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什么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揭题。
忽然不见忽然有, 它呀有粗又有细,
像虎像龙又像狗。 上接天来下接地。
太阳出来它不怕, 落在水里无踪影,
大风一吹它就走。 庄稼见了笑嘻嘻。
——(云) ——(雨)
白色花,无人栽, 小小珍珠光又亮,
一夜北风遍地开。 噼里啪啦从天降。
无根无枝又无叶, 小孩拾起捧在手,
此花源自天上来。 慢慢变成水一汪。
——(雪) ——(雹子)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自读生字,小组合作说识字方法。
3、认读去拼音生字,小老师带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学生思考:“我究竟是什么?”
2、创设情境:你就是一颗小水珠,你会变成什么?(板书:汽、云、雨、雪、雹子)
3、合作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句,思考:水如何变成汽。
(2)、师范读第三句,生仿读,体会“汽”变成“云”。
(3)、多媒体演示云的图片,学生理解云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颜色。
(4)、分角色配乐朗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愿读的站读。
(2)、语言文字训练:雨珠——落下来
硬球——打下来
雪花——飘下来
5、情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配乐讲述水的变化。学生闭眼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生配乐美读。
6、学生生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
7、拓展:水还能变成什么。
多媒体出示各种图片:雾、霜、雨、冰、雪……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2、师讲解并范写,生临写。
五、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写下来。
什么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大镜
1组—4组砂土、5组—8组粘土、9组—12组黑土、湿抹布、小盘
演示:滴管、装有土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片、试管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谈话:出示泥塑图片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手工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小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土还具有颗粒细、耐火度高等特点。所以人们经常利用它来制作泥塑。
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土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前的土壤,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一下这些土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小结:究竟这些土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1—4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花坛里取来的;5—8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用眼睛观察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观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放大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发记录单1)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发现了土壤中有什么?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黏土;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腐殖质。
(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猜想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土壤中还会有其他的物质成分吗?
2、学生猜测:你认为土壤里还有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随学生回答板书
3、谈话: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4、学生交流:
生1:查电脑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这些猜想,但课堂上老师没给大家准备,我们怎么验证这些猜想?
生2:做实验。
5、教师小结:因为有时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想获得正确科学的结论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认识实验材料
1、谈话:为了便于观察和实验,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土壤和实验材料,看一下,认识它们吗?生:认识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
1、谈话:利用这些实验材料,你想怎样验证这些猜想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注意,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要动手去操作,讨论开始。
2、学生分组商量实验方案、记录:
3、学生交流: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你们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
验证空气:我们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空气,我们想把土壤放在水中,看看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气泡,就说明没有空气。这个实验方案有没有道理?生:有道理。师:好!实验方案通过!其它的猜想我们怎么来验证?
验证水:我们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水。我们想把土壤放在易拉罐中加热,看看是否有水蒸汽。如果有,说明含有水,如果没有,说明没有。师:其实,这个同学的方案没问题,但是描述的有点问题,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水蒸汽,看到的是水蒸气凝结成的白汽。2、如果土壤里含水多,全班一起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含水少怎么办?
验证腐殖质:我们想知道土壤里是不是有腐殖质,我们的方法是把土壤放在易拉罐盒里,用酒精灯烧,如果有烧焦的气味,说明里面有腐殖质,如果没有那种气味,则说明里面没有腐殖质。师小结:其它的猜想我们怎么来验证?
验证砂和黏土:师:哪个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砂和黏土?生:我们小组想验证砂子和黏土。我们想把土壤放在烧杯里,加入水搅拌均匀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烧杯的下面是不是砂子,上面是不是黏土?师:也就是说看看土壤会不会分层。老师提醒你——等待一会儿,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验证养料、养份:师:养料、养分的验证实验比较难,这样吧,我们先来验证前面的四项内容,最后再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温馨提示:
1、土壤分层沉淀(dian)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做分层沉淀的实验,把它放在一边沉淀着,再做其它实验,等其它时间做完了,沉淀也完成了,再进行观察。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后的实验材料,防止烫伤!
3、观察时,要及时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4、谈话:那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老师也有几点提示请看大屏幕(投影)
实验探究
1、谈话:大家听清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实验时先做哪个实验?为什么?做土壤分层沉淀实验时,一直不停的搅拌吗?那应该怎么样呢?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想到的方法开始实验吧!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与交流:
解决难题
1、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砂、黏土、水、空气。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土壤里是否含有养料、养份。
2、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知道养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够看到的是一些比较大的杂质或腐殖质等,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过滤装置过滤掉这些杂质,由于时间的关系,上课前,老师已经过滤好了土壤的溶液,在这。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待溶液蒸发后,观察一下玻璃片会出现什么?怎么样,会做了吗?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加热的玻璃片,下面请小组长到前面来取实验器材,其他组员点燃酒精灯,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大家发现了吗?
