来感染他们,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师只要掌握差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耐心地辅导和帮助,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差生也是会转变的。课堂提问要照顾差生,让差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即使答不出来也不要训斥,尽量启发他回答出来,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中得到鼓励,增强自信。
教师的课后辅导是转变差生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多鼓励差生提问题。一旦差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热情优先给予解答。这对差生精神上是很大鼓舞,同时也是差生转变的开始。给差生讲问题时,要启发诱导差生积极思考,能考虑出答案的,要给予表扬,说他脑子灵、聪明等,以满足中学生强烈的争胜心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验+反思=成长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心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加强,跟教师生动而善于启发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跟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活跃密切相关。教师除认真设计好每节课外,还要注意化学知识和语言美的关系。例如,讲考试经验时说我们都是经过分子、原子、离子的高速碰撞,一定会临危不乱,考出高水平。化学知识在教学语言中的运用,新颖、别致,既增强学生学化学的乐趣,又让学生提高了文学修养,领悟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必要性。这种兴趣一旦稳定下来将成为学生学化学的催化剂,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教育随笔8
20xx年11月2日我参加了浑江区“青峰杯”初中地理“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有幸听了第十中学和第四中学两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_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老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主题。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听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情景教学: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教材本身和地图册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文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情身意浓: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上教师用各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学_,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对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总之,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初中教育随笔9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此,笔者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思考。
一、精设文题,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命题应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
二、感悟生活,丰富情感
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初中教育随笔10
有一句名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有许多好处,读书能够让我们增长知识;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能够让我们收集到许许多多的好词好句好段。在读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书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书是知识的`天空,书是无垠的草原。
高尔基以往说过这样两句话:“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的,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它能让我们放松心境,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我认为,爱书是永远都不会错的,书能够让我们改掉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读书真好!读书使我立志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像敬爱的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起”我们仅有从小刻苦读书、学习,掌握那渊博的知识,长大了以后,才能用我们的才干为人类服务,报答我们那亲爱的祖国。
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去书的海洋遨游吧!那时你会体会到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了太阳;智慧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所折射的真理。
初中教育随笔11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是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要使学生转变相应的学习方式。
1、作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2、主角变配角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都被老师禁锢了。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教学中当做完了实验后,我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他们提了很多,有些甚至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点拨就可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并且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难倒,比如,学生会问一些很难正确回答的问题如:航天飞机外壳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优点,飞行时候要注意什么,纳米西装怎么发明的,还有怎么鉴别好坏塑料袋,为什么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等等从高科技到生活小问题很多很多。我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只起一个参考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要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要开化。
3、由师变为友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界线非常明确,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接收者,教学过程成了教条形势,老师是传授知识发号司令的先生,这样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成材。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
比如,我们在学习有机物时,以往的做法是老师先讲解他们的性质异同在哪儿,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的正确性。这样的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一些现象就忽略了,学生在以后遇到新物质就不知从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课改下我们是要学生分析他们结构上的异同点然后推测可能的性质差异然后根据推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老师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不仅使其掌握了这一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掌握一种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出现了笑话,这时不应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耐心听学生说完,并给予鼓励,然后给予纠正.补充。在分组讨论中,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深入群众,才可了解群众,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在益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
初中教育随笔12
在化学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多引导、启发,学生自主的找到化学规律,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上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下面是我几点教学体会。
1、化学教学中的很多定义、概念学生在掌握和区分时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在讲解某些定义时采用先举例,再让学生找出共同点,进而得出定义的方法,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物质,而教师板书的时候有意识的分类书写,把金属单质写到一起,非金属单质写到一起,金属氧化物写到一起,非金属氧化物写到一起,两大类写到一起,再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得出定义。
2、序言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序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因此培养其兴趣是关键。在这一部分应多引入一些图片、影像材料等,多介绍一些科技发展史,再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其学习兴趣。
3、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讲述如何正确闻气体气味的实验操作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讲述正确的操作方法,再让学生演示,第二天肯定有学生忘记,那怎么办呢?第一天我们闻的是空气的气味,因为空气无色无气味,他们的印象不一定深,那么第二天让他闻氨水的气味(少量氨气毒性不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伤害,但气味却很大),挑一个学生演示,很可能他直接去闻,那么他一定一辈子也忘不了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4、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可以先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结论,再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在这里可以做一些手脚,让其不成功,再引导学生找出其失败的可能原因,这样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总比我们灌给他们要好。
5、讲解稀有气体和氮气的用途时,应引导学生看书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他们的用途,并引导学生警醒对比,比较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个别题也考其共有的性质),得出其用途相似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从而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观念。
