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1
课前预习:
1、词语:撒娇 沉睡 唠叨 滋润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省略号有几种用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是读笋芽儿跟妈妈的几次对话。
能初步认识省略号,并弄清在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沉睡、撒娇、央求……”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示的意思。
4、使学生知道只有经过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渗透自强自力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了解省略号的几种用法,并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认识笋芽儿
了解它与竹子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
呼唤撒娇阻拦唠叨
叽叽喳喳暖烘烘滋润和煦
强壮爱抚
挑选难写的写一写。
2、检查预习。
3、检查课文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带着课后练习中的三个问题,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2、根据这几个问题给课文分段。
3、讨论分段结果。
四、省略号的用处
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
小组讨论省略号的用处。
全班交流。
五、作业。
调整:
1、今天说的话题是“笋”教师板书:笋。你知道它的.生长吗?学生讨论。
2、教书根据学生的议论小结:笋芽儿在地下——破土而出——长成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课文用另种形式说出,听谁读?
3、师有感情地朗读。
4、文章写的美在哪儿?读的美在哪儿?(有重、轻、停顿,根据提示,学生例举。)自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抓笋芽儿很勇敢展开。找出句子,对比读课文第8节与第11节同样要长大又有什么不同(感情越来越强烈)学生试读——一组个别读——分组齐读。
5、教师引读第10节,11节。问:为什么那么自豪?理解“阻碍”,你在哪儿见过这个词?你身上阻碍自己长大的小衣服有吗?教师提出希望。
6、作业:写笋的各种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笋芽儿自强自力的精神。
3、完成有关作业。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2、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朗读课文说说笋芽儿给你有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指导注意体会:读出“低声呼唤撒娇央求害怕”的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表演
学习第二、三段:
同样的学习步骤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表演
四、背诵最后一段。
小结全文。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机动。
收集这样有趣的童话这样的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
调整:1、今天上课两件事
一、抄写美的词、句。
二、二、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三、熟读课文。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2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3
学习目标
①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③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收集春天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
②老师准备本课生字的课件。
③教学挂图或课文情景、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②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④老师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认字的情况。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①学生边读边想,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②学生提问。
③师生共同解决提出问题。
引导思考,细读领会
①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不知道自己成长的好季节到了。是谁叫醒她,是谁呼唤她钻出地面的?
②他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找到这些句子读一读。
(春雨姑娘……弹奏着乐曲……、低声……;轰隆隆……藏了好久……重重地敲……粗重的嗓音……)
③你从他们的'呼唤中体会到什么?
④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
分小组学习,读懂后,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回答上面的问题。(可以表演,可以朗读。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
⑤你从笋芽儿钻出土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表演,加深印象
①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4—6段。
②老师朗读,学生自由表演。
读最后一个段落,谈体会
①自读课文,想想在这段里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可启发学生由竹子的生长联想自己的成长,想想自己在成长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
②学生回答,谈感觉。
(重点体会“爱抚”“滋润”“照射”“温暖”“健壮”“自豪”等词的意思)
启发思维,交流感受
如果你是笋芽儿,面对这大好的春光你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积累扩展
①我们从笋芽儿的生长中看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把课收集到的植物生长的资料说给同学生们听听吧。
②倡导学生积累本课自己喜欢的词句。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
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
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属于讲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⑴ 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课件),再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生动景象。景象分别再现:
沉睡在黑糊糊的土里──一个劲往上钻──终于钻出了地面。
师生交流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试着画画简笔画。
⑵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让学生在理清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同时,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鼓励小组试演,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毛竹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竹子)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竹笋)
竹笋又叫笋芽儿,你知道它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读生字:
同桌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7、最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师范读:
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认识笋等14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师板画笋芽儿,问:这是什么?
2、生自由发言,师引出课题:笋芽儿
3、师:笋芽儿是竹子的宝宝,那笋芽儿是怎么长成竹子的,让我们到春天的竹林中去瞧一瞧吧!
二、 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师:说说你对这篇课文的初步印象。
3、生自由发言。(预测:趣、美)
4、师:这么有意思的文章,我们可要好好学懂它。
三、 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四人小组自学。
2、指名读:
笋芽 呼唤 揉了揉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钻出
唠叨 辫子 爱抚 滋润 山冈 自豪
动作演示:揉了揉 扭动 爱抚
说一句话:呼唤 唠叨(念叨)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自由读课文。
四、 指导书写冈、轰、喊
第二课时
一、 课前复习
1、开火车读词语。
2、用呼唤说一句话。
二、 围绕趣、美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句子,划出来读好它。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预设句子:
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2、生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划出来读好它。
生自由发言,展开比赛读。
预设句子:
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3、笋芽儿钻出地面,还会看到什么呢?谁能学学课文,用一句优美的`话说。
生自由发言。
三、 生感情朗读整篇课文。
四、 说说笋芽儿是怎么长大的?(引导学生说说笋芽儿钻出地面会碰到的困难,钻出地面后需要自己和他人怎样的努力。)
五、 指导书写世界、笋芽、呼唤
六:作业设计
A、 背诵全文
B、 抄写课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并背诵。
C、 会认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D、 观察竹笋的形状,写一篇关于竹笋的小作文。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7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 “喊、呼唤、笋芽”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五、难点
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芽儿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认读生字
1、查读字音,重点强化 “笋、钻、滋”的平舌音和“润”的翘舌音,以及易读错的“唠”
2、记忆字形
小组内用多种方法记字
全班汇报
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同桌查读全课生字
4、查读课文,正音。
(三)学文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 “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向春雨姑娘一样“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展示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展示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生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四)拓展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交流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五)表演课本剧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六)写字
1、指导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8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成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学生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成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成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版画。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
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及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成长录”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版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成长录”上。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9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画、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1、出示两幅画面:
笋芽儿 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2、揭示课题:
(笋芽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
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
7、最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09-14
【优】《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11-14
《笋芽儿》教学设计11-04
笋芽儿教学设计05-26
《笋芽儿》教学设计(精选)04-20
笋芽儿的教学设计最新09-24
《笋芽儿》教学设计【经典15篇】04-03
《笋芽儿》教学设计实用(15篇)04-04
《笋芽儿》教学设计【集锦15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