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6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 篇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
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西欧)
自查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特点、评价?
罗马法的形成发展历程、评价?
1、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2、罗马法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 篇2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甄选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
自查点: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
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1、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
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削实权: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7、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强化皇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9、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加强皇权:
①太祖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
②成祖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0、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代——出现刺史监察地方,宋代——通判监察地方,明清——厂卫、六科给事中和按察使司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 篇3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背景)
1、社会条件: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政治上:出现局部统一
(3)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4)民心基础:人民渴望统一
2、主观因素:秦国实力雄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1、开创皇帝制度(权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质:专制(个人独裁)皇权独尊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建立较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巩固和加强皇权:减少失误大夫(监察)
皇帝丞相——百官之首太尉(虚设)
3、地方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三、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秦朝国力日益增强,疆域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消极影响:形成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秦朝二世而亡。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 篇4
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例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 篇5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演变的史实
1、汉:(1)中央: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期,“内外朝”:加强皇权
(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2、唐:(1)中央: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加强皇权(2)地方: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3、宋:(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地方:收兵权、钱财,文官政治,通判监督:加强中央集权;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1)中央:设中书省:元后期,相权扩大,皇权受到限制
(2)地方:行省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二、演变的特点
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
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始终存在两对矛盾的斗争
三、演变的趋势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四、演变的影响
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消极影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认识
1、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试和选官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必备知识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约公元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我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启夺得王位。“家天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武王、周公旦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弟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受封者,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在继承上的矛盾。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本课要旨: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谓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
一、了解秦朝的统一
背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皇位世袭)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郡县制)
背景: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过程: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内容:郡的长官是郡守,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评价: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共性作用:秦朝所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本课要旨: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 篇6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代
1、公元前20xx年,
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
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内容:
①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授土、授民)
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③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等
④诸侯权力:世袭、再分封、独立性
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
②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③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评价:①积极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②消极作用: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大宗小宗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礼乐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02-11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甄选02-10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7篇02-11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7篇)02-11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集锦7篇)02-1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1-12
有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教案(通用8篇)09-21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08-04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归纳11-09