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3-05-27 19:45:31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作文锦集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文化作文锦集五篇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怎么可以忘记它,遗弃它呢?自己国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智慧魁宝,成为了外国人的知识教育和文化主流,对于国人来说,应该是一种耻辱吧。

  中国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说明中国人的老祖宗有着非同寻常的智慧。作为他们的炎黄子孙理应听从他们的教导,履行他们的圣迹,在他们的基础上去开拓发展更有文化底蕴国家。可为什么还有许多中华儿女没有这份觉知,他们崇拜西方,爱着他们的哲学与文化,痴恋着他们的`潮流与放荡。这就好比一个孩子遇到了问题去问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一样,获得错误的指导是必然的。

  孔子说:百善孝为先,儿女侍奉父母应当使他们夏天清凉,冬天温暖;可在西方却提前出现了敬老院,他们会为了自己的权益无视亲情将父母告上法庭。古人讲究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夫妇有礼;可在外国,父子会为了金钱反目成仇,员工会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离开悉心栽培他的老板,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会因你年长而给你让座,电视剧中,繁华街头从不乏男女搂抱热吻的一幕幕,夫妻之间更不去讲究什么夫唱妇随,家庭,直接成为生活中另一个战场。这一切都会因为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个性自由的民主思想而愈演愈烈,我希望我们中国人不会继续重蹈他们的覆辙了吧?

  我们国人就应当遵循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文化。父母呼应勿缓,孩子从小就要教育他听从父母的教诲,做父母的更要理智博爱的培育孩子;事虽小,勿擅为,教导孩子做事不可擅做主张,一定要利于大众;长者先,幼者后,时刻教育孩子行住坐卧都应规矩有序,应让长辈优先,自己随后,如此来培养孩子谦虚有礼的胸怀。圣贤的教诲,博大深广,实在不能概述,还望我们国人多多学习,切身实践,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重振民族的自信心,让世界人看到我们中国智慧文明的璀璨,看到我们的充满正义和智慧的下一代。相信他们才是二十一世纪引领世界走向和平的先驱。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很小的时候读过王蒙的书,那时候只有十四五岁,是受叔叔的影响,在人民文学上看到王蒙的名字和文章,在记忆中很模糊。九九年在浙江义乌才真正的接触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后来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他的散文笔录,一直到现在记忆犹新。昨天得于中山作协的赠票,我和绪才有幸聆听了王蒙先生的中山第一讲《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受益匪浅,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文化建设演讲令我意犹未尽。

  第一次与著名作家、智者、思想家、文学家的亲密接触,令我心生敬仰。王蒙先生从王国维、严复、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讲起,使我们渐入佳境。讲到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使我耳目一新。王蒙先生把汉语与汉字和英美日俄等国文字的语法进行对比,并以自己的作品《夜的眼》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时遇到的文字尴尬为例,生动地证实了自己的论证主题。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汉字表形表意,相互关联,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到政治,王蒙先生同样中西比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和西方传统文化追求合法性的不同。

  王蒙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释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博大精深,他的知识积累和阅历以及幽默,无不显示出大智慧者的素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上,王蒙先生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意义非凡,是至今活着的唯一古老文化,它曾经面临着断裂的危机,但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考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价值,消灭不了,中国文化尽管有落后、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的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和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和谐文化上,王蒙说,和谐文化在报纸上谈得很多,因为意犹味尽各种文化的不同因素在起作用,我们的文化便高度的包容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宗教文化,近一两百年以来我们从西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观念、文化思考模式。整个演讲在王蒙先生的博古通今中渐入佳景,后来在传统文化和和谐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上面,以自己的亲游法国先贤祠为例,并在幻灯片打出了一些中国先贤,建议中山在建设文化名城时也建个类似的中山先贤馆,讲座就嘎然而止。直到工作人员在屏幕上打出“谢谢大家”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知道演讲结束了,这说明王先生演讲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王先生的很匆忙,从现场打出的`幻灯片上看,演讲精简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王蒙先生的治学严谨,从讲座中引用老子的话“谷得一以生”和“谷得一以盈”中,“生”与“盈”的两种说法,王蒙先生都予以申明可以看出。演讲中,王蒙先生以“王剪伐楚”和中庸之道的例子来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开,感觉有些太少。

  整个演讲中,深刻的印象到王蒙先生对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期望。他说,中国文化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我们有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且学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学习英语和汉语并不矛盾,汉语学会了也就是母语学会了,才能学习其他的外语;外语学好了,也能反过来比较一下,认识自己语言的美好和特色,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向他们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王蒙先生在谈及他在新疆的十六年,他说,那是一个坚持的十六年,从未有过怨天尤人。人在逆境时会得到很多教训,在那个年代他失去了很多,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很多时候坏事也变成了好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爱新疆,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还说计划20xx再次回新疆看看他记忆里的戈壁滩,朴实的新疆乡亲。

  讲座接近尾声,王蒙先生接受观众的现场提问,本来安排20分钟,后来超过半个钟。有香港、澳门、珠海、潮洲等中山周边城市赶过来的听众提问,问王蒙先生对80后出现的作品和作家的创作怎么看待,他说80后的作品读得不多,但羡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小说充满了浪漫情调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粗话,其实这种作品距离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感悟相差非常大。80后很单纯,他们理解的人生总是很单纯很美丽,他们没有过多少磨难,其实,人生并不是他们理解的那个样子。