6、在做《硫燃烧实验》与《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均需留少量水,但铁丝也可以放少量细沙,做完实验可以提出设问:“硫燃烧可不可以也用细沙来代替水?”引导学生放它们的原因:铁丝燃烧是为了防止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而硫燃烧是为了吸收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7、讲解双氧水制氧气实验时,可以顺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书中的两个实验增加一个加热双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加热双氧水也能产生气泡,那么产生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可能有三种答案,即:水蒸气、氧气、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那么该如何验证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当然,学生刚学习化学,回答肯定不到位,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为了验证到底有没有氧气,该用什么进行检验呢?学生肯定知道是带火星的木条,但事实是木条并不复燃,相反可能熄灭,再进行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里要做的是提供一些信息,及时进行引导。
8、讲解元素符号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先不提元素符号,直接在黑板上写一个单词“gold”,问学生的意思,学生肯定都认识,反过来在黑板上写出汉字“汞”或其他的你认为学生不会写的让学生回答,学生肯定不会并期待你的答案,此时你出乎学生的意料,说自己也不会,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然后趁机引出元素符号的重要意义──通用,那么这节课一定会很顺利的上完,学生的印象也会很深刻。
8、分子、原子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微观世界,因此树立一个微观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呢?适当的借助于电教手段进行演示可以使微观的结构、变化变成宏观的影像,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9、关于符号表示的意义,可以反过来进行讲解,如设问氢元素怎么写?一个氢原子符号怎么写?从而得出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该元素,也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在通过提问铁的元素符号怎么写?一个铁原子的符号怎么写?铁物质的符号又怎么写?引导学生得出“Fe”,反过来,氢气又怎么写?由于学生学过氢气的化学式,会写其化学式,再通过几组例子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只能表示两种意义;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对应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三种意义。
10、核外电子排布:先教给学生如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再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分别画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非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的多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表现其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多于四多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表现其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为2)是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多为稀有气体元素。当然,这些结论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书写、思考而得出得结论。
12、书写化学式应先讲解规律,即根据化合价进行书写,等学生差不多会写了,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即化合价绝对值交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什么要等到写得差不多再找规律呢?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求算化合价打基础。书写练习时要由简到难,如先写氯化物化学式,再写氧化物化学式,再写“几氧化几某”,再写酸、碱、盐的化学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类书写时教师先演示几个,然后在找学生到黑板写,其他在下面写,让学生对黑板学生进行讲评。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着课程改革,在我理解课程改革的精髓就是改掉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将一些,这样即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负担,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初中教育随笔13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6月10日我请假外出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否出问题,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老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李希贵老师的话在我脑海中再次响起,给他们信任要强于给他们约束!首先我在班级里向同学们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出差几天,但我又放心不下我们班这几天的纪律,我感觉有的同学一听说班主任不在,可能要作乱,要出事?是这样的吗?”同学们都极不服气地说,“才不会呢?”我又问“要不要我找个临时班主任管管大家?”这时同学反应更强烈,坚决不要!这时,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说,“那好吧,我就考验你们一次,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我们实行‘自治管理’,在我返校后,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的'时候都好!”听后我轻轻一笑,“你们都长大了,老师信任你们,老师感觉你们能行!”我知道,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尤其对于一些后进生,我们老师更不能一棒子打死了,如果我们这么定性了,那么等于放弃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这就是管理的死角、烂角,必将殃及整体工作;如果我们将这种定性信息传递给学生本人,这个学生就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注定会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败笔!如班中的卞陈浩,经常有任课老师一直在我面前强调:“真的,他已经到了无可救药了!”这句话许多老师都说过。
现在看看卞陈浩的变化,想想,就算真存在这种学生,我们也不能放弃,比如他热爱班级卫生,卫生工作积极主动,那就要抓住他这个闪光点,不停地鼓励,为他建立自信,一次不成,下次再来,一人不行,多拉几位老师来强化。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你学习也能像搞卫生工作一样行的!”当他有了自信,发现了自己的优点,那么任何一个常人便有自觉维护好、发展这一优势的责任感,这恶性转良性工作便成功了一半了。
初中教育随笔14
新课程理念无疑是咱们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照掂旎条法则。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便也随之而起,于是,咱们开始引导先生研究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奇光异彩。 20世纪80年代,一些名师以大语文主(_zhu3)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语文学习从言语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折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言语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Н,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有些时候,咱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师还是不是语文教师,上的还是不是语文课。你看,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笔墨最多的,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尤其是折合活动课为多,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之新;于是才有了要求先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瞭乱的蜻蜓点水的冷落课堂。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那么语文课与坡键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呢?咱们觉得不论选文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就在于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领悟剖析,这是折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结果支是无功而返。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咱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谈一些拙见。与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咱们认为应缓提首席,因为抱着电视,看卡通长大的初中先生的生活平台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马应再延长一至两年。我认为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有赖于学识的储备、生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它的合适学龄段起马要到高中阶段。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掂忑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相得益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惟独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根本前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但问题是先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先生的生活理论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帮助先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先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
初中教育随笔15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初中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教育随笔09-16
【推荐】初中教育随笔10-19
【精】初中教育随笔09-05
【热门】初中教育随笔09-30
初中教育随笔【推荐】08-19
【热】初中教育随笔10-05
初中教育随笔【精】07-19
优秀教育初中随笔08-12
我的初中教育随笔07-26
初中教育随笔【荐】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