5、教师小结:这层白色的污渍就是养料的一种,我们把它统称为无机盐。(板书:无机盐。)土壤里的养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让植物生长的更好,农民伯伯会在适当的时候为土壤施肥、补充养料。
三、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什么,下面让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播放视频。
2、学生观察:
3、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砂、黏土、无机盐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长才会更加茂盛,任何一种物质的缺失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其实关于土壤的秘密还有很多,比如说,南方的土壤与北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山上的土壤与平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采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观察一下它们的颜色和特点,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什么是教学设计3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快乐吗?人们都说幸福是快乐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从这个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幸福是什么(出示智慧女儿的话),那你知道义务是什么意思呢?(应尽的责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智慧女儿的话虽然简单,却揭示了幸福的真谛。老师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读自悟
1、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这么长的故事被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下来了,真是不简单!这三个曾经年少无知的牧童,经过十年艰辛,终于找到了幸福。说到这,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师:你真会提问题,跟编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出示导读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导读提示,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根据导读的要求来学习。你们看,导读中要求我们要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跟三个孩子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关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有体会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3、汇报交流
⑴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导:要说好有点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吧,他会怎样治病救人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___,当病人消极绝望的时候,他___,当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他___,当___的时候,他___……(他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选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谁先来汇报。(适时点评: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诚恳的话语,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气)(透过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终于康复出院了,此时此刻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他付出了许多,尽到做医生的责任,他给病人带去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难怪他会幸福地说——(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结:第一位青年竭尽所能,治病救人,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刚才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读出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画面,接下来大家可以继续用这个方法来汇报,谁来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学生自由说,点拨:他还做了什么事?(点评:因为他的精心培育,花儿才开得那么美丽)(好一个勇往直前的消防队员!)(热心周到的服务,带给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师: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勤勤恳恳)。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忙碌了一天,他满身疲惫,心里却充满了幸福,因为他觉得(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他为人们做了许多事,大家对他赞不绝口,他无比自豪地想——(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结:勤勤恳恳地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体会到的幸福,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师:假如你是那位农民,种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觉读。——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兴奋、满足)来。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劳动养活了许多人,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齐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读: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后,他们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尽情地畅谈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师: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师: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师:曾经的三个牧童,终于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幸福就是——种麦养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儿所说的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板书)
4、回扣上文。师:这就是三个青年十年后弄明白的幸福真谛,其实十年前他们就曾经有过幸福的感觉,那是在什么时候呢?(生答)
师:他们疏通泉眼时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十年后,这颗幸福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你觉得,智慧女儿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生答)这个童话中,智慧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三个牧童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对农民来说,幸福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拿出你们的练习卡,书写下你认识到的幸福。
练习卡: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___,对__来说,幸福就是___……
(给予就是快乐。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得到帮助是多么幸福啊……)
总结:只要用心付出,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好好珍惜幸福,让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四、布置作业
推荐理由:《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我们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学生找到统领全文的话即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按顺序汇报,自主选择喜欢的青年进行汇报,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尽情想象,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让学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含义。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读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谈到对幸福的理解时,我先谈了自己的感受: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许多同学争相说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说爸爸每天来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说躺在妈妈的怀里我很幸福;有的说老师每天教给我许多知识很幸福;有的说帮助了别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感悟,才能焕发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让孩子体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学生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什么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难点是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几个。
2、同学们都已经成猜谜大王了,仔细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他们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读课文时想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出示课件:这些都是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愿意读?
3、这么多的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呢?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
4、游戏巩固识字:小组游戏──师生游戏。
三、细读、品读课文
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好,谁愿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是什么?
2、老师贴图: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2自然段,看看我能变成什么?
3、谁来说说小水珠都会变成什么呀?他们是怎样变成的呢?
4、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谁来说说他是怎样变成汽的?
5、课件出示水变成汽,再变成云的这一过程。
6、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细细地品读,让学生感受云就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这几个句子。
7、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8、练习说话,我是云,我会变成( )( )和( )
9、同学们,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10、练习读这几句话,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11、表演读──挑战读──齐读
12、这回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是呀!雨、雪、雹子落在地上有变成了水,水就这样在大自然里循环变化着。
1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出示音乐课件)师范读第三段,问:同学们,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14、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拓展延伸
你们喜欢水吗?请同学们继续去观察生活中水的变化,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写在日记本上,下节课再交流好吗?
什么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2、过程与方法:
查找收集资料、自行探究、比较、整理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碘酒、白纸、酒精灯、火柴、镊子、食物图片、双面胶、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些食物、课前收集的资料、小刀一把、一个食品包装盒(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组介绍带回来的食物,指出课题。
二、交流信息,知道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指出五大营养成分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把五种营养成分贴到黑板上。
2、交流信息,知道各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
(1)开个“营养交流会”: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其他适时补充。
(2)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三、小组探究,找出带来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小组讨论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各种方法(包括听家长介绍、看食品包装、上网、做实验等)。
2、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归类方法。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四、拓展:比较、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中丰富的营养成分。
1、看食物图片,比较、整理信息。
2、汇报,并把各营养成分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些什么收获或想法?
