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08:10:52 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书)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 (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师:时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几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拿出两个图形)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师:老师倒是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用一些较小的图形摆一摆,看哪个摆的多。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摆一摆,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形状的图形来摆最合适?为什么?

  (4)比一比

  师:这几种图形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都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大小,不过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叫做数方格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5)猜一猜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请你们看屏影,这3个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格子我己经帮大家数好了,请你估计一下,哪个信封里的图形面积最大。 (学生回答)

  师:说明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怎么办呢?师:说得好!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统一方格的大小。其实在国际上己经有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做为面积单位了,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又是怎么规定的,这些知识将在下节课学习。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太棒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四、练习

  1.判断图形是否有面积。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五、全课总结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生活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让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本节课,我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等,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提炼、升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悟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先通过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 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 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己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大部分学生具备操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极少部分学生需要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活动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思想。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六:方法措施: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互动交流。

  七: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长方体。

  学具:球体,圆柱体,角,三角板,不封闭图形。

  八: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生上台指出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分别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师引导说出教室也是一个长方体,它的六个面分别在哪?(生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来)

  3、教室里面的哪些物体上还有面?(生分别指出:黑板面、桌面、凳子面、玻璃面、门的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与面有关的知识。(板书:面)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出发,一步步引出探究的问题,体现了面源于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认识体,再具体到面,培养了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①摸一摸,说一说。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面,书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摸到的面是怎样的?(生有的说面是光滑的,平平的,方方的)

  师让学生再摸一下球面,柱面,再说一说。(生说光光的,弯弯的)师引导学生把桌面与球面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面最大的区别桌面是平的,球面是弯曲的。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子的面和凳子的面,发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面有大小之分)

  小结:像刚才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补充板书:面积)

  师引导学生摸角和三角形,发现了什么?(三角形能摸到三条边,角只能摸到两条边。)也就是三角形表面有大小,而角没有面。

  小结:看来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大小。

  ②看一看,想一想。

  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哪些图形有大小,哪些没有,你发现什么图形没有大小?(生先将图形分类,接着发现只有封闭图形的面才有大小。)

  小结: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面积。(生说书封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设计理念】为了丰富学生对面的感知,正确建立面积的概念,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在多感观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面积的表象,同时渗透“面源于体”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过渡到二维。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③猜一猜,比一比

  直观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出示两个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比较,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用同一标准度量面积。

  a、猜一猜。那个图形面积大?

  b、议一议。我么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么的猜想。(4人小组讨论,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摆小方块)

  c、做一做。师示范用硬币度量,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分组活动,用剪、拼、量等方法来度量两个图形的面积。

  d、说一说。小组汇报,结果发现同一图形有的小组测量的是6个方块,而有的小组测量的是24个,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从而发现度量的标准不一样。

  小结:要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同一标准。

  【设计理念】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面积的大小还很模糊,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设计。(详见课件)

  九、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周长---长度

  面积---大小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概念也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教材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感知的基础上,对认识“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积累充足的感性经验,进而很好的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强化对面积的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4、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5、进行涂色比赛。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6、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7、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8、初步认识面积

  9、摸一摸,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10、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

  11、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结合课本情景图请学生观察、比较黑板面和国旗表面的大小。

  12、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13、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14、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15、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6、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

  17、如果把字典的封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它有面积吗?它的面积是什么?)

  18、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教师补充。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19、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20、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21、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法、重叠法。

  22、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23、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4、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

  25、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讨论:可以选什么图形做度量单位呢?

  26、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

  (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再通过电脑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

  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同时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27、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28、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9、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30、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3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2、介绍:其实关于面积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比如说面积的度量,国际上就是规定了用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这些面积单位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

  形的大小。

  2.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的比较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板书:面积)什么是面积呢?让我们从生活中开始研究。

  二、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1.教学例1。

  (1)摸一摸,感知面

  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将利用这些物体认识面积。(补充板书:认识面积)

  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课桌面的面,课本封面的面,文具盒盖的面,认识面。133

  (2)比一比,感知面的大小

  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3)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2.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围成的封闭图形更深入地了解面积。

  ppt展示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

  二、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1.出示教材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成红色,长方形涂成蓝色。

  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课件展示。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

  作业设计

  1.你能用小方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回去设计给爸爸妈妈看。

  2.五星级对应的练习和“口算”对应的练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06-01

面积教学设计05-29

面积的教学设计03-14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分析06-03

三年级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0-04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9-18

面积的变化教学设计02-23

《圆环的面积》教学设计09-23

[精选]《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