  演讲结束后听众的热情一直在会场延续,掌声如潮,王蒙先生的《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引领着我们的思绪穿越了五千年的文化时空。先生的厚重、睿智、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自然随和,不事雕琢,在平静中蕴藏着智趣和从容,即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似又若即若离,又向远方潇洒走去。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宝物,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灿烂瑰宝。然而,在文化缺失尤其是传统文化逐渐丧失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自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寥寥数语道尽人间沧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寒山寺的钟声满载着张继的失意和愁绪,永久地留在了唐诗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古至今,月亮又承载了多少人的相思!踏着古人的足迹,从先秦走到唐宋,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会让你“沉醉不知归路”。字字珠玑的经典之作让人叹服!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的视听逐渐被低俗文化所充斥和包围,还会有多少人静下心来去品读经典?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如果不是把这几句话分行来写,你能感觉它也是一首诗吗?诸如此类的“梨花体”诗很多,“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分行加回车键,轻而易举地就能“造”出一首诗。试问:这样的大白话还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承着民族精神的“诗”吗?

  不独诗歌,国人对其它传统文化所变现出的无知与肤浅也同样堪忧。

  今年高考考生王云飞用文言写作的《绿色生活》以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这篇作文难住了阅卷老师。某古典文献专家说:“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学的老师,也不全懂……”专家称这位考生用纯正文言文写作,修养很深,可直接读硕。王云飞同学对古文的热爱还造诣,不正反衬出我们对古文的漠视和肤浅吗?

  我们不提倡复古,但作为一个中国人,连自己国家的古文字都不能识别,岂不是数典忘祖?值得玩味的是:为国人所漠视的传统文化却被其他民族尊崇着。韩国向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列孔子为韩国人,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韩国流传而非中国的;国际上掀起“汉语热”,不少外国人来中国留学,研究唐诗宋词……面对这些,我们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继承者又该说些什么呢?我们终日被外来入侵文化冲击着,口中说着半中半洋的语言;对网上不断涌现的怪异词汇津津乐道,却讲不出四字成语的意思……

  我们不否定改革,百花齐放才是春。但如果丢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那么,再花哨的事物也只能是无根的野草。大浪淘沙,低俗的事物定会被历史的浪潮吞噬。

  总之,发展新时期的文化,前提是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中国的文化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我们小组去河坊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怕了解的是糖画。它以糖为材料,以勺子为画笔,以糖浆为墨,只一会儿,各种生动的图案造型就在艺人的手中出现了。

  我们来到糖画店,只见阿姨拿起大勺,从铁锅里舀起一勺满满的金黄色糖浆,先画出了一个身体。阿姨神态自若,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向下流的糖浆,阿姨的手上下起伏,挥洒自如,不一会儿,金黄的凤凰形状出现了。阿姨左手拿起一根木签,右手在凤凰身上滴了三滴糖,再把木签放到凤凰身上,将竹签粘在上面,一幅精美的凤凰糖画做完了。凤凰的眼睛金黄金黄的',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身体被一片片美丽而精致的羽毛遮挡着,一条美丽的尾巴,高高翘起,好像在比美似得。阿姨一气呵成,凤凰竟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不禁吸引了四周人们的目光,也获得了阵阵赞叹声。

  阿姨告诉我们,糖画那可是年代久远的一门艺术。最早起源于明代,清代就变得更为流行,还有一首诗记录了当时的糖画呢,“熔就糖霜丞相呼,宝筵排列势非弧。”

  糖画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今天可以看到,真叫我兴奋呢!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我家有个牛儿像,爸爸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可能它在我家呆了好几代了。

  我很喜欢这个牛儿像。没事时,就去摸摸它,所以我对它特别熟悉。这是一只不知什么骨头做的,但雕工却很细腻的雕刻品。不仅动作、神态雕刻的栩栩如生,连牛身上的毛雕刻的也很细密,感觉很柔很软,就像真的一样。这是一只卧着的牛,一只腿藏在身体下,一点也看不到,好像缺掉了似的。牛背上趴着一个牧童,手里拿着鞭子,背上背着斗笠,好像是刚刚爬上去,还没来得及趴好。牛神态安祥,好像正在回头与牧童说话。 这种情景总让我想起那个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郎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嫂子对他不好,总逼他干很多的活。有一天,牛郎遇到一头正生病的老牛,牛郎心地善良,对老牛悉心照顾,很快老牛的病就好了。其实老牛是金牛星下凡。有一天,老牛对牛郎说:“山上的湖里正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衣服拿走,那件衣服的主人就是你的媳妇了。快来,我带你去!”于是牛郎就趴在老牛背上,被老牛带到湖旁,果然有几个仙女正洗澡,湖边放着一堆衣服。牛郎按照老牛的嘱咐拿了那件红色的。衣服的主人织女因此与牛郎相识、相爱,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牛儿像可能就是根据“老牛要带牛郎去找织女”的`那段故事雕刻的吧!

  你看,一个不起眼的牛儿像,不但反映了古代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还蕴含着神话传说呢!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留心,就能感受到它,触摸到它。因为我们生活在有着丰富、灿烂文化的国度里,我们是炎黄的后代,我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