学生自由说。
六、课外延伸
师:我们还有许多食物的营养成分没有检验,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通过各种方法找找其它食物的营养成分做好记录,小组合作搭配一份营养餐。
什么是教学设计6
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2、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子。引导学生与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读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应该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3、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二、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夏暗躲藏喳案就猜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
3、老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
你选择第几好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二、诵读。
1、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
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演读。
1、老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
四、讨论。
1、课文里提了多少“为什么”?
2、“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一天到晚我都在心里猜”是什么意思?我心里猜出了些什么?
五、拓展探究
你能回答课文中的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六、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自由练写,小组评议。
3、老师小结,指导重点。
板书设计
17为什么
为什么不知道
弄明白想知道
什么是教学设计7
什么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及其特征
美国学者赖格卢斯认为教育设计理论是一种关于怎样更好地帮忙人类学习和发展的明确的指导理论。教学设计能够概括为: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案,目的是实现效果好、效率高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2)教学设计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
(3)教学设计是一种产生学习经验和学习的环境,提高学习者获得特定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4)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学科性、决策性的研究活动,它是背景范畴、经验范畴和组织化的知识范畴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
(5)教学设计具有十分强烈的社会交往性,受到背景因素、社会因素、教学设计者、实施者、学习者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制约。
2、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源于美国,20世纪杜威和桑代克最早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构想,但直到60年代末其基本理论方才成形,主要有两个根源: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理论。
70年代至90年代,教学设计理论不断发展,产生了超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典型代表有: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赖格卢斯的精细理论以及斯坎杜拉的结构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引入我国。
9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出现多种发展趋势。主要表此刻:系统论的发展,如混沌论对教学设计研究产生影响;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整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学习者学习的建构主义环境;关注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重视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研究。
3、教学设计模式的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教学设计的步骤,并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带给特定的指导作用。
(1)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核心要求
瑞达.瑞奇总结了系统设计过程的六个核心要求:
确定学习者的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
建构评估过程
设计和选取教学传送的方法、方式
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
安装和维持系统
上述要求既能够适用于整个教学项目的设计过程,也能够适应于设计某一特定目标的教学材料。并且瑞奇认为当这六个核心要求与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时,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
主要由过程模式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决定的。能够分成以下三类
以系统论作为建构基础的过程模式
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模式
以传播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模式
(3)教学设计模式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反映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受到极大的关注,如:基本目标的教学设计模式、抛描式教学设计模式、基本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它们都有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媒体的选取和设计)、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
1、前期分析
主要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学习背景就是对人物或事件以作用的历史情境和现实环境。学习需要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态与所期望到达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学习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分析阶段。
学习者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其学习起点水平的分析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分析)及学习风格与动机的等因素。
2、教学目标的阐明
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依据。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透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教学目标开展在超多研究,构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由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等组成。比较成熟的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包括明白、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大类,还能够进一步划分成更为具体的亚目标群。
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还不成熟。布卢姆及其合作者将情感目标分成五类:理解(或注意)、反应、价值评断、组织化和个性化。哈罗将运动技能领域目标分为四类:知觉潜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
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斯格建立了新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其分类与布卢姆的分类构成对应关系。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相当于加涅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情感领域相当于是加涅的态度;
在认知领域加涅是以学习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划分的,而且与他的教学设计理论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2)教学目标的阐明
对于教学目标的阐明大致有两种观点为:行为主义观与认知主义观。行为主义观强调用能够观察或要能够测量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认知主义观则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教学目标。但两者都认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应说明学习者行为或潜力的变化,且是反映学习者在教学完成之后具有什么新的潜力。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有:
采用行为主语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按这种观点描述学习目标包括五项构成要素:行为主体、实际行为(分别列出认知、情感与技能领域)、行为结果、行为条件以及行为标准。
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由于行为目标阐明法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提出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内在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故有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应明确陈述如记忆、理解、掌握、欣赏等内在的心理变化,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阐明方法。
教学目标的层次:用这种方法,通常是将教学目标用双向细目表表示出来。
3、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思考。
(1)基本的教学策略
生成性策略:
生成性策略就是鼓励或允许学生透过生成教育目标、资料的组织、细化、排列和强调、理解与检验,以及向其它方面的迁移,从教学中建构他们自己特的好处。即学生透过自我带给的许多学习活动,“控制”着学习中的信息加工的优势。
替代性策略:就是倾向于透过带给全部的或部分的教育目标、教学资料的组织、细化、排序和强调、理解与检验,以及迁移的推荐,较多地代为学生加工信息。
指导性策略:
这种策略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较易为广大教师熟习和操作。包括四个阶段十五个步骤:导入阶段、主体阶段、结尾阶段、评价阶段。
(2)教学顺序的确定
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
布鲁纳提出,儿童的认知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动作把握阶段、映像把握阶段和符号把握阶段。他提出的螺旋式序列要求,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要在儿童认知的每一个阶段上反复教授,复杂水平也逐渐提高。
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策略,其做法是:教师不把教学资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带给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
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
言语信息的学习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言语信息之间几乎不存在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好处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要按必须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
典型的是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即用引介等方法,简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向学生提示本课资料的结构。其教学顺序设计要点,能够归纳为:带给先行组织者、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好处的上下文组织言语信息。
态度的教学顺序
加涅认为,建立和改变态度的方法是运用人的榜样。步骤如下:
第一,学习者观察人物在做合理选取动作;
第二,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
第三,透过观看这类表演,使学习者的态度在产生“共鸣”中得到强化。
加涅认为态度改变的过程受到学习者环境的外部事件的强烈影响,这就为媒体选取带给了依据。此外还务必创设条件激发学习者的期望。
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
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的主要原则是先教局部技能,透过超多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认知阶段;
第二,分解阶段;
第三,定位阶段。
(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
播放教学法
播放教学方法是教师能够现代教学媒体播放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分为远程播放与课堂播放两大类。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实施步骤为:
第一、提出和设计探究目标
第二、引导探究,提出假设
第三、分析论证、检验假设
第四、总结提高、应用迁移
(4)教学媒体的选取
影响教学媒体选取的因素
罗密斯宙斯基提出了影响媒体选取因素模型,他认为主要因素有七个: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管理因素、经验的现实条件、教师特征
通常认为,学生任务和学习者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余因素能够根据与教学活动关系的远近来划分主次因素。
教学媒体选取模式:
一般采用流程图分析模式,将选取过程分解成一套按诹排列的步骤。
4、方案编写和成果评价
(1)方案编写
完成上述一系列工作之后,能够文本、框图、流程图、表格等形式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2)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的构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核心资料,其评价过程包括:
第一、制定必要的评价计划
第二、制定或选定必要的评价工具
第三、教学设计产品的试用
第四、收集教学活动的信息
第五、归纳和分析评价信息
第六、报告评价结果。
什么是教学设计8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二、在课改的新背景下教学设计应是什么?
以往:
是为了完成管理者的任务(应付检查)
是教材的抄写或教师用书、教学方案的抄袭
是教师必备的资料
此刻:
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提升设计与观察评价潜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与条件对“新教材”的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再造)
是校本课程(课程校本化)过程中的一部分
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教案不能混为一体,对这三个概念要正确地区别。
教学案例: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是指包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写在教之前;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写在教之后。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内含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潜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如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取教学资料和制定教学策略。
①教学资料分析
教学资料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资料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潜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资料,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资料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②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务必要思考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忙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到达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务必到达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期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就应有较大变化,具体体此刻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
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能够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就应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此刻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潜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思考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潜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
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够到达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构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务必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构成的具体行为,要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资料,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资料,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思考:
①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透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贴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②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应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思考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齐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就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取教学方法。
③学法指导
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潜力和创造潜力的培养,更要思考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能够从以下几个策略来思考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必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带给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潜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思考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④教学媒体
媒体能够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齐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必须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取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资料却无助于学生认知潜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资料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
个性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就应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⒋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取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
①过程设计意图
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思考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必须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②过程设计需要思考的因素
教学过程思考的因素,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透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就应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⒌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潜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生成)、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就应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能够透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忙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必须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透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能够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资料
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构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思考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资料,带给学习指导;
⑤思考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带给反馈;
⑥思考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⒉教学设计的书写资料
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②教学分析:包括教学资料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⑤教学过程;
⑥教学反思、评价。
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教学设计的书写能够是文本的,也能够是表格的,也能够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资料,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
(2)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够根据具体的资料要求灵活展现,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3)教学设计资料和形式就应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取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资料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能够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
(4)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我们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能够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资料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能够设计一个课时,也能够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
【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资料的要求。
2.分析本课资料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资料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资料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潜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潜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
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资料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资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资料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教学案例格式
1.应包括上面的各个环节
2.应包括课堂实录
3.应加上点评与反思
什么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天上来。(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冰雹)
2、师:小朋友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 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 进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 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雨 雹 雪
什么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指导书写“灾”“害”两个字。
2、借助图片、动作演示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水的神奇。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图片画面,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吗,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雨点儿》,课文告诉我们,读——
课件出示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2.师:咱们还学过一篇课文,叫《雪孩子》,雪孩子为救火中的小兔,自己却融化了,雪孩子到哪里去了?一起读——
课件出示
它飞到了天空,化成了一朵白云。
3.师:你看,融化后的雪飞到天空会变成云,云里又会落下雨雪,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多么亲密多么奇妙啊!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呀?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设计意图】利用对熟知的课文《雨点儿》和《雪孩子》两篇课文中的句子朗读,引起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板书课题,提示“我”的书写,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师:“我”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4页,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猜,“我”是什么?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可以看看拼音,实在有困难你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老师。下面就自己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2.师: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我”是什么?
预设: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我”就是水。(课件出示水的图片)它特别想听一听我们班小朋友读课文的情况,这样吧,你们推荐一位朗读能手,好吗?
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点评。
3.读第4段,注意提醒读准课文中9个生字。采取同桌合作读一读的方法。教师提示要求(先相互读,有读错的马上帮助改正,如果他全读对了,你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表扬他,如果两个人都有困难呢,就再请教请教树叶上的拼音。)
4.请学生认读段里隐藏的生字词,结合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词。
课件出示第四段中的生词,引导学生归类识字。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比较集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换一换、比一比、顺口溜、猜谜语、小儿歌,词语巧搭配”等方法进行归类识字。
三、读文,感悟
1.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生字最多的一段话你们都读对了。水娃娃向我们发出邀请,去它那神奇的世界,世界,去看看它那各种各样神奇看它那奇妙的变化,首先出现的'会是哪一种变化呢?
课件出示云变化的图片。
2.教师陈述云的变化,激发学生对云的认识,引出对文本的朗读。
课件出示
3.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师: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衣服,你最喜欢云穿上哪种衣服呢?
预设1
生:红色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红色很漂亮
师:你们知道吗,红色的云不光颜色漂亮,名字也特别好听呢。早上披上红袍叫朝霞,傍晚披上红袍就叫晚霞。多好听的名字啊!
指生读读披红袍的部分,读出喜欢来。
预设2
生:我喜欢云穿白衣服。
师:为什么?
生:很漂亮。
生:天空很明亮
师:是的,我们可以出去郊游了,那你们就读读白衣服的这句话吧。
生: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
师:有喜欢黑衣服的吗?
预设3
生:穿上黑衣服就要下雨了,让我感觉非常凉快。
师:你能联系天气来说理由,真棒!就请你读读这句话吧。
生: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
师:谁还喜欢这句话?为什么?
生;穿黑衣服下雨后,让树木长的更快。
师:那你来读读,生读
生:穿黑衣服下雨后还能看见彩虹。
4.师:看来,不论是哪种颜色的衣服,它都有一种独特的美。而这些衣服还不断地变化着,又让我们觉得云是那样的美丽,你能美美地读好这句话吗?
5.教师范读指导。(生读、齐读)
6.练习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
设计意图:结合儿童的心理感知特点,由图片到文本,逐步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渗透了知识,训练了说话。
7.师:漂亮的云是怎么由水变化来的呢?
预设
生读出“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师:原来这样,真神奇啊!
水娃娃不但会变成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呢?咱们继续读课文。
(生自由读第二段)
8.学生交流谁还能变化成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生齐读第二段)
四、感悟拓展,说话练习
1.读描写雨的句子,说出雨的样子和从天上下来的动作词语。
课件出示“雨”的图片。
师:调皮的水娃娃遇冷变成了雨,还唱起了欢快的歌,多美妙的声音!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滴雨点,你想落到哪里?为什么?
预设
生:树叶上,可以让大树长大。
生:田野上,可以让禾苗变绿。
生:我想回到水里。
生:我想去有花的地方,让花变得更红更漂亮。
生:我想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长出红的花绿的草。
2.师:看来每滴雨点想去的地方不一样,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那就带着你自己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由读)(齐读)
3.师:比起温和的雨点,雹子就没有那么可爱了,近几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冰雹雷雨天气(课件出示雹子图片,让学生认识雹子。)再出示课件,引问:雹子过后将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从图片中看见了什么?
预设
生:车子被雹子打坏了。
生:蔬菜的茎被折断了。
生:好像发生大灾难一样。
生:枣子没成熟就被打下来了,多可惜啊。
师:雹子的破坏力可真大啊。你能把写雹子的话读好吗?
(生读)
师:你发现了吗?雹子是怎么下来的?
生:打下来的。
师:你加上动作再读读,好吗?
(生读)
师:怎么识记“雹”这个字呢?联系语文园地四
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课件出示
师:雹子的危害太大了,幸好,这样可怕的天气发生的次数很少。换一种心情,咱们还是跟着水娃娃一起变成小雪花吧。到了冬天,读——
课件出示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师:雪花是飘下来的,咱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将水的变化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图片和想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
四、小结课文,指导生字
1.课件练习(师:水娃娃想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有信心吗?好,把书合上,看大屏幕)填空三种形态的动词
师:水娃娃的介绍,用词可真准确,三个不一样的动作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一样的变化,雨——落下来,雹子——打下来,雪花——飘下来,到最后还会变成水的模样呢。水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着,现在你明白,雪孩子为什么能化成云,云里为什么能落下雨了吧?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大家可以在下节课再学习。现在到了我们写字的时候了,看大屏幕,熟悉吗?打打招呼——“灾”“害”,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什么,你发现了吗?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灾” 和“害”指导写字姿势
3. 叫学生板演生字,点评
五、布置作业
1.课下和同学交流交流,水娃娃还有哪些变化?
2.认真读一读课文,了解水娃娃的脾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什么是教学设计11
1 、什么是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
教学设计是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技术的综合。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规划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的过程。 课程实施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1、课程实施的不同取向实际上决定着教学设计的不同目标与策略。在忠实取向的视野中,课程是由专家开发的,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目的、内容和标准,是具有法定效力的。教学则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中实现合法化课程的过程、手段。这样看来,课程与教学是一种线性的、分离的关系。专家、行政人员是权威、控制者,教师是服从者、被控制者。
2、教学设计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取向。事实上,不同的课程方案主张不同的实施取向,而同一课程方案由于实施者所认同的课程实施取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已经不限于“忠实取向”,而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尤其是相互适应取向介于忠实取向和创生取向之间,兼容了另外两种取向的因素,在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追求更为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这是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重建和课程内容的呈现与调整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期望我们做的。
2 、分析教师教学的特点,并联系生物学科,思考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有非常明显的3个教学特点:
一、 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二、 渗透新课程思想,以启发式教学把握教学重难点,课堂气氛好。
三、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情趣。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行为,创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作为教学者必须富有创新意识,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间、学生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每位教师的设计多多少少都应有创新的成分,
(一)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头脑每时每刻都会搜集到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其中有各类教学情景、思想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头脑在处理这些信息包括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等的时候,并不需要对每一条信息都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该怎么办,往往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的思维习惯、熟悉的思维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另辟路径。这种思维习惯、熟悉的思维方向和路径就是一
个人特有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时有利,有时就可能成为障碍,对思维有着一定的束缚。只有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新方法和新措施应对的时候,创新思维才能派上用场。从断提出新的思想、对策和方法,才能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新问题。
(二)拓展创新思维视角
所谓创新思维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观察事物,使事物显示出不寻常的性质。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尽量多地增加头脑的思维视角,就会增加更多的教学设计创意。
(三)激发创新的潜能
创新要有信心,才能不断开发自己创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座宝藏,那就是创新的潜能。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先想后做,所以创新又离不开头脑,离不开头脑的思维。头脑能思维,思维能产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挖掘这座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新教师来说,善于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思维上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动上的创新。新教师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挑战传统观念,突破思维束缚的勇气不可获缺。相信只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善于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总会有收获的。
教学活动既需要预先设计,又需要适时设计,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这样的教学才是富有生机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无论预先设计还是适时设计都需要发挥创新的潜能,这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勇气、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熟练的教学设计功底。作为新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量的积累在反思中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3 、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应用理念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密切相关,结合生命科学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很多,现举几例如下: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重视生物科学发展史教学
生物史教育可展示生物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生物史教育可显示生物学家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生物史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良好素材。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生物史展示生物学家的探究行为,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一定的`科学能力,在了解生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中形成有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重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生物教育的传统精髓,这里的“实际”主要是指教材涉及的各项实验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和生活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生物学知识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增加探究性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大好时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索构成生物的化合物的化学本质和生命现象的本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科学的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验课题是“探究”还是“验证”。根据实验类型,要考虑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分析实验现象,与实验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应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转为探究性实验,改变传统定性实验一统天下的格局,适当增加定量实验的比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实事求是记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准确表述实验结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帮助学生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在不具备现实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理论训练,尝试提出探究性问题,设计假设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实验现象的预测、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实验模拟,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课外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要把学校内部的和周边的自然环境作为生物学的实践场所,把身边的各种生命系统作为生物学的实践对象,组织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
2.制作生物模型
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利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制作生物模型,这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开展社会调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应用生物学知识。社会调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对生物知识用途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如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实际调查接触社会,能够提高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4 、 比较传统教学过程和新课程教学过程的不同,谈谈如何做到将教学设计的中心向学生转移?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独立学习的。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分析。
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年龄相近,认知结构相似,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也十分接近。因此,对学生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育学和教学论中主张的“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以及教师备课中要“备学生”,都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分析。
学习风格分析:虽然现代学校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和排除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存在。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力条件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成就动机及相应个性特征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为使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命题之时,其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等对将来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思考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传统模式想探究式转变 ? 这种转变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行为方式和认知取向。从学生的活动方式来看,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它表现为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动性、客体性、依赖性基础之上,比较普遍地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义务教育中,普遍地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育部一项权威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和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
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学习负担很重。
在生物课教学中,上述特征也比较突出。为数不少的教师仅靠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加上几张挂图,年复一年、照本宣科地教学,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的、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物”课、“无物”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得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教育价值被大大地削弱了。更为严重的是,使青少年学生失去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妨想一想,儿童对一切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可是,到了中学学习一段生物学课程后,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生物学失去了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生物课当作“文科”来学,靠背诵书本、背诵笔记来应付考试。不少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比较难学、难背,而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那么,生物学教师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学生的兴趣是怎样失去的,生物学课程应该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方式会造成不同的学习结果。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在一些学生中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不会动脑筋想问题,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创新意识缺乏,已经造成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形成课程目标所期望的素质;表面上教学任务完成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课程要求。从课程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实质上是在浅层次中完成,并没有涉及素质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因此,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的任务。生物新课程中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活动将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我发展。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会影响学生,而且将影响到教材的编选和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安排、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
6 、 开发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在生物教学中有什么重要性?如何根据需要开发我们身边的多种学习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撑。合理开发和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识别、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技能。这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
从生物学科课程实施的层面来看,可以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和特点,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直接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什么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爬、摸、说、找、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蚂蚁爬树叶一周——路线闪烁)
2.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小蚂蚁爬过的路线?
学生回答(感知“边线”)
3.爬一爬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跟着小蚂蚁一起来爬一爬吧。(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
二、动手操作,揭示概念
1.摸一摸
(1)摸树叶的周长
先摸一摸它的周长,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片树叶的周长。教师指导(强调:边线)
(2)摸桌面的周长
师:同学们能摸出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摸出桌面的周长吗?
2.找一找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3揭示概念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周长?
(总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二、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看。(课件相继播放国旗、相框、钟面、画、五角星。最后画面停留在花坛,闪烁的线条不到一周)
学生看到花坛的画面质疑:闪烁的线条表示出的不是花坛的周长。
师:为什么说这根闪烁的线条不是这个画坛的'周长?那怎样表示这个花坛的周长呢?
三、练习巩固,逐层提高
1.描一描(课本第45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在黑板上贴出下面图形的放大图,指名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划一划
看大屏幕,用手比划看到的图形的周长(课件逐一播放1个小正方形、2个、6个、9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图形)
3、比一比
(1)师:(课件出示图1和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师:(课件出示图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3)师:(课件出示图4)把这个长方形分成这样的甲、乙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如果不是一样长,谁长?长多少?
五、总结评价(略)
什么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儿歌,认识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主动观察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变化,在观察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认识春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涂涂画画,读读诵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
[教材分析]
教材以春天的景物图引入,展现了春天的典型季节特征;柳树绿了,桃花开了……,让学生对春天有初步的感受。通过学习富有拟人色彩的儿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听一听春天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童趣的“诗园”,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更多的春天的足迹。“童心岛”的游戏,强化学生对春天大自然的美好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在观察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认识春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的春天又到来了,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暖暖的风,细细的雨,滋润了大地,唤醒了沉睡一冬的花草树木。太阳渐渐朗润,阳光渐渐明媚,鸟儿开始歌唱,大自然中的万物演奏着春天的圆舞曲。在上课之前,请你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请你边听边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播放《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唱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
二、说春天
1、你喜欢春天吗?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页的主题图,说说春天里有什么?
(有绿树,有红花,有丁冬的小溪……)
2、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景物,为什么?
(我最喜欢绿草,因为碧绿的草地让我感觉到生机勃勃。……)
3、春天,景物都变得那么美了,春天究竟对他们说了什么他们才变了呢?我们来念一念第四页的诗园。
(1)、用最最好听的声音,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2)谁能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指名读)
(3)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齐读)
4、你发挥想象力,想想春天究竟说了什么话。
(预设1:春天到啦,冰雪快溶化吧,化成甜甜的水让小苗喝个饱。
预设2:春天到啦,花儿快张开笑脸吧,蜜蜂要来采蜜啦!……)
5、学习儿歌《和春天捉迷藏》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玩捉迷藏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念一首有趣的儿歌:《和春天捉迷藏》(生表演)
(1)、用最最好听的声音,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2)谁能来给我们加上动作,表演一下
(指名表演)
(3)我们一起来做着动作念一念吧
(齐读)
三、找春天
春天到了,一走进校园,我们就看到校园里嫩绿的小草,黄色的花儿,还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可是春姑娘在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去找找她吧!
1、做观察准备
你知道什么叫观察吗?
观察有很多方法,看是一种,你还知道什么?(看、听、闻、尝、摸)
2、找春天
接下来让我们带上这五件观察法宝到校园里找春天。
(将学生带到操场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春天)
3、汇报
你找到春天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到了,美丽的'小花开了;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大自然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到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沙沙沙、轰隆隆、呱呱呱……你还知道什么声音啊?是谁发出来的?
(春雨沙沙沙,春雷轰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鸟唧唧喳喳,泉水丁丁冬冬……)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说了春天,找了春天,和春天玩得真开心,相信小朋友们对春天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喜欢春天了吧!
五、课外延伸
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户外去找找春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次布置了让大家去户外找春天,观察春天,你能来说说你在哪儿找到了春天吗?
(西湖边的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
我们找到了春天,小朋友们想不想用美好的语言来描绘春天呢,让我们来试试吧!
二、写春天
1、填诗
春天给你留下最美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花点缀在绿草上特别美……)
(出示〈春天的歌〉)这是一位小朋友没有完成的春天多美的作品,请同桌讨论,一起完成。等一会我们就要来一场比赛,看看哪个小朋友填的词最美。
(同桌共同讨论完成)
2、交流
你愿意把你的作品读给大家欣赏一下吗?
(春天,来啦,柳树,绿啦/发芽啦,
冰雪,化啦,小草,长高啦/绿啦,
雷声,响啦,小鸟,叫啦,
小河,动啦,桃花,开啦/红了,
春天,来啦,小朋友去玩耍啦/上学啦!)
三、画春天
小朋友们把春天写得可真美,接下来我们一起动动画笔,可以根据诗的内容,把你眼中美丽的春天画下来。我们来办一场“春天在我眼中”作品展示会。
1、自由创作
2、我们来交流交流,评一评谁创作的春天最美。
(个人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
我们通过说春天、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小朋友们肯定已经和春天交上朋友了,你想对春天说些什么吗?(春天,你真美! 春天,我真喜欢你!……)
[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春天的特征,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解和体会春天这一季节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春天。学生们观察时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
什么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和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同学充沛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竞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协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同学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和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身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3、同学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一起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同学自身说想干什么,同学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扮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
汇报
同学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效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身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身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时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方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同学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
探究
组织同学根据自身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展示
1、组织同学结合自身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同学弄清以下的问题。(1)水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协助同学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同学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评价。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同学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练习用自身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和"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同学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扮演课文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教锦囊:
相关链接谜语两则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水)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水)
四、扩展练习。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方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4、用“假如我是水”结合课文中介绍的知识说一段话。
什么是教学设计15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相结合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知道云、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水的不同变化,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句子;动画:静静的水、流淌的水、奔腾的水,灌溉田地、冲毁房屋。)
2.学生准备:画一张自己心中的水,课前准备好写字卡。
前置学习:
1 、读熟生字,词语。
2 、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
3 、思考:我是什么?我有哪些变化?
4 、画水,交流图画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趣:
1 、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把画拿到投影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 、猜谜,认识水
范读,猜谜。
二、小组汇报识字
同桌交流后小组识字:拼读,去音读、组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区别:躁 燥 ;溉 概;灾 灭
三,整体感知:
学生接读课文。
小组思考交流:我是什么?我有哪些变化?
四、全班交流,精彩展示:
(一)、水会变成什么?
1 、小组汇报。
板书:
第一项:云 雨 雹子 雪
第二项: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第三项:睡觉 散步 奔跑 唱歌 跳舞 开大会
第四项:温和 暴躁
2 、动动脑:
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我会变” “我的家” “我的活动” “我的脾气”等。)
(二、)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三项合并为一项来自学。)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课件中出现学习伙伴,提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①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②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③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④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协调。
3.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顺序可以改变。)
(1 )“我会变”。
①“我学会了字词”。
出示词语:飘浮 碰到 雹子
A.(课件中出现飘浮的云彩)填空:云在天空中。
B.(课件中出现一只小船在水上)填空:一只小船在水上。
思考:“飘浮”和“漂浮”有什么区别?
C.(课件中出现雹子)问学生:这是什么?(许多孩子都没有见过雹子)
D.用“碰到”说一句话。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
第一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
第二段,“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 “打”“飘”的不同意思。
个人读、评价、练读、个人读。
③“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板书:冰、霜……
(2 )“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
①“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课件出示静静的池水)
现在,我们也累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用自己睡觉的安静来体会池水的安静。)
个人读、比赛读、悄悄地读给你的同位听。(读出池水的安静)
②“在小溪里散步,” (课件出示静静流淌的小溪)
谈一谈平时散步的情景,读出溪水的悠闲、轻快。
个人读、练读、齐读。
③“在江河里奔跑,” (课件出示奔流的江河)
说一说你对江河的认识,读出江河的奔腾气势。
练读、读给同位听、个人读、评价、齐读。
④“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谈一谈见到的跳舞、唱歌、开大会的情景。
(课件出示海洋)让学生感受一下海洋的气势,读出海洋的波涛汹涌。
个人读、评价、练读、个人读、齐读。
⑤齐读这一段。
说一说:读这一段时声音、语速应该渐渐怎么样?
练读、个人读、小组合作分句读、评价、齐读。
(三)、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我还有哪些活动?
板书: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飞舞 慢跑……
(四)、了解“我的脾气” (预设内容,顺序不固定。)
汇报:
1. “我学会了字词”。
出示词语:温和 暴躁 灌溉 机器 帮助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1 )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和“暴躁”两个词语。
(2 )课件出示灌溉田地的图片,理解“灌溉”。
(3 )(课件)此时发起了大水,把庄稼淹没了,理解“淹没”。
(4 )(课件)大水又来到了一座座房屋前,冲毁了它们,理解“冲毁”。
(5 )填空: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我既给人们带来,又给人们带来了。
理解“帮助”与“灾害”。
2. “我是小小朗诵家”。
由以上对词语的理解和对动画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
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
接读、评价、练读、个人读、齐读。
3. “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词特别多。所以,运用联系前后文、观看动画来直观感受、理解和记忆字词。当学生对词语理解到位了,对水的“温和”与“暴躁”直接感觉到了,读好这一段也就轻而易举了。
五、我自信,我能背
1. 评价这篇文章写得怎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或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3. “展示我自己”。
(1 )自由背诵。
(2 )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师背诵选择的部分,邀请学生帮忙一起背。
设计意图:由读通课文,到读好课文,再到朗诵课文,这是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优美的文字应该靠背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六、我要写好字
1.拿出准备好的写字卡。
2.教师指导书写“池”“黑”“浮”“器”。
3.在写字卡上书写八个生字,要求:书写要工整、有力度、注意结构。
4.交流写字卡,互相评价。
七、小小作家
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写好以后互相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文中的语言很美,句式很整齐,如:“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仿写在低年级是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慢慢养成写的习惯。
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我会变: 云 雨 雹子 雪(冰 霜……)
我的家: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唱歌 跳舞 开大会(飞舞 慢跑